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矿课程设计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一)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e16f6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e.png)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一)教案:矿山露天开采一、教学目标1.了解矿山露天开采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矿山露天开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
3.了解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矿山露天开采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矿山露天开采?•露天矿开采的定义和特点–利用大型设备在地表开采矿石的方法。
–盛行于对矿山规模和产量要求较高的矿山。
2. 矿山露天开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工作原理–通过爆破、钻探、挖掘等手段将矿石从地表开采出来。
–运用大型设备进行破碎、运输和处理。
•技术手段–地质勘探技术–爆破技术–采掘机械技术–运输设备技术3. 矿山露天开采的环境影响•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露天矿开采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 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矿山露天开采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矿山露天开采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关技术手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 如何平衡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4. 小结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教师点评和总结。
5. 拓展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矿山露天开采案例进行调研和报告。
四、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调研和报告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延伸1.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矿山露天开采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通过观察矿山露天开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操作和环境影响。
3.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矿山露天开采场地,亲身感受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
七、教学资源•教材:包含矿山开采相关内容的地质学教科书。
•图片或视频:展示矿山露天开采过程和环境影响的多媒体资源。
•专家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或参观指导。
八、教学参考•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教材•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学习指南九、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学习、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矿山露天开采问题的全面认识和思考能力。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247a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3.png)
矿山露天开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矿山露天开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矿山露天开采的工作流程和常用设备;3. 理解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所在地的一座矿山,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矿山的印象。
2.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矿山露天开采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2. 工作流程:详细介绍矿山露天开采的工作流程,包括勘探、预备开采、开采、回填等步骤。
3. 常用设备:列举和介绍矿山露天开采常用的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爆破设备等。
4. 安全管理:强调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关键安全问题,如作业现场安全、防止事故等。
三、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2.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真实的矿山露天开采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式。
四、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5分钟)1. 环境保护:介绍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讲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2. 资源利用:讲解如何合理利用矿山资源,包括矿山尾矿处理、矿山复绿等方法。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要点: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 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文字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矿山露天开采的短文,包括工作流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建议。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边观察并记录一些与矿山露天开采相关的现象,并写成观察报告。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完美版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3ba517fad6195f312ba6dc.png)
目录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 (2)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2)1.1.2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3)1.2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的确定 (3)1.2.3开采深度的确定 (3)1.2.2最小底宽 (3)1.2.3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4)1.2.4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4)1.2.6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4)2、露天开拓方法设计 (5)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5)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5)2.2.2 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3.1出入沟的布置 (5)3、露天矿主要开采工艺设计 (6)3.1穿孔工作 (6)3.1.1穿孔设备选择 (6)3.1.2穿孔设备数量计算 (6)3.2爆破工作 (7)3.2.1爆破材料 (8)3.2.2爆破方法选择 (8)3.2.3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 (8)3.2.4爆破参数的确定 (8)3.2.5装药、填塞、起爆方法 (10)3.2.6爆破网路设计 (11)3.2.7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12)3.3采装工作 (13)3.3.1 电铲及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13)3.3.2挖掘机数量确定 (13)3.4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14)3.4.1台阶高度 (14)3.4.2采区长度 (14)3.4.3采掘带宽度bc (14)3.4.4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工作平盘宽度 (15)3.4.5平盘配线方式 (15)参考文献 (15)1、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要保证露天采场内采出的矿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2).