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 建模分析

合集下载

菱形挂篮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菱形挂篮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菱形挂篮结构设计技术研究文章以合芜高速联络线工程项目跨裕溪河大桥挂篮悬臂施工工程为例,从菱形挂篮结构设计和施工实践角度,简述挂篮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标签:菱形挂篮;结构设计;施工1 工程概况合芜高速联络线工程跨裕溪河大桥连续梁主跨为55+93+83+55m,主梁采用双幅单箱三室波形钢腹板箱梁,箱梁顶宽21.25m,翼缘板宽 3.25m,根部梁高4.9m,悬浇段腹板为波形钢腹板,底板厚度为25cm~70cm,悬浇段顶板厚度28cm。

箱梁0#块在托(支)架上施工,梁段总长12.2m,边跨、中跨合拢段长为3.2m;挂篮悬臂浇筑箱梁1#~5#块段长3.2m,6#~10#块段长4.8m,箱梁悬臂浇注采用菱形挂篮进行施工,悬臂浇筑的箱梁中最重块段为7#块、最长的也为7#块,重量为217.1t。

2 挂篮设计参数挂篮采用菱形挂篮形式,挂篮由主桁系统、走行系统、锚固系统、底篮系统、吊挂系统、平台及防护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

(1)主桁系统①杆件A1、A2、A3、A4、A5由2[32a槽钢组焊而成。

②横联由2[14a及[10组成。

③后锚平联采用2[14a及[20a。

(2)底篮系统①前下横梁采用2HN400×200组合加工而成,后下横梁采用2HN600×200组合加工而成,上横梁采用2HN600×200组合加工而成。

②纵梁采用单根HN300×150型钢。

(3)悬吊系统①前吊带及后边吊带均采用120×40mm(Q345)钢板。

②滑梁吊杆采用?32mm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4)锚固系统锚固系统设在2榀主桁架的后节点上,共4组,每组锚固系统包括2根后锚上扁担梁、4根后锚杆。

(5)行走系统走行系统包括垫梁、轨道、前支座、后支座、内外走行梁、滚轮架、牵引设备。

挂篮走行由4台YCL60型千斤顶牵引主桁架并带动底模平台和外侧模一同前移就位。

(6)防护系统防护系统用于施工时人员操作上下通道,包括前上横梁操作平台、底篮通道平台、上下通道等。

A001-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系列-04桥梁工程-03-上部构造-菱形挂篮3设计书及图纸

A001-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系列-04桥梁工程-03-上部构造-菱形挂篮3设计书及图纸

菱形挂篮设计与计算1 引言挂篮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桁架式(包括平弦无平衡重式、菱形、弓弦式等)、斜拉式(包括三角斜拉式和预应力斜拉式)、型钢及混合式四种。

当前国内外的挂篮正向轻型化发展,挂篮的轻型化有助于节约钢材、便于运输和施工、同时挂篮的轻型化也有利于优化设计,减小跟部弯矩,进而节约纵向预应力的配束。

挂篮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挂篮的总用钢量与最大块件重量之比值K 1,主桁架用钢量与最大块件重量之比值K 2。

K 1值愈低,表示整个挂篮的设计愈合理,K 2值愈低,表示挂篮承重构件的受力愈合理,使用材料愈节省。

减轻挂篮自重所采用的手段有:优化结构形式、不设平衡重并改善滑移系统、改进力的传递系统。

下面就结合某桥的实际情况,介绍选用的菱形主桁、滑移行走机构、整体模板、标高调整系统的挂篮设计实例。

2.设计概况及总体构思2.1箱梁结构物参数(1筑砼结构最大重量1540 KN(2)箱梁底板宽8m ,顶板宽(3间按半立方抛物线变化。

(4自重及全部的施工荷载不大于2.2(1(菱形)作为挂篮承重主桁;(2(3衡倾覆力矩以取消平衡重,使用反扣式走行小车。

(4)吊升系统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粗钢筋现场取材方便,可利用现场的竖向预应力筋。

同时这种精轧螺纹钢可以通过大螺母进行精确的调整。

使得锚固、装拆方便、调整简单。

(5)模板采用整体大模板,通过内外纵梁与挂篮主桁同时移动就位。

(6)采用桁架式横向连接。

(7)主桁采用销接的方式,以利于拆装。

2.3挂篮的结构形式挂篮的结构形式如图1、图2所示: 2.4 菱形挂篮的组成挂篮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和模板系统、走行系统。

(1)主桁承重系统:主桁与前后横梁、行走装置、锚固装置、悬吊分配梁等。

(2)底篮和模板系统:底篮、外模、内模、端模和工作平台等。

(3)走行系统:行走滑轨、滑梁小车、后锚。

3.1荷载传递路径:内顶板荷载内滑梁前横梁翼板荷载内外纵梁后横梁主桁架腹板荷载加强型纵梁前托梁底板荷载普通纵梁后托梁底篮后锚挂篮的设计顺序也是根据荷载的传递路径,一级一级的确定各级结构。

怒江大桥菱形挂篮计算和应用

怒江大桥菱形挂篮计算和应用

怒江大桥菱形挂篮计算和应用摘要:用迈达斯软件建立主要受力杆件的模型,分析了怒江大桥菱形挂篮的受力情况,介绍了用菱形挂篮施工悬臂刚构桥的注意事项,对同类桥梁挂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连续刚构;迈达斯;菱形挂篮1、工程概况怒江大桥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布置为88+160+88米,由两个160米T组成对称结构,主桥总长为336m。

箱梁顶宽12m,底宽为6.5m,箱梁为单箱式断面。

箱梁根部梁高10m,跨中梁高为3.5m,腹板厚度分别为0.7m和0.5m,底板厚度由中部的0.35m按1.6次抛物线变化至根部的1.2m,箱梁采用纵向、竖向双向预应力结构。

挂篮施工控制工况2#、3#、7#、13#段。

2#段为2.5m长的最重段,61m3,重量158.6t;3#段为3.0m长的最重段,71m3,重184.6t;7#段为3.5m长的最重段,72m3,重187.2t,13#段为4.5m长的最重段,72m3,重187.2t。

2、挂篮选型本桥2#-20#梁段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原因如下:①菱形挂篮自重轻,利用系数高,是目前国内利用系数最高的挂篮。

(利用系数=梁段最大重量/挂篮重量) 由此而带来在加工、运输、拼装、移动、拆除等方面的省力,进而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

