魏晋南北朝复习题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专升本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专升本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专升本练习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但同时也是文化和思想的繁荣时期。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练习题来回顾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知识点。

一、选择题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书圣”?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欧阳询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哪个民族最终统一了北方?A. 匈奴B. 鲜卑C. 羌族D. 羯族二、填空题1.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的建立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的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三、简答题1.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2.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四、论述题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 王羲之2. B. 鲜卑二、填空题1. 西晋2. 北魏孝文帝3. 北魏三、简答题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

文学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上,绘画和书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哲学上,出现了玄学和佛教哲学的融合,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上,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变化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农业上,由于北方民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上,陶瓷、丝织等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商业上,由于政权的更迭和战争的频繁,商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北方的统一,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四、论述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巩固练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巩固练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时期,“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

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交由中央的司徒进行复核,再由吏部尚书根据需要和人才的条件,授以不同的官职。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监察体系基本确立B.选官程序趋于严密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D.统治基础逐渐扩大2.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

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3.据如表能够推断出魏晋南朝( )记述出处“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南齐书·武帝纪》“蕃牧守宰,或有荐献,事非任土,严加禁断”《南齐书·明帝纪》“断诸郡县献奉二宫。

惟诸州及会稽,职惟岳牧,许荐任土,若非地产,亦不得贡”《梁书·武帝纪》“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萧)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南史·萧景传萧劢附传》B.禁止地方官员进献特产C.地方官员皆中饱私囊D.提倡地方官员廉洁奉公4.魏、晋时期地方骚乱,交通阻塞,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此可知,此举表明( ) A.政府意图稳定社会秩序B.地方操控舆论推荐人才C.国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D.察举制重视门第出身5.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

影响魏晋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地位的动摇B.民族交融的加强C.社会动荡的刺激D.世家大族的提倡6.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之词。

魏晋南北朝史试题复习材料

魏晋南北朝史试题复习材料

魏晋南北朝史试题复习材料1.文言标点、翻译概括大意、说明的历史问题沈约论曰:夫君子、小人,类物之通称,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

是以太公起屠钓为周师,傅说去版筑为殷相,明扬幽仄,唯才是与。

逮于二汉,兹道未革:胡广累世农夫,致位公相;黄宪牛医之子,名重京师;非若晚代分为二途也。

魏武始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而都正俗士,随时俯仰,凭借世资,用相陵驾;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矣。

沈约论说:君子和小人是分别对一类人的通称,履行正道便是君子,违背它则是小人。

所以,姜太公从最初的屠夫渔夫成为了周朝的太师,傅说放弃了筑墙的工作做了殷朝的丞相。

从下层阶级中发现被埋没的人才,这完全取决于本人有否有才能。

到两汉时期,这个道理依然没有改变:胡广家中世代为农夫,但他却做到了公相的位置;黄宪是兽医的儿子,名声却威震京城;并不像后世的人将人分成士族和庶族两类。

魏武帝时开始建立九品中正制度,凭此来判断评价人才的优劣,而并不是用来判断评价世族的高低贵贱。

但是见识浅陋的人却为了个人的利益,随波逐流,依仗着高贵的门第、显赫的出身,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因此一直延续,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法规。

周代、汉代的方法,是有才智的人奴役愚笨的人;魏晋以后,是身份高贵的人奴役身份低贱的人;士族和庶族的分类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

这段话是沈约对九品中正制度的评价,反映了九品中正制评价标准的改变。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由掌管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官根据家世、品德、才能这三个平行并重的评判标准品第人物选拔官吏。

九品中正制度建立之初,评判人物的标准是家世、品德、才能三者并重,但在晋初之时,由于统治集团的导向和利用,选拔官吏的中正官多为门阀世族,于是在九品中正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家世这一项评判标准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品德和才能逐渐被忽视,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统治者利用九品中正制度赋予豪门贵族做官的特权,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4.(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6.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7.(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魏晋南北朝相关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相关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相关练习题一、历史事件类1. 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九品中正制”?2. 请简述“八王之乱”的过程及其影响。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4. 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是谁?5. 魏晋南北朝时期,哪次战役导致了前秦的衰落?二、人物评价类1. 请评价曹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位。