要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把较多的矿石圈定在露天开采境界内,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3).所圈定的露天采矿场的帮坡应等于露天边坡稳定所允许的角度,以保证露天采矿场的安全生产;(4).用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的露天开采范围很大,服务年限太长时,应按矿山一般服务年限确定初期露天开采的深度;(5).下列情况可适当扩大露天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境界外余下的工业矿量不多,经济上不宜再用地下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大,矿石和围岩有自燃危险等,在安全上和技术上不适合于地下开采;(6).下列情况可适当缩小露天开采境界开采境界边缘附近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河流和铁路干线等需要保护或难于迁移至露天采场影响范围之外;(7).当矿体极不规则,沿倾向厚度变化大,矿体上部覆盖层较厚或地形复杂(如境界内有孤立山头等)时,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初步确定境界后,再用平均剥采比进行校核;(8).如果基建剥离量大,初期生产剥采比大,则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用露天或地下开采;(9).对于特厚的剥采比很小的矿床,有时要根据勘探程度及服务年限确定露天开采境界,而不应该按境界剥采比确定开采境界。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1a0150c4a7302768e99395d.png)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1.设计任务金属矿床露天开采毕业设计是在学生获得《爆破工程》、《采掘机械》、、《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安全与环保》和《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等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并完成矿山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根据矿山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露天开采方案设计具体内容:①能进行开采方式选择并进行简单的论证;②确定矿山生产能力并能进行验算;③确定采场边坡参数;④经济合理剥采比及采深的确定;⑤境界的确定及境界内资源量估算;⑥穿孔爆破、铲装运输与排土等开采工艺设计;⑦设备选型;⑧开拓方式选择与比较;⑨总图优化布置;⑩劳动定员;其它,包括基建工程及采剥计划,矿山安全与环保,安全措施等。
2)提交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设计最终提交成果为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说明书应反映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及设计最终结果,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开采终了平面图、基建终了平面图以及开采终了及基建终了纵横剖面图等。
2.设计注意事项课程题目来源于实际矿山资料,整个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负责答疑,检查设计进度,核定补充条件。
本毕业设计由图纸、图表、说明书组成。
图纸、图表是本次设计的主要组成部份,图纸用AutoCAD绘制,要求正确整洁,比例恰当,标清各部分尺寸及规格。
设计说明书包括文字叙述、计算、表格和必要的简图,说明书文字叙述要求简单明了,力戒烦锁。
毕业设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课外与课内时间按质按量完成,设计时间为四周(120学时)。
成绩的评定除按本大纲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学生对本次设计的态度。
3.设计主要内容与设计方法提示3.1开采方式选择根据矿山提供的地质资料,尤其是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的开采方式。
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包括:1.地形地质条件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3.矿体赋存条件确定矿床的开采方式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1.矿床上部宜用露天开采,下部宜用地下开采。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1d03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4.png)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掌握露天采矿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关技术要求。
2. 学生能够描述露天采矿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及其功能,并了解其操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露天采矿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了解环境保护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露天采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设计简单的露天采矿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基本的露天采矿设计与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采矿工程职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在采矿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设计与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露天采矿基本原理:包括露天采矿的定义、分类及其适用条件,介绍露天采矿与地下采矿的差别和联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露天采矿概述2. 露天采矿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露天采矿的各个阶段,如勘探、剥离、开采、运输、破碎和尾矿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露天采矿工艺流程3. 露天采矿机械设备:介绍常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爆破设备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露天采矿机械设备4. 露天采矿设计与优化:学习露天采矿的设计方法,包括采矿方案的制定、生产计划与调度,以及优化策略。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4b2c80b4e767f5bcfce2d.png)
目录前言.................................................................... 4.第1章总论............................................................. 4..1.1设计任务与内容..................................................... 4.1.2原始资料........................................................... 5.1.3设计要求.......................................................... 5..1.3.1设计后提交的文件................................................. 5.第2章矿床开拓运输方式................................................. 6.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6.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6.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6.2.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7.2.3矿山运输设备及其数量.............................................. 7.2.3.1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7.2.3.2运输设备数量的确定.............................................. 7.2.4矿山运输线路参数设计.............................................. 8.2.4.1平曲线半径........................................................ & 2.4.2停车视距......................................................... 9.2.4.3会车视距 (10)2.4.4道路通过能力.................................................... 1.02.4.5道路宽度计算.................................................... 1.12.5 矿山运输能力1..1.