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国产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拍摄经费100万元,陈毅按演习费报销了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第一章:影片概述《南征北战》是一部以抗战背景为背景的战争电影,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南方与北方的联合作战。
影片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演员表演,展现了在战争年代中人们的恢弘英勇和无私奉献,深深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第二章:剧情介绍影片以抗战背景为背景,描绘了南方与北方军队联合作战的过程。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名南方军队的指挥官和一名北方军队的指挥官展开,他们通过合作与团结,成功地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使观众陷入了情节之中。
第三章:人物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南方军队的指挥官是一个坚定而聪明的领导者,他带领队伍勇敢地抵抗敌人的进攻,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北方军队的指挥官则是一个勇敢而无私的战士,他始终关注着队伍的安全,始终保持团结和协作的意识。
通过这些人物的描绘,影片展现了战争中人们的勇敢和无私的精神。
第四章:摄影与美术设计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画面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既突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与残酷,又展示了人类的希望和勇气。
摄影师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用光,展现了战争场景的真实感和紧张感,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第五章:音乐与剪辑影片的音乐和剪辑是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
音乐的氛围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和战争的残酷。
剪辑则抓住了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音乐和剪辑的完美配合,使影片的节奏感和紧凑感更加突出。
第六章:影片的意义与价值《南征北战》是一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作品。
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塑造,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当年那段艰苦卓越的抗战岁月,进一步激发了观众对国家和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
电影中的反战思想和人性光辉,使人们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更加自觉和积极。
附件:1、动态海报2、剧照合集3、观影感受调查问卷法律名词及注释:1、战争背景:指影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即抗日战争期间。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今天,我们观看的是战争《南征北战》,反映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于大江南北,终于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的战斗经过。
片中,我军的指挥员和战士们浴血奋战顽强战斗和机智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它主要讲述了在1947年时我军和国民党为争夺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仗的故事。
营高营长率领部队北撤,在山东桃村集结待命。
不少战士和老乡都想不通,高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耐心给大家做工作。
此时蒋军共出动25个师的兵力,企图造成南北夹击。
我军在桃村大沙河阻击南线敌人六昼曰,主力部队集中到风凰山围歼北线的国民党李军长率领的七个师。
高营长接到师长命令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敌军张军长率领的增援部队,李军长率领的部队已被我军全歼并活捉李军长。
高营长又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张军长率领的部队,赵村长也带领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切断敌人退路,又绞断敌人企图炸毁桥梁的炸药导火线,保住了大桥。
一场大战开始了影片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它通过对一支具体的作战部队转战经历的描绘,同时又生动地勾画出整个战区国共两军角逐的全方位图景,形象地体现出人民解放军运动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它是从解放后直至“文革”期间我国拍摄的大型战争片之一,即便在“文革”中几乎所有影片都被禁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银幕上上映,足见其影响力。
《南征北战》的故事生动,情节起伏跌宕,节奏感强。
同时影片又有着纪录片的纪实风格,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有强烈的时代氛围。
片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从下级的军官、战士一直到两军的高级将领,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化彩色,避免了概念化和脸谱化的描绘方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历史就是对昨天的总结,对今天的激励,对未来的昭示。
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这部影片说的是华东野战军的一支部队遵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实行战略转移,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故事,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是粟裕将军,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家。
南征北战电影简介.doc
南征北战电影简介南征北战电影剧情简介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经过多次激战,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冬,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优势装备和优势兵力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部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于苏中七战七捷。
为了更有力的歼灭敌人,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实施了大踏步的后退。
对这一举动,起初有些战士一时想不通。
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领的部队,转移到山东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当地百姓对人民军队的后撤也十分有意见。
为了平抚安定战士和老乡们的情绪,高营长和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的作战意图进行传达和解释说明。
