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分析
2018年医药外包CR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医药外包CR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1、CRO,创新药浪潮下的行业“力量倍增器” (4)1.1生物医药外包定义和服务范围 (4)1.1.1外包行业已渗透到药物全生命周期 (4)1.1.2 CRO行业主要服务范围 (4)1.1.3多重因素制约新药研发,CRO应运而生 (5)1.1.4未来CRO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 (6)2、全球CRO市场现状与趋势展望 (7)2.1CRO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7)2.2海外CRO透视——昆泰(IQVIA),CRO创新模式的引领者 (9)2.3CRO行业未来趋势展望 (12)2.3.1行业并购整合、全球业务布局仍在持续 (12)2.3.2 商业模式、战略合作不断升级 (13)3、中国CRO市场——成长迅速,前景广阔 (15)3.1国内CRO仍处快速成长期,海外业务比重较大 (15)3.2药明康德——国内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平台 (17)3.3多重利好共振,国内CRO行业爆发可期 (18)3.3.1 CRO行业向新兴地区持续转移 (18)3.3.2 药审制度不断完善,创新药产业迎来重要机遇期 (19)3.3.3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CRO增量机遇 (20)图1.不同阶段医药外包在药物生命周期中的所处位置 (4)图2.CRO主要服务范围及内容 (5)图3.不同时期新药研发成本($,百万美元) (5)图4.药物研发效率明显下降 (5)图5.2010-17年12家在研药物平均预期销售($,M美元) (6)图6.大型制药公司2010-2017年研发投资回报率 (6)图7.新药研发各环节费用比例 (6)图8.临床试验执行时间对比(周) (6)图9.08年-2022年全球新药研发总支出($,bn)及增速 (7)图10.全球在研新药研发管线规模(2001-2017年1月) (7)图11.全球药物因专利到期造成的销售损失额($,bn) (7)图12.小型制药公司占研发公司规模比重 (7)图13.全球CRO市场规模及增速($,bn) (7)图14.CRO整体渗透率(CRO市场容量/全球研发支出) (7)图15.CRO市场不同业务占比(2017) (8)图16.CRO市场地区分布 (8)图17.主要大型CRO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8)图18.CRO市场竞争格局 (9)图19.CRO商业模式发展演变 (9)图20.昆泰公司发展过程时间轴 (9)图21.2011-2014年昆泰投资并购商业事件 (10)图22.公司三大主要业务板块 (10)图23.药物研发与商业化综合业务范围 (10)图24.2010-2017年公司净营收和净利润(亿美元) (11)图25.IQVIA公司2017年业务收入构成 (11)图26.昆泰全球业务布局网络 (13)图27.昆泰2016年不同地区收入结构 (13)图28.我国CRO市场规模及增速(市场规模为本土企业销售额,包括其海外业务) (15)图29.中国CRO市场不同业务占比 (15)图30.国内主要CRO公司市场份额占比(CRO业务) (15)图31.公司小分子药物业务研发服务平台 (17)图32.药明康德全球化研发服务平台 (17)图33.药明康德拟募投的主要项目 (18)图34.国内外临床试验成本比较(美元) (18)图35.CDE受理的MRCT数 (18)图36.2013-2017CDE受理的国产化药1类申请数 (19)图37.2013-2017CDE受理的国产生物1类申请数 (19)图38.首批一致性评价品种拥有批文分布区间 (20)图39.首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中批文最多TOP10 (20)图40.289品种参比制剂公布情况(截止18年2月底) (20)图41.临床试验平台一致性BE登记情况(截止03/15) (20)表1.“风险共担”模式下昆泰的战略合作项目(不完全统计) (11)表2.近几年CRO行业部分并购商业案例(不完全统计,不含IQVIA) (12)表3.部分CRO龙头公司业务覆盖范围(颜色标记为覆盖业务) (13)表4.CRO公司与制药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案例 (14)表5.国内主要CRO公司情况(按主要业务划分) (16)表6.海外CRO公司中国区业务布局情况 (16)表7.近几年出台的部分重要药审改革意见政策 (19)1、CRO,创新药浪潮下的行业“力量倍增器”1.1生物医药外包定义和服务范围1.1.1外包行业已渗透到药物全生命周期医药合同外包是指医药企业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承包方负责合同范围内的研发、生产或销售业务部分,并承担相应业务投资风险。
2023年医药销售外包(CSO)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医药销售外包(CSO)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医药销售外包(CSO)行业是指医药企业将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代表医药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并按照销售业绩支付报酬的产业形态。
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医药销售外包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一、市场规模与增速医药销售外包行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行业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元水平。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药销售外包行业市场规模为215.8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8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
二、市场竞争状况1. 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医药销售外包行业集中度比较低,市场存在较多的小型企业和刚刚进入市场的新生代公司。
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竞争手段。
2. 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难题医药销售外包行业庞大而复杂,除了企业自身管理难度大,还面临着法律法规限制、行业标准缺失、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
此外,医药销售外包行业的人才储备也是一个尚待改善的问题,需要从人才培训、发挥人员作用等方面提高人员素质。
三、市场发展趋势1. 随着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销售外包行业也将不断壮大。
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行业竞争也将加剧,行业集中度可能会提高。
2.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销售模式的不断更新,医药销售外包行业在技术更新、数字化转型上需紧跟时代步伐。
3. 人才培养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将成为医药销售外包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行业需要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和薪酬福利,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行业。
4. 医药销售外包行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拓宽销售领域,提高销售业绩。
总的来说,医药销售外包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持续关注市场发展动向和行业需求,是医药企业和医药销售外包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输入企业名称汇报人:日期:XXX目 录1234行业背景研究行业现状分析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行业格局及前景趋势CONTENTS1行业背景研究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和个人,负责实施药物研究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基本目的在于代表客户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实验,以获取商业性的报酬。
