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进展_姚鹏飞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5b3d9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4.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ing device)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其作用是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将动脉瘤与正常血管分离,实现动脉瘤的闭塞和血流的重建。
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的、形态复杂或部位特殊的动脉瘤。
由于其形态和位置的复杂性,传统的介入治疗手段如金属线圈栓塞治疗可能并不适用,而且存在着很高的再出血率和治疗失败率。
而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治疗这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血流导向装置通过长而细的金属网状管道来改变瘤体周围的血流动力学,将动脉瘤与正常血管分离,实现瘤体的闭塞。
它一般由钨合金制成,造成瘤体内血流的减慢和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先在患者的股动脉插入引导导管,并通过X光引导将引导导管送达到动脉瘤的位置。
接下来,医生会将血流导向装置经过引导导管放置在动脉瘤内部,然后逐渐展开,将瘤体与正常血管分开。
医生会检查装置的位置和展开情况,并确保血流能够正常通过。
与传统的介入治疗手段相比,血流导向装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由于血流导向装置的特殊结构,可以更好地改变血流动力学,将动脉瘤与正常血管分离,从而减少了再出血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变的动脉瘤形态,不受瘤体大小和形状的限制,使得治疗更加灵活和可操作。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保留正常的侧支血流,减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的疗效较好,长期的随访研究表明,术后再出血率低、治疗效果稳定可靠。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可以改变血流动力学,将瘤体与正常血管分离,实现动脉瘤的闭塞和血流的重建。
血流导向装置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操作。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血流导向装置设计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6885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9.png)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通讯作者:陈宝祥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
然而,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应运而生。
本文将综述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术后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器械。
它采用高密度网状支架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并形成完整的血管内腔覆盖层,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腔,从而促进动脉瘤的闭塞和愈合。
相比传统的金属支架,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血栓形成风险[1]。
一、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机制复杂,与手术创伤、血管壁损伤和血小板聚集等因素有关。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
其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覆盖动脉瘤颈部,并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腔,从而减少术后出血的可能性[2]。
血栓形成是另一个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创伤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都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血小板聚集,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特殊设计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网状结构能够促进血流的顺畅,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3]。
脑梗死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脑血管阻塞或栓子脱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可以改善术后血流动力学,减少脑梗死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研究进展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d211ccc1c708a1284a44ca.png)
表( M o d i i f e d R a n k i n S c a l e , mR S ) 评 分 ≤2 。C H A L 0 U H I 等【 “ 】 报道 了 2 0例 复 杂 破 裂 动 脉 瘤 患 者 在 急 性 期 采 用 F D治疗 .
素_ 5 l , 根据 此原理 , 颅 内 动 脉 瘤 的 治 疗 方 向就 由 动 脉 瘤 体 内
破 裂动 脉瘤 的两种 主要 方式 , 然而, 每 种 治 疗 方 式 都 有 其 局 限性l l 。 l 动 脉 瘤 破 裂 常在 急 性 期 并 发 脑 水 肿 造 成 瘤 体 解 剖位 置暴露 困难 . 增 加 手 术 时 间 和 风 险 。 同 样 颅 内 动 脉 瘤 栓 塞技术在 治疗 复杂破 裂动脉瘤 中 , 并 没 有 达 到 远 期 理 想
内 破 裂 动 脉 瘤 7例 是 复 杂 宽 颈 破 裂 动 脉 瘤 . 总 技 术 成 功 率为 1 0 0 %。 P E S C H I L L 0 S等 【 使 用 F D对 3例 比较 罕 见 的
基底 动脉穿支 破裂 动脉瘤治 疗后 , 2 4 h造 影 显 示 3例 动 脉 瘤 完全 栓塞 , 未存 在 瘤体残 留等 , 载 瘤 动 脉 通 畅 并 且 住 院
( 2 5 . 8 %) 个破 裂动 脉瘤 为 F D装 置治 疗 , 结 果 显 示采 用 F D 治 疗 方 式 具 有 更 高 的 中长 期 栓 塞 率 ( 9 0 - 8 % 6 7 . 9 %, P = O . 0 3) 和 更 低 的 复 发率 f 6 . 6 %I ) S . 3 0 . 7 %, P = 0 . 0 0 0 1 ) 。 长期 随访 中 , B R I N J I K J I W_ 3 l 对 3 1名 患 者 复 杂 破 裂 动 脉瘤进行 分段 治疗 , 即在 急 性 期 对 破 裂 动 脉 瘤 进 行 弹 簧 圈 栓塞 后 , 再进 行 血流 导 向装置 的进 一步 治疗 , 所 有 患 者 在 平均 1 8 . 3个 月 的 随 访 中显 示 , 有 2 5例 患 者 改 良 R a n k i n量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251c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1.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s)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种高危险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或经导管介入治疗存在较高的风险和复发率。
血流导向装置通过改变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促进内膜的再生,最终达到阻塞血管内瘤体的目的。
