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堂PPT)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fde6668bd63186bcebbcd9.png)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什么是“观察”?“观察”与 “观看”的区别
观——看(视觉系统参与) 察——察觉,即:发现(思维)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我们把对幼儿在园时间内的观察, 统称“教育观察”
二、教育观察:
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 较持久的活动。是为了发现儿童独特特点, 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评价儿童的 发展状态,提供发展支持,促成儿童达到 发展目标。
幼儿的行为:
指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 外部(外显)的活动。
(动作 语言 表情 神态 )
三、观察的意义
(一)观察的必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三)观察的可行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1、指向幼 儿层面
2、指向教 师层面
(二)观察的重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2. 档案式记录 地点:大一班 对象:天天小朋友 目的:天天小朋友学习1到10的点数情况
观察记录:
2006/12/18 天天拿起一根纺锤棒点数后放入写有数字1的盒子里。用同样的方法他
完成了3和4的点数。到5的时候,他先念出盒子上的数字5,可点数出的纺 锤棒却不是5根。后面的数字都是如此,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2007/2/9 他在点数完4根纺锤棒并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后,又去拿纺锤棒时,却从
4开始继续点数5、6、7……应该从1数到5)。老师过去指导他,在老师 的指导下它能够正确的点数,可是老师一离开他就恢复了原样。
2007/2/15 他很快就正确地从1点数到5。这时他发现写有0的盒子内有一根皮筋,
便拿起一根纺锤棒套上皮筋放在盒子内。老师走过去指着盒子上写的0问: “这是几?”他说:“0。”老师又问:“你放了几?”他笑着说:“1。” 老师说:“0有吗?”他说:“没有。这有皮筋。”老师把皮筋拿走后, 他又继续进行点数一直到9,而且全部数对了。
一、什么是“观察”?“观察”与 “观看”的区别
观——看(视觉系统参与) 察——察觉,即:发现(思维)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我们把对幼儿在园时间内的观察, 统称“教育观察”
二、教育观察:
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 较持久的活动。是为了发现儿童独特特点, 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评价儿童的 发展状态,提供发展支持,促成儿童达到 发展目标。
幼儿的行为:
指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 外部(外显)的活动。
(动作 语言 表情 神态 )
三、观察的意义
(一)观察的必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三)观察的可行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1、指向幼 儿层面
2、指向教 师层面
(二)观察的重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2. 档案式记录 地点:大一班 对象:天天小朋友 目的:天天小朋友学习1到10的点数情况
观察记录:
2006/12/18 天天拿起一根纺锤棒点数后放入写有数字1的盒子里。用同样的方法他
完成了3和4的点数。到5的时候,他先念出盒子上的数字5,可点数出的纺 锤棒却不是5根。后面的数字都是如此,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2007/2/9 他在点数完4根纺锤棒并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后,又去拿纺锤棒时,却从
4开始继续点数5、6、7……应该从1数到5)。老师过去指导他,在老师 的指导下它能够正确的点数,可是老师一离开他就恢复了原样。
2007/2/15 他很快就正确地从1点数到5。这时他发现写有0的盒子内有一根皮筋,
便拿起一根纺锤棒套上皮筋放在盒子内。老师走过去指着盒子上写的0问: “这是几?”他说:“0。”老师又问:“你放了几?”他笑着说:“1。” 老师说:“0有吗?”他说:“没有。这有皮筋。”老师把皮筋拿走后, 他又继续进行点数一直到9,而且全部数对了。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fbb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8.png)
记录二: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时,可能会出现 误解或沟通不畅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可 能会用哭闹或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引导幼 儿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一个幼儿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 具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通 过协商、交换或者轮流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 要的东西。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幼 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其社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二)
01
行为表现
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但他的表达方式 并不清晰,导致其他幼儿不理解他。
02
情绪状态
幼儿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他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需求。
03
分析
该幼儿已经能够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然而,他还需要学习如何更清晰地 表达自己,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这将有 助于他更好地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关系。
交技能。
记录三: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可能会存在过度依赖 他人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 成人的帮助,而不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需 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地 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幼儿在拼图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可 以鼓励他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观察图案 、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等。如果幼儿仍然无法解决问 题,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观察总结及建议措施
