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以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加强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更加重视和加强。

首先,应该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其次,应该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引入更多种类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将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或社团,提供更多运动交流和竞技机会。

二、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十分必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派遣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运动技能。

同时,还可以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体育成绩外,还应该考虑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表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体质测试、表演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的完善与健全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学校应该加大投入,修建新的体育场馆和设备,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同时,还要注意维护和管理,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五、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与活动参与体育竞赛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交流经验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探索与其他学校或地区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际圈。

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张月(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实践证明第二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试图调查体育专业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看法以及参与程度等问题,寻找存在的不足,并就此提出学院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来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1-0025-03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成为现阶段体育专业教育的重要工作。

由此,各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采用各种途径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学院也如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就此做了很多有用的工作。

为达成高效体育课堂,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当前体育专业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较差,这与学生个人的体质状况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效率、途径等因素有关。

1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的现状1.1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要项目内容课外体育活动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其所呈现出来的功能与作用正在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学生复习完善体育技能知识、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调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身体素质训练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操的集体练习,安排有专业教师或者优秀学生辅导,这一时段成为体育学院长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种是晚饭前后、周末等课外的时段,这时总能看到体育专业学生活跃于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体操馆、羽毛球场、健身房等运动场所,学生有的三五成群结伴参与体育活动,有的单个自主练习。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 组织能力的培养 通过体育教学 , 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组织管理、 语言表达以 及分析辩别的能力教 育 , 动 员学生 参与课 堂管理 的教学 管理 手段 , 可改变过 去一 直由 体委 整队 的做 法 , 采取 学生 轮流 整 队、 轮流代准备活动、 轮 流代整 理活动、 轮流 对课堂 教学内 容 进行讲评等。当然教师 要积极 引导 , 对大学 生的语 言以及 分 析应加以点评 , 并注重方 式方法 , 如多 表扬鼓 励 , 少 批评尤 其 是当众批评 ,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 多给 学生语 言表达、 组织 集 体活动的机会 , 营造宽松的氛围 , 逐渐来提 高大学生的综合素 质 ; 特别是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分析辩别能力 , 培养大学生的 角色互换 , 学会互相包容 , 共同协 作逐步提高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 , 多能力的培养 和综合 素质教 育在体 育教学 中 无处不在 , 只要高校体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断地总结成 功的经验 , 将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贯穿课堂 , 体育教学的现代意 义将得到升华 , 同时能够有 效地推 动高校 素质教 育水平 的全 面提升。 参 考 文 献 6
详尽地论述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问的关系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相关师生更多地了解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及其在提升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水平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基本的认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30 卷第 21 期
2687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作者单位 :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邮 编 161006 收稿日期 2009- 09- 22
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乐 观的人生态度。辅导员在大 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 担负着教育、 管理、 服务的重要责任。 1 辅导员工作中的问题 1. 1 辅导员工作任务庞杂 辅导 员在高 校就业 指导中 的重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的宠儿,这对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四个维度入手。

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就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1-0212-0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徐铮(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51)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够为其在完成不同角色任务时提供能力支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品质。

笔者结合多种分类方式的特点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更加倾向于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为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四个维度。

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高校“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是教育的初心,更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乎大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身心健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

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职场的良好开始,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学素养是今后大学生发展的助推剂。

实践能力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培养大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开拓创新能力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一)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升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升。

团队意识薄弱、集体主义思想匮乏等问题明显,部分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思想容易走极端。

个别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严重,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素质影响

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素质影响

04
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缓解压力和焦虑。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体育文化对 大学生身心素质的积极影响,对于其 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仍需 深入探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可 以开展比较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校 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
02
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以 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
特点
多元化、互动性、实践性、教育性、 社会性等。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功能
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 人际交往、丰富校园文化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缺乏运动和锻炼。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大学生积极 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等 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背景、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 等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 关系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的关联性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浅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浅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所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社会界乃至政府层面的共同问题。

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指文化素质,它包括了多个方面,涵盖了个人思想素质、专业素养、社会能力、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那么,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呢?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想氛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大学校方的重视,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注重学科素质的培养。