本文将就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原理、临床应用情况、疗效评估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有效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探讨未来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畸形,常见于脑动脉环的分支处。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可能引起脑出血,造成严重的后果。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些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比较复杂,手术切除的风险较大。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方面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包括瘤体缩小程度、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优劣势,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术中的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总结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其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正文2.1 血流导向装置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先进技术。
它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通过导管将装置植入病变动脉血管内,破坏血液流动,从而阻断瘤体内的血流,达到治疗的效果。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瘤的再出血和破裂,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的设计精巧,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4441b97571fe910ef02df824.png)
神经介入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吴桥伟 李立 邵秋季 李天晓 贺迎坤 常凯涛 白卫星【摘要】目的 评价第2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应用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
结果131例患者共应用144枚PED Flex治疗159个动脉瘤,手术成功率为100%。
其中10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支架置入,52个动脉瘤结合弹簧圈填塞。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1%(4/131),其中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31),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0.8%(1/131),无死亡病例,出院mRS 0分101例,1分25例,2分4例,4分1例,致残率为0.8%(1/131)。
61例患者共80个动脉瘤获影像学随访,末次中位随访时间6.0(3~9)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57个,完全闭塞率为71.3%(57/80);支架内狭窄4(6.6%,4/61)例,均无神经系统症状。
87例患者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0(2~21)个月,mRS 0分78例,1分5例,2分3例,4分1例。
结论 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6个月随访完全闭塞率高,疗效良好。
【关键词】血流导向装置;颅内动脉瘤;随访研究;并发症Safety and efficacy analysis of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intracranialaneurysms Wu Qiaowei, Li Li, Shao Qiuji, Li Tianxiao, He Yingkun, Chang Kaitao, Bai Weixin. Department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Zhengzhou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Henan Provincial Neurointerven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Henan Zhengzhou 450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 Li Tianxiao, Email: dr.litianxiao@; He Yingkun, Email: heyingku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short-term efficacy of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device (PED Flex)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131 patients with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ED Flex in Zhengzhou university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eriprocedural complicationswere analyzed.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was used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and the O’Kelly-Marotta (OKM)grading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imaging outcomes. Results A total of 131 patients with159 complex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144 PED Flex, and the procedure success rate was 100%. Adjunctivecoiling was used in 52 aneurysms and 107 cases used the stent only. Postprocedural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rate was 3.1% (4/131). Among them, the thromboembolic an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 was 2.3%(3/131) and0.8%(1/13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deaths occurred. The mRS were 0 in 101 patients, 1 in 25, 2 in 4,4 in 1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was 0.8%(1/131) at discharge. A total of 61 patients with 80 aneurysms obtainedthe imaging follow-up with a median of 6.0(3-9) months. Fifty-seven aneurysms were completely occluded(grade D of OKM grading scale) with a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of 71.3%(57/80). The in-stent stenosis wasobserved in 4 (6.6%, 4/61) patients, but no patients were symptomatic. Eighty-seven patients obtained the DOI:10.3877/cma.j.issn.2095-5782.2020.01.007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0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1583)作者单位: 450003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神经介入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通信作者:李天晓,Email:dr.litianxiao@;贺迎坤,Email:heyingkun@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如宽颈动脉瘤、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梭型动脉瘤等的治疗,传统介入栓塞手段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1]。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bad1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5.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引言颅内动脉瘤是指在脑血管系统内形成的一种局部扩张的血管囊袋,其壁薄而易破裂,破裂后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复杂的颅内动脉瘤,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手术风险也较高。