要点一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 机会,例如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分 配角色、解决同伴间的矛盾等。通过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我们可以帮助 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并增 强自信心。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218563fe4733687e21aa6e.png)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
导致我们造成上述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二)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 • 我们能看到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轮胎视频
虞永平:
第一是观察能力。 第二是作品分析能力。 第三是谈话能力。 第四是课程设计能力。 第五是活动组织能力。 第六是评价能力。
游戏区
位置 面积 材料 参与人 使用材 持续时间 备注
数
料
角色游 戏区 结构游 戏区 表演区
科学区
……
20
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主题名 来源与 角色及 材料与 情节与 备注
称
发起 分配 使用 过程
1 2 3 ……
21
结构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区域名 提供 参与 使用 持续 成果 备注
称
材料 人数 材料 时间
)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资料:语言、情绪、社会性、认知、艺术 • 案例:曹春霞
5、分析(评价)与建议(支持策略)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
导致我们造成上述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二)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 • 我们能看到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轮胎视频
虞永平:
第一是观察能力。 第二是作品分析能力。 第三是谈话能力。 第四是课程设计能力。 第五是活动组织能力。 第六是评价能力。
游戏区
位置 面积 材料 参与人 使用材 持续时间 备注
数
料
角色游 戏区 结构游 戏区 表演区
科学区
……
20
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主题名 来源与 角色及 材料与 情节与 备注
称
发起 分配 使用 过程
1 2 3 ……
21
结构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区域名 提供 参与 使用 持续 成果 备注
称
材料 人数 材料 时间
)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资料:语言、情绪、社会性、认知、艺术 • 案例:曹春霞
5、分析(评价)与建议(支持策略)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3f3614f12d2af90242e6d9.png)
• 目的:评估兴趣、拓展与促进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要点
• 全面观察了解:以指南为框架
1
2
• 客观真实观察:重生活游戏
3
• 积极评价进步:析特点品质
口头骂人
抢玩具 抓同伴衣服 踢同伴 咬同伴
√
√
√
√
√
√
√ √ √ √
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
普通
分类 标签 标准
指南
期望 引导 价值
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 整体性
• 个体性 • 直接性
• 品质性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对象
目的 内容
地点
时间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 对象:3-6岁儿童 • 内容:学习与发展 • 时间:一日生活、游戏活动 • 地点:幼儿园为主、兼顾家庭等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观察维度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口头骂人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基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了解与分析幼儿
观看与观察的区别何在?
观看和观察:
沙, 对孩子意味着什 么?
观看和观察:
一沙一世界!
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 观看:一群孩子站着、 伸出手来 观察:幼儿的 探索心、好奇心、感 知觉、思维能力
•
提问:基于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与普通Leabharlann 观察有何不同?观察学前儿童的方法
核对法举例
活动名称 明 明 琳 琳 君 君 浩 浩
单脚站立3秒 单脚跳
踢球 抓住大皮球 踏三轮车
√ √
× √ ×
√ ×
√ √ ×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24dad5a32d7375a41780ed.png)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幼儿的行为、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是在 哪里发生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征?行为或事 件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第21页/共59页
5、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
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身感官来进行,应 用比较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
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如录音和录象,可以客观记录 和多角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观察资料。
第9页/共59页
2、指向教师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 念。例如课程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
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对 待幼儿、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情 感与态度等。
第10页/共59页
3、指向材料与环境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例如课程 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
讲述内容
一、幼儿的行为 二、观察与观察法
三、为何要对幼儿进行观察 四、如何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 五、幼儿行为的记录与分析(解读)
第3页/共59页
一、幼儿的行为
(一)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 活动。
(二)幼儿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是指幼儿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
这(里外的显主)活客动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 以指什么?
