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

合集下载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
• 提供估算标价、销售价格和交货合同的基础资料。
• 确定机器利用率指标和劳动定额,并可作为制定奖励办法的基础。
• 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资料。
2、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一、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有: ★ 1. 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 ★ 2. 工作抽样 ★ 3. 预定时间标准法 ★ 4. 标准资料法 二、作业测定的方法和应用 ★ 1. 作业测定的阶次(层次) ★ 制定标准时间时,应首先决定研究工作的阶次,工作阶次通常分成
制造该产品所 需最小时间
A
因设计发生的 无效时间
B
因计划不当发 生的无效时间
C
因管理不当发 生的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
1、作业测定的定义和目的
三、作业测定的应用
• 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工时最短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 法。
• 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
• 决定每个作业人员能操纵的机器台数。
• 提供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进程的基础资料,包括执行工作方案和利用 现有生产能力所需要的设备劳力。
三、时间研究的步骤
★ 1. 第一步骤:收集资料 ★(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 ★(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 ★(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 ★(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
4、时间研究的概述
★(5)研究的期间; ★(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 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它影响
5、标准时间的制定
二、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的设定
★ A.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 B.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 × (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引言标准时间是指世界上统一接受和采用的时间计量标准。

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准确的时间掌握对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作业测定以获得准确的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的概念作业测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测量过程来确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程,并作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测定方法直接时间测量法直接时间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所花费的实际时间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保工人能够熟练完成该任务。

2.观察和记录:观察工人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并记录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3.计算总时间:将各个步骤的时间相加,得到完成整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4.重复测定:对同一任务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是指借助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且重复性较强的工作任务。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标准时间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并建立一个标准时间数据库。

2.匹配和调整: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特点,从标准时间数据库中找出相似的任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确定标准时间:通过标准时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和调整结果,确定工作任务的标准时间。

速度性测定法速度性测定法是指通过对工人完成任务的速度进行测定来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要求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固定数量任务的工作环境。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定任务的标准数量。

2.测定时间:观察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次数,并记录每次完成的时间。

3.计算标准时间: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次数除以标准数量,得到每个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

4.验证和调整:将测得的标准时间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验证,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测定的应用领域作业测定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包括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

作业测定PPT学习教案

作业测定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73页
作业方法上的原因
由于加工程序不合理造成时间的过多消耗。 由于所用的机器设备不合适,而浪费了时
间。 由于现场布置不合理,使物流路线过长而
发生的不合理的搬运。 由于操作方法、操作动作不合理而浪费的
时间
第3页/共73页
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好造成时间浪费 由于计划不周,前后脱节,发生等待 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工作中发生故障而停产 由于材料供应不及时,停工待料 由于作业现场环境条件不佳,影响作业效率 由于忽视安全发生事故造成停产 由于不按标准操作发生失误出现废品、不良品或返修品 由于纪律松弛,迟到、早退、缺勤、怠工而造成的浪费等等
第25页/共73页
确定观测次数


假定观测值xi 呈正态分布,n为观测次数(样本数)
x 为样本均值; S 为样本标准差; x 为样本均值标准差.

为总体标准差;

2
2

x
x

X
第26页/共73页
秒 其中
确定观测次数

X
n
时 间
S
X1 X 2 X n X 2
1
n
n
n
n
n
X
2 i
X
2 i
i 1
i 1
若要求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误差在±5%以内,
研 并取置信度为95%,则:

2 0.05X
x
0.05X 2
n'
第27页/共73页
确定观测次数

• (1)误差界限法
表时2源自nn间 研
40
n
n Xi2 ( Xi )2

IE时间分析发,内附标准时间表

IE时间分析发,内附标准时间表

时间分析—作业测定(1)

时间分析的体系
从泰勒把时间分析应用于工厂改善开始,时间分析已走远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其方法经过后人不断总结发展, 已经蔚然而成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时间分析一般分为两大类型
直接观测法 间接观测法

根据分析对象的作业种类、性质以及分析的目的,又可以细分出许 多方法。以下逐一进行介绍。
例如,针对某一次观测,经判断熟练度为C1(+0.06),
努力程度为B2(+0.08),工作条件为E(-0.03),一致 性为E(-0.02),则评价系数 = 1+0.06+0.08-0.03-0.02 =
平准化评价系数表
评价 标准时间的设定 2) 作业条件 熟练度 —作业测定( 努力度
项目
一致性 A B C D E F +0.04 +0.03 +0.01 0.00 -0.02 -0.04
M28C
14.4
5
6
P1SE
5.6
5.6 P1SE 决定针在板上位置
7 放下针 RL1 2.0 RL1 上表中,抓住针和定位等动作对一般人而言,较难左右手同时进行 合计 55.8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

