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九十二、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 昆曲的著名作品和昆曲的特点 九十三、愈趋愈卑,新奇叠出 “乱弹”诸腔兴起的原因和其特点 九十四、变则新、不变则腐 明清时期的戏曲论著作品 九十五、曲曲新声总断肠 明清时期的器乐独奏作品、特点和今后的
发展 九十六、今之乐,尤古之乐也 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艺术形式
八十七、取来歌里唱,胜向迪中吹 我国最早声乐论著《唱论》的内容和发展 八十八、刊布成秩,举世传诵 明清民歌和小曲的原因和发展 八十九、鼓声一通,群歌竞作 兄弟名族的歌舞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九十、一韵于良久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内容和特点 九十一、清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 明清戏曲的“四大声腔”区别和特点
中篇 中古音乐
三十二、“秦声”与“楚歌”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三十三、先秦钟琴文化的“断层”与“转
型”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对当时社会的启示和对
之后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十四、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 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十五、采歌谣,被声乐 汉代乐府的重要内容组成 三十六、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李延年对当时音乐做出的贡献 三十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歌曲的种类以及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
五十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唐玄宗对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五十六、断肠声里唱“阳关 《阳关三叠》的由来 五十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
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和音乐评论家
五十八、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 难
琴曲《梅花三弄》和《离骚》的区别和特点 五十九、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
七十二、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和特点 七十三、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点 七十四、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 唐代琴曲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古代音乐史
7、多元理论说
也有的人认为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无法 以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因而主张多元理论 来探求音乐的起源。
5、信号说: 修顿普佛(德国音乐心理学者)《音乐的 起源》: 原始时代人们为了与远方的人联络,相互 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则变 成音乐。 男女老幼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 程,在同一时间更多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 程与不协和音程,于是产生了识别音高的 观念
6、巫术起源说:
3)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
音乐的表现方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 制、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及其 思想等。 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广大
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 及音乐史方面的学术研究;
是一门人文学科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及目的
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1)中国古代历史方面 (1)语言文字 (2)目录版本学 (3)考古学常识 (4)图像学常识 (5)民族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常识
2、中国传统音乐
(1)具备中国传统音乐的常识和审美修养; (2)掌握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和分析方法。
音乐起源说
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音乐史: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性的 音乐史。 音乐史学: 音乐家写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主观性的音乐 史——是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
1)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介绍; 2)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 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1)技术性方法: (1)音乐史料的搜集; (2)音乐史料的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原始乐舞形式:1歌舞乐三位一体。
2旋律简单,节奏较为平淡,是一种平等的无阶级意识的原始音乐艺术形态。
内容:其表现了原始人们的民族图腾崇拜,狩猎生活,抗击自然灾害,农牧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战争,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处于蒙昧时期的思想。
葛天氏之乐:1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该组乐舞所反应的内容,与中国古老的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
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伊耆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礼记。
效特性》。
它是一部岁末祭祀乐舞,用以崇奉万物,反映了原始先氏在岁末祭祀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的一篇原始乐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搏斗。
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舞,体现了原始社会音乐朴素的社会功能。
朱襄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其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是一部表现战争的乐舞。
弹歌:1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猎歌。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2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3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咸池》:1尧时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周礼》和《吕氏春秋》中记载“皇帝所做乐也,尧增修而用之”。
