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进展_姚鹏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 699 -
综 ●
述●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进展
姚鹏飞 综述 黄清海 刘建民 审校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血管内治疗 【文章编号】 1009-153X(2012)11-0699-04 【文献标志码】 B
4 FD 的并发症
尽管 FD 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技术的革新 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FD 主要并发症有:FD 短缩 移位并脱入动脉瘤内、术中或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 脑实质内出血、早期或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支架所覆 盖的侧支或穿通支闭塞等。迟发性并发症致残或死 亡更常见,主要与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 形成等有关。 4.1 技术并发症 FD 按技术流程操作,缓慢输送,技 术并发症不多见,主要有:支架输送困难、释放后支 架移位、难以预料的支架短缩等。Lubicz 等[13]报道 SFD 治疗 29 例病人 34 个梭形或宽颈动脉瘤,3 例患 者输送 FD 时因阻力太大,SFD 无法通过而改用传统
的特点[5]。Tubridge 通过输送导丝输送,在输送过程 中可以通过推送支架和回撤微导管的配合来控制覆 盖瘤颈处的支架孔率,在动脉瘤颈处,金属覆盖率为 30% ~50% ,这 有 助 于 显 著 改 变 动 脉 瘤 的 血 流 动 力 学;在其他位置处,金属覆盖率为 12%~20%,从而在 达到促进动脉瘤闭塞的同时保证分支血管的通畅。
在所有支架介入治疗中,术前 1~5 d 即开始采用 单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支架一旦植入载 瘤动脉,就会刺激血小板聚集,甚至形成血栓。通常 给予阿司匹林 100~300 mg/d,氯吡格雷 75~300 mg/ d。高剂量通常是术前准备时间极短的患者。术后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有多种,通常给予双联,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维持 6 周到 6 月;之后单一抗血小板 药物治疗,通常是阿司匹林。据 Klisch 等[23]报道,2 例后循环巨大梭形动脉瘤(直径>22 mm)用 PED 治疗 后 1 年复查,发现巨大动脉瘤大部分血栓形成,为促 使血栓完全形成,停服氯吡格雷,继续口服阿司匹 林,1 例 5 d 后出现重建动脉急性闭塞,经积极溶栓 治疗挽救;另一例停药后 2 周重建动脉急性血栓形 成,导致死亡。因此 FD 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需 要更长时间,但合理的时间尚不清楚。此外,根据血 小板抑制率检测水平以及 FD 植入长度、数量等制定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2 FD 治疗病例选择及技术成功率
Fiorella 等[6]2008 年最先报道用 PED 治疗两例椎 动脉大型梭形动脉瘤,并取得成功。FD 治疗动脉瘤 基于两个原理:①改变动脉瘤内血液内流与外流的 模式,从而降低血流速度、湍流及壁面切应力,减少 动脉瘤囊内血流至停滞状态,提高血液的粘稠度,数 周内形成血栓,进一步扰乱动脉瘤内血流,逐渐完全 栓塞;②金属覆盖网络慢性刺激血管壁,诱导新生内 膜增生,最终将血流导向装置包裹入病变血管壁,修 复病变的载瘤动脉,并保持侧支或穿通支血流通畅 [7]。目前大多选择宽颈、梭形、巨大、血泡样、残留等 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或破裂动脉瘤病情已稳定者, 以防止术中或血栓缓慢形成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 FD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文献[8~10]报道的手术成功 率为 96%~98.9%。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血管过于 弯曲,FD 无法按预想的方式释放。