CRO行业为服务外包行业中的新药研发服务外包细分行业。
CRO提供的服务可以覆盖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根据服务阶段的不同,CRO可以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
临床前CRO主要为药企提供先导化合物筛选、剂型选择、药理毒理研究等服务,临床CRO主要为药企提供临床试验监察、病人招募、生产批件申报等服务。
随着新药研发及销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日益把重心放在疾病机理研究和新药靶点发现上,而越来越多的将研发中后期的工作外包给CRO,通过专业化分工,致力于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控制成本和降低研发风险。
中国医药行业包含三大类别,即医药制造业、医药商业与医疗服务业。
其中,医药制造业可大体分为八类,主要由化学制药、中药制药以及生物制药所组成。
细分为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药用辅料及剂制造、中成药生产、包装材料、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兽用药品制造。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定义行业定义01020304上世纪70年代CRO行业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当时Hoechst公司(现在的Sanofi-Aventis公司)聘请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DennisGillings分析一种新型糖尿病药物的试验数据。
最终,Gillings教授通过分析指出,需要将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排除在适用人群之外,Hoechst公司因此针对适当的人群将这一药品进行了商业化推广,这是CRO合作早期的雏形。
21世纪开始随着药企和CRO合作的进一步,客户研发端到端(end-to-end)需求加大,CRO企业开始进行纵向合并延长产业链,行业发生了大量并购。
2024年生物医药外包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生物医药外包市场规模分析1. 概述生物医药外包是指将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合作伙伴。
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外包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本文将对生物医药外包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概览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生物医药外包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8年全球生物医药外包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每年X%的复合年增长率。
3. 驱动因素3.1 新药研发成本上升随着药物研发的复杂性和风险的增加,新药研发的成本不断上升。
生物医药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开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3.2 专业化服务需求增加生物医药行业对于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外包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技术和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3.3 市场竞争加剧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以获取竞争优势。
4. 市场前景展望生物医药外包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包市场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同时,随着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对外包服务的认可度提高,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5. 市场挑战尽管生物医药外包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伙伴选择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生物医药企业需要与外包服务商密切合作,并制定严格的合作协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6. 总结生物医药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受到越来越多生物医药企业的青睐。
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集中精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然而,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需要谨慎,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随着外包市场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速创新和发展。
以上就是对生物医药外包市场规模的分析。
2018年全球新药研发外包全产业链分析报告
持股比例
9.4746% 8.6851% 8.6374% 7.8955% 6.6887% 1.5791% 1.3159% 1.3159% 0.6018% 0.5471% 46.7411%
股数(万股)
88,851,600 81,447,300 81,000,000 74,043,000 62,725,500 14,808,600 12,340,800 12,340,800 5,643,952 5,130,865 438,331,959
4.73%。
表:药明康德发行前后境外10名股东持股情况
境外10名股东 发行前 发行后(若发行104,198,556股)
股数(万股)
Glorious Moonlight Summer Bloom WXAT BVI ABG-WX Holding (HK) HCFII WX (HK) Pearl WX HK Yunfeng II SCC Growth III Brilliant Rich LCH 合计 88,851,600 81,447,300 81,000,000 74,043,000 62,725,500 14,808,600 12,340,800 12,340,800 5,643,952 5,130,865 438,331,959
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在上海交易所发行A股股票上市。
图:药明康德发展历程 成立天津分公司;纽约 证券交易所上市;收购 美国App Tec公司; 收购百奇生物、津石杰成公司; 成立武汉分公司;提供生物制 药、临床研发及注册服务; 收购美国美新诺公司; 在常州新建药物研发和 cGMP生产基地; 合全药业常州一体化研发 及cGMP生产基地投运; 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全球新药研发外包全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一、上半年医药板块维持较快增速 (2)1.1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符合预期 (2)1.2同期医药制造业稳健增长 (4)1.3医药近期延续调整行情 (6)1.42018Q2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配置比例进一步提升 (9)二、细分板块业绩概况及盈利指标分析 (10)2.1化学原料药板块受部分产品提价等因素影响业绩快速增长 (10)2.2化学制剂板块政策利好明确,集中度有望提升 (12)2.3生物制品板块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 (13)2.4医疗服务板块整体表现亮眼,业绩持续高增长 (15)2.5医疗器械板块业绩分化明显,龙头表现靓丽 (16)2.6医药商业板块龙头企业享受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等政策红利 (17)2.7中药板块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19)三、风险提示 (21)一、上半年医药板块维持较快增速1.1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符合预期目前,医药板块除ST长生以外的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报已披露完毕,剔除部分次新股、数据异常个股后,我们对256家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统计,2018H1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2.17%、25.70%、23.62%。