②菱形挂篮内模、外模均采用纵向滑梁吊在桥面或挂篮上,纵向走行非常方便,且加固亦采用该滑梁,一梁两用。

③菱形挂篮由于其主要受力杆件均为二力杆,能够充分的利用材料的特性,具有结构轻巧,受力明确的特点④菱形挂篮结构简洁,受力明确,整体刚度较大,不易变形,移动方便,加载后的实际弹性变形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

⑤挂篮由于设计成菱形,吊点均位于梁面以上空中,给施工人员提供的操作空间大,利于施工。

3、挂篮的结构形式挂篮为菱形挂篮,菱形主桁片由2[32b普通热轧槽钢组成的箱形截面杆件构成,前横梁由2[40c槽钢钢组成,底篮前、后横梁由2[40c普通热轧槽钢组成,底篮纵梁为组装桁架,底模前后采用16Mn钢板做吊带,外模导梁和内模导梁采用PSB785 Φ32mm精轧螺纹钢作吊带。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1工程概况1.1 桥型布置巴阳2号特大桥起讫里程为K182+600~K183+177,全长577m,采用双向分离式,左右线桥净距0.5~18.0m。

左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30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9700m 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4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右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10000m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3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

本桥主跨为100+180+100m的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连续刚构,左右线引桥均为4×30(云阳岸),2×30m(万州岸)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1.2箱梁结构巴阳2号特大桥主桥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截面,为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顶板高12.1m,底板宽7m,外翼板悬臂长2.55m。

箱梁0号段长15m(包括墩两侧各外伸2.25m),每个“T”构纵桥向分为20个对称梁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5×3.5m+8×4m+7×4.5m,累计悬臂总长81.0m。

1号~2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悬臂浇注梁段最大控制重量2332.5KN(未考虑施工荷载),挂篮设计自重1000KN。

全桥共有6个合拢段(两幅桥),分别是4个边跨合拢段和2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均为3m,边跨现浇段长8.36m。

箱梁根部断面梁高10.5m,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3m(箱梁高均以腹板外侧为准),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箱高以半立方抛物线变化。

从1号梁段至6号梁段腹板厚70cm,从6号梁段至13号梁段腹板厚60cm,从13号梁段至21号梁段腹板厚50cm,边跨21梁段号至23号梁段腹板厚60cm,腹板变厚处设50cm渐变段过渡。

每号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底板厚除0号梁段为150cm 外,其余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20cm厚渐变至跨中及边跨合拢段截面的36cm厚。

菱形挂篮计算报告-修改

菱形挂篮计算报告-修改

目 录前言 (1)一、计算简介 (3)1.1工程概况 (3)1.2计算内容 (5)1.3计算依据 (5)1.4计算参数 (5)二、模板计算 (8)2.1底篮模板 (8)2.2侧模计算 (10)2.3内模计算 (14)三、主要结构计算 (17)3.1荷载分析 (17)3.1.1 底篮普通纵梁荷载分析 (17)3.1.2 底篮加强纵梁荷载分析 (18)3.1.3 侧模纵梁荷载分析: (18)3.1.4 内模滑梁荷载分析 (19)3.1.5 底部防护平台自重 (20)3.2结构计算模型 (21)3.2.1 建立模型 (21)3.2.2 施加荷载 (23)3.3结构验算 (25)3.3.1 底篮纵梁 (25)3.3.2 底篮加劲纵梁 (26)3.3.4 底篮前托梁 (27)3.3.5 底篮后托梁 (28)3.3.6 外侧纵梁 (29)3.3.7 内模滑梁 (30)3.3.8 分配梁3和8 (31)3.3.9 分配梁1、2、7和9 (32)3.3.10 前横梁 (34)3.3.11 后横梁 (35)3.3.12 上平纵联 (36)3.3.13 主桁结构 (36)3.3.14 钢吊带Ⅰ和Ⅱ (38)3.3.15螺纹钢筋吊杆 (39)3.3.16 后托梁锚杆 (39)3.3.17 主桁后锚杆 (40)四、其他结构验算 (41)4.1主桁架销子与节点板的校核 (41)4.2主桁架后锚梁 (42)4.3移篮后托梁计算 (43)五、结论与建议 (45)前言K92+621大桥是连霍高速(G30)潼关~西安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跨越G310线和陇海铁路及连接线的一座大桥,全长721.16m。

主桥为(47+80+47)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法施工,施工采用桁架式菱形挂篮。

中铁七局三公司路通钢构厂就本桥施工挂篮进行了设计,设计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铁路桥涵施工设计技术规范》和《公路桥梁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进行,结构计算参数及荷载分别按上述规范取值。

菱形挂蓝主桁架强度与稳定性验算

菱形挂蓝主桁架强度与稳定性验算

菱形挂蓝主桁架强度与稳定性验算摘要:以在建的连续箱梁施工使用的菱形挂篮为实例,利用MIDAS软件建模分析,分别对挂篮主桁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得到桁架型钢、锚固系统、行走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关键词:挂篮;强度;刚度;稳定性1挂蓝设计概述上海市林海公路4标段大治河桥为单箱双室,(60+105.5+58.5)m的三跨连续梁桥,采用挂蓝法悬臂浇注施工工艺。

0、1号块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2~13号块采用挂蓝悬臂浇注施工。

悬浇挂蓝选用刚度比较大的菱形挂蓝,如图1。

挂蓝由主桁系统、底蓝系统、行走及锚固系统、模板及调整系统,以及附属结构(操作平台、爬梯和栏杆等)部分组成。

挂篮的3榀主桁架,位于箱梁腹板处,主桁架间距5.75m。

图1 挂篮结构图挂蓝行走采用双轨自锚形式。

每榀主桁下设置两根走轨,两组反扣轮组,轨道用压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

主桁前端支座采用滑船形式,主桁立柱铰接。

行走轨道采用钢板焊接H型钢,轨道整根布置,两根轨道之间不设置横向联结,现场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轨道前移采用挂蓝顶起后拖动。

挂蓝行走采用穿心顶拖动,轨道前端、支座上设置反力装置。

2、挂篮设计依据1)林海公路4标段大治河桥设计图纸;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分析内容1)挂篮桁架强度和刚度根据林海公路大治河桥设计资料进行荷载分析,验算节段施工时主桁架的强度和刚度;2)挂篮施工时抗倾覆稳定性节段施工时,按最大荷载考虑,验算挂篮后锚固系统的稳定性;3)挂篮行走时抗倾覆稳定性挂篮前移时,考虑恒荷载和震动等不利因素,验算行走系统的稳定性。

