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肩章和蔡锷将军肩章有什么区别
古代军衔制度
古代军衔制度中国古代军衔制度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
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
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
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
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
我国现今采用的军衔称号,是北洋政府于1912年8月命名的。
军衔的发展历史·上古的爵《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黄帝:方制万裡,為万国,各百裡,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裡,侯七十裡,伯五十裡,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
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裡,侯四百裡,伯三百裡,子二百裡,男百裡,《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裡。
侯皆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
不能五十裡,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
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春秋战国时的封爵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
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
”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中国军衔简史
中国军衔简史清末新军服制(来源:《民国军服图志》)一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清朝军队开始了漫长的近代化转型。
甲午战争之前,清军30多年的军事变革主要体现在军事装备的革新上,军队制度、军队管理还是沿用着传统的那一套东西,这种以中国体制为主,兼用西方先进技术器械的做法,契合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原则,被认为是原则性和灵活性完美结合的良法美意。
甲午一战,不仅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宣告了清朝军事变革的失败。
事实证明,清朝传统的军事体制远远不能适应近代化战争,将领腐化,士兵堕落,百弊丛生,毫无战斗力。
鉴于此,清廷在战后决定仿照西法编练一支新式军队,以取代落后的淮、练、绿营诸军,所谓西法,即在编制、装备、操法上完全仿效西方,这其中也包括西方军衔制度。
西方军衔制度诞生于15世纪,当时封建领主的私人武装逐渐被王权下的常备雇佣军取代,而常备雇佣军来源于农民、自由民、市民、破产骑士,他们属于社会下层,有着强烈的按战绩升迁、冲破门第的愿望。
于是,一种类似于贵族爵位的、可以保障自己荣誉、地位和待遇的衔级称号应运而生,这便是军衔。
拿破仑16岁时获得了炮兵少尉军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拿破仑时代,西欧各国军队的军衔等级设置与军队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关系已形成完整体系,并沿用至今。
例如作战编组单位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对应的军衔分别是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
清廷引进西方军衔制度,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扭转重文轻武的风气,培养尚武精神。
清末内忧外患不断,清廷更加依赖军队维护统治,因此有意改变重文轻武的局面,提升军队将领的地位,改进军队将领升迁机制,以吸引武备各学堂的毕业生和游学回国的优秀青年参军。
北洋水师服制二是改变军官冗滥、使用混乱的局面。
清廷传统武职体系之下,武将多而滥,军中存在各种托关系走后门的人,武将的任用上,也没有严格的原则和规定,有时候后补提督只能当个小头目,有时候千总都能指挥将领,官职与官衔严重不协调,不成体统。
中国军队军衔肩章领章有图
中国军队军衔肩章领章有图第一篇:中国军队军衔肩章领章有图列兵(一折杠)上等兵(二折杠)一级士官(一细折杠加一颗符号)二级士官(一粗折杠加一颗符号)三级士官(一细一粗折杠加一颗符号)四级士官(二粗折杠加一颗符号)五级士官(一细二粗折杠加一颗符号)六级士官(三粗折杠加一颗符号)少尉(一杠一星)中尉(一杠二星)上尉(一杠三星)少校(两杠一星)中校(两杠二星)上校(两杠三星)大校(两杠四星)少将(麦穗加一个星)中将(麦穗加两个星)上将(麦穗加三个星)。
职务对应排级(少尉到中尉)连级(中尉到上尉)营级(上尉到中校)团级(少校到上校)师级(上校到大校)军级(少将)大军区级(少将到上将)军衔只是一种级别,它与职务是有区别的,就是军衔升了,职务不一定升,职务升了,军衔一定跟着升。
中央军委主席(不授军衔)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其中1人兼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委员(上将)(包括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海军、空军、二炮司令)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七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及武警部队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中央警卫局局长)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包括上述副职,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纪委书记,各军区空军、各舰队司令、政委,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政委,南疆军区司令、政委)正军职(少将、中将)(包括上述副职,四总部各二级部部长,各主要军事院校,各集团军司令、政委,各省军区、驻港部队司令、政委,武警各警种局、指挥部,武警北京总队)副军职(少将、大校)(包括上述副职,驻澳部队司令、政委,武警各主要院校、武警各总队)正师职(大校、少将)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副团职(中校、少校)正营职(少校、中校)副营职(上尉、少校)正连职(上尉、中尉)副连职(中尉、上尉)排职(少尉、中尉)现行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北洋政府授衔将军
北洋政府授衔将军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有效解决全国军事将领的外放内调,专设了将军府。
将军府将军为特设的荣誉称号,由大总统在陆海军将领中特任。
按规制,最初分上将军、将军(冠字)两等,1919年底起又增设无冠字将军。
1914年至1928年间被授予将军称号的共500余人(其中1925年至1926年6月间停授)。
通过冠字办法,赋予将军以名号。
可分为两种类型:拥有兵权者冠以“武”字,冠以“武”字的上将军6人,一般派往各省督理军务的将军称“某武将军”。
对无兵权和地盘者,则冠以“威”字,将军府内的将军称“某威将军”。
东北地区的将军冠以“镇安”两字。
不一而足。
下文为当时授予将军的人员名单,可供大家对照查阅,遗漏和不确之处,请谅。
1914年段琪瑞:1914.6.30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陆军总长)张勋:1914.6.30定武上将军(长江巡阅使);1916.4.10定安上将军(同上)张锡銮:1914.6.30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1915.8.22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1915.12.22振威上将军(参政院参政)冯国璋:1914.6.30宣武上将军(督理江苏军务)段芝贵:1914.6.30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1915.8.22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1917.8.11辅威上将军龙济光:1914.6.30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姜桂题:1914.6.30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1922昭武上将军兼管将军府事务,(陆军检阅使)孟恩远:1914.6.30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军务);1917.10.8诚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1919.7.6惠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朱庆澜:1914.6.30镇安右将军(督理黑龙江军务);1916.6.22卓威将军(卸任督理黑龙江军务)靳云鹏:1914.6.30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1916.6.22果威将军(卸任督理山东军务)阎锡山:1914.6.30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1923.11.14同武上将军(山西督军)朱瑞:1914.6.30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李纯:1914.6.30昌武将军(督理江西军务);1920.10.10英威上将军(督理江苏军务)倪嗣冲:1914.6.30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汤芗铭:1914.6.30靖武将军(督理湖南军务);1917.1.19信威将军陆建章:1914.6.30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1917.8.11炳威将军(总统府高等顾问)胡景伊:1914.6.30成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5.8.23毅威将军(卸任督理四川军务)陆荣廷:1914.6.30