2. 诸葛亮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有哪些?3. 谢安在东晋时期的政治、军事成就有哪些?5. 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三、文化成就类1.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有哪些特点?2. 请列举三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3. 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4. 请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及其价值。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四、政治制度类1.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制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变化?3. 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 请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

5.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特点?五、经济与社会生活类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有哪些新特点?2.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

3. 北魏时期的“租调制”对农民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4.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规模和布局有哪些变化?5. 请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与寒门地主的经济地位。

六、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类1.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 请简述北魏对柔然的政策及其影响。

3. 南朝宋时期的“元嘉北伐”结果如何?4.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哪些重要举措?5. 请评价北魏对西域的经营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

七、思想与宗教类1.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有哪些?2. 请简述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3.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土化过程有哪些特点?4.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面临了哪些挑战?5. 请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信仰的变化。

最新 3、魏晋南北朝试卷及答案 精品

最新 3、魏晋南北朝试卷及答案 精品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一.选择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时期。

据此回答:1.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3.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4.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立C.两个阶级的对立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但统一及民族融合仍是发展的趋势。

据此回答:5.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6.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B.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C.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是:()A.整顿吏治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学习汉族文化8.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的原因是:()①、南北经济趋于平衡②、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士族势力的衰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①曹魏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A.曹魏B.西晋C.东晋D.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大放光彩。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题1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题1
清談玄學之風,始于曹魏正始時期(西元240-249年)。當時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著《無名論》,詳細地說明了他的有關“無”的思想,即所謂“自然者,道也。道本無名。”(《列子·仲尼篇》張湛注引何晏《無名論》)王弼撰《周易注》和《老子注》等,他也說:“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邢昺《論語正義·述而篇》疏引王弼《論語釋疑》。)他們認為: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體,也就是“無”的別稱,“無”是神秘的,不具有物質屬性,而“有”卻是從“無”產生出來的。他們強調名教出於自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2分)
每次土断,都清理出不少被士族豪门私藏的依附人口(隐户、隐客),对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士族势力有一定作用。(0.5分)
5
指南朝時期以出身寒門的官吏掌握重要的機密軍政。(1分)南朝時,世族官僚除了清談享樂之外,一無所長,他們終日“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明經求第則雇人答策,三九公宴則假手賦詩”,他們只想做無所事事的清要之官,而視需要處理實際政務的官位為濁,不屑於充當。(1分)在此情況下,南朝帝王往往任用一些出身寒門的庶族地主官吏掌握機密軍政要務,地位雖不高,權力卻很大,如劉宋時的戴法興、戴明寶,南齊時的紀僧真、茹法亮,當時人稱此現象為“寒人掌機要”。(1分)這樣,士族高門雖為高官,卻多無實權。這種政治局面標志著庶族勢力的上升和士族地位的下降。(1分)
魏晉南北朝史參考題
一、名詞解釋(考試內容)
01.唯才是舉
02.士家制
03.曹魏屯田制
04.世襲領兵制
05.復客制
06.清談
07.徙戎論
08.八王之亂
09.錢神論
10.崇有論
11.无君論
12.西晉品官占田蔭客制
13.永嘉之亂
14.五胡
15.僑置州郡縣

古 代 文 学 史(魏晋南北朝部分)复习题

古 代 文 学 史(魏晋南北朝部分)复习题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的《》、的《》、的《》、的《》,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总集主要有的《》、的《》,曹操的诗歌代表作有《》、《》、《》,曹丕的诗歌代表作是《》,曹植的辞赋代表作是《》,王粲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刘桢的代表作是《》,蔡琰的代表作是《》,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嵇康的诗歌代表作是《》、散文代表作是《》,陆机的诗歌代表作有《》、《》、《》,潘岳的诗歌代表作有《》、辞赋代表作有《》、《》、《》,左思的诗歌代表作有《》、辞赋代表作有《》,刘琨的代表作有《》,木华的辞赋代表作是《》,郭璞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东晋玄言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鲍照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其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北朝散文最主要的作品是的《》和的《》,南北朝小说分为和两类,其各自的代表作是的《》和的《》。

