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
中国大妈广场舞议论文
中国大妈广场舞议论文引言中国大妈广场舞作为中国民众非常普及的一种健身活动,融合了舞蹈、音乐和社交互动等多种元素。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可以经常看到大妈们热情跳舞的场景。
这种文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大妈广场舞进行探讨和评析。
1. 中国大妈广场舞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大妈广场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使得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
其中,中老年人群对于身体健康和社交互动的需求特别突出。
广场舞以其简单易学、低门槛的特点吸引了大批中老年人的参与,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广场舞群体。
到了21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大妈广场舞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健身运动。
2. 中国大妈广场舞的特点和风格中国大妈广场舞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它的舞蹈动作多以简单易学为主,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人群参与。
其次,广场舞常常结合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使得舞蹈更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而且,中国大妈广场舞在舞蹈上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舞蹈、民族舞等,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中国大妈广场舞注重社交互动,通过集体舞蹈的形式,增进了舞者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3. 中国大妈广场舞的社会意义中国大妈广场舞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通过舞蹈活动促进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大妈们通过广场舞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其次,广场舞带来的社交互动,减轻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加了他们的社交圈子,提高了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大妈广场舞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广场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拉近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距离。
4. 中国大妈广场舞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大妈广场舞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广场舞参与者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不注重公共秩序,违规占用场地,扰民问题不容忽视。
其次,广场舞的噪音也引起了居民的反感,尤其是在早晨或深夜进行广场舞活动时,噪音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困扰。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广场舞逐渐成为了众多老年人健身、娱乐的重要方式。
随之而来的广场舞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居民对广场舞的噪音、占据公共空间等问题产生了抱怨,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
在这些广场舞纠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法律和经济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深入思考。
一、广场舞纠纷的法律问题就广场舞纠纷而言,最为突出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噪音扰民、占据公共空间、民事纠纷等。
首先是噪音扰民问题,一些居民抱怨广场舞音乐的噪音过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根据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生活噪音扰民属于治安管理范围,相关行为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
其次是占据公共空间的问题,一些广场舞团体在舞蹈过程中会占据公共空间,给其他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对此,相关法律规定广场舞活动不得占据公共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难度大,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广场舞团体依旧占据公共空间。
最后是民事纠纷问题,一些居民与广场舞团体因为噪音、占据公共空间等问题产生了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这些法律问题都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解决,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有效化解广场舞纠纷。
在广场舞纠纷中,也存在一些经济学问题,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产权约束等方面。
首先是外部性问题,广场舞音乐的噪音扰民属于负外部性的表现。
广场舞团体在进行活动时,由于音乐声音大、持续时间长,导致周围居民受到了负面影响。
这种负外部性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进行内部化,以减小负外部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其次是公共产品问题,广场舞活动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其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种特点意味着广场舞活动很难进行价格调节,容易出现“悲观均衡”现象,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佳。
最后是产权约束问题,广场舞活动所涉及的产权问题较为复杂,一些居民认为广场舞占据了他们的公共空间,而广场舞团体则认为他们有权进行公共健身活动。
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论文
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主要途径,广场舞因门槛低,适宜人群范围较广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特别是政府文化部门越来越注重广场舞的全民健身功能,不断完善和健全广场舞的场所修缮工作,一些城市文化广场、市民活动中心,以及社区中的公园、小型平台等,都为广场舞提供了便捷的场所,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广场舞的开展。
关键词: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广场舞是一种休闲娱乐为主的群体性舞蹈,因动作简单、音乐舒缓、适宜人群范围广等优势,日渐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活动。
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广场舞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广。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广场舞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主要基于广场舞自身的优势及特点,无需专门性的场所,无需大力度的投资,就可以实现在家门口进行健身活动。
