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现在,才情未尽,我们展示出来给大家分享。小组内部推荐作品,并扣我们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来学着点评。谁来推荐呢?好,你来!
(一生上,投影作品)
师:首先,把推荐的作品朗读一下。
生:我选择的是旁观者作为叙述者。女子蘸着江水,临步于河畔,渐渐嗅到了阵阵花香。兰,则孤寂伫立在旁,采朵朵芙蓉,沁醉于心,无奈只能念香孤思,一抹芬芳无法赠给他。男子偶然回头望去,路漫孤至。有情人啊,使依依情相守,又怎奈距离化作一团愁丝。
师:好,同学们,我们是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感受到主语可以这样来加,那么究竟是谁在叙述这诗的内容呢?我们看,这一组是谁在叙述?
生:女子。
师:第二组呢?
生:男子。
师:第三组呢?
生:女子,男子,一起的······
师:有点难,有争议了,来,这位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女子”和“男子”是一起的。“女子”在采芙蓉,“男子”在望旧乡。
生:女子。
师:自问自答体现女子的什么情感呢?
生:失落的。
师:来朗读体会一下这失落。
(生读)
师:这中间失落感有,那她为什么失落呢?
生:因为她想要采芙蓉给夫君,夫君不在身边,所以有了失落的感觉。
生:后面是男子的口吻来写的,因为“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就写得特别地直白,直抒胸臆。我觉得女子一般都比较含蓄,男子就会很直白地说。这两幅画面就是空间不一样,跨越了空间的距离,给人突出了感动,对凄美爱情的感动。
师:有感动。就是说旁观者看在眼里,热在心里。生:嗯,有一种同情。
师:理解有深度。那你觉得直接体现旁观者情感,是诗中哪些句子呢?
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师:你能不能把旁观者的这份同情的悲悯的情怀,读读感受一下?
(生读)
师:不错,理解得非常深刻,旁观者不仅看到这两位的命运,他看到同心而离居,是很多人的生命状态,忧伤以终老,是很多人的悲剧命运。旁观者的这份深广、博大的悲悯情怀,化为天地间这声长叹啊,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来朗诵一下最后这两句。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一、穿越时空,走向悠远诗境
师:同学们,悠悠中华,是诗歌的国度,是诗意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溯流而上,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河岸,靠近《涉江采芙蓉》,去聆听这朵诗花的吟唱,去感受一份丰富的诗情。
二、自主体验,初感浓郁诗情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用心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生读,师板书课题)
生:我们组赞成第四种,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认为是前女后男,前面写得细腻,用景来体现,“芙蓉”谐音“夫容”,就是“夫君”的“夫”,“容貌”的“容”,这就是女子对夫君的思念,写得很含蓄。
师:不错,很有积淀。
生:后面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想象和现实的转折。
师:谁在自问自答呢?
师:就是说这个人会变?有没有同学来解决这个疑惑呢?
生:我觉得就像说话,女的说“我”在采芙蓉,男的说“我”在望旧乡。
师:究竟我们能不能解决呢?这个疑惑点我们先放一放,我们看最后这一组,谁在叙述呢?
生:别人。
师:那我们叫他“旁观者”。同学们,谁在叙述诗歌的内容,谁就是诗歌的叙述者,抒发的就是谁的情感。那什么叫叙述者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师:这背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婉曲的爱情故事,那请问,还顾望旧乡,这男子在哪里呢?
生:在老家。
(其他生笑)
师:那“旧乡”在哪里呢?
生:女子被带到一个豪华的地方去了,皇宫之类的……
师:这个看穿越、看宫廷故事看得比较多,在迁移理解了,这是你的感受。那其他同学呢?
生:我跟她的理解完全相反,因为从诗的内容上来看,还顾望旧乡,这个“望”字是渴望,里面也有种空望无奈的感觉。说明这男子就不在家乡了,要么他是征夫,要么他是游子,所以我觉得这诗的主角就是男的。大家提到语言细腻、情感细腻,我觉得其实没有这个界限的,凭什么说男子就不细腻呢?还有作为诗的结构与形式来说,前四句是虚写,男子想象妻子在故乡采芙蓉的情形,我觉得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
(生齐读)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不同理解?