这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反动派军队以为我军是在败退,便集中了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我军合围,企图与我军展开决战。
我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战斗持续了六昼夜,然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已经被我军包围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
高营长奉命在摩天岭阻击前来增授的敌军张军长的部队。
凤凰山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前锋,敌军退守大沙河南岸负隅顽抗,高营长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后敌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洪水阻止我军过河。
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线,保全了水坝,也保住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使敌人的狠毒阴谋未能得逞。
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顽敌,敌方张军长及其参谋长均束手就擒。
南征北战电影幕后花絮影片在人物塑造、语言的提炼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对解放军指战员和敌军将领在决战中的心理活动加以表现和对照。
影片拍摄时曾和人民解放军组成一个有四、五千人的摄制组,前后历时一年。
它在把握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和表现战略决策及军事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导演把一个庞大繁杂的战争题材表现得明快流畅。
显示了处理大题材、大场面的艺术才能,同时也为今后驾驭重大题材积累了经验。
穿帮台词电影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1947年初,电影里称呼蒋介石为总统,事实上蒋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总统,当时蒋介石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委员长,或者国民政府蒋主席。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相关推荐《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通用36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1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
《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
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
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
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
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
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
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
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
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
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
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
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
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南征北战电影简介
南征北战电影简介南征北战电影剧情简介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经过多次激战,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冬,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优势装备和优势兵力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部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于苏中七战七捷。
为了更有力的歼灭敌人,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实施了大踏步的后退。
对这一举动,起初有些战士一时想不通。
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领的部队,转移到山东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当地百姓对人民军队的后撤也十分有意见。
为了平抚安定战士和老乡们的情绪,高营长和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的作战意图进行传达和解释说明。
这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反动派军队以为我军是在败退,便集中了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我军合围,企图与我军展开决战。
我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战斗持续了六昼夜,然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已经被我军包围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
高营长奉命在摩天岭阻击前来增授的敌军长的部队。
凤凰山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前锋,敌军退守大沙河南岸负隅顽抗,高营长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后敌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洪水阻止我军过河。
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线,保全了水坝,也保住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使敌人的狠毒阴谋未能得逞。
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顽敌,敌方长及其参谋长均束手就擒。
南征北战电影幕后花絮影片在人物塑造、语言的提炼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对解放军指战员和敌军将领在决战中的心理活动加以表现和对照。
影片拍摄时曾和人民解放军组成一个有四、五千人的摄制组,前后历时一年。
它在把握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和表现战略决策及军事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导演把一个庞大繁杂的战争题材表现得明快流畅。
显示了处理大题材、大场面的艺术才能,同时也为今后驾驭重大题材积累了经验。
穿帮台词电影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1947年初,电影里称呼蒋介石为“总统”,事实上蒋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总统,当时蒋介石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委员长”,或者国民政府“蒋主席”。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一:剧情梗概电影《南征北战》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7年,当时国共内战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