2、具体而言,幼儿行为的产生、改变、调整等,受到情境
中的其他因素尤其是人(外来观察者、教师、同伴等)
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幼儿容易受到外在心理
的暗示。
第33页/共59页
(二)记录内容经过主观选择
1、记录做不到完全的客观,这是由于因为每 个记录者都有内隐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价值观, 而在记录过程中,这些内隐的个体见解会在不知不觉中 影响记录者的视角,故此,记录者难免会有意或无意选 择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2586511711cc7931b7165e.png)
15
环境: 目的:五大领域 目标:具体能力和表现 观察记录: 结论:总结行为表现 评价:比较 建议:
ppt课件
16
观察记录的五个步骤
一、选择目标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你准备观察谁?你为什么 要观察这个幼儿?你想发现什么?)
(一)从重要的偶发时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选取 (打人,说脏话,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一次分享)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
ppt课件
1
观察也是一项专业技能
运用哪些方法才能正确观察儿童的行为? 儿童的行为代表什么含义,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
化?(玩积木的孩子) 儿童为什么表现出这些行为,儿童有什么需求?(撕书) 当看懂儿童的行为意图后,教师该如何满足幼儿的需求? 如何预防或制止某些行为的发生?等等。
ppt课件
35
第三节 非正式的观察方法
一、非正式的观察方法
1.非结构化的叙事观察
在观察前没有特定的某一个或一群观察对象,没有观察目 的目标。
虽然叫做无结构的,实际上它还是要有结构,应该包括儿 童的详细信息,这样才能写结论、评价和建议。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2.日记记录
以日记方式记录描述成长、行为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 件或里程碑的事件。
ppt课件
43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2.事件抽样:以时间发生始末为观察范围,从事件一开始 就进行记录,直至结束。如,吃饭,上厕所,争吵,看电 视。只观察事先选择好的特定事件。
ppt课件
31
幼儿
时间
教师与
幼儿互
动前的 表现
追随儿童,寻找意义——浅谈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和分析PPT课件
![追随儿童,寻找意义——浅谈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和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4e736d1a37f111f1855bf3.png)
第一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科学的观察方法
用叙述性语言记录观察者感兴趣的,并且 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地儿童行为和反应, 以及可表现儿童个性或者发展的行为事件。
轶事记录法
优点:操作简单,记录较详细、生动,可 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缺点:容易受主观影响。
还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手段和现场文字记 录相结合的方式,事后通过回忆和音像资 料进行补记。
第一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综合观察法
水平4:有成熟意识的互补/互惠游戏 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有与同伴合作倾向的行为,能意
识到各自的角色。例如,一个玩积木的孩子将一块积木 给同伴,同伴接受并回送他一块。或者两个孩子搭一个 建筑物,轮流堆上去。但在这一水平阶段,儿童之间游 戏时无对话或其他社会性交流。
第一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Pro3duct 搭建技能
平衡、替代等
第一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学习故事与观察笔记和轶事记录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故事和观察记录或者轶事记录都是用叙事的 方式让儿童的学习具体可见,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区 别至于就在于是由什么样的儿童观和教育价值取向引 领的记录和分析。如果观察记录、轶事记录中我们能 看到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儿童”,体现出教师的 教育价值取向是“取长式”教育的话,那么这种观察 记录、轶事记录就是一种学习故事。
水平阶段: 水平2—具有成熟意识的平行游戏,因为这个孩子表现
出另一孩子存在的意识。如果他没看另一个孩子,那就 属于水平1—简单平行游戏。
第一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综合观察法 观察所见:
积木区两个孩子在搭房子,他们边说边搭,最后合 作完成了一座大楼。
水平阶段: 水平5—互补互惠的社会性游戏。因为他们一起合作玩, 并始终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口头交流,就属于水平4—有 成熟意识的互补互惠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 接目的,自发组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的积极 游戏过程。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优质ppt]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2b0c490b1c59eef8c7b434.png)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 情节——情节构思(目的性、想象)、情节内容(知 识经验)
• 角色——角色意识(自我意识)、角色认知(社会认 知)、角色类型(社会认知)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2、替代行为
2.学前儿童的行为
学前儿童的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 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这里的主客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 以指什么?