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阐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
一、血流导向装置的原理及类型血流导向装置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微创手术将导管插入动脉瘤内部,然后利用导管内的金属网罩或者钽线加强网罩将动脉瘤内的血流阻隔,促使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在临床上有各种类型的血流导向装置,常用的有螺旋管式、平板式、膜式等。
二、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优势相比传统手术治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具有如下优势:1. 微创治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可以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2. 选择性:血流导向装置可以直接放置在动脉瘤内,通过调整位置和大小来恰到好处地阻隔血流,保护周围脑组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风险。
3. 治疗效果好:研究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成功率高,且术后复发率低,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破裂和出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应用范围广:血流导向装置不仅可以用于单发动脉瘤治疗,还可用于多发动脉瘤、大型动脉瘤等复杂情况的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临床应用及疗效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以我国某著名医院为例,该医院自2008年首次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以来,累计治疗患者200余例,效果显著。
91%的患者达到了血管造影随访中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的效果,治疗成功率高达96%,在随访观察中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172d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7.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大脑动脉分叉处、有多个分支、形态不规则、直径大于2.5cm的动脉瘤。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限制,例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复发率高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微型网状金属支架,通过内镜技术,置入动脉瘤内,使血流被阻断,进而促进血栓形成,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具有以下优点:一、手术创伤小。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不需要切开颅骨,只需通过内镜技术进行置入操作,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二、手术时间短。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不需要剥离颅内脑组织,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三、复发率低。
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后可迅速形成血栓,封闭动脉瘤,防止再次破裂和出血,复发率低。
四、结果稳定。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稳定可靠。
在过去的临床应用中,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患者,手术后近期和长期疗效显著,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
但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设备费用昂贵,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有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对金属网支架材料的过敏反应,需要在术前进行相关检查。
总的来说,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新颖、有效的治疗手段,它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很多缺陷,尤其在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稳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升级,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方面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17ddf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手术治疗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该方法利用微创技术,借助支架等器械将颅内复杂动脉瘤中心的血流转移,从而实现动脉瘤的治疗。
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病变腔内结构,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由弹性金属支架和改性塑料管及导管系统组成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针对动脉瘤病理情况,通过导管系统将血流导向支架内,使血流分流、旋转,并增加血液的淤积,从而实现动脉瘤的治疗。
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
由于使用导管进行操作,因此操作创伤小,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第二,手术效果稳定。
该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血流,保留原有的病变腔内结构,避免手术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使得手术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第三,恢复快,康复时间短。
相比其他治疗方法,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康复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更小。
需要注意的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仍然是一种昂贵的介入手术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术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39ac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c.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通过将一根微型金属丝穿过脑血管,到达动脉瘤
内部,然后使金属丝弯曲成支架的形状,在动脉瘤内部形成一个框架,使得血流能够流过
支架,同时不再冲击动脉瘤壁,避免破裂出血的发生。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动脉瘤,避
免开颅手术的风险,并且治疗效果稳定,长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