广场舞不仅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充实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在全民健身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广场舞扮演着非常重要作用。
1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及广场舞的类型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得到了丰富。
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身健体。
在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中,人们喜欢通过步行、爬山、骑车等低碳环保的方式来进行锻炼。
广场舞也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广场舞因动作轻便、动作简单、节奏舒缓等特点,日益壮大了练习群体,并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舞蹈。
当然广场舞的种类非常多,在广场舞发展的初期,人们以原生态的广场舞为主,这个时期的广场舞动作难度较大,缺乏应有的“地气”,尚没有得到普及。
后来,随着人们对广场舞的喜爱及接受程度提升,广场舞逐步地发展开来,并日益得到完善和再创新。
当前无论在城市的中央广场,还是在乡镇的村民活动中心,流传较广的广场舞是一种踏歌广场舞。
这种舞蹈要求人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轻柔的舞动,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变化舞步,因重复性动作居多,入手比较快等特点,成为了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形式。
从经济学角度看广场舞扰民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广场舞扰民问题作者:訾婧闻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4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人们不再为了温饱而奔走忙碌的时候,他们便会寻求一种新的方式丰富生活、娱乐自我,广场舞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是,有人在享受广场舞带来的精神放松、强身健体等优点的同时,也有人饱受广场舞噪音污染等所带来的痛苦,因此,近日来,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出广场舞纠纷的事件,且愈演愈烈。
广场舞扰民事件影响重大,但却没有合理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外部性角度分析广场舞扰民事件,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经济外部性产权广场舞扰民一、广场舞扰民事件概述(一)广场舞扰民事件简介广场舞作为一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广受群众欢迎,在许多城市都得到了广泛开展。
近年来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其噪音扰民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纠纷。
近段时间以来,因跳广场舞而引发矛盾和争议的新闻屡见报端。
(二)广场舞扰民事件影响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日益突出,但在国内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不少地方广场舞噪音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和生活,周围居民劝说无效之下,无奈找到社区、居委,甚至找有关部门,但是不少广场舞组织者和参与者对这些劝说、调解协商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以致出现了不堪其扰的居民动用了扔水袋、泼大粪、公开张贴诅咒告示等非正常手法驱赶广场舞噪音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发动藏獒冲击广场舞者的事件。
另有报道称,某地的一个广场舞地点,从去年6月份起已发生了五六起针对跳舞者的钢珠枪击事件。
由此看来,广场舞噪音问题已成为社会群体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源头。
(三)广场舞扰民的经济问题广场舞扰民事件发生后,并不是一开始就闹得不可开交,而是在被扰居民的从劝说、协商无效后步步升级的。
为什么广场舞参与者不顾别人感受执意要跳广场舞甚至不愿意略有让步呢?原因有二:一是现实困境是社会上可供她们不扰民跳舞的地方太少,每个社区所有的可供跳舞的空地有限,且都位于区民区附近;二是她们认为自己也是业主,或者是在公共场合她们认为自己有跳舞的权力。
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论文
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论文第一篇: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论文个人研究小结上学期,我和其他几名同学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
在放寒假之前,我们简单地讨论了一下一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分配和上传论文与个人总结的统一方式。
但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寒假布置的作业,所以讨论了较长时间才达成了共识。
在寒假里,我利用了空闲时间认真地准备,收集写论文所需要的材料。
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网上搜集,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向长辈询问。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特地问爸妈这一类论文的写法和技巧,然后自己独立地在Word文档上打字。
经过小组讨论,我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负责总结问卷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上网查资料及对相关老师的询问,我对广场舞也了解了更多广场舞的利于弊。
现对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做一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广场舞蹈便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广场艺术,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
然而,在广场舞蹈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社会调研分析了广场舞对城镇居民现代生活的影响,提出有益广场舞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广场舞的特点人们利用工作、生活之余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广场舞蹈由一群热衷于文艺活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人们自发而形成。
这种形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参与者年龄不等,以中年老年居多,文化水平职业层面各不相同;二、舞蹈种类丰富多样,有民间舞、交谊舞、太极扇、健身操、现代舞等;三、使用道具多种多样,有手绢花、扇子、彩绸、圆环等;四、组织形式灵活简单,大多是自发而成、街道社区组织形成、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形式;五、活动范围十分随意自由,社区、公园、广场等;六、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关节以及腰腿等部位的灵活性、丰富生活内容、陶冶艺术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为主要目的。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近年来,广场舞纠纷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虽然广场舞本身是老年人娱乐、健身的方式之一,但由于人数众多、音乐声高、跳舞区域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导致了与周围居民的纠纷。