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1915.3.23耀武上将军(同上);1917.11.8宁威将军(卸任两广巡阅使)唐继尧:1914.6.30开武将军(督理云南军务)蔡锷:1914.6.30昭威将军(经界局督办);1916.6.24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蒋尊簋:1914.6.30宣威将军(参政院参政)张凤翽:1914.6.30扬威将军(前陕西都督)朱家宝:1914.6.30加将军衔(直隶巡按使兼督理军务)田文烈:1914.6.30加将军衔(河南巡按使兼督理军务)张广建:1914.6.30加将军衔(甘肃巡按使兼督理军务);1920.12.31焕威将军(卸任甘肃督军)杨增新:1914.6.30加将军衔(新疆巡按使兼督理军务);1923.11.14阗武将军(新疆督军)丁槐:1914.7.4奋威将军(卸任荆州镇守使)赵倜:1914.8.29宏威将军;1914.9.20德武将军(河南督军)那彦图:1914.9.9绥威将军(参政院参政)蒋雁行:1914.9.10靖威将军(卸任江北护军使)孙武:1914.10.20义威将军(前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1915年陈宧:1915.6.23毅威将军(兼行督理四川军务);1915.8.25成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7.1.19毅威将军(卸任湖南督军)郑汝成:1915.10.3彰威将军(上海镇守使)杨善德:1915.10.3克威将军(松江镇守使兼陆军第4师师长)王占元:1915.10.3壮威将军(陆军第2师师长);1916.1.8襄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曹锟:1915.10.3虎威将军(陆军第3师师长,长江上游总司令)雷震春:1915.10.4镇威将军(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张子贞:1915.12.29加将军衔(暂代督理云南军务)1916年龙觐光:1916.2.8临武将军(督理云南军务)李厚基:1916.3.21建武将军(督理福建军务);1923.11.24全威将军张作霖:1916.4.17盛武将军(署,4.22任,督理奉天军务);1920.10.10镇威上将军(东三省巡阅使)蓝天蔚:1916.5.4达威将军(前关东都督)蒋作宾:1916.5.4翊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周骏:1916.5.24崇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7.1.19翔威将军张怀芝:1916.5.30济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1923.10.15丰威上将军(参谋总长陈树藩:1916.6.10汉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1921.5.25祥威将军(卸任陕西督军)毕桂芳:1916.5.3镇安右将军(署,6.23任,督理黑龙江军务)1917年李烈钧:1917.1.19桓威将军(前江西督都)胡汉民:1917.1.19智威将军(前广东都督)柏文蔚:1917.1.19烈威将军(前安徽都督)李鼎新:1917.1.19曜威将军(前海军总司令);1926.6.22曜威上将军(前海军总长)吕公望:1917.1.19怀威将军(卸任浙江督军)陈炯明:1917.1.19定威将军(粤军总司令)帕勒塔:1917.3.12襄威将军(前阿尔泰办事长官)罗佩金:1917.4.20超威将军(卸任四川督军)刘存厚:1917.4.25崇威将军(四川第2师师长)张绍曾:1917.8.9树威将军(陆军训练总监);1924.1.12树威上将军(卸任陆军总长)江朝宗:1917.8.11迪威将军(卸任步军统领)周道刚:1917.12.18保威将军(卸任四川督军)1918年何宗莲:1918.2.2弼威将军(前察哈尔都统)屈映光:1918.10.9赞威将军(前浙江巡按使兼署督理军务)曲同丰:1917.10.22将军府将军(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徐占凤:1918.5.1加将军衔;1919.11.23将军(卸任第8混成旅旅长)吴佩孚:1918孚威将军(陆军第3师师长);1923.1.6孚威上将军(两湖巡阅使)王怀庆:1918.9.23庆威将军(冀南镇守使);1923.11.14靖武上将军(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王廷桢:1918.10.16桢威将军(长江巡阅副使兼陆军第16师师长)1919年张士钰:1919.1.11博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陆锦:1919.1.11加将军衔(参谋部次长);1920敏威将军(陆军总长兼署陆军第9师师长)苏珠克图巴图尔:1919遐威将军载涛:1919.8.11巩威将军李长泰:1919.5.21泰威将军(卸任步军统领)傅良佐:1919.8.10冠威将军(边防督办公署参谋长)殷鸿寿:1919.10.10广威将军(京师警察总监)李鸿祥:1919.10.10懋威将军潘矩楹:1919.11.18将军(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署参谋长);1922.10.19矩威将军(航空署署长)陈毅:1919.12.1豫威将军(库乌科唐镇抚使)黄培松:1919.12.11将军;1922.9.4培威将军张树元:1919.12.25谦威将军(卸任山东督军)1920年钟体道:1920.1.18将军(卸任陆军第22师师长)裴其勋:1920.1.18将军(卸任吉长镇守使兼)师景云:1920.2.17将军(前宣武将军署参谋长);1922.7.22章威将军朱泮藻:1920.5.15将军(卸任烟台镇守使);1922.10.21抚威将军> 陈复初:1920.6.5将军(前陆军第17师师长)徐树铮:1920.7.4远威将军(卸任西北筹边使)唐在礼:1920.8.15裕威将军(卸任参谋次长)商德全:1920.9.4将军(卸任直隶第5混成旅旅长)李进才:1920.9.18将军(卸任陆军第13师师长)袁乃宽:1920.10.10秉威将军罗开榜:1920.11.12慎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李书城:1920.12.8将军(总统府顾问)1921年马龙标:1921.6.1恒威将军鲍贵卿:1921.3.20霆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李馨:1921.6.26将军蓝建枢:1921.7.22澄威将军(卸任海军总司令)丹巴达尔齐:1921.8.7拱威将军黄恩锡:1920.12.8将军李廷玉:1921.1.4将军成慎:1921.1.14将军(卸任河南暂1师师长)王金镜:1921.1.22将军(前陆军第2师师长)龙裕光:1921.2.2将军(琼崖镇守使)陆裕光:1921.2.3将军(前广西第1师师长)刘之洁:1921.2.15将军(前江北护军使);1924.4.23鼎威将军刘志陆:1921.3.18将军(前潮梅镇守使);1927.10.6远威将军王懋赏:1921.4.28将军(卸任陆军第18师师长)达赉:1921.4.28将军王汝勤:1921.11.7勤威将军(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赵玉琦:1921.11.7贞威将军(直鲁豫巡阅使公署参谋长)王承斌:1921.11.7彦威将军(中央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23.11.14匡武上将军(直鲁豫巡阅副使兼直隶督军)张宗昌:1921.11.7将军府将军(前暂编陆军第一师师长);1926.8.19义威上将军(直鲁联军总司令、山东督办)张永成:1921.11.12将军1924.3.22绩威将军(前陆军第11师师长)蔡成勋:1921.12.28济威将军(江西督理兼陆军第1师师长)李廷玉:1921将军(江西督军署总参议)欧阳武:1921将军(总统府顾问);1923.1.20笃威将军1922年塔旺布里甲拉:1922.1.16翼威将军(参政院参政,旋为蒙藏院总裁)何恩溥:1922.1.16将军王士珍:1922.1.20德威上将军(管理将军府事务)林绍斐:1922.1.30将军1924.7.11文威将军莫荣新:1922.2.25胜威将军(前广东督军)贡桑诺尔布:1922.4.5畅威将军(卸任蒙藏院总裁,正白旗满洲都统)范国璋:1922.4.13将军(前陆军第20师师长)李玉麟:1922.4.13将军(安徽督军公署参谋长);1923.7.12戢威将军(安徽军务帮办)殷恭先:1922.4.19峻威将军(皖北镇守使)祺诚武:1922.4.25将军1924.2.9亨威将军萨镇冰:1922.5.25肃威将军(会办福建军务,前海军总长)胡龙骧:1922.5.29将军张景惠:1922.5.29安威将军(卸任察哈尔都统兼奉天暂1师师长)蒋拯:1922.6.15咸威将军(卸任海军总司令)杜锡珪:1922.6.24治威将军(海军总司令);1923.10.9瀛威将军(同前)达寿:1922.6.24将军(卸任蒙藏副总裁)孙道仁:1922.7.1永威将军(总统府顾问,前福建都督)萧耀南:1922.7.4炳武将军(湖北督军兼陆军25师师长);1923.11.14炳武上将军(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齐燮元:1922.7.4宁武将军(江苏督军兼陆军第6师师长);1923.11.14宁武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冯玉祥:1922.7.4扬武将军(河南督军);1923.11.14扬武上将军(陆军检阅使)熊炳琦:1922.7.4昌威将军哈汉章:1922.7.4廉威将军(前总统府侍卫武官长)李济臣:1922.7.6和威将军(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刘梦庚:1922.7.13辑威将军刘镇华:1922.7.19阜威将军(陕西督军)孙传芳:1922.7.19恪威将军(长江上游总司令兼陆军第2师师长);1926.10.9恪威上将军(五省联军总司令、江苏督办)吴金彪:1922.7.19度威将军(赣北镇守使)张福来:1922.7.19景威将军(陆军第24师师长)李钟岳:1922.7.20将军罗虔:1922.7.22将军李嘉品:1922.7.26将军陆洪涛:1922.7.29肃武将军(甘肃督军)马福祥:1922.7.29祥武将军(绥远都统)林葆怿:1922.7.29葆威将军(前广东军政府海军部长、海军司令)崔承炽:1922.8.27将军吴新田:1922.8.28藩威将军(陆军第7师师长)万德尊:1922.8.29将军谭浩明:1922.8.30浩威将军(前广西督军)沈鸿英:1922.8.30协威将军(桂军总司令)黄郛:1922.8.30著威将军(前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曹瑛:1922.9.4平威将军(陆军第26师师长)张锡元:1922.9.4锡威将军(察哈尔都统)彭寿莘:1922.9.4幹威将军(陆军第15师师长)张联棻:1922.9.4策威将军(前总统府军事处副处长)殷贵:1922.9.4承威将军(朝阳镇守使)米振标:1922.9.4骏威将军(热河军务帮办兼毅军总司令)谭庆林:1922.9.6迈威将军(口北镇守使)张殿如:1922.9.6保威将军(赤林镇守使)何锡蕃:1922.