可能是皇帝时已有之,而最终的完成是在尧。
2它是一部表现水鱼图腾崇拜的乐舞。
3《庄子。
天运篇》称其“此之谓天乐”。
可知它是一部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乐舞作品。
《萧韶》:1相传为舜时乐舞,见于《吕氏春秋。
仲夏纪》,《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等多部文献。
乐舞的排箫为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2乐舞有九个段落,九次歌唱,九次变化。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先秦:六代乐舞、八音、三分损益法、《诗经》、《乐记》1、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并保留在周代宫廷中六部代表性乐舞,是当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包括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是分别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四望、山川、仙妣、仙祖,前三部属于原始社会后期作品,都是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为夏、商、周的创作性乐舞,均歌颂统治者的文功武德。
特点: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大多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六代乐舞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2、三分损益法:我国战国时确立的以数学来计算一个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生律法,史称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的生律法,最早记述的著作是《管子·地图》,分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即以黄钟标准音为宫,以宫音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得高五度商音,如此往复,出现宫、徵、商、羽、角五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12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此得出的12律为不平均律,因而出现黄钟不能还原现象,暴露出12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该问题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才得以解决。
3、《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周代统治者为体察民情而设的采风制度,于春秋末期形成300个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年500年间的音乐作品,歌词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是北方15国的民歌,共有160篇,也是诗经中的精华之作,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雅”主要是贵族创作乐段,分大雅、小雅,大雅都为朝会宴饮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颂”为宗庙祭祀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纪实性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形式、音乐器乐、音乐家和音乐文化的相关信息。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古代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是一个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我也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多样,有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
我还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中使用的器乐非常丰富,有弦乐、管乐、打击乐、民族乐器等等。
每种器乐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并且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史》还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中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许多传奇性的音乐家和他们的杰出作品,如唐代的李煜和他的《芦花》、《山居秋暝》,宋代的苏轼和他的《念奴娇》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提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如中国古代音乐的宗教场所、节日仪式、祭祀活动等。
这些内容让我更加理解中国古代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如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联系。
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与其他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并且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讲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是一种悠久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从一个时期传承到另一个时期的,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联系。
中国古代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都有着联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有着怎样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7、周:礼乐制度-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雅乐(古乐)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11、六代乐舞:《云门》皇帝;《大咸》尧;《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12、歌手: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琴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16、音乐思想: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古代音乐史——精选推荐
中国古代音乐史●1986-1987在河南舞阳县贾湖至2000年所发现的骨笛至今已有9000年的可考历史,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其中以7孔笛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可能为七声音阶,属于竖吹乐器和斜吹乐器。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
这些可以说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
●夏代音乐是奢乐的范畴;商代的音乐以巫乐和淫乐为主,巫觋。
(巫: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属于民间音乐;淫:靡靡之音,属于宫廷音乐)●朱襄氏之乐:统治时期遇到旱灾,令乐官制造了五弦琴用来求雨。
阴康氏之乐:统治时期遇到涝灾,阴气重做健美操来强健身体。