这一问题背后涉及到了法经济学的思考。
法经济学是研究法律与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法律规则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广场舞纠纷,可以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广场舞纠纷涉及到了产权问题。
广场舞的参与者占用了公共空间,而与之相邻的居民可能会因此受到噪音干扰、通行困难等问题。
产权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以便使得各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在这一问题中,应该根据公共空间的属性和特点,制定明确的产权规定,确保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合理平衡。
可以划定特定的广场舞区域,限制广场舞的时间和音量,以便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广场舞纠纷也涉及到了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行为对他人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或正面影响。
在广场舞纠纷中,广场舞的参与者可能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形成了一种负面的外部性。
需要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制和经济激励机制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可以制定噪音限制法规,设立举报机制,对噪音超标的广场舞团体进行惩罚,从而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广场舞纠纷也涉及到了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物品,它的使用不会对其他人的使用造成排他性和竞争性。
在广场舞纠纷中,公共空间即为一种公共物品。
广场舞的参与者占用了公共空间,导致其他人无法自由使用。
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激励机制来管理公共物品的使用。
可以制定使用时间和地点的规定,以便不同团体可以有序地使用公共空间,避免争夺和冲突。
广场舞纠纷还涉及到了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在广场舞纠纷中,由于参与者的行为对周围居民造成了不便,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地解决问题。
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广场舞经济学:得天下者得大妈
广场舞经济学:得天下者得大妈作者:羽戈导语:与华尔街金融巨鳄对决,抢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中国大妈一战成名,还赢来了一个霸道的绰号“黄金大妈”。
这有点反讽,却名副其实。
首先,大妈多金;其次,许多大妈都一手掌控家中财权,大爷虽号称大爷,往往虚有其表,平时抽一包好烟,喝一壶好酒,都得仰望大妈的脸色;最后,永远不要低估大妈的消费能力,无论购物还是理财,她们几乎都是感性大于理性,疯狂起来,无可阻挡。
黄金大妈回到中国,摇身一变,就成了广场舞大妈。
月亮之下,不独舞姿迷人,还有商机无限。
从银行到小贩,都开始打大妈的主意。
在北京,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系平安银行客户经理,为了拓展业务,不顾男女老幼,毅然加入大妈的广场舞队列,结果,舞蹈队里四分之一的队员都成了他的客户,其中不乏金卡客户,一位以前做房地产的大妈,已经在其银行存款上千万。
这个商战案例的看点,第一在于励志。
如新闻一再强调客户经理的背景:甘肃人,大学毕业不到两年,每天跳完广场舞回家将近11点,没有时间陪女朋友。
就像企业培训员工,必然要制造一个家贫志坚终有所成的典型,其意当如伏尔泰的名言:“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只有这样才能生出激励效应与战斗欲望。
还有一大看点,即大妈形象的刷新与丰富。
如今,大妈在中国,严重被污名化,她们的名声原本不佳,此刻更被泼粪;说及大妈,我们便不由想起自私、粗俗、暴躁、野蛮、无可理喻等评语,以及在停车场与人行道肆无忌惮大跳广场舞的奔放身影。
我们却忘了,广场之上,不乏土豪;大妈之中,不乏性情中人。
于是你看见这样的新闻标题:“帅小伙陪大妈跳广场舞,陪出千万大客户”。
不仅励志,而且温情。
大妈也有千万身家,大妈也爱帅小伙。
大妈不是妖魔鬼怪,不是洪水猛兽,不是生化武器,大妈是人,而且是老人,意识到这一点,哪怕批判大妈,笔锋将不再冷酷,而能多出三分同情和悲悯。
不过,当舆论高呼“得大妈者得天下”,则不免使新闻的努力毁于一旦。
稍微正常化的大妈形象,迅速被推向另一个寒冷的极点。
高中作文广场舞的利与弊800字
高中作文广场舞的利与弊800字篇一:广场舞的利与弊广场舞的利与弊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各行各业均取得了新成就,广场舞的应运而生舞活了文化产业。
但是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成熟的,都有他所存在的优势和弊端。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有人把它归为民间舞蹈,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广场舞蹈应以表演形式划分,而不应从舞蹈种类上划分。
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在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并使这朵艳丽之花深深扎根于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网络MBA研究院孙先生曾对广场舞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有27.6%的人表示很喜欢,41%的人表示喜欢, 10.4%的人感觉一般,21%的人表示反感。
数据显示有多达68.6%的人是喜欢广场舞的。
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阿诺德认为:“精英艺术是文化精英的艺术。
通俗艺术是城市中受过一半教育的人的艺术,而民间艺术是未受教育的农民的艺术。
”广场舞的诞生保留着原始的市区性的艺术行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然而,也有人表示并不赞成他的观点。
据《侨报》报道,在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周边,华人将公园作为晨练休闲的场所。
不管是广场舞、交际舞,还是练习乐器,休闲活动往往有音乐的伴奏,公园周边的居民抱怨和抗议嘈杂的音乐声无果,就有人报了警。
年约60岁的王女士是这支舞蹈队的编舞与领队,尽管她向警方再三解释,警察还是以“在公园内没理由的制造噪音”为由向她控罪。
对于此事,我们暂且不好评断孰对孰错。
因为舞蹈队在公园的排练确实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但对有血性的中国人而言,王女士却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艺术的发展。
但不论怎样,噪音问题对生活肯定是有影响的,孩子做作业不能安安静静,需要早点休息的人,睡不了觉,还有夜间工作的,不受影响也不可能。
广场舞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广场舞作为一个具有较大争议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对其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卡-梅框架对广场舞背后的纠纷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广场舞舞者与周边居民的利益诉求,从一个新的视点找寻对这些争议的有益解决方式。
标签:广场舞;法经济学;卡-梅框架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631 引言广场舞是一个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却几乎是在瞬间火遍了全中国的全民体育活动。