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学前儿童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 语言、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倒推而出其心理活动。
3.观察
• 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
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想的过程。具体而言,观察 不仅仅是人类(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同时 又是人类(我们)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行为观察与分析
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游戏化实施 观察意识:与我的关系 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目录
基本概念解读 如何呈现观察 观察结果的分析 观察能力提升支架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为什么要观察 观察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一)基本概念解读
1.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技能)的活动。如:指偶,拼装玩具等。
常见观察记录需要完善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61页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6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f3d23c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5.png)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退去的余香。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fc2bf4192e45361166f5b7.png)
2、具体而言,幼儿行为的产生、改变、调整等,受到情境中 的其他因素尤其是人(外来观察者、教师、同伴等)的影响。 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幼儿容易受到外在心理的暗示。
(二)记录内容经过主观选择
1、记录做不到完全的客观,这是由于因为每个记录 者都有内隐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价值观,而在记 录过程中,这些内隐的个体见解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记录 者的视角,故此,记录者难免会有意或无意选择他们认为 有价值的信息。
• 有结构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 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 设计的步骤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
• 无结构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 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 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
•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 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的范围较广,比较容易把握 现象之间的联系,但由于观察者的视野有限,对观 察者要求较高。
在儿童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进 行一定的思考和构图之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花的时间长,但最 后顺利的完成,且质量较高。而有少部分儿童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 做。起初速度很快,可看起来杂乱无章。其中,有的儿童返工重做, 有的儿童虽按时完成,但作品较粗糙。
解释与分析
儿童对风筝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习的方式。在观察学习的方式 中儿童表现出了儿童阶段的认知特点,即年儿童童首先认识的是 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也即以场依存性的形式知觉事物。 皮亚杰也认为,年儿童童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的。
分析
1、分析是对记录所做的解释和说明。这个过程,也是对记录 赋予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2、分析要借助相应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同时又要超越相关 的理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表现。
(二)记录内容经过主观选择
1、记录做不到完全的客观,这是由于因为每个记录 者都有内隐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价值观,而在记 录过程中,这些内隐的个体见解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记录 者的视角,故此,记录者难免会有意或无意选择他们认为 有价值的信息。
• 有结构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 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 设计的步骤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
• 无结构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 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 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
•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 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的范围较广,比较容易把握 现象之间的联系,但由于观察者的视野有限,对观 察者要求较高。
在儿童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进 行一定的思考和构图之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花的时间长,但最 后顺利的完成,且质量较高。而有少部分儿童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 做。起初速度很快,可看起来杂乱无章。其中,有的儿童返工重做, 有的儿童虽按时完成,但作品较粗糙。
解释与分析
儿童对风筝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习的方式。在观察学习的方式 中儿童表现出了儿童阶段的认知特点,即年儿童童首先认识的是 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也即以场依存性的形式知觉事物。 皮亚杰也认为,年儿童童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的。
分析
1、分析是对记录所做的解释和说明。这个过程,也是对记录 赋予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2、分析要借助相应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同时又要超越相关 的理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表现。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c2ea69aaea998fcc220e6c.png)
1、观察幼儿的角色
具体有哪些幼儿在场?他们各自的角色 、地位或身份是什么?
有多少幼儿在场?是什么样的群体?不同 的幼儿在群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是负责 人?谁是追随者?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2、观察幼儿的表现
不同场合的幼儿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说 些什么?做些什么?