第 3 章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1.3.1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1..13.2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1..23.3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主要程序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1. 33.3.1 开采深度的确定1..3.3.3.2 最小底宽1..4.3.3.3 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的确定1..53.3.4 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 1.73.3.5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1..83.3.6 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1..83.3.7 计算平均剥采比1..9.第4章穿孔爆破..................................................... 1..9.4.1 穿孔工作1..9.4.1.2 穿孔设备数量计算1..94.2 爆破工作2..1.4.2.1 爆破方法选择2..1.4.2.2 爆破材料2..1.4.2.3 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2..24.2.4 爆破参数的确定2..2.4.2.5 装药、填塞、起爆方法2..54.2.6 爆破网路设计 ................................................... 2..6.4.2.7 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 2..6第5 章开采工艺....................................................................... 2..7.5.1 工作线布置及矿山开采程序........................................ 2..7 5.2 挖掘机选择及其数量 .............................................. 2..7 5.2.1 挖掘设备类型确定 ............................................... 2..7 5.2.2 挖掘机数量确定 ................................................. 2..8.5.3 采区长度与采区宽度的确定........................................ 2..9 5.3.1采区长度LC .............................................................................................. 2..9.5.3.2采掘带宽度B C ................................................................................................................................ 2..9 .第 6 章课程设计总结....................................................................... 2..9.参考文献....................................................................... 3...0.、八、,前言采矿工程专业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一次全面检验。
露天矿课程设计讲解
![露天矿课程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a26096680203d8ce2f2460.png)
河北联合大学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姓名:于江坤专业:采矿工程学号:201005050113目录1 综述 ......................................................................................................................................... - 1 -1.1概况................................................................................................................................ - 1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1 -1.1.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情况................................................................................. - 1 -1.1.3设计范围............................................................................................................. - 2 -1.2设计基本原则................................................................................................................ - 2 -1.3矿山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 2 -1.4主要设计方案................................................................................................................ - 3 -1.4.1开采方式............................................................................................................. - 3 -1.4.2露天开采最终境界............................................................................................. - 4 -1.4.3矿床开拓............................................................................................................. - 4 -1.4.4采剥工艺............................................................................................................. - 4 -2.地质 .......................................................................................................................................... - 4 -2.1矿区及矿床地质............................................................................................................ - 4 -2.1.1矿区地质............................................................................................................. - 4 -2.1.2矿床地质特征..................................................................................................... - 5 -2.2 矿石储量....................................................................................................................... - 7 -2.2.1工业指标............................................................................................................. - 7 -2.2.2境界内的矿产资源储量..................................................................................... - 7 -2.3 水文地质....................................................................................................................... - 7 -2.4 矿区工程地质............................................................................................................... - 8 -3采矿 .......................................................................................................................................... - 9 -3.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 9 -3.1.