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课件

无机化学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课件
生成2mol NH3
ppt课件
5
反应进度 0=∑νBB B
对于化学计量方程式
dξ = dnB /νB
nB——B的物质的量 ξ的单位为mol νB——为B的化学计量数
改写为 dnB = νB dξ
开始时ξ0=0, 、 nB =0 反应进度为ξ时: nB =νBξ
ppt课件
6
反应进度
nB =νBξ
基元反应:反应物一步就直接转变为产物
如:
2NO2→ 2NO + O2
NO2 + CO →NO + CO2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经过若干步(若干个
基元反应步骤)才转变为产物。
如 又如
2NO + 2H2 → N2 + 2H2O ① 2NO + H2→N2+ H2O2 ② H2O2 + H2 → 2H2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mol L1 s1
v NH3

cNH3
t


0.4 0.0mol L1 2 0s

0.2mol L1 s1
v N2 : v H2 : v NH3 1: 3 : 2
●瞬间速率:某瞬间(即t0)的反应速率
vNH3

dcB,则得:
v 1 dcB B dt
ppt课件
11
对于上述 N2 3H2 2NH3 化学计量方程式 :
v 1 d 1 dcB V dt B dt
1 dcN2 1 dcH2 1 dcNH3
1 dt
3 dt 2 dt
aA + bB
反应 2W+X Y+Z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复杂反应 : 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 的化学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12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 研究反应机理,确定反应历程,深入 地揭示反应速率的本质,这在理论上 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13
例如反应
2N2O5==== 4NO2 + O2
是由三个步骤组成的复杂反应:
(1)
N2O5 慢N2O3 + O2
ν = kc(A)c2(B)
k = 1.2 mol-2.L2.s-1
20
4. 反应级数 order of reaction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 浓度某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v = kcα(A)cβ(B)
速率方程式中,某反应物浓度 的方次( α或β )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 全部反应物级数的加和 (α + β + ) 称为该反应的级数 。
(2)
N2O3 快NO2 + NO
(3)
N2O5 + NO 快3 NO2
这三个基元反应的组成表示了总反应经
历的途径。反应速率最慢的那一步基元
反应称为定速步骤。
14
3. 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1) 质量作用定律 law of mass action
一定温度时,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 与各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即基元反应
ln k Ea 1 ln A RT

k AeEa/RT
A: 指前因子 Ea: 活化能 32
假设:某反应由T1变为T2,则k1变为k2
ln k1
Ea R
1 T1
ln A
(1)
ln k2
Ea R
1 T2
ln A
(2)

《大学化学教学课件》化学平衡

《大学化学教学课件》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与生命过程
化学平衡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平衡 状态下进行的,如酸碱平衡、离子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等。
维持生命所需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保持这些平衡状态的稳定。例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 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失衡可能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等严重后果。
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 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特征常数之一, 它反映了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反应 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关系。
平衡常数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表达 式通常由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 物浓度幂之积得到。
平衡常数的计算
平衡的意义
化学反应限度
平衡状态反映了化学反应的限 度,即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 度。
工业应用
了解化学平衡有助于优化工业 生产中的反应过程,提高产物 的产率和纯度。
理论价值
化学平衡理论对于理解化学反 应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 论之一。
02
化学平衡的原理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 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
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 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 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
值。
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 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动态平衡
平衡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 ,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并不为零。