二、解释词语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建安七子永明体宫体诗
三、简答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悲剧基调下形成的共同文学主题
2、玄学对魏晋文学的主要影响
3、曹植诗的主要内容
4、正始文学的特点
5、西晋文学的主流特点
6、南北朝民歌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7、南朝文学的特点
8、鲍照诗的艺术成就
9、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和代表作品
四、论述题
1、建安文学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2、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三曹”是指▁▁▁▁▁、▁▁▁▁▁、▁▁▁▁▁,曹操的使馆,用的全是▁▁▁▁▁旧题。

曹丕的▁▁▁▁▁▁▁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桃花园记》的作者是▁▁▁▁▁。

(曹操,曹丕,曹植;乐府;《典论·论文》;陶渊明)2、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院瑀、应暘和刘桢,称之为▁▁▁▁▁。

(“建安七子”)3、被钟嵘誉为“譬人伦之有周孔,磷羽之有龙凤”的诗人是▁▁▁▁▁。

(曹植)4、▁▁▁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和▁▁▁。

(庾信,《西洲曲》,《木兰辞》,志人小说,志怪小说)5、依据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地狱,可以分为▁▁▁▁▁和▁▁▁▁▁两类。

(吴声歌,西曲歌)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所构成的建安文学,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刻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心,慷慨悲凉,风格遒劲,被成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武库和精神资源。

2、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3、“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4、“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北朝北方民族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其乐器有“鼓”和“乐”,所有叫“梁鼓角横吹曲”。

5、三曹: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暘和刘桢。

7、山水诗:东晋末年由谢灵运所创造的以自然山水风景和各种风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类型。

8、田园诗:东晋末年由陶渊明开创的以农村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9、咏史诗:东汉时期,由班固开创的以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0魏晋南北朝史参考题及答题评分示例

0魏晋南北朝史参考题及答题评分示例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题一、名词解释(考试内容)01.唯才是举02.士家制03.曹魏屯田制04.世袭领兵制05.复客制06.清谈07.徙戎论08.八王之乱09.钱神论10.崇有论11.无君论12.西晋品官占田荫客制13.永嘉之乱14.五胡15.侨置州郡县16.土断17.元嘉之治18.典签权重19.寒人掌机要20.侯景之乱21.三长制22.北周府兵制23.《齐民要术》24.《水经注》25.《华阳国志》二、问答或论述(考试内容)01.三国屯田制、西晋占田制与北魏均田制之异同02.三国租调制、西晋户调制与北魏租调制之异同03.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的兴起和盛衰04.略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05.略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之表现06.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及民族等方面比较魏晋南北朝与两汉历史之不同0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08.淝水之战的经过及晋胜秦败的原因09.玄学及其发展历程10.范缜《神灭论》及其意义、三、史料分析(考试内容)1.范宣,字宣子,陈留(西晋郡名,在今开封东)人也。

年十岁,能诵《诗》《书》。

……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

……家于豫章(东晋郡名,在今南昌)。

……庾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实以儒为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赤身露体)为髙。

仆诚太儒,然丘不与易。

”宣言谈未尝及《老》《庄》。

……太元中,顺阳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东晋州名,在今江西)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

——《晋书·儒林·范宣》(15分)(1)三《礼》指哪三部书?(2)范宣乃陈留人,而家于豫章,为什么?(3)“汉兴,贵经术”指何时何事?(4)“石渠之论”指何时何事?(5)“正始”是何朝代年号?(6)“太儒”何义?(7)“二范”为谁?(8)范宣所处时代,“好经学”与“好《老》《庄》”,二者何为主流?(9)“数百人”是指教师人数还是学生人数?(10)江州、豫章郡是否侨置州郡?2.(1)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

【精品】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复习题.docx

【精品】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复习题.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思考试题一、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___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__《七哀诗》_ —三首。

4.曹丕_____ ,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__曹操、魏文帝__ 曹丕___和明帝。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______________ 。

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一陆机____和______ 左思o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10.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O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崂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思风力13.“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_________ 在_____ 《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o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骈文文体的要求是声调、敷藻、裁对、隶事。