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的主要原则......................................................................... - 9 -3.1.2经济合理剥采比................................................................................................. - 9 -3.1.3露天采场边帮的构成要素................................................................................. - 9 -3.1.4储量估算........................................................................................................... - 10 -3.1.5矿山年产量、服务年限和工作制度............................................................... - 10 -3.1.6最终露天境界参数........................................................................................... - 10 -露天境界参数表........................................................................................................ - 10 -3.2矿床开拓...................................................................................................................... - 10 -3.2.1矿区地形特征................................................................................................... - 10 -3.2.2开拓运输方案................................................................................................... - 10 -1 综述1.1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矿区位于某县城257°方向,直距5公里,运距6.5公里。
露天矿课程设计代
![露天矿课程设计代](https://img.taocdn.com/s3/m/751d0f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8.png)
露天矿课程设计代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露天矿的基本概念、开采原理及环境影响;2. 掌握露天矿的地质、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3. 了解露天矿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露天矿地形、地貌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法,对露天矿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地质、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露天矿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露天矿基本概念:矿床、露天开采、矿山环境保护等;2. 露天矿地质与地形:地层、岩石、地貌类型及特征;3. 露天矿开采原理:开采工艺、设备、安全生产措施;4. 露天矿环境影响:生态破坏、土地资源利用、水污染等;5. 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6. 实践活动:GIS在露天矿地形分析中的应用、露天矿实地考察与评价。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露天矿基本概念及地质、地形知识;第二课时:露天矿开采原理及环境影响;第三课时: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政策;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运用GIS进行露天矿地形分析;第五课时: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露天矿实地考察与评价。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露天矿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教师以教材为基础,系统讲解露天矿的基本概念、地质地形知识、开采原理及环境影响等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c2c1e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1.png)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3.熟悉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露天采矿工程的特点和问题;2.能够运用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设计和优化;3.能够评估露天采矿工程的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露天采矿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
2.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包括露天采矿的工程流程和特点,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3.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露天采矿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露天采矿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露天采矿案例,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露天采矿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说明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b132ed65022aaea998f0fa8.png)
某石灰石矿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目录1.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范围 (2)2.设计内容 (2)2.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2)2.1.1矿区概况 (2)2.1.2矿床及矿石特征 (2)2.1.3水文地质 (4)2.1.4 开拓方式选择 (5)2.1.5 境界圈定 (6)2.2公路设计 (9)2.2.1定线 (9)2.2.2平面要素 (9)2.2.3纵断面要素 (9)3.小结 (10)1.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过的露天矿开采设计知识,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培养和训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公路设计的初步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露天采矿和公路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初步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公路工程设计方法、计算方法;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1.2设计要求1)按照经济合理的剥采比、矿岩性质,在地质勘探线横剖面图上初步确定开采深度。
2)在地质纵剖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部位置,根据运输条件等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3)确定露天矿的边坡结构和边坡角。
要考虑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确定露天矿的最终边坡角后,还要根据边帮组成进行验算,并确定边坡细部结构:保安、清扫、运输平台尺寸。
按照保安、清扫、运输平台宽度和布置要求构成的边坡角,不能大于按稳定性要求确定的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但应尽量接近它。
4)确定露天矿的出入沟口位置,并完成采场外部运矿干线公路设计。
5)绘制露天矿终了平面图。
按照确定的露天矿底平面周界,从下向上依次绘制边坡线和平台。
然后布置开拓运输线路。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设计要求、依据资料、露天矿境界圈定步骤、外部运矿干线公路设计步骤、相关参数分析计算。