4、荷载分析1)节段新浇混凝土的荷载挂蓝施工节段最大长度为4.0m,箱梁底板宽度12m,节段最大重量为2号块,节段长度3.5m,最大重量为1690KN。

偏于安全考虑,将节段总重量,按照前、后横梁之间的距离为5m,宽度12m换算成面荷载P1:P1=1690/5/12=28.16 Kpa;2)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P2=1.5 Kpa;换算成集中荷载为:1.5*4*12=72 KN;3)混凝土振捣产生的荷载P3=2.0 Kpa换算成集中荷载为:2.0*4*12=96 KN;4)底模板(50KN)P4=50KN/5/12=0.83Kpa;5)内模重量(含行走梁和内滑梁)105KNP5=105/5/12=1.75 Kpa;6)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根据挂蓝图纸,横梁总重量P6=28.2+25.49+36.18=89.87 KN;7)外侧模板(外侧导梁1、导梁2)外侧模板:2*80KN=160 KN;外侧导梁1、导梁2:23.4+7.54=30.9 KN;P7=160+30.94=190.94 KN;8)挂蓝底模纵梁(按照0.5m的间距平均布置,每个挂蓝26片,长度6m),采用I32a,每米重量52.68Kg/m,总重量为:P8=26*6*52.68=8218Kg=82.18 KN。

菱形挂篮

菱形挂篮

菱形挂篮该型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提吊系统、走行及后锚系统、模板系统和张拉操作平台等六部分组成(见附图3)。

⑴构造:①菱形桁架:菱形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片桁架、横联和门架以及前上横梁组成,桁架间距和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相对应。

各杆件间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前上节点和前上横梁联结,挂篮前吊点(底模架4个、内模2个、外模2个)均设在前上横梁上。

所用材料均为A3型钢。

②提吊系统:a.底模前吊带。

前吊带的作用是将悬灌的底板、腹板混凝土及底模板重量传至主桁架上。

吊带采用8根φ25精轧螺纹钢每两根为一组,共4组,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的标高。

b.底模后吊带。

后吊带的作用是将底模架荷载的一部分传至已成箱梁的底板上。

已成箱梁底板靠近腹板位置预留两个方型孔洞,16Mn吊带穿过箱梁底板和底模架后横梁销接,上端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

③模板系统。

箱梁外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纵向长度4400mm,在梁高范围分为三块,以便梁高变化时调整。

面板采用厚4mm钢板,加劲肋为∠75×6和[10钢框架焊接,整个外侧模支撑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悬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顶板上(在浇注顶板时预留孔),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装有滚动装置,挂篮走行时,外侧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由内模架、模板、横、竖带及调整丝杠等组成。

内模架吊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上(顶板预留孔),内模架可沿走行梁滑行,模板除上、下梗肋,顶板张拉台座处用特制模板外,余均为组合钢模板。

底模板由底模架和底模板组成,底模架由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为木模,下垫方木分配梁,模板上钉1mm厚的白铁皮,底模宽度比箱梁底宽少8mm,两外缘固定6mm橡胶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外侧模与底模夹紧,以防漏浆。

④走行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

在主构梁的两片桁架下的箱梁顶面(腹板竖向预应力筋位置)铺设两根轨道,轨道用钢板组焊成Ⅱ型截面。

菱形挂篮设计迈达斯建模分析过程

菱形挂篮设计迈达斯建模分析过程

设定基本环境打开新文件,以‘外侧模架分析.mgb’为名存档。

单位体系设定为‘m’和‘KN’。

文件/新文件文件/存档(外侧模架分析)工具/单位体系长度>m;力>KN↵图1设定单位体系设定结构类型为X-Z平面。

模型/结构类型结构类型>X-Z平面↵图2设定结构类型设定材料以及截面材料选择钢材GB03(S)(中国标准规格),定义截面。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名称(Q235)设计类型>钢材规范>GB03(S);数据库>Q235↵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截面数据/数据库/用户截面号(1);截面形状>槽钢;数据库>GB-YB;名称>C80×43×5/8↵截面号(2);截面形状>槽钢;数据库>GB-YB;名称>C50×37×4.5/7↵图3定义材料图4定义截面建立节点和单元为了生成单元,首先输入节点。

捕捉节点(开),正面,(开),自动对齐模型/节点/建立节点坐标(x,y,z)(0,0,0)↵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扩展单元全选扩展类型>节点 线单元单元属性>单元类型>梁单元材料>1:Q235;截面>1:50*37*4.5/7;Beta角(0)生成形式>复制和移动;复制和移动>等间距dx,dy,dz:(0.8,0,0)m;复制次数:1选取节点1↵调整间距,逐步建立如图5所示几个单元组成的桁架单元图5桁架单元的建立1图6桁架单元的建立2窗口选择选取如图6所示弧形区域各单元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4,复制得到如图7所示桁架单元窗口选择选取如图8所示椭圆形区域各单元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1,复制得到如图9所示桁架单元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菱形挂篮建模分析_看图王

菱形挂篮建模分析_看图王

Civil 临时结构计算分析例题Three菱形挂篮结构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施工事业部工程概况本挂篮根据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 K92+621 大桥箱梁悬浇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主桁承重系、底篮、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平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具体布置如下图 1.1。

图1.1 菱形挂蓝构造示意图挂篮材料:承重主桁架、前后横梁、上平联、后联杆、分配梁、内外滑梁、底篮单元采用Q235组合型钢,吊带采用Q345钢,吊杆选用Ф32精轧螺纹钢,对应16Mn钢。

挂篮截面:承重主桁、前后横梁、后联杆采用双角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截面,上平联、分配梁、底篮前后托梁采用双槽钢截面,内外滑梁以及底篮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刚吊带采用实腹长方形截面和双角钢截面,刚吊杆采用实腹圆形截面。

力的单位选择kN,长度单位选择m1、新建(保存)项目新建(保存)项目有三种方法:一是点击“”/新项目(保存);二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直接点击“”(“”);三是使用快捷键“Ctrl + N”(“Ctrl + S”)。