18.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1.3~6世纪,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⑥北周A.①②③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208年左右东汉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6.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维护士族特权地位B.维护士族高贵血统C.防止土族门第混乱D.士族是惟—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7.北魏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的作用有①限制豪强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收入增加⑤促进鲜卑贵族封建化⑥扩大谷场、桑棉种植A.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8.东晋时期士族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士族广占土地,经济实力强人B.东晋政权依靠士族的支持C.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依靠士族D.士族是惟一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9.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秦统治不稳,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B.江南经济发展,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南北方对峙、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D.南北民族矛盾尖锐,统一条件尚未成熟10.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统治者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其根本目的是A.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B.壮大实力以求生存和发展C.改变东汉末年经济残破的状况D.为统—全国奠定经济基础。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3•济南)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汉文帝以德化民B.汉武帝独尊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D.孝文帝改用汉语2.(2023•襄城县一模)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这些现象说明了()A.游牧生产方式的消亡B.农耕经济模式的扩展C.中华民族认同感加强D.北方各族政权的建立3.(2023•镜湖区校级二模)《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C.军功贵族冲击皇权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4.(2023•镜湖区校级模拟)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这一变化是由于()A.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B.中外文化交流密切C.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D.民族关系趋于紧张5.(2023•海淀区一模)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

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

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

这说明()A.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B.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C.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D.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6.(2023•高州市二模)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强调“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该不足存”;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

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A.心存百姓思想B.农业为本思想C.农业科技思想D.农商并重思想7.(2023•九台区一模)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中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措施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试题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试题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A. 秦朝B. 隋朝C. 西晋D. 东晋{content}答案:C. 西晋2. 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位名士提出了“言必及理,行必称道”的口号?A. 曹操B. 诸葛亮C. 王羲之D. 陶渊明{content}答案:D. 陶渊明3. 以下哪位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A. 曹操B. 王羲之C. 颜之推D. 范缜{content}答案:C. 颜之推二、填空题1.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发展迅速。

A. 江南B. 关中C. 边疆D. 中原{content}答案:A. 江南2.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在____________时期。

A. 魏晋B. 南北朝C. 隋唐D. 秦汉{content}答案:B. 南北朝3.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学派形成了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A. 儒B. 道C. 玄D. 佛{content}答案:C. 玄三、简答题1.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特点。

{content}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北方民族的大规模南迁,形成了中原地区民族成分的多元化;(2)民族间通婚现象普遍,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3)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相互影响,道教和佛教在北方民族中得到了广泛传播;(4)民族融合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概况。

{content}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概况如下:(1)佛教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2)南北朝各国君主纷纷扶持佛教,建造寺庙,翻译佛经,培养僧侣;(3)佛教思想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4)佛教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

四、论述题请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专题8 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题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专题8 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题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专题08——魏晋南北朝时期真题训练1. (2023·湖南卷·3,3分)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

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

这说明( )A. 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 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 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 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2.(2024·新课标卷·3,4分)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 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 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 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 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3.(2022·北京卷·2,3分)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4.(2021·湖南卷·3,3分)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

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 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 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 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 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5. (2023·广东·高考真题)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 19.1% 32.9%东晋78.4% 7.4% 14.2%A. 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 豪强势力的膨胀C. 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 专制皇权的弱化6. (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 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 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 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 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7. (2022·广东·高考真题)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

高考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

高考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2016 新课标全国Ⅲ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3、《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4、(2016 河南洛阳高考模拟)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5、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A.井田制B.屯田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2015 河南高考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7、(2015 山西高考模拟)《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魏晋南北朝诗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诗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一、复习提要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把握这一时代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二、填空题1、“建安文学”中所提到的“三曹”,分别指、、与。

2、“建安七子”中,包括、、刘桢、陈琳、阮藉、徐干和应玚等七人。

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曹丕的《》,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4、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被后人称之为“建安之杰”。

5、《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代表品。

6、在正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与。

7、“白骨露于野,”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

8、曹操《蒿里行》诗中,“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在淮南称帝,后一句指在冀州私刻印玺。

9、建安时期,的诗歌被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这类诗歌以《》诗为代表。

1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之中。

11、“老骥伏枥,;,。

”四句是曹操的名句。

12、《短歌行》主要表现了曹操的急切心情。

13、曹植的诗歌创作,大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4、“出门无所见,”一句出自的诗歌之中。