学科素质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学科素质包括强大的学科基础、深厚的学科知识、较高的学术能力、良好的学术姿态和课程特色。

因此,注重课程改革,提高高校课程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实践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学科素质的关键。

再次,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二是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讲座、学术论坛等,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三是开展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帮助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社会观念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与合作能力。

最后,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卫生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与其学业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注重校园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健康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加强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科素质的培养、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助力他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高校体质健康提升方案

高校体质健康提升方案

高校体质健康提升方案一、前言体质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确保测试合格率逐年提高。

2.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 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三、措施3.1 完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1. 定期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定科学的测试标准和流程。

2.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3. 将测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3.2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1.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体育必修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2. 引入多元化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3 丰富校园体育活动1. 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2. 开展体育节和健身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加强与社区和企业合作,拓宽体育活动场所和资源。

3.4 提高体育设施保障水平1. 加大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

2. 提高体育设施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3. 建立体育设施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安全。

3.5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1.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校园氛围。

3. 开展健康主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观念。

四、组织实施1. 成立高校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和协调。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措施有序推进。

3. 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五、预期效果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测试合格率逐年上升。

2. 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其相关措施。

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包括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其次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强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优化, 教学方法创新,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必要性, 总结1. 引言1.1 概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亟需重视和推动的改革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可以不断探索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2. 正文2.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也亟需进行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06.12.20•【文号】教体艺〔2006〕5号•【施行日期】2006.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教体艺〔2006〕5号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是,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使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

高校体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探析

高校体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探析

高校体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探析作者:席建平来源:《商情》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高校体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建设体育素质教学体系、明确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树立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关注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体育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 综合素质; 分析探究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升全民族素质,素质教育维系着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和实施,体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面,是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制胜阶段。

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开发生命潜能,塑造心智和品质。

高校体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热爱运动、自我管理、直面困难、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促进大学生生活化教育体育教育蕴含着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等,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顽强进取、勤奋自律、团结协作及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培育大学生规则规范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三)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完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具体包括性格、道德及社会品质。

通過体育学习,各种运动和比赛,折射的其实就是人生:为了达成结果、赢得比赛,必须要在事前做好准备,在过程中全力以赴,还要在遵守规则和赛制的前提下,和队友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

在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体验到的顺境与挫折,其实就是浓缩的人生况味。

(四)促进大学生审美素养情操审美素养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各种因素,体现的是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健与美的身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动作敏捷矫健、体型健康匀称,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现状及提升策略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现状及提升策略

◎熊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课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瞬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同冊瞇进体育教育现代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孵育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難素质、緒学生时育精神。

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瓯能够促进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

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由专业体育教师对学生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该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运动技能以及体育运动战术等方面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高校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体育训练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体育运动训练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发展。

921高校体育运动训竦存在的主要伺題1.1体育运动训练经费不足如今,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费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因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

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经费基本都是由校方承担,而要开展足够系统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绝大多数高校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所投入的经费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因而难以保证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开展的系统性与有效性。

经费不足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1.2体育运动训练设施陈旧如今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基本上都具有比较完整的训练设施与设备,但由于没有定期进行更新与维护,导致很多训练设施存在陈旧、破损的现凝,这为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安全隐患。

由于训练设施过于陈旧,很多学生在开展某些体育项目训练的过程中,不碱心大胆地使用,从而导致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并没有得体坛博览到很好地开展。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改革目标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体育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为次要的学科。

在一些高校中,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缺乏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技能和应试为主,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最后,体育设施和器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二、改革目标针对上述问题,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目标应当明确。

首先,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将其纳入高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最后,加大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三、发展趋势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科技化等特点。

首先,教学目标将更加多元化。

高校体育教育将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主流。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科技化也将成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和软件,如智能健身器材、虚拟现实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改革建议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与意义1.1 改革与创新的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单一项目教学和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已经显得单薄和狭隘,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1.2 改革与创新的意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二、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与策略2.1 强化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可以通过增加新项目、创设课程选择权、加强社会实践等手段来促进课程改革。

