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
如何保护平遥古城措施

如何保护平遥古城措施一、组织和实施严格的检查机制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实施评估、检查、备案和同步检查制度,对平遥古城的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危害。
2、为防止不合规开发行为,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
要根据平遥古城的历史特点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古城区建设用地的管理。
二、严格管理古城保护区1、实施建筑的严格准入管理,围绕保护平遥古城的历史特色、城市风貌和建筑街道景观,在历史建筑保护区范围内建筑高度、设计风格等方面实行严格标准,不准违反外观特色。
2、在保护区内实施交通管理,严禁在保护区内行驶机动车辆,停车需通过规定正规停车场。
三、实施有效供水、供电保障措施1、保证平遥古城的基础设施供电、供水等设施按照当地规定严格检查;安装实施有效的注水系统,定期检查供电支路。
2、要求当地医院、护理站、消防队等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对古城的安全检查和个人的应急准备,以防止古城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四、进行综合开发1、设立政府专家委员会,深入挖掘平遥古城的文化底蕴,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加强活动用地、观光游览、文物保护、农业生态等多方面的开发。
2、以文化旅游、社会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发展模式,开发平遥古城的文化产品,加强市场宣传,提升平遥古城的知名度及全球影响力。
五、加强法律宣传1、加强立法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和保护古城遗产的认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2、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等各种多元渠道,对文物保护法进行深入宣传,培养每一位公民爱护文物文化财产,共同维护平遥古城的文物保护工作。
浅谈平遥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平遥古城以其厚重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原汁原味的文物遗存,向人们展示着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历史画卷,整座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古朴风韵。
平遥县没有把“世界文化遗产”仅仅看成是一块金字招牌,而是把它当做发展文化旅游市场的一张“参赛卷”。
坚持一个“保”字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创建国际型的文明旅游城市,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得益彰。
首先,加大了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让这些不可再生的原汁原味的文物遗存实实在在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一方面,拨款、维修、防火、防盗,在“保护第一”上下力气;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了由县到乡镇、村落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定人、定责、普查、建档,在“预防为主”上做文章。
经过文物部门数年的大规模文物普查,对全县的99处文物古迹和3789处古代民居,一一测绘、建档、立标志。
如今已申报、行文公布了境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保7处、市保4处、县保77处,并鉴定公布了古城内保存完整的重点古民居379处,有效地保护了“文物植被”。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人民政府就研究出台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建立文物保护网络,强化文物管理的通知》等多个文物保护的文件和法规,始终坚持实施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战略举,开发新城”的全民性搬迁、。
为了减轻整体保护古城、单。
、行政服务中心、实验小学、人民医院,以及绿色都城、秋雨新城等多个办公大楼和连片住宅小区,大大缓解了古城整体保护的压力。
在平遥文物旅游景点的保护、开发利用中,全县过去挤占文物遗址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原先,双林寺、镇国寺、平遥文庙、日升昌票号旧址、清虚观、城隍庙、古县衙等多个著名景点,都被学校、机关占用。
这些单位腾迁之后,复修开设了双林寺彩塑艺术馆、平遥镇国寺、平遥文庙学宫、中国票号博物馆、平遥县文物博物馆、平遥城隍庙、平遥县衙陈列馆等多个文物旅游景点,成为深受四方游客青睐的游览胜地。
与此同时,平遥县还广泛吸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文物遗址的复修保护,开发旅游景点,先后有蔚泰厚票号博物馆、协同庆钱庄博物馆、百川通家俬博物馆、华北镖局博物馆等16处民营景点对外开放,扩大了平遥古城的旅游市场。
平遥古城民居的保护更新策略探索

在保护规划过程中,应尊重平遥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对于古建 筑应尽量保持其原真性,修复过程中避免过度干预,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 技术,以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2、促进社区参与,提高居民生 活质量
保护规划应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引导居民参与保护 和开发过程,使他们获得经济和情感上的双重收益,从而提高其对保护工作的认 同感和支持度。
3、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收 入,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民居保护的意识。
4、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如游客流量过大可能对 古迹造成的压力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降低这些风险。
四、结论
平遥古城作为传统民居的代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使其成为国内 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不仅可以提升古城的旅游吸 引力,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对于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来说, 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两者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以实现文化遗 产的有效保护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6、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借助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居民开设传统手工艺品店、文化创意工作室等特色 店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7、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城民居进行监测和维护,提 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采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古建筑信息,建立 三维模型数据库;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 问题。
参考内容二
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探索— —以平遥古城为例
