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如何判定,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
如何判定,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如何判定乳状液类型,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摘自书籍《农药制剂加工实验》,供自己学习使用。
乳状液有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W/O)两类,其类型可以根据油与水的一些不同特点加以鉴别,以下是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稀释法乳状液能与其外相液体相混溶,所以能和乳状液混合的液体应用外相相同。
例如:牛奶能被水稀释,而不能与植物油混合,故牛奶是O/W型乳状液。
注:不能混溶的很明显的表现出现油珠、分层等(2)染色法将少量油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充分混合、搅拌。
若乳状液整体带色,并且颜色较深,则为W/O型;若色泽较淡,而且观察出只是液珠带色,则为O/W型。
用水溶性染料时情况相反。
同时使用油溶性和水溶性染料进行试验,可提高乳状液类型鉴别的可靠性。
(3)电导法乳状液中的油大多数导电性较差,而水(一般水中常含有电解质)的导电性较好,故电导的粗略定性测量即可确定连续相(外相):导电性好的为O/W型乳状液,连续相为水;导电性差的为W/O型乳状液,连续相为油。
但有时当W/O乳状液内相(水相)所占比例较大,或油相中离子性乳化剂含量较多时,则W/O型乳状液也可能有相当好的导电性。
还应注意,当用非离子型乳化剂时,即使是O/W型乳状液,导电性也可能较差。
加入少量NaCl可提高此种乳状液的电导,但要小心,有时NaCl的加入会引起乳状液的变型。
我觉得这个方法实用性不强,鉴别结果可靠性不高。
(4)滤纸润湿法对于某些重油与水构成的乳状液可以使用此法:在滤纸上滴一滴乳状液,若液体快速展开,并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则为O/W型乳状液;若液滴不展开,则为W/O型乳状液。
但此法对于某些易在滤纸上铺展的油(如奔、环己烷、甲苯等清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则不适用。
乳状液的油珠大小与外观的关系如下:1、大液滴(≥100μm),外观为可分辨出两相;2、>1μm,外观为乳白色乳状液;3、0.1~1μm,外观为蓝白色乳状液;4、0.05~0.1μm,外观为灰白色透明液;5、<0.05μm,外观为透明液体。
茶多酚油包水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茶多酚油包水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颜秀花;邱德梅;唐晨【摘要】制备了W/O型微乳液作为茶多酚的载体;考察了温度和pH值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并用黏度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空白微乳和茶多酚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微乳区域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基本不变;制备的微乳液为球形结构,加入的茶多酚对微乳的粒径、分散度及流变性均无显著影响.【期刊名称】《南通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0)004【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W/O型微乳液;茶多酚;黏度;粒径【作者】颜秀花;邱德梅;唐晨【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盐城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多酚中的羟基很活泼,在光照、氧气、高温等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从而失去活性,还可能导致食品发生褐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植物多酚的应用[1]。
解决这一应用难题的途径有:(1)采用分子修饰法,将植物多酚分子结构的某些部位酰化或酯化。
我国主要是采用酰化法,但植物多酚在改性的过程中酚羟基损失较大,从而导致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
(2)用载体对其进行包封,常采用高分子壁材将其制成胶囊剂。
该法虽能克服其不足,但造价太高,同时对婴幼儿和危重病人,服用大粒径胶囊剂还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
近年来有研究用壳聚糖来包封多酚以提高其抗菌性,但其抗氧化活性没有得到改善[2]。
本文在实验中以茶多酚为研究对象,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茶多酚油包水微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以期在保持茶多酚的生物活性、提高其食品药品的应用价值的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其服用的安全性。
1.1 实验原料Tween80(化学纯)、Span80(化学纯)、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化学纯)、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化学纯),天津市密欧化学试剂公司;聚乙二醇400(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乙酸乙酯(分析纯)、肉豆蔻酸异丙酯(分析纯)、油酸乙酯(分析纯),中国国药试剂公司;玉米油、橄榄油,鲁花有限公司;玉米须,来源于盐城农贸市场;茶多酚,南京郎泽科技有限公司。
化妆品乳状液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长 期 保 持 稳 定 的 乳 状液
、
,
雷要 全面 地
。
乳化 荆 的 分 于 构 里
“
乳 化 荆 的 亲水 性
乳化器 材 等 因 紊
。
选择乳
,
化 荆主妥 可 以 使 用
/W
”
HLB”
“
法
”
、
“
P
T r
”
法 和 有 机概 念 图 法 三 种
,
在化壮 品 中
“
除
型
、
里和
w r
/o
型 乳状 液 外
现
已 开 发 出较 新型 的
却 能形 成
”
。
/w 型
—
“
定 向楔
理 论 不 相 符 相 体 积对 乳状液 类 型 的影 响 和
。
“
定 向锲
理 论 都属 于
乳 状液理论 的早 期研 究
。
,
故 内相 为水 相
。
,
非极 性 头较大
:
朝 向外相
故 外 相为 油 相
,
所以形
,
成 油 包水 型 乳 状 液 如 图 l 所示 乳 化剂分 子 在界 面上 的 定 向排 列 就象 木楔 一 样插 向内相
由 此提 出 乳 状 液类 型 的
“
定 向楔 型还是
”
理论
“
为 了有 利 于 乳化 剂 分子 在 油 水界 面 上 的定 向 紧 较 大横 截 面积 的基 团 指 向外相
