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特征值查表
触探计算(计算表格)
平均值: 26.86
14.86
6
10
12
290
350
400
六个数:
锤击数:
差的平 方: 标准差:
18 16.00 3.58
17
25
25.00 9.00
修正后的 锤击数
查表结 果:
试验锤击数N10
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KPa)
25
30
190
230
24 4.00
25 9.00 16.11
5 40
23 平均值: 1.00 64.00
试验锤击数N10
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KPa)
26
30
7.84 1.44
修正后的 锤击数
25
30
190
230
28 0.64
30 平均值: 1.44 12.8 25.86
28.80 4
5 196.9 40 4.14
输入: 26
9
便触探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0
30
40
115
135
160
载力特征值 8
四个数:
锤击数:
差的平 方: 标准差:
34
38
27
36
0.0625 18.0625 45.5625
4.79
修正后的 锤击数
5.0625
平均值: 68.75
25.88
33.75 3
查表结 果:
试验锤击数N10
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KPa)
初始计 算:
轻便
15
20
105
145
输入:
300
320
5 192.0 40 -5.88
岩土承载力
注:本表适用于一般第四纪及新近沉积卵石和圆砾N-表示经过修正后的标贯锤击数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kPa)注:本表适用于填埋时间超过10年黏性土,以及超过5年的粉土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kPa)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kPa)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17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 的碎石土。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 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 分类砂土的密实度注: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判定砂土的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 p大于10的土,可按下表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粘性土的分类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 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 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注: 1 p k 为作用标准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2 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3 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4 混凝土基础单侧扩展范围内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 时,尚应进行抗剪验算;对基底反力集中于立柱附近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p ψ第四纪地层成因符号1. ml--人工填土2. al--冲击层3. pl--洪积层4. dl--坡积层5. el--残积层6. eol--风积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注:一级、二级场地各条件中只要符合其中任一条件者即可。
②表中的数据适用于不冻区(段)的情况;对冰冻区(段),表中数值应乘以0.8的系数,对微冰冻区(段),表中数值应乘以0.9的系数;③表中数值适用于水的腐蚀性评价,对土的腐蚀性评价,表中数值应乘以1.5的系数;单位以mg/kg土表示;④表中苛性碱(OH-)含量(mg/L)应为NaOH和KOH中的OH-含量。
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表
.8/D)1/4。砂土、碎石土:ψ s=(0.8/d)1/3,ψ p=(0.8/D)1/3
3000 2355 40.0 2.1 30.0 2.1 3000 3391 40.0 3.0 30.0 3.0 3000 3980 40.0 4.2 30.0 4.2
qs3 特征值 55.0 55.0 55.0
3000 21195 40.0 4.0 30.0 4.0 55.0
备注:粘土、粉土:ψ s=(0.8/d)1/5,ψ p=(0.8/D)1/4。砂土、碎石土:ψ
桩直径 扩底直径
桩砼 强度
800 1000 14.3
900 1200 14.3
1000 1300 14.3
2000 3000 14.3
工作 条件 0.65 0.65 0.65
0.65
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表(极限值)
桩侧阻 桩端承载力 qs1 L1 qs2 L2 力极限 极限值(KN)极限值 长度 极限值 长度
特征值)
考虑修正系数
0
L3 长度 2.1 3.0 4.2
qs4 特征值 55.0 55.0 55.0
L4 qs6 L6 桩侧承载力 桩承载力 桩身强度选用承载力
长度 特征值 长度 特征值(KN)特征值(KN) 特征值 特征值
2.1
950
3305 3736 3305
3.0
1526
4917 4728 4728
桩直径 扩底直径
桩砼 强度
800 1000 14.3
900 1200 14.3
1000 1300 14.3
2000 3000 14.3
工作 条件 0.65 0.65 0.65
0.65
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表(特征值)
建筑规范关于承载力特征值(Fk)的计算
《建筑规范》把建筑物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高层,重要建筑物或对变形有特殊要求者,对这一级地基承载力要求以荷载试验或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为主,必要时还要结合旁压试验以及触探试验等来确定;第二级是一般建筑物,其地基承载力可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和有关公式计算或结合原位测试来确定;第三级的建筑物为次要建筑物,可参考附近已有建筑物基础来确定。
规范规定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承载力的关系需要通过统计方法来处理。
如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可由相应的承载力表查得承载力的基本值f0,该基本值还要经过处理,乘以回归修正系数Ψf,才能得到承载力标准值f k,即:式中Ψf---回归修正系数,它由下式计算得出:式中:n---参加统计的测试样本数;δ--- 变异系数,当承载力表具有两个指标,则应采用综合变异系数:δ1---第一指标的变异系数,δ2---第二指标的变异系数,ξ---第二个指标的折减系数,可由相应表格得到。
a、粘土承载力规范规定,凡I p>10的土均称粘性土,它的承载力基本值f0需由第一指标天然孔隙比e和第二指标液性指数I L,按表7-7来查取。
有了f0后,然后再求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的变异系数δ1和δ2,此表的ξ=0.1,则所要求的综合变异系数值δ为δ1+0.1δ2,再求出回归修正系数Ψf,则承载力的标准值f k=Ψf·f0。
表7-7 粘性土承载力f0(KPa)I L0 0.25 0.50 0.75 1.00 1.20e0.5 475 430 390 (360)0.6 400 360 325 295 (265)0.7 325 295 265 240 210 1700.8 275 240 220 200 170 1350.9 230 210 190 170 135 1051.0 200 180 160 135 1151.1 160 135 115 105①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②ξ=0.1b、粉土承载力规范规定,凡I p≤10的土称为粉土,其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它的承载力基本值f0需由第一指标天然孔隙比e和第二指标天然含水量ω,按表7-8来查取,此表的ξ=0,故e的变异系数δ1就代表综合变异系数δ,因此用上述方法求出回归修正系数Ψf,再求f k。
承载力特征值查表
8.5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所有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路堤和挡土墙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值) ,以便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必要时验算地基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也即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安全系数,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稳定有保证可靠度的承载能力,它作为随机变量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因此,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定值设计方法承载力特征值:极限状态设计法按定值设计方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均为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原位法和规范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未包含基础埋深和宽度两个因素理论公式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中采用地基临塑荷载P 1/4 的修正公式:b: 大于6m,按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3m,按3m考虑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结构论文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各类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表