15、《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

16、《阮步兵集》是的作品集。

17、《咏史》八首是的代表作品。

18、西晋太康时期,有三张、二陆、二潘与一左等一批代表作家,其中三张指、张协与张亢;二陆指与陆云;二潘指与潘尼;一左指。

在当时,最有盛名,而作品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却是。

19、太康之后的永嘉之际,著名的诗人是与郭璞。

20、“,离离山上苗”一语是的名句。

21、《扶风歌》的作者是。

22、“采菊东篱下,”是的名句。

23、在中国诗歌中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24、“池塘生春草,”一语是的名句。

25、“余霞散成绮,”一语是的名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多种。

其中,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是种并不罕见的情形。

该情形除发生于西周外,还发生于A.西汉B.西晋C.东晋D.东汉2.2019年,江苏省文物局开展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征文活动。

假如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且论文涉及“南京—六朝古都”的相关内容,你需研究下列哪些朝代的历史①吴②蜀③东晋④西晋⑤南朝宋、齐、梁、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⑤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出任宗主大多是A.鲜卑贵族B.少数民族首领C.地方豪强地主D.一般平民4.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

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下图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

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改易汉俗,笃行中制D.迁都洛邑,改穿汉服6.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7.南北朝时期著名士族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对自己的庄园作了这样的描述: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导渠引流,脉散沟并。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

这说明该时期的庄园A.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紧密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D.规模大且产品种类丰富8.对比下面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地图的变化,这一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9.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世家大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民族矛盾不断激化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汇总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汇总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

他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蔡琰,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8、阮籍,字嗣宗。

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部兵。

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潘岳的《悼言诗》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

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敕勒歌》。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

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颜延年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和谢灵运、谢眺。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记游写景说理”这种章法。

20、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21、庾信的生活与文学创作以羁留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2、庾信的代表作是《拟咏怀》。

2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4、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骈赋。

2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山涛。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新變表現在哪些方面?①文學進入自覺的階段,文學創作趨於個性化;②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為文學創作帶來新的因素;③語言形式美的發現及其在文學上的運用。

就文體的發展看:①詩歌:五言古詩,達到鼎盛;七言古詩確立;南北朝民歌的新鮮氣息,刺激著詩人進行新的嘗試,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絕句繁榮;②散文:一種詩化的散文即駢文興盛;漢大賦演變而為抒情小賦,並因駢文興盛而增加了駢儷的成分;③小說:初具規模,奠定中國小說基礎,出現了一批志怪、志人小說。

2. 如何理解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自覺?⑴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

⑵對各種文學體裁有較細緻的區分,對各體裁的體制、風格特點有較明確的認識。

《典論·論文》將文體分四科,“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文賦》分十類,將詩、賦分立,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⑶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自覺追求。

蕭繹《金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徴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盪。

”3. 建安文學;建安風骨;正始之音1.建安文学:東漢建安年間(196—220)至魏初2.“三曹”“七子”,打開新局面3.“建安風骨”,詩歌美學典範4.樂府民歌→文人徒詩,五言詩建安風骨”,又称建安風力、汉魏風骨,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時代風貌、风格、气骨。

•按刘勰的解释:“風”指作品內容(反映動亂,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骨”指文辭風格(悲涼慷慨、剛健遒劲)曹魏後期,政局混亂,“名士少有全者”。

正始詩人陷於極度苦悶之中,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抒發豪情壯志之作減少,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

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漸與玄理結合,詩風一變而為詞旨淵永、寄託遙深,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貌。

“正始體”4. 建安文學繁榮的原因⑴漢末動亂,激起文人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追求,創作欲望;⑵文學進入自覺的時代,文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文學上施展才華;⑶曹氏父子對文學的宣導和組織,鄴下文人集團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新變表現在哪些方面?①文學進入自覺的階段,文學創作趨於個性化;②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為文學創作帶來新的因素;③語言形式美的發現及其在文學上的運用。

就文體的發展看:①詩歌:五言古詩,達到鼎盛;七言古詩確立;南北朝民歌的新鮮氣息,刺激著詩人進行新的嘗試,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絕句繁榮;②散文:一種詩化的散文即駢文興盛;漢大賦演變而為抒情小賦,並因駢文興盛而增加了駢儷的成分;③小說:初具規模,奠定中國小說基礎,出現了一批志怪、志人小說。

2. 如何理解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自覺?⑴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

⑵對各種文學體裁有較細緻的區分,對各體裁的體制、風格特點有較明確的認識。

《典論·論文》將文體分四科,“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文賦》分十類,將詩、賦分立,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⑶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自覺追求。