1.3设计范围境界设计:垂直方向由地表至+22m标高,水平方向由矿体范围决定,即0#、4#及8#勘探线间的矿体。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83dc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8.png)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我国矿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流程、设备及其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并进行简单的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露天开采的相关资料。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环保要求的露天开采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露天开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矿山行业的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开采、环保优先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矿山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露天开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兴趣,喜欢探究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露天开采基本概念与原理- 露天开采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露天开采的地质、地形条件及矿床评价- 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优缺点对比2. 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 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 露天开采设备的分类、功能及适用条件- 现代化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 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 露天开采对土地、水资源、大气和生态的影响- 露天开采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露天开采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评价4. 露天开采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露天开采案例介绍- 案例中露天开采工艺、设备与环境管理的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露天开采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第三周: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第四周:露天开采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章的学习第二周:完成第二章的学习第三周:完成第三章的学习第四周:进行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课程内容教材章节:第一章:露天开采概述第二章: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第三章: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dc1cd476eeaeaad1f3302c.png)
露天采矿学课内设计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班级:采矿工程2009级**:***学号:****************:***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资开系露天采矿学课内设计设计题目:(1)预测矿山开采规模(2)预选采运设备(3)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4)按照课内设计的露天矿条件,选择钻孔设备,设计爆破孔网参数,按照该剥采总量,计算所选钻机的在册数(5)如果该矿规定每隔5昼夜组织一次爆破,试求每次爆破所需要的炮孔数和炸药量(6)选择课内设计矿山的挖掘机,并计算需要量(7)拟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矿岩。
汽车的平均运距为2.8km,道路的平均坡度为5%,重车运行速度为15km/h,空车运行速度为19km/h。
汽车在工作面的装车时间为2.8min,卸车时间为0.5min,调头时间为1min。
据统计,平均每个运输循环中等待装车的时间为2.8min,等待卸车的时间1.3min,试计算自卸式汽车的台班生产能力(8)如果每年330d,每天3班工作,且每班因为交接班、加油及用餐等非运输时间为120min,试计算该露天矿需要多少辆20t自卸汽车。
一、预测矿山开采规模确定矿山开采的采剥总量是为了合理选择采运设备及采场结构参数。
生产剥采比一般按矿石产量的7~9倍预测:则采剥总量为:A(1+n)=50×8+50=450万吨/年二、预选采运设备根据表1(表25-42),选择自卸汽及与之配套的挖掘机。
初选运输设备为:20吨自卸汽车斗容为3m3的挖掘机。
三、计算经济合理开采比(价格法)N jh=γ(P-a)/b=3×(80-20)/15=12m3/m3三、确定开采境界设计参数1. 预选台阶高度、最终边坡角⑴工作台阶高度工作台阶高度主要根据挖掘设备,钻机穿孔能力,爆破效果矿岩物理学性质,矿体倾角厚度、矿损贫化、采装运效率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和生产的露天矿,小型矿山的台阶高度一般为8~10m,大型露天矿山一般为10~12m。
金属露天采矿课程设计
![金属露天采矿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a4f6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e.png)
金属露天采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采矿方法、环境影响及安全措施。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金属矿床的特点、露天采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基本知识。
1.了解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2.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金属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4.掌握矿山安全常识。
5.能够分析金属矿床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露天采矿方法。
6.能够评估金属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7.能够运用矿山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金属矿床及露天采矿基本原理、露天采矿方法、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山安全。
1.金属矿床及露天采矿基本原理:介绍金属矿床的形成、分类及特点,露天采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露天采矿方法:讲解常见的露天采矿方法,如钻孔爆破法、挖掘机开采法、滑坡法等,及其适用条件。
3.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介绍金属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4.矿山安全:讲解矿山安全生产法规、矿山事故预防与处理、矿山应急预案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矿床及露天采矿的基本原理、方法、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山安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露天采矿的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和安全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金属露天采矿现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金属露天采矿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07f962e2bd960591c6773e.png)
目录前言 (4)第1章总论 (4)1.1设计任务与内容 (4)1.2原始资料 (5)1.3设计要求 (5)1.3.1设计后提交的文件 (5)第2章矿床开拓运输方式 (6)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6)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6)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6)2.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7)2.3矿山运输设备及其数量 (7)2.3.1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7)2.3.2运输设备数量的确定 (7)2.4矿山运输线路参数设计 (8)2.4.1平曲线半径 (8)2.4.2停车视距 (9)2.4.3会车视距 (10)2.4.4道路通过能力 (10)2.4.5道路宽度计算 (11)2.5矿山运输能力 (11)第3章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1)3.