●原始音乐的形式氏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原始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就可以产生,最初氏乐舞的形式。
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等。
●《弹歌》是黄帝时作的古歌,反映狩猎生活,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葛天氏之乐,原始乐舞,三人操牛尾,投足一歌八阕,八阙《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地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氏族部落首领祭祀时唱的词叫蜡词,唱的歌叫伊氏之乐。
●舜的《韶》乐,一是三月不知肉味,二是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美尽善”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美指形式或外观,善指作品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
●古乐器:鼓(土-木-铜,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磬(石器时代的产物)、编磬、钟、编钟、骨笛、埙(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龠(排箫的前身)龢●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等级制社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
●礼乐制是西周时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才形成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规定所实行的礼乐。
规定:乐队排列方面,如王的列队成为八佾,乐舞的规模大小,繁琐的典礼。
春秋时期形成“礼崩乐坏”,原因是王子朝奔楚---文化下移现象出现;音乐等级制被破坏;雅乐衰落新乐的兴起,郑卫的地方音乐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远古夏商●音乐起源:精神起源说、情感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两周●礼乐制度一佾8人●天子:4面乐队,8佾舞队●诸侯:3面乐队,6佾舞队●卿大夫:2面乐队,4佾舞队●士:1面乐队,2佾舞队●礼乐机构●春宫●官职:大司乐、乐师、大师●职能: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
●秦汉●音乐机构:乐府●时期:产生于秦,兴盛于汉,罢于汉哀帝●职能:大规模大范围的采集民间歌谣,对其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词,并研究理论、演唱、演奏。
●人物作品:汉武帝时期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军乐作品。
他的作品还有《佳人歌》。
●隋唐五代●太常寺由政府管辖,是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队音乐艺人的训练考核。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宫廷●教坊:训练培养乐工。
●梨园:专习法曲,专搞器乐。
●宋元市民音乐蓬勃发展●音乐场所勾栏在瓦舍中●瓦舍:又名瓦市、瓦肆、瓦子,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地。
●勾栏:又称“乐棚”,民间艺人演出的固定场所。
●新兴职业:路岐人(流动民间艺人)●形态●远古夏商周●古歌●出自《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原始狩猎生活●出自《吕氏春秋•音初篇》的《候人兮猗》最早的情歌●古乐舞●远古:《八阕》,又名《葛天氏之乐》原始农牧生活●黄帝:《云门》以云为图腾,崇拜天神●尧:《咸池》以水鱼为图腾,崇天,祈求五谷丰收●舜:《箫韶》●地位: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以排箫为主奏乐器,共有九个段落,故又名《九韶》●评价: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提出中国最早的音乐审美原则:“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夏:《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商:《大濩》歌颂商汤伐夏桀●周:《大舞》孔子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
”●秦汉●概况:是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黄门鼓吹:天子专用●骑吹:车马驾行●横吹:军中马上演奏●短箫饶歌:军队凯旋奏唱●百戏●含义: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抵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音史一.远古时期: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蜡辞》——祭歌。
④《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乐器:1、贾湖骨笛:1986~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骨笛有七音孔和八音孔价值:①它为我国早期原始社会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材料;②它反映了我国当时路雪的发展高度;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情况;④它把中华文化的可考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9000年可考的依据。
20支,距今9000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1.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2.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1.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名词解释,如:判县。
)a.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①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排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依次递减。
b.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2.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九韶);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
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
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
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
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仳《大武》-周-祭先祖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介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介先秦典籍《吕氏春秋》里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远至何时,史无确载,但不断发现的音乐文物,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它的“由来”之远。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安阳殷墟“商代虎纹大石磐”出土,证明中国乐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五十年代中,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一音孔陶埙”,乐器曳一下子上溯到6700余年前;七十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又发现大批7000多年前的“骨哨”和一件“陶埙”……中国音乐确实像一条历史的长河,这条河曲折婉蜒、多姿多彩,永不止息;这条河由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