生:我们组认为是“我”“我”“我们”,“我”“我”全都是男子,涉江采芙蓉的是男子。前面写的是男子心中的柔情,男子看到芙蓉,想到自己的心上人,就想采来送给心上人,体现男子的温柔。后面长路漫浩浩,又体现男子的一种大气。前后对比,很有冲击感,让这首诗歌也更有韵味。
师:你这解读,真是男子的知音啊,能够读懂男子有柔情的一面,也感受到男子大气的一面。难得的懂啊,懂了男子,就懂了世界!
生:能。
师:“我采芙蓉”“他望旧乡”“我们同心”?
生:应该把“他”改成“你”。
师:“我”和“你”,构成“我们”,很好!那还可以怎么加呢?
生:你、我、我们。
师: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加?
生:我,我,我们。
师:大家再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加?生:tatatamen
师:那第一个ta是哪一个呢?她!第二个?他!然后?对,是“他们”。
生:《忆江南》温庭筠(yún):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词的主语可以怎么加?
生:“我”。
师:“我”是谁呢?
生:女子。
师:叙述者是女子。那抒发女子什么情感呢?
生:思念。
师:还可以怎么加呢,这主语?
生:“她”。
师:叙述者?
生:旁观者。
师:旁观者!抒发旁观者什么情感呢?
(掌声自起)
(生读)
师:你的拯救是有效的!同学们,在大家智慧的碰撞中,我们明白,这首诗的叙述者,可以是女子,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细腻、丰富;也可以是男子,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大气、厚重;更难得,还可以是旁观者,我们体会到了旁观者深广、博大的悲悯情怀。
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叙述者存在多样性。正因为叙述者可以作多样解读,我们可以读出丰富的情感、悠远的意味来。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把整个这首诗朗读一下,大家在想象中,伴随音乐,细细体会这首诗丰富的意蕴。
(师出示幻灯片:叙述者,是叙事行为的承担者,是个虚拟的人,其作用是讲故事。作者为了实现表达效果,特意设置一个恰当角色代替自己说话。)
师:大家小声朗读。
师:好,在平常我们学习诗词中啊,往往习惯把叙述者与诗人本人简单地画等号,忽略了对叙述者的认识,其实,初中时在温庭筠的《忆江南》里我们曾接触过的,大家齐来朗诵。
(一女生朗读,掌声起)
师:这是女儿版的,再来一个男子版的。
(一男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语速也把握得很好,如果情感再浓一点点就更好了。再来一位。
(又一男生朗读)
师:我已经感受到,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一下,尤其是这位同学,给你机会,带领大家一起朗读。
(带领大家齐读)
师:好的一个领头羊,就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那同学们,这首诗大家能不能背诵了呢?
(掌声自起)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那种高端大气读出来呢?
(生读)
师:不错,你觉得哪两句最能体现男子的大气?
生: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师:好,再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男子的这份大气,你觉得我们班哪位男生能体现?
生:xx
师:好,你来朗读这两句体会。
(生读)
(掌声自起)
师:好,其他小组呢?
师:把那种心心相通,心有灵犀不点通的感觉解读出来了。来,下一组呢?
生:我们小组更赞同“我”“你”“我们”,从意思上来说,这个情感比较细腻,一般属于女子抒发出来的。而且开始是女子涉江采芙蓉,然后通过这一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象,想象男子还顾望旧乡,这样就会更加自然地承接过来了。
师:虽然你是个男孩子,但是你感受到女子细腻的情感,你觉得这诗中,什么地方很突出女子这细腻的情感呢?
师:抓住一个关键词,分离可能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什么?
生:与爱人分离。
师:与爱人分离。还有呢?一辈子的分离!同学,你对文字的敏感太准确了,你能够把那终身分离的痛苦读出来吗?
(生读)
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家感觉还可以怎么处理一下?
生:再悲伤一点。
师:好,再悲伤一点,再痛苦一点,再读得夸张一点,放开一些。
(生读)
师:能够理解到,能够体会到,但没有体验到,能不能来一位同学帮帮这位同学朗读体会。哦,还是那位同学,好!英雄救英雄!