治疗,1 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囊状动脉瘤,术后 13 d 支架移位脱入动脉瘤内,导致蛛网膜下腔大量 出血而死亡。Szikora 等[14]用 41 枚 PED 治疗 29 例宽 颈动脉瘤,2 枚 PED 因颈内动脉过于弯曲无法释放, 1 枚释放不完全。 4.2 动脉瘤迟发性破裂 有多位研究者报道 FD 治疗 后出现早发或迟发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 [15,16] 迟发性 破裂在症状性动脉瘤、大或巨大动脉瘤、囊状宽颈动 脉瘤中更常见。迟发破裂的确切原因不完全清楚, 可能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①FD 治疗复杂 动脉瘤后,动脉瘤囊壁上形成的附壁血栓与血流持 续接触,导致溶栓与血栓形成交替进行。附壁血栓 中分泌蛋白酶,导致瘤壁化学降解,中膜平滑肌层破 坏变薄,最终导致动脉瘤迟发性破裂 。 [16] ②动脉瘤 内膜由腔内血管供血,囊内血栓形成使动脉瘤壁缺 血缺氧,出现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增 加了弹性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和产量,通过酶降解导 致瘤壁完整性丧失;FD 治疗后动脉瘤内仍持续有血 流流入,血栓不断增大,渗入血栓内的血流使得不完 整的瘤壁不稳定,在特定情况下破裂出血[17]。③抗 血小板药物抑制了纤维蛋白沉积和红色血栓成熟为 白色血栓过程,血栓内释放的蛋白水解酶侵蚀血管 壁,导致动脉瘤破裂[15]。④FD 置放处载瘤动脉形态 改变,动脉瘤内血流要进入更高阻力的载瘤动脉,必 须有更高的压力梯度,从而增加了瘤内压力,导致破 裂[18]。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19]同样表明, 当 FD 在载瘤动脉中释放后,囊状动脉瘤瘤壁压力明 显增高,从而导致动脉瘤表面张力增加。而且这种 张力随着另外一枚 FD 的释放而增加,直至动脉瘤内 血流停止。动脉瘤内张力增加导致动脉瘤早期或迟 发性破裂出血。 4.3 FD 术后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狭窄 低孔率,高金 属覆盖率的 FD 如果不能完全释放,或多枚重叠置 放,将增加血栓形成或载瘤动脉狭窄的几率。栓塞 事件可以发生在术中,也有术后早期出现,迟发性更 常见,发病率为 4.9%~10% 。 [4,20] 对抗血小板药物抵 抗患者和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容易发生支架 内血栓。Wagner 等[12]治疗的 22 例病人,21 例 6 月后 造影随访,2 例载瘤动脉栓塞,2 例 SFD 内狭窄,2 例 SFD 内血栓形成,其中 1 例死亡。 4.4 载瘤动脉侧支或穿通支闭塞 侧支或穿通支闭 塞在多枚支架置入时容易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 症。侧支闭塞的原因有:SFD 的机械性压迫效应,侧 支血管开口处微血栓脱落,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
doi:10.3969/j.issn.1009-153X.2012.11.02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1DZ1921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81171092、81171093)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姚鹏飞、 黄清海、刘建民) 通讯作者:刘建民,E-mail:liu118@vip.163.com
3 FD 治疗动脉瘤的效果
3.1 短期疗效 目前 PED 已越来越多用于临床,从最 早的个案报道到目前的多中心大宗病例报告研究, 其在宽颈、梭形、大和巨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中的 治疗中较有优势。FD 置入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 闭塞的报道较少,绝大部分显示明显的造影剂滞留,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动脉瘤逐渐闭塞。Fischer 等 [10]用 PED 治疗了 88 例患者共 101 枚宽颈、囊状、梭 形、残留的动脉瘤,67 枚(66%)动脉瘤根据解剖位置 或造影结果放置多个 PED,在所有病例中没有观察
-70Baidu Nhomakorabea-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到即刻完全血栓形成。长海医院采用研制的 FD Tubridge 系统,对 11 枚囊状宽颈动脉瘤、3 枚梭形动 脉瘤进行治疗,术后所有动脉瘤的造影剂充盈方式 改变,瘤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未见动脉瘤完全闭塞 [5]。两例 Hunt- Hess 分级为Ⅳ级的椎动脉夹层动脉 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各用 3 枚重叠的 PED 治疗,术后 当时或 48 h 夹层动脉瘤完全消失,术后 14 d 复查没 有血管狭窄、痉挛、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 3 月患者恢复全职工作[11],可见夹层动脉瘤短期内可 以完全闭塞。 3.2 长期疗效 目前 FD 治疗复杂动脉瘤的术后随访 时间均相对较短,一般在 6~12 月,随访期内疗效确 切。