标准时间概要(Standard Time)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 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也就是在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标准时间具有五大主要因素:正常的作业条件、熟练程度、作业方法、劳动强度和速度、质量标准。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附答案)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2.1MOD=0.129秒3.平准化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4.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5. MOST是Management Operation Standard Technique的缩写,即动作分析方法.6.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7.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8.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9. 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10. 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1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国的泰勒;12, 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 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13, 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1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15,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加工) ◇---- (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 ▽----- (储存)16.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7.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8.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MRP_系统。

20. 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2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一、标准时间概要1.什么是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一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于引起疲劳的条件,如女工搬运不超过4.5KG。

2)熟练程度:大多数普通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者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然而,由于受到中国历史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与国营体制的影响,中国的工矿企业忽视效率及效益,没有衡量效率的标准时间概念。

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有旧的的劳动工时定额系统,与国际系统严重脱轨,加入WTO之后,当务之急是正视效率管理,引进基础的标准时间系统,与外企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都可以客观准确的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其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同作业者的表现不同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作产品的人工成本可知与管理,包括计件工资的基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与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第七、八、九、十章 作业测定

第七、八、九、十章 作业测定

∑(观测时间值) 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观测次数
思考题
对某项操作单元已观测20次 其时值整理如下: 对某项操作单元已观测20次,其时值整理如下: 20 0.09 0.08 0.10 0.12 0.09 0.08 0.09 0.12 0.11 0.11 0.12 0.09 0.10 0.12 0.10 0.08 0.09 0.10 0.12 0.09 设可靠度为95% 相对误差为±5%, 95%, 设可靠度为95%,相对误差为±5%,试计算其理论观测 次数为多少。 次数为多少。
∑ xi ∑ xi2
6 7
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代入公式得: N= 40 10X429-(65)2 65
2 =24.6=25(次)
已测了10次,需再测15次。
一、秒表法
5、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剔除了异常值后,每一操作单元 所有时间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 该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即:
作业测定
一 作业测定概述 二 秒表法 三 工作抽样法 四 预订动作时间标准法 五 标准资料法 六 标准时间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季香君
一、作业测定概述
(一)作业测定的定义和目的
1、作业测定的定义 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 合格工人按规定的 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 作业标准, 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作业标准,以 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合格工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 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 合格工人 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 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使它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 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使它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 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规定的作业标准——经过方法研究后制订的标准的工作方法,及 经过方法研究后制订的标准的工作方法, 规定的作业标准 经过方法研究后制订的标准的工作方法 其有关设备、材料、负荷、 其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的状况 正常速度 不能勉强、过分紧张; ※不能勉强、过分紧张; 不能故意拖延; ※不能故意拖延; 工作时生理、心理状况正常; ※工作时生理、心理状况正常; 工作速度为平均速度。 ※工作速度为平均速度。

IE手法

IE手法

手法IE.IE手法手记一、 ECRS法则:1、取消(E):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内容2、合并(C):合并必要的工作3、重排(R):取消和合并以后,重新安排工作顺序和步骤.4.简化(S):除去可取消和合并之外,余下的还可进行必要的简化.二、PDCA步骤標準時間制定方法之----馬表測時法一、選擇普通熟練程度的操作者作為時間研究的對象二、在開始時間研究之前IE人員須徹底領悟該工序的作業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親自實踐.三、 IE人員在馬表測時時,需站立於操作者左右方向2m以外的地方觀察,盡量不要讓操作者覺察或造成心理壓力四、每道工序盡量選擇多個操作者,持續觀察10~50次(最少10次),記錄、整理,結果填入IE現埸作業測定記錄表5.五、剔除異常值1、定性判斷: 操作者的漏作、多作、故延; 觀察值的漏記、誤記;外來干擾2、剔除異常值的方法采用……三倍標準差法 ,方法如下::六、確定技能評比系數的步行4.8km/h30秒發一副撲克牌成四堆的速度或者 (通常將正常人) 速度看作是普通熟練程度操作者的速度Σ七、利用加權求和公式計算平均基本時間(AVERAGE BASICTIME)=BASICTIME/n(BASIC TIME)=觀察平均時間×技能評比系數正常時間: 八、設定寬放率3%寬裕位工程()1)包括治/工具的準備,設備點檢;治工具損壞時交換,部品治/工具掉落拾起;手套/指套配戴,交換;工具清洁,資材補充<限50CM以內>;作業指導書查閱<悟不出時的對照>;非檢查工位不良部品發生時的延誤.2)作業主體生理或心理寬裕2%:在作,除了正規的休息時間之外基于作業主體生理或心理的要求,的比率推攤入2%,放松身體等動作均可按擦汗業過程上洗手間,喝水, ST)2%:作業主體疲勞寬裕3)根據人對勞動時間的適應和對勞動強度的承受能力,作業體在開始作業時和一段時間之後的速度所產生偏差也可給予一定的寬裕值.九、設定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IE系统技术手记一、何为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从事把人员、原材料、设备和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发挥其功能的科学,它是进行经营管理系统方面的设计、改善与设置工作的学科二、IE的简单介绍——目标与功能1、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精编【IE工业工程】IE手法