近些年,河南舞阳贾湖村的一次考古发掘使它再向更古老的年代延伸……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例如说黄帝时代建立了“十二律”,就是把后来的创造归功于黄帝的说法,与现代科学考古发现不合。
)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一、夏商时期创造的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是用于娱乐而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乾旱之舞。
之后逐渐过渡到夏、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之后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二、周继而到了周代,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
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三代乐舞:黄帝部落的乐舞《云门大卷》、唐尧部落的乐舞《咸池》、舜帝部落的乐舞《萧韶》2、最早出土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年代最早的埙: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出土最早的罄:山西襄汾陶寺特罄3、周代的音乐机构:大司乐4、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5、十二律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6、最早用文字谱记载的作品:《碣【jié】石调?幽兰》7、十二等差律:发明人为南朝宋人何承天理念:在十二律本身内调各律的高度,使十二律中最后一律能回到出发的律上8、山歌: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虽源源甚早,但直接引用“山歌”一词来加以概括则是从唐代才有的9、小曲:唐代城市里的流行歌曲,又叫曲子(相当于“里巷歌谣”)10、隋代的“七部乐”: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文康伎11、大曲:本指结构长大的乐曲,汉魏已有此称谓,唐代大曲在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复杂庞大,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12、白居易的美学思想:承认音乐的教化作用和思想内容13、词体歌曲:晚唐五代以来的民歌小曲,歌词采用不同于唐前的整齐句式,即以长短句为主,文学上称“词”。
这类长短句的歌词有助于乐曲获得多样丰富的节奏变化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也更为灵活自由。
14、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姜夔别号“白石道人”,《扬州慢》是他在作年可考的词中最早的一首15、唱赚分“缠令”、“缠达”16、(宋)杂剧: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歌舞杂戏,经过不断发展,在北宋时又形成了一种“杂剧”艺术17、南戏:十二世纪南宋初期,浙江温州地区又兴起一种民间戏曲,称为“永嘉戏剧”,后来为了区别于北方的宋元杂剧,又称为“南戏”18、明清小曲:明清小曲又称“俗曲”、“但曲”和“时调”,是明清时代一种在各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19、“犁铧【huá】大鼓”:是近代大鼓中产生的最早的一支,又称“梨花调”20、道情:分广西渔鼓、湖北渔鼓、陕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重要流派21、山东琴书:又被称为“凤阳歌”四川琴书、山东琴书是现存最早的琴书流传至今比较重要的曲子牌:单弦牌子曲“河南曲子”、“林小曲”、“广西文场”。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一、音乐史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指从中国古代远古时期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历程。
它见证了中国音乐从最初的原始形式发展为成熟、丰富的艺术形态。
以下是一些古代音乐史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和相关问答。
二、名词解释与问答1. 乐府解释:乐府是古代乐舞的一种形式,广泛流传于汉朝以及隋唐时期。
乐府是一种大型的、集音乐文学舞蹈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
问:乐府在古代音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乐府通过音乐、诗词和舞蹈等艺术元素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内涵。
2. 琴解释: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有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法。
古代的琴分为七弦(古琴)和十三弦(琵琶)等多种类型。
问:古代琴的特点是什么?答:古代琴以其悠扬的音色和它独特的表达力而著名。
它不仅可作为独奏乐器演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3. 韶乐解释:韶乐是古代中国音乐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商朝。
它是最早的宫廷音乐,被用于祭祀和庆典等场合。
问:韶乐有哪些特点?答:韶乐的曲调优美动人,气氛庄重。
它有固定的曲式结构,且曲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变化,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曲解释:曲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基本形式,各时期有不同的曲调类型。
问:古代曲有哪些种类?答:古代曲主要包括雅乐、宫廷乐、庙堂乐、农乐、民乐等多种类型。
每种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方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音乐的不同需求。
5. 声乐解释:古代音乐中的声乐是指通过人声来演唱音乐作品,常伴随乐器的伴奏。
问:中国古代声乐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声乐非常丰富多样,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古代声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准确传达,使得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
6. 音律解释:音律是指在古代音乐理论中用来规定音高的尺度。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音律的构建有许多不同的系统。
问: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律体系?答:中国古代著名的音律体系有十二律、五声调式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着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前)1、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达尔文在《进化论》),巫术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游戏说(席勒),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等。
2、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丹顶鹤的尺骨,演奏七声)3、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
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它们互相依赖。
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彩陶盆(三组舞蹈图案,每组五人)4、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弹歌》。