医药板块上市公司受医药制造业回暖、新标推进、新版医保目录逐步落地、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等因素影响,2018H1业绩同比增速较2017年全年均进一步提升,处在近5年的高位水平。
图12012-2018H1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百万元)图22012-2018H1医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分季度来看,医药上市公司2018Q2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83%、15.36%,受2017Q1低基数、2018Q1流感行情结束等因素影响,较2018Q1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图32012-2018H1医药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百万元)图42015-2018H1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季度)1.2同期医药制造业稳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医药制造业2018年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7.3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1,585.7亿元,同比增长14.4%。
医药外包行业深度分析研究报告
医药外包行业深度分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57 亿美元,同比增长6.9% ,预计到2024 年,市场规模将提升至2367 亿美元,2018 -2024CAGR 为6.1% 。
1、“API+”:药物生产服务供应商,全球产能持续转移随着药品研发生产分工协作逐渐细化,越来越多的公司专注于其中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从而实现整体的效益最大化。
原料药和CDMO 看似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实际上具有类似的属性,本质上都是作为第三方为药品提供生产服务,交付的产品多为原料药(含中间体),是一种药物生产服务供应商,服务于药品的全生命周期,因此我们将其统一在“API+的”大概念中。
1.1、“API+服”务于药品全生命周期原料药是药品中的活性成分物质,是药品疗效的基础。
按照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 )组织编著的《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指南(Q7 )》的定义,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Ingredient ,API)是指药品制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制药时作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
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病人无法直接服用原料药,只有进一步加工成为制剂才能供临床使用。
原料药处于制药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地位。
原料药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有两大来源:(1)基础化工行业: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工艺生产原料药;(2)种植业:通过生物发酵制成相关中间体,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原料药。
广义的原料药行业包括API 和中间体。
原料药在添加稳定剂、塑性剂后可得到下游制剂产品。
根据产品种类和对应制剂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将原料药划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CDMO )我们认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一个原料药品种可能伴随药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实现“专利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大宗原料药”的演变。
医药外包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外包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医药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它是指医药企业依托生产、生态协同、信息服务、融资支持等形式与医学院校、研究所、生产企业、医保和政府等外部机构合作共赢的全产业链服务。
二、分类特点1. 医药外包类型:生产外包、技术外包、服务外包三种类型;2. 支持服务:人力资源、财务、法律、IT支持、技术开发等服务;3. 资金需求: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市场反应慢;4. 产业链合作:构建全新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实现协同发展;5. 从医药原料、中间体药品生产至最终市场销售的层层加工;6. 对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的依赖性强。
三、产业链医药外包产业链分为分子生物学、中间体、药物研发、生产与销售、药品监管等五个主要环节。
四、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疾病模式转变,医药企业外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国内医药产业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8年出台的《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谈到:城市集计划纳入医药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康养产业与医药外包产业,研究医药战略合作伙伴制度。
六、经济环境医药外包产业受到市场影响比较大,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在高利润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同时,医药行业受制于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经济环境对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七、社会环境在不断提高的对医疗体系的要求下,医药外包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更加关注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医药外包也应该得到相应的保障。
八、技术环境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有效采用先进技术可以提升医药外包行业的效益。