, :
油 和 水 两 个不 相 混溶 的
,
相 组成 一个分 散 体系 时 两相 间的界 面 面积大 大增 加 因此 体 系的 界面 能也 大大 增 加 就 孺要在 乳状 液体 系 中加入 第三 组分 面 上吸 附
水包油 乳化 指标
水包油乳化指标1. 引言水包油乳化是指将水和油混合形成乳状液体的过程。
这种乳状液体由水和油的微小颗粒组成,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稳定下来。
在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水包油乳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包油乳化的相关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并解释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同时,还将探讨常见的评价方法和测试技术,并提供一些优化建议。
2. 物理指标2.1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衡量水包油乳化效果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乳状液中颗粒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可以评估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常用的粒径分布测量方法有激光粒度仪、动态光散射仪等。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试。
2.2 粘度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指标,它衡量了乳状液体的流动性。
乳化后的液体粘度通常较高,这是由于水和油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粘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旋转粘度计或流变仪等设备。
通过测量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值,可以了解乳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行为。
2.3 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水包油乳化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稳定的乳状液应具有长期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而不会发生相分离或沉淀现象。
常见评估稳定性的方法包括观察乳状液外观、离心试验、加热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判断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 化学指标3.1 pH值pH值是衡量水包油乳化产品酸碱性质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
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变产品表面电荷密度,从而影响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pH值测量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玻璃电极或pH计等设备进行。
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确定合适的pH调节范围。
3.2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评估乳状液中水相含量的重要化学指标。
适当的水分含量可以改善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常用的水分测量方法有干燥法、滴定法、质量损失法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3.3 氧化指标氧化指标是评估水包油乳化产品抗氧化性能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
乳状液中存在的油脂易受到氧气的影响而产生氧化反应,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护肤品水包油和油包水(如何区分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
护肤品水包油和油包水(如何区分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乳状液的形式分为乳状液的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① 水包油型(o/w):内相为油,外相为水。
如:人乳、牛奶② 油包水型(w/o):内相为水,外相为油。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强,则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油中的大,容易形成O/W(水包油)型乳状液;反之,则易形成W/O(油包水)型乳状液。
二价、三价金属皂和斯潘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油,是W/O型乳化剂。
根据内外相的性质,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如牛奶、雪花膏等,简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表示;另一种是水分散在油中,如原油、香脂等,简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表示。
乳剂(乳状液、乳状物)是一种液体制剂,系指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乳化其实就是油分子和水分子互相包容的一种现象。
它可分为两种情况:(1)油分子包裹水分子即油包水型(2)水分子包裹油分子即水包油型油品乳化是一种物理变化。
比较常见的乳化形式是水包油型,往往呈现乳白色。
仔细观察发现,此时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水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就是乳状液。
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
而称在此过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
什么是水包油和油包水1、简单理解,就是含油脂成份大的霜膏类产品为油包水配方:即在固体的霜状物里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
而含水份大的乳液、润肤露等产品是水包油:即在液态的乳状物里含有一定比例的油份。