瘤。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适应症包括颅内直径小于10mm的复杂动脉瘤、动态增大的动脉瘤、位于颅底、侧支循环丰富的动脉瘤等。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出血、支架脱落等。
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
中进行监控和管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
有效地减少颅内动脉瘤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但通过评估和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导
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将会越来越普遍,带来更多的益处。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2327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a.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摘要】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方法,通过改变瘤体内血流的方向和速度来促进栓塞,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血流导向装置的原理、手术操作步骤、优势、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及疗效评价。
研究表明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血流导向装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随着血流导向装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为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原理、手术操作、优势、并发症、预防、疗效评价、有效、安全、发展、可能性1. 引言1.1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定义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形态不规则、直径较大、或者位于颅内重要结构周围的动脉瘤。
这种动脉瘤通常由多个分叶或突起组成,形态复杂,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破裂出血的风险较大,危害性极高。
临床上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症的严重程度、动脉瘤的形态和部位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1.2 血流导向装置的介绍血流导向装置,也称为流式导管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性器械。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导管引入动脉瘤内,利用血流力学原理,将血流从动脉瘤内转移至正常血管中,以减少动脉瘤的压力,促进凝块形成,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流导向装置的设计结构复杂,通常由导管、螺旋器、球囊等部件组成。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导管经过动脉插管引入体内,准确定位至动脉瘤部位,通过螺旋器将导管插入动脉瘤内,再利用球囊膨胀将血流从动脉瘤内引导至正常血管中。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技巧和精准的导航,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率。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Pipeline十年回顾与展望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Pipeline十年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0fa273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78.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Pipeline十年回顾与展望黄清海;刘建民【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5)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血流动力学【作者】黄清海;刘建民【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自从2008年第1篇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Pipeline栓塞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报道以来[1],经过近1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不断积累,PED已逐渐成为治疗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等)的重要方法。
当前PED治疗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亦被不断推进。
但在临床使用中,依然是获益与风险并存,如何把握适应证与围手术期的个性化管理,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评价。
1 PED获益与风险并存除了PITA(th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for the intracranial treatment of aneurysms)和PUFS(Pipeline for uncoilable or failed aneurysms trial)研究之外[2-3],关于FD的临床研究仍在不断开展。
一项汇总PUFS、IntrePED(interna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和ASPIR(aneurysm study of pipeline in an observational registry)3个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对1 092例患者(1 221个颅内动脉瘤)使用PED 治疗的1年治愈率为85.5%,再治疗率为3%[4]。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5ae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e.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颅内复杂动脉瘤是颅内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它的治疗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但这些方法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手术切除风险大、切除难度大、术后恢复慢,介入治疗易引发血管梗死、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复杂动脉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将导管或在血管内置入的器械,避开血栓形成的病变区域,直接向瘤内注入抗凝药物和栓塞剂,以发挥止血、埋塞和减小瘤体体积等治疗作用。
血流导向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减慢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使动脉瘤内的血栓时间加长,同时提高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使得动脉瘤内的凝固作用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血流导向装置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球囊导管,另一种是流量调节装置。
采用球囊导管治疗时,先在动脉导管中放入一个可膨胀的球囊,将球囊放置在动脉瘤内,再通过向球囊内注入对应的处理药物或栓塞剂进行处理。
而采用流量调节装置治疗时,可从动脉内引入一个流量调节器,通过调整流量大小来减少血流速度,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一、减少手术切除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减少手术切除时的血管损伤及出血风险,也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