主人公李四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
为了报仇,他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南征北战的战斗。
在战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角色介绍1. 李四:主人公,普通老百姓,失去了妻子和儿子,加入人民解放军。
2. 张三:李四的战友,勇敢且正直。
3. 王五:国民党军队的将领,心狠手辣。
4. 小红:李四的儿媳,勇敢坚强。
三:情节详述1. 李四的家庭悲剧:李四的妻子和儿子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他决心加入解放军为妻儿报仇。
2. 李四的入伍之路:李四辗转找到了解放军的部队,并加入了南征北战的行动。
3. 战斗与困难:李四和战友们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困境,但他们永远不放弃,坚持战斗到底。
4. 对敌人的追击:李四和战友们在战斗中不断追击国民党军队,最终收复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5. 最终胜利与牺牲:李四等人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有战友因此牺牲,给李四带来了深深的悲痛。
四:影片的意义和启示1. 英雄不分民族:电影通过展示李四和战友们的英勇行为,告诉观众们英雄是不分民族的,只要有正义的信念,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2. 报国救民:电影中展现了主人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教育观众要有爱国心和责任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团结合作:电影中强调了战友之间的团结合作,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附件:- 电影《南征北战》剧照- 电影《南征北战》观影笔记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地革命: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进行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2. 国共内战:指1946年至1949年的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的武装冲突,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
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电影《南征北战》是一部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作品。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中一群勇敢的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故事。
观看该片后,我不禁为这些英雄们的奉献精神所打动,并深思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与珍贵。
全片通过精彩的叙事和震撼的画面还原了历史场景,使观众仿佛回到了那段岁月之中。
影片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电影主人公李云龙在战争中经历的磨砺和成长。
李云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出身,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在部队中成为了大家的楷模。
他的坚守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军人的崇高品质。
影片中的战斗场景令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最后的决战一幕,让我震撼不已。
中国军人面对强大的敌人,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土地。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体现出了浩然正气和拼搏精神,令人敬佩与感动。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不仅有主角李云龙的坚毅和勇敢,还有其他战士的独特个性和真挚情感。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相互扶持,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集体力量。
这个集体也代表了整个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影片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
许多战士为了保卫家园,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离世让人揪心,也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但正是这些献身者们的撑起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观看电影《南征北战》后,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战争不仅是破坏和伤害,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奋斗的象征。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珍惜和平,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总之,电影《南征北战》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
它通过生动的叙事、精彩的画面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观影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也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我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并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史诗巨制《南征北战》
往事PO PU LA R C I N E M A 6第期不约而同改编电影《南征北战》的创作,是由一出名叫《战线》的四幕话剧引发的。
该剧的作者亦即后来电影编剧之一的沈西蒙,解放初曾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后任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院长。
《战线》反映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我军指战员奋勇歼敌的英勇事迹,由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于1951年初在南京大华影剧院演出,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欢迎。
话剧《战线》的出现及反响引起了两位有心者的共鸣与关注,他们就是最先介入电影剧本《南征北战》创作的沈默君、顾宝璋,当时分别为三野文化部创作员、华东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研究员。
就在这时,传来了作为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最高领导陈毅观看话剧《战线》演出后的意见,认为基础很好,如果拍摄成电影可以更广泛地宣传人民战争的思想。
华东军区兼三野政治部承担了组织落实的任务,时任华东军区兼三野文化部副部长的吴强具体负责指导,于是话剧《战线》的《南征北战》因得到许多高级将领的关怀和支持,调集的创作力量十分雄厚,以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的真实描绘和我军将士英雄群像的生动刻画,赢得了“史诗式战争片”的盛誉。
文/朱安平电影改编工作,便由沈默君、顾宝璋的各自为战转为彼此合作,很快拿出了初稿。