2、水包油---用气球装油也可以吧,将气球皮改成“水膜”做的,油装在其内,我们就称它为水包油了。
同样,在微乳化技术中,这“水膜”也是用表面活性剂做的。
3、油包水(W/O)乳化液由油、水和乳化剂混合形成的。
体系的形态是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油中。
水相是内相或分散相,油是外相或分散介质。
油包水和水包油?水包油。
根据查询药物递送-微球技术得知,水溶性药物采用水包油包水(w/o/w)的复乳法制备,即将水溶性药物溶解于水性介质水中作为内水相,将脂溶性辅料溶解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
微乳液微观结构
微乳液微观结构
微乳液(micro emulsion)是水、油、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的比例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体系。
其微观结构根据表面活性剂在相界面上的排布方式及助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水包油(O/W)型:这种微观结构中,油相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相中,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形成有序组合,亲水基团朝向水相,疏水基团朝向油相。
助表面活性剂则部分溶解在水相和油相中,同时具备亲水性和亲油性。
2.油包水(W/O)型:与水包油型相反,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相以微小液滴的
形式分散在油相中。
表面活性剂分子同样在油水界面上形成有序组合,但亲水基团朝向水相,疏水基团朝向油相。
助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分布也类似。
3.双连续型:在某些条件下,微乳液可能呈现出一种双连续结构,即油相和水相
都形成连续的通道或网络,彼此相互穿插。
这种结构通常出现在油水比例接近的区域,且需要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合才能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微观结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因为在实际的微乳液体系中,可能存在多种结构的混合或过渡状态。
此外,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还受到温度、压力、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优化微乳液的配方和制备条件。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可以通过冷冻蚀刻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中子散射等技术进行表征和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微乳液液滴大小、形状、分布以及界面结构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微乳液的形成机制和性能特点。
油包水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油包水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姓名:徐胜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食品科学指导教师:麻建国;钟芳2011-03摘 要亲水性药物口服后容易被胃蛋白酶严重破坏,而且分子体积较大难以被肠道粘膜吸收,限制了亲水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油包水(W/O型)微乳可以增强亲水性药物在肠道粘膜上的通透性,提高了药物口服的生物利用度。
鉴于微乳所用表面活性剂大多在食品中有用量限制,本研究旨在筛选W/O型微乳的最优配方,寻求微乳的高载药量和低表面活性剂含量,探究了以span80-tween80,PEG-7氢化蓖麻油和Labrasol-plurol diisostearique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时Km(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值和油相链长对微乳相区面积的影响。
考察了微乳的结构类型,水相中NaCl浓度和温度对微乳相区面积的影响以及水相中包埋不同分子量的氨基酸,多肽和蛋白对微乳相区面积影响的规律性。
同时考察了胰岛素微乳的降血糖效果,5-氟尿嘧啶(5-Fu)微乳的缓释效果以及微乳的储存稳定性。
研究发现,以span80-tween80 (HLB=6)和PEG-7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最适合于制备W/O型微乳并用于亲水性药物载体,两者形成W/O型微乳最佳Km值分别是4:1和3:1,制备W/O型微乳的最优配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含量61.6%,混合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含量26.4%,水相含量12%。
通过电导率测定,流变性质测定以及染色法鉴定证明三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均为W/O型微乳。
微乳相区面积随着温度升高略微增大、随着NaCl浓度增加相区面积有所减小。
另外,水相中包埋不同分子量的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其微乳相区面积呈现规律性变化,氨基酸主要通过影响微乳界面膜形成来影响微乳相区面积,多肽和蛋白质主要通过影响微乳水相的黏度来影响微乳相区面积。
包埋氨基酸微乳相区面积随着氨基酸浓度增大基本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而包埋多肽和蛋白质微乳相区面积随着多肽和蛋白质浓度增大呈现逐渐减小趋势。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从图 2中可看到, 随着 K m 值增大 , Q 值增大, 体 系的增溶水 量也逐 渐增大 ; 当 K m = 1 ( 即最 佳 K m 值 ) 时, 出现最大增溶水量 , Q = 0 72 ; 继续增加乙醇 用量, K m 值继续增大, 但 Q 值下降 , 因而体系的增 溶水量下降 . 微乳液体系中富集于两相界面膜上的醇类 , 随 助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加而增多 , 有利于增溶更多的 水量; 但当助表面活性剂用量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 超过最佳 K m 值时, 润滑效应引起界面流动性过强 , 液滴间相互吸引作用占主导作用, 破坏了微乳液稳 定体系 . 另外助表面活性剂过多加入也使得体系的 HLB 值出现明显变 化, 微乳液的性质被 改变, 也会 引起增溶水量的减少 .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随 着 复 配 表 面 活 性 剂 中 Tween80 含量的增大 , 其 H LB 值也随之升高 , 复配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也逐渐增大 , 亲油性变小, 有利 于体系容纳更多的水. 当 H LB 值到达一定值时, 体 系亲水 - 亲油性达到平衡状态, 即获得最大增溶水 量. 如果 Tw een80 含量再继续增大 , 则在油水两相的 界面膜会因亲水 - 亲油平衡过多地倾向于亲水而变 得不稳定 , 使形成稳定油包水型结构的难度加大 , 从 而导致微乳液体系中增溶水量减少 . 根据实验结果 及 H LB 理论计算值 , 可认 为当复配 表面活性 剂中 Tween80 含量为 60 % 时, 体系 HLB 值为 10 . 7 , 最适 宜微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 实验结果与文献所报 道的一致