2、定义材料和截面定义材料特性:特性/材料特性值/材料/添加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23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34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JTJ(S);数据库> 16Mn↵点击确定定义截面特性:特性/截面特性值/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 ;截面名称:承重主桁;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3 ;截面名称:后联杆;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 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5 ;截面名称:分配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6(分配梁2)、7(分配梁3)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8 ;截面名称:底篮前托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9(底篮后托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0 ;截面名称:外滑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1(内滑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2 ;截面名称:底篮普通纵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3(底篮加劲纵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4 ;截面名称:刚吊带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5 ;截面名称:刚吊带I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实腹圆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视图>显示>节点>节点号节点/单元>节点>建立节点坐标:(0,0,0)m ;点击适用坐标:(-4,0,0)m ;点击适用坐标:(0,0,3.2)m ;点击适用坐标:(5,0,1.9)m ;点击适用坐标:(5,0,3.2)m ;点击确定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分别点取1、2;2、3;3、4;4、1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7.09,0)m ;复制次数:(2);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1、2、3、4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前后横梁结构>基本结构>桁架建模助手输入类型:;节间数量:(4);L:(7.09 );H1:(1.3 );选项:对称编辑勾选竖杆和两端竖杆;材料:(1:Q235);截面:(2:前后横梁);勾选所有构件使用相同材料插入插入点:5号节点(5,0,3.2);旋转:Gamma(90);原点:勾选显示号,选择10(0,0,1.3);释放梁端约束:点击分配在use选项中不勾选任何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桁架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14,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3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46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79号单元,点击适用 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52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8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 、44 、46 、48节点,再依次点取4、43、45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 、44 、45 、48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删除单元选择81号单元,点击删除(勾选删除自由节点,会自动删除47号节点)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77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7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06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29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1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 、50 、52 、54节点, 28、49、51、53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28 、50 、51 、54节点建立单元建立上平联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4 :上平联)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4、48节点,3 、5节点,8、23节点,8、21节点,21、3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单元,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竖杆下半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6、10节点,32 、6节点,28、1节点建立单元把70、74、78单元的结构类型改为梁单元建立悬吊体系单元前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前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3、4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6)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9、14、1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3、66节点,45 、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5);截面名称:(15 :刚吊带I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48节点,9 、69节点,14、70节点,16、71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7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72,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1,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857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6、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6);截面名称:(6 :分配梁2)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0、7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9、71节点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2、7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8)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6、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75、77、7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精轧螺纹钢)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2、80节点,73、81节点,76、82节点,78、83节点,74、84节点,75、85节点,77、86节点,79、87节点建立单元后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后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51、5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1、88节点,53、89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4,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8、89节点建立单元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5.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刚吊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0、92节点,91、93节点建立单元建立内外滑梁单元全部激活,点击标准视图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4、9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3、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0);截面名称:(10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6节点,95、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2、8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1);截面名称:(11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2、98节点,83、99节点建立单元镜像悬吊体系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悬吊体系单元,点击确定建立底篮体系单元视图>显示>单元>单元号 节点/单元>单元>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9);截面名称:(9 :底篮后托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2、12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17号单元,点击适用将底篮前托梁的截面属性拖拉给218-226单元建立底篮加劲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7.8)m ;复制次数:(1);选择9、32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3);截面名称:(13 :底篮加劲纵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35、136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底篮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2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6.4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3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复制单元属性选择236号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底篮普通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44,0)m ;复制次数:(9);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把底篮普通纵梁截面属性赋予最新复制的 9 个单元镜像纵梁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鼠标点取136节点);交叉分割节点、单元;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纵梁单元,点击确定后联杆的建立激活承重主桁单元 节点/单元>分割单元单元类型:线单元;任意距离比:(距离比x :0.4); 选择2、6、1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3);截面名称:(3 :后联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89、190、191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全部单元4、添加边界条件节点/单元>建立节点坐标:(0,-0.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04,-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36,-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6.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镜像节点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选择192~195节点,点击适用选择 1、6、10、193、194、195、197、198、199、96、97、98、99、129、130、131、132 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开),R-all(关),点击适用选择 2、7、11、192、196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DZ(开),R-all(关),点击适用5、添加荷载挂蓝所承受的荷载以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形式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荷载>静力荷载>自重荷载工况名称:挂篮自重自重系数:z(-1)点击添加底部防护平台自重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底篮前后托梁上荷载>静力荷载>节点荷载荷载工况名称:底部防护平台自重节点荷载:FZ(-2.8)点击适用均布荷载包括五部分:底篮普通纵梁为14.6kN/m,底篮加劲纵梁为31.7kN/m,侧模外侧纵梁为15.9kN/m,侧模内侧纵梁为41.2kN/m,内模滑梁为 52.5kN/m。

菱形挂篮空间模型计算分析报告

菱形挂篮空间模型计算分析报告

菱形挂篮空间模型计算分析报告2010.121 1、工程概述和计算依据1.1 工程概述主桥上部采用中跨135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箱梁断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断面。

箱梁顶宽12m,底宽7m,翼缘板宽2.5m,支点处梁高10.095m,跨中梁高5.83m,腹板厚115cm(1#)~50cm(跨中),底板厚度为113.3cm(1#)~48.5cm(跨中),悬浇段顶板厚度48cm。

箱梁0#块在托(支)架上施工,梁段总长12m,边、中合拢段长度为2m;挂篮悬臂浇注箱梁1#~4#块段长3m、5#~11#块段长3.5m、12#~17#块段长4m。

箱梁悬臂浇注采用菱形挂篮进行施工。

1.2 复核依据基本资料《大桥施工图设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86)2 计算说明根据挂篮设计图纸,对挂篮的主要构造进行了空间建模,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进行空间受力分析。

计算中对传力作了如下的假定:(1)箱梁翼缘板砼及侧模重量通过外导滑梁分别传至前一节段已施工完的箱梁顶板和挂篮主桁的前上横梁承担。

(2)箱梁顶板砼、内模支架、内模重量通过内滑梁分别由前一节段已施工完的箱梁顶板和挂篮主桁的前上横梁承担。

(3)箱梁底板、腹板砼及底篮平台重量分别由前一节段已施工完的箱梁和挂篮主桁的前上横梁承担。

(4)挂篮行走:前通过前吊带把前下横梁挂在前上横梁上,后端把后下横梁通过行走吊杆挂在竖向平联上。

2.1 计算参数钢材弹性模量:E=2.06e5 MPa密度:γ=7850 Kg/m3泊松比:ν=0.3线膨胀系数:α=0.0000122.2 计算模型挂篮结构计算模型见下图,包括主桁架、立柱间横向连接系、前上横梁、底篮、导梁等所有的承重系统。

菱形挂篮结构计算空间模型2.3 挂篮主要技术参数悬臂浇注箱梁梁段最大重量:231t悬臂浇注箱梁梁段最大分段长度:4m悬臂浇注梁段高度变化:10.03m~5.83m 2.4 挂篮设计基本参数(1)梁段混凝土重量:26KN/m3(2)人群及机具荷载取2.5 KPa。