蕭繹《金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徴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盪。

”3. 建安文學;建安風骨;正始之音1.建安文学:東漢建安年間(196—220)至魏初2.“三曹”“七子”,打開新局面3.“建安風骨”,詩歌美學典範4.樂府民歌→文人徒詩,五言詩建安風骨”,又称建安風力、汉魏風骨,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時代風貌、风格、气骨。

•按刘勰的解释:“風”指作品內容(反映動亂,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骨”指文辭風格(悲涼慷慨、剛健遒劲)曹魏後期,政局混亂,“名士少有全者”。

正始詩人陷於極度苦悶之中,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抒發豪情壯志之作減少,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

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漸與玄理結合,詩風一變而為詞旨淵永、寄託遙深,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貌。

“正始體”4. 建安文學繁榮的原因⑴漢末動亂,激起文人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追求,創作欲望;⑵文學進入自覺的時代,文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文學上施展才華;⑶曹氏父子對文學的宣導和組織,鄴下文人集團形成。

5.三曹詩的藝術特點曹操詩歌藝術特點:⑴直率坦露內心世界,風格悲涼慷慨、沉鬱雄健。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⑵採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沈德潛《古詩源》說“借古樂府寫時事,始于曹公”。

《薤露》《蒿裏》;《陌上桑》;《秋胡行》胡應麟說曹操詩“漢人樂府本色尚存”。

曹丕的新變:1.文人化的藝術風格。

2.文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語言上,善於選用清詞麗句,配以諧和的音韻,表達纖麗的情思。

藝術形式上勇於創新,三、四、五、六、七言、雜言諸體具備曹植詩歌特點⑴曹植五言詩的創作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將敍事為主轉向以抒情為主。

⑵文采富豔、形象生动,《詩品》:“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⑶講究写作技巧、謀篇佈局,追求形式上的新奇,韻律、色調和諧。

⑷善用比喻,增強形象性和生動性。

《野田黃雀行》X273通篇比興寄託7.阮籍《詠懷》組詩的主題、內容、藝術特色《詠懷詩》的基本主題:憂生、憂世。

《詠懷詩》的主要內容抒寫苦悶、孤獨的情緒。

⑵在詩歌中他為自己設計了精神出路,這就是遊仙和隱居,其中有些是仙隱結合。

⑶揭露黑暗現實,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必定滅亡的命運。

⑷阮籍頗有濟世之志,在寫憤懣與出世的同時,抒發壯志。

阮籍詩藝術特色:長於抒情,工於比興,善用曲筆,滋味淵永,風格隱約曲折、深隱含蓄。

8.解释:“太康诗风”“玄言诗玄言詩,闡發老莊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

太康诗风: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

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9. 兩晉詩歌的創體(詠史、遊仙、玄言、田園)咏史诗:胡應麟《詩藪》:“太沖《詠史》,景純《遊仙》,皆晉人傑作。

《詠史》之名,起自孟堅,但指一事。

魏杜摯《贈毌丘儉》,疊用八古人名,堆垛寡變。

太沖題實因班,體亦本杜,而造語奇偉,創格新特,錯綜震盪,逸氣幹雲,遂為古今絕唱。

《诗品》评:“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出于公干”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独特贡献祚明评:“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游仙詩:溯源与寓意:清朱乾《樂府正義》分兩類①借游仙咏怀,抒其憤世之情,“大抵騷人才士不得志于時,藉此以寫胸中之牢落”②寫“列仙之趣”,以求仙訪藥追求長生為主旨玄言詩,闡發老莊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有特点、最可贵的是描写躬耕生活体验。

有些田园诗写到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10. 举例分析陶詩藝術特徵自然、樸素、真淳自然——陶詩總體藝術特徵,作诗不存祈誉之心。

声吻节奏,舒缓沉稳,淳真亲切。

坦诚地记录心曲,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日常生活詩化,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第一次被當作了審美對象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呈现出清明淡远的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学境界。

●11.陶淵明的典型意義。

杜甫“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夢李白》二).后世对陶渊明的认识与接受。

在南朝只是作为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士而着称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唐代李白、杜甫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一派诗人;唐诗的主导风格是修辞之美与激情的结合;宋代,陶渊明才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特别经苏轼、朱熹的弘扬,才真正、完全地确立了渊明第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并获得了世界声誉。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歸宿。