9.12将军张佐民:1922.9.12将军1924.9.10展威将军马毓宝:1922.9.14宝威将军张文生:1922.10.7定威将军(卸任安徽督军)聂宪藩:1922.10.11宪威将军(步军统领)李准:1922.10.11直威将军金永炎:1922.10.11炎威将军崔振魁:1922.10.11将军1924.9.2越威将军唐仲寅:1922.10.11将军褚恩荣:1922.10.12将军(前第2混成旅旅长);1923.11.27荣威将军范书田:1922.10.12将军聂汝康:1922.10.12将军乔建才:1922.10.12将军(察西镇守使)马廉溥:1922.10.12将军于右任:1922.10.14任威将军(前陕西督军)李根源:1922.10.19云威将军(航空督办)李际春:1922.10.25际威将军三多:1922.10.26将军1924.2.9循威将军袁家骥:1922.10.30将军陈遐龄:1922.11.2康威将军金绍曾:1922.11.9绍威将军林俊廷:1922.11.9俊威将军(广西自治军总司令)田友望:1922.11.14将军(前察哈尔暂1混成旅长)1924.2.29将军1924.3.28渊威将军张联陞:1922.12.27将军(襄郧镇守使兼第17混成旅旅长);1923.12.15荩威将军(同前)蒋方震:1922.12.27将军陈德修:1922.12.30将军(新安武军统领)林虎:1922将军(粤军总指挥);1924.9.21寰威将军(广东督办)马济:1922将军(前广西第1军总司令);1924.10.1拯威将军(两湖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张允明:1924.1.10瑞威将军(湖北第5混成旅长)李炳荣:1924.1.10将军李传业:1924.1.10将军(安徽第2混成旅长兼皖北镇守使)王普:1924.1.10将军(安徽第3混成旅长兼皖南镇守使);1924.9.26通威将军(同前)史俊玉:1924.1.10将军(安徽第5混成旅长)田锦章:1924.1.12成威将军(安徽补充旅旅长)张德恂:1924.1.12将军陈宝龙:1924.1.12将军1927.2.1宝威将军吴桐仁:1924.1.19质威将军彭汉章:1924.1.21志威将军(贵州第2师师长)王天培:1924.1.21朗威将军(贵州第1师师长)王为蔚:1924.1.23将军(第24师47旅旅长);1926.8.21蔚威将军(第24师师长)马志敏:1924.1.23将军(南阳镇守使)丁香玲:1924.1.23将军(豫西镇守使)张席珍:1924.1.23将军(陆军第3师6旅旅长)黄振魁:1924.1.27将军(江苏第2混成旅长)李殿臣:1924.1.23将军(江苏第3混成旅长)吴恒瓒:1924.1.27将军(江苏第4混成旅长)王桂林:1924.1.23将军(宁台镇守使)赵会鹏:1924.1.23将军(前清张勋江防军统领)卢凤书:1924.1.27将军唐式遵:1924.1.28重威将军(陆军第32师师长)耿锡龄:1924.1.31将军张钫:1924.2.8略威将军(前陕西第2师长、陕南镇守使)马福兴:1924.2.9舒威将军(喀什噶尔提督)崇文:1924.2.9将军李竟容:1924.2.11允威将军陈兆锵:1924.2.13将军石绍明:1924.2.14显威将军杨春芳:1924.2.14启威将军(四川第4师师长)潘文华:1924.2.14植威将军(陆军第33师师长)孙积孚:1924.2.14将军(陆军第20师40旅旅长)郭汝栋:1924.2.14将军(四川第1混成旅旅长)李树勋:1924.2.14将军(四川第2师师长);1924.5.1锦威将军(同前)白驹:1924.2.14将军(四川第3混成旅长)何金鳌:1924.2.14将军(四川第2混成旅长)王都庆:1924.2.14将军(第21混成旅长);1924.8.25亮威将军(同前)陈德麟:1924.2.14将军1924.9.10敬威将军寇英杰:1924.2.14将军(湖北第2混成旅长);1924.7.15涵威将军(同前)陈嘉谟:1924.2.16将军(第25师50旅旅长);1924.6.7仪威将军(第25师师长)宋大霈:1924.2.16将军(湖北第3混成旅长);1924.6.23佑威将军(同前)孙宝琦:1924.2.16将军刘宗仪:1924.2.16将军曹士奎:1924.2.16将军邓本殷:1924.2.16将军(琼崖镇守使);1924.8.8节威将军(琼崖护军使)黄志恒:1924.2.29将军刘朝臣:1924.2.29将军宋振纲:1924.2.29将军张纪:1924.2.29将军赵继贤:1924.3.6开威将军蒋廷梓:1924.3.7将军迟云鹏:1924.3.7将军1927.1.12鹏威将军常德盛:1924.3.10典威将军(河南第1师师长)孔繁锦:1924.3.15铭威将军(陇南镇守使)申振林:1924.3.18将军袁得亮:1924.3.18将军刘春藩:1924.3.20将军张国溶:1924.3.20猷威将军(前第26师代师长)王坦:1924.3.20祺威将军陈鼎勋:1924.3.20将军(四川第3师师长)李家钰:1924.3.20将军(四川第1师师长)黄隐:1924.3.20将军(前四川第3师参谋长)罗廼琼:1924.3.20将军(陆军第21师42旅旅长)段荣琮:1924.3.20将军(陆军第31师61旅旅长)彭光烈:1924.3.20将军(前四川昭广镇守使)朱宗悫:1924.3.20将军(陆军第31师62旅旅长)张邦本:1924.3.20将军(前四川第1师1旅旅长)孙震:1924.3.20将军(第27混成旅长)魏楷:1924.3.20将军王鸿恩:1924.3.20将军(第22混成旅长);1924.8.9秩威将军(同前)张兆钾:1924.3.20厚威将军(陇东镇守使)张耀福:1924.3.20将军杜持:1924.3.20将军1924将军(前陆军第14师师长)温树德:1924.3.29将军(渤海舰队司令)李景曦:1924.3.29厚威将军张金标:1924.4.9将军刘麒:1924.4.12将军穆文善:1924.4.12翰威将军憨玉琨:1924.4.12肇威将军(陆军第35师师长)李雨山:1924.4.17霈威将军孙文治:1924.4.17将军刘景元:1924.4.17将军李允昌:1924.4.17将军李和:1924.4.17将军刘启垣:1924.4.17将军李士锐:1924.4.17将军钱秉鉴:1924.4.17将军姚鸿法:1924.4.17将军(前清山西督练公所总参议)姚宝来:1924.4.17将军(前清禁卫军第2协统领)牛向辰:1924.4.17将军吴春康:1924.4.17将军杨绍宾:1924.4.17将军叶长盛:1924.4.17将军(前登州镇总兵)张青林:1924.4.17将军舒和钧:1924.4.25将军顾琢塘:1924.5.1将军(陆军第7师13旅旅长)刘承恩:1924.5.13承威将军王秉钧:1924.5.13将军张建功:1924.5.23固威将军(山东第4混成旅长)王陵基:1924.5.31尚威将军(陆军第28旅旅长)胡念先:1924.6.7将军(卸任?第2混成旅长)李生春:1924.6.10纯威将军(第12师23旅长兼福宁镇守使)卢香亭:1924.6.10斌威将军(陆军第2师3旅旅长)葛祖伦:1924.6.16将军于学忠:1924.6.23将军(第18混成旅长);1927.12.17捷威将军张治公:1924.7.8介威将军(陕西第2师师长)吴永熙:1924.7.8将军尹昌衡:1924.7.11盛威将军(前川边经略使)陈光远:1924.7.11鉴威将军(前江西督军)裴建准:1924.7.11将军(河州镇守使);1924.10.7揄威将军(同前)沈广聚:1924.7.21广威将军高世读:1924.7.25将军(安徽第4混成旅长)杨绍寅:1924.7.31光威将军刘眷藩:1924.8.9寅威将军(四川第10师师长)陈洪范:1924.8.9谅威将军(四川第8师师长兼嘉叙镇守使)刘文辉:1924.8.9洁威将军(四川第9师师长)刘弼良:1924.8.9将军陈能芳:1924.8.9将军(四川夔开镇守使)杨文恺:1924.9.2将军赖心辉:1924.9.10正威将军(四川第1师师长)胡忠亮:1924.9.10蔚威将军钱秉钧:1924.9.10同威将军赵月修:1924.9.10朴威将军孙建业:1924.9.11将军(湖北第1混成旅长)田维勤:1924.9.11将军(第26混成旅长);1926.8.21勤威将军(讨贼联军师长)杜节义:1924.9.11将军李治云:1924.9.11将军宋仲良:1924.9.11将军林起鹏:1924.9.11将军张之杰:1924.9.11将军(前赣东镇守使)马汝淞:1924.9.11将军李成林:1924.9.11将军宋芝田:1924.9.11将军葛豪:1924.9.11将军钱秉钰:1924.9.11将军娄云鹏:1924.9.11将军绍礼盛:1924.9.11将军孙宗尧:1924.9.22哲威将军岳维峻:1924.9.27将军(陕西暂1师第1旅旅长)田玉洁:1924.9.27将军(陕西暂1师第2旅旅长)王缵绪:1924.9.29徽威将军(陆军第16师32旅旅长)王正钧:1924.9.29彻威将军刘建章:1924.10.1申威将军(陆军第8师15旅旅长)应振复:1924.10.1湛威将军(陆军第8师16旅旅长)范士鸿:1924.10.1将军王启贵:1924.10.1将军谭道南:1924.10.7将军张连同:1924.10.22将军(开绥镇守使)丁长发:1924.10.22将军(前察东镇守使)赵玉珊:1924将军王维城:1924将军(14省讨贼联军师长)孙清山:1924将军李彦青:1924将军周梦贤:1924将军1925年1.7明令废止再授将军衔,以往任命者仍有效。
蔡锷简介——精选推荐
民进行军事教 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 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 靠改革军制以求
强兵御侮的思 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 远。
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将军手迹
1902年 11月,蔡 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 。他思想活跃,成 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 、 张孝准 ,同被称为 “中国士官三杰 ”。当时 ,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 为世界第一等强 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 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 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
1898年考入长 沙时务学堂,师
从梁 启超、谭嗣 同,接受了 梁启超等人 维新思想。 后入上海南 洋公学(后 更名为 “国
立交 通大学 ”,即今天 “上海交通大学 ”与 “西安交通大学 ”的 前身)。
1 89 9年 赴 日
本,就读于东 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 业学校。
1900年随 唐才常回国参加
生气销沉 ”,主要由于教 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 ,武器窳劣等原
蔡锷将军
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 “军国民主义。 ”
他断言: “居今日而不
以军 国民主义 普及四万 万,则中 国其真亡 矣。 ”(《 军国民篇》,《蔡 松坡集》(1984年
版), 第15页 )那么,怎样实行 “军国民主义 ”呢 ?蔡锷认为 “欲建造军国民 ,必先陶铸国