【专业知识】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

【专业知识】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

【专业知识】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学员问题】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解答】(1)菱形挂篮的结构及构造菱形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悬吊系统、走行系统、模板系统及张拉操作平台五部分组成。

①菱形桁架:菱形桁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

主桁构架竖放于箱梁腹板位置,构架的片数可根据主梁的截面特性来定,一般为两片,也有多片的,如吴忠黄河大桥菱形挂篮采用三片构架;主要杆件通常由两片槽钢组焊而成,槽钢的截面由结构分析确定;各杆件间的联结为栓接、焊接或销接。

主桁构架间用槽钢或角钢组成的横联连接,在主桁前端节点处放置一根用2根工字钢组焊成的横梁,上设吊点,以做悬吊底模平台和内外模滑梁用,该横梁同时起到将主桁架连成整体的作用。

②悬吊系统:由螺旋千斤顶、扁担梁、吊带或吊杆组成,用于悬挂模板系统,调整模板的标高。

前后吊带(杆):前吊带的作用是为底模平台提供前吊点,其承受几乎一半的挂篮荷载。

当待灌段混凝土重量较大时,一般采用吊带,否则用吊杆。

吊带一般用16Mn或性能更好的钢板并布设销孔而成,一般3m一段,分段间用销轴连接,以适应不同梁高的需要。

当采用吊杆时,钢材一般用冷拉IV级精轧螺纹钢筋。

每根吊带或吊杆在横梁上放2台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整底模标高。

后吊带从箱梁的底板预留孔中穿过,一般用16Mn钢板上布调节孔或45#钢棒螺帽形成,下端与底模平台相连,上端2台千斤顶和扁担梁或螺帽支承在箱梁底板顶面上。

后吊带的作用是承受挂篮一半的荷载并将其传至箱梁底板。

③模板系统:由外侧模、内模和底模等几部分组成。

箱梁外侧模一般采用整体钢制大模板,当梁高变化较大时,可沿梁高分为3块左右,以随梁高变化拆装调整。

外侧模支承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通过吊杆悬吊在已浇好的箱梁顶板预留孔上,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其上装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外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一般通过模架放置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桁架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段顶板的预留孔上方,内模可沿走行梁滑行,除角隅处外,平面部分可用组合钢模或木模钉铁皮。

菱形挂篮计算书(完整版实例讲解)

菱形挂篮计算书(完整版实例讲解)

菱形挂篮计算书(完整版实例讲解)菱形挂篮计算书⽬录⼀.概况 (4)⼆.设计依据 (4)三.荷载 (4)四.挂篮施⼯时主要构件检算(施⼯1#及5#块为控制⼯况) (5)(⼀)施⼯1#时挂篮计算(3.25m节段) (5)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 (5)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 (6)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 (07)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 (08)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 (08)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算 (09)7、前上横梁检算 (09)8、主梁系统检算 (10)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 (12)(⼆)施⼯3#时挂篮计算(3.5m节段) (13)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 (13)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 (14)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 (15)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 (16)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 (17)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算 (17)7、前上横梁检算 (18)8、主梁系统检算 (18)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 (21)(三)施⼯6#时挂篮计算(4m节段) (21)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 (21)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 (23)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 (23)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 (24)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 (24)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算 (27)7、前上横梁检算 (27)8、主梁系统检算 (27)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 (30)挂篮设计计算书⼀、概况××铁路⼯程第×项⽬经理部××特⼤桥×#~×#墩上部结构为(58+96+58)⽶三跨⼀联的预应⼒砼连续箱梁,主桥箱梁为单箱单室断⾯,箱顶板宽12.16m,底板宽6.8m。

在各墩与箱梁相接的根部断⾯梁⾼7.5m,中跨合拢段梁⾼4.5⽶,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4.5⽶。

墩顶0#梁段长12m,箱梁在与墩⾝对应的4m长范围内等梁⾼,两边各4m范围外则处于圆曲线线上。

两个“T构”的悬臂纵桥向中跨划分为11个节段、边跨划分为13个节段,节段数及节段长度从根部⾄跨中分别为:中跨2×3.25⽶+3×3.5⽶+6×4⽶+合拢段2⽶和边跨2×3.25⽶+3×3.5⽶+6×4⽶+合拢段2⽶+现浇段9.75。

