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
易错点突破
1.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致误
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厘米,另一边长为2厘米,则它的周长为( ).
A .10厘米
B .14厘米
C .10厘米或14厘米
D .无法确定
错解:由于本题未指明所给边长是等腰三角形的腰还是底,所以需讨论:①当腰长为6厘米时,底边长为2厘米,则周长为()66214cm ++=;②当腰长为2厘米时,底边长为6厘米,则周长为()62210cm ++=. 故选C.
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注意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腰长为2厘米,底边长为6厘米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正解:本题只能把6厘米作为腰,2厘米作为底,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4厘米,故选B.
2.应用判定方法致误
例2 如图3,已知AB=DC ,OA=OD ,∠A=∠D. 问∠1=∠2吗?试说明理由.
错解:∠1=∠2. 理由如下:
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OA=OD ,∠AOB=∠DOC.
所以△AOB ≌△DOC ,所以∠1=∠2.
分析:不存在“角角角(AAA )”和“边边角(SSA )”的判定方法,即对于一般三角形,“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和“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解: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A=∠D ,OA=OD.
所以△AOB ≌△DOC (SAS ),所以∠1=∠2.
3.不理解“对应”致误
例3 已知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对锐角相等,又有一组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错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图3
分析:对“ASA”全等判定法中“对应边相等”没有理解,错把边相等当成对应边相等.
正解: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4所示,在Rt EDC ∆,
12∠=∠,CD=AB ,90C C ∠=∠=︒,显然ABC ∆与EDC ∆不全等.
重难点析解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例1(邹城市)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该三角形的一条( )
A .中线
B .角平分线
C .高线
D .边的垂直平分线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特征及其面积公式可知,等底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只有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才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故选
A.
评注:三角形的“三线”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其定义及特征.
2.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例2(十堰市)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厘米,2 厘米,3厘米
B .2厘米,3 厘米,6 厘米
C .4厘米,6 厘米,8厘米
D .5厘米,6 厘米,12厘米 分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需检验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若大于则能构成,否则不能构成.
解: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后观察四个选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只有4厘米,6 厘米,8厘米. 故选C.
评注: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时,应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3.三角形的内角和
例3(聊城市)如图5,11002145∠=∠=,,那么∠3的度数是( )
A .55°
B .65°
C .75°
D .85°
图4
B E 图6
分析:本题可利用平角及邻补角的定义,把1∠和2∠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 解:由图5可知:与∠1相邻的补角为80︒,与∠2相邻的补角为3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得∠3=180803565︒-︒-︒=︒. 故选B.
评注:涉及三角形有关的角度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到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4 如图6,已知AB AD =,AC AE =,12∠=∠.
试说明BC DE =.
分析:要说明BC DE =,只要说明ABC ADE △≌△即可.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两边对应相等,因此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相等即可.
解:12=∠∠,所以12DAC DAC +=+∠∠∠∠,
即BAC DAE =∠∠. 又AB AD =,AC AE =, 所以ABC ADE △≌△(SAS ),所以BC DE =.
评注: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要说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常常通过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
5.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例5 如图7,A ,B ,C ,D 是四个村庄,B ,D ,C 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沿线上,BD=1千米,DC=1千米,村庄AC 、AD 间也有公路相连,且AD ⊥BC ,AC=3千米,只有村庄AB 之间由于间隔了一个小湖,所以无直接相连的公路. 现准备在湖面上造一座斜拉桥,测得AE=1.2千米,BF=0.7千米. 试求所建造的斜拉桥长有多少千米?
分析:由于村庄AB 之间间隔了一个小湖,无法直接测量,故可利用转化思想,由△ADB ≌△ADC ,得AB=AC=3千米,从而计算出EF 的长.
解:在△ADB 和△ADC 中,因为BD=DC ,∠ADB=∠ADC 090=,AD=AD. 所以△ADB ≌△ADC (SAS ).所以AB=AC=3千米.
所以()()3 1.20.7 1.1EF AB AE BF =-+=-+=(千米).
评注: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教材中全等三角形的例题、习题有很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