精编【IE工业工程】IE手法

【IE工业工程】IE手法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IE手法手记一、ECRS法则:1、取消(E):"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内容2、合并(C):"合并"必要的工作3、重排(R):取消和合并以后,重新安排工作顺序和步骤.4.简化(S):除去可取消和合并之外,余下的还可进行必要的简化.二、PDCA步骤標準時間制定方法之----馬表測時法一、選擇普通熟練程度的操作者作為時間研究的對象二、在開始時間研究之前IE人員須徹底領悟該工序的作業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親自實踐.三、IE人員在馬表測時時,需站立於操作者左右方向2m以外的地方觀察,盡量不要讓操作者覺察或造成心理壓力四、每道工序盡量選擇多個操作者,持續觀察10~50次(最少10次),記錄、整理,結果填入IE現埸作業測定記錄表5.五、剔除異常值1、定性判斷: 操作者的漏作、多作、故延; 觀察值的漏記、誤記;外來干擾2、剔除異常值的方法采用……三倍標準差法,方法如下:六、確定技能評比系數:(通常將正常人30秒發一副撲克牌成四堆的速度或者4.8km/h的步行速度看作是普通熟練程度操作者的速度)七、利用加權求和公式計算平均基本時間(AVERAGE BASIC TIME)=ΣBASICTIME/n正常時間(BASIC TIME)=觀察平均時間×技能評比系數八、設定寬放率:1) 工程(位)寬裕3%包括治/工具的準備,設備點檢;治工具損壞時交換,部品治/工具掉落拾起;手套/指套配戴,交換;工具清洁,資材補充<限50CM以內>;作業指導書查閱<悟不出時的對照>;非檢查工位不良部品發生時的延誤.2)作業主體生理或心理寬裕2%:基于作業主體生理或心理的要求,除了正規的休息時間之外,在作業過程上洗手間,喝水,擦汗,放松身體等動作均可按2%的比率推攤入ST)3)作業主體疲勞寬裕2%:根據人對勞動時間的適應和對勞動強度的承受能力,作業體在開始作業時和一段時間之後的速度所產生偏差也可給予一定的寬裕值.九、設定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IE系统技术手记一、何为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从事把人员、原材料、设备和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发挥其功能的科学,它是进行经营管理系统方面的设计、改善与设置工作的学科二、IE的简单介绍——目标与功能1、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的概念、方法和实施步骤。

作业测定是分析作业过程,确定作业内容的方法;时间标准法是根据作业测定结果,进行作业时间的测算和控制的方法。

通过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可以实现对作业过程和作业时间的有效管理,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作业测定;时间标准法;作业效率一、引言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作业过程、确定作业内容和测算作业时间的方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作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分析,确定作业的步骤和要求,同时根据作业步骤和要求,测算和控制作业所需的时间,从而实现对作业过程和作业时间的有效管理。

二、作业测定的概念和方法作业测定是指通过对作业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作业内容和要求的过程。

作业测定的目的是了解作业的步骤和要求,为制定作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

作业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作业过程,记录作业步骤和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作业过程,观察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作业技能和经验。

2. 间接观察法:通过对作业者进行采访和询问,了解其作业过程和步骤。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作业过程,观察员需要善于与作业者交流,获取有效信息。

3. 文件分析法:通过分析作业相关的文件和资料,获取作业的步骤和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熟悉作业流程和要求的情况,可以提供准确的作业信息。

三、时间标准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时间标准法是根据作业测定结果,测算和控制作业所需时间的方法。

