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学科教研课题(3篇)

小学音乐学科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丰富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为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 实践意义: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意义:提高国民音乐素养,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2.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调整(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3)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4)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4.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调查研究阶段: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3. 研究设计阶段:结合核心素养,确定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4. 实践阶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小学低中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研究》结题报告2.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每学期期初,我们以骨干力量来带动其他教师研究。

期间我们围绕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节奏感教学来规划教研活动,开设节奏教学研究课,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来体现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实践中老师们得到了体会,新颖有效的节奏教学确实给音乐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3.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研讨课。

研讨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老师们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

能做到落实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低年级小朋友初学节奏,高慧老师先让他们从快慢入手,如火车“咔嚓咔嚓”跑得快,老牛“哞--哞--”走得慢。

然后再从节奏的强弱讲起,如春节放鞭炮时,第一声“嘣”最响,第二声“啪”比较轻一些,在山谷里大声地喊叫,一会儿传来了轻声的回音等,都体现出强和弱的规律。

就是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上形象的教学,低年级学生慢慢地懂得分辨不同的音符节奏了,也为中高年级更进一步的节奏教学提供了基础。

4.注重课堂实践,探索低中年级节奏教学的有效策略⑴策略一:结合生活现象和通过儿歌朗诵来掌握节奏节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我结合生活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便于感受。

①生活的音响与时值挂钩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协同构成教学完整体系,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愉快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学。

我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②通过音乐时值与动作相结合“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

小学音乐教研计划课题(3篇)

小学音乐教研计划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明确小学音乐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

2. 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丰富音乐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支持。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研究(1)分析小学音乐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审美情趣、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

(2)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特点,确定小学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

2. 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1)研究国内外音乐教学方法,总结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2)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3. 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1)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如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

(2)构建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3)设计评价工具,为教师提供评价依据。

4. 音乐教育资源的丰富(1)收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如音乐教材、音乐软件、音乐视频等。

(2)整理和筛选适合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支持。

(3)建立音乐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查询和使用。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目标与范围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

研究将涵盖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现状与需求分析当前许多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

根据某地教育局的调查,约75%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式的单调。

教师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出以下需求:1. 提高课堂互动性: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互动。

2. 丰富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教学方法的选择1. 传统教学法:结合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适用于知识传授的基础阶段。

2. 游戏化教学:通过音乐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3.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建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音乐基础知识:乐理、乐器的认识等。

- 歌曲演唱: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歌曲,进行合唱和个人演唱。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经典音乐、现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增强他们的创作意识。

课堂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大纲,准备好教材和教具。

2. 课堂活动:根据所选的教学方法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小组讨论、音乐游戏等。

3. 反馈与评估:课堂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口头交流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资源配置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准备以下资源:- 教材与教具: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准备乐器、音响设备等。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学科课题研究材料,,,《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内容提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

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

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关键词:低年级节奏感 2. 研究背景 1.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游戏性、元素性音乐,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2. 小学低段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让他们在 35 分钟的音乐课堂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尽可能从儿童平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音乐游戏在实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3.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它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完成音乐教学的目标(掌握音乐)。

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是为了提高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而制定的一项具体方案。

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2.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音乐节奏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唱、读、弹、打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3. 课堂实施,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进行节奏练习;4.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节奏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表现能力;5. 考核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实施保障。

1. 师资支持,提供专业的音乐教师,保障教学质量;2. 教材支持,选用优质的音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3. 设备支持,提供音乐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如乐器、音响等;4. 管理支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效果。

通过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的实施,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音乐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在音乐节奏的表现和演奏技巧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得到了增强。

六、总结。

小学音乐节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一方案,为学生的音乐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首先,我们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课题。

这是因为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增强学生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能力,进而提高演唱水平。

其次,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节奏的认识,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节奏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研究音乐,并从中体验快乐。

这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节奏创造空间,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研究内容包括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节奏教学模块,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同时,我们采用拍手、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增强音乐节奏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此外,我们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在兴趣、爱好中掌握音乐节奏。

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

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音乐节奏与生活相结合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进行探索、实践,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我们的研究方法包括资料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行动法。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分析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同时,我们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归纳、概括,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我们还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随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改、补充,科学地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小学音乐教案音乐节拍与节奏的感知与演奏