本次演示将以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若干关键问题。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 的人居环境特色。通过对其保护规划的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 参考。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必须与保护相结合,以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公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以中国的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首先,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建于2500多年前,是中国古代商业升级及城市规划的典范。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城墙、街道、庙宇等,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艺的重要遗址。
同时,平遥古城还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其发展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平遥古城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游客涌入古城,给古建筑物、文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磨损。
古城内的商业活动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逐渐被低质量的仿制品所替代,破坏了古城特有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保护观念和手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古城内部的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未能提供良好的游客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遥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力度。
通过增加巡逻和安保力量,减少游客对古建筑的触碰和破坏,修复和维护古城的建筑和文物。
其次,规范了古城内的商业活动。
严格控制商户数量,并对商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产品质量。
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扶持,鼓励传承人继续发扬传统技艺。
此外,平遥古城还加大了对游客的管理力度,限制游客的数量,并规范游客行为,保证他们的游览质量。
在平遥古城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
首先,开发和保护必须相互促进,不能偏废一方。
旅游开发可以为古城带来经济效益,但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由于每个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策略。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论文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论文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8年10月,笔者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考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有对这座古城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做法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的。
1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由来已久,而从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并通过国家立法开始于19世纪。
最有代表性的文件就是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宪章》,它是一部关于文物古迹保护及修复的国际宪章。
2005年10月在中国通过的《西安宣言》延续了《威尼斯宪章》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概念并加以扩展,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它把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界定为:直接的和扩展的环境,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于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大力开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利于保护的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片面地认为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急功近利,只重近期效益,竭泽而渔,过度开发,破坏了永续利用。
还有些地方为了旅游效果,不顾历史真实盲目复建,造假古董,仿古一条街方兴未艾。
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历史信息,损害了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违反文物法原则,损害文物价值,也损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2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占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期增强对平遥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平遥古城概况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晚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使其成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包括城墙、街巷、府邸、庙宇、会馆等建筑,以及文物、字画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平遥古城面临严重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二、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的意义平遥古城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既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平遥古城作为一个活的历史城市,其建筑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保护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现状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需求;二是专业人才短缺,缺乏专业保护与修复人员的培养;三是保护与修复经费短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文物修复工程。
四、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的策略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应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出适用于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水平。
设立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健全保护与修复机制,合理分配经费。