各类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表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 单位为kPa 表1
花岗岩残积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2
残积黏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3
花岗岩残积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4
碎石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5
粉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6
中、粗、砾砂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7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9
砂类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0
一般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1
淤泥质土、一般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2
一般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3
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4
老黏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5
老黏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单位为kPa 表16
老黏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7
红黏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8
新近沉积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19
膨胀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20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21
杂填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 单位为kPa 表22。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统计结果及建议值表(广东省)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统计结果及建议值表
层序号岩土性状态
推荐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kPa)
天然
重度
γ
kN/m
压缩模
量
E s1-2
(MPa)
变形模
量
E0
(MPa)
直接快剪
凝聚力
C
(kPa)
内摩擦
角
Φ
(°)
1素填土松散~稍压
实
90~11018.5 4.0*/12~1712~13
2-1粉质粘土可塑13018.0 4.52017.514.0
2-2中砂稍密14020.5/27.0028.0 3粉质黏土可塑17019.0 5.5*282520 4全风化砂岩土状22019.07.5*752823
注:1、砂层内摩擦角是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第4.4.7条按标贯校正击数标准值估算而得。
2、砂层的压缩模量Es值参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表F.0.2中经验关系换算而得(适用前应根据地区资料进行验证),中砂、粗砂系数取1.5。
3、填土压实地段参数取高值。
4、*为经验值。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
440
E0=28.0
棕红色夹灰黑色,中密状态,潮 湿
粉细砂
7.0
⑥
14
粉土
1.9
15 ⑦ 碎石土
120
6.0
4.8
116
60
3.0
2.3
75
130
பைடு நூலகம்
6.3
5.0
120
210
9.0
9.3
209
450
16.0 17.2
456
220
9.3
9.7
221
240
10.0
138
9.4
12.0
154
13.4
130
6.0
5.3
126
360
14.0 16.7
441
190
17.0
序号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
土工试验
fak
Esj-2
(KPa) (Mpa)
静力触探试验
Ps
fak
Esj-2
(MPa) (KPa) (Mpa)
N(击)
标贯试验
fak (KPa)
1 ① 素填土
2 ② 粉质黏土 152
4.8
1.2
3
③
淤泥质 粉质黏土
64
2.9
0.5
4 ④-1 粉质黏土 165
17.1
108
7.8
N63.5=11. 440 0
值建议表
标贯试验
Esj-2 (Mpa)
建议特征值
fak
Esj-2
(KPa) (Mpa)
各地层土的状态 黄褐色粘性土
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
工程名称: 1.计算依据: 2.输入条件:
桩类别: 计算公式: Qpk(kN) = qpkAp = 预应力管桩 565.5 kN
桩侧摩阻 力极限标 准值 qsk(kPa)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第8.5节
桩身直径d(mm) : 300 桩端承载土层: 桩身周长up(mm)=π d= 岩土厚度l i(m) ZK1 ZK2 ZK3 ZK4 3 7.5 0 1.5 ZK5 4.2 5.8 0 1.5 ZK6 1.3 3.1 0 2 ZK7 5.7 1.4 0 2 ZK8 ZK9 ZK10 ZK11 ZK12 ZK13 ZK14 ZK15 3.3 10.1 0 1.5 1.3 6 0 1.5 680 4.3 7.8 0 1.5 849 3.8 3.5 6.6 1.5 821 0 7 0 1.5 718 3 4.6 0 1.5 625 4.7 3.4 0 1.5 3.7 9.2 0 1.5 ZK16 ZK17 ZK18 强风化岩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8000
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 Quk平均值=
1305
kN,
实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 Quk= 实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1200
600
kkAp+up ∑ qskli
式(8.5.5-1) 942.5
mm
层序 1 2 3 4 5
岩土名称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中砂 强风化岩
20 66 40 200
Qsk=up∑qskli=
Quk=Qpk+Qsk= 极差(不应超过30%) 有效桩长 0 0 0
805.82 722.7 594.3 571.5 973 1371 5% 12 1288 1% 11.5 1160 11% 6.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是用于评估地基承载力的工程表格,其中列出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或地质条件下的特征值。
这些特征值通常是经验值或根据地质勘探和实验测试得出的数据,用于进行地基设计和结构计算。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的示例,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常见土壤类型及其典
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土壤勘探和实验测试,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此外,还需遵循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地基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在基础工程中,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和设计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
通过对桩身材料、桩身形状、荷载特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得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围绕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1.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的概述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是根据地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所编制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桩身材料、规格和长度等基本信息- 地下水位、土层特征和承载层情况- 荷载特性和设计要求-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果通过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在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中,通常采用了一系列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桩基地质条件来确定。
