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纺织材料吸湿性测试~~~~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利用某些物理量,如电阻,介电系数,外来辐射的吸收等和材料 回潮率间的关系间接测得回潮率。 电阻式测湿仪: 事先对一定回潮率的纤维和电阻值作好标定。 影响因素: (1)试样的回潮率分布是否均匀。 (2)测量范围:一般应在满量程的20-75%范围内读数,避免起始 端和满刻端使用。 (3)温度影响:结果要进行温度修正。 (4)除水以外,棉蜡,油脂,丝胶,油剂等都会使电阻降低。 (5)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状态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8
亚麻纱
12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13
经梳毛纱
16
粗梳毛纱
15
羊毛绒线(国内) 10
涤纶纱及长丝
0..4
锦纶纱及长丝
4.5
腈纶纱
2
羊毛绒线(外销) 15
羊毛针织绒线
15
绢纺蚕丝
11
维纶纱 涤棉纱(65/35)
5 3.2(英制3.7)
第二节 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
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气分压力愈大,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愈多,
化的曲线。 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表明
纤维吸湿的阶段性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曲线形状呈反S形,反 S形的明显程度越突出,表明该纤维吸湿性越强。
• 特点:1.曲线都呈反S形,吸湿机 理基本一致。
• 2.RH= 0%~15% 时,曲线的斜率 比较大;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 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 湿。
纤维种类
标准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7~8
11.1
苎麻(脱胶) 7~8
12
亚麻
8~11
12
黄麻
12~16(生麻), 14 9~13(熟麻)

织物透湿性测试(吸湿法)标准解读概要

织物透湿性测试(吸湿法)标准解读概要

温州方圆YG501D-III
温州大荣YG(B)216X
宁波纺仪YG601-Ⅱ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谢谢大家!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情境5 织物风格和舒适性检测——织物透湿性测试(吸湿法)
结果评判 (1)试验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均值表示; (2)透湿率、透湿度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透湿系数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 (3)两面不同的织物,无特别说明,应分别计算两面的数据。 检测仪器
莱州大原YG751
间内垂直透过单位厚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面积试样的水蒸气质量,以克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斯卡
[g· cm/(c㎡· s· Pa)]为单位。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情境5 织物风格和舒适性检测——织物透湿性测试(吸湿法)
测试原理 把盛有干燥剂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规定的温度和湿度的密 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质量的变化计算试样透湿率、透湿度和 透湿系数。 取样要求 (1)样品应在距布边1/10幅宽,距布端2m外裁取,具代表性; (2)每个样品上至少剪取三块试样,取样直径70mm;
(3)涂层织物,应确保试样平整、均匀,无孔洞、针眼、皱折、划伤等
缺陷。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情境5 织物风格和舒适性检测——织物透湿性测试(吸湿法)
测试步骤
装填干燥剂 放试样、做组合体 平衡1h
将组合体放置于规定
条件试验箱内。
清洁、干燥的透湿杯中 试样测试面朝上置于透 湿杯中,装上垫圈、压 加规定的干燥剂约35g,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1. 引言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是指纺织品在接触水蒸气时能够吸收和释放湿气的能力。

吸湿性在纺织品的舒适性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纺织材料的吸湿性特性、吸湿性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纺织材料吸湿性的方法。

2.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特性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是由其纤维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的。

纺织品通常由天然纤维如棉、麻和羊毛,合成纤维如涤纶和尼龙,以及特殊纤维如竹纤维和牛奶纤维等制成。

不同的纤维在吸湿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普通纤维如棉和麻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而合成纤维则相对较差。

吸湿性是纺织材料中的水分与外界湿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环境湿度较高时,纺织材料中的纤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纺织品保持较高的湿度。

而当环境湿度较低时,纤维会释放水分,以保持与环境的湿度平衡。

这种平衡调节机制使纺织品保持一定的湿度,提高了纺织品的舒适性。

3. 吸湿性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吸湿性对纺织品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在舒适性方面,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决定了它与人体皮肤的接触感觉。

纺织品吸湿能力强时,能迅速吸收皮肤上的汗液,保持干爽,提高穿着舒适性。

其次,吸湿性还能影响纺织品的透气性能,影响着水蒸气的透过性和纺织品的透气度。

在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等领域,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对保持人体体温平衡至关重要。

当人体运动时,会产生大量汗液,如果纺织品吸湿性能差,汗液无法迅速排出,会导致衣物黏糊和不透气,进而影响舒适性和穿着体验。

此外,纺织品的吸湿性还与静电产生相关。

在干燥的环境中,纺织品吸湿性差,容易积累静电,给人体带来不适。

4. 提高纺织材料吸湿性的方法为了提高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天然纤维的选择:选用具有良好吸湿性的天然纤维制成纺织品,如棉和麻纤维。

这些纤维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并能迅速吸收水分。

•纤维处理: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纺织材料进行处理,改善其吸湿性能。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将亲水性材料纳米化,提高纺织品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吸湿性能。