时间标准法的目的是确立作业时间的合理标准,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时间标准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作业过程:根据作业测定的结果,对作业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每个步骤的时间要求和工作量。

2. 制定时间标准:根据作业分析的结果,结合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制定合理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要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出作业的实际要求。

作业测时

作业测时
作业测时
---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工作研究
方法研究
工作衡量
程序分析
时间研究
作业分析
工作抽样
动作分析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一,作业测定不斱法研究的关系
• 作业测定不斱法研究统称为工作研究。由亍工作 研究只需要很少的投资,甚至丌需要投资就能增 加效益,因此它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重视的一门管 理技术。 • 斱法研究不作业测定技术密切联系、丌可分割。 前者主要用亍改迚现有的工作斱法,后者用来衡 量改迚后的实斲效果,而工作斱法的合理化不标 准化又是迚行作业测定的基础。 • 工作研究的全过程是:利用程序和动作研究获得 最佳程序和斱法,尔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 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 2、宽放时间的种类
• 私事宽放。这是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 • 疲劳宽放。疲劳还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但无论哪种疲劳都
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必须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 程序宽放。分为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干扰宽放时间、临时宽放 时间。
• 3、宽放率和宽放时间计算
•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100% •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
预定时间标准
• 预定时间系统(Predetermine Time System) 简称PTS法,在我国通常称作预定时间标准 (法),是国际公讣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迚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迚 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丌是通过直接观察 和测定。 • F.B.吉尔布莱斯用来绅分成手眼动作的“动素”, 是迚行动作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 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到零位。 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 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生读数误 差。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该误差影响不 大;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则误差相对值过 大,因而不能忽略。

工业工程概论:作业测定

工业工程概论:作业测定

2013-2014学年
管理工程学院 许立敏
第12页
4. 确定观测次数
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 度为95%):
2
n
n
40 n
X
2 i
(
Xi)2
N
i 1
i 1
n
Xi
i 1
2013-2014学年
管理工程学院 许立敏
第13页
时间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准备工作 测时
测时 剔除异常值
26 308
2013-2014学年
7696 113846 4554 33 354
管理工程学院 许立敏
8844 81212 3249
第40页
例2:
观测某作业组,有10名工人,规定可靠度为95%, 相对精度为5%。根据原有的资料,他们的工作比率 为70%,准备每日观察20次。
管理工程学院 许立敏
第6页
4.2 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 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是以秒表为工具,在 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直接测定某一作业 操作者的作业的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 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 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 需要的时间。
合格的工人标准状态
工作抽样又称瞬间观测法,它是通过对现场对象以 随机的方式进行瞬时观察,调查各种对象活动事项 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从而进行作业测定的一种方 法。
工作抽样的特点
工作抽样是根据数理统计的理论,以概率法则作为基础 的方法。
工作抽样不是全数调查,所以就会产生误差,这又取决 于抽样的数量(即观测次数)。
精确度就是允许的误差,抽样的精确度分为 绝对精确度E和相对精确度S。

【精品】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ppt课件

【精品】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ppt课件

终结动作(6个): 抓取G: G0 碰、接触 G1 简单地抓 G3 复杂地抓 放置P: P0 简单放置 P2 较复杂放置 P5 复杂放置(组装)
其他动作(10个): 重量因素 L1 用眼 E2 判断 D3 加压力 A4 走步 W5 校正 R2 脚踏板 F3 圆周运动 C4 弯曲--站起 B17 坐下--站起 S30
• 第一次计时,A=a+b+c=17 s; • 第二次计时,B=b+c+d=19 s; • 第三次计时,C=a+c+d=18 s; • 第四次计时,D=a+b+d=12 s; • A+B+C+D= 3(a+b+c+d)=66 s, • 设 X=a+b+c+d=22 s • 所以各作业要素的时间值为: • a=X-B=22-19=3 s • b=X-C=22-18=4 s • c=X-D=22-12=10 s • d=X-A=22-17=5 s
(二)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 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到零位。 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 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生读数误 差。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该误差影响不 大;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则误差相对值过 大,因而不能忽略。
• 把时间用量加到动作研究上是由美国人西格 (A.B.Segnr)在1924年提出的,在他发表的第 一个预定时间标准----动作时间分析(Motion Time Analysis)的论文中论述到:“在实际条 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正基本动作所 需要的时间是常量”。他的动作时间分析(简称 MTA)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注意,推动人们开始 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法。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时间研究