菱形挂篮技术方案

菱形挂篮技术方案

菱形挂篮技术方案设计方案一、挂篮结构组成根据招标要求,本挂篮设计为菱形。挂篮主要由主构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杆系统、底托系统、内模支架系、内滑梁及提吊系、前横梁、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挂篮构造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挂篮结构图1、主构架系统菱形主构架各杆件间采用直径79mm材质为40Cr的钢销轴销接。在主构架上弦杆前端设有前横梁,用于悬吊各前吊杆,前横梁上设操作平台及护栏以便于施工及安全。主构架竖杆之间采用中门架连接,以加强两片菱形架的稳定性。竖杆两侧各设一侧面吊架,用于悬吊挂篮底托系统及外侧模,便于挂篮的行走及倒退。后斜杆与侧面吊架采用角钢组焊的桁架连接,防止侧面吊架在挂篮行走过程中出现失稳现象。在靠近竖杆内侧设可拆装式爬梯,方便施工人员上下操作。2、行走及锚固系统在梁体腹板两侧各预埋2根直径25mm的精扎螺纹钢筋,通过扁担梁锚固于挂篮的尾部连接墩处。挂篮在悬浇完一段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且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利用4付10吨倒链(下弦杆每侧各1付)缓慢均匀地牵引两片主桁架向前移动,倒链着力点分别为下弦杆上的耳板和在挂篮前进方向预埋的弧形钢筋。为减小摩擦阻力,挂篮尾部设反扣轮系统,行走轨道表面及滑移支座与轨道之间设4mm厚不锈钢板。3、吊杆系统由吊带和吊杆,用千斤顶提升装置来调节底模系统的标高。4、底托系统底托系统由前后托梁、底纵梁、平台梁、前操作平台、后操作平台、侧护栏等几部分组成,底纵梁与前后托梁采用螺栓连接。浇注混凝土时,后托梁通过后吊杆锚固于已浇注好梁体的顶板及底板,前托梁通过前吊杆与前横梁相连。5、模板系统外侧模面板采用6mm厚钢板,纵肋采用[10#,背楞采用2[10#,背楞间距为1米。外侧模与底托系统的限位纵梁用调节支撑连接,可使侧模准确定位,并实现侧面吊架通过底纵梁与外侧模的受力转化过程。外侧模提吊梁前端锚固于前横梁,后端悬吊于已浇箱梁表面,拆模时放松锚固端,随平台下沉和前移。内模模板由施工方提供竹胶板及方木组合板,内部采用腹板及底板可调节型内模支撑架,外侧模与内模用对拉螺栓连接,采用内滑梁形式整体移动内模系统。二、挂篮动作过程1.当1#块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成后,拆除锚固在梁体底板的内后吊杆,拆除锚固在梁体顶板的外侧模后提吊杆,调节前横梁上千斤顶的高度,使外侧模、底模及内模脱离混凝土表面。2.拆除后锚钢筋,将倾覆力传递给反扣轮。3.在已浇注好的1#块铺设一根与最长混凝土块等长的轨道,并与原有轨道焊接为一整根轨道。4.下弦杆两侧均焊有耳板,两侧各配有一根10吨倒链,倒链一端固定于预埋在已浇筑好的梁体的弧形钢筋上,一端固定于下弦杆的耳板上。挂篮行走时,内滑梁在顶板预留孔处及时安装滑梁吊点扣架,保证结构稳定;挂篮移动必须匀速、平移、同步,采取划线吊垂球或经纬仪定线的方法,随时掌握行走过程中挂篮中线与箱梁轴线的偏差,如有偏差,使用千斤顶逐渐纠正;为安全起见,挂篮尾部用钢丝绳与竖向蹬筋临时连接,随挂篮前移缓慢放松。底模、侧模、主构架及内模系统同时向前移动,直至2#块浇筑位置。5.挂篮就位后,进行后锚,将倾覆力由反扣轮传递给后锚钢筋。6.安装底模后吊杆。7.调整模板位置及标高。8.待梁段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将内模拖动到位,调整标高后,即可安装梁段顶板钢筋,做好浇注准备。9.当2#块浇注完毕挂篮准备行走时,保持后锚钢筋的锚固状态,拆除锚固轨道的钢筋,将挂篮前支点用千斤顶顶起,将轨道向前拉出并到达浇注位置,将轨道锚固。调节挂篮前支点的千斤顶,将挂篮落于轨道上,拆除后锚钢筋,用倒链牵引挂篮行走至3#块浇注位置。三、挂篮的拆除1.挂篮内模在和垄断时采用散拆形式拆除。2.挂篮主构架、外侧模及底模待挂篮退回到0#块后拆除,拆除时需保证T构两侧力矩平衡。四、挂篮施工注意事项1.挂篮的安装、行走、混凝土入模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必须有安全护栏、护网,使作业在安全封闭环境下进行;2.挂篮模板应与已浇注好混凝土搭接100mm。3.挂篮设计中要求梁体预留的孔位,预埋位置必须准确。4.在前移时,轨道表面最好抹一层黄油,下弦杆两侧的倒链应同时受力,保证挂篮两片主构架达到能够同步行走。5.吊杆或吊带高度用32t千斤顶进行调节。6.浇筑前在模板底部设φ25mm的通长对拉精轧螺纹钢,在内模处要有适当支撑。7.走行悬挂处的钢丝绳位置,要有弧形板,防止刻绳。8.提前准备好挂篮施工所需的机具配件:1)备用φ32和φ25精轧螺纹钢及相应螺母和连接螺母。2)备用10t倒链和5t倒链适量。3)备用平台梁木板等。4)备用粗细钢丝绳,吊装工件用。9.使用的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及时维修保养;千斤顶、倒链、钢丝绳、钢吊带必须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和安全系数,动力和照明必须达到作业安全要求。10.挂篮行进中途停止时,应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是主构架与轨道固定,避免挂篮发生滑动。11.悬臂施工时,认真控制截面的施工尺寸,并注意梁上施工机具的布置,做到平衡施工,以减少附加弯矩对结构抗风能力的影响。12.对挂篮位置、前后吊带、吊架及后锚杆等关键部位,及时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不得留有隐患;13.由于精轧螺纹钢筋物理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焊接时应尽量远离受力的精轧螺纹钢筋。14.对竖向应力筋的位置、数量及时进行检查,是否符合位置要求,对预留吊带洞及其它预留孔洞应保证位置并垂直;15.按规定时间、部位、工况及时进行测量,收集标高,中轴线及挠度的信息数据,并做好记录;16.模板与已成梁段混凝土必须密贴,避免出现错台;。

典型的菱形挂篮计算书好好看看

典型的菱形挂篮计算书好好看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目录第1部分设计计算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挂篮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主要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挂篮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挂篮计算设计荷载及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菱形挂篮计算书——【桥梁与隧道 精】

菱形挂篮计算书——【桥梁与隧道 精】

1、挂篮概况四川绵阳青义涪江特大桥连续梁挂篮总体布置图如图1和图2所示。

由于挂篮受力明确,底板纵梁为简支结构,荷载由前后下横梁承担,通过吊杆传递到主构架上,故不需要建立整体模型,本检算报告针对实际情况,针对各个构件建立计算模型进行检算。

挂篮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和模板系统、走行系统。

(1)主桁承重系统:主桁与前后横梁、行走装置、锚固装置、悬吊分配梁等。

(2)底篮和模板系统:底篮、外模、内模、端模和工作平台等。

(3)走行系统:行走滑轨、滑梁小车、后锚等。

1图1 挂篮侧面图图2 挂篮正面图2、检算依据(1)《青义涪江特大桥施工图》(2)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2004》(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检算工况荷载组合为:混凝土自重+超载+动力附加荷载+人群机具荷载+挂篮自重+模板自重。

3.1 检算工况根据试算结果,1#块浇筑成型工况,为挂篮受力最不利荷载工况,所以本检算以1#块重量来进行挂篮结构件检算。

根据设计图纸,1#块段最大长度为3.2m,最大梁高为8.76米,混凝土自重为82.75*2.65,该工况下验算挂篮底篮、后吊点系统、挂篮主桁及前吊点系统。

此工况下后吊点系统受力最大。

1在该工况下验算挂篮行走系统及挂篮系统的稳定性。

3.2 荷载组合荷载组合Ⅰ:1#梁段混凝土自重+超载+动力附加荷载+挂篮自重+人群和机具荷载;荷载组合II:挂篮自重+冲击附加荷载;荷载组合Ⅰ用于挂篮承重系统强度和稳定性计算;荷载组合II用于挂篮行走计算。