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 (11)3.2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12)3.3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主要程序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13)3.3.1开采深度的确定 (13)3.3.2最小底宽 (14)3.3.3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的确定 (15)3.3.4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17)3.3.5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18)3.3.6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18)3.3.7计算平均剥采比 (19)第4章穿孔爆破 (19)4.1穿孔工作 (19)4.1.2穿孔设备数量计算 (19)4.2爆破工作 (21)4.2.1爆破方法选择 (21)4.2.2爆破材料 (21)4.2.3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 (22)4.2.4爆破参数的确定 (22)4.2.5装药、填塞、起爆方法 (25)4.2.6爆破网路设计 (26)4.2.7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26)第5章开采工艺 (27)5.1工作线布置及矿山开采程序 (27)5.2挖掘机选择及其数量 (27)5.2.1挖掘设备类型确定 (27)5.2.2挖掘机数量确定 (28)5.3采区长度与采区宽度的确定 (29)5.3.1采区长度L C (29)5.3.2采掘带宽度B C (29)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29)参考文献 (30)前言采矿工程专业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一次全面检验。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c56c3db81c758f5f61f67b0.png)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1.2.1 设计依据⑴课程设计任务书⑵矿床地质资料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设计内容: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2. 纵剖面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3.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c62b20890c69ec3d5bb75e9.png)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题目:某矿山露天采矿开拓方案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27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综合运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对露天矿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学习其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开拓系统的设计过程、计算步骤、设计图纸绘制等内容,以及对相关设计手册的熟练运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内容: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结合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对矿山采矿境界进行圈定,计算矿床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最小底宽、最终边坡角、台阶坡面角、采深,绘制底部周界,并根据选取的设备和计算的参数结果最终绘制采矿终了平面图、采场剖面图和采矿方法图。
设计原始条件: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矿石的特征等(详见设计指导书)。
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一号图纸两张,二号图纸一张。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陈晓青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目录******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1)1.绪论 (1)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1.2本次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1.3矿山地质概况主要内容 (2)2.采场境界的圈定 (2)2.1台阶构成要素的参数确定 (3)2.1.1台阶高度 (3)2.1.2台阶宽度 (3)2.1.3台阶坡面角 (3)2.2境界三要素的确定 (5)2.2.1最小底宽 (5)2.2.2最终边坡角 (6)2.2.3开采深度 (8)2.3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11)2.3.1各横剖面底部周界位置的确定 (11)2.3.2确定端帮位置 (11)2.3.3连成矿体底部周界 (13)2.4圈定结果 (13)3.矿床开拓 (14)3.1主要设备选择及主要参数 (14)3.2开拓方案 (16)4.开采程序说明 (17)4.1台阶形式 (17)4.2部分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尤其是最基本的境界圈定。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https://img.taocdn.com/s3/m/750c586cf111f18582d05a15.png)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明确露天开采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强化公路开拓设计的思路与设计步骤,加深对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境界设计、公路开拓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的相关概念、设计思路、设计过程。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某铁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给定其1:1000的地质横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
设台阶高度10米,从+900米高度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为16米。
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米,最小曲线半径R为15米,联接平台长min 40米,限制坡度10%。
台阶边坡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45?。
经济合理33剥采比6米/米。
三、课程设计过程1. 用横剖面线段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JJH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
122.在纵剖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
3.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以下用一张与平面图一样大的透明纸绘底部周界及境界图)。
由于未给出各水平分层平面图,底部周界在?线以西及?线以东均按该水平矿体水平厚度的一半估计其走向延续长度,以圈定两端的底部周界。
(如上图)34.按前述边坡角的限制,设计边坡组成及最终平台宽度。
45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
(见终了平面图)选择出入口位置开拓运输系统,这里假设工业场地位于平面图图幅的左下方,标高+900米。
6选择出入口位置开拓运输系统,这里假设工业场地位于平面图图幅的左下方,标高+900米。
(见终了平面图)7.绘制终了平面图,并将境界投影到三个横剖面图上。
568计算布置了开拓运输系统后的最终边坡角。
顶底帮两端各算一个,共四个。
9.设计山坡部分的开拓运输系统。
在地形图上绘出公路中心线、转点、圆曲线起终点,计算并标出沿线各点高程。
(画在原图上或另用透明纸描)(见终了平面图)710计算矿岩量。
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91d467cc175527072208d5.png)
1.1设计题目与内容设计题目:大古坑矿区高岭土矿V3号矿体露天矿开采设计。
设计内容有:(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熟练掌握具体露天矿山开采境界确定的方法和原则,确定开采深度,台阶高度,露天矿合理开采深度设计与调整,经济剥采比的确定;(2)露天矿生产能力的设计及采剥进度计划;(3)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开拓坑道定线,绘制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露天采矿工艺设计。
1.2原始资料大古坑高岭土矿区位于茶陵县城南东约25公里,属桃坑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3°43 ′18″—113°44′30″,北纬26°42′04″—26°42′ 43″,面积0.80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目前比较困难,仅有公路至桃坑乡政府驻地,乡村至矿区的简易公路目前正在修建之中,该公路修好后,交通将大为改观。
但该区水利资源丰富,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已进入了矿区,为矿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位置图见图1-1所示。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该矿区地处湘赣变弱的罗霄山脉西侧,地貌特征是:西北、东南山地崛起,西北有武功山绵亘,东南有万烊山蜿蜒,中部和西部丘岗起代,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
并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形成一个三面环山,朝四南开口的关环形盆地。