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机制,合理安排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经费,确保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摘要:本文主要对平遥古城的历史遗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平遥古城的保护现状为名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在商业化冲击下古城面临一些保护危机,名城保护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保护。
关键词:古城;平遥;保护1.历史文化遗存平遥古城堪称传统文化宝库,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慈相寺、金庄文庙、日升昌旧址、清虚观、利应侯庙、清凉寺、城隍庙、财神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4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
其文物古迹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
1.1完整的古城墙古城墙为“平遥三宝”之一。
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规模小,为夯土城墙;明朝洪武三年经扩建至如今形态。
历经600年风雨,风韵犹存。
平遥古城墙由由以下八部分组成:城门,瓮城,城楼,点将台,护城河,角台与角楼,马面与敌楼等。
1.2古城建筑1.2.1镇国寺“平遥三宝”之一,镇国寺万佛殿建于963,是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品之一,工艺纯美;殿内晚唐风格的彩塑为罕见的五代作品,非常珍贵。
1.2.2双林寺“平遥三宝”之一,于北齐武平二年重建,内存宋、元、明、清各代所作的2062 尊彩色泥塑,从几十厘米至数米不等,生动传神,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
1.2.3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雄浑肃穆。
有道教建筑清虚观,重建于元、明时期;结构精湛的龙虎殿,重建于清代;雄踞古城的市楼;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旧址,今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幸存完整的古代县衙——平遥县署自然环境1.2.4魁星楼城墙上的礼制建筑。
位于城东南隅的南城墙顶,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高24米,双层,八角形砖台建于底层,拱券式通道,八角形砖雕楼台建于中层,八角形攒尖顶。
文昌阁位于魁星楼之西,城下文庙建筑群和楼阁遥相呼应,为一方胜景。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山西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修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典型代表,它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和传统,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保护措施。
一、历史渊源平遥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27年,当时的平遥是晋国的都城。
在隋唐时期,平遥成为著名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是当时北方最富有和繁荣的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平遥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商业银号和古建筑。
历史的积淀使得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
二、建筑特色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府邸、宗祠、堡楼等建筑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城墙和古建筑群,这些建筑融合了北方的雄伟和南方的细腻,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平遥古城的城墙全长约6169米,高约12米,周围设有72座瞭望台,城门有6座,它们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城市防御体系。
在城内,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街巷、府邸和宗祠,它们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商业财富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精湛。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平遥古城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古城的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其次,对古城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保持了古城的原貌和风貌。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确保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同时,政府还注重宣传和推广平遥古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结:山西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通过对古城的保护和修缮,政府确保了古城的完整性和原貌。
平遥古城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试论平遥古城的保护价值及路径

试论平遥古城的保护价值及路径王传丽北方古城多起于苍茫大地,温和而干燥的气 候、缺水多风沙的环境造就了它们古朴、醇厚的 整体形象。
平遥古城,地处晋中盆地中南部,与 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届现存 最为完好的“四犬古城”,5今已有2700多年的 历史。
它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城墙、庙宇、店铺 和街道,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历史风貌,是中国 古代城市的原型.。
砖石城池,雄浑质朴,给人以 深沉厚实之感,负载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墙、极 具传统特色的院落以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都向 人们展示着平遥古城延续至今的千年韵味。
一、古城的文化价值平遥古城历史悠久。
据《尚书•离贡》记载,最单天下分九州,平遥属冀州,被称为“陶”。
传 说在西周时期,周貪萆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曾驻兵于此,修筑了西、北两面城墙,当时芬土 城垣,还建有点将台,由此打造了平遥古城的雏 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启,始设“陶”为平陶县。
西汉时,代王刘桓置中都县。
到北魏时期,为避 太武帝拓跋焘的名讳,又改平陶为“平遥”,并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开始 修建城墙,洪武复年(1370年)在旧墙城垣的基 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此后,明代各朝都 对古城进行过修葺,不仅更新了城楼,而且增设 了敌台。
清康熙四十=3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 路经平遥,又增筑了四座大城楼,使得城池更加 壮观。
时至今曰,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城墙总周长已达6163米,墙高约12米,成为減 内现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平遥吉城是在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下,按 《考工记»的城市模式规划而成的古城镇,亦是明 清时著名的商业城镇,是我国“规则”形态古城 镇的典型代表。
姚梦园、许佳、陈艳的《浅谈平 遥古城建筑的文化内涵》一文指出:“古城中现 存有自元代、明代、清代、民国以来的民居共3797处,尤以清代为主,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明清建筑艺术历史 博物馆的美称。