吴强及时安排了集体会审,在十来位从事文艺创作同志的面前,由两位作者朗读了剧本。
此时,他们对未来的电影是着重表现人民战争的性质还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并不很明确,只是简单地认为两者不可分割;而在拟写剧本时则比较偏重于前者,原因是对这一方面的生活比较熟悉。
剧本试图把华东战场三年来的重大战役都包罗在内,因而从毛主席到重庆和平谈判、蒋介石撕毁谈判协定、发动内战向解放区进攻写起,接着以莱芜战役为背景写苏北七战七捷后向山东撤退,再以孟良岗战役为背景写经过粉碎敌人重点进攻我军转弱为强,最后以外线出击为背景写大踏步前进,直到准备投入淮海大战为止。
贯穿全剧的对敌斗争故事线索,有主力部队、敌后武装和地下工作三条战线,两位作者确实煞费了一番苦心。
《南征北战》两帅一将认可的老经典
《南征北战》两帅一将认可的老经典《南征北战》与《地道战》、《地雷战》被称为“老三战”电影,《南征北战》肯定是排在第一位。
该片算得上一部战争史诗,大量的经典段落和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说出了国民党将军们心中的痛。
抢占摩天岭这场戏,张李二位军长的对话,堪称经典。
当张军长在摩天岭山脚下,飞机空投下国防部的紧急命令:“命令你部于下午3点与李部会师”,可张军长一看表,已经4点半了。
当他向友军呼叫:“我们已经到达摩天岭,请你们向我们靠拢!”被共军包围的李军长则哀求道:“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从“我们也遭到共军的阻击”到“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已经灰飞烟灭。
仓皇撤退的张军长最后也逃不过被俘的命运。
影片中,抢占摩天岭、凤凰山总攻两场大戏,在当时技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空间纵深镜头运用得相当成功,体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是新中国电影表现战争大场面的经典段落。
在电影音乐方面,《南征北战》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创作中很善于把握画面背景,使音乐与画面浑然天成,营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意境。
其中攻占凤凰岭一段音乐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激烈战斗场面,堪称中国电影音乐作品中音乐与画面同步的经典段落。
《南征北战》作为“老三战”之首,开创了中国史诗化战争电影之先河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南征北战》时,朝鲜战争正在进行,毛泽东在国内亲自发动了批判《武训传》,这使得剧组迟迟不敢贸然开机。
由于影片取材于山东战场,很自然就得到了粟裕的关注,他将导演成荫召到北京,亲自为他们详细讲解了当年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及战斗情形。
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等很快就在原来剧本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改写和加工。
新剧本还得到了林彪、陈毅等军队上层领导的认可。
林彪对其中陈戈师长念的一大段台词进行了修改。
有了两位元帅、一位大将的背书,剧组的胆子大了起来,他们来到第一个实地拍摄现场――山东青州,参加电影拍摄的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纷纷在小城安营扎寨。
南征北战电影观后感
南征北战电影观后感电影是一种让人情感激荡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视听效果等手段,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电影《南征北战》的观后感,这部电影以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南征北战》是一部以战争为主题的电影,该片背景设定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年代。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在战场上的艰难生存和顽强抗争,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动荡的时期。
影片的片名“南征北战”也是对当时抗日战争中各个战场上的英勇战士们的致敬和纪念。
影片以男主角王文杰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讲述他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的故事,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经历的艰辛和奋斗。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闪回和时间跳跃,将观众带入当时的战争场景,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对每个人的影响和考验。
电影中的男主角王文杰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青年,他爱国心切,但却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在战乱年代,面对无尽的痛苦和死亡,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毅勇敢的战士。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胜利的追求。
影片中还有其他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背景,却都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的是年轻的战友们,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铁血战士;有的是老兵,他们在战场上保护着年轻的生命;还有许多家庭妇女,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强地支持着家人参军。
这些角色形象既是对当时那个特殊时期的真实再现,也是对那些英勇坚韧的人们的歌颂。
影片的打斗场景设计非常精彩,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逼真的特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危险。
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而电影正是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可怕。
与此同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后方,人们都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爱国情怀和互助精神。
六十八年前拍摄电影《南征北战》幕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六十八年前拍摄电影《南征北战》幕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一部战争题材的老电影《南征北战》,上映几十年仍被观众津津乐道,喜爱之至。
张军长、李军长、高营长和小胖子战士等,都成了影迷们忘不了的经典形象。
影片《南征北战》,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战争片史诗,大量的经典段落和台词至今让人张口就来。
诸如:“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我也遭到了共军阻击!”、“我倒要看看,共军的两条腿能不能跑得过我的汽车轮子”、“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我们步兵”等等。
都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口中的流行笑料语句。
有人从历史背景比照认为,片中的国民党军李军长,影射原型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李仙洲;张军长则影射的是国民党王牌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片中的凤凰山、摩天岭战斗与孟良崮有点相似;而影片末尾的大反攻则有些淮海战役的场景;敌张军长坐坦克逃跑被俘,则是取材于国名党军12兵团司令黄维被俘虏的情节。