矿区属中低山区,主要山脉呈NE至NNE向展布,地势东高西低,海拔标高多在200—400米之间,最高460米,相对高差约260米。
茶陵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二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极端最低气温为-4.2 0C (1991年,持续时间短暂)。
光能资源:平均年日照1744.7小时,年日照率为39%,属全省日照最多的地区。
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1400毫米,较邻近公路偏少,但仍属雨水灵丽的湿润气候区。
该区经济以林、农、副业为主,盛产杉、松和楠竹,劳动力充足。
矿山依法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茶陵县国土部门拟定的矿山范围和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如下表1-1表1-1 矿山范围和拐点坐标矿区位于酃(县)桂(东)南北向隆起带北端,与湘东新华夏系茶(陵)永(兴)断陷盆地东交合部位。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d3f7f631eb91a37f1115c89.png)
(2)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的确定
(3)采剥工程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
(4)采剥工程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
(5)工作帮的构成及工作帮坡角。
开采程序和生产工艺系统以及开拓运输方式有密切联系。它往往会影响生产工艺系统和开拓运输方式的的选择与确定。
5.2
5.2.1台阶高度
(1)挖掘设备作业规格和条件
(以IV断面为例)假设底板帮坡角为27°,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1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2底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假设顶板帮坡角为32°,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3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4顶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3
露天开采境界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露天开采范围或空间轮廓。
50Km/h
最大爬坡能力
29%
轮距
前轮2382mm
后轮2070mm
汽车容积
11.4m³
5
5.1
露天矿的开采程序是指在开采境界内,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式,即采剥工程的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以及工作帮的构成特征等。在一般情况下,开采程序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Q=47×1200×1.45×90÷10000=736万t
(2)计算境界内的服务年限
已知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境界内储量为736万t,所以服务年限A为:
A=695÷60=13年
(3)安全储备系数Fs确定
根据估算的服务年限和边坡的性质,对照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确定边坡安全储备系数,Fs应选择在1.2~1.3。
4.1.3
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的特点如前所述,结合本矿煤层硬度、倾角的特定条件,煤层开采推荐采用机动灵活的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
露天矿产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矿产开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335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7.png)
露天矿产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露天矿产开采的基本概念,掌握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安全措施。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矿产的特点,以及其对应的露天开采技术要求。
3. 学生掌握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能够运用露天开采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露天开采方案,并进行合理性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露天矿产开采的相关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产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矿山工作的尊重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和交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与资源类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对露天矿产开采知识的深度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露天矿产开采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及露天开采的定义与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矿产资源与露天开采概述2. 露天开采工艺流程: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等工艺环节。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露天开采工艺流程3. 露天开采设备选择:各类开采设备的功能、适用条件及选型依据。
- 教材章节:第四章 露天开采设备与选型4. 露天开采安全措施: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 教材章节:第五章 露天开采安全管理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组别:四组组员:张利勇(10915015)张文(10915058)宋骁潇(10915059)李绍昉(10915061)陈会金(10915037)郑褔均(10915007)詹存富(10915044)杨燕青(10915021)袁月(10915057)指导老师:王建波、李坚玲、代普雪、吕荣纲日期:2011年1月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任务 (2)三.绪论 (2)(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概况 (5)(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7)四.区域地质 (7)(一).区域地质概况 (8)(二).区域矿产 (8)五.矿区地质 (10)(一).地层 (10)(二).构造 (10)(三).岩浆岩 (11)(四).矿床特征 (11)(五).矿床成因 (12)六.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文地质条件 (15)(二).工程地质条件 (16)七.工作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储量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指标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矿体圈定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资源量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结束语 .. (19)一.设计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并进行井巷设计和施工设计。
通过本设计,我们将对《露天采矿技术》课程有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参考文献资料,我们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设计中相关的问题。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处事、相互交流、合理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该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初步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采区设计达到下列目的:1 系统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
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2 掌握采区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 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文字编写、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地质普查三.绪论(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概况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位于江城县城南东方向,直距约34km处,行政区划属江城县曲水镇所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12′32″,北纬22°29′26″。