化学第六版电子课件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化学第六版电子课件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c)注意“真”变和“假”变。若体系的压强变化而使反应物
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即“真”变,否则是“假”变。如:
2SO2+O2
2SO3恒压时充入He。由于SO2、O2、SO3的物质的量
不变,体积V变大,∴浓度降低相当于“减压”,反应速率降低,
恒容时充入He,由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体系压强不变相当
于“假”变。
浓度变化=
2 5
×0.06=0.024mol·L-1,∴B错误,同理
X的浓度变化为0.12mol·L-1,Y的浓度的变化量应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练习3: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 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11Z(g)+2W(g),5min末生成 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n-1则n的值为( )
若选用V(A)作标准:
A
VA=
1 2
VD=0.2mol/(L·S)
B
VA=
1 2
VC=0.25mol/(L·S)
C
VA=
1 2
VB=0.2mol/(L·S)
比较四个选项的VA的值,可选B。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练习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 物质的物质的量R有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开始到2min,z的平均反 应速率为______。
A. 30℃ B. 40℃ C. 50℃ D. 60℃
分析:根据经验公式:V2=1.6mol·L-1·S-1 V1=0.1mol·L-1·S-1 t1=10℃代入算出t2=50℃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
例如:硫酸钡的沉淀反应,基本上是向 一个方向进行,其逆反应觉察不到:
Ba2++SO42- →BaSO4↓ 再如:氯酸钾的分解反应,在分解过程中 逆反应的条件还不具备,反应物就已耗尽:
2KClO3 ===M=△n=O=2== 2KCl+3O2 象这些反应实际上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到底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 题。前者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后者属于化学热力 学范畴,因此研究他们的方法有所不同。
2
第一节 化学平衡 (p44)
概述:化学平衡普遍存在于各类化 学反应中,它涉及到在给定条件下,一 种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本节 主要讨论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
3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K = 0.197
最大转化率:反应达平衡后,反应物转 化为产物的百分数,也叫平衡转化率或理论 转化率。
28
三、平衡浓度和转化率的计算 转化率概念: 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
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即:
转化率
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 转化前该反应物的总量
100%
在恒容条件下可表示为:
转化率
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生成物产生 ([C]、[D]会增加),因此正反应 速率会逐渐降低,逆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加。 直至某一時間t,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反应达「化学平衡」。如图示:
7
反应速度→
V正 V正=V逆 (平衡)
V逆
0
达到平衡时间
时间→
化学平衡建立示意图 8
以 2NO2(g)→ N2O4(g) 进行实验所得数据說明之:
4 0.1600 5 0.0000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ν = kc c
m A
n D
速率方程中的m和n通过实验确定。(m= a或m≠ a) 如m = a, n = d,反应是否是基元反应? 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在速率方程中,各反应 反应级数 : 物浓度的指数之和(m+n)称为反应的反应级数。
【例】已知反应 aA + bB = C 在某温度下实验测得 的数据如下表,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k。
结论: 结论: 1、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 、 越过能峰(能垒)变为产物分子。 能峰(能垒) 能峰 2、反应的活化能Ea越大 能峰越高 、 越大,能峰越高 越大 能峰越高,能越 过能峰的分子数越少反应速率越小 反应速率越小; 反应速率越小 反之,Ea越小 反应速率越快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越小 反应速率越快。
∆c dc ν = −lim = − △ ∆t dt
A A
A
t→0
υ = limυ
∆t →0
作图法求瞬时速率 作图法求瞬时速率 从瞬时速率的定义,可以归纳出: (1)做浓度---时间曲线图;(2) (2)在指定时间的曲线 (1) -(2) 位置上做切线;(3) (3)求出切线的斜率(用做图法, (3) 量出线段长, 求出比值)。 对于反应 aA + bB = gG + hH 某时刻的瞬时 速率之间, 乃有如此的关系:

A + B-C [A···B···C] 活化络合物

A-B + C
[ A ··· B ··· C ]
[ A ··· B ··· C ]
E
E正 E逆 A+BC △H AB+C (△H﹤0) △ 反应历程
E
E正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浓度,可以 02 调节化学平衡,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
在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化学平衡的计 03 算和分析对于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
义。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01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平衡、水体中污染物的平衡等。
02 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和迁移转化 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有效的治 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平衡图解法
通过作图和观察图像,利用平衡 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求出平衡常
数和温度的关系。
代数法
通过建立化学平衡的代数方程组 ,求解未知数。
微分法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 ,建立微分方程,求解未知数。
04
化学平衡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 01 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等。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等。
05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 理解。
实验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实验 将通过具体反应来展示化学平衡的形成和特点。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容器、温度计、搅拌器、可逆反应的试剂等。
《化学平衡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化学平衡的原理 • 化学平衡的计算 • 化学平衡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

2024年大学化学平衡课件

2024年大学化学平衡课件

大学化学平衡课件一、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现象。

在化学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不断进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

二、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1.动力学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2.热力学原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体系的自由能最小。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公式,自由能变化等于焓变减去温度和熵变的乘积。

当自由能变化为零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3.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对于反应物和物的浓度比为a:b:c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物C、D的浓度。

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因此,温度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2.压力: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力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压力增大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力减小则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浓度:反应物和物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物的方向移动,增加物的浓度则会使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1.勒夏特列原理: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埃尔兰德定理:对于多组分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根据埃尔兰德定理,当某一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件
A2
B3
C4
D6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 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 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C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 mol D 均减少1 mol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同一条件、同时 2、动态平衡特征:
逆、等、动、定、变
3、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影响 条件
增大反应 物浓度
减小反应 物浓度
增大生成 物浓度
减小生成 物浓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等温线
m+n > p+q

△H<0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0
T
温度
2.化学平衡图象的解法
mA(g)+nB(g) pC(g)+qD(g)
看图技巧:
图象中 有 转
三个量时, “定一看