影片开始是我军部队行军的画面,并且交代: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我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
这时,行军中有些战士想不通,发牢骚。
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部转移到沂蒙山区桃村待命,老乡们对后撤也有意见。
为安定战士与老乡情绪,高营长与女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作战意图作以解释···,故事由此展开。
从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效果看,《南征北战》这部老电影,真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影片至今仍以叙事清晰,充满艺术张力。
人物形象鲜明,演员表演真实感人,而被好评不止。
史料记载,《南征北战》的剧本创作,曾得到在山东战场指挥作战的陈毅元帅、粟裕大将等将领的关怀和支持。
陈毅元帅还亲自修改了剧本中几段人物对白。
1951年初,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的话剧《战线》登上舞台。
这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英雄事迹的话剧,引起军区文化部创作员沈默君、顾宝璋的共鸣,于是,两人分头开始了电影剧本的创作。
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是战无不胜的---《南征北战》影片观后感想
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是战无不胜的---《南征北战》影片观后感想1952年拍摄的黑白片电影《南征北战》,被称为无法复制的经典,影片主要内容是: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
起初,战士想不通,老乡们对后撤也有意见。
为安定战士与老乡的情绪,高营长与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作战意图作了解释说明。
没想到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敌军以为我军败退,集中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我军合围。
我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六个昼夜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敌军所属的七个师,并狙击前来增援的部队。
凤凰山一战结束后,敌军退守大沙河以南负隅顽抗,高营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
敌人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水来阻止我军。
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了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索,保全了水坝。
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敌人;敌方军长及其参谋长均被生擒。
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以弱胜强,最终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正是依靠顽强的意志。
现在的中国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何去何从,党史给了我们答案,不脱离群众,保持昂扬斗志,将无往而不胜。
朝鲜战争伊始,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轻视中国军队,到战争结束时,却说:“打了一辈子的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他忽视了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路披荆斩棘、在严酷环境中逆势成长壮大的军队,尽管没有飞机、缺少大炮,但从不缺少以弱胜强的战争经验;打的一拳开,免的百拳来,朝鲜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史为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战争电影之最
中国战争电影之最大革命时期前篇最先打西欧列强的战争影片《郑成功》由武功厉害的赵文卓演郑成功打荷兰军队收复台湾最大岸炮对战舰的战争影片《鸦片战争》战争期间没有一个官员在战斗中投降谢晋70多岁的作品最多民间集资拍摄的战争影片《鸦片战争》据说是一亿多,好像没有赚回本钱最不要脸的战争影片《火烧圆明园》八里桥之战英军只死伤5人清军8000全亡,可是电影却杀死英军数百最无知的反击西欧列强的战争影片《大清炮队》说老毛子的战船怕女人的又脏又臭的裹脚布打击最早的大海战战争影片《甲午风云》我军全军覆没刘步蟾这个民族英雄还被拍成坏人,不懂历史呀!!!最能反映俄国占我土地的战争影片《傲雷一兰》别忘了东江六十四屯惨案,还有大片的外兴安岭都占了最高海拔地区拍摄的战争影片《红河谷》打英军的,宁静这回找了个外国老公在电影里面演戏最厉害的妓女战争影片《知音》妓女小凤仙能让蔡鄂第一个反袁世凯救国厉害不厉害最像孙中山演员的战争影片《孙中山》由刘文治演孙中山,可以看到是蒋介石是怎样上台的最早在故宫拍摄的战争影片《北京政变》冯玉祥将军赶走了末代皇帝溥仪最好反映叶剑英军事才能的战争影片《叱咤香洲叶剑英》由陈锐主演叶剑英最能反映北伐战争的战争影片《大浪淘沙》于洋主演“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打击敌人!---------大革命时期篇。
最能反映我军建立的战争影片《南昌起义》从此我军的建军节就是八月一日最能反映毛泽东从军的战争影片《秋收起义》毛泽东第一次挎枪的镜头有了,是毛瑟手枪最能反映朱毛会合的战争影片《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就是这里了最能反映邓小平从军的战争影片《百色起义》邓小平当时叫邓斌,卢奇第一次演小平爷爷最能反映敌中有我的红军长征战争影片《英雄无语》莫雄为红军送去剿匪计划,红军长征没有中过埋伏最基层描写红军长征的战争影片《我的长征》男主角钟秋还演过〈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的邓小平最出名的童星战争影片《闪闪的红星》主角祝新运现在胖了,只能演任弼时最用兵如神的战争影片《四渡赤水》这是古月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是《西安事变》最能反映刘伯承与小叶丹结拜兄弟的战争影片《彝海结盟》结盟地点的彝海至今老百姓都不下去捕鱼最能表现毛泽东大义灭亲的战争影片《金沙水拍》毛泽东老婆贺子珍的弟弟违纪被枪毙最危险拍摄长征的战争影片《大渡河》陈宝国说当时是真的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爬铁索的鞋子还掉了一只。
南征北战电影心得体会(通用篇)
南征北战电影心得体会(通用篇)《南征北战》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以四平战役为背景展开的一系列战斗故事。
电影通过描绘英勇抗战将士们的生死搏斗和坚定信仰,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团结一心的力量。
观影之后,我深受触动,对于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深感自豪。
首先,电影通过精心布置的剧情和细腻的画面,将战斗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无论是火力猛烈的战斗,还是战争带来的血腥和残暴,都让我震撼不已。
尤其是电影中的四平战役,凸显了中国军队在使用有限资源下的英勇抵抗和奋力厮杀,无数无名英雄在战斗中浴血奋战的场景令人动容。
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通过主要角色的刻画,传递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顽强斗志和坚定信念。
影片中的王传峰将军是一个坚毅而又充满智慧的领导者,他在各种困难面前始终坚持为了民族利益而战,无论是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军队内部的困扰与挑战,他都保持着乐观和冷静的态度,不断给部下们注入信心和力量。