1. 作业测定概述
1.1作业测定的概念及作用
1.1.1 定义:作业测定是指把作业分成适当的 作业单位(作业要素),以时间作为尺度进行
测定、评价、设计及改善。
作业测定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为了设定 “公正的一天工作量”而最早提出来的。
起初是用秒表测时,对作业活动进行研究。由 于使用秒表测定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后 来开发了以时间为单位对作业进行测定、评价
作业测定 - 11
为找出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管理,必须 测定制造生产、活动的时间。
下图为制造时间组成的内容。
基本操作时间
总制造时间
无效时间
A B C
作业测定 - 12
指完全依照设计资料,以最 佳的制造方法,能制造出该 产品的所需最小时间值
因产品设计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计划及操作 方法不当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 发生的无效时间
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由于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 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
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此外抽样调查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
在调查的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证。
作业测定 - 18
工作研究(Work Study)
方法研究(Method Study)
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
动储存起来。待全部单元时间测定完毕,
再从秒表中调取每一单元时间(T值)加以记
录。后面作详细介绍。
1
2
3
4
5
T
T
T
T
T
6.09 7.16 10.53 13.04 19.98
作业测定 - 24
(二)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 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 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 不熟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 生读数误差。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 该误差影响不大;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 则误差相对值过大,因而不能忽略。

工业工程 第七章 作业测定

工业工程 第七章 作业测定

第七章作业测定一、作业测定的概念二、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合格工人的选择很重要,否则造成制定的标准时间过松或过紧,对工人是不公平的。

二、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用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程序●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1. 秒表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2. 工作抽样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

3. 预定时间标准法这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

它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就能对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故在国外称为预定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法,简称PTS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工时消耗分类●标准时间●工时消耗分类⏹时间研究(秒表测时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 T S)直接法合成法M T M法(时间衡量法)W F法(工作因数法)简易W F法M O D法(模特排时法)⏹工作抽样法⏹标准资料法作业测定操造作成非生非造操成准时备作业布时置休需全部工作时间非定额时间t定额时间T●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概念 ● 标准时间的构成● 我国与西方国家工时消耗的差异 标准时间的概念标准时间的含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作业测定时间的标准法.pptx

作业测定时间的标准法.pptx

——概念公式
T作————对每个零件都重复,所以在计算时 间定额时能直接计算
T布和T生·休————不是对每个零件都重复,所 以通常是均摊到单件时间定额中,其方法
是用T布和T休·生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K布和K 生休分摊,有时把二者之和统称为附加时间 ,也按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K分摊。
T准结————一批消耗一次,T准结应分摊到该批 制品的每个零件上。
一、标准时间概述
1、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是指在适宜的操作 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 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 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一、标准时间概述
2、标准时间的特性
客观性 可测性 适用性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全部工作时间
1)工时消耗的分类
定额时间(T)

备作 与业 结时 束间
时 (T作) 间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速度标准评比系数×工作难 度调整系数
(第二次调整)
实例
3、客观评比
例如:某操作单元秒表测时的平均时间为10秒。
第一次调整系数(速度评比)为60%
第二次调整系(工作难度)为:
身体使用部位 E 8%
足踏情形
G 5%
两手工作
H 0%
目与手的结合 J 2%
搬运的条件 P 2%
重量
W 22%
实测时间平均值 (min)o 0.12 0.09 0.17 0.26 0.32 0.07
合成评比(例)
PTS 单元标准时值 评比系
Ft(min)
数(%)
0.13
108
0.19
112
平均评比系 数(%)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整个周期各单元的评比系数为 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一、标准时间概要二、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时间概要1.什么是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于引起疲劳,如女工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影响,中国的工矿企业忽视效率及效益,没有衡量效率的标准时间概念。

广大中国企业只有旧的劳动工时定额系统,与国际的标准时间系统严重脱节,加入WT0之后,当务之急是正视效率管理,引进基础的标准时间系统,与外国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否则,我们进入了WTO的赛场却不懂比赛规则,那如何战胜对手呢?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基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图7-1反映标准时间的设定与活用周期。

图7-1 标准时间的设定与活用周期通过图7-1所示的过程发挥全员积极性与智慧来进行革新与改善优化操作系统,是企业竞争及管理的关键。

企业或组织的活力与竞争力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上述革新的文化。

因此标准时间的最大意义与用途莫过于对勇于进取的革新成绩的客观评价。

这一思维方法是基于IE的人本主义原则的,当我们看到这种公平的评价改革系统时、这个企业就有活力,否则多半会看到僵化的金字塔式的模式,其中的管理层只会小心谨慎,明哲保身。