九、发展驱动因素1. 医疗行业对药物的需求;2. 经济发展,促进医药外包企业逐步壮大;3. 政策推动,鼓励医药外包企业;4. 先进技术支持,增强医药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十、行业现状虽然医药外包已经逐步成为医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竞争和服务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一、行业痛点1. 资金问题;2. 人才问题;3. 行业规范问题;4. 服务质量问题。
2018年医药合同外包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合同外包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1月目录一、医药合同外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5)(一)新药研发的冰火两重天:热情高涨,回报下降 (6)1、新药研发热情高涨 (6)(1)新药市场空间更大 (7)(2)政策鼓励创新 (8)(3)应对现有产品专利到期的被动选择 (9)2、新药投资回报率下降 (9)3、政策驱动下的研发外包需求 (12)(1)一致性评价政策落地,仿制药临床研发外包需求集中爆发 (12)(2)重磅药物专利悬崖,研发外包助力抢占市场 (13)(二)生产成本控制的诉求为医药外包提供生长的土壤 (14)(三)不断攀升的营销成本催生外包需求 (15)二、医药合同外包:模块化促使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16)(一)靶向行业痛点,医药合同外包助力药企突破瓶颈 (16)(二)群雄逐鹿医药合同外包各细分领域 (19)三、药明康德:风雨20年,4大板块基本形成 (21)(一)发展历程4个阶段 (21)1、第一阶段(2000-2006):药物发现与临床前业务持续完善 (21)2、第二阶段(2007-2011):CRO、CMO业务纵向一体化发展,小分子、大分子、器械全面覆盖 (22)3、第三阶段(2012-2014):介入投资、新药研发、细胞疗法、基因检测,业务多元开花 (22)4、第四阶段(2015至今):战略重组、分拆上市 (22)(二)药明康德集团目前主要分为4大板块 (23)1、药明康德业务 (23)2、药明生物业务 (23)3、明码业务 (24)4、医明康德业务 (24)四、主要风险 (25)(一)政策风险 (25)(二)市场竞争加剧 (25)(三)汇率风险 (25)医药合同外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1)研发端:2000年以来,在研新药的数量持续上升,药企研发热情高涨。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新药属于蓝海市场,市场空间更大,产品上市后竞争格局更好;2)各国对于新药的审批和监管政策均以鼓励为导向;3)应对现有产品专利到期的被动选择。
2023年医药外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医药外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医药外包行业已经成为了全球医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在中国,随着医药行业的深入发展以及医改政策的实施,医药外包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一、市场规模据统计,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8年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达到了1817亿美元,同时预计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在中国,医药外包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该市场规模已达到233亿元,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市场需求随着临床试验成本的不断增加,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需要更加高效、快速和准确的研发解决方案。
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高发等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对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国内外医药企业对医药外包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94%的医药企业都采用了外包服务,其中,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占据了全球的65%。
三、市场竞争目前,全球医药外包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药品研发企业、合同研究组织(CRO)、医药设备生产商等。
在国内,医药外包市场主要由一些大型综合型医药外包公司和各类专业外包服务机构组成。
目前,中国的医药外包企业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是小规模的企业,竞争的压力非常大。
四、市场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药外包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1.寻求更加高效的研发解决方案。
临床试验是医药研发的重要一环,为了降低临床试验的成本和时间,医药企业将寻求更加高效的研发模式,同时,外包服务商也将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2.不断涌现新的外包服务项目。
包括药物筛选、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开发等领域,外包服务商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协同合作来拓展服务项目。
3.发展智能化医药外包服务。
在未来的医药外包市场中,智能化医药外包服务将成为趋势。
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同时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分析
一、总体情况 (2)
1、中国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分领域 (2)
2、边际变化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2)
3、市场规范龙头优势明显 (3)
二、CRO和CMO受益于研发支出+外包比例双提升的背景 (3)
三、国内政策推动行业景气周期持续 (6)
四、CRO行业核心要素:人才、技术积累、行业口碑 (6)
五、CRO行业发展趋势: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7)
1、产业链内部整合 (7)
2、与相关产业链的融合 (7)
六、CMO核心要素:人才、核心技术能力、产能 (8)
一、总体情况
研发外包服务行业:产业竞争优势和边际优化不变,少有的5年以上高景气度板块。
1、中国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分领域
中国工程师红利。
中国是全球唯一可以提供庞大数量优秀工程师的国家,并且中国人的勤奋可以大幅提高研发和临床的效率,时效性提高50%以上。
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
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潜力,国际制药企业都必须重视的市场,未来我们可以预期国际一线制药企业将逐步加大对于中国的投入。
庞大的患者基数可以大幅提高临床研发效率,患者入组效率大幅提高。
2、边际变化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药审改革带来的机会。
中国的临床审批的加速、市场准入的提高和MAH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海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加大临床研发投入,提高行业天花板和转化现金流速度。
随着外资加强中国市场投入及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叠加医药研发外包渗透率提高,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市场空间不断提高。
中国企业积累的质量和技术优势。
中国企业的技术储备、质量体系和管理能力已经可以承接全球高标准的订单,逐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