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

基本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历史城镇保护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城 镇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保护理论、保护实践、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然 而,尽管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成功案例屈指可数, 如法国的奥尔良、意大利的锡耶纳等。这些案例表明,有效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 的大力投入,还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基本内容
首先,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在于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 等方面的独特性。这座古城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 济、文化和宗教风貌。同时,平遥古城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如晋剧、剪 纸、泥塑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机会。
基本内容
然而,在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平遥古城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挑战。首 先,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和文物破坏问题逐渐凸显。大量游客的涌入 也给古城的基础设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此外,商业 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逐渐失 去原有风貌。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 研究方法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 究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实地调查 了解平遥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和保护措施;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平遥古城旅游 开发与保护的经验教训。
二、历史城镇保护的方法
4、合理开发: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开发可以相互促进。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 可以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平遥古城,通过制定合理的旅 游规划,实现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结论
三、结论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
平遥古城自1997 年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
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
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
古城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
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与开发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平遥作为我的第二故乡一直在我心中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带我回平遥去探亲。
那时的平遥发展水平很低,道路建筑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破旧,而来到平遥古城更是觉得这里冷冷清清,破破烂烂的。
平遥在我的心里一直就是那么贫穷与落后。
而如今,平遥以平遥古城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平遥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在平遥县政府的努力下,于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开发,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龙头的地位凸现出来,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崛起的新型文化内涵型旅游城市。
平遥古城素有“小北京”的美誉。
这里文物迹存众多,文化内涵深厚,可以看成是一个能够全面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
古城历史格局具有完整性。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原型。
整座古城以市楼为中心,以完整的古城墙为界,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古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古代城市格局。
其文物古迹更具有独特性。
平遥古城文物古迹不仅众多,而且有些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可以说是现存文物中的极品。
平遥城墙是我国现存完整的三座城墙之一,而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
平遥的民俗风情具有传统性。
平遥古城历史以来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
民间如今保留有秧歌、旱船、踩高桥、民乐表演等众多的民俗文化。
城内有二进院、三进院等深宅大院。
居住在古民宅的居民对古城情有独钟,传承中国汉民族传统习俗,睡着热炕头,吃着农家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热情地面对来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种民俗风情,是生活在繁杂、拥挤的大城市居民难以体验到的,这也是平遥古城的吸引力。
平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平遥古城位于北京与西安两大古都的中间位置,是体现晋商文化的核心。
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是平遥古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如今,当我再次踏入到这个城市已是一片繁华景象。
来这里的游客比肩接踵,很多道路和旅游景点都进行了翻修重建,并对平遥古城的内部结构进行规划,设置出了专门游玩的步行街区。
浅谈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

一
、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位 于 山西 省 中部 的平 遥古 城 , 是一 座具 有 2 7 0 0多
截至 2 0 1 2年 6月 2 9 E l ,中 国 已经 被 批 准 列 入 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2 . 2 5 平方公里的古城 区内: 城
《 世界遗产名录》 的文化和 自然遗产共 4 l 处, 数量位居 池 、 街道、 商铺 、 民居 、 寺庙宫观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
作 中, 要妥善处理好建设 与保护 、 发展与继承的关系, 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 在开发 中注意适度 , 在旅
游发 展 中考 虑人 性化 因素。 关键 词 文化遗 产保 护 原 真性 旅游热 平 遥
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悠久历史的载体 ,是一个 现 实 意义 。 民族文化的根基 , 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体 。 保护文化遗 产不仅是每个 国家 的重要职责 ,同时也是 国际社会的