反映农牧生活的乐舞有《八阕》(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弦琴用来求雨)。
古乐舞“击石附石﹑百兽率舞”5、原始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原始音乐以诗歌舞三者相结合为主,节奏是基本的因素,音高音色也得到了注意。
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6、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总结?音乐的本质:原始音乐是社会实践的反应,是全体民族公社成员集体创作的产物,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努力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生活得生动写照,其目的在于为整个公社服务,在于受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在于组织全体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自然界或氏族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局限性?同时,原始社会的音乐艺术,与当时人们现实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一方面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用幻想的方式去理解巫术﹑宗教,为达到他们物质愿望的手段,因此原始社会的音乐常常与宗教﹑巫术相结合,乐舞以歌舞乐为一体,尤其是“万物有灵”的巫术观念,创造了原始音乐文明的独特面貌。
第二章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文化和夏代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远古、夏一、古乐舞1、朱襄氏之乐a时间:远古时期;b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c远古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刮大风,因而阳气过分旺盛,各种东西涣散解体,草木果实都结不成,所以士达制作五弦的瑟,用以引来阴气,安定人们的生活;d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大自然和客观环境时,就产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助,后来逐渐演变成巫术;e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
2、阴康氏之乐a时间:远古时期;b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阳道壅塞,不行其序,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c阴康氏开始致力天下的时候,阴气弥漫,滞伏而且凝聚着,阳气受到壅塞,不能按照应有的秩序运行,人民的生气郁抑而呆滞,筋骨收缩而不舒展,所以制作舞蹈来疏导它;d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大自然和客观环境时,就产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助,后来逐渐演变成巫术;e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
3、葛天氏之乐a时间:远古时期;b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c葛天氏时候的乐: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踏着脚唱八首歌——一叫《载民》;二叫《玄鸟》;三叫《遂草木》;四叫《奋五谷》;五叫《敬天常》;六叫《达帝功》;七叫《依地德》;八叫《总禽兽之极》。
d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反映了人类农业定居阶段后的愿望和意识,勾画出一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e充满了精神崇拜,出现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套曲形式。
1、定义:乐器是表现某种语义的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制作材料、使用背景和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2、打击乐器a鼓: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属于古代打击乐器使用功能和表现方式很多,多用于祭祀、娱乐、战争等;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来有了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当代音乐乐器当中。
b缶:最早是生活用具;后来借作乐器;属于古代打击乐器;目前所见实物为陶土烧制;c磬:石器时代的产物;打击类乐器;用得最多的材料是石头,所以又叫做石磬;有音高,乐音类,类似于铜声;用几个不同音高的磬变成一组,可演奏简单的旋律,称为编磬;d钟: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打击类乐器;最早是竹子制作,之后是木头,后来演变成青铜;有音高,乐音类;用几个不同音高的钟编联起来演奏,就成了编钟;3、吹奏乐器a随着先人对音乐的认识和旋律的需求越来越高,此类乐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乐舞伴奏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b特点:音高富于变化、音色明亮;c舞阳骨笛我国现存最早的乐器,距今8000多年(新石器早期);出土于河南舞阳县的贾湖,也叫贾湖骨笛;用动物骨头做成;有七个音孔,音孔大小、距离一样,可以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说明人们对音高的准确有了一定的要求,对音高和管长也具备初步认识;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早在8000年前就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的五声音阶形态了;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d河姆渡骨哨出土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历史比舞阳骨笛晚一两千年;吹奏乐器,有三孔或两孔,可以吹奏简单音调;说明我国广大呃国土上古音乐文化发展不平衡性。
1、音律:研究绝对音高和标准音高,特别是音阶、结构的问题;2、舞阳骨笛的出现,说明约8000年前我国已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3、晚商时期,才有可以肯定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于半音关系的实证;4、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笛、埙类具有明确音高的旋律乐器出现,人们在长期的吹奏中,对高低不同的乐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加以归纳选择,是某些相对高低不同的乐音固定下来,连接成一定关系,产生了音阶。
第二章商、西周、春秋、战国出现了阶级对立,因而产生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音乐文化一、商1、河南河北一带地区,历经600年,四季分明,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所以产生了巫乐;2、巫乐:a产生于商代的音乐;b巫,是一种原始宗教;c特点:酣歌酒狂、漫无节制、华丽多姿、热闹非凡;3、专业乐人a巫觋:时间,产生流行于商代;是一种音乐乐人;表演的音乐类型是巫乐;是当时地位最高的表演者;是神权统治的直接参与者;b音乐奴隶:时间,产生流行于商代;是一种音乐乐人;表演的音乐类型是巫乐;地位折中;技艺专业高超;c瞽,瞽宗,殷学也;时间,产生流行于商代;是一种音乐乐人;表演的音乐类型是巫乐;盲人乐师;从市演奏、演唱和音乐技能知识的传授。
4、乐器a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b主要是青铜类乐器,在宫廷乐舞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c乐器:编钟、编磬、多音孔的埙;d行程了一定的音列结构。