酒和菊成為陶淵明的象徵淵明人格高尚,對社會絕非無所關心,但其文學創作的主導方面卻是渴望回避現實矛盾,力求超然物外而忘懷痛苦。

淵明的“自然”哲學,社会观和人生观使他躲开了人在社会中的自由这一根本性问题,这是個體意識減弱的表現。

●12. 从陶謝詩的比較,說明晋宋詩風的轉變陶淵明是魏晉古樸詩歌的集大成者謝靈運是南朝一代新風的開創者◆從陶到謝,詩歌藝術的轉變:1.從寫意到摹象。

謝靈運之前,中國詩歌以寫意為主,摹寫物象只占從屬地位。

陶淵明就是一位寫意的能手,只是寫與景物融合為一的心境謝靈運不同,山姿水態在他詩中佔據主要地位,主要的藝術追求“極貌以寫物”和“尚巧似”。

他儘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觀美,不遺餘力地勾勒描繪,真實地再現2.從啟示性到寫實性。

陶詩注重言外效果,發揮語言的啟示性,調動讀者去想像、去體會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謝詩注重寫實性,充分發揮語言的表現力,憑借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運用準確的語言刻畫描寫,力求真實再現自然美。

《文心雕龍》:“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

”陶、謝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謝“空翠難強名。

從陶到謝的詩風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

如果說陶淵明是結束一代詩風的集大成者,那麼,謝靈運就是開啟一代新詩風的首創者。

在他大力創作山水詩的過程中,為了適應表現新的題材內容和新的審美情趣,出現“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和“性情漸隱,聲色大開”的新特徵。

這一新特徵乃是伴隨著山水詩的發展而出現的創新現象。

它成為“詩運轉關”的關鍵,深深地影響著南朝一代詩風,成為南朝詩風的主流。

而且對後來盛唐詩風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13,。

鮑照詩歌藝術風格評價鮑照詩俊逸豪放、奇矯淩厲對七言詩的貢獻:鮑模擬學習樂府,充分消化、吸收、熔鑄,得其風神氣骨。

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創造了以七言為主的歌行體,變逐句押韻而為隔句押韻,還可自由換韻,為七言體詩的發展拓寬了道路●14. 永明體及其產生背景14.永明体产生背景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15.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在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其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他汲取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接受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准备其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16.吴歌,西曲吴歌,产生在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因其地古代属吴,故称“吴歌”。

产生时代以东晋和刘宋的居多。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⑴表现对爱情的渴望。

⑵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

⑶表现相思的痛苦。

⑷表现对爱情的坚贞不渝⑸表现对负心男子的怨恨⑹表现婚姻不自由的苦闷西曲,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宋齐梁陈居多。

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更多地表现人民的爱情生活,结合劳动写爱情●17.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⑴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⑵女性的吟唱⑶清丽缠绵的情调。

从表现情绪说,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基调是哀伤的。

悲伤的情调,从审美趣味来说更显得优美,更容易动人⑷形式特点:①篇幅短,多五言四句,容易形成明快的诗风②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③大量运用双关语: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藕”—“偶”,“莲”—“怜”,“丝”—“思”,“碑”—“悲”;一类是同音同字的。

双关隐语,又常常和比喻、象征手法结合使用●18.南北朝民歌的差异内容上,南曲几乎全是情歌;北歌除爱情,还写边地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

风格上,南曲婉约旖妮,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歌诗;北歌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19.元嘉三大家谢灵运以山水为题材的《岭表赋》、《长溪赋》、《山居赋》,状物写景巧似,选字修辞清新南朝小赋“双璧”—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颜延之骈文以典丽缜密见长,用典繁博,修辞巧丽,《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诔》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芜城赋》通过广陵昔盛今衰对比,表现作者对繁盛景象及富庶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民生的悲叹。

抒情极富力度,语言骈俪富于变化●20.骈体文及其基本特征骈文,南北朝流行的一种占统治地位、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华丽辞藻的文体,当时一切文章,包括书表铭颂论说等应用文都不同程度地骈偶化。

节奏感强,但忽视并束缚思想,只注重形式技巧,因而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特点:①讲究对偶,多四六字句式;②讲究平仄;③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21.齐梁文风的新变①永明声律说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