34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6 卷
时, 微乳液稳定区域面积最大 , 采用正丁醇、 正戊醇 作助表面活性剂时的微乳区面积则依次减小, 实验 [ 10] 验证了相关文献 的报道结果 , 与乙醇、 正丁醇、 正 戊醇各自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顺序一致 . 对图 3 中曲 线 b 、 c 、 d 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异丁醇作助表面活性 剂形成微乳区域的面积明显小于正丁醇微乳区域, 也略小于正戊醇微乳区域. 同时在实验中还发现异 丁醇、 正戊醇作微乳液的助表面活性剂时, 加水滴定
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研究
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纳米粒亚微乳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这一特定类型的药物载体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详细阐述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方法,探讨其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本文将分析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优势,包括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
本文将探讨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在药物传递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材料与方法纳米粒原料:介绍所使用的纳米粒原料,包括其化学性质、来源、纯度等。
油相成分:详细说明油相成分的种类、性质和比例,包括植物油、矿物油等。
表面活性剂:列出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型、离子型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比例。
稳定剂:介绍用于提高亚微乳剂稳定性的稳定剂,如聚合物、蛋白质等。
溶剂与试剂:列出实验中使用的溶剂和化学试剂,包括分析纯、色谱纯等。
纳米粒制备:详细描述纳米粒的制备过程,包括乳化技术、均质化方法等。
亚微乳剂制备:介绍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制备步骤,包括乳化剂的添加、搅拌速度、温度控制等。
粒子大小与分布测定:说明用于测定粒子大小和分布的技术,如动态光散射、电子显微镜等。
稳定性测试:描述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包括离心稳定性、长期储存稳定性等。
药物释放研究:介绍药物释放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释放介质的选择、释放速率的测定等。
形态学研究:说明用于观察亚微乳剂形态的技术,如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数据处理:描述数据处理的软件和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的计算等。
3. 结果与讨论本研究首先对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通过响应面法对乳化剂浓度、油相比例、乳化温度和乳化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考察。
食品级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研究进展
的, 是 一种 具有 亲水 亲 油性质 的 变性淀 粉 。O S淀 粉在 酸性 、 碱性 溶液 中均 具有 较好 的稳 定性 , 它稳 定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3
作者简 介: 杨雷 , 男, 宁 波 工程 学 院化 工 学 院化 工 l 1 5班 学 生 ; 指导教师 : 仇丹 , 男, 宁波 工 程 学 院 化 工 学 院 副教 授 。 基金项 目: 浙江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 ( L Q 1 2 B 0 6 0 0 1 ) 、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 目、 宁波工程学院北仑科技创新基金。
1 食 品 级 O八 / \ / 乳 状 液 的制 备
1 . 1 乳 化 剂
可用 于制 备 食 品级 O / W 乳 状液 的乳 化 剂大 致 可分 为 天然 高分 子乳 化 剂 和小 分 子 表面 活性 剂 两大
类。 天然 高分 子乳 化剂 主要 有辛 烯 基琥 珀酸 淀粉 酯 ( S t a r c h O c t e n v l s u c c i n i a t e , 简称 O S淀粉 ) 、 阿拉 伯胶 、
关键词 : 水 包 油 型 乳状 液 ; 制备 ; 分析 ; 稳 定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2 3 6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1 0 9 ( 2 0 1 3 ) 0 1 — 0 0 4 3 — 0 6
基于甘油二酯的水包油型乳液物理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基于甘油二酯的水包油型乳液物理特性与稳定性研究基于甘油二酯的水包油型乳液物理特性与稳定性研究一、引言水包油型乳液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制剂,由水和油相组成,其中水相为连续相,油相为离散相。
水包油型乳液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研究水包油型乳液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本文选取了甘油二酯作为乳化剂,通过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了甘油二酯、水和油相作为主要材料。