小学音乐教案音乐节拍与节奏的感知与演奏

小学音乐教案音乐节拍与节奏的感知与演奏音乐是一门艺术,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音乐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提高其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将围绕小学音乐教案中的音乐节拍与节奏的感知与演奏展开讨论。

一、音乐节拍的感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节拍的强弱、快慢等特点。

可以在教室中播放有规律的节拍声,让学生跟随节拍声做简单的动作,培养他们对于节拍的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鲜明的节奏乐曲,加强学生对于节拍的感知。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明确节拍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挥拍或者跟唱节拍,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拍的速度和稳定性。

二、音乐节拍的演奏学生对于音乐节拍的感知只是第一步,能够准确地演奏节拍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节拍的演奏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让学生使用手鼓等乐器,按照节拍的速度和强弱演奏相应的节拍声,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于节拍特点的认识。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来演奏节拍。

例如,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用手拍击桌面或者踩踏地板来演奏节拍,这样可以将节拍感受和身体协调能力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掌控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合唱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口唱的方式演奏节拍。

通过合唱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节拍的规律,同时加强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音乐节奏的感知与演奏除了节拍,音乐中的节奏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与演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节奏训练来帮助学生感知节奏。

例如,教师可以念诵一些带有特定节奏的句子,让学生模仿并进行回答。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

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

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二、课题的界定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指表演者能根据音乐节拍速度的要求,表现节奏速度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并能自然地表现节拍重音与非重音的强弱感。

三、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与延伸训练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与途径,多方位开发学生的音乐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研究内容(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及掌握音乐节奏的现状的调查研究。

1.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

2.低段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程度的调查。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探索生活节奏,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节奏。

2.运用柯达伊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节奏的速度和力度的研究。

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3)课外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少儿合唱团、韵律操队、主持人班等课外活动团队并进行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主题性、竞技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水平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展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研课题探究(3篇)

中小学音乐教研课题探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探究。

二、课题目标1. 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3. 经验总结法:总结教师、学生的教学经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四、课题研究内容1.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音乐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低。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评价。

(4)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 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效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设置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创造力等方面。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音乐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音乐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课题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探究研究人员:研究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节奏创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4)通过节奏创编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创编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创编。

我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

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 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2)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①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②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研究(3篇)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本课题拟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察、访谈和调查,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1)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4)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建立科学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4.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课教案

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课教案

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节奏感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3.熟练掌握三拍子的节奏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节奏感的重要性通过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节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节奏感的重要性。

2.节奏感的训练(1)三拍子的节奏训练播放一段带有三拍子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拍手,边拍手边跳舞,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接着,老师指定几个学生拍手,其它学生看准节奏,站在原地跳跃,看哪组同学的节奏最准确。

(2)手鼓的节奏训练分成小组,每组4个学生,配备1个手鼓。

老师指定击鼓的节奏,让学生根据指令击鼓,练习节奏感。

(3)小合奏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乐器,并根据指定的节奏,尝试小合奏。

要求学生在合奏过程中注重配合,注意互相听取对方的声音,以达到更好的合奏效果。

三、教学步骤1.先用一段音乐来开场,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节奏,引出“节奏感”作用的话题。

2.联系“节奏感”的重要性,引出三拍子的节奏。

3.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4.组织小合奏,并在合奏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配合。

5.讲解音乐表情,并在乐曲演奏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表情来演奏。

6.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记录表演时的视频。

四、教学方法1.调动学生兴趣,突破学习难点。

2.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3.教师指导、辅助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4.师生合作、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合奏中的配合度。

2.学生的乐器演奏情况。

3.视频记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优质课教案。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究音乐节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本节课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样化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轻松学习。

学生也要认真参与,积极配合,才能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初探

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初探

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是一种在教育实践中逐渐被引入和重视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在教学中引入节奏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

对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初探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节奏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高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互动与参与。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节奏游戏这一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的研究,旨在为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帮助,促进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究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的教学方法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和培养音乐素养。

音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奏游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的研究还能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节奏游戏则是一种更加活跃、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和有效。