幼儿说话或做事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调、 神态与形体动作?其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怎 么样的?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二、观察与观察法
•观 察
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 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想的过程。具体而言,观察不仅 仅是人类(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同时又是 人类(我们)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看,可能想的少,甚至不想,不 思,结果是我们可能处在一种司空见惯、见惯不惯、麻木不 仁的状态。这称不上观察。
教师如果有观察的自觉,其教育人生将会因此而摆脱 苍白,摆脱虚浮,更重要地是能够超越平凡,使自己逐渐 变得理性、深刻与丰富起来,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幸福的 同时,也能使幼儿体验到童年的幸福!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观察的可行性
对于幼儿
幼儿不容易受到观察者的影响,较少刻意掩饰自己 的行为,所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结果比较真实自然。
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对待 幼儿、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情感与 态度等。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二)观察的重要性
1、观察能使教师以儿童的视角来理解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情 怀对待儿童,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与信任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促进 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 不透的书;也是一个永远也猜不透的谜语,更有可能是一道让人驻 足而无限留恋的风景。 看一看孩子表现了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猜一猜孩子在 想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 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孩子会帮助你加深对这个世界的重新理 解与再认识,也包含对自己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054e44b35eefdc9d33396.png)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对象 的状态
观察者
观察的 构成要素
观察目的 观察对象
观察手段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为何要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 观察的必要性
强调观察到的是什么以及怎么样。
(二)观察的重要性
强调观察给观察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三)观察的可行性
强调观察方便易行的原因或条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对于教师
教师整日和幼儿生活与学习在一起,可以随时随 地随机地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自己。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四、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心中有观察的提纲 (二)勤于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观察幼儿需注意的事项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观察幼儿的基本提纲
1、观察幼儿的角色 2、观察幼儿的表现 3、观察是从何时开始的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5、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
教师如果有观察的自觉,其教育人生将会因此而摆脱 苍白,摆脱虚浮,更重要地是能够超越平凡,使自己逐渐 变得理性、深刻与丰富起来,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幸福的 同时,也能使幼儿体验到童年的幸福!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观察的可行性
对于幼儿
幼儿不容易受到观察者的影响,较少刻意掩饰自己 的行为,所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结果比较真实自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 2、通过对幼儿、自身以及、材料与环境等的不断观察与思考, 在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增强的同时,能逐渐更新自己的儿童观、 教师观、活动观、课程观等,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 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 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 幼儿成长的需要! ——蒙台梭利
观察对象 的状态
观察者
观察的 构成要素
观察目的 观察对象
观察手段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为何要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 观察的必要性
强调观察到的是什么以及怎么样。
(二)观察的重要性
强调观察给观察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三)观察的可行性
强调观察方便易行的原因或条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对于教师
教师整日和幼儿生活与学习在一起,可以随时随 地随机地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自己。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四、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心中有观察的提纲 (二)勤于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观察幼儿需注意的事项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观察幼儿的基本提纲
1、观察幼儿的角色 2、观察幼儿的表现 3、观察是从何时开始的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5、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
教师如果有观察的自觉,其教育人生将会因此而摆脱 苍白,摆脱虚浮,更重要地是能够超越平凡,使自己逐渐 变得理性、深刻与丰富起来,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幸福的 同时,也能使幼儿体验到童年的幸福!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观察的可行性
对于幼儿
幼儿不容易受到观察者的影响,较少刻意掩饰自己 的行为,所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结果比较真实自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 2、通过对幼儿、自身以及、材料与环境等的不断观察与思考, 在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增强的同时,能逐渐更新自己的儿童观、 教师观、活动观、课程观等,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 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 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 幼儿成长的需要! ——蒙台梭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注意事项
具体
客观
分析提供的观察记录。
24
5、分析(评价)与建议(支持策略)
(1)分析(评价)
• 评论要具体; • 不要绝对性的评价或假设; • 你的观察发现要尽量保持客观;
• 资料:语言、情绪、社会性、认知、艺术 • 案例:曹春霞
25
5、分析(评价)与建议(支持策略)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展
11
二、如何呈现观察——以描述为例
12
二、如何呈现观察——以描述为例
观察记录范例 目的与目标 确定发展领域 观察记录撰写 结论、评价与建议
13
观察分析的路径
• 行为表现——在干什么 • 行为涉及什么经验——核心经验
和相关经验 • 行为涉及的经验水平 • 推进发展的可能性
14
1、观察记录范例
5
3.观察
• 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
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想的过程。具体而言,观察 不仅仅是人类(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同时 又是人类(我们)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看,可能想的少,甚至不想,
不思,结果是我们可能处在一种司空见惯、见惯不惯、麻木
不仁的状态。这称不上观察。
称
发起 分配 使用 过程
1 2 3 ……
21
21
结构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区域名 提供 参与 使用 持续 成果 备注
称
材料 人数 材料 时间
积木区 插塑区
……
22
22
时间取样法 案例 游戏的社会性参与程度
游戏 类型
无所 事事
旁观
单独 游戏
平行 游戏
联合 游戏
合作 游戏
1 2 3 4 5 . .