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健身及娱乐效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但是广场舞的音乐对周边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演变成了“广场舞大战”。
与此同时,管理者对于广场舞纠纷的处理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一者,物业等小区、公园管理部门实际上没有执法权,无法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劝阻;二者,即便是有警察的调解和处理,也会出现面对检查时调低音量、检查人员离开后又恢复原样的窘迫境地。
在此,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参与广场舞的这些人,其实确有其锻炼身体、娱乐自我之相关权利,而周边的居民也有免受噪音干扰的权利。
那么这多方之间的权利保护、利益冲突,如何处理权利的界限,避免广场舞舞者和周邊居民之间的权利纠纷,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法律对于利益相对的双方都是有相关权利的支持的,那么为了解构这一权利纠纷,我在这里就基于卡-梅框架(C&M Framework)来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2 卡-梅框架美国学者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和梅拉米德(Douglas Melamed)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于《哈佛法学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与不可让渡性:“大教堂”的一幅景观》。
该文章将法律体系面临的问题分成了两个类别,一个是权属(entitlement)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针对相关冲突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作出选择之后进行保护,将权属作为由法院代表国家为解决资源使用纠纷所赋予当事人的“权利”;另一个是救济方式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已分配的权属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加以保护。
2020年关于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
关于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早年赴美参观学习期间对美国福特、费雪和通用等汽车企业的调研经历启发了科斯教授关于交易在市场或企业内进行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最终促成两篇鸿文《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的问世。
在当时,由于科斯的结论与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激起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关注与争论。
直至1966年经济思想史大家斯蒂格勒教授撰写的教材《价格理论》首次将《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思想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教授因此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教授众多重要思想中,科斯定理俨然成为了“哈姆雷特”引用最多却又饱受歧义甚至误解。
该思想源自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但在文章中科斯本人并未直接表述,因此有必要追溯“科斯定理”的最初源头。
本文第二、三部分首先厘清《社会成本问题》思路后总结出科斯定理,第四部分以“广场舞”问题为例分析。
《社会成本问题》分为十节,围绕外部性问题展开。
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对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政府采用直接干预或间接税收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后,人们似乎感觉找到了第二条道路解决外部性问题。
文章以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开端——工厂对居民的烟尘污染问题,指出现有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
第二部分中科斯指出传统上外部侵害问题单向的考虑是不正确,即此类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时不应该片面的考虑其中的一方忽视另一方所享权利,以惯常的思维方式规定损害即赔偿。
主体部分运用两类模型来分析外部性问题:一是假定交易成本为零的假想世界;二是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
从文章表述中可看出科斯本人是不认同“黑板经济学”,即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
为达成市场交易所进行发现交易对象、选择交易方式、讨价还价、缔约以及之后的督促契约履行等工作常是成本很高甚至可达到足以使交易化为泡影的程度。
科斯指出“問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无论是通过市场、企业或政府来解决损害问题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使得交易成本最小,产值更高。
关于广场舞问题的权利分析
关于广场舞问题的权利分析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除了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其他问题。
广场舞,这一新兴事物的兴起,引来了重大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法律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对于广场舞这一问题,政府是否应当出台相关法律进行禁止,抑或限制。
也或者关于广场舞运动本身就是个人自由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产规则;责任规则;权利;禁止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广场文化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这其中,广场舞也慢慢发展起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中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
但是,广场舞的兴起与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各样不和谐的现象。
广场周围不堪其扰的住户,为了驱散广场上的跳舞大妈,有人泼粪、丢水袋,甚至放出藏獒驱散。
一边是,广场舞爱好者乐此不疲;另一边,噪音受害者苦不堪言。
双方各执一端,针尖对麦芒,发生各种难以避免的冲突。
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却不得不让我们慎重对待。
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广场舞活动中的两对权利(一对是广场舞行为人制造噪音的权利与周围居民不受噪音侵害的权利。
另一对是广场舞行为人的集会权与其他所有人对于该公共空间的使用权)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广场舞问题的相关法理依据在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卡拉布雷西和梅拉米德所提出的“卡-梅框架”成为了研究规则选择和效率比较的主导。
“卡-梅框架”的初始结构包括三种具体的基本规则:(1)财产规则:私人所具有的权利可以被放弃,但是该权利的放弃必须是相对人对权利人的损失给予了价格上的补偿后才会发生。
也就是说:财产规则意味着国家允许和保护法益的自愿交易:“要想从拥有者那里得到法益,必须通过自愿交易,也就是从拥有者那里以卖方同意的法益价格加以购买。
1(2)责任规则:私人所享有的权利可以被他人强行占有,但对于造成的损失,行为人需要对其进行补偿,但该损失价值应当由客观的第三方来确定。