甘油二酯作为乳化剂,水相为甲醇溶液,油相为植物油。
根据一定的配方比例,将材料准备好。
2. 乳化条件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甘油二酯的乳化效果,本实验设置了不同的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
乳化温度分别为25℃、30℃、35℃和40℃,搅拌速度分别为500 rpm、1000 rpm、1500 rpm和2000 rpm。
3. 物理特性测试通过测定乳液的粘度、颗粒大小和稳定性等指标,来评估乳液的物理特性。
粘度通过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颗粒大小通过动态光散射仪进行测定,稳定性通过观察乳液的分层情况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乳化效果根据实验结果,乳化剂甘油二酯在不同的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均能够有效地乳化水和油相,并形成稳定的乳液。
随着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增加,乳化效果更好,乳液的稳定性也更高。
2. 物理特性通过实验测定,乳液的粘度、颗粒大小和稳定性等指标均与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有关。
一般而言,乳化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快,乳液的粘度越低、颗粒大小越小,稳定性越好。
3. 稳定性评估通过观察乳液的分层情况来评估其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25℃下,乳液的分层现象最为明显;随着温度的增加,乳液的分层情况逐渐减少,稳定性显著提高。
四、结论基于甘油二酯的水包油型乳液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
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对乳液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随着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增加,乳液的粘度减小、颗粒大小减小,稳定性提高。
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
[原创]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两年前,一直答应朋友要写个关于油包水的帖子,可以没能够抽出时间和精力,好好完成这件事,今天,终于完成了初稿,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请尊重本人劳作,如被引用,请事先与本人联系,并标明出处,否则保留相关权利。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主要观点和结论以实验数据为主,但由于仪器和时间有限,任何观念或理论设定基础,不能确保完全准确,并与事实精确吻合。
如有疑问,欢迎交流和共勉,邮件请发至*******************.cn,笔者会尽快回复。
油包水乳化体系的定义通常将连续相为油相的乳化体系定义为油分散体系,根据油相的不同,可分为油脂分散体系,硅油分散体系,以及油脂硅油复合分散体系。
根据内相的种类,如全水相,全固体相或者混合内相,以及多分散体系等。
油包水乳化体系的概况油包水乳化体系的保湿性比传统的水包油体系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在滋润度和膏体的光亮度上较水包油的也是有明显的改观,但同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配方的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调控,较水包油的要求有所提升;二是乳化体涂抹的肤感通常较水包油的较粘腻,厚重。
但目前随着新型的乳化剂的出现,如聚甘油酯以及聚硅氧烷醇共聚体,油包水乳化体系的涂抹感观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甚至也有部分可以和传统的水包油乳化体系的涂抹感观不相上下。
通常来说,市场上油包水产品主要有以下四大类:粉底液,粉底霜,保湿霜,乳蜜。
另外,油包水的基质因为对离子,酸碱,以及抗氧化行原性,可应用在更多疗效型美容用品和中高端保养产品中。
本文将重点讨论以影响油包水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因素;油包水的生产工艺;以及油包水的配方设计原则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一来希望通过学习和交流来共同提高,二来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探讨和推动油包水体系的市场应用。
影响油包水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因素影响油包水乳化体系的稳定的因素较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水包油乳液 形成原理
水包油乳液形成原理
水包油乳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它由水和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成分构成,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的。
乳化剂是一种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分子,它的存在使得水和油能够相互混合并形成乳液。
具体来说,水包油乳液的形成原理可以通过“乳化”现象来解释。
在乳化过程中,乳化剂的分子会将水和油分子包裹在其周围,形成微小的乳液颗粒。
这些乳液颗粒中,油分子被包裹在乳化剂的亲水性头部周围,而水分子则被包裹在乳化剂的亲油性尾部周围。
这样一来,水和油就能够相互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
乳化剂在乳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降低了水和油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它们能够相互混合。
此外,乳化剂还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膜状结构,包裹住水和油的微小颗粒,防止它们重新分离。
这就是为什么水包油乳液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除了乳化剂,适当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也对水包油乳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乳化的效果。