免费入私塾学 习。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受到该学 堂中文总教习梁
启超的 赏识,并建立 起深厚的师生 友谊。
这时,中国在 腐败的清王朝 统治下,
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蔡锷 像许多热血青年
一样 ,怀着急迫 的心情,寻 求救国救民 的道路。他 在一首诗中 写道: “流血 救民吾辈 事,千秋肝胆 自轮菌”, 倾吐了满腔的爱国抱负。
中华民国军衔简介
中华民国军衔简介中华民国军衔简介2007-10-31 22:52中华民国军衔简介中华民国自1911年由革命先驱市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296年的封建统治后,历经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1年—1912年)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7年)民国政府时期(1927年—1049年)。
军队军衔的改革应该说,由于清政府自1905年至1911年历时5年多的军衔实行和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起点高,设置合理,仿自当时军事强国德国的军衔体系,所以军衔体系设立伊始,就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中华民国作为清王朝的继承者,在原清朝军衔设置的基础上除做了一些小修小改外,(军衔名称的变化,和增加将官级别)基本上是继承了清朝的军衔体系。
这种军衔体系一直影响到中华民国在大陆败退以后(1949年)在现在的台湾省还有很深的影响力存在。
从军衔的设立等级上看,清王朝共计有军衔等级军官三等三级,加额外军官(准尉)士兵;军士和兵各三等。
级别如下:上等第一级;正都统(大将军,将军)上等第二级;副都统上等第三级;协都统中等第一级;正参领中等第二级;副参领中等第三级;协参领次等第一级;正军校次等第二级;副军校次等第三级;协军校额外军官;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正兵一等兵二等兵从军衔等级的设立上看,清政府是完全奠基了中华民国的军队军衔体系。
如将军分三级正副协,校官官分三级正副协,尉官三级正副协,军士和兵共计六级和1935年以前的国民政府军队军衔等级是完全一致的。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虽然存在的时间短,但也曾经两次颁布军衔等级。
都是在1912年1月内颁布上等官佐;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中等官佐;大领中领少领初等官佐;大尉中尉少尉额外军官;军士;一等目兵二等目兵兵;一等兵二等兵在这次的军衔改革当中军官的军衔等级除去军衔名称做了很大改变外,基本没有变化,但军士和兵的军衔等级分别改为各二级。
缩小了士兵的军衔级别。
时隔不久又做出了重大变动,军官军衔名称的继续改变外,士兵军衔等级又恢复到了清朝时期的士兵军衔等级,设置为二等六级。
民国10年袁大头,敢标3000,记住这个版式,你也可以试试
民国10年袁大头,敢标3000,记住这个版式,你也可以试试袁大头的版式很多,有几百种,哪些版式既有趣味也容易捡漏?当然是那种存世量大,知道的人少,又能一眼分出来的版式。
大众版式谁都知道,你也别想捡漏;小众名誉品数量太少,几乎不可能碰到,属于镜花水月。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常见,会分辨的人不多,但是老藏家都认可的袁大头版式。
这样一枚民国10年袁大头,卖家在网上标3000。
它左侧内齿模糊,上方字迹磨损消失,嘉禾面清晰完整,整体来说,品相较差,低于通货水平。
这枚袁大头挂了两个月没有成交,按常理推算是高估了自己的藏品,私下有没有泉友交流就不得而知了。
它的短处在品相差,但是敢标3000的袁大头版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这种版式就叫十年左勾芒,它特征明显,非常好辨认。
嘉禾面九点方位,中间有一粒开口的麦穗,右半部分前端有向内弯曲的勾芒。
只用扫一眼就可以认出这个版式,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民国10年袁大头。
根据芒尖的形态可以分成细长清秀的长勾芒和矮小冒尖的短翘芒。
左勾芒这种图案最早出现在八年袁大头上,八年大头的嘉禾特征有左勾芒、空心叶、结上点三种。
所以这种版式划分在十年八背混配系列下。
它属于十年八背独特分支,跟系列中的其它版式有很大区别。
常见十年八背肩章图案都是右上那样正星,肩章边缘线条略带弧度。
十年左勾芒对应的是标准十年袁大头肩章:肩章图案凸出有力,肩星右偏。
或者是矩形肩章:面积略大,边缘线条垂直,近似长方形,肩星右偏。
甚至还会出现六角星肩章。
十年左勾芒的嘉禾图案也有自己的特征。
它不同于标准十年袁大头的右侧麦穗尖端下勾,也不同于常见的十年八背下方内齿顶珠。
嘉禾纹路的枝干深刻有力、彰显突出,是十年左勾芒的常见(非独有)特征。
十年左勾芒比十年八背系列下的空心叶、下五珠少很多,是不常见的版式。
普通品相比通货袁大头上浮40%,好品的受欢迎程度较高,看见公博XF级别的2600。
如果您手上有品相不错的十年左勾芒,也可以标3000试试。
最详尽图解3年袁大头_版别及辨伪
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1民国三年版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
当时,为了巩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
是年(民国3年,即1914年),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于是大量收购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全国通用,逐渐取代了清朝政府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银币,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均为光头)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年”;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的字样;该系列币分别重27克(七钱二,即7.2×3.75=27)、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90.4%、84.5%、80.4%和82.5%;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另外,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
在该系列币中,民国3年、9年、10年等一元币较为常见。
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出类拔萃地被收藏爱好者所钟爱。
一类是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试铸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签字版;另一类是袁世凯的左侧面像后颈部位的签字版。
以上两类(5种)均为样品币,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1民国三年版(此系列文章不定时更新及勘误)民国三年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此大头系列共分为四篇此为其一,本篇所述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就是很容易就可以一眼分辨的,或是已经有见过实物及已确定为真品的钱币,所有钱币图片大多都为本人藏品,少数本人所缺少的版式图片会另外标注转载,文章有所引用的内容亦会注明出处,大头版式分类资料最早于1954年E.Kann(耿爱德)先生所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中出现,书上侧面像的大头(含三,八,九,十年)银元版式总共计有82种,里面还不包括现在常见且数量庞大的后铸版三年三角圆,书上编号645至651z的均为三年版,计有52种,版式差异小部份的在编号后会以英文字母作区分,如签字版的就包含有三种( 645,645a和645b),另如646为标准版,648为O版, 650a为私版,650k为加盖苏维埃, 651a为鹰洋边等,另八年的仅有9种,九年的也是9种,十年的有12种,在我认识的藏家当中,分大头版式最出名的已分了超过400种以上,以前曾想帮这朋友做数据以利后人,但却因旁人的流言婓语而作罢,想来实在对喜好大头版式的同好感到惋惜,会有这个念头是因为这朋友拿给我看的钱币在包装上并无任何的支字词组或编号来对应钱币,而对方也说要看才知道是何版式,试想,在无任何的数据扶佐下,除了浅显易见的大版式以外,其它的细部差异有谁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更何况光用死记硬背的脑袋也装不了吧?改天有机会再找这朋友谈谈吧,毕竟这对喜好版式的同好来说是一件好事,再说至目前也无此种类繁多的大头版式资料,现所见的数据最多也仅有1百余种而已,大头银元除了签字版的样币以外,其余各年份加起来的总版式数量至今尚无人能完全知晓,因为铸造数量高达10亿枚以上,至民国四年二月开铸至1949-50年改朝换代停铸为止(部份见下文三角圆之解说),大头银元铸造时期就有至少35年以上,虽说原模是在天津造币总厂由外国技师L.Giorgi 所雕刻的,但却至少颁布模具给予不下于十家以上的各省造币厂铸造,数据如下:天津厂,各年份都有铸造,南京厂,全数为三年版,武昌厂,三及九年,杭州厂,八及十年,广东厂,应全数为三年版,奉天厂,全数为三年版,安庆厂,全数为八年版,南昌厂,应全数为九年版,另福州,成都,重庆,甘肃,康定等厂都有铸造,另红军及刚解放时及军阀割据时期亦有铸造大头银元(包含怪版),除了成色以外,各省的造币厂或许会因机器好坏与否及个人因素而铸造出良莠不齐的银元,所以至今大头的版式在有心人的细分之下也才集得最多只有400版左右,但有一份美国摩根(1878-1921的美国国币)银币的铸造资料或许可以供给我们作为参考,官方铸币数据如下:各年份及厂记共铸有570,272,000,枚,模具使用共3,549套,平均模具寿命为160,00枚,据美国的摩根银币专家统计,摩根银币包括年份及厂记(S,O,CC及无记)等,目前已被发现的版别在800种以上,也就是说数量在5亿余枚的摩根银币里每70余万枚里就可捡出其它的版别或年号,如照模具数量推理计算的话,摩根银币约4,4套模具就可发现一种版别,那大头模具大约至少有2万套,依上推论的话就至少可以说有数千种版式,如再加入机器及其它因素的话那版式简直就上万种了,如按照23年船洋一套模具的平均铸造数量208,000枚来计算,10亿枚的大头就至少可以有4,800种的变化,如以各版式平均1枚1千5百元来算的话,那版式集全就要花费台币7百多万,所以说呢,分版式喜欢就好,如果钱多的花不完想细分版式的话那我个人是完全没意见的(以上部份内容转载自宣和币钞),各位一定会觉得奇怪,版式前面为何还加上一个大字称为大版式,其实这也是个人的主观意见,因为每一个藏家对于藏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版式要如何分别也是随性所至,如同一枚钱币依未使用的做基准,现在就有精铸版,镜面版,平铸版等三种制作工艺,这是一种分法,那浅版和深版是否又可以分为二版?