即“卡-梅框架”所谓的责任规则,是指“只要愿意支付一个客观确定的价值,就可以消灭( destroy) 一个初始法益。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广场舞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集合了体育、音乐、社交等元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但是,由于广场舞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一些社区居民反对在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广场舞活动,这引发了不少的纠纷。
本文将通过法经济学的思考,探讨广场舞纠纷背后的问题。
首先,广场舞纠纷的问题涉及到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
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属于小区业主、居民共有,对于公共资源的使用应该有具体的规定。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公共物品”的经济学理论角度考虑。
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和非竞争性,即一旦这个资源被使用,其他人的使用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这就导致了“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即其他人可以免费享受这个公共资源带来的好处。
因此,小区业主应该制定公共资源的使用规定,以平衡公共资源的利益与使用者的利益,使公共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变为有序和规范化。
其次,广场舞纠纷的问题还涉及到邻里关系的处理问题。
对于区域内居民的邻里关系,从法经济学的视角考虑,邻里关系的处理可能具有“协商成本”的问题。
协商成本是指为了达成协议、协商、制定规则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以及各方面成本的综合体现。
当邻里关系破裂时,处理问题的成本会变得更高。
在小区内,居民关系的维护、修复和改善不仅依赖于行政权力和管理者的调和,还依赖于居民自身的协商和合作。
因此,居民应该妥善处理邻里关系,积极协商和解决问题,以此借鉴经济学上的“合作博弈”的理论,协商的开展不仅能提高邻里之间的效益,防止纠纷发生,还可以为社区居民营造更和谐的生活氛围。
最后,广场舞纠纷还涉及到个人行为规范问题。
广场舞是一种社交和娱乐活动,需要在公共区域进行,但同时要考虑到其他居民的生活需求。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个人行为规范的处理问题可能与行动者的个体利益和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等相互碰撞。
这时需要把个体利益、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统一起来进行考虑。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依靠经济学上的契约理论,即在社区管理与社区居民之间达成一系列的契约来维持公共秩序。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广场舞是中国早期流行于城市社区的一种健身舞蹈,以其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的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随着广场舞在中国城市社区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纠纷和争议。
广场舞纠纷背后涉及到了法律和经济学的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就法律角度来看,广场舞纠纷可能涉及到财产权、使用权、公共秩序等多种法律问题。
在城市社区的开放空间中,广场舞的参与者与周围居民之间可能存在使用权的争议。
一些居民可能因为广场舞活动过于吵闹或占据了公共空间而产生不满,而广场舞的参与者则有权利在公共场所进行健身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共空间使用权的规定,并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的解决方案。
广场舞活动也可能导致一些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这涉及到了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广场舞活动,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广场舞纠纷也涉及到了资源配置、外部性、市场失灵等经济学问题。
在城市社区的公共空间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议题。
广场舞活动占据了公共空间,可能导致其他居民无法享受到该资源,从而引发了资源配置的争夺。
广场舞活动所产生的噪音、人流等外部性也可能给周围居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这也涉及到了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或者开展相关调查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平衡广场舞参与者和周围居民利益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应对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问题时,政府、社区以及广场舞参与者和周围居民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寻求一种既能够保障公共利益,又能够尊重个体权利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政府和社区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执法监管等方式,规范和引导广场舞活动,保障居民的正当权益。
广场舞参与者和周围居民也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尊重彼此的合法权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解决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问题时,还需要关注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场舞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
然而,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纠纷和问题,如噪音扰民、震动影响、占用公共场所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学层面的因素。
首先,广场舞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需求与供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广场舞逐渐成为了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
此时,广场舞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占用公共场所来跳广场舞。
而供给端则没有及时跟上,公共场所的数量和面积并没有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这就导致了广场舞的扰民问题,因为过多的人在有限的公共场所中跳广场舞,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音和震动等扰民问题。
其次,广场舞纠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某些经济活动对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个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跳广场舞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说,不仅会造成噪音和震动等扰民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周围房屋的价值。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小区或者一个楼盘附近有过多的广场舞活动,就会降低周围房屋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从而影响房屋的价值。