一般而言,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桩身材料和截面特性的考虑- 地下水位和土层特征的影响- 荷载性质和荷载组合的综合分析- 桩基地质条件和承载层的影响通过这些计算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得到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并填入计算表格中进行记录。
3.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的应用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它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桩基设计的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桩的水平承载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设计决策。
它也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方案的参考,指导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安排桩基施工顺序和方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工具,它直接关系到单桩基础的安全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地填写和应用计算表格,可以更好地把握桩基的水平承载能力,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格的编制和使用,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承载力极限值、标准值、特征值与设计值的区别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承载力设计值、特征值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抗力分项系数(一般1.65左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安全系数2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65、1.7,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1.25倍,这样荷载放大1.25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1.65倍,实际上桩安全度还是2(1.25x1.65=2.06)。
94规范时荷载都取设计值,为了荷载与设计值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系数取1.65左右。
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
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25=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两个时代的两个单桩承载力指标,没有可比性。
犹如关公和秦琼。
当代的工程师忘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这个没有意义的概念吧。
承载力特征值在地基设计里,大多采用特征值,而不是设计值或标准值。
实际上,这里的特征值,同时具备了设计值和标准值的含义。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1]在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直接拿来设计,所以和设计值含义差不多。
各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各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用于评估土壤或岩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指标。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对于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测地基的承载能力,指导结构设计和施工。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常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试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基质承载力特征值(q)基质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单位面积土壤或岩石承受的最大荷载,常用单位为kN/m²。
基质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可以通过现场静力触探或振动试验等方法,也可以通过室内试验如三轴试验等方法得到。
2.承载力指数(N)承载力指数是一种用于估计土壤承载力的指标,常用于规划土壤改良和基础设计。
承载力指数反映了土壤的密实程度,数值越大代表土壤越坚硬,承载力越高。
承载力指数可以通过标准贯入试验(SPT)得到。
3. 动力触探阻力(qc)动力触探阻力是一种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得到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土壤的承载力和压缩性。
动力触探阻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压缩模量(E)压缩模量是衡量土壤或岩石抗压性能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地基的承载力。
压缩模量反映了土壤或岩石的刚度,数值越大代表材料越硬,压缩性越小。
压缩模量可以通过三轴试验或压缩试验得到。
5. 入土阻力(fr)入土阻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时土体表面产生的摩擦阻力和侧向压力。
入土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土体的黏性和摩擦角。
入土阻力可以通过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试验得到。
6.岩石抗压强度(σc)岩石抗压强度是一种度量岩石承载力的指标,常用单位为MPa。
岩石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岩石试验、岩芯试验或无损检测等方法得到。
岩石抗压强度是岩石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壤或岩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来进行地基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所有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路堤和挡土墙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值) ,以便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必要时验算地基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也即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安全系数,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稳定有保证可靠度的承载能力,它作为随机变量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因此,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定值设计方法承载力特征值:极限状态设计法按定值设计方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均为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原位法和规范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未包含基础埋深和宽度两个因素理论公式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中采用地基临塑荷载P 1/4 的修正公式:b: 大于6m,按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3m,按3m考虑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结构论文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
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
三、应用用作抗力指标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和特征值。
当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时用标准值;由荷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时取特征值,载荷试验包括深层、浅层、岩基、单桩、锚杆等,见规范有关附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