二、有效缩小瘤体体积。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缩小瘤体体积,减轻病魔对正常疗程的影响,对于预防瘤体继续增大及出现症状有显著的作用。
三、降低手术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血流导向装置较为简便,可以降低手术成本和治疗费用。
总之,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提高切除效率,缩小瘤体体积,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当然,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手术规范,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治疗,保持对患者的跟踪观察,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探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68abdefbb68a98270fefa59.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探讨目的探討血流导向支架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PED治疗5例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后近期疗效。
结果5例患者共5个动脉瘤,均成功置入PED,4例患者仅单纯置入PED治疗,1例患者置入PED后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瘤腔内造影剂滞留。
临床随访所有患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PED治疗动脉瘤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60%(3/5)和100%(5/5),且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载瘤动脉及远端血管通畅。
结论PED 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lood flow-guided scaffold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PED)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fter surgery of 5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treated by P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5 patients with 5 aneurysm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with PED. 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D alone and on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auxiliary coil embolization therapy after implanted with PED. Angiography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revealed intra-tumor contrast agent retention.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clinical follow-up of all patients. The complete embolization rates of the aneurysms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60%(3/5)and 100%(5/5),respectively,an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ccurred. Tumor carrier arteries and distal vascular were smooth. Conclusion PED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 The short-term efficacy is satisfactory while the long-term efficacy still needs further evaluation.[Key words]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Blood flow guidance;Short-term effect血管內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发展迅速[1]。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c7a4e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c.png)
20211241【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前期试验,共纳入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完成Repath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描述性分析Repath 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6个月动脉瘤闭塞率。
结果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个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共植入11枚Repath 血流导向装置,Repath 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除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外无器械及责任血管相关不良事件,9例患者完成6个月影像学随访,动脉瘤闭塞率75%(9/12动脉瘤)。
结论血流导向装置Repath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仍需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介入栓塞【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110(2021)01-0001-06付晓杰徐浩文权涛郭新宾袁永杰刘朝王子博管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domestic flow diverter Repath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FU Xiaojie ,XU Haowen ,QUAN Tao ,GUO Xinbin ,YUAN Yongjie ,LIU Chao ,WANG Zibo ,GUAN She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domestic flow diverter Repath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This is a prospective,single center,single arm preclinical study.A total of 10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aneurysms and treated with Repath sten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procedure complication and 6-month aneurysm occlusion rate were analyzed.ResultsTen patients with 13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enrolled and 11Repathstent were successfully planted in this study.Nine patients accomplished 6-month angiographic follow-up.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sent plantation was 100%,one patient had asymptotic infarction after procedure.The 1-,3-and 6-month follow-up indicated no stent-related complication.Conclusion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Repath flow diverter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intracranial aneurysms,but need further large,multi-center random controlled study to confirm.【Key words 】Brain 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low diverter ;Coiling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DOI :10.12083/SYSJ.2021.17.012·论著临床诊治·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190076)作者简介:付晓杰,Email :△通信作者:管生,Email :脑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的主要病因[1-3]。