这就导致了跳广场舞对周围居民产生了负外部性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例如实行噪声污染收费制度、限制广场舞的时间和区域等手段。
最后,广场舞纠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指的是一些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公共场所、自然资源等,它们的使用不会被人为限制,也没有明确的产权。
广场舞所占用的公共场所就属于公共物品,因为广场舞的跳舞者没有付出额外的费用就可以随意占用公共场所。
这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公共场所的过度使用、难以维护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物品并合理利用它们,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管,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定。
总之,广场舞纠纷背后是许多经济学原理的体现,包括需求与供给、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保护周围居民的利益,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在中国的城市广场,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
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也不可否认,广场舞纠纷也时有发生。
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广场舞会引发纠纷?有没有法经济学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广场舞产生纠纷的原因。
一般来说,广场舞纠纷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周边居民的纠纷,另一方面是与物业管理方的纠纷。
与周边居民的纠纷主要表现为广场舞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比如说噪音、占用场地、影响交通等等;而与物业管理方的纠纷主要表现为广场舞队伍对公共场地的占用问题。
这些问题表明了广场舞纠纷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法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广场舞会引发资源配置问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场舞涉及到了公共资源的使用。
在城市中,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而广场舞的队伍通常是在“免费”使用这些公共资源。
既然是免费使用,那么就会引发过度使用的问题。
因为免费使用的公共资源并没有明确的产权,所以广场舞的队伍会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源,这就导致了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这种现象在法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地悲剧”。
那么,如何解决广场舞纠纷呢?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市场化手段,另一种是制度化手段。
市场化手段主要是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问题,而制度化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行为。
就广场舞纠纷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市场化手段。
可以引入收费的机制,比如说让广场舞的队伍向物业支付一定的费用,来换取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
这样一来,广场舞的队伍就不会过度使用资源了,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成本。
物业也会得到一定的收入,这样就能够维护公共资源的稀缺性。
这就是市场化手段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是制度化手段。
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广场舞的行为。
比如说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来规定广场舞的时间、地点、音量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广场舞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广场舞消费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广场舞消费对城市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我国广泛开展。
广场舞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广场舞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广场舞是一种社交活动,因此,广场舞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业余时间用于休闲娱乐,其中广场舞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活动。
广场舞的火爆现象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各个领域。
首先,对于广场舞器材和场地方面,增加了相关产业的需求。
其次,广场舞的参与者除了要购买器材,还要购买适合的服装和鞋子,为服装和鞋业提供了显著的需求。
广场舞对社区的影响最大。
在广场舞盛行的社区,周边商业店铺将会看到更高的客流量。
此外,广场舞参加者对城市景区和公共场所的需求也会增加,如花园,公园和广场等。
这样,广场舞的发展也为旅游业和公共建设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广场舞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广场舞可以让人们即锻炼身体,又可以享受社交的乐趣。
但是,广场舞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广场舞在公共场所中露天表演,会影响居民的休息,而且人员稠密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开始监管广场舞的时间和场所。
但是,广场舞发展也为城市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很多在广场舞领域工作的人都是原来的家庭妇女或者已退休的老人,在广场舞的发展中,他们成为了专业演员、教练和志愿者。
这些职位为他们增加了经济来源和生活的兴趣。
同时,广场舞的普及也为音响和灯光系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广场舞为城市社交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广场舞可以说是中国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一道桥梁。
在广场舞中,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和其他参与者建立联系和学习技巧和知识。
广场舞对一个城市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增长,而且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
由于广场舞可以促进人们之间互动和交流,因此,它可以提高城市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意识。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法经济学思考广场舞作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近年来却因为产生了一些纠纷事件而备受关注。
这些纠纷事件涉及到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法经济学思考。
从法律角度来看,广场舞纠纷的发生往往涉及到私人财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城市中心广场进行广场舞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噪音干扰,影响其正常生活。
