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发展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华夏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任务,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认为以华夏传统文化命名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合适,本人认为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文化与教育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化教育在推动自身的完美化、理想化的同时把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发扬光大。华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德育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能更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二十年多前的教育的光辉旗帜,随着新世纪的逐步深入,现代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现代教育意味着继承与变革,继承就是传承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变革就是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使教育和各方面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培养新时代的和谐发展的人。

在俞启定教授的“中国教育传统的成因和嬗变研究”一讲中,他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从成因和嬗变两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考查,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教育自汉代定型后,虽然也有发展和嬗变,但是其基本构架是高度稳定的,内容上以儒家经学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体制上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各方面办学并举,教育与选士制度紧密结合,以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为目的,从而构成了积淀深厚的固有教育传统。

历史研究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历史研究除了让人掌握历史事实以外,还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为现实服务,为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导。本文结合俞启定教授的讲解,试图对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做出思考。

一、中国教育传统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借鉴

我国为适应时代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下面谈谈中国教育传统可供现代教育改革借鉴的3个问题。

(一)国家办学与民间办学

国家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设置教育机构来培养统治人才。中国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受学校教育,因为学校与官府统一,故称“学在官府”。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发展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时期平民学习文化的需要,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担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禁私学的事件,最突出的是秦始皇禁私学,再有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禁私学。其他封建统治者吸收禁私学的教训,政策上放开,不禁私学。唐代还提倡民间自由办学,这种做法被以后的朝代所沿续。

私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学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服从政府的政令,参照官学的目的和内容培养人才,以选举或科举为政治出路,国家容许私学存在,不用花教育经费而坐收人才选用之利。第二、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官学极少有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依靠私学来解决。私学多层次多类型灵活地培养人才,为社会做出大贡献,特别是皇朝没落、社会长期动乱的年代,官学停顿,只有靠私学来传递文化和培养人才。第三、私

学能满足民众学习文化的多种需要。私学分布面广,依靠所在地的群众支持,受教育者自出学费的观点很容易接受。私学的经济来源虽不一定充裕,但因陋就简、节约开支的话,还能维持。

私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长期存在,但没有像美国的私立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一流名校,也跟上述原因有关。中国的私学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政治上不独立于政府和统治阶级,因而很容易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统治阶级需要它时,私学就兴旺发达;统治阶级不需要它时,就任其发展,甚至禁止其发展。

在近代新旧教育交替之时,旧的私立学校被改造,转变为经过登记备案、接受政府管理、按资产阶级教育方针办学、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私立学校。历史上的私学、私立学校,在现代可以称为民间办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观念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在文教方面要兴无灭资,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应该在党领导下由国家直接管理,国家拨出教育经费进行义务教育,高等学校由国家接管。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改革,普通教育改革后存在3种类型:公办学校、基层集体办学、工厂企业办学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教育发展虽有很大成就,但还满足不了群众提高文化的要求,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总结历史上民间办学的经验,现代教育改革也是可以借鉴的。第一、民间办学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是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是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培养现代合格国民所办的教育事业。人民的事业由人民办人民管,以便满足人民提高文化的需要,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重新认识民间办学的社会作用。第二、民间办学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还出现了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或公司的投资者。他们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出得起学费,有的还乐于捐助教育事业。这就为民间办学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考试与人才的选拔

考试最早产生于中国,故中国被称为考试的故乡。追根溯源,考试起源于奴隶社会的选士,此事在古文献《礼记·王制》有所记载,它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逐级选优推荐,选择有两方面的标准,即德行之贤和道艺之能,领导论定后任官,任官后享有爵禄。选士的过程很复杂,选士的每一环节都利用考试手段选出最优秀者,再升于高一级。依照标准择优,按程序逐级推选,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制度,后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对此大加赞赏。

汉代继承历史上选士考试的制度,用于察举的检验,如汉文帝诏举贤良方正,对贤良方正进行集中策试。以后考试也被运用于学校教育中,作为管理学业的一种手段,毕业考试的等第成为任官的重要根据。

隋唐产生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中考试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并影响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手段,学生入学、教学过程的阶段、学年结束、毕业等都要考试,形成学校考试系列。科举考试完全制约学校考试。

考试是一种手段,不能说它绝对好或绝对坏,重要的问题在于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效果。科举考试的经验,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用产生直接影响,也对近代现代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考试的一些基本方式,溯其渊源,大多处于隋唐。认真总结隋唐以来的考试经验,也有值得现代教育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