模具全新所制出的成品与将近报废制出的是否也可以分为二版,还有模具损坏修复后与未损坏前的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分法,还有如银胚材料有瑕疵(欠料),成色不一,破版,又应该如何分法?所以本系列文章才会称为大版式,也可以说是各版式模具肯定是不同而所制作出来的成品,就如同上述,分版式个人认为完全取决在于藏家消费能力及吹毛求疵的性格而定,依个人收藏习惯,方向及见解的不同,所分出的版式也就不一样,也因为藏家观点不一,所以这篇才会定名为三年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那为何要加个流通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个人所得不多,样币也买不起,就算有钱买,也应该分不出什么所以然的版式吧,而且样币与流通币差别就在L.Giorgi这几个英文字母而已,与此篇也扯不关系,所以就省略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西如果不是我的,我不敢也没立场大放厥词,万一真的说成假的,假的却说成真的那就冤枉了,壹,正反面部位名称钱币的正面(阳面)和反面(阴面)应该如何分辨至今也还尚无定论,以前在一些网站上也有过热烈讨论,闹得不可开交,一说有国号的为正面,另一说为有标注面额的为正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在民国四年二月财政部为了新铸袁大头国币而通饬各所属机关的一纸文书却可以有所解惑,部份内容如下:现在新铸银币,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阴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萦结带,中鑴(壹圆)二字,已由各造币厂次第开铸,酌量发行(见台湾张惠信所著之中国货币史话528页),所以在此就以有国号的为正面,而有面额的则为反面,分版式一定要晓得各部位的名称,因为各版式的特殊之处大部份都在固定的位置,如不把位置搞清楚,或许会因此而失去很多拥有稀少版的机会,1,正面部位名称图示(如下图所示)2,反面部位名称图示(如下图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贰,袁世凯银元各字体书法的变化此银元共铸有三,八,九,十等四个年号,除了三年版少了一个造字以外,其它各年份及各版的钱币正面都会铸有(中华民国X年造)等字,而反面则有(壹圆)二字,现将常见的字体书法差异较大的先略简述如下,先有个印象再看下几段的内容会比较有概念,1,中字(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哪一版或哪一年份的大头,中字的笔划书法差异其实都不大,单纯就结构来说是一样的,但各年份的大头中字还是有分别的,各位可依图片自行做比较,各年号版式的不同之处如箭头所指处,区分如下,图A为三年标准版和三角圆版共享,图B为甘肃版和兰州版共享,图C为各O版共享,图D为八,九,十年共享,图E为十年专有,又称缺口中,本主题相关图片:2,华字现在已知的华字差异较大的共有至少六种(如下图所示),其中最上一排三种为三年标准版,甘肃版,O版等的标准字型(图上A,B,C),八年的也有三种(图下D,E,F),其中有一种字型为九年及十年各版所用(图F),八年的标准版也有见这一字型,本主题相关图片:3,民字民字仅有二种(如下图所示),一为三年各版所用的民字加点(图左),另一种为八,九,十等三个年份所用的标准民(图右),本主题相关图片:4,国字国字各年份差异都不大,在此不述,5,年字现在已知的年字差异较大的共有至少七种(如下图所示),如三年标准版(含三角圆),甘肃版(含兰州版)及O版(含O版三角圆)的年字都各有差异(图上A,B,C),这也是三年各版的标准字型,与八,九,十年的字型完全不同系统,九年的仅见普通年及丁年二种(图中D及图下F),八年及十年的年字变化最多,至少各有四种字型,如普通年,丁年,直年及竖年等(图中D,E,F,G),本主题相关图片:6,造字(如下图所示)造字仅存在于八,九,十等三个年份而已,现所见字型差异较大的至少就有五种(如下图所示),以八年的造字变化最多,共有普通造,牛造,连口造,缺口造等至少四种(图A,B,C,D),九年常见的造字与八年的相同(图A),十年的造字与八,九年的完全不一样,常见的仅一种(图E),从图片上就应该可以看的很清楚其不同之处,本主题相关图片:壹字所有的大头银元壹字的字型除了字体的粗细或大小以外,其余的都差不多,最多就是壹字的土部有时会比其它的往右倾一些,但三年甘肃版的壹字就与其它各年份的字型不同,感觉书法比较粗犷一点(如下图所示,左为标准版,右为甘肃版),本主题相关图片:8,圆字圆字变化也很少,除甘肃版感觉书法不一样以外,其它就只有二种比较常见的,如普通圆及三角圆二种而已,而三角圆仅见于三年而已(如下图所示,左为普通版,右为三角圆版),本主题相关图片:叁],基本版式统称1,标准版(天津版)2,三角圆版3,甘肃兰州版(以下文章均称为兰州版)4,加字甘肃版(下称甘肃版)5,O版6,O版三角圆7,怪版(含四川版,新疆版,红军版及其它版等)如果仅是想集藏上述版式作代表的话,那就按名称各集一枚就行,下面有各大版式的正反面图片可以参考,但记得品相要选好一点的,除了怪版以外(怪版从未见到品相好的),因为仅全部7枚而已,而且都是便宜的大头,宁缺勿滥,就算贵一些些也是没关系的,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念,肆,共同特征1,胸前勋章处缺一内小齿(如下图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除了甘肃及兰州版以外,三年大头无论是什么版,胸前勋章处一定会缺一内小齿,不晓得是雕模技师计算错误还是特意预留的特征,因为签字版的样币并无缺齿(如下图1,2所示,图片转载自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本主题相关图片:2,民加点(如下图所示)大头银元共铸有三,八,九,十等四个年份,其它年份的民字书法就是一般的正楷民字,唯独三年的民字就是不一样,而且字体旁还多加个一点,就连签字版的也一样有加一点,真是怪哉,本主题相关图片:3,无造字这是所有三年大头银元的特别之处,就连签字版的也是一样(见上述签字版图片),4,肩章不明显(如下图所示)这点也是所有三年大头银元的特别之处(O版除外),不是星星不明显就是杠线模糊,签字版的就有稍微明显一些,本主题相关图片:5,年字不同(如下图所示)无论是什么版,只要是三年的大头银元,年字的第二横一定比第三横长很多,这与其它年份的书法完全不同,本主题相关图片:伍,细部解说1,标准版(如下图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除了共同的特征及品相以外,标准版几乎找不到有较大差异的版式(真不愧为标准版),一般所见都差不多一模一样,除了一般未使用版以外就是略带镜面版(如下图1,2所示),此版应为初铸,也就是模具几近全新的时候铸造的,整体看来,无论是内齿,字体,人像还是嘉禾图案都比一般的标准版还要清晰,本主题相关图片:从下图的倾斜角度就可以看出未使用版和镜面版的差异之处,图左为未使用,有车轮光,图右为镜面,但无车轮光,但版底却呈现如镜子一般的平整及光滑,本主题相关图片:本曾于90年代末期拍卖出一枚精铸Proof版的,当时的成交价高达日币18万,不然就是字体或图案的清晰度不一这样子而已,另有钱商告知在2005年左右于上海有私下成交一枚标准版的大头,价格约合台币10万,三年版大头银元据World Coins世界钱币目录记载,此版连续制造至1929年,后在1950年又被中国制造于西藏行使(此版不同于标准版,为三角圆版,见下一段三角圆之叙述),三年还有一枚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类似一般的三角圆版(见下一段版式解说),因为正面的人像较模糊,字体也大一些,但反面却又类似O版,但没O记,还有一个此版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嘉禾近内齿处四点钟方向的谷穗尖端有一很明显的粗线条(见下图放大图片),这也是普遍O版常见的特征,所以此版称为O版无O(与下述O版无O记不同),个人认为应该是后铸版三角圆正面和O版无记反面的混配版,2,三角圆版(如下3图所示) 本主题相关图片:这版有明确的数据显示为后铸版,另有一说为1949年铸造,在几年前曾有数量庞大的三角圆大头银元出现,据传是在苏联某银行的仓库里发现的,而且本来要溶作它用,但却有人得知消息而从半路拦截购买回来的,关于此版最早的资料由英国史宾克公司1975年出版的月刊上记载,简述如下:在1950年末红军刚进入西藏时,为了给予藏族农民印象良好,所取物品及征集劳工皆付现,但藏人不收纸钞,故以银元发放,尔后在1959年西藏爆发冲突,大批藏人逃往印度及尼泊尔,银元也随之留入当地,此作者在印度北部与尼泊尔时,检视了好几批的银元,几乎全数是袁大头银元,内有一版特别多,其特征为版底表面较不光滑,品相接近全新,但圆字的字体却与一般的不同,因为这圆字的ㄙ部为三角型,就是俗称的三角圆大头,这是其中的一份证据资料,另一份资料为奥地利中国钱币收藏家E.Kann耿爱德于1953年完稿的钱币图录(中国币图说汇考)中也无记载此一版式,因为耿爱德在1950年以前就离开大陆了,所以才未收入或遗漏了这数量颇多的版式,由此可见三角圆大头就是后铸版无疑,或许也可称为刚解放的红军国币(部份叙述转载自宣和币钞第41期第47页),这版与上述的标准版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反面圆字上,一般圆的口部为ㄙ,这版的口部却是一个三角型(如下图所示),此版的字体人像图案均与标准版不同,大都模糊了一些,尤其以正面人像的胡子及背面嘉禾的图案最为明显(如下图所示),就算是全新BU品相,原铸光也比标准版近未使用AU的还差,此版我个人曾依正面字体,人像,反面字体及嘉禾图案大小分出至少5个版式,除了这些就再也分不出其它版了,这版大头我个人倒是建议可以收集不同的版式,因为又便宜又漂亮,图的字体略有差异.