与此同时,电影还展示了无数普通士兵们彼此间的友情、战友间的信任,以及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团队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
再者,在电影中,女性角色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坚强、勇敢和无私的品质。
电影中的女抗日游击队员苏芳,凭着她聪明机智和出色的战斗能力,多次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形象给了观众很大的鼓舞,告诉我们女性在战争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女性角色们还通过关怀士兵、医治伤员等方式,传递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了抗战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贡献。
最重要的是,电影通过揭示日本侵华军队的暴行和残酷,以及中国抗战将士们的英勇抗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与自由的追求。
电影中展示的四平战役中,中国军队虽然力量相对薄弱,但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
新中国电影微笔记
龙源期刊网 新中国电影微笔记作者:琥珀来源:《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9年第10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战争大片:《南征北战》背后的故事这部影片是1952年“八一”建军节的献礼片,也是当年唯一一部上级核准拍摄的片子。
影片中有许多恢宏的场面,比如影片开场时,主力部队携着辎重走在大路上,老百姓们用骡马车和手推车载着行李,携家带口行走在部队旁,这些场面动员了大量的群众演员。
据说,还没到开拍时间,各村受邀担任群演的百姓就排起了长龙,村民们或是扶老携幼、背着病号,或是推着小车、抬着担架、挑着铺盖涌现在乡间小路上。
他们为了配合电影拍摄,自发穿上了战争年代的衣服,带上了相关道具,脸上的表情激动又庄重,这让影片的剧组大为感动。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这部电影是年初开拍的,由于场面大,夏天快到了许多冬天的戏还没拍,但是山里的杨树已经掉起了毛絮,换外景地费时费力。
就在导演一筹莫展时,一位老大爷主动捐出了自家的杨树,只要入景的杨树就捋掉树叶。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诞生,离不开老百姓的热情支持和无私奉献。
短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里,革命和建设的题材始终是电影的主体。
1952年拍摄的《南征北战》是我国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大片,也是革命战争片的标杆。
它不仅从内容题材上展现了中华儿女开创革命事业的斗志,它的拍摄过程也是人民团结奋斗的缩影,它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建设祖国的精神面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奖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戏里戏外的真情这部电影虽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却时时刻刻透露着“真”。
第一个“真”是真实的体验感。
导演试图将电影拍得如纪录片一样——所有的演员都是普通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所有的表演都真诚而质朴,就连拍摄的教室黑板上的口号都是找当地的老师写的。
可以说,这种全业余演员、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的拍摄方法,给了观影人最真实的冲击。
陈毅与电影南征北战
陈毅与电影南征北战
顾育豹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火车上的艺术构思建国初期,陈毅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经常在南京、上海两地奔忙。
1951年春的一天,陈毅坐火车从上海回南京,路过无锡站时,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吴强挎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顾育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9.2
【相关文献】
1.陈毅策划《南征北战》剧情 [J], 顾育豹
2.陈毅元帅之女丛军捐赠陈毅元帅珍贵档案资料 [J], 无
3.电影海报《南征北战》 [J], 董蓓萌;叶佑天
4.陈毅曾与白杨谈电影中的“领导干部” [J],
5.陈毅德副局长谈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陈毅德副局长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真实的国产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拍摄经费100万元,陈毅按演习费报销了】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电影,新中国军事电影的“老三战”之首。
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用原版的导演成荫和王炎执导,拍了一部新的彩色版《南征北战》。
看过的观众普遍都觉得,上影的老版黑白《南征北战》更好看更经典。
两部电影相差22年,无论从技术还是表演上,北影的新版《南征北战》都应该更胜一筹,彩色影像也更生动,可为什么不如老版的经典呢?
上影的老版《南征北战》比新版的好在哪呢?真实!
正在上映的抗日题材战争大片《八佰》,主打的卖点也是真实。
为了这个真实,不仅在服化道了下功夫,导演还专门请教官特训电影中的演员,让他们掌握那个年代军人正确的作战、射击、跑位等技术特点,为了就是让他们看起来像那个年代的人。
《南征北战》在真实这方面占了天大的优势。
它的故事就是反映刚刚结束的解放战争,而电影中的很多群众演员,就是这些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真正军人饰演。
《南征北战》的剧情主要是讲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的多次激战,所有故事的主角就是著名的华东野战军,拍摄地点就在山东。
为此,《南征北战》的拍摄得到了部队的鼎力支持。
当时的华东军区抽调了一个师的部队参加实拍,其中一个团是从刚朝鲜战场调回来的。
参加拍摄的部队包括了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等多兵种,规模达数千人。
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三位部队作家负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员组组长王晓同志担任本片军事顾问团团长。
当年,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是陈毅同志,副司令员是粟裕同志。
电影拍摄时,陈毅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任上海市市长;粟裕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知道要拍一部华野的电影后,两位司令员都非常关注,陈毅曾亲自为《南征北战》剧组人员讲述当年战场上的细节,还修改过几段对白;粟裕还专门把本片的两位导演请到北京,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当年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及战斗细节。
【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也曾对剧本进行过指导。
】
《南征北战》的拍摄经费是10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最后陈毅按演习费给报销了。
这种事只可能发生在那个年代。
【1950年,第一套人民币全国通行,猪肉一毛八一斤,面粉一毛二,白菜三分。
】
《南征北战》在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之下,成为了时代的经典,很多的经典台词至今还被影迷传诵。
“请你们再坚持最后五分钟!”
