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本附录提供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包括综合径流系数、初期雨水径流量、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蓄水设施的蓄水容积、水面蒸发量、水量平衡法计算、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条件选用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并进行数值计算。

C.1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参照下表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 (C.1)

式中:

ψz ——综合径流系数;

F i ——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 2); ψi ——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 2),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表C.1 径流系数

C.2 初期雨水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W i =10·δ·F ···················································· (C.2)

式中:

F

ψF =

ψi

i

z ∑

W i——初期雨水径流量,m3;

δ——初期径流厚度,mm,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市政路面可采用4~8mm;

F——汇水面积,hm2。

C.3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推荐根据本地多年记录的分钟降雨数据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水力模型计算确定,如无条件,可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推荐的容积法按下式进行计算。

V T=10H·R V·F·················································· (C.3)式中:

V T——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3);

F——汇水区域面积(ha);

H——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可按附录C取值;

R V——雨量径流系数,多种用地性质时采用加权平均值。

C.4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降雨数据按照附录C制定本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无相关降雨数据,可参考临近城市相关降雨数据取值。

C.5以下设施的蓄水容积不应计入总蓄水容积:

a)对径流总量削减没有贡献的设施:如用于削峰的调节塘/池等;

b)对径流总量削减贡献很小的设施:如转输型植草沟、渗管/渠、初期雨水弃流、植被缓冲带、

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等;

c)在径流系数内已综合考虑其空隙的设施:如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结构内的空隙;

d)受地形条件、汇水面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有效收集径流雨水的设施。

C.6蓄水设施的蓄水容积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有渗透功能的综合设施,蓄水最大深度应根据该处设施上沿高程最低处确定;

b)用于接纳初始阶段降雨的雨水罐、雨水池等,可蓄水容积应结合所蓄雨水的利用安排确定,雨

前不能及时排空的容积不应计入核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蓄水容积;

c)每处设施计入总调蓄容积不应大于设计降雨量下其汇水面内的实际降雨径流量;

d)每处设施计入总调蓄容积应不大于一个周期内排放量、水体渗透量、水面蒸发量和回用量之和,

其中排放量根据可排空的体积确定,回用量根据实际回用水量确定,水体渗透量和水面蒸发量根据计算确定。一般取一个周期24h。

e)对于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等顶部或结构内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设施规模应按照以下方

法进行计算。对透水铺装等仅以原位下渗为主、顶部无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其基层及垫层空隙虽有一定的蓄水空间,但其蓄水能力受面层或基层渗透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透水铺装可通过参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的方式确定其规模。

1)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下式进行计算:

V S=V-W P ···················································· (C.4)

43

44

式中:

V S ——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m 3; V ——渗透设施进水量,m 3,参照“容积法”计算; W P ——渗透量,m 3。

2) 渗透设施的日雨水渗透量应按下式计算:

················································· (C.5)

式中:

W s ——渗透量(m 3);

α——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 K ——土壤渗透系数(m/s ); J ——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 A s ——有效渗透面积(m 2); t s ——渗透时间(s ),按24h 计。

3) 土壤渗透系数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附录B 取值。

4)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 水平渗透面积按投影面积计算;

2 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所对应的的垂直面积的1/2计算;

3 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

4 埋入地下的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

C.7 水面蒸发量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a) 水面蒸发量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b) 当实测数据缺乏时,可按照下式计算:

·

································ (C.6) 式中:

Q zh ——水池的水面蒸发量,L/d ; S ——水池的表面积,m 2;

P m ——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a ; P a ——空气中的蒸汽分压,Pa ; V md ——日平均风速,m/s 。

c) 水面蒸发量也可采用多年平均逐月蒸发量确定。 C.8 水量平衡法可按下表计算:

水量平衡法主要用于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储存容积的计算。设施储存容积应首先按照“容积法”进行计算,同时为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如保持设计常水位),再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设施每月雨水补水水量、外排水量、水量差、水位变化等相关参数,最后通过经济分析确定设施设计容积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水量平衡计算过程可参照表C.2。

s s s t KJA αW =52.0(zh m a md Q S P P V =-)(1+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