2.2 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问题解决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2.3 推动评价制度改革体育教育的评价制度需要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不仅注重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和反思的评价。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自我评价、互评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改进。

三、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与方法3.1 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师资队伍是实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来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

3.2 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借助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

可以通过与社会体育组织、专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

3.3 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创新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持和管理的创新。

可以通过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体育教育改革项目的投入,以及加强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监督和评估,来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地与实施。

什么是综合素质测评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

什么是综合素质测评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

什么是综合素质测评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综合素质测评一般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指标,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

那么你对综合素质测评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综合素质测评的概述综合素质测评是对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在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给出一定的分数,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来评定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

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

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专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首先,大学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政治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加深学生对国情国家发展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大学应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校内科研实践、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大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追求,以及批判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学应开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层次。

此外,大学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演等,提供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除此之外,大学还应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育既是培养学生体魄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大学应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不同的体育项目选择,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此外,大学还应加强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体育场所和器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最后,大学应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改革方案

体育教育改革方案

体育教育改革方案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注重竞争而忽视普及、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等。

因此,我们急需一项体育教育改革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就体育教育改革方案展开讨论。

一、目标与定位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交技能,并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爱。

体育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学术教育相辅相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持。

二、课程设置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侧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身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应该包括一些特色活动,如瑜伽、跆拳道等,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对于体育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确保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教授和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

四、设施建设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

政府和学校也应该投入资金,改善体育设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

五、竞赛与评价机制传统的体育教育过于注重竞争,忽略了多数学生的参与机会,因此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改变这种现象。

竞赛与评价机制应该兼顾参与度和成就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提高自信心的机会。

六、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体育组织、俱乐部等合作,开展校外体育活动,提供更丰富的课外锻炼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习优秀的体育角色模型,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同感和向往心理。

七、强化体育教育宣传加强体育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学校宣传等多种渠道,普及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方案的内容。

八、合理安排体育教育时间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只在学校的一个固定时间段内进行,这不利于学生长期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体育教育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操舞课程组(编号:2018-170)作者简介:林菁菁(1973—),女,汉,福建莆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体育教育。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林菁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摘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多向发展。

高校时期的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从教学内容、方式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增强措施,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身体素质;增强措施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最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的教学目标,真正诠释出体育课程的价值,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对于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大学生而言,即将走向社会,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只有健康的身体状态,才能面临新时代下的各种问题,拥有极强的精力、耐力去迎接挑战,高校则是应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体育锻炼,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证锻炼效果。

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确保大学生日后进入社会也能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师与学生日常交流的时候,认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组织团体类的运动,如篮球、双人垫球等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寻找自己的搭配。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顺应世界潮流趋势与可持续化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之一,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等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政策;教育现状一、引言高校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改革力度加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与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落后、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学生成长需求与学习需要相适应,并具有特色化发展理念及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一)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当前,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时代下所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理论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学生们对传统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先进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体地位而是被管制着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上只是传授书本内容、死板地向教师灌输思想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体育教育在社会中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1]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只注重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等综合能力培养;其次是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终身锻炼思想理念淡薄、没有主动运用现代技术来提高自己工作中所需具备专业素养等等问题都使得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高校教师对于新时代下教学方法及内容不熟悉,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使学生在学术知识外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途径。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能力等。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培养社会责任感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真正了解社会问题,提高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发展自己的公民意识。

3. 增强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新者。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学术和科技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4. 塑造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素质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程设置与改革大学应通过课程设置与改革来实施素质教育。

在专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公民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加强选修课程的设置,提供各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领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2. 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应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

此外,还可以设置实践性课程,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导师制度的推行大学应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发展方向,提供学术和生活上的指导,并通过定期交流和面谈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

大学生体育教育案例范文(3篇)

大学生体育教育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足球运动作为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更能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本案例以某高校足球社团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足球运动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精神。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高校足球社团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竞技的平台。

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足球运动的热爱是他们共同的语言。

社团每周定期组织训练和比赛,旨在提高成员的足球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实施(1)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足球社团教练根据成员的体能、技能水平,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包括基本技术、战术配合、体能训练等。