2 . 规 划拆 建地段 的 建设如 何 “ 合理” 。
和独 特 性 的组成 部 分 。 当前 , 我 国城市 建 设 1 3新 月异 , 部门做 了大量 的工作 。1 9 9 8 年,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颁
城镇化高速发展 ,不断探讨 和完善我 国的历史文化遗 布了《 平遥古城保护条例》 , 随后平遥县据此编制了《 平
产保 护 与合 理开 发 利用 的管 理 制度 具 有重 要 的历 史 和 遥 古 城基 础设 施专 项 规划 》 《 平 遥 古城 环城 地 带修建 性
旅 游主要 街 面 的各 类商 铺 , 其装 1 0 0余 条 中小 街巷 进行 了硬 化改 造 ,并 完成 了古城 内 的冲击 力实在 是太 大 ! 主干街 道 的管线 人 地工 程 , 改变 了城 内各 种 网线 、 电线 修 清 一色 的檐 步装 隔 扇 , 原 来 的板 门 、 插 板 门消 失 了 , 杆如 蜘蛛 网密 布 的状况 ; 为 了保 持古 城 的原 汁原 味 , 当 而隔扇 的形 制也 越来 越南 方 化 。更谈 不上 老字 号 的招 地政 府有 序地 组织 具有 文 物古 建资 质 的 队伍 进行 逐年 牌 、 幌 子 了。 修缮 。原 来一 些 与古 城风 貌不 相协 调 的后期 建 筑和 临 时搭 建 被 拆 除 , 古 县衙 、 文庙 、 城 隍庙 、 清虚 观 、 日升 昌 地带 相继 得 到保护 , 原有 的历 史风 貌得 以恢 复 。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自20世纪末至今,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平遥古城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一、平遥古城的历史价值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其建筑风格独特,城墙周长近6公里,共有72座角楼。
平遥古城被誉为“中国最具有保存完整城墙的古城之一”,因其历史积淀和独特风貌而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
二、平遥古城文物的保护现状平遥古城内分布着大量的文物,包括城墙、古建筑、历史碑刻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发展,平遥古城文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城墙出现了开裂、倒塌等问题,古建筑和碑刻也面临着风化、人为破坏等挑战。
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现状为了有效保护平遥古城文物,中国文物保护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
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古建筑结构加固、保存修复技术、文物防腐技术等方面。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三维建模、数字化复原等也被广泛运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四、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创新在传统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中国专家们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例如,采用特殊材料进行文物结构加固,利用纳米技术进行文物表面修复,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平遥古城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
五、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上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不足,导致一些传统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缺乏后续研究和传承。
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文物保护项目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有效推进。
六、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展望鉴于当前的现状和挑战,中国文物保护部门应加大对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投入,完善相关法规,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以推动平遥古城文物保护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浅析平遥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论文浅析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与方法姓名:学号:系别:专业: 城市规划指导老师:********* 学院2011年10月浅析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与方法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在许多领域都反映出历史的传统。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广阔的疆域内,保存了许多历史城市,这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是我们神圣职责。
关键词:古城保护平遥意义中国城市保护思想可以追溯至建国初期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建筑及城市规划学者对保护古都北京的研究、规划和倡导(“五四”以来形成的破旧立新的文化倾向和解放后对新建设的盲目热情,使得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保护思想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和推广)。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与历史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在重视历史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影响之下,保护历史古城的思想在我国领导和专家的头脑中逐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向国家呼吁,指出只保护单个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是不够的,应该从城市整体上采取保护措施,但也不是所有的历史古城都要进行全面保护,要选择重点。
1982年,我国选定了24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
此举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保护遗产制度开始从1949年的建立走向成熟。
自此,我国在1986年、1994年又先后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07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累计达109个。
1 古城保护的发展现状与特色分析1.1古城的发展现状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它完整地体现了17世纪~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优秀案例一、平遥古城——原汁原味的明清画卷。
1. 保护措施。
平遥古城那可是相当厉害,当地政府和居民就像一群超级守护者。
他们在城市规划上就严格限制新建建筑的风格和高度。
要是有人想在古城里盖个奇奇怪怪的现代高楼,那可没门儿!古城里的老房子,不管是破了个小角儿还是有点墙皮脱落,都有专门的工匠按照传统工艺来修缮。
比如说,那古街上的青石板路,如果有哪块松动了,工匠们就会用古老的方法把它重新铺好,就像给古城的脚底做按摩一样细致。
对于古城里的传统技艺传承也是不遗余力。
你看那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
还有平遥推光漆器,有专门的作坊和老师傅教年轻人怎么做。
政府还会给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一些补贴和奖励呢,就像是给保护古城文化的英雄们发勋章。
2. 传承成果。
现在的平遥古城啊,就像一个活着的明清历史博物馆。
