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第1章 能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肠吸收的特点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5~6米+ 皱褶+绒毛+微绒毛 →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 工具+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 约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 有唧筒样作用。
3、三大能源物质的吸收
糖:分解成单糖,被小 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入血。 脂肪与胆盐结合形成水 溶性复合物,自小肠 上皮吸收入淋巴,然 后再进入血液循环
1)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 2)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壮大。
四、 ATP 的生成过程
(一)、 ATP供能的无氧代谢过程
1、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 → ADP+Pi+E
CP+ADP → C+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极快; 能源:CP; ATP生成很少;
肌肉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6-8秒;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 换器
电镜下的叶绿体
叶绿体存在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 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糖、脂肪、和 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中
•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是进 行生物氧化的场所,产生机体生命活动的 唯一直接能源—— ATP
1、 口 腔 内 消 化
2、 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 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蛋白shi、蛋白胨、多肽
•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八、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 在20-25º C条件下。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 2、精神紧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环境温度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生理 变化。其他条件相同时,男性的基础代谢率 平均比女性高。幼儿比成人高,年龄越大, 基础代谢率越低。
来源:1)食物消化分解产生 2)组织细胞蛋白质降解 3)其他物质中间代谢转化而来 去路: 1)再合成蛋白质,更新和修复组织 2)合成肽类激素、激酶及核酸碱基等 3)脱氨基后进一步氧化供能 4)脱氨基后再合成糖、脂肪贮存 5)再合成新的氨基酸
3、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氮总平衡 氮的正平衡 氮的负平衡
4、运动对蛋白质的影响
B. 胆汁 a、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 b、胆固醇: 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 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 c、胆色素:
C. 小肠液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
① 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 于吸收; ② 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 的需要; ③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④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例如,胃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 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消 化 液 的 作 用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过程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
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 用下,分解为甘油及 脂肪酸,然后再分别 氧化成二氧化碳和 水,同时,释放出大 量能量,用以合成 ATP。 在氧供应充足时 进行运动,脂肪可被 大量消耗利用。
3、运动中脂肪代谢的特点(与糖代谢比较) 1)动员较慢。 2)耗氧量大。 3)能效率低。 因此, 长时间运动后期主要依靠脂肪酸氧化供能 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脂肪酸分解受到抑制。
特点 :酶种类多; 持续分泌。
分泌量大(1~3L/日)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a、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b、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c、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d、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e、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4、 大肠内的消化
功能: 吸收水分; 储存食物残渣。 大肠液:黏液蛋白 保护和润滑作用。
(二)吸收
1、 吸收的部位
食物在口腔及食道 内不被吸收。 胃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 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 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 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 水和90%的Na+及Cl-。
选择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提倡采用动力型、大肌肉群参与 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迪斯科” 舞蹈等运动,均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水平。 水中运动减肥为近年来提倡的减肥方式。水中运动已发展 到在水中行走、跑步、跳跃、踢水、水中球类游戏等多种
运动。
6、减肥运动量的设定
• 适宜:每周减轻体重0.45公斤(1磅) • 上限:每周减轻体重0.9公斤(2磅)
• 具体措施为:
• 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 • 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 • 运动强度: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 • 即50%-85%最大摄氧量或60%-70%最大心率。
(三) 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2)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3)氧化供能
2、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糖 的 有 氧 氧 化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糖 的 无 氧 分 解
糖酵解与乳酸生成
3. 糖在体内以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储备, 储量有限,超长时间运动会导致机体糖原的 耗竭,需要合理科学补糖。
(二)脂肪代谢
脂肪的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含能量多,9.5千卡/克脂肪。 构建细胞的组成成分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保护作用 1、脂肪的储存与动员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 6%-14%,女性为10%-14%。
•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 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 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 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3、 小肠内消化
A. 胰液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a、水和碳酸氢盐 b、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c、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d、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二、 ATP与ATP稳态
(一)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ATP
由腺嘌呤核苷 酸再加上三个磷 酸根组成,后面 的两个磷酸之间 的键称为高能磷 酸键,可以贮存 或释放能量。
(二) ATP的分解释能
图上侧:生物大分子(如葡 萄糖)在酶的催化下经过多步 骤反应分解成(丙酮酸等)小 分子,同时释放出能量。 图中间:分解反应所释放出的 能量,使无机磷酸结合到 ADP 分子上去,形成高能磷酸键,生成 ATP。ATP 所携带的能量,也 可释放出来推动.图下侧所示的 反应,同时产生 ADP 和无机磷 酸。
ATP—三磷酸腺苷酸 ADP—二磷酸腺苷酸 CP—磷酸肌酸
百度文库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糖、脂肪、蛋白质
人体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脂肪、 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膳食 纤维七大类。 其中糖、脂肪、蛋白质 有提供能量的生理作用,称为三大能 源物质。其他营养物质起介导作用。 (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六、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 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 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 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 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
第 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 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
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 要点: 生物能量学概要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思考题
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是最高级运动形式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基本规律
ATP能量的利用
(三) ATP的稳态 体内ATP的贮备及输出功率
1、肌肉ATP含量:6mmol/kg湿肌 2、最大输出功率:11.2mmolATP/kg/s 3、启动极为迅速。 4、但由于ATP贮量有限,运动中ATP消耗 后的补充速度成为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 素。
ATP的分解供能及补充
ATP → ADP+Pi+E 每克分子ATP可释放29.3-50.2KJ(7-12Kcal) 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 CP+ADP→C+ATP 肌肉中CP的再合成则要靠三大能源物质的分 解供能。
2.糖的分解供能
• 供能特点:
1克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释放约4千卡热能。 人体供能的50-70% 有氧供能、无氧也可供能; 动员快、耗氧少、能效高 (1)糖的有氧分解 底物 氧气 1分子葡萄 糖生成 产能速率 葡萄糖或糖原 有 38分子ATP 较低 (2)糖的无氧分解 葡萄糖或糖原 无 2分子ATP 较高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
五、比较人体内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 磷酸原系统 (二) 糖酵解系统 (三) 有氧氧化系统
能源物质 ATP、CP 糖原、葡萄糖 糖、脂肪、蛋白质 体内贮量 很少 962 j· -1 体重 kg 无限大 输出功率 56j· -1 ·-1 kg s 29.3j· -1 ·-1 kg s 15 j· -1 ·-1 kg s 持续时间 7.5s 33s 长时间 供能特点 不需 O2 不需O2 产生乳酸 需O2 项目 短跑投掷跳跃举重 1min以内运动 耐力运动 指标 血乳酸 VO2max 无氧阈
(一) 糖代谢
1.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 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 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 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 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
2、糖酵解供能系统 肌糖元+ADP+ Pi →乳酸+ 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能源:肌糖元; ATP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用于2—3’的最大强度运动。
(二) ATP供能的有氧代谢过程
有氧氧化系统

脂肪
蛋白质
+ADP+Pi+O2 →CO2+H2O +ATP
4、 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的能力。 2)改善血脂异常。 3)减少体脂积累。
5、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 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抑制 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减肥的方式:一是参加运动,二是控制食物摄入量。
七、机体能量的利用
机体中的能量除以ATP的形式提供给各种 生理功能利用以外,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运动中各能源物质的动员
• 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 5-10分钟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 30分钟左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 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 耐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 的节省化现象。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
(一) ATP 供能的连续性 运动时能量的供应 是连续的,因此 ATP的消耗与再合成也必须 是连续性。 (二)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 运动时,不同 的运动强度耗能不同,因而需求的供能速率也不 同。即产能速率必须与耗能强度相匹配。三个能 量系统输出功率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 度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