通过系统训练,成员们的足球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足球社团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比赛,如校运会足球赛、大学生足球联赛等。

在比赛中,成员们不仅锻炼了球技,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3)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足球运动不仅是身体对抗,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教练在训练中注重培养成员的心理素质,如面对比赛压力、团队冲突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比赛态度和价值观。

(4)开展足球知识讲座足球社团定期邀请专业教练和足球爱好者进行足球知识讲座,让成员们了解足球文化、比赛规则等,提升他们的足球素养。

3. 案例效果(1)成员技能水平提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足球社团成员的足球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水平,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2)团队凝聚力增强足球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通过共同训练和比赛,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3)体育素养提升足球社团成员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竞技意识和心理素质,体育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足球运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词:体育教育;创新人才;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体育人才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精髓,根据素质教育目标,重新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校的定位和服务方向,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的基础教育师资和热爱技术应用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这两种人才的基本培养规格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目标规格系统中,要突出质量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切实针对基础教育的需要和区域经济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在知识构成中,要特别强调基础扎实和知识面宽广;在素质要求中,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在能力培养中,要特别强调适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的教育,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强调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综合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

由此可以认为,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上的一种超越性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培养方式,它是一个包括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诸多内容的动态系统。

因此,改革现行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是教学系统中的实质性因素,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优化应尊重下列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要根据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全面素质来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门类,每门课程都应找准自己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对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所承担的任务。

(2)科学性原则。

课程体系要符合学科专业自身的内在规律,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3)适应性原则。

课程体系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

(4)特色性原则。

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系,要反映学校的办学层次、专业特点,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安排上:一要加强基础课程。

要根据基础扎实和知识面宽广的规格要求,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的门类和比例。

要使基础课少而精,专业课广而约,选修课多样化。

二要加强能力课程。

根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规格要求,强调理论知识课和实践训练课的门类和比例,压缩理论知识课,增加实践能力课和创新能力课。

三要加强素质教育课程。

根据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规格要求,增加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课。

文科学生要修读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类课程,体育学院学生必须修读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各科学生都要修读一定的身心素质课程和艺术课程。

2.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

深化教学改革必然涉及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体育课要剔除陈旧内容,保留传统内容的经典,适当增加应用内容。

专业课的内容要按注重针对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进行重组,适当压缩理论性内容,增加应用性内容。

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把体现当代体育科学特征的、多学科之问的科学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教学方法改革应该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根据这样的主导思想,要改变过去把学生仅仅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做法,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

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变革。

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切实做到讲课艺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以期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指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风建设是指养成学生勤奋向上、积极努力、敢于创新的学风,重视班集体建设,营造富有竞争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一要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二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确保为传播教育和文化知识提供物质基础。

三、在教改中促进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持续性”的发展,没有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就谈
不上可持续发展的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始终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

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同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因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就大教育系统而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人、教育、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不同水平、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包括教育投资、教育组织、教育内容与活动、教育质量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其关键问题是高等体育教育为未来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和精神,提供什么样的科技服务。

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不只是关注知识的完美无缺。

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反对和摈弃狭隘的功利主义,不仅要强调以人为本,而且还要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因此,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是指高等体育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能胜任当前社会的工作,又要具备迎接未来知识挑战、开拓工作空间、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潜力。

具体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具备现代思维的方式。

高等体育教育要遵循现代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克服封闭、简单、静态的思维,构建现代思维方式,以便学生将来在激烈的实际竞争中开拓新局面。

二要具备先进的思想观念。

包括高等体育思想教育意识、社会观念和法制观念,这也是高等体育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三要具备开放的知识结构。

高等体育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知识的渊博精深程度,是衡量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就要求高等体育教育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四要具备创新的能力。

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性,就是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意识、敢于改革、大胆探索的多种类型人才,需要思想解放、勇于改革、注重实效、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开拓市场的创新型人才。

准确理解和把握高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还要研究和正确处理好高等体育教育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如:高等体育教育的规模与布局、数量与质量、专业设置与改革、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