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23
2020/4/29
学前儿童 行为观察与分析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
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游戏化实施 观察意识:与我的关系 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2
目录
基本概念解读 如何呈现观察 观察结果的分析 观察能力提升支架
3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为什么要观察 观察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4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8
9
(三)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
1、看懂幼儿行为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观察幼儿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发展 判断发展水平,提出支持发展的策略 2、教师的专业自觉性体现为两个意识 发展意识—— 对儿童发展状态的敏感性 课程意识—— 对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
10
什么是观察? 既观又察, 即边看边想
“观察” 不等于 “看”
3、操作行为
• 搭建——作品构思(目的性、想象)、作品名称(知识 经验)、结构的复杂性(空间想象、精细动作)
• 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 • 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 情节——情节构思(目的性、想象)、情节内容(知 识经验)
• 角色——角色意识(自我意识)、角色认知(社会认 知)、角色类型(社会认知)
28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2、替代行为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技能)的活动。如:指偶,拼装玩具等。
26
常见观察记录需要完善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18
观察方法 1.扫描法 2.定点法 3.追踪法(定人观察)
19
19
幼儿园常用游戏记录表举例
游戏区对幼儿的吸引力观察记录例表
游戏区
位置 面积 材料 参与人 使用材 持续时间 备注
数
料
角色游 戏区 结构游 戏区 表演区
科学区
……
20
20
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主题名 来源与 角色及 材料与 情节与 备注
16
3.描述的方法
•日记法 •轶事记录法 •实况详录法 •样本描述法
04:28:01
例:随时随地都在评价
17
4.写观察记录
写记录时应尽可能当事情正在发生着。 你应该关心关注你感兴趣方面,儿童的 精彩(“哇”)时刻,因为你不可能记下 儿童所做的一切。
客观描述——描述记录的客观 记录工具设计的客观 避免漏记、多记、变序
• 编号: • 日期: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成人数目: • 儿童数目: • 儿童姓名: • 儿童年龄:
• 环境: • 目的: • 目标: • 观察记录: • 分析(评价): • 建议(支持策略)
15
2.写观察记录——记录方法
•连续记录法 •表格符号记录法
频数、等级、符号……
•图示以及录音、照相录像
专业目的
非专业目的
引导发展
分析与评价发展
“看到的” 和“观察到的”是不一样的
例 :
表 面 行 为
我看到孩子在踩水坑。
我看见孩子的鞋湿了。
我看见强强与丁丁玩规则游戏
,丁丁总是不按规则做。
我发现孩子在探索倒影
行
与水的动态的关系;
为
我发现孩子在比较和体验 湿鞋比干鞋重;
背 后 的
我发现丁丁不会5以上的
发
按数取物。
(一)基本概念解读
1.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2.学前儿童的行为
学前儿童的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 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这里的主客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 以指什么?
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学前儿童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 语言、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倒推而出其心理活动。
• 替代物——替代物与原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思维的 抽象性、想象)
• 替代特征——构造替代(再造性想象)、多功能替代 (思维的变通性)、多物替代(思维的抽象性)
替代行为的发展顺序 使用实物的假装行为 似是而非的替代行为 模拟物替代 相似物替代 多功能替代 (单物替代\多物替代) 语言和动作的替代
认知的意义:符号表征 情感的意义:意愿2满9 足
•
导致我们造成上述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6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二)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 • 我们能看到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轮胎视频
7
虞永平:
第一是观察能力。 第二是作品分析能力。 第三是谈话能力。 第四是课程设计能力。 第五是活动组织能力。 第六是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