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地质普查面积为0.0317km2(采矿权申办区)。
矿区拐点坐标为:普查区周围橡胶树较多,乡村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公路有普查区西侧的江城—曲水—中越边境的国防公路,矿区西边简易的乡村公路与之相连,矿区至免烧砖厂运距约500米,至曲水运距约1.5千米,至江城运距约50千米,交通方便(见图1)。
矿区为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620米,最高海拔743米(矿区东南的无名小山包),最低海拔530米(矿区北西边佳羊河),相对高差213米,属中山中低切割区。
矿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有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由于地貌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坝区及河谷两侧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较高山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多雨无酷暑,冬暖有雾,四季不分明。
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1530mm,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6%,干季(11月至次年4月)早晨常有大雾,是地质工作的黄金季节。
区内水系较发育,属李仙江水系,主要有佳羊河向西汇入整康河后注入李仙江。
区内居民以汉族、傣族为主,杂居少量布朗族、哈伲族,乡镇住地及坝区人口相对集中,大部份山区无居民点或居民点分散稀少。
居民主营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为生,兼营经济作物茶叶,近年来橡胶经济有所发展。
矿区附近居民主要为傣族,多从事农业生产,海拔标高小于900米以下山地多数种植橡胶,大于900米以上坡地种植玉米、甘蔗等作物,凹处种植水稻。
发展矿业对发展当地经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Ⅰ.编制依据(1)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矿区范围批复文件》(新建、扩建、变更矿区范围项目),或者《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项目);(3)《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4)《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评审意见书;(5)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评审意见书的备案(登记)证明;(6)省级以上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建和改扩建矿井的批准文件;(7)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
Ⅱ. 设计原则(1)遵循合理布局、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原则;(2)发挥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优势的原则;(3)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高效、节约的原则;(4)坚持依法开采、安全环保的原则;(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960~1962年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在江城全区范围内进行了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1970~1971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八分队在全区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和区域矿产测量。
曲水希望小学在建学校时曾在工作区内采过石(见附图1)。
总之,通过以上的区调工作,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确定了区域构造格架,指出了区域主要矿产和成矿远景区,基本反映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提高了基础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为后来地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区域地质(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Ⅰ),兰坪—思茅褶皱带(Ⅱ)之云龙—江城褶皱束(Ⅲ),本工作区位于该褶皱束东翼,地层从西到东呈由新到老的关系。
区内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均有出露,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为: 白垩系下统乌沙河组(K1w),侏罗系上统景星组(J3j)、中统小红桥组(J2x),三叠系上统一碗水组(T3y),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下统茅口组(P1m)、西霞组(P1s)。
其中以二叠系地层占优,与泥灰岩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见图2)。
(二 ). 区域矿产由于地处云龙—江城褶皱束,其矿产主要是以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经多年的找矿勘查,区内发现的矿体、矿点不多,主要是矿山以采石场为主。
由于地处云龙—江城褶皱束,其矿产主要是以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经多年的找矿勘查,区内发现的矿体、矿点不多,主要是矿山以采石场为主。
五.矿区地质(一 ).地层矿区范围及外围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泥灰岩矿的含矿层位(见附图1)。
从老到新简述如下: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及矿区外围,岩性为灰绿、灰黑色泥质页岩、凝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夹煤线、玄武岩、安山岩、英安斑岩。
含:Leplodus nobilin?Neospirifer mvvsakhailenois等化石。
厚569m。
为本区泥灰岩含矿层位。
矿区范围内全为泥灰岩,其岩性描述如下:灰绿色、青灰色,泥灰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方解石、泥质、含少量白云石、铁质等。
岩石坚硬、稳固,裂隙不发育。
产状:215°∠64°。
(二) . 构造矿区范围内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不甚发育。
褶皱构造为云龙—江城褶皱束,在工作区内现为一向斜构造,该向斜规模较大,矿区所在位置为该向斜构造的东部,轴向为北西南东向,轴部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地层乌沙河组(K1w)。
两翼依次分别是侏罗系地层景星组(J3j)、小红桥组(J2x)及二叠系地层龙潭组(P2l)、下统茅口组(P1m)、西霞组(P1s)。
(三). 岩浆岩普查区地处沉积坳陷盆地中,岩浆岩不发育。
(四)矿床特征1、矿体特征矿体为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灰绿色、青灰色薄层状泥灰岩中,矿体层倾向南西,矿体岩层厚度薄但稳定,泥灰岩坚硬、岩层稳固,裂隙不发育。
产状215°∠64°,矿区范围内矿层厚大于100米,矿区范围内矿体产状及矿体厚度均较稳定。
对矿山开采非常有利。
2、矿石特征①、矿石结构、构造矿区内的矿石类型简单,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矿石结构为泥灰质结构,构造主要为中--厚层状构造。
②、矿石化学组份及矿物成分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质、含少量白云石、铁质等,化学成主要为CaCO3。
矿石的抗压抗剪能力强,是较理想的免烧砖原材料和工程建筑材料。
③、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为薄层状泥灰岩,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岩石中偶见煤线。
(五).矿床成因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一套陆相地层沉积,在平面上多呈条带状,矿体产于该地层中,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
六.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一).水文地质条件矿区矿层位于山坡上,地形坡度较陡,拟开采矿体海拔标高均在540m以上,高于当地最低基准浸蚀面530m,采区内无地面径流,矿层及顶、底板岩石为泥灰岩,为隔水层,地下水补给靠大气降水,矿区范围内汇水面积当量小,但矿体层矿石封闭性较好,不太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及下渗,但只要开采方法得当,采场不会积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二).工程地质条件矿层围岩为薄层状泥灰岩,岩石坚硬、稳固,裂隙不发育,矿体岩层厚度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