研究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小学低年级节奏游戏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3年《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研究》结题总结与反思优质

2023年《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研究》结题总结与反思优质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研究》结题总结与反思篇一本学期,我的课题名称是《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研究》,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为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调查研究确立实践方案,论证方案的可实施性。

通过听评课、讲课、专题研究为一学年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是通过《数鸭子》这节内容来总结研究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在整节音乐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我有以下总结:1.音乐培养:采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意境,如《雁群飞》《小雨沙沙》等等歌曲来启发孩子们对节奏的感知。

在音乐选材过程中采用节奏差异较明显的曲子,使孩子的肢体随着乐曲的节奏作相应的变化。

2.节奏式培养:通过不同的打击乐,不同的节奏形式去作为编创的基础元素,将各异的节奏风格作为一种启发的手段。

增强孩子们的乐感以及开拓他们的创作思维。

在《数鸭子》中,可以借助拍手或者打击乐器,让学生积极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3.游戏启发:提取孩子们平时在课间或是生活中的游戏作为节奏元素,将游戏中的特点转化成为一种启发式手段。

将游戏中特有的欢快节奏融合到歌曲节奏中。

《拍皮球》《火车开啦》等歌曲都是在游戏中对节奏学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游戏种类更多、更现代化通过实践课例教学的.探索发现,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非常重要,可以运用旋律、游戏、打击乐等手段进行教学探索,明确每个教学方法的启发式训练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孩子的天然艺术气质,探寻启发儿童主动参与节奏练习的思路,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助于小学阶段节奏教学的拓展,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音乐视野还不够丰富,节奏感不够强,因此成果不可能十分完美。

但教学中,我们绝不能以学生作品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节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学生在节奏训练过程中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来衡量节奏教学的成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

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及计划(3篇)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及计划(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优化音乐课堂结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4. 为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2. 确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3. 探讨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方法。

4. 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3. 经验总结法:总结优秀小学音乐教师的成功经验,提炼有效教学策略。

4. 行动研究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五、课题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个月)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现状。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6个月)1. 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

2. 针对问题,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3.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

4. 收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个月)1. 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 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3. 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低年级段是音乐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节奏训练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往往被边缘化,很多教师更倾向于注重音高和音准的训练,而忽视了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不仅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表达力的基础。

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对节奏的掌握,将会影响其整体音乐素养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节奏训练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评估节奏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总结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方法和策略,旨在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节奏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深入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节奏的认知特点,了解其节奏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节奏训练课程。

2. 探讨不同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段的适用性和效果,找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最佳教学方式。

3. 分析和总结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实践案例,探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4. 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激发策略和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促进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对节奏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中,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与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音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自从课题的正式确立,我们按照课题的要求认真做了准备。

根据小课题的研究计划,在小课题组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着。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借鉴了国内外音乐教学的方法以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方案的研究目标及方法步骤,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小学生节奏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能力的提高。

现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入中期,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利用平时音乐课时间对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引发对如何提高音乐课堂中学生节奏能力的思考。

我校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底子薄,个别学生胆子小,害怕读错、说错;再加上平时对待音乐课思想不够重视,学习的时间较短。

完成了前期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所研究对象特点我及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及方法:一、生活的音响与时值挂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这些节奏很自然地被运用到音乐中来。

根据音乐教学法中的具体效应: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例如:我用汽车“嘀嘀”,青蛙“呱呱”,小狗“汪汪”等等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中的各种声响节奏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

结果效果不错,孩子们都能较清晰的把节奏掌握好。

二、通过音乐时值与动作相结合“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学记》中记载:“好学之不如乐学之。

”因此,我根据音乐教育理论中这个有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来主动地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

例如:像射箭是“嗖——啪”,像跑步是“咚咚咚咚”。

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并能积极地参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还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节奏动作来,丰富了课堂内容。

这些节奏感在学生内心也就得到深深地体验。

三、通过朗读来掌握节奏(1)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读教学拿姓名来说,刚刚入学的孩子们可以有节奏的报出自己的姓名,以互相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面有两大独创: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

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规划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案》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容及研究法:(1)研究的容: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

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资料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分析法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15年9月——2016年1月,具体分为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为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6年1月,为实验研究的总结阶段。