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们一走进古城,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些古色古香的客栈,像什么“天元奎”之类的,里面的布置都是明清风格,睡的是雕花的木床,吃的是当地特色美食。
而且平遥古城还经常举办一些民俗活动,像平遥中国年,那时候古城里到处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游客们可以跟着当地人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可热闹了。
这种传承让古城的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有活力。
二、京都(日本)——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
1. 保护措施。
京都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就像一个细致的艺术家。
整个城市被划分成不同的历史风貌区。
在这些区域里,对建筑的颜色、材质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说,传统的木质建筑如果要翻新,必须使用和原来一样的木材和漆色。
而且京都人特别重视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维护,像祇园祭这样的盛大节日,从筹备到举行,都有专门的家族和团体负责传承。
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关的仪式和技艺,这就像一场跨越代际的接力赛。
京都的城市发展也很聪明,他们不是把新的建筑和老的建筑分开,而是让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京都站附近,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满足现代商业和交通的需求,又能在几步之遥就看到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町屋。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解析

四、结果与讨论
1、适应性保护与利用
1、适应性保护与利用
在《风土建筑遗产适应性保护与利用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 导则》中,提出了适应性保护与利用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 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适应性保护包括: 保护建筑本体、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 面;而适应性利用则强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旅游文 化产业等方面。
基本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城,传承中华文明,本次演示将对《平遥古城传统民 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进行深入解析。
基本内容
在2017年,平遥县政府出台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 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古城的民居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该《导则》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要求在保护修缮过程中遵循 “修旧如旧、保留历史风貌”的原则,注重保持传统建筑的原有格局、材料和工 艺。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 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 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
解析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 用导则解析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底蕴,其独特的传统建 筑和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1、尊重文化传统,保持原真性
1、尊重文化传统,保持原真性
在保护规划过程中,应尊重平遥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对于古建 筑应尽量保持其原真性,修复过程中避免过度干预,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 技术,以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山西平遥古城建筑保护方案

山西平遥古城建筑保护方案山西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该古城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以及旅游业的繁荣,平遥古城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实施和监督古城的保护工作。
该机构应由相关专家、政府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担负着古城的定期巡查、整修、维护和保管等工作。
同时,该机构应该与旅游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古城保护事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古城建筑的巡查与维护工作。
古城的建筑分布广泛,数量庞大,需要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修复受损的建筑。
同时,加强建筑的维护工作,保证其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已经严重破损的建筑,应尽快开展修复工作,保证其保存完好。
第三,我们需要注重古城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兼顾。
保护是第一位的,但我们不能因过分保护而使古城成为静止的博物馆。
适度的开发可以为古城注入活力,挖掘其潜在价值。
可以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可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如传统民俗表演、古建筑展览等,保持古城的文化底蕴。
第四,加强古城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应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扩张对古城的影响。
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古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保持古城的整洁和美观。
第五,加强对古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
古城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群,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应加强对古城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并总结其独特之处。
同时,开展古城文化的传承活动,培养一批懂得欣赏和保护古城文化的人才。
综上所述,平遥古城的建筑保护方案应注重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古城的巡查与维护工作,兼顾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古城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以及加强对古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
论平遥古城的古城保护规划

论平遥古城的古城保护规划论平遥古城的古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对于这么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并且保留完好的古城,保护与发展必然会成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便显示出了城市建设者的智慧。
对于古城的态度,往往有以下三种:一种是全面保护,将古城按照原来的样子完完全全的保护下来;一种是部分保护,即选取其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或者几处保护下来,还有一种就是不假思索的全面否定,将古城彻底拆除。