可以看出肩章星星的不同之处本主题相关图片:3 兰洲版: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甘肃版,因为此版铸造年代比加字甘肃版还来的早,是为民国十七年底开铸,而加字甘肃版为民国十九至二十年间铸造,二版都是兰州分厂所铸,只不过为了避免与加字甘肃版混淆所以才称为兰州版,真是有点小委屈它了,此版与加字甘肃版无太大的差异,就差不多只是少了甘肃二字而已,此版虽说仿自天津造币总厂之标准版三年大头银元,但整体来看却与标准版差异甚多,无论是字体(见下图1所示)或者是人像及嘉禾图案都独树一格(见下图2所示),以前个人称这版为哈巴狗版,也因此可以断定兰州版大头为甘肃省自行雕模铸造的无疑,而且只要是三年就会在钱币人像的右下方勋章处缺一内小齿,但在甘肃版及兰州版上却完全都见不到(如下图3所示),真不该说是甘肃这地方有注意到这不合理的细节还是该说标新立异,图依序为标准版,兰州版,O版本主题相关图片:此版据个人现有及曾见过的实币来看,此币并无其它特殊版式可言,就算是有也差异不大,但个人手上有一年字缺点版(如下图所示),因隐约有看见那一点残留的缘故,所以个人认为应该是模具阻塞的因素所导致的缺笔,与其它版式应该并无不同,本主题相关图片:此版数量虽不少,但品相好的实比其它年份还来的难求,加字甘肃版就更不用说了,据个人目前手上现有的资料来说,无论是兰州版还是加字甘肃版,品相看起来确实有达到未使用等级的,二种加起来还不到5枚,经鉴定为MS级的最多也仅见一枚无字的MS-63而已,关于这品相不好的问题或许可以依兰州造币厂的造币设备老旧来作解释,因为甘肃省直到民国九年才设立造币厂,并从天津,上海等地购入造币设备开始铸币,也因购入的机器设备老旧,所铸成品银元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压力不足,因为压力不足所制出的钱币一定会图字不清晰,而且会缺少机制币最重要的原铸光,而一枚钱币要达到未使用的等级,原铸光就至少占了判断标准的6成以上,其它才是图字清晰度,色泽及划伤等,由此看来甘肃及兰州版未使用的一币难求是有其道理的,4,甘肃版(如下图所示,此图片为后仿制的参考品)本主题相关图片:此版字体人像及图案与兰州版几乎一模一样,最大的特征就仅是在人像的左右两侧加上甘肃二字而已,另此版铸造数量比上述的兰州版少很多,约1:10以上,据原始数据记载仅铸几万枚,一般完整VF品相的在1994年以前就已要价台币1万5了,刚开始收集钱币的时候就见过以标准版改刻加字的甘肃版,熟不知甘肃版与标准版的人像根本不同,字体及图案也完全不一样,但还是有少数人上当,各位不要觉得不可能,因为以前就曾经出现一枚有装鉴定盒的加字甘肃版,过了不久又出现以兰州版改刻的,这版就有比较多人上当了,因为钱币本来就是真品,只不过再另加上甘肃二个字而已,稍做一下旧化处理的话就看不出来了,反正加字甘肃版本来就没见过品相好的,最后又出现了全新雕模铸造的仿品,而且做工非常精良(就是上图那一枚),只要作旧或作个氧化色,那就几乎与真品一样了,但唯一的缺点就是版底太平整太漂亮了,完全没有一般甘肃版的粗犷感,这也是这枚仿品的一大败笔,但是这枚仿品至今对于涉足钱币界不深的藏家来说,杀伤力还是很强,购买时记得仔细比对一下,5,O版(如下图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此版的的正面字体及人像图案均与天津标准版不同,字体尤以华字及年字差异最大,字体也很明显的比较粗大,人像亦较有粗肥感,耳垂特肥厚,但右眼睫毛却稍模糊些甚至没看到(如下图所示),眼睛似乎还瞇成一线本主题相关图片:肩章的雕工也比三年标准版或其它年份来的精细,尤其是杠线就多了好几条而且也很清楚(如下图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背面的字体就与标准版的差不多,但嘉禾图案有稍模糊了些,这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反面四点钟位置的谷穗大都会多一线条(图片见上述),O版的O记常见的都在于蝴蝶结的左上位置(如下图1所示),一般都以O记的粗细大小及位置的高低左右来分别,如果藏家要求不高,那这版可只买一枚品相较好收藏的就行了,逢人也可说O版大头我也有,但如果要求稍微高一些,那10版以上一定跑不了,以蝴蝶结内的位置计算,共有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每一位置如果各集一枚,那就有4版,如果再分个细O或粗O版的话就有8版了,到最后再加个半O(如下图2所示,)或双O或O记在别的地方的(如下图3所示,此图转载自网络,目前仅见一枚)那该有多少版?甚至还有一种O版无O的版式,也就是字体及人像图案都有O版的特征,但却无O记的版式(此版亦有因浅打或模具堵塞而导致无O记的情况发生),本主题相关图片:此版还有一凹口中的版式(如下图所示),图A为一般O版的中字,图B为凹口中,因中字那一束尾端有类似复打的痕迹,所以不排除是修模再铸的成品,本主题相关图片:O版另有一种反面的嘉禾枝节精雕版(如下图所示),图上为一般的枝节,图下则为精雕版本主题相关图片:6, O版三角圆(如下图所示)这版与上述的O版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反面的圆字上,一般圆的口部为ㄙ,这版的口部却是一个三角型,此版的的正面字体及人像图案亦与天津标准版不同,现所见实币的版底差不多都略带镜面,也就是地章较平整,人像线条亦非常清晰,字体与图案都与一般的O版差不多,正面人像图案与一般的O版有差异的,差别就在于眼睛不一样(如下图1所示),隐约可见眼珠子,亦称睁眼版,部份眼睫毛模糊会没有,胸前的勋章线条一般都特别清晰,甚至还比标准版的更清楚,肩章比上述的O版更精细,嘉禾图案也与标准版的一样清晰,此版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是O 记的线条大多很细,只有一般O版的二分之一,甚至更细(如下图2所示),本主题相关图片:。
军衔
建国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9月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1952年冬便着手研究军衔制的问题。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向毛(蟹)泽(蟹)东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
额外军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大军校升右都尉4年;右都尉升左都尉、左都尉升大都尉、大都尉升右将军各3年;右将军升左将军4年;左将军升大将军无定年。
1912年8月,北洋政(蟹)府公布新的《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仍为三等九级。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蟹)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蟹)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蟹)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不难看出,如按现在的军衔称谓,晚清的“都统”对应将官,“参领”对应校官,“军校”对应尉官;“正”、“副”、“协”分别对应上、中、少各级。从“正都统”至“协军校”这九级,分别对应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大将军”、“将军”和“正都统”同为一级,是荣誉军衔,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元帅。“额外军官”就是准尉。士兵军衔称谓与现在基本相同。
以上这些大元帅都不是军衔。如蒋介石就任大元帅时,军衔仍为特级上将,直到1975年蒋在台湾去世时,其特级上将的军衔都未曾改变过。
民国三年袁大头版别详解(二)附图
民国三年袁大头版别详解(二)附图昨天讲了民国三年袁大头的一部分版别,今天一定把剩下的全部整理完,哪怕黑夜不睡觉。
三年大头O版这版银元是袁大头中重要的一个版别,建国初期,为和平解放西藏,为团结全国各少数民族,稳定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局面和金融形式。
国家下令沈阳造币厂利用缴获的民国铸币模板,经过稍加修改铸造了三版民国三年袁大头,除了上一节讲的1949年铸造的三角圆外,还有1951年铸造的O版,和O版三角圆。
O版大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背面嘉禾束带交叉的圈中,有一个暗记“O”,除此之外。
肖像、字体也与天津标准版不同,人像有肥实的感觉,耳垂尤其明显,很肥厚。
右眼睫毛模糊,几乎看不清,眼睛也眯成一条线。
肩章比普通三年来的精细、清晰的多,“华”字也与普通三年不同。
华字第二个点,向右上挑起。
这是独特的,其他版别没这写法。
背面嘉禾图案四点钟位置麦穗比普通三年多了一条芒线。
O版大头根据肩章大小,分为大肩章,小肩章,中肩章。
小肩章的肩章比较小,但是星比较大,头发精刻。
中肩章除了肩章比小肩章大一点外,头发也不同,比较粗。
大肩章就是肩章较大,星却是最小的。
O版大头“华”字写法也有两种特殊版别,一种是华无横,一种是华短横。
左无右短O版大头根据“O”标记,又可分为缺口O、椭圆O、穿心O、实心O、半O、凸O等等,“O”还有居左、居右,居上、居中、居下之分。
O版里面还可分深领,浅领、长叶、短叶、长芒、短芒、竹节花枝、嘉禾复打、T点年、蝌蚪年等等等等……一百以上的版别肯定是没跑,这些细微的差别,实在是有吹毛求疵之嫌,不一一细数了。
我再讲几个特殊的该记住的版别,大家别嫌我啰嗦。
O版三角圆,它也应该归于O版类,其特点是,除了有O暗记外,背面“圆”字的口,也是呈三角形,这版银元模版经过重新雕刻,图案清晰精制,头发、胡须、眉毛、根根可见,立体感强烈。
肩章和衣领清晰,比一般大头衣领要深,齿边和内齿强劲有力,历历可数。
O 版三角圆,也可分为睁眼和闭眼两种。
袁大头版别资料汇总
袁大头版别资料汇总谈起“大头”,收藏中国近代银币的人对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大头”即袁世凯侧面像银币。
它分中华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五年发行;面值又有壹角,貮角,中圆,壹圆,另有镍质伍分及金质拾圆,贰拾圆几品。
虽然袁世凯在位时间不过八十余天,可是袁像”大头“却数量庞大,品种繁多。
在市场上论价多少是与它本身的数量相匹配的,但从审美鉴赏角度来说,”价格“较低的大头”价值并不低。
在生产大头以前曾试生产过袁像七分侧面像壹圆银币,俗称“七分脸”。
由于此币不能充分表现出袁世凯本人的帝王之气,所以被淘汰了。
可是它存世数量稀少,价格不菲。
论之“大头”和“七分脸”的审美价值却定要推之“大头”了。
谈起大头银币之稀少品,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品,例如T形轮,鹰洋轮(人字轮),签字版,民九貮角,民三“甘肃”加字壹圆等。
大头的数量多,说明制造它的厂家也多,采用机制的模板也多,所有品种很多。
品种多,有的是为了区分样币与普制币之间的区别,例如民三签字版与民三“甘肃”加字壹圆等;有的是机制试样但未行用,例如民三伍分镍币,民八拾圆,贰拾圆金币,民三T形轮,人字轮等;有的是机制工艺不同,例如精制版大头;有的是制造的不合格次品,例如阴阳面,背逆版等;有的是各厂在制模上相互区分,总会搞点暗记之类的予以区别,例如民三O版,民三三角圆,民三O版三角圆,民三甘肃行用版等;有的是中共苏区制土制银元,例如加盖“人”字,“工”字币,部分大样大头;有的是私铸之品。
民国币制采用银本位制,银即为钱。
往往遇到官制大头不仅图案不清晰,品相不好,而且不足重,是因为投机者用铁器刮,酸洗等多种方法偷银,然后自行私铸制钱牟利。
大头是机制币,且品种繁多,应详细予以区分。
区别大头版别应以普品为参照,掌握先看轮再看面的原则。
币轮是在币面机制好后再制的,采用的滚边机不同,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齿边,例如“蝴蝶齿”就是由制袁像共和纪念银币的滚边机制的。
币面的区别主要以头发:例如民三粗发,民三O版,民三O版三角圆等;耳朵:例如民九大耳版;胡须:民八大胡子版,民三小胡子版;眼睛:例如民三甘肃行用版(也叫“三年睁眼”),民三睁眼,单双眼皮,有无眼珠等;肩章:即肩章错配,例如民三配十年肩章等;勋章:例如O版三角圆与O版就有明显的区别;衣扣:例如民三大扣版;嘉禾叶:例如三角圆的嘉禾较其他大头饱满,而且又有“竹节叶”版,民三O版的南版与北版除正面头发不同外,靠近“壹”字一条细叶的长短叶不相同;衣领:例如民三单封领版和双封领版等;文字:例如民八连口造,民八缺口造,民八缺中缺造,民八竖点年,民九连口造竖点年,民三连口造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肩章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肩章的研究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你知道吗?1.肩章的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0月实行军衔制时开始佩带肩章,形状有梯形、剑形、斜角形和矩形4种,其中元帅、将、校、尉级军官及院校学员的常服肩章为梯形,海军士兵小肩章为矩形。