1、陕西一代,以礼为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从而制定出一定的层次和秩序,以便治理作乐;2、雅乐:a礼乐制是在西周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才形成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b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实施的礼乐;c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所使用的音乐,包括歌唱、器乐、舞蹈;d特点:齐奏为主、曲调简单、节拍缓慢、严肃冗长、讲究使用规格;e规模:王的乐舞队列可以有八行,称为八佾,每行8人,共64人;诸侯6佾;大夫4佾;士2佾;王使用的乐队可以排列在东南西北四方,称为宫悬;诸侯轩悬3面;大夫判悬;士特悬;礼不下庶人,平民没有享受礼乐的权利;典礼的每一步骤的进行都有严格规定,不得违反和逾越;与典礼相配合的具体音乐形式规定也很严格;从音乐体裁看,当时已经形成歌舞音乐、声乐、器乐等类别;f作品:六代乐舞,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器乐、声乐、舞蹈的综合艺术;黄帝《云门》、尧《大咸》、舜《九韶》、夏《大夏》、商《大濩》、周《大武》。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散乐、夷乐(民间乐舞);四夷之乐(王朝四周各部族的。
乐舞);宗教性乐舞(天旱求雨等);房中乐(室内女人跳舞)。
《韶》:《箫韶》、《九韶》、《九歌》、《九辩》、《夏籥九成》;舜时期的乐舞作品,距今4000多年;多段体结构,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宏大,风格抒情;用箫伴奏,又叫《箫韶》;孔子称他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也有人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影响深远。
g总之,运用音乐形式来进行政治活动和道德教化;西周的领导者使礼和乐相结合,使音乐的社会功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渗透到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未曾出现过的现象。
三、音乐教育a是出于雅乐的需要而设立的;b设立春官为管理礼乐的机构;c春官中的乐官有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等乐官;d大司乐:是职位最高的乐官,要求以乐德、乐语、乐舞进行传授;e是成熟的制度和音乐教育体系,使贵族和知识阶层普遍重视音乐修养,把音乐看作日常生活要素之一。
大夫无故不撤弦、士无故不撤琴瑟。
这种社会习俗对后世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1、八音分类法a周代乐器曾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b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钟、磬、埙、鼓、琴、柷、笙、箫;c主要演奏雅乐;d历经先秦时期到汉代末年;2、小的乐器组合:琴瑟、琴箫、编钟编磬(金石之声);3、琴:a是这时期运用比较普遍的乐器;b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c产生了演奏水平很高的琴家和动人的作品;d春秋时期师旷、师文、伯牙;e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者。
《高山》、《流水》两首琴曲,一直伴随音乐轶谈流传下来;4、曾侯乙墓编钟a时间:春秋战国时期;b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c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音阶,可构成十二律半音阶;d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e钟上有铭文,为研究古代乐理提供实证资料;f编钟是我国古代最响亮、最有色彩感的旋律性乐器,由此可推断出被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五、乐律a西周以来,由于专业音乐文化的发展,经过长期音乐实践积累,这时期古乐理中调性观念已形成,并在礼乐中严格使用;b分别是五声调式音阶、七声调式音阶和十二律;1、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zhi、羽;2、七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变zhi、zhi、羽、变宫;宫、商、角、和、zhi、羽、变宫;3、十二律:a半音关系在商代已经出现,到了周到逐渐形成完整的半音结构;b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钟吕簇钟洗吕宾钟则吕射钟c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d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e已经出现转调理论: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4、三分损益法:a春秋时期产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b以弦长为基础,生成十二律;c记载在《管子。
地员篇》中;d缺点: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e是最早的生律方法。
六、东周(春秋战国)1、礼崩乐坏a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崩溃,诸侯争霸,礼乐制度受到冲击;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春秋末年形成礼崩乐坏;d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e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2、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宫廷的音乐向民间渗透;民间音乐欣欣向荣;a《诗经》:北方的民间音乐,儒家经典;内容:劳动、爱情和社会生活;特点:可诗可颂可奏可舞,有鲜明的音乐性;分为《风》、《雅》、《颂》;《风》:基本上是北方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雅》: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分为《大雅》《小雅》;《颂》: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b《九歌》:体裁是《楚辞》;原是楚国南部民间祭祀时唱的歌曲;屈原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写成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品;共11首歌曲: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东君、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这些祭祀的歌完全没有神秘的气氛,而是充满了人间的感情;《楚辞》中还有《天问》、《招魂》等歌曲;c《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况创作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在演唱形式上用一种叫做相(又叫舂牍)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伴唱;中国说唱音乐的始祖,后来未见继续发展;七、声乐1、秦青:声震林木、响遏行云;2、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乐记。
师乙篇》a楚国所有人都喜欢唱歌,出现歌唱水平的三六九等,于是出现理论文章《乐记。
师乙篇》;b宽而静,柔而正,的人适合唱《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的人适合唱《大雅》;恭检而好礼,的人适合唱《小雅》;正直清廉而谦恭,的人适合唱《风》;c中国人善歌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d先人及时对这种现象进行总结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认识先秦时期歌唱艺术的著作;e丰富了中国歌唱艺术的内涵,丰富了世界歌唱艺术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