4、设计参数及荷载取值(1)材料参数钢筋砼容重G砼=26.5kN/m3;弹性模量E钢=2.0×105Mpa材料容许应力:Q235钢[σw]=145 Mpa,[τ]=85 Mpa16Mn钢[σw]=305 Mpa(2)荷载系数超载系数为:K1=1.05;混凝土浇筑时的动力系数:K2=1.2;挂篮行走冲击系数:K3=1.3:挂篮行走时的安全系数为K4=1.2;施工活载考虑如下因素:1)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荷载,按2.0kN/m2计;2)水平模板的砼振捣荷载,按2.0kN/m2计;3)倾倒混凝土冲击荷载,按2.0kN/m2计。

菱形挂蓝计算分析报告

菱形挂蓝计算分析报告

菱形挂篮计算分析报告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2009-5-26目录1设计计算说明 (3)1.1 设计依据 (3)1.2 工程概况 (3)2 挂蓝结构方案 (4)3 工况及荷载分析 (5)3.1 工况分析 (5)3.2 荷载分析 (5)3.2.1 工况一荷载分析 (6)3.2.2 工况二荷载分析 (7)3.2.3 工况三荷载分析 (8)3.3荷载组合 (8)4 计算模型 (9)4.1 材料及单元的选择 (9)4.2 截面模拟 (10)4.3 荷载布置 (10)4.4 边界条件 (11)5 计算结果 (13)5.1 工况一挂蓝应力及变形计算 (13)5.1.1 整体验算 (13)5.1.2 菱形桁片体系验算 (14)5.1.3 横梁结构验算 (15)5.1.4 吊带结构验算 (15)5.1.5 底平台结构验算 (16)5.1.6 挂蓝结构支点反力验算 (17)5.1.7 工况一应力变形汇总 (18)5.2 工况二挂蓝应力及变形计算 (19)5.2.1 整体验算 (19)5.2.2 菱形桁片体系验算 (20)5.2.3 横梁结构验算 (21)5.2.4 吊带结构验算 (22)5.2.5 底平台结构验算 (23)5.2.6 挂蓝结构支点反力验算 (24)5.2.7 工况二应力变形汇总 (24)5.3 工况三挂蓝应力及变形计算 (25)5.3.1 整体验算 (25)5.3.2 菱形桁片体系验算 (26)5.3.3 横梁结构验算 (27)5.3.4 吊带结构验算 (28)5.3.5 底平台结构验算 (29)5.3.6 挂蓝结构支点反力验算 (30)5.3.7 工况三应力变形汇总 (30)6 结论 (31)1设计计算说明1.1 设计依据①、《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③、《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④、《路桥施工计算手册》;⑤、《桥梁工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⑥、其他相关规范手册。

三角挂篮与菱形挂篮在悬臂施工中的比较分析

三角挂篮与菱形挂篮在悬臂施工中的比较分析

三角挂篮与菱形挂篮在悬臂施工中的比较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及航道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迅速的发展。

多处河道上原有老式桥梁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航道运输及车辆通行需求。

大量河道中的老桥需要拆除后新建大跨度悬臂梁桥。

受河流空间环境制约,大跨度桥梁大多使用悬臂挂篮施工方法。

本文以实际工程出发,对三角挂篮及菱形挂篮进行对比分析,为同类型悬臂施工挂篮形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悬臂施工;三角挂篮;菱形挂篮;悬臂施工引言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的技术管理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铁路工程的运行压力比较高,需要改善铁路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

桥梁施工技术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加强技术管理,确保铁路桥梁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为铁路进一步发展提供结构保证。

1悬臂施工技术在悬臂梁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桥墩通常被用作施工工作的基点,并被推进到桥的两端。

悬臂施工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在悬臂施工中,必须先进行框架安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结构,悬臂施工也可以与预制技术相结合。

首先制作梁结构构件,然后进行构件安装,悬臂施工时,可以采用单一的施工方法,也可以结合两种施工方法的优点。

但在悬臂施工中,需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技术管理。

悬臂梁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对桥墩的压力比较高,所以桥墩的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尤其适用于具有稳定基本结构的一些类型的桥。

悬臂梁结构技术用于建造具有大跨度和复杂应力结构的桥梁,适用性较低。

2大跨度悬挑网架的合理结构布置结构布置既要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合理要求,还要满足建筑专业对于其使用方面的要求。

网架有很多种类。

按照大类来分,可分为交叉桁架、四角锥体系、三角锥体系。

交叉桁架又可分为:两向正交正放网架、两向正交斜放网架、两向斜交斜放网架、三向网架和单向折线形网架5种。

四角锥体系则可细分为:正方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棋盘形四角锥网架、斜放四角锥网架和星形四角锥网架。

菱形挂篮设计与模拟计算

菱形挂篮设计与模拟计算

菱形挂篮设计与模拟计算摘要:菱形挂篮主要受力构件为二力杆,具有结构轻巧、受力明确、拆锚方便等特点。

主梁采用双工字钢,双向回转半径较大,增加了杆件的稳定性,本文对闽江特大桥菱形挂篮设计进行介绍。

关键词:悬臂浇筑、菱形挂篮、设计、施工Abstract: the main stress components diamond hanging basket for two force stem, has the structure to be dexterous, kinetic, clear, and anchor is convenient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The double girder range, two-way turn radius is bigger,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e pieces, this paper of minjing super major bridge hanging basket diamond design was introduced.Key words: the cantilever, lozenge hanging basket, design, construction1、工程概况闽江特大桥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和荆溪镇之间的闽江上,上跨闽江航道和在建闽侯江滨路,是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中心桩号K1+912.5,本桥起点接白龙互通C1、D3匝道桥,桩号为K1+135,终点接荆溪互通主线1号桥,桩号为K2+690,全桥长1555m。

由引桥和主桥两部分构成,引桥为13×35mPC连续T梁+13×40mPC连续T梁,主桥为70m+4×110m+70m变截面连续刚构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

下部结构主桥采用箱墩,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27号和31号墩处设GPZ盆式支座,为临时固结墩,28号~30号主墩与主梁固结刚构;引桥采用柱式墩,钻孔群桩或单排桩基础。