Nelson 等[9]用 PED 治疗了 31 例患者,共 31 个动 脉瘤,平均大小为 11.5 mm,平均颈宽 5.8 mm;其中 15 例只用 1 或 2 枚 PED,16 例采用 PED 加弹簧圈栓 塞;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显示,93.5%动脉瘤完全闭 塞,2 例出现同侧中风症状,未发生颅内出血、支架内 血栓、血管狭窄、迟发性神经症状、死亡等严重并发 症。Lylyk 等[2]采用 PED 治疗了 63 例颅内动脉瘤,包 括小、大、巨大宽颈动脉瘤;其中 44 例用 1 枚 PED,17 例重叠 2 枚 PED,2 例重叠 3 枚 PED;术后 3、6、12 月 血管造影复查,完全栓塞率分别为 56%、94%、95%, 研究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Wagner 等[12]用 SFD 治疗了 22 例患者 23 枚宽颈动脉瘤,术后 6 月时造影 随访 68%完全闭塞,1 年时 86%完全闭塞。一个 70 例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8]表明,对常规血管内治 疗或外科夹闭手术难以完成的动脉瘤,96%用 SFD 成功治疗,术后 40~60 周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100%。 对于更长期疗效评估,还有待大宗病例长时间的随 访研究证实。
5 FD 治疗后药物治疗
FD 栓 塞 动 脉 瘤 的 演 变 过 程 与 弹 簧 圈 截 然 不 同。弹簧圈完全栓塞动脉瘤后,动脉瘤囊内即刻形 成血栓;然而,FD 治疗后,即刻形成血栓非常少见, 常常在术后 3~6 月中逐渐形成血栓,其与术后抗血 小板药物使用有关。血流导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极 其重要,因为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破 裂出血的严重风险。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743.9; R 815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之一[1]。但大或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等复杂动脉 瘤术后复发,占位效应不能解决,且治疗费用较为昂 贵,也成为治疗的一大挑战。随着对血流动力学研 究的深入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载瘤动脉 的血管重建理念也逐渐被接受,基于这一理念的血 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也从基础研究发展到 临床应用。本文主要对 FD 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 临床应用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FD 介绍
近年来,新型的自膨式、高金属覆盖率、微导管 输 送 的 FD 逐 渐 出 现 。“ 管 线 栓 塞 装 置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和“ 线 状 血 流 转 向 装 置 ” (SILK flow diverter,SFD)是 目 前 获 批 临 床 使 用 的 FD。PED 是一种由 48 股 25%铂金和 75%钴镍合金 丝构成的网状管,直径 2.5~5 mm,设计释放后靶血管 内表面金属覆盖率达 30%~35%,是传统支架的 3 倍 (Neuroform 支架为 6.5%~9.5%);释放后孔径 0.02~ 0.05 mm2,并且在最终释放前可以收回,大大提高了 FD 技术上的安全性[2,3]。SFD 与 PED 类似,由 44 股镍 钛合金丝和 4 股铂丝构成网状管,直径 2.0~5.5 mm, 靶血管内表面金属覆盖率达 35%~55%,释放后孔径 110~250 μm2,网孔密度比 PED 更加紧密[4]。因为材 料不同,PED 比 SFD 有更高的径向力,支持力度强。 另外,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 Tubridge 血流导向 装置也逐渐在临床应用。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同 样具有高金属覆盖率(20%~40%)、低孔率、自膨胀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 701 -
van Rooij 等[21]报道一例左侧 A1 段哑铃状动脉瘤,两 枚 PED 套叠释放,术后患者立即出现情感淡漠、右侧 偏瘫,MRI 发现从 A1 段发出的豆纹动脉支配区域的 左侧基底节区梗塞,考虑 PED 直接压迫穿通支开口 导致血管闭塞。Kulcsár 等[22]报道 12 例基底动脉难 治性动脉瘤均采用 SFD 治疗,1 例术中出现双侧大脑 后动脉、左侧小脑上动脉血栓闭塞,立即经导管给予 替罗非班溶栓,血管再通;另有 3 例术后随访 3~36 周 中分别出现丘脑、脑桥缺血,神经功能恶化;考虑均 与侧支或穿通支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