[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的,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案。

从2015年秋季到现在,我们已开展了三年多的实验。

三年多来,广大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

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很熟悉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集中体现了本次新课改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运行机制、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学生学习式、学生评价式、教师和学校发展式等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上述变革的任一个面,无一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所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改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课改的实施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地、各学校认真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实施模式,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境界。

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我们却非常担心地看到:第一,所谓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书面文件之中,反映在专家设计的各类报告、个案之中,在学校的实践层面,却是另一番景象——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毫无新的进展,或者不知如实施,一筹莫展……第二,从数量上来看,能成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实际上寥寥无几,大多数处于不知如实施或者流于形式状态;第三,在认识上存在重失误,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原来活动课程翻版而已,也就是说,与原来的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区别;第四,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理解片面,课程容选择过于狭窄。

盲目认为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更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对“自我”领域的主题,如,“理想自我”、“合作与竞争”、“生活经营”等更具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容关注不够。

二是课题的选择社会化、成人化现象重,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活动过程中预设过多,没有突出生成性。

三是忽略了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

四是指导策略缺乏科学性,如,行为指导不具体、欠规,给予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过程与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等。

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面的目标难以达成。

在实施的过程,之所以存在种种误区和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把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为学习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混淆起来。

如多学校探索了在学科课程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而应该渗透在学科课程之中,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等于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

这重歪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意,曲解了本次新课改的意图。

作为学习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是多种学习式的集合体。

就学习的式来看,既包括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探究学习、问题学习等;就学习的类型来看,一次校外活动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讨论或辩论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集会可以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可见,从学习式的角度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演绎很多的含义。

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它是针对什么来讲的?这样泛泛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行吗?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学习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向,但在实践中——即在课堂教学中,它的指向却是十分明显的: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所教的知识。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为有效传递知识而服务的,是为系统掌握教材知识而服务的,是为考试升学而服务的。

这与本次新课改背景下——即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全不同。

概念上的混淆导致了实践上的偏颇,把综合实践活动从学习式的角度来理解,并冠冕堂皇地、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际上重新上演了20世纪90年代初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目标的知识化倾向的悲剧,而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一)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着眼于系统知识的授受,不专注于学生的学术世界。

1.什么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什么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

这只能说部分上对,并不完全正确。

课程、教育、教学首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外在的目的。

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目标,以至于遗忘了教育是什么?课程是什么?综合素质之所以重要,首先,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需要。

一个人活着,一个人要成长,要发展,不能光读书,不能光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他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关注围的世界,需要对他、对自己有责任,需要发展自己探究的兴趣,如此等等,而传统和现行的课程与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的。

或者说,现行的学校课程制度束缚了学生多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需要各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具备多面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人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规划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及富有责任感、自信心、勇于进取等品质。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全球的知识总量估计平均每五年就要翻一番。

哈佛大学用了近275年才收集到第一个100万册图书,而收集齐最近的一个100万册只用了五年。

1900年,世界上约有1万种科学刊物,而截止到现在已经接近10万种。

面对如此多的书籍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感到速手无策,到底读那些书,看那些资料对我们有用。

所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很重要的问题之一。

另外,合作意识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面同样是学科教学无法实现的目标。

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技能。

我国至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家庭比比皆是,这些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

学生的一些人文素养是学科教学所无法实现和完成的。

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

再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具有多面的智能,教育必须遵循这一本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每一个体都存在差异。

教育、教学必须面对这种事实,要为扬学生的个性而服务。

在课程面,就要设计这样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在实施操作上,毕竟存在着不便之处),一个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领域,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展示。

2.什么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什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学术世界?(1)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现代教育是工厂化生产的产物,当它采用工厂化的生产式时,并与甚嚣尘上的考试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日益与日常生活隔离开来。

(2)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人之为人的世界。

学校的工厂化,知识的体系化,教学式的灌输化,使得教育这一人类文明的产物,愈来愈远离它本身发展人、成就人的本意,而成为压抑人、甚至毁坏人的工具。

审视一下当下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放飞学生想象的世界,是让学生有机会做梦的世界,是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的世界,是让学生能够感悟、畅想、或的人生启迪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