所以引进及实施劳动工时的标准时间概念是建立革新与改善系统的重要一步。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见图7-2图7-2 标准时间的构成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二、标准时间的设定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

那么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1.时间评比(Rating)(1)时间评比介绍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

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7-3所示。

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

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Leveling)。

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照明温湿度作业条件音响色彩身体条件其他作业员努力度人际关系上司经济状态公司外人员作业速度保障(公司)升职的机会精神支持上司与同事的评价适应性企业文化的认同身体条件奖励熟练度培训技术水平设备的操作性图7—3 影响作业速度的因素(2)平均化法的评比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

①熟练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

②努力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③条件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均。

④一致性(稳定性)对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若偏差达到土50%的话评价为欠佳,基本正常作业可视为平均。

具体评价等级系数见表7-1。

表笔者在现场实践中发现,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是很大的。

特别当公司有新产品投产时,员工开始时一般是无法做到标准时间的作业速度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会提高30%—40%左右,此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时间的速度了。

因此笔者认为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

具体熟练度与努力度的评价基准请参考表7—2。

评比系数=熟练+努力+环境+一致性=0.06+0.02+0.00+0.00=0.08当观测的作业时间为15”时,正常时间为:正常作业时间=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15×(1+0.08)=16.2”2.时间宽放(1)时间宽放概述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的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

时间宽放是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净作业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作业中断及迟延或由于作业者疲劳所造成的迟延时间,简而言之,作业中所必须的停顿与休息时间为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宽放率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内允许的宽放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时间宽放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见图7-4)一般宽放是指无论何种作业都需要的基本宽放。

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图7-4 宽放的构成(2)时间宽放的内涵与标准①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当每天工作8小时,上下午无中间休息时的标准为:对于轻松工作,为正常时间的2%~5%。

对于较重工作(或环境不良)为5%~7%。

对于举重(或天气炎热无空调)为7%。

②疲劳宽放:由于作业造成的精神及肉体上的负荷所带来的劳动机能衰退及速度减慢称为疲劳。

它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自然现象,所以必须给予时间宽放,以消除这种时间的迟延。

这是符合实事求是及以人为本的现代IE理念的。

但现实中笔者所见很多合资及国内企业,由于不重视IE基本理论而造成工时要么过紧要么过松的现象,两种情形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国进人WT0以后劳动工时管理向国际化靠拢,标准时间系统的建立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由于影响疲劳的因素很多,设定疲劳宽放率时请参照表7-3的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设定。

参照此标准确定疲劳宽放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认真听取现场员工与管理者的意见,因为强制且主观的判断会造成广大基层员工的不满与反抗。

解决造成疲劳的问题才是关键,确定现行方法及标准时间只是现场改善革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③作业宽放: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

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作业台及场地的简单清洁与准备,包括转换产品品种时的时时消耗。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④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

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及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

笔者建议另外单独计算为好。

这部分时间的分析与改善作为管理程序的改善课题单独处理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理解共识。

当然有些时间是不可以节省的,例如针对职员的健康管理所用的时间,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

⑤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殊宽放,无特别原因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那样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宽放时间的设定设定宽放时间方法不只一种,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世界上100%准确设定疲劳宽放的方法几乎没有,因为人群的体质特征不同,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的相关标准,因为体质特征接近,可以借鉴,若是欧美的标准会有一些偏差。

请使用者多加留意。

确定宽放率基本有以下几步:①确定宽放项目,②确定各宽放项目的具体比率。

③累计这项比率,④在正常时间中追加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3.标准时间的设定(1)设定方法如本章开始所描述的标准时间的设定有很多方法,这章重点说明的是时间分析的方法,但其它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及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预置时间标准法(PTS)(将在下章重点介绍)。

表7-4将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目的是给大家一个整体概念。

表7-4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在IE管理实践中认为时间分析PTS两种方法的科学性好一些,这样就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

其中时间分析即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来求得标准时间的方法,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PTS法则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PTS法是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方法。

通过前面章节的讲解大家基本了解标准时间的构成及设定方法。

总结来说,是在时间分析现场观测基础上经过评比修正得到正常时间标准时间图7-5 标准时间构成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率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2)设定程序步骤1 确定设定标准时间的目的如上面内容介绍那样ST的设定有多种方法,要根据需要及目的选择不同精度的设定方法,因此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