这时,居民会要求广场舞团体停止在广场上跳舞,维护自己的私人财产权。
广场舞团体则认为他们有权在公共场所进行广场舞活动,维护自己的文化娱乐权益。
法律上的平衡是如何处理这种矛盾,既保障了居民的私人财产权,又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在法经济学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分析和对当事人的调解,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从经济角度来看,广场舞纠纷也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冲突。
广场舞团体在城市广场上跳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但对周围居民却是一种负外部性。
居民并不会因为广场舞而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却要承受噪音干扰,这就是一种经济上的不公平。
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这种冲突,可以考虑采取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方式,通过广场舞团体支付一定的费用来弥补居民受到的损失,从而达到公平的目的。
这也是经济学角度对广场舞纠纷进行解决的一个思路。
广场舞纠纷还涉及到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广场舞作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政府在解决广场舞纠纷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广场舞场所等方式,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也是法经济学中考虑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
广场舞纠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法经济学思考。
在解决广场舞纠纷时,不仅要考虑到法律上的平衡,还要考虑到经济上的公平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这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调解、合理立法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各方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关于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作者:邓明扬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3期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广场舞成为许多中老年人颐养天年与健康保健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方式,但也引发了占据公共场所、噪音扰民、影响交通等多种社会问题。
当前媒体对于广场舞的问题解读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认为广场舞的问题是由其廉价和低门槛、或者是集体主义时代传统的回潮,对于解决方法更是以社会管理问题为由一笔带过。
本文以科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解读“广场舞”问题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社会成本;交易成本;制度;经济效率;广场舞;公共物品一、前言早年赴美参观学习期间对美国福特、费雪和通用等汽车企业的调研经历启发了科斯教授关于交易在市场或企业内进行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最终促成两篇鸿文《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的问世。
在当时,由于科斯的结论与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激起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关注与争论。
直至1966年经济思想史大家斯蒂格勒教授撰写的教材《价格理论》首次将《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思想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教授因此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教授众多重要思想中,科斯定理俨然成为了“哈姆雷特”引用最多却又饱受歧义甚至误解。
该思想源自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但在文章中科斯本人并未直接表述,因此有必要追溯“科斯定理”的最初源头。
本文第二、三部分首先厘清《社会成本问题》思路后总结出科斯定理,第四部分以“广场舞”问题为例分析。
二、社会成本问题的简要回顾《社会成本问题》分为十节,围绕外部性问题展开。
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对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政府采用直接干预或间接税收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后,人们似乎感觉找到了第二条道路解决外部性问题。
文章以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开端——工厂对居民的烟尘污染问题,指出现有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
第二部分中科斯指出传统上外部侵害问题单向的考虑是不正确,即此类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时不应该片面的考虑其中的一方忽视另一方所享权利,以惯常的思维方式规定损害即赔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
2019-01-03
一、前言
早年赴美参观学习期间对美国福特、费雪和通用等汽车企业的调研经历启发了科斯教授关于交易在市场或企业内进行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最终促成两篇鸿文《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的问世。
在当时,由于科斯的结论与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激起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关注与争论。
直至1966年经济思想史大家斯蒂格勒教授撰写的教材《价格理论》首次将《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思想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教授因此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教授众多重要思想中,科斯定理俨然成为了“哈姆雷特”引用最多却又饱受歧义甚至误解。
该思想源自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但在文章中科斯本人并未直接表述,因此有必要追溯“科斯定理”的最初源头。
本文第二、三部分首先厘清《社会成本问题》思路后总结出科斯定理,第四部分以“广场舞”问题为例分析。
二、社会成本问题的简要回顾
《社会成本问题》分为十节,围绕外部性问题展开。
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对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政府采用直接干预或间接税收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后,人们似乎感觉找到了第二条道路解决外部性问题。
文章以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开端――工厂对居民的烟尘污染问题,指出现有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
第二部分中科斯指出传统上外部侵害问题单向的考虑是不正确,即此类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时不应该片面的考虑其中的一方忽视另一方所享权利,以惯常的思维方式规定损害即赔偿。