颅内血管瘤最新科技(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颅内血管瘤最新科技(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b26b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a.png)
颅内血管瘤最新科技(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复杂动脉
瘤中的应用)
西安市第九医院特色技术展示系列,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 FD)主要目的是最佳的改变载瘤血管和动脉瘤之间的血流,同时为血管提供一个血管内支架,以修复导致动脉瘤形成的缺陷血管。
与FD功能相关的是金属覆盖率和网孔密度。
普通支架金属覆盖率约为6%-20%,而FD的金属覆盖率约为30%-35%。
FD释放以及载瘤动脉从建示意图
病例展示
患者以视力模糊主诉入院。
诊断颅内大动脉瘤。
正侧位及工作位置造影。
动脉瘤3D重建
FD释放,弹簧圈稀疏栓塞动脉瘤。
造影,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不显影。
此病例是九院神经外科团队首次采用F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并取得良好效果。
该技术使得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发生了"从堵到疏"的改变。
使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更加简单,提高了动脉瘤的治愈率,特别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填补了我院的空白。
#西安##医疗##脑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在刘展会主任带领下,在脑卒中救治能力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常规开展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慢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开通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及内膜剥脱术。
神经外科将不断努力进取,为造福更多患者与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单中心经验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单中心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6d66f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8.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单中心经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8(015)002
【总页数】1页(P67)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意大利米兰Ospedale医院的Lozupone等回顾性评估了血流导向装置(FD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中期随访结果。
他们回顾性分析17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进行FDD治疗的患者(女12例,男5例,世界神经外科协会联合会评分平均2.9分)。
17例破裂动脉瘤中,8例为血泡样动脉瘤,其余9例为夹层动脉瘤破裂,平均治疗时间为4.2 d,记录手术过程中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手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评估。
血管内治疗后,破裂动脉瘤无一例复发。
病死率为12%(2/17),2例均因SAH死亡。
1例患者因脑室外引流调整位置时脑实质内出血,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术后2周脊髓梗死造成截瘫。
血管造影随访评估显示15例存活患者中,有12例动
脉瘤完全消失;在其余3例中,1例显示动脉瘤残留,1例因动脉瘤增大再次治疗,1例患者失访。
他们认为,FDD可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患者,该方式对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提出了挑战。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cf71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a.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和形成肿瘤样的血管团块,进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或破裂导致出血。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新的方法是使用血流导向装置进行治疗。
本文将阐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应用,以及其相关原理和优势。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血管治疗方式植入到患者体内的特殊装置,它可以改变血流路径,导向动脉瘤内的血流,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
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材料可靠,并且能够起到有效的阻塞和保护作用,因此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的治疗原理基于两个主要过程:装置中的导管可以进入动脉瘤内,使血液通过装置而不是瘤内,从而减少了对动脉瘤壁的压力和刺激;血流导向装置的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帮助减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以确定合适的血流导向装置型号和植入方式。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导丝将血流导向装置送入到动脉瘤内,确保装置安全到达并正确放置。
术后,装置将保持在瘤内,改变血流路径,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避免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血流导向装置可以保持血流通畅,预防瘤内血栓形成,减少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力。
植入血流导向装置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手术需要高度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可能导致装置植入失败或术后并发症。
术后还需要长期的随访和监测,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功能,及早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改变血流路径,减轻对动脉瘤壁的压力,从而预防破裂风险。
在使用血流导向装置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术前评估,确保选择合适的装置型号和植入方式,并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新进展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c390f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4.png)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新进展