我认为,一座古城能从遥远的年代一直保留至今是非常难得与不易的,因此作为祖先的传人,应该对历史负责,将古城保留下来。
从平遥的保护规划来看,这一点做得是很值得人称赞的。
平遥古城并没有将城墙等历史建筑拆除,而且对城内建筑的改扩建也没有破坏古城的整体风貌,因此这样的保护还是很到位的。
对于一座古城,发展也就是必要的,运城的发展主要就是依靠它的旅游业,但是旅游业也可以增添许多所苦,甚至可能将毁坏文物古迹。
现在很多的旅游景区,或者文化名城都碰到了诸如人流量小,治安纷乱,环境污染,文物被烧毁甚至被偷盗的现象。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于古城的维护也就是尤为重要的。
因为古城就是历史的发扬,即使存有一丁点的毁坏也就是非常轻微的。
文物一旦被毁坏就不能再造。
而且,一旦古城被毁坏,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随之上升,旅游人数也可以逐年增加,其经济也同时可以受非常小的影响,从而步入一个恶性循环,非常有利于古城的经济。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者也很有可能将古城过度研发,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古城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毁坏。
这就是十分不可行的。
因此,对于古城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显然就是历史文化的维护。
运城古城就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获得这个头衔,就是因为运城古城其古老的历史语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晋中市。
全县辖5镇9乡4个社区,273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
南同蒲铁路、大运铁路、108国道、汾屯线、东夏线、穿境而过,距北京66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成为引领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是,随着平遥古城知名度和社会各界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一些事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平遥古城的深度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认真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保护平遥古城这一重大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探讨,对于更好的发挥古城优势,引导平遥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及其文化价值平遥,远古时期为尧舜的封地,史称“古陶”。
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专家曾经做出如此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的接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民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其文化内涵和特征集中概括为五个方面:1、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
平遥古城的城墙、店铺、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
总长12华里的古城墙规模宏大,寓意深刻整个城池布局对称,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了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格局。
城内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动静分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共同组成“千字型”商业街。
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的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
真个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青砖灰瓦的民居与古城墙、市楼、衙署、庙宇等建筑构成一幅和谐的城市画卷。
2、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平遥县境内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保护单位14处,市级保护单位4处,有2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绝无仅有。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的全部21个景型中,平遥包含了18个景型,占到历史遗产景类的85.7%,显示了很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古城近郊保存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丰富的文物真品。
有始建于西周、复修于明代、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0年)的列为中国第三位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有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的中国现存很少的文庙大成殿;有建于北齐武二年(公元571年)、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的惠济桥;有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20余尊珍稀木雕神像,有研究地方历史发展的1000余通碑刻等,文物数量之多,品味之高,全国罕见。
3、平遥古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历史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佛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
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彩色泥塑、长山药、剪纸、布鞋、碗秃则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前店后厂的传统制作工艺保留至今。
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特殊的婚丧嫁娶方式、民间传统风格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4、平遥古城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平遥早在明代,就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市井繁荣,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素有“小北京”之称。
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号称“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是全国第一家票号,是民族银行业的开山鼻祖。
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的近半,中国的前十家票号均设在平遥,分好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和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地。
古城西大街风韵犹存,被誉为中国清代“华尔街”,“大清金融第一街”。
近年来平遥依托古城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旅游产业呈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无论是旅游人数,门票收入,还是综合性收入都连年大幅递增,其中,门票收入,综合收入逐年增加。