主体部分运用两类模型来分析外部性问题:一是假定交易成本为零的假想世界;二是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
从文章表述中可看出科斯本人是不认同“黑板经济学”,即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
为达成市场交易所进行发现交易对象、选择交易方式、讨价还价、缔约以及之后的督促契约履行等工作常是成本很高甚至可达到足以使交易化为泡影的程度。
科斯指出“��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无论是通过市场、企业或政府来解决损害问题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使得交易成本最小,产值更高。
文章最后,科斯揭示庇古思想存在的不足及对传统的福利经济学予以批判。
三、关于科斯定理的说明
科斯在文中从交易成本为零的理想世界到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进行条件转换分析,针对外部性存在的提出解决途径涵盖市场、企业、政府以及法律四种社会安排。
文章揭示产权制度最根本的目的即消除现实社会生活中外部性问题从而实现潜在的经济利益。
基于此,可从文中了解科斯定理的基本内涵,虽科斯本人并未对此有明确的的阐释导致对“科斯定理”的理解各异,但基本围绕产权安排、交易费用、资源配置三者关系阐发。
本文以三个定理尽可能全面反映科斯的思想。
科斯第一定理:若交易成本为零,资源的初始配置对资源的最终实际配置没有影响,实际的资源配置一定是有效率的。
此时,虽权利的初试配置不影响资源最终配置的最优,但会影响财富的分配。
产权的拥有者能够凭借获利,另一方将为此付费。
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为了解决外部性而改变产权安排时必须付出成本,那么产权的初始安排将会影响资源配置及经济效率。
此定理建立在第一定理的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这一点正是科斯对于正统经济学的挑战。
在科斯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说道:“我倾向于把科斯定理当做对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经济进行分析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本文的结论是,让我们研究交易成本大于零的世界。
”基于交易成本大于零的假设前提下的分析构成了科斯定理的核心内容。
但是,零交易成本的假设确实正交易成本分析框架建立的前提,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为后来尝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了参照系。
科斯第三定理:界定权利需要通过制度,而任何制度的运行都需要成本,因此生产什么制度,选择什么制度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政府、企业、市场等都是资源配置的制度,针对不同形式的交易,最佳制度应该是交易成本最小,或者导致净福利最大化的制度。
综上,科斯的重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描述解释世界的分析范式,供后人延此思路提出新的理论,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改革方法论。
四、基于科斯分析范式对中国大妈广场舞引发争端的经济学思考
近年来,部分老年人跳广场舞与周边居民冲突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上演在美国的公共场所。
广场舞在今天的中国盛行的原因通常被媒体解读为廉价和低门槛、或者是集体主义时代传统的回潮,对于解决方法更是以社会管理问题为由一笔带过。
然而本文认为目前的讨论流于表面,笔者以科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解读“广场舞”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计划生育制度的成本
笔者曾对河南汝州市的广场舞队深入探访发现,中年和退休女性对其团队非常依赖,除健康因素,他们更看重广场舞塑造的`社交氛围。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于城乡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广场舞的许多女性都可
以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孤独母亲”。
她们步入中年后要开始面临独自一人或“夫妻留守”在家的境况。
现有家庭关系中这些变化促成了她们对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关系的需求。
融入广场舞这样新的团体并获得情感支持,她们可以更积极的面对家人孩子的迁居、老龄化、还有问题婚姻等种种生活危机。
(二)公共场所产权界定存在矛盾
广场舞使用的公共场所属于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其产权的界定围绕舞蹈队公共场所使用权与附近居民享受安静有序生活环�嗬�展开。
理论上,双方均可享受其权利,但在该实际问题下,双方权利的有效行使具有外部性从而导致权利行使受到阻碍。
一方面,舞蹈队活动时间过长引发公共场所的过度使用或与其他活动时间重叠致使“公地悲剧”上演。
公共场所的使用在达到一定点之前,边际进入者的成本可近似为零,即满足公共物品不具有竞用性。
从而舞蹈队有充当“搭便车者”的激励,加之集体行动受多重辖区和治理权管制时要么过渡管理,要么扼杀活力、福利水平下降等导致问题越演越烈,难以找到解决头绪。
类似的现象出现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但目前该类问题并非管的太多或太少,而是治理权、责任主体、管理行动及管理辖区的切片化,从而使得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交易成本过高。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催生私人空间不断入侵了公共活动场所。
在当代中国城市,特大型超市、私人房地产的扩张挤压公共空间的现象尤为明显。
正如经济学家卢周来所述,中国的开发商为了最大密度使用土地,在私人住宅与公共空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离。
这无疑使居民享有不受噪音污染的权利难以有效行使。
综上分析,该问题远不止简单的予以取缔,其体现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难以忽视的。
“广场舞”现象的经济学特征即产权界定不清晰致使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界模糊,共享资源和集体行动缺乏规则管理。
其反映了目前我国现代化发展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实质。
(三)解决对策
上海等省市已经有政协委员提案提议尽快把群众文化健身广场的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作统一合理的安排。
本文认为简单地将老年人的活动转入室内空间等解决是忽略了她们户外活动的合理性而并不足取,问题的有效缓解不仅要在公共场地提供上加大力度,整合公共资源提高运用效率。
如:利用好现存公园、广场的公共场所,加大体育馆向社会开放力度,考虑教育系统体育场所的合理开放,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对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的提供等。
此外要规范广场舞的管理,明确管理主体,可以街道、社区、村镇为主管单位,选派直接利益主体为负责人或组建广场舞协会组织居民、广场舞代表及相关部门公共商定广场舞公约,对广场舞活动时间、地点、音乐音量做出明确规定,有关各方予以遵守。
另外,结合科斯产权界定的方法,还可以将场所的管理主体出租公共场地给广场舞队,双方进行交易协商,比如采用“物物交换”方式出租,广场舞队获得公共场地的“合理使用权”,有关单位应予以支持保护。
作为回报,公共活动场所的日常清洁和维护由其团队负责。
参考文献:
[1]朱冰,张智嘉.科斯产权理论与企业制度设计――科斯产权理论在国企改制中争论之我见[J]产权导刊,2012:34-37.
[2]杨建龙.试析《社会成本问题》与“科斯定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09-114.
[3]熊志军.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及其现实意义[J]江汉论坛,2002(1):22-25.
[4]鲍勇剑,魏停.广场舞里的经济学[J]新晋商,2014(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