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口头表达中词汇类错误及纠错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口头表达中词汇类错误及纠错策略-英语

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口头表达中词汇类错误及纠错策略

徐鑫婷

(衢州第一中学,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被给予更多的话语权,在发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出不少的语言错误。本文重点分析了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词汇类错误,强调了纠错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纠错的策略,以望指导笔者今后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表达;词汇错误;纠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5-0118-02 一、口头表达错误类型

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是受母语的干扰。母语负迁移是在二语学习错误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二语学习的一大障碍。学生在口头组织语言时会迅速地将脑中的汉语翻译成英语。由于母语干扰所造成的口头表达错误五花八门,但根据语言的形式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类:语音错误、词汇错误与语法错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自然也是口头表达的基础。然而由于汉语与英语之间在词汇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因此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难以避免地受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在口头表达中出现许多因词汇而引起的错误。

(一)词性错误

汉语与英语在词性划分方面有相似性,如两种语言都具备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但同时在用法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汉语中,与词性比较起来,词

义显得更为关键。汉语中许多词语兼具各种词性,如“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她的美丽让人惊叹”,“美丽”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而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划分是根据其在句中所起的语法功能来划分的。英语单词都有自己的词性标记,不经过词缀的变化,就不能进行词性的转换。

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中beautiful为形容词,而“Everyone is amazed at her beauty”中的beauty则为名词,它的动词是beautify,副词为beautifully。由于英语的这种特性,一些学生将这一语言规则运用到所有词汇中,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一学生说到:Because of our hard working, our group won the first place. “work”一词两性,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名词,此处用work即可,无须用动名词。

(二)词汇搭配问题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着共同点,比如对于很多事物,很多时候都能在两种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如汉语的“书本”对应英语中的“book”,英语中的“sad”对应汉语中的“伤心”。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习惯首先将英语单词翻译成汉语,找到相应的汉语参照物,加深自己的记忆。大多数时候这种学习方法是有效的,但事实上还有很多的英语单词找不到对等的汉语词语,如果学生一味地寻求对应,将两种语言进行简单地直译,势必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比如一学生说:I saw a passage about dodos several days ago。其他同学没有听出问题,在笔者的提示下才恍然大悟,汉语中可以表达“看到一篇文章”或“读到一篇文章”,而在英语中则仅可表达为“I read a passage”,“blue”一词学生已掌握的对应的汉语意思是“蓝色”。因此有学生说“I felt blue about the death of those animals”时,其他同学迷惑不解,原因是大多数学

生尚未了解“blue”还有“沮丧的、忧郁的”的意思。

搭配不当还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为了让学生掌握go ahead的含义,笔者在上课开始时设置情景,引导学生A向其同桌学生B发起对话:You e-dictionary looks nice. Can i borrow it? 学生B的回答是:Ok, here you are。笔者对这个回答作了简单评价之后给出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 Help yourself. B. Yes, go ahead C.Out of the question D. It’s my birthday present. 学生一致选择help yourself。让笔者惊讶的是,对于go ahead学生的理解竟然是“去你的头”,可见学生是受了母语的干扰,将“go”翻译成“去”,而“ahead”理解成“头”,从而联想成汉语中的“去你的头”,让人忍俊不禁。类似的还有never mind。笔者问坐在窗户边上的学生:Do you mind if I close the window? 在为其提供选项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选择never mind,认为那是“不介意”的意思,这自然也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

二、纠错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为对于学生口头表达中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侧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如果不允许学生犯错,那便是剥夺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机会和权利。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犯错也是二语习得过程必经的一个阶段。如频繁纠错必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学生应该有错必纠。他们认为学生事实上期待自己的错误得到纠正,如果教师听之任之,出错的同学和其他聆听的同学都会对教师产生怀疑、失望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未经纠正的错误也许会被学生误认为是正确的语言范例。这种错误的输入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可见一斑。此外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将

纠正或巩固学生对某一语言知识的认识,因此加速学生的习得过程。

语言学家杜雷(Duley)和贝特(Burt)曾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笔者的观点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必有错必纠更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纠错。如学生的高频错误应当予以纠正,如“I very like the film”、“I think it interesting very much”;对特定教学目标下的口头错误应重点纠正,如在人教版Module 2,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重点词汇之一是attach importance to的用法,操练时学生常出现类似于“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的错误,得到纠正后可以确保教学目标得到保障。

三、纠错策略

针对不同的语言错误以及学生个性的差异要采取不同的纠错策略。纠错策略使用得当将会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开口,而不用担心犯太多的错误。(一)直接纠错

教师纠错可以是直接的,这种形式常用于旨在让学生掌握某种正确的语言形式而进行的机械操练中。教师可以尝试:You can say…you shouldn’t/we don’t say…教师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学生可以直接明了地对比自己的句子与教师纠正后的句子,从而输入正确的语言形式。

(二)活动后纠错

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开口,另一方面担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其中一种解决的办法是使纠错成为课堂活动,即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记下学生的典型错误,课堂活动后集中纠错。这种纠错形式通常适用于学生进行较长时间课堂活动后,如表演,即Report或Presentation。教师可以说:On the whole, you d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