以平遥古城为龙头的晋商文化旅游在基本形成对晋中乃至山西旅游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曾庆红、钱其琛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政要先后考察古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旅游业已成为支撑平遥县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平遥古城是研究中国古达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活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客观披露其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其保护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十分迫切。
二、平遥古城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虽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市、县各级对平遥古城的保护力度断加大,一大批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三大方面的突出隐患。
1、城墙坍塌时有发生。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的文化遗产,经历了2700多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城墙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并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先是由于结构不合理,夯土疏松等原因,导致南瓮城外门洞东侧城墙发生局部坍塌。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古城墙体连续发生两次坍塌事件,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在内的中央、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高度关注,在国内外掀起轩然大波,反响很大。
古城墙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
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普遍存在外鼓现象。
城墙墙体向外鼓出,随时有滑落危险,外鼓面积最大一处达150平方米,外鼓厚度达25.2厘米。
二是内部孔洞造成隐患。
三是裂缝现象严重。
四是普遍存在酥碱现象。
深度在30厘米左右,占砖砌体厚度的三分之一。
五是历史淤埋十分严重。
经过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在城墙南部普遍存在淤埋,最深处超过5米。
这些自然历史因素都为平遥古城墙的坍塌埋下隐患,也是接连发生坍塌的直接原因。
此外,由于县对财政财力有限,对古城墙缺乏必要的系统勘测与保护也有一定联系。
2、文物本体险情严重平遥县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都具有很强的保护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对如此庞大的文物古建筑群落,平遥县由于受财力制约,文物保护资金投入量与文物古建筑单位的规模形成较大反差,文物抢修时往往顾此失彼,部分极具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导致破坏严重。
镇国寺的三佛殿、双林寺的娘娘殿、大雄宝殿。
文庙的大成殿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
双林寺彩塑褪色、砖石墙体酥碱、珍贵文物保存等由于技术因素、面临着重大危机。
尤其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在全部的26处文物保护单位、220余处古店铺、3797处古民居中,除因发展旅游需要,有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发为旅游景点,200处古店铺开发为饭店酒吧和购物商店,10余处古民居开发为民俗客栈,而进行了必要的维修和管理,其他文物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急需得到及时全面的维修保护。
过多的居民不仅对古城的交通形成压力,而且垃圾、污水、噪音、火灾隐患等正在威胁着古城的安全,许多古民居由于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损坏程度相当严重。
此外民间分布的文物古建筑目前基本没有确定专人管护,因风吹日晒雨淋,有些甚至到了千疮百孔的境地。
平遥古城的文物古建筑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3、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建筑耐火等级较低;二是疏散救援通道不畅;三是消防设施匮乏;四是用火用电隐患严重;五是消防供水存在问题;六是灭火力量相对薄弱。
平遥古城现有一支消防大队,人员编制23名,实有人员仅为18人,位于城南郊外,一旦火灾发生,在规定的出警时间到达现场很不现实,且队伍装备较为落后,消防车辆仅有两辆,且严重老化,其他特勤装备几乎没有,很难适应古城消防安全工作的需要。
三、平遥古城保护应采取的措施要保护好平遥古城这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严格遵循有效保护、同意管控、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采取有利措施,大力度实施全方位推进。
1、要理顺体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
要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对古城进行全面保护、系统开发与综合利用的作用,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监督咨询,加快制定晚上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古城保护形势的变化,积极争取省人大对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进行重新修改,进一步明确古城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主体、部门职责及处罚措施等,确保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制定学习、交流与培训计划,逐步推行遗产保护专业队伍持证上岗和资质认证制度,全面提高从事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文物保护预警系统,挺高遗产保护的科技含量,构筑古城保护的安全屏障,确保平遥古城的绝对安全。
2、要加大投入,全方位加快古城保护进程按照取之于世界遗产,用之于世界遗产的原则,从旅游门票中切块,设立古城保护专项基金,并通过财政收入、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保护资金,加快推进古城全面保护。
要对古城内民居建筑、文物古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分类挂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按照财政收入与居民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维修计划,分年度、分步骤地付诸实施。
要对古城的各类文物古建筑进行系统、全面、彻底的普查和检测,并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和权威专家进行综合勘察、评估,制定抢险维修方案,区别轻重缓急,逐步予以解。
加大古城周边环境生态治理力度,完成内马道和护城河、环城路的综合治理,对古城周围绝对保护区内建筑逐步进行拆迁改造,开辟为绿地广场,尤其要加快古城南门外居民建筑的拆迁步伐,使护城河和环城路全面贯通,彻底解决古城墙淤埋的历史难题。
要加快新城区的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古城内以企业二次改制为突破点的企业搬迁进程,全面推动人口分流外迁步伐,使古城内人口降低到两万人以内,有效降低各类人为火灾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3、要综合措施,有效解决古城消防安全问题。
根据“全面保护,突出重点,根治隐患,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古城专职消防站建设工程。
要全面加快古城专职消防站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成立古城消防中队,并配备相应的小型专用消防车等必需的消防设施与专职队伍,全面加强古城消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