指挥军官、政治军官肩章版面为金丝,勤务军官肩章版面为银丝。
元帅肩章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银白色五角星徽各一枚,将、校、尉级军官肩章分金黄色、银白色两种,分别绣或缀钉银白色、金黄色五角星徽1─4枚。
1958年1月,勤务军官的银白色肩章改为金黄色肩章,海军陆上士兵、海军航空兵士兵冬常服和海军士兵大衣取消肩章,改佩领章。
1965年6,中国人民解放军肩章随军衔制的取消而废止。
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军官和志愿兵佩带剑形肩章,陆军、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海篮色,中间缀军种符号。
1988年10月实行新军衔制,全军官兵肩章缀军衔符号,军官肩章为3等11级,士兵肩章为3等7级。
军官常服、礼服、大衣肩章主体为长方形,内端呈钝角、版面为金黄色。
以镶边和纵向彩杠颜色区分军种,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篮色。
金黄色版面中一条纵向彩杠为尉官,两条纵向彩杠为校官。
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常服肩章的材料、规格与军官常服肩章相同,军士长肩章镶金黄色纵杠两条,专业军士镶一条,学员肩章镶两道黄边。
士兵常服、作训服、制式衬衣肩章为套式软肩章,陆军、空军肩章版面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上有金黄色横向彩杠表示军衔等级。
军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的作训服、制式衬衣佩带软肩章,样式为等腰梯形,陆军、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
1990年6月,军官软肩章改为宝剑形,空军软肩章颜色改为天篮。
1993年10月,军士长、专业军士肩章样式改为等腰梯形,版面镶有金黄色纵杠和折杠,二道纵杠为军士长,一道纵杠为专业军士,折杠区分军衔等级。
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制式军服,佩带文职干部肩章,肩章中央缀钉军种符号。
民国肩章的变迁
网络上如何运营和管理团队在互联网时代,团队的运营和管理对于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成功变得尤为重要。
团队的高效运作和良好的管理将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促进团队合作等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网络上如何运营和管理团队的方法和策略。
1.确定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分工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分工。
在网络上运营和管理团队时,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与团队成员共享。
团队成员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明白如何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做出贡献。
2.借助协作工具网络为团队提供了各种协作工具,如在线项目管理工具、团队沟通工具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团队成员可以方便地共享信息、分配任务、跟踪进度,从而提高协作效率和工作效率。
同时,这些工具还可以帮助团队进行实时的沟通和协调。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一个成功团队的关键因素。
在网络上运营和管理团队时,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在线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意见,以及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
4.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助团队合作和互助是网络团队成功的关键。
在网络上进行团队运营和管理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和互助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设置共享目标和任务、鼓励团队成员交流和分享经验、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5.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衡量团队成员工作表现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网络上运营和管理团队时,需要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
可以根据团队的目标和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激励团队成员激励团队成员是网络上团队运营和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奖励和福利、给予表扬和认可、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同时,也应该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资源支持。
往事如烟,民国时期那些五花八门的勋章
往事如烟,民国时期那些五花八门的勋章欧洲是现代勋赏制度的发源地。
勋章一词是从“骑士团”一词衍生而来,勋章最初就是骑士团成员的标志,即骑士团纹章。
到近代国家建立之后,勋章才逐渐带有了奖励功勋的功能。
中国的勋赏体系始建于清末。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议设置奖恤制度以抚慰为国捐躯的忠魂。
民国时期的勋章可谓五花八门。
在民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及一些省份军政机构即采用颁发勋章、奖章的方式,表彰、奖励那些对民国创建作出过贡献的各方面人士。
南京临时政府九鼎勋章南京临时政府的第一种勋章,授给有特别战功的陆海军军人,共分9等,头、二等授给上等官佐,三至六等授给各级官佐,六至九等授给士兵。
享有九鼎勋章的陆海军官兵,每年按照勋章等级由国家给予年金,直至该人死亡为止。
年金分为1000元、800元、600元、500元、400元、300元、200元、100元、50元9等。
授一予勋章时附给证明书,书内详载授有人的特别战功,以后给领年金,均以此证明书为据。
九鼎勋章中刻黄帝像,其身旁列五兵,外围以九鼎,其取义即黄帝作五兵挥斥百族定九鼎,以显扬战功。
虎黑勋章南京临时政府的第2种勋章,给予有寻常战功的陆海军官兵,共分9等,六等以上给予各级官佐。
六等以下给予士兵。
授有虎黑勋章的人,仅于战事结束,由国家给予勋金一次,其数目分为1500元、1200元、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300元、200元、100元9等。
虎黑勋章中刻虎黑两兽,外围以花纹,其取义即前有士师,则载虎黑,以表扬佩此之军人有如虎如黑之势。
醒狮勋章南京临时政府的第3种勋章,授予一般为国尽瘁、功劳卓著的人员,也可以授予陆海军官兵,共9等。
凡系褒赏名誉的,无赏金;其它均给赏金,额数临时酌定,多寡不拘。
醒狮勋章中刻一狮,外围以花纹,上刻一古钟,其取义即自由钟声惊醒全国同胞。
以上3种勋章之头、二等,均佩戴于上衣左胸部下方,另由左肩至右肋下母大缓一条,头等大经金色,二等大缓银色;三等则悬于上衣正中第一扣上,其缓红色,上有白花一朵,四等至九等,均悬于上衣左脚部上方,四等缓红色,五等缓绿色,六等缓黄色,七等缓白色,八等缓蓝色,九等经紫色。
袁大头银元鉴定详解剖析图
袁大头银元鉴定详解剖析图袁世凯银币有三年七分脸、三年七分脸签字版、三年侧脸签字版、共和纪念币、飞龙纪念币、流通币等种类,这里介绍的只是三、八、九、十年流通壹圆型中央版袁世凯银币。
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主要特点1、三年.正面:两点华,国字第二笔带勾,出头年,民字也有与8、9、10年不同的特点,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大嘉禾,满内齿,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提勾)。
2、八年.正面:隶书华,国字第二笔不带勾,满内齿,其它年号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3点钟处有一空心叶,大嘉禾,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
3、九年.有两种大版别。
锋芒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状,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
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
注:大部分精发版和外蒙回归币、海南版属此类。
9年背大嘉禾者是利用3年背模具铸造,不属于中央版开芒9年正面:袁像的眯睛,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签字版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4、十年.正面:“造”字是撇点告(八、九年的“造”字是竖点告),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肩章的框和杠是粗线条与其它年号的肩章明显不同,袁像前襟处均缺一小内齿。
背面:与“壹”字下一横平行的一颗禾粒是直粗芒或弯粗芒,提勾圆,嘉禾局部浅打,以右中部明显,一些禾粒若现若隐,使嘉禾显得稀松内齿暗记。
即用增加或减少内齿的办法巧妙地制作暗记。
例如:3、9、10年中央版正面袁像胸下缺1小内齿;3年福建、大扣、云南、甘肃等地方版正面满内齿;8年中央版正面满内齿,9年精发版背面9点处缺1小内齿,“四川”空心花三角圆背面11点处缺1小内齿等。
另外,正常的3、8、9、10年背面约9点处为一特大内齿暗记。
最全袁大头各类版本大盘点,涨知识!