通过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控制,可以获得理想的水包油乳
液产品。
总的来说,水包油乳液的形成原理是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水和油相互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乳液。
合适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也对乳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乳液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舒适的使用体验。
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吴顺芹等 :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97
物 (质量比 Km = 3) 为混合表面活性剂 ,在 25 ℃ ( EB) 和豆油 ( SBO) 为油相 ,绘制假三元相图 ,结 下 ,绘制假三元相图 ,各临界点水的质量分数列于 果见图 2 。 表 1 , 假 三 元 相 图 见 图 1 。再 分 别 以 丁 酸 乙 酯
第 22 卷 第 2 期 2005年3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 1006 - 2858No12 Mar. 2005 p181
Tween 80/ Propanol
21212 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分别以 Labrasol 、Tween 80 和 Tween 20 为表
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 (乙醇) 的 混合物 ( Km = 3) 为混合表面活性剂 ,油酸乙酯为 油相 ,在 25 ℃下绘制假三元相图 ,结果见图 3 。 由图可知 ,3 种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均符合 乳化油酸乙酯所需 HLB 值的要求 ,故都能形成 O/ W 型微乳 ,但形成 L1 区的大小不相同 : Tween 20 > Tween 80 > Labrasol 。 21213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在滴加过程中 ,会出现黏度较大的状态 ,用偏 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 ,发亮的为液晶 ,不 发亮的为凝胶 ,记录临界加入量 ;同时还以溶液浑 浊和澄清为指标 ,当外观由澄清变为浑浊或由浑 浊变为澄清时 ,记录临界加入量 。按油 、水 、混合 表面活性剂在临界点的质量分数 ,在假三元相图 中绘制曲线 ,确定微乳区 。用 L1 表示 O/ W 型微 乳区 ,L2 表示 W/ O 型微乳区 ,L C 表示液晶区 , G 表示凝胶区 , E 表示普通乳状液区 (所有相图中的 临界线误差为 ±2 % ,虚线表示临界线不很明确) 。 212 影响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
微乳 f参数
微乳f参数
微乳(Microemulsion)的f参数,也称为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参数,是一个描述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和相行为的重要参数。
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其f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 = V_oil * φ_oil + V_water * φ_water
其中,V_oil和V_water分别代表油相和水相的体积,φ_oil和φ_water则分别代表油相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预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
根据f参数的大小,可以将微乳液体系分为三种类型:
1.当f < 1时,体系倾向于形成Winsor I型微乳液,即油包水(W/O)型微乳
液;
2.当f > 1时,体系倾向于形成Winsor II型微乳液,即水包油(O/W)型微乳
液;
3.当f接近1时,体系可能形成双连续型微乳液,即油相和水相相互贯穿形成连
续的网络结构。
f参数的具体数值还会受到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以获得稳定的微乳液体系。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释和指导,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
硫酸沙丁胺醇油包水型口服纳米乳的制备及小肠吸收考察
硫酸沙丁胺醇油包水型口服纳米乳的制备及小肠吸收考察毛世瑞;张磊;李茗;毕波;毕殿洲【期刊名称】《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22)6【摘要】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油包水(W/O)型口服纳米乳的成乳条件及小肠吸收情况。
方法采用两种制备方法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考察油相与司盘80的不同配比对成乳区域的影响,求出W/O型纳米乳形成区域;采用HPLC法测定纳米乳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循环法初步考察该纳米乳的口服吸收情况。
结果在本实验范围内,稳定且含水量较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W/O型纳米乳的优化处方为豆油、司盘80、吐温80、蒸馏水的质量比为22.8∶22.8∶45.5∶8.9。
根据最优处方,将水溶性药物硫酸沙丁胺醇溶于水相中,制得了W/O型纳米乳。
大鼠在体小肠循环吸收试验初步证明了该纳米乳具有缓释作用。
结论W/O型纳米乳可作为水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的载体。
【总页数】4页(P401-404)【关键词】硫酸沙丁胺醇;纳米乳;伪三元相图法【作者】毛世瑞;张磊;李茗;毕波;毕殿洲【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相关文献】1.油包水型芍药苷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J], 袁君;王春;杨昭毅;聂欣欣;魏伟2.水包油型纳米乳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 [J], 王毅; 罗绍强; 朱林静; 黄忆敏; 张晨; 杜志云3.石杉碱甲油包水型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J], 池季洪4.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J], 吴顺芹;李三鸣;郎轶咏;刘华;刘洪卓5.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复合物油包水型纳米乳在体肠吸收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J], 陈云;曾梅;徐靖鑫;胡娟;张景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水包油包胶型乳液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