李鑫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5(020)005
【摘要】近几年,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型介入器械即血流导向装置的问世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极大关注.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更加简化、安全.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设计的血流导向装置,即用于载瘤动脉内的血流导向装置和用于动脉瘤腔内的血流导向装置.本文对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238-240)
【作者】李鑫
【作者单位】518020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血流导向装置与弹簧圈联合治疗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J], 高卉;程云章
2.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J], 范锋;魏森;管生;郭新宾;徐浩文;袁永杰;刘朝;陈振;王子博;李栋
3.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J], 付晓杰;徐浩文;权涛;郭新宾;袁永杰;刘朝;王子博;管生
4.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后覆盖分支通畅性研究进展 [J], 张学贤;杨凯;赵卫;谢璇丞;汤蕊嘉;张雪平
5.优化心理护理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J], 魏艳鸽;冯英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流导向装置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血流导向装置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4fd60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8.png)
血流导向装置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吕楠;黄清海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3(010)010
【摘要】近年来,血管内栓塞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单纯通过弹簧圈栓塞存在着术后易复发、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具有高金属覆盖率、低孔率特征的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应运而生.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有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se(PED,美国)、Silk flow diverting stent(SFD,美国)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中国).
【总页数】4页(P545-548)
【作者】吕楠;黄清海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置入虚拟及真实血流导向装置后兔动脉瘤模型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徐瑾瑜;邓本强;方亦斌;于瀛;程吉勇;王奎重;黄清海;刘建民
2.支架孔率对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J], 张星;黄清海;施洋;余钊胜;邵雪明;刘建民
3.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陈俊凡;杨新
健;刘健
4.颅内动脉瘤径颈比对瘤体与分支血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高卉; 程云章; 刘祥坤
5.基于影像数据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J], 王芙昱;许百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8126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2.png)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姚亮;曹永胜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15(0)1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病中的高发病之一,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与致残率都极高。
自90年代以来,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针对颅内巨大、宽颈、梭形、微小、夹层及假性等复杂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仍充满挑战。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完善,目前,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将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5页(P118-121,122)
【作者】姚亮;曹永胜
【作者单位】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
2.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
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4.浅析复杂型颅内动脉瘤发生血管内栓塞的治疗
5.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特点[5]。Tubridge 通过输送导丝输送,在输送过程 中可以通过推送支架和回撤微导管的配合来控制覆 盖瘤颈处的支架孔率,在动脉瘤颈处,金属覆盖率为 30% ~50% ,这 有 助 于 显 著 改 变 动 脉 瘤 的 血 流 动 力 学;在其他位置处,金属覆盖率为 12%~20%,从而在 达到促进动脉瘤闭塞的同时保证分支血管的通畅。
在所有支架介入治疗中,术前 1~5 d 即开始采用 单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支架一旦植入载 瘤动脉,就会刺激血小板聚集,甚至形成血栓。通常 给予阿司匹林 100~300 mg/d,氯吡格雷 75~300 mg/ d。高剂量通常是术前准备时间极短的患者。术后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有多种,通常给予双联,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维持 6 周到 6 月;之后单一抗血小板 药物治疗,通常是阿司匹林。据 Klisch 等[23]报道,2 例后循环巨大梭形动脉瘤(直径>22 mm)用 PED 治疗 后 1 年复查,发现巨大动脉瘤大部分血栓形成,为促 使血栓完全形成,停服氯吡格雷,继续口服阿司匹 林,1 例 5 d 后出现重建动脉急性闭塞,经积极溶栓 治疗挽救;另一例停药后 2 周重建动脉急性血栓形 成,导致死亡。因此 FD 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需 要更长时间,但合理的时间尚不清楚。此外,根据血 小板抑制率检测水平以及 FD 植入长度、数量等制定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 699 -
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述●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进展
姚鹏飞 综述 黄清海 刘建民 审校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血管内治疗 【文章编号】 1009-153X(2012)11-0699-04 【文献标志码】 B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 701 -