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
它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允许采用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当按地基承载力计算以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的数量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限值采用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即S≤C,C为抗力或变形的限值;pk≤fa(地基);Qk≤Ra(桩基)。
此时特征值fa、Ra即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力设计值。
当根据材料性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底板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即γ0S≤R计算,此时地基反力p、桩顶下反力Ni和主动土压力Ea等相应为荷载设计值,要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标准值有什么关系?数值相同吗?这个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但不是一二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里涉及土力学的概念、统计的概念和设计方法的概念,而且相互交叉,首先需要了解新、老规范术语的变化过程。
老规范-1. 由载荷试验求得的称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2. 经过深宽修正以后称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3. 将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称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新规范-1.由载荷试验求得的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经过深宽修正以后称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 将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有位网友作过一个概括,比较简明扼要,而且将地基承载力和设计时所用的荷载联系起来了,概念很清楚,特转引如下:关于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与老规范标准值的关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比较三本规范,即74规范,89规范和2002规范。
74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容许承载力的比较;89规范是荷载设计值与承载力设计值的比较;2002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特征值的比较。
从74规范到89规范时,荷载放大1.25到1.30倍,承载力只放大1.1到1.2倍,设计安全水平提高了约1.15倍。
从89规范到2002规范承载力表达式基本不变,去掉1.1的约束;荷载相当74规范。
设计安全水平又回到74规范的水平。
实际上89规范是不正确的,2002规范的特征值物理意义就是74规范的容许值。
表达式与89规范一样,但物理意义不一样。
请问新地基规范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和桩基JGJ94-94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值的区别在哪里6楼楼主说:新旧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的比较1,“特征值用以表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其涵义即为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以避免过去一律提标准值时所带来的混淆”.....摘至规范《条文说明》。
2,2002规范与89规范的比较GB 50007-2002规范地基承载力计算:(pk≤fa;pkmax≤1.2fa)pk--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平均压力;fa—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5条简化规则:S=1.35*Sk (Sk=pk*面积)---引用此公式便于与89规范比较单桩承载力计算:Qk≤Ra;Qikmax≤1.2Ra Qk--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单桩的竖向力;R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GBJ 7-89规范:地基承载力计算:(p≤f;pmax≤1.2f)p--相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平均压力;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简化f=1.1fk)单桩承载力计算:Q≤R;Qmax≤1.2R Q--相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的竖向力;R--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1.2Rk;桩数3根或小于3根时R=1.1Rk)由上述规范比较可得:地基承载力计算:∵fak≈fk(详见附录试验要点)修正后fa≈1.1fk∴2002规范 1.35pk =p≤1.35fa≈1.35f即p≤1.35f (89规范为p≤f)结论:2002规范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原则,控制地基变形成为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 考虑了地基变形后地基承载力逐渐加大的因素,另一方面考虑了建筑物使用时,上部结构变形达到或超过使用要求而地基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的因素。
因此比89规范放宽了承载力要求,同时对地基变形验算进行强制规定。
单桩承载力计算: ∵Ra=Rk(详见附录试验要点)∴2002规范 1.35Qk=Q≤1.35Ra=1.35Rk=1.125R即Q≤1.125R (89规范为Q≤R)结论:2002规范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原则,其意义在于避免设计值、标准值相混淆的可能性,便于应用,同时对地基变形验算进行强制规定。
并取消了统一表格的使用,改为由当地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求得,规定了除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3,2002规范与JGJ 94-94技术规范的比较JGJ 94-94规范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原则计算竖向承载力,JGJ 94-94规范的术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采用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相当于Quk=2Ra,(此值亦称为标准值,极易与89规范标准值混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设计值——采用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R=Quk/γsp≈2Ra/1.65,即R≈1.2Ra或R≈1.2Rk竖向力设计值——相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的竖向力,分两种情况:当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γoN≤R;当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N≤1.25R结论:1、JGJ 94-94规范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设计值R相当于89规范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也相当于1.2倍2002规范的Ra(特征值)。
2、由于94-94规范和2002规范采用的设计原则不同,各自需要满足的条件及系数差异较大,因此可比性不强。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相差不多。
以上意见纯属个人看法,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哪位大虾能告诉小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之间怎么换算呢?还有它们和承载力设计值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谢谢!!要了解这个问题须比较三本规范,即74规范,89规范和2002规范。
74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容许承载力的比较;89规范是荷载设计值与承载力设计值的比较;2002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特征值的比较。
74规范到89规范时荷载放大1.25到1.30倍,承载力只放大1.1到1.2倍,设计安全水平提高了约1.15倍。
89规范到2002规范承载力表达式基本不变,去掉1.1的约束;荷载相当74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