一种水包油包胶型乳液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观感,人们开发出了多种乳化剂来改善食品的性质,其中水包油包胶型乳液是一种常见的乳化剂。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包油包胶型乳液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
水包油包胶型乳液是由胶体、水相和油相三部分组成的。
其中,胶体是乳液中的关键部分,其作用是将水相和油相牢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均匀的乳状液体。
常用的胶体有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磷脂等。
1、明胶制备①将10克明胶粉末加入100ml冷水中,搅拌均匀后放置5分钟。
②将明胶水放入热水中加热,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③将溶解后的明胶水过滤去杂质,放置待用。
2、水相制备①将适量的水加入容器中。
②将适量的糖、食盐加入水中,调制成适当的甜度和盐度,搅拌均匀。
③将清洁卫生的草莓、葡萄、蓝莓等水果洗净,切成小块。
④将切好的水果加入调制好的糖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让水果入味。
⑤将水果捞出备用。
②将油加热至80℃左右,保持温度不变,等待使用。
4、乳化制备①将明胶水倒入水果糖盐水中,搅拌均匀。
②将加热后的油倒入1中,用搅拌器快速搅拌约5分钟,直到形成均匀的乳状液体。
③将乳化后的液体装入瓶中,密封备用。
水包油包胶型乳液在乳化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乳化性,能够使水相和油相有效结合,并能在烹调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分离。
同时,由于乳化剂的存在,食物的纹理更加细腻,口感更佳。
在烤肉、烧烤、炸、烤等烹调过程中,常会使用乳化肠。
将水包油包胶型乳液注入乳化肠中,再挤出来烹调,可以使食品更加鲜嫩多汁,口感更佳。
如烤猪蹄、烤鱼、炸鸡排、炸虾等都是常见的应用。
总之,水包油包胶型乳液是一种优秀的乳化剂,其制备方法简单,应用广泛。
在烹调中加入该乳液可以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12 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分别以 Labrasol 、Tween 80 和 Tween 20 为表
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 (乙醇) 的 混合物 ( Km = 3) 为混合表面活性剂 ,油酸乙酯为 油相 ,在 25 ℃下绘制假三元相图 ,结果见图 3 。 由图可知 ,3 种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均符合 乳化油酸乙酯所需 HLB 值的要求 ,故都能形成 O/ W 型微乳 ,但形成 L1 区的大小不相同 : Tween 20 > Tween 80 > Labrasol 。 21213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吴顺芹等 :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97
物 (质量比 Km = 3) 为混合表面活性剂 ,在 25 ℃ ( EB) 和豆油 ( SBO) 为油相 ,绘制假三元相图 ,结 下 ,绘制假三元相图 ,各临界点水的质量分数列于 果见图 2 。 表 1 , 假 三 元 相 图 见 图 1 。再 分 别 以 丁 酸 乙 酯
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吴顺芹 , 李三鸣 , 郎轶咏 , 刘 华 , 刘洪卓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 : 目的 考察影响 O/ W 型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 。方法 选用丁酸乙酯 、油酸乙酯和豆油作为油 相 , Tween 80 、Tween 20 和 Labrasol 作为表面活性剂 ,乙醇 、1 ,22丙二醇和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 , 通过滴加法 绘 制 假 三 元 相 图 , 以 O/ W 型 微 乳 区 大 小 为 指 标 考 察 各 因 素 对 微 乳 形 成 的 影 响 。 结果 油相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 、离子强度 、添加剂和
由图 2 可知 L1 区大小为 :丁酸乙酯 > 油酸 乙酯 > 豆油 。以乙醇和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 时 ,所得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
Fig. 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tants on the pseudo2
ternary phase diagrams
2 方法与结果
211 假三元相图的绘制
按一定质量比精密称取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 活性剂 ,混合均匀制成混合表面活性剂 。按 m ∶ m = 9∶1 、8∶2 、7∶3 、6∶4 、5∶5 、4∶6 、3∶7 、2∶8 、1∶9 精 密称 取 定 量 的 油 和 混 合 表 面 活 性 剂 混 合 , 在 25 ℃恒温条件下 ,边搅拌边滴加水 ,直至澄清透 明的微乳形成 。
第 22 卷 第 2 期 2005年3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 1006 - 2858 (2005) 02 - 0096 - 04
Vol122 No12 Mar. 2005 p181
100
100
L1 ,L2 —Water2in2oil and oil2in2water microemulsion p hases ; L C —The lamellar liquid crystal ; G —The gel p hase ; E —Oil2 in2water emulsion p hase Fig. 1 The pseudo2ternary phase diagrams of EO and
8∶2
9∶1
LC
91005 201150 61333
41975
21016
01112
71428
01875
—
L1
1001000 831010 181480 491750
41357 81167
—
—
—
G
—
—
30133
—
12164
—
—
—
—
L2
—
—
—
—
—
—
—
—
—