(掌声自起)
师:其他小组还有吗?来,我们照顾一下这边。
生:我们小组赞成“你”“我”“我们”这种主语。先开始还顾望旧乡,说明是一个男子出去,之后没有回到家乡;再从后面看,是“忧伤以终老”,因为如果是思妇的话,一般是盼着丈夫回来的。但是这里,因为离居,所以忧伤,他却说“忧伤以终老”,那么,只有男人才知道,他可能一生都回不去了,才会说忧伤以终老。
师: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生:我推荐我自己的。
师:没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认为最好的叙述者还是旁观者。首先是写女子,女子采芙蓉想赠给男子,却无奈的心情;男子还顾望旧乡,心中是充满思念的,他一个人在外,无法与女子相守。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这对可怜的有情人,发出感慨,距离使这对有情人无法终身相守。
生:对女子的同情。
师:嗯,思维来得非常快!那我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可以像这样通过补充主语,明确叙述者,来明确抒发了谁的情感,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刚才我们留下一个困难点,“我”采芙蓉,“我”望旧乡,“我们”同心而离居。那究竟是以谁来作为叙述者呢?我们要确定,诗歌的叙述者是一个人才行。那请问,我们确定是谁呢?
三、启迪思维,个性理解诗意
(1)以旧带新,认识叙述者
师:男子的?女子的?都有啊?其实啊,大家有争议是正常的,因为诗歌一般都省略了主语,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补充,那这首诗的主语该怎么补充呢?
(师展示ppt,三处主语填空,生说,师板书,师生一起推进)
生:我。
师:我,他,然后呢?
生:我们。
师:大家想一想,“我”和“他”,能不能说成“我们”呢?
(读完掌声起)
师:谢谢大家,同学们,这是一首思念的、忧伤的诗,那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和声调来朗读呢?
生:放慢的,忧伤的······
师:好,我们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放低一点,融入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涉江采芙蓉”,起——师:老师听出大家读出诗的一些情感来了,那么,这思念、忧伤,抒发的究竟是谁的情感呢?
生:能!
师:能?我不信,背来听听!
(齐背诵)
四、巩固训练,引导改写诗篇
师:真不错!老师仔细观察了大家,都会背诵了。同学们,我们在刚才的朗读中,再一次感受了这首诗情感的丰富、情韵的悠远。我们知道,诗歌语言讲究凝练,往往富于跳跃省略,给理解带来难度,像边塞诗、闺怨诗的叙述者大多存在多样性,理解难度就更大。我们可以像今天这样,通过补充主语,明确叙述者的方式,来更好理解这类诗歌。
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师:那你朗诵体会一下这细腻的感情。
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师:对,用朗读来理解这情感。那下一组呢?
生:我认为是“我”“我”“我们”,是以女子来写的。我想的情节,是这女子很优秀,美若天仙,这男子比较普通一点。这女子被另一个高富帅看中,就带走了,其实女子内心很思念夫君的,就回想以前的生活,虽然是贫穷普通的生活,但很快乐。
刚才的朗读不够尽兴,也不够尽味。下面,我们就把今天对叙述者的理解,化为文字。现在,请选定一个叙述者,把《涉江采芙蓉》改写成100字左右的散文片段。
(出示幻灯片:请选定一个叙述者,把《涉江采芙蓉》改写成100字左右的散文片段。)
(生奋笔疾书,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我看大家几乎都超过一百字了。大家先小组内部交流一下,然后推荐优秀作品,派代表到前台来作点评。
师:同学们,在自由的朗读中,你觉得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思念。
师:这么整齐啊?大家从诗中什么地方看出的呢?
生:所思。
师:还有没有呢?生:忧伤以终老。
师:能抓住诗眼和关键词来理解,非常不错,那有没有同学主动来通过朗读感受这种情感呢?
师:好,你来!
生:深情朗读。(掌声四起)
师:不错,太棒了!“采之欲遗谁?”的“遗”读[wèi],不读[yí],非常准确。这孩子的朗诵情感非常好!老师也激动了,带着自己的体会,试着给大家朗读一遍。
(2)合作探讨,体会效果
师:合作就是力量,大家小组思考讨论:你更喜欢哪一种叙述者?请说出理由,并揣摩其情感特点。女子?男子?旁观者?
(生讨论,师巡视)
师: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的成果。
生:我们小组都认为是第三种,“我”“我”“我们”更体现思念的一种程度。平常都会想象对方在做什么,是不是在想念我,也体现一种心连心的感觉。
生:可以是女子,也可以是男子。
师:叙述是一个人,那男子在望旧乡,女子在采芙蓉,这中间怎么说通呢?
生:是想象。
师:非常好,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离不开想象,这样我们就理解通了。刚才我们通过补充主语,明确了《涉江采芙蓉》的叙述者可以是女子,可以是男子,还可以是旁观者。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请说说理由,并揣摩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