最全袁大头各类版本大盘点,涨知识!近年来中国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最大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壮大。
提到古钱币那就不得不提到袁大头银元了,袁大头大家都知道,这是从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开始铸造的银元,由于银币上以袁世凯侧面大头像为其图案,因此民间直接以“袁大头”称呼该币。
袁世凯流通银币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因为此币版式太多,正因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能说得清楚“袁大头”有多少个版别,应该可以肯定“袁大头”还有些版别目前尚未挖掘和发现,所以对它的收集与研究将是还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据记载:中国机制银币自光绪二十六年开始建厂生产,到民国二十四年政府发布禁止银币流通至,银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流通,前后最多只有三十八年时间。
民国元年一月十三日孙中山辞职后,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直止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胜利,前后有十四年铸制“袁大头”的时间。
我国银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只有三十八年时间,可想生产流通银币也只有三十八年,而“袁大头”银币生产时间占了十四年。
据记载:当时就天津造币厂每日生产银币三十万元,加上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及重庆造币分厂(局)的生产,可见当时“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
又因当时政府令各省造币厂照“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制铸,再加上当时军阀混战私铸币甚多,故而“袁大头”版式极为丰富,其暗记更加丰富多彩。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袁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
民国三年版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
'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
民国时期,什么军衔才有资格被称为“大帅”?
民国时期,什么军衔才有资格被称为“大帅”?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当兵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去当兵是为了锻炼自己,也有的人是为了奔赴战场、保家卫国,还有的人就想在军队里面谋个一官半职。
每个人都想能在军队里面好好表现,获得个什么军衔。
很多人在军队里面很多年,却也只是个普通的士兵,甚至只是个下士。
有的人就因为表现良好,从一开始的士兵到少尉,再慢慢的一步步达到将军的军衔,算是最高的军衔了,但很少有人能达到。
在民国时期,也有军衔的存在,而他们的军衔跟我们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在当时,他们把最高军衔称为元帅,什么帅什么帅,不过也很少。
民国时期的那段时间,人民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在清王朝和列强不断的战争中,清朝政府每次都是战败,每次都是一味地妥协,将我国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输给了人家。
世人越来越不满,最终有人领导着人们进行了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就是民国时期由来的原因。
在推翻清王朝后,袁世凯就成了大总统,各地由军阀们来管辖。
但是,袁世凯不满足于当下,他有些想自己称帝的野心。
于是,他实行封建王朝的改革,想恢复旧制度。
但是,人们不可能同意。
于是,国家就混乱了起来,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
这时候出现了国(guo)民(min)党派别,一方独大。
后来,形成了著名的三大军阀,有了后来的北伐战争。
那时候,比较著名的不过三个人。
其中,张作霖就是一个可以称为元帅的级别。
在国(guo)民(min)党对抗日战争一直不积极反抗的时候,他就积极的主张东北地区绝对不可以妥协,不可以向日本人低头,保住了东北地区.后来,他又控制住了北洋政府,成为军阀的头领,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军衔,也被人称为张大帅。
只有在做过什么轰动的事情,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利才能被称为大帅,而张作霖显然符合。
而能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并不多,只有几个而已,当时的三大军阀便是其中三位能称为“大帅”之人,以及当时的张勋、曹锟等人。
张勋这个人做过统领,所以可以被称为大帅。
而曹锟,他一直想到复辟清王朝,说自己是满清的忠臣,其军事力量很强大,还称自己是“老帅”。
北洋时期的“武”将军和“威”将军有何区别
北洋时期的“武”将军和“威”将军有何区别
1914年6月,袁世凯(总统)下令,“各省都督一律裁撤。
于京师建立将军府,并设将军诸名号”。
将各省的军事长官——都督统改称将军,并用冠字的方法把将军分为两种类型:
对于有地盘、有兵权的将军冠以“武”字;对于没有兵权和地盘的将领则冠以“威”字。
如段祺瑞,当时虽是陆军总长并兼管将军府事务,但由于他没有直接兵权,所以冠的是一个“威”字——“建威上将军”。
前云南都督蔡锷被(袁世凯)解除兵权、调进北京后,也成了“威”字号将军——“昭威将军”。
按照袁氏的说法,无论有无兵权、地盘,无论在京内、京外,同样都是将军,两者之间可调来调去,调到京里来的将军仍然可以外放到各省,而各省将军内调也并不损害他们的尊荣和地位——其真实目的是要逐步把各省大小军阀调到北京来,把将军府作为收容他们的冷衙门,以贯彻废省、废督、集军权于自己一身的意图。
“昭威将军”蔡锷
袁世凯死后,历届北洋政府仍一如旧例,将所授的上将军冠以“威”字,真正成了既有地盘又有重兵、权倾一时的“将”,如吴佩孚“孚威上将军”、张作霖“镇威上将军”。
“镇威上将军”张作霖
此外,东北的将军一开始就不冠“武”字,而一律冠以“镇安”两字,再用“上”、“左”、“右”来区分,如“镇安上将军”(驻奉天)、“镇安左将军”(驻吉林)、“镇安右将军”(驻黑龙江)。
这是由于东三省靠近北京而又处于北京的后方,是一个特别、敏感区域,“镇安”二字具有镇抚、安定的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肩章,是一种采用金属丝的手工绣肩章,因袁世凯将军而得名。
蔡锷将军肩章,也是采用这种采用金属丝制成的手工绣肩章。
那金属丝什么呢?为什么众多有名的将军都使用这种材质肩章呢?上海广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肩章定制厂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点击此处进入我司网站查看更多款式
袁世凯肩章和蔡锷将军肩章是用的金属丝,是一种直径0.02MM的铜丝,经过电镀后,制成弹簧形状,因此铜丝比较细,所以一般都用手工刺绣而成,称为金属丝刺绣。
由于用金属丝刺绣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立体感强、且精细,所以一般都用于将军级肩章上,可以说一枚小小的肩章,却有着极高的水准。
点击此处进入我司网站查看更多款式
不仅仅是袁世凯肩章和蔡锷将军肩章使用金属丝刺绣,随着时代发展,元帅肩章、礼服肩章、金属丝流苏肩章、仪仗队肩章、、五五肩章等,都采用这种工艺。
点击此处进入我司网站查看更多款式
例如,在我国87式将官金绡绣是佩戴使用的第二种将官肩章形式,是当时的总后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生产,生产工艺是由工人将刺绣星徽和松枝刺绣在金黄色人造丝机制花纹带上,再由复合衬和棉基布缝合而成。
佩戴使用的时间大概是在1990年5月左右。
1992年开始换发佩戴铜质仿刺绣星徽、松枝叶肩章,同时金绡绣肩章停止生产和配发,但是金绡绣肩章并没有宣布停止佩戴使用,至今,07式将军肩章、绣花帽檐仍然使用金绡绣。
点击此处进入我司网站查看更多款式
上海广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印度丝辅料生产商,产品包括印度丝徽章、金属丝徽章、金属丝织带、金属丝帽绳、金属丝流苏、礼服肩章、金属丝流苏肩章、袁世凯肩章、蔡锷将军肩章等服装辅料及配饰,产品为手工生产,愿我们的服务令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