菱形挂篮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菱形挂篮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第 30 卷 第 1 期
2020 年 3 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30 No 1
Mar 2020
菱形挂篮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直吊杆
直吊杆
PSB830
Q235
PSB830
箱形截面( T W = 11 mm)
4 1 网状吊带布置对菱形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静力的影响
箱形截面( T W = 11 mm)
箱形截面( T W = 18 mm)
不同吊杆布置方式对挂篮主桁架、 前上横梁、 底模纵梁在恒载、 活载效应下受力是不相同的ꎮ 网状
杆件的布置对挂篮的静力分布是否有作用ꎮ 其中网状吊带的材料与原挂篮材料保持一致都采用 PSB830 钢
工人员安全ꎬ 依据 3 种分析工况对所建菱形挂篮进行刚度、 强度、 稳定性计算ꎮ 挂篮计算荷载工况如表 2
所示ꎮ
表 2 分析荷载工况
工况号
荷载组合
备注
工况 1
1.2× ( Q1+Q2+Q5) +1.4× ( Q3+Q4)
强度计算
工况 3
1.0× ( Q1+Q2+Q3+Q4+Q5)
工况 2
1.2×( Q1+120%Q2)
吴纪元ꎬ 程龙树
( 安徽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ꎬ 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以某大跨度连续箱型梁桥为例ꎬ 采用 midas / civil 来模拟传统的菱形挂篮并进行受力分析ꎬ 同时提出 3
种探索性优化方法ꎬ 为菱形挂篮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vil 临时结构计算分析例题Three菱形挂篮结构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施工事业部工程概况本挂篮根据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 K92+621 大桥箱梁悬浇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主桁承重系、底篮、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平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具体布置如下图 1.1。

图1.1 菱形挂蓝构造示意图挂篮材料:承重主桁架、前后横梁、上平联、后联杆、分配梁、内外滑梁、底篮单元采用Q235组合型钢,吊带采用Q345钢,吊杆选用Ф32精轧螺纹钢,对应16Mn钢。

挂篮截面:承重主桁、前后横梁、后联杆采用双角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截面,上平联、分配梁、底篮前后托梁采用双槽钢截面,内外滑梁以及底篮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刚吊带采用实腹长方形截面和双角钢截面,刚吊杆采用实腹圆形截面。

力的单位选择kN,长度单位选择m1、新建(保存)项目新建(保存)项目有三种方法:一是点击“”/新项目(保存);二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直接点击“”(“”);三是使用快捷键“Ctrl + N”(“Ctrl + S”)。

2、定义材料和截面定义材料特性:特性/材料特性值/材料/添加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23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34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JTJ(S);数据库> 16Mn↵点击确定定义截面特性:特性/截面特性值/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 ;截面名称:承重主桁;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3 ;截面名称:后联杆;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 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5 ;截面名称:分配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6(分配梁2)、7(分配梁3)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8 ;截面名称:底篮前托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9(底篮后托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0 ;截面名称:外滑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1(内滑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2 ;截面名称:底篮普通纵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3(底篮加劲纵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4 ;截面名称:刚吊带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5 ;截面名称:刚吊带I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实腹圆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视图>显示>节点>节点号节点/单元>节点>建立节点坐标:(0,0,0)m ;点击适用坐标:(-4,0,0)m ;点击适用坐标:(0,0,3.2)m ;点击适用坐标:(5,0,1.9)m ;点击适用坐标:(5,0,3.2)m ;点击确定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分别点取1、2;2、3;3、4;4、1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7.09,0)m ;复制次数:(2);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1、2、3、4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前后横梁结构>基本结构>桁架建模助手输入类型:;节间数量:(4);L:(7.09 );H1:(1.3 );选项:对称编辑勾选竖杆和两端竖杆;材料:(1:Q235);截面:(2:前后横梁);勾选所有构件使用相同材料插入插入点:5号节点(5,0,3.2);旋转:Gamma(90);原点:勾选显示号,选择10(0,0,1.3);释放梁端约束:点击分配在use选项中不勾选任何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桁架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14,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3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46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79号单元,点击适用 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52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8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 、44 、46 、48节点,再依次点取4、43、45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 、44 、45 、48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删除单元选择81号单元,点击删除(勾选删除自由节点,会自动删除47号节点)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77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7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06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29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1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 、50 、52 、54节点, 28、49、51、53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28 、50 、51 、54节点建立单元建立上平联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4 :上平联)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4、48节点,3 、5节点,8、23节点,8、21节点,21、3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单元,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竖杆下半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6、10节点,32 、6节点,28、1节点建立单元把70、74、78单元的结构类型改为梁单元建立悬吊体系单元前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前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3、4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6)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9、14、1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3、66节点,45 、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5);截面名称:(15 :刚吊带I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48节点,9 、69节点,14、70节点,16、71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7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72,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1,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857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6、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6);截面名称:(6 :分配梁2)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0、7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9、71节点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2、7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8)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6、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75、77、7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精轧螺纹钢)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2、80节点,73、81节点,76、82节点,78、83节点,74、84节点,75、85节点,77、86节点,79、87节点建立单元后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后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51、5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1、88节点,53、89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4,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8、89节点建立单元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5.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刚吊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0、92节点,91、93节点建立单元建立内外滑梁单元全部激活,点击标准视图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4、9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3、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0);截面名称:(10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6节点,95、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2、8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1);截面名称:(11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2、98节点,83、99节点建立单元镜像悬吊体系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悬吊体系单元,点击确定建立底篮体系单元视图>显示>单元>单元号 节点/单元>单元>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9);截面名称:(9 :底篮后托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2、12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17号单元,点击适用将底篮前托梁的截面属性拖拉给218-226单元建立底篮加劲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7.8)m ;复制次数:(1);选择9、32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3);截面名称:(13 :底篮加劲纵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35、136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底篮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2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6.4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3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复制单元属性选择236号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底篮普通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44,0)m ;复制次数:(9);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把底篮普通纵梁截面属性赋予最新复制的 9 个单元镜像纵梁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鼠标点取136节点);交叉分割节点、单元;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纵梁单元,点击确定后联杆的建立激活承重主桁单元 节点/单元>分割单元单元类型:线单元;任意距离比:(距离比x :0.4); 选择2、6、1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3);截面名称:(3 :后联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89、190、191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全部单元4、添加边界条件节点/单元>建立节点坐标:(0,-0.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04,-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36,-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6.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镜像节点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选择192~195节点,点击适用选择 1、6、10、193、194、195、197、198、199、96、97、98、99、129、130、131、132 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开),R-all(关),点击适用选择 2、7、11、192、196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DZ(开),R-all(关),点击适用5、添加荷载挂蓝所承受的荷载以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形式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荷载>静力荷载>自重荷载工况名称:挂篮自重自重系数:z(-1)点击添加底部防护平台自重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底篮前后托梁上荷载>静力荷载>节点荷载荷载工况名称:底部防护平台自重节点荷载:FZ(-2.8)点击适用均布荷载包括五部分:底篮普通纵梁为14.6kN/m,底篮加劲纵梁为31.7kN/m,侧模外侧纵梁为15.9kN/m,侧模内侧纵梁为41.2kN/m,内模滑梁为 52.5k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