van Rooij 等[21]报道一例左侧 A1 段哑铃状动脉瘤,两 枚 PED 套叠释放,术后患者立即出现情感淡漠、右侧 偏瘫,MRI 发现从 A1 段发出的豆纹动脉支配区域的 左侧基底节区梗塞,考虑 PED 直接压迫穿通支开口 导致血管闭塞。Kulcsár 等[22]报道 12 例基底动脉难 治性动脉瘤均采用 SFD 治疗,1 例术中出现双侧大脑 后动脉、左侧小脑上动脉血栓闭塞,立即经导管给予 替罗非班溶栓,血管再通;另有 3 例术后随访 3~36 周 中分别出现丘脑、脑桥缺血,神经功能恶化;考虑均 与侧支或穿通支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有关。
4 FD 的并发症
尽管 FD 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技术的革新 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FD 主要并发症有:FD 短缩 移位并脱入动脉瘤内、术中或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 脑实质内出血、早期或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支架所覆 盖的侧支或穿通支闭塞等。迟发性并发症致残或死 亡更常见,主要与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 形成等有关。 4.1 技术并发症 FD 按技术流程操作,缓慢输送,技 术并发症不多见,主要有:支架输送困难、释放后支 架移位、难以预料的支架短缩等。Lubicz 等[13]报道 SFD 治疗 29 例病人 34 个梭形或宽颈动脉瘤,3 例患 者输送 FD 时因阻力太大,SFD 无法通过而改用传统
治疗,1 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囊状动脉瘤,术后 13 d 支架移位脱入动脉瘤内,导致蛛网膜下腔大量 出血而死亡。Szikora 等[14]用 41 枚 PED 治疗 29 例宽 颈动脉瘤,2 枚 PED 因颈内动脉过于弯曲无法释放, 1 枚释放不完全。 4.2 动脉瘤迟发性破裂 有多位研究者报道 FD 治疗 后出现早发或迟发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 [15,16] 迟发性 破裂在症状性动脉瘤、大或巨大动脉瘤、囊状宽颈动 脉瘤中更常见。迟发破裂的确切原因不完全清楚, 可能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①FD 治疗复杂 动脉瘤后,动脉瘤囊壁上形成的附壁血栓与血流持 续接触,导致溶栓与血栓形成交替进行。附壁血栓 中分泌蛋白酶,导致瘤壁化学降解,中膜平滑肌层破 坏变薄,最终导致动脉瘤迟发性破裂 。 [16] ②动脉瘤 内膜由腔内血管供血,囊内血栓形成使动脉瘤壁缺 血缺氧,出现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增 加了弹性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和产量,通过酶降解导 致瘤壁完整性丧失;FD 治疗后动脉瘤内仍持续有血 流流入,血栓不断增大,渗入血栓内的血流使得不完 整的瘤壁不稳定,在特定情况下破裂出血[17]。③抗 血小板药物抑制了纤维蛋白沉积和红色血栓成熟为 白色血栓过程,血栓内释放的蛋白水解酶侵蚀血管 壁,导致动脉瘤破裂[15]。④FD 置放处载瘤动脉形态 改变,动脉瘤内血流要进入更高阻力的载瘤动脉,必 须有更高的压力梯度,从而增加了瘤内压力,导致破 裂[18]。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19]同样表明, 当 FD 在载瘤动脉中释放后,囊状动脉瘤瘤壁压力明 显增高,从而导致动脉瘤表面张力增加。而且这种 张力随着另外一枚 FD 的释放而增加,直至动脉瘤内 血流停止。动脉瘤内张力增加导致动脉瘤早期或迟 发性破裂出血。 4.3 FD 术后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狭窄 低孔率,高金 属覆盖率的 FD 如果不能完全释放,或多枚重叠置 放,将增加血栓形成或载瘤动脉狭窄的几率。栓塞 事件可以发生在术中,也有术后早期出现,迟发性更 常见,发病率为 4.9%~10% 。 [4,20] 对抗血小板药物抵 抗患者和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容易发生支架 内血栓。Wagner 等[12]治疗的 22 例病人,21 例 6 月后 造影随访,2 例载瘤动脉栓塞,2 例 SFD 内狭窄,2 例 SFD 内血栓形成,其中 1 例死亡。 4.4 载瘤动脉侧支或穿通支闭塞 侧支或穿通支闭 塞在多枚支架置入时容易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 症。侧支闭塞的原因有:SFD 的机械性压迫效应,侧 支血管开口处微血栓脱落,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
-700-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November 2012,Vol. 17,No.11
到即刻完全血栓形成。长海医院采用研制的 FD Tubridge 系统,对 11 枚囊状宽颈动脉瘤、3 枚梭形动 脉瘤进行治疗,术后所有动脉瘤的造影剂充盈方式 改变,瘤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未见动脉瘤完全闭塞 [5]。两例 Hunt- Hess 分级为Ⅳ级的椎动脉夹层动脉 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各用 3 枚重叠的 PED 治疗,术后 当时或 48 h 夹层动脉瘤完全消失,术后 14 d 复查没 有血管狭窄、痉挛、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 3 月患者恢复全职工作[11],可见夹层动脉瘤短期内可 以完全闭塞。 3.2 长期疗效 目前 FD 治疗复杂动脉瘤的术后随访 时间均相对较短,一般在 6~12 月,随访期内疗效确 切。Nelson 等[9]用 PED 治疗了 31 例患者,共 31 个动 脉瘤,平均大小为 11.5 mm,平均颈宽 5.8 mm;其中 15 例只用 1 或 2 枚 PED,16 例采用 PED 加弹簧圈栓 塞;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显示,93.5%动脉瘤完全闭 塞,2 例出现同侧中风症状,未发生颅内出血、支架内 血栓、血管狭窄、迟发性神经症状、死亡等严重并发 症。Lylyk 等[2]采用 PED 治疗了 63 例颅内动脉瘤,包 括小、大、巨大宽颈动脉瘤;其中 44 例用 1 枚 PED,17 例重叠 2 枚 PED,2 例重叠 3 枚 PED;术后 3、6、12 月 血管造影复查,完全栓塞率分别为 56%、94%、95%, 研究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Wagner 等[12]用 SFD 治疗了 22 例患者 23 枚宽颈动脉瘤,术后 6 月时造影 随访 68%完全闭塞,1 年时 86%完全闭塞。一个 70 例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8]表明,对常规血管内治 疗或外科夹闭手术难以完成的动脉瘤,96%用 SFD 成功治疗,术后 40~60 周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100%。 对于更长期疗效评估,还有待大宗病例长时间的随 访研究证实。
5 FD 治疗后药物治疗
FD 栓 塞 动 脉 瘤 的 演 变 过 程 与 弹 簧 圈 截 然 不 同。弹簧圈完全栓塞动脉瘤后,动脉瘤囊内即刻形 成血栓;然而,FD 治疗后,即刻形成血栓非常少见, 常常在术后 3~6 月中逐渐形成血栓,其与术后抗血 小板药物使用有关。血流导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极 其重要,因为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破 裂出血的严重风险。
1 FD 介绍
近年来,新型的自膨式、高金属覆盖率、微导管 输 送 的 FD 逐 渐 出 现 。“ 管 线 栓 塞 装 置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和“ 线 状 血 流 转 向 装 置 ” (SILK flow diverter,SFD)是 目 前 获 批 临 床 使 用 的 FD。PED 是一种由 48 股 25%铂金和 75%钴镍合金 丝构成的网状管,直径 2.5~5 mm,设计释放后靶血管 内表面金属覆盖率达 30%~35%,是传统支架的 3 倍 (Neuroform 支架为 6.5%~9.5%);释放后孔径 0.02~ 0.05 mm2,并且在最终释放前可以收回,大大提高了 FD 技术上的安全性[2,3]。SFD 与 PED 类似,由 44 股镍 钛合金丝和 4 股铂丝构成网状管,直径 2.0~5.5 mm, 靶血管内表面金属覆盖率达 35%~55%,释放后孔径 110~250 μm2,网孔密度比 PED 更加紧密[4]。因为材 料不同,PED 比 SFD 有更高的径向力,支持力度强。 另外,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 Tubridge 血流导向 装置也逐渐在临床应用。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同 样具有高金属覆盖率(20%~40%)、低孔率、自膨胀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743.9; R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