“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今天我们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
“同志,炮兵不能上刺刀,最后解决战斗还要靠我们步兵。
”
“我们的两条腿一定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
”
“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团座。
旅座。
师座。
军座。
”
1951年春,当时的电影指导委员会、中央电影局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一部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争电影,作为1952年第二十个建军节的献礼影片。
当时正值全国文艺整风运动,各大电影厂原定拍摄的故事片全部停拍,这部《南征北战》成为当年唯一
的准拍影片。
因为当年只有《南征北战》一部电影核准拍摄,所以上影厂能够调集当时国内众多的演员参加拍摄,包括其他几大电影厂的优秀演员,在当时真是众星云集。
成荫和汤晓丹两位导演,分别负责解放军方面和国民党军方面的拍摄工作。
解放军方面的戏份更多,但拍得很顺利;而国民党军方面的戏份,难度则大很多。
扮演国民党军的也是华东野战军战士和山东解放区的老区群众,他们对扮演“国军”非常抵触;最后干部反复动员,着重强调这是政治任务,通过电影来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战士们和群众才渐渐接受。
《南征北战》的故事背景,是从1947年初开始的,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对向山东解放区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实施的歼灭战。
电影拍摄时,距离战争结束才4年,当年的战场还在,当年参加过战斗的很多战士也还在,甚至当年很多常用的兵器都还在用。
所以,《南征北战》最大的优势是能用很多当年的参加过战斗的军人,当年普遍使用的武器,在当年真正战斗过的战场上,拍一部实战演习般的电影。
电影中使用的武器都是当年的真家伙,比如观众最熟悉的三八大盖、盒子炮、马克沁重机枪等,都是从部队仓库直接拉出来的;拍摄爆炸场景的也全是用真正的炸药,一个炸点的TNT炸药重达一公斤,威力可以炸翻一个水泥碉堡。
因为参演人数众多,经费紧张,武器可以借用,军装却没有那么多库存。
所以,电影中的解放军都换上了50式冬服,军帽上也有了八一军徽,不打绑腿、穿解放鞋,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战斗形象是不一致的。
相反,《南征北战》中的国民党军军服装具非常符合当年的状态,因为在战争中缴获了也没人穿,也不可能升级换代。
国军的美械装备,大到105毫米榴弹炮、M5轻型坦克、M8装甲车,小到汤普森冲锋枪、M1卡宾枪、M1903步枪等等,都配备完整。
这些都是解放战争中的战利品,又比我军原有装备先进,自然也得以继续使用。
在《南征北战》中,有多种类型的战斗镜头,包括阵地防御战、反坦克战、山地阻击战、街道巷战、追击围歼战,等等。
这些战斗镜头,都很好反映了当年我军真实的战术水平,很多技战术的细节更值得后期的同类型战争电影参考学习。
比如电影中,解放军战士的据枪动作、战术动作、行军队形、射击姿势等等,甚至形象气质,都是当年战争年代真实的样子。
这些真实,主要得益于《南征北战》有无数真正的解放军战士参演,并且参加过电影中的那场战争。
这样的天然优势,未来的其他战争电影,再也不会有了。
像《八佰》那样,为了重现当场的影像,投入巨资搭景,在当年《南征北战》时是无法想象的,也是毫无必要的。
因为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发挥,有无数的人和力的支援,《南征北战》在拍摄规模和战争场面上都是空前的。
虽然没有后来《大决战》中的那种绵延数里的航拍镜头,也没有《集结号》《八佰》那种身临其境的视效音效,但其朴素真实的质感,无愧于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战争史诗大片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