二”,再 率
看曲线的
变化趋势。
等压线
300C m+n > p+q
200C △H>0
0 t1 t2 时间
练习:看图 物质百分含量——时间曲线 回答
mA(g)+nB(g) pC(g)+qD(g)
A%
P1 > P2 P2 m+n > p+q
P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共21张PPT)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共21张PPT)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二、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原则方法 (1)看图像: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
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 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 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结束
[解析]
无论是升高温度还是增大压强,v(正)、v(逆)均应
增大。B项中v(逆)减小,D项中v(正)和v(逆)均减小,故B、D项 均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v(逆),A项错 误;增加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v(逆)>v(正),C项 正确。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3.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着手
对于速率-温度(或压强)图像, 由于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压强逐 渐增大,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大,因此图像上出现的是平滑的递增曲 线。
根据温度或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判断速率曲线的 变化趋势。需要注意的是:(1)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 的影响是一致的,即要增大都增大,要减小都减小,反映到图像 上,就是v(正)、v(逆)两条曲线的走势大致相同;(2)分析外界条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只能分析达到平衡之后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情况。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4.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cO2
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密切关系。大多 数的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一般 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0C,反应速率大约 增加2~4倍。
瑞典科学家阿累尼乌斯根据大量实验 数据,得出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Ea
k Ae RT
A:反应的特征常数,称为指前因子 e :自然对数的底数,2.718 R: 气体常数,为 8.314 J·mol-1·K-1 T: 热力学温度 ( K ) Ea:活化能 ( kJ ·mol-1 )
1. 平均速率
vc2 c1 c c t2 t1 t
时间:秒(s)、分(min)、 时(h)。浓度:mol / L
产物
反应物
t
【例】
初始 t1 2秒后 t 2
N2 + 3H2 = 2NH3
1.0 3.0
0.0 mol·L-1
0.8 2.4
0.4 mol·L-1
N 20
H 20.3mL o1ls1,
N3H 0.2mo L1ls1
N 2H 2N3H 0 .1 mL o 1s l 1
13 2
一般的化学反应:
a A + dD = gG + h H
A D G H
ad gh
2. 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 趋于无限小(Δt →0)时的 平均速率的极限。
A△tl→i0m ctAdtA c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基 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的乘积成正 比.所以
vkcCOcNO2
速率方程式
v = k (CO) (NO2) 上式称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k称 为
“反应速率常数”,又称“比速常数”,意 义是速率方程式中各种浓度均为1 mol.L-1时 的反应速率;其量纲由速率方程确定;k大小 取决于反应物的本质,而与浓度无关,当其
实验测得:
vk(S2O82)(I)
而不是
vk(S2O 82)I()3
例:
2N2O5 = 4 NO2 + O2
① N2O5 = N2O3 + O2 (慢)
② N2O3 = NO2 + NO (快)
③ 2NO + O2 = 2NO2 (快)
kcN2O5
例: C(s) + O2(g) = CO2(g)
活化能: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
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称为该反应的活化
能,符号Ea。 单位:kJ·mol-1 相同条件下,Ea越大,活化分子百分
数(f) 越小,反应越慢。反之,Ea越小, f 越大,反应越快。
Ea的大小与反应本性(物质的分子结 构、化学键)有关。
• 碰撞理论 • 1. 分子必须经过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 • 2. 能量高于某个定值的分子称为活化 • 分子,活化分子间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 • 3. 活化分子间方向合适的碰撞才能发生 • 反应,能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他条件相同时, k,则v ;通常,T ,则 k 。
例:基元反应 NO2 + CO = NO + CO2
cNO2cCO kcNO2cCO
任一基元反应: a A + d D = g G + h H
kcaAcD d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k 的物理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 催化剂),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L时的反应 速率。
Ea
f e RT 活化分子百分数
温度升 高,活化分 子的百分数 (f)增大是反 应速率加快 的主要原因。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称 为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 用称为催化作用。
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 由于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中间化 合物,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 能,从而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又可以从中间化合物 再生出来,导致反应速率显著增大。
对于基元反应: aA bB dD
则: vk(A)a(B)b
对于“非基元反应”:aA bB dD
则:
vk(A)m(B)n
且可能有 ma,nb,而m、n值只能由实验确定。
即:质量作用定律不能直接应用于非基元反应,但能应用
于构成该非基元反应的每一个具体步骤(基元反应)。
例如: S 2 O 8 2 3 I 2 S4 2 O I3 非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极不相同, 有些反应进行的很快,如酸碱中和反应可 在10-15s的时间内完成。有些反应则进行 的很慢,如常温下氢气和氧气混合可以几 十年都不会生成一滴水;某些放射性元素 的衰变需要亿万年的时间。为了比较反应 的快慢,引入了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 产物
5、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 1、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我们把分子本身
不占体积,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一种假想的
O
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示意图
催化剂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 变反应历程实现的。
2、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和平衡状态。
3、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 的时间。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在一 定条件下只对某一种反应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具有催化作用,而对其他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 它的几何 意义是c-t
曲线上某 点的斜率。
c 反应物
t
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
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不同(取决于反应物本身 的性质,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 有关)
同一反应 1.浓度; 2.气体反应:压力; 3.温度; 4.使用催化剂。
一、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
许多化学反应是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才实现。 一步完成的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如:CO (g) + NO2 (g) → CO2 (g) + NO (g) 该反应是基元反应(一步进行的反应)。
1. 反应不同,k值不同。 2. 同一反应,温度不同k值不同。 3. 同一反应,温度一定时,有无催 化剂k也是不同的。
注意:: 1.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由实验确定。
2. 已知反应机理的复杂反应,速率方 程根据最慢的基元反应来写。
3. 均匀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的浓 度视为常数,不写入速率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