E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able 1 The concentration of water in the systems at critical points/ % ( w)
m ( EO) ∶m ( Tween 8021 ,22propanediol , Km = 3)
Phase
1∶9
2∶8
3∶7
4∶6
5∶5
6∶4
7∶3
分别以 019 % ( w ) NaCl 、水和 2 % ( w ) NaCl 溶液为水相 , Tween 8021 ,22丙二醇 ( Km = 3) 为混 合表面活性剂 ,油酸乙酯为油相 ,在 25 ℃下绘制 假三元相图 ,结果见图 6 。 由图可见 ,离子强度增加 ,L1 区稍有增大 ,L2 区消失 。
微乳的主要性质评价指标为载油量 (即微乳 区大小) 、粒径和微乳的稳定性 。而微乳区的大小 和微乳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 ,形成的微乳区越大 , 在一定范围内 ,被大量稀释后微乳的乳滴形态和 稳定性质基本保持不变 。微乳粒径的测定成本较 高 ,对每一处方进行测定不很现实 ,因而这里选择 微乳区大小为主要评价指标 ,考察了影响微乳形 成的主要因素 。 21211 油相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21217 添加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微乳中的表面活性剂 ,有一定的不适味道 ,需
加适量的矫味剂来遮掩 ,故应考虑这些添加剂对 微乳 形 成 的 影 响 。以 含 0101 % ( w ) 糖 精 钠 和 0105 %( w ) 桔香精的水溶液为水相 ,在 25 ℃ 下 绘制 EO 、Tween 8021 ,22丙二醇 ( Km = 3) 和水溶 液体系的假三元相图 ,结果见图 7 。
98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2 卷
21214 表面活性剂与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质 量 比 ( Km) 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在 EO2Tween8021 ,22丙二醇2水体系中 ,分别
选用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 Km = 1∶5 、1∶3 、1∶1 、3∶1 、5∶1 ,在 25 ℃ 下绘制假 三元相图 ,结果见图 5 。
选用乙醇 、1 ,22丙二醇和正丁醇为助表面活 性剂 ,固定表面活性剂 ( Tween 80) 与助表面活性 剂的 Km = 3 ,在 25 ℃ 下绘制假三元相图 ,结果 见图 4 。
Fig.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ils on the pseudo2ternary phase diagrams
由图可知 , Km < 1 时 ,L1 区很小 ,随着 Km 的 不断增加 ,L1 区逐渐增大 ; Km > 1 时 ,随着的 Km 不断增加 ,L1 区先增大 ,但 Km = 5∶1 时减小 ,说 明 Km 与 L1 区间有极大值 。 21215 p H 值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分别以 011 mol·L - 1 HCl 、水和 p H 618 PBS (用 NaCl 调节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0115) 为水相 , Tween 8021 ,22丙二醇 ( Km = 3) 为混合表面活性 剂 ,油酸乙酯为油相 ,在 25 ℃ 下绘制假三元相 图 ,结果不同 p H 下形成的各区域没有明显区别 。 21216 离子强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磁力加热搅拌器 (杭州电机厂) , S YP 型玻璃 恒温水浴 (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偏光显微镜 (南 京江南光学仪器厂) , ESJ 210 —4 精密电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公司) 。
Tween 80(大连精细化工厂) , Tween 20 (天津福 晨化学试剂厂) ,Labrasol (聚氧乙烯 (8) 辛酸/ 癸酸酯 , 法国 GATTEFOSSE 公司) ,正丁醇(天津博迪化工有 限公司) ,1 ,22丙二醇(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豆油 (营口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油酸乙酯 (上海试剂 二厂) ,丁酸乙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由图可知 ,三者的相图有明显差别 ,L1 区大 小顺序为 :正丁醇 > 1 ,22丙二醇 > 乙醇 ;液晶和凝 胶区大小顺序为 :1 ,22丙二醇 > 乙醇 > 正丁醇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温度对微乳的形成均有一定影响 。结论 O/ W 型微乳能够作为药用载体 。 关键词 : 微乳 ; 表面活性剂 ; 假三元相图 中图分类号 : R 94 文献标识码 : A
微乳 ( microemulsion ,M E) 是由水相 、油相 、表 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 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 、低黏度 、各向同性且热力学 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乳制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 解度 ,能保护药物在胃肠道内免遭酶解 ,增强不稳 定药物的稳定性 ;粒径小且均匀 ,使被包容的药物 分散度提高 ,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提高其生物 利用度 ,因而微乳作为药物载体 ,越来越受到医药 工作者的青睐[1 ] 。作者选用丁酸乙酯 、油酸乙酯 和豆油作为油相 , Tween80 、Tween 20 和 Labrasol 作为表面活性剂 ,乙醇 、1 ,22丙二醇和正丁醇为助 表面活性剂 ,通过滴加法绘制假三元相图 ,考察各 因素对 O/ W 型微乳形成的影响 。
在滴加过程中 ,会出现黏度较大的状态 ,用偏 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 ,发亮的为液晶 ,不 发亮的为凝胶 ,记录临界加入量 ;同时还以溶液浑 浊和澄清为指标 ,当外观由澄清变为浑浊或由浑 浊变为澄清时 ,记录临界加入量 。按油 、水 、混合 表面活性剂在临界点的质量分数 ,在假三元相图 中绘制曲线 ,确定微乳区 。用 L1 表示 O/ W 型微 乳区 ,L2 表示 W/ O 型微乳区 ,L C 表示液晶区 , G 表示凝胶区 , E 表示普通乳状液区 (所有相图中的 临界线误差为 ±2 % ,虚线表示临界线不很明确) 。 212 影响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