织物的吸湿与透湿性的测定

织物的吸湿与透湿性的测定

二、织物透湿量测定(透湿杯法)
6、影响织物透湿量的因素
① 吸湿剂: 现行标准所用吸湿剂为氯化钙。由于无 水氯化钙极易吸湿,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湿特别明显, 因此试验前必须烘燥氯化钙,使其达到绝干状态。 ② 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它们是测定透湿量的 三个最重要的试验条件。这三项参数的变化范围必须 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③ 试样放置的朝向:如涂层织物的一面为涂层,另一 面为基布,两面材质不同,按不同朝向测出的透湿量 也不同。按规定测定时应将涂层面(即被测面)朝向 湿空气的一面。
四、织物的抗渗水性测试
3、试验条件
① 织物承压的面积为100cm2。 ② 与试样接触的水必须是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温 度保持在(20±2)℃或(27±2)℃。选用哪种温度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用较高温度水,会得出较低 的水压值,其影响大小,因织物不同而异。) ③ 水压上升速率应为(10±0.5)cmH2O/min,或 (60±3)cmH2O/min,由于两种速率测得的结果可能 不同,故选用哪种速率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一、吸湿性(回潮率)测试
4、试样准备 称取试样50g,5份,称取时,动作须敏捷,防止 试样在空气中吸湿或放湿。称取完毕,迅速进行 实验。
一、吸湿性(回潮率)测试
5、实验过程
A、 校正链条天平。 B、 将试样在室温条件下称取重量,分别放入铝篮之中。 C、 打开烘箱前门,手动旋转转篮架,将铝篮依次钩挂在转篮架 挂钩上。 D、 关闭烘箱前门,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 E、 烘箱达到设定温度并恒温烘烤试样一定时间后,关闭电源开 关,然后保持1min。 F、对试样进行称重,并予以记录。
三、织物的导水性测试(芯吸效应法) 3、试样

面料吸湿发热测试标准

面料吸湿发热测试标准

面料吸湿发热测试标准
1.最高升温值
最高升温值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面料表面温度升高的最大值。

测试过程中,将面料置于标准环境下(温度:20℃,相对湿度:65%),然后测量其表面温度的变化。

最高升温值应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

2.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
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是指面料在30分钟内表面温度平均上升的数值。

通过测量面料在吸湿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其持续发热的能力。

平均升温值应不低于标准规定的限值。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确保测试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包括温度和湿度。

4.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面料样品进行测试。

5.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精确的温度测量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测试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不同面料在吸湿发热性能方面的差异。

总之,本测试标准提供了评估面料吸湿发热性能的方法和指标,有助于指导面料生产厂家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
33
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外因
1.温度
温度升高,平衡回潮率下降。 2.相对湿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 蒸气的压力越大,水分子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 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
34

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
对亲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 的影响是主要的; 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来说,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明显。
g ( 1 W / 100 ) g 0 1 1 100 g 100 g )( 1 W / 100 ) 1 ( 0 2
10
g ( 1 W / 100 ) g 0 1 1 100 g 100 g )( 1 W / 100 ) 1 ( 0 2
例:涤纶(T)实际回潮率0.3%,粘胶(R)实际回潮率 12%,为使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 纺比。
2
二、吸湿指标
1. 回潮率与含水率
(1) 回潮率:
G G0 W 100 % G0 G G0 M 100 % G
(2) 含水率:
G —纺织材料湿重; G0—纺织材料干重。
3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 用达到平衡稳定时的回潮率,称平衡回潮率。
即:将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到一个新的大 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过一定时间 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
16
2. 结晶度和聚合度的影响
化学组成相同的纤维,吸湿性不一定相同,因内 部结构不同。 (1)结晶度增大,吸湿性减小(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 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性增加 (2)聚合度增大,游离基团减小,吸湿性减小

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与分析

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与分析

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与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贴身的内衣到户外运动服装,从家居用品到工作制服。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吸湿排汗性能,对于我们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一性能不仅决定了我们在穿着时是否能保持干爽舒适,还关系到纺织品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功能性。

吸湿排汗性能,简单来说,就是纺织品吸收和排出水分的能力。

当我们出汗时,好的吸湿排汗纺织品能够迅速将汗水吸收,并快速将其扩散和蒸发,让我们的皮肤始终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

相反,如果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不佳,汗水就会积聚在皮肤表面,导致不适感,甚至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科学家和相关行业开发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

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吸湿性测试1、回潮率测定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干燥材料重量的百分比。

通过精确称量纺织品在不同状态下(干燥和吸湿后)的重量,计算出回潮率。

这一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较为精密的称量设备,且测试过程较为繁琐。

2、毛细效应测试将纺织品的一端垂直浸入水中,观察水在织物中的上升高度和速度。

毛细效应强的纺织品,水上升得快且高,表明其吸湿性较好。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但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可能会存在误差。

二、排汗性测试1、蒸发速率测试将含有一定量水分的纺织品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测量水分蒸发的速率。

蒸发速率越快,说明纺织品的排汗性能越好。

然而,这一测试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

2、透湿量测试使用透湿杯法或出汗热板法等,测量在一定时间内透过纺织品的水蒸气量。

透湿量越大,排汗性能越优。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排汗能力,但设备成本较高。

在实际测试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

同时,测试条件的标准化也至关重要,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结果才有可比性。

影响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的因素众多。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于纵向膨胀。 原因:大分子沿轴向排列,吸湿后分子间
距增大;大分子构型改变。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 纤维吸湿膨胀的各向异性,会导致织物变厚、 变硬并产生收缩,干燥后仍无法恢复。
织物吸湿前后织物结构的变化
•缩水的利弊? •弊:织物变小、变短; •利:制作雨衣、水龙带。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 开始密度随着回潮率
烘箱法、红外线辐射法、高频加热干燥法、 吸湿剂干燥法等。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
l 棉、粘胶: -OH;
•棉
羊毛:-CONH,-COOH,-NH2,-OH 蚕丝:-CONH,-COOH(少),-NH2,-OH
•羊毛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
l 维纶:-OH;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3.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与时间的关系 (1)都是对数曲线; (2)起始段快,以后减慢直至平衡; (3)吸湿平衡所需时间小于放湿平衡所需时间; (4)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不等。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二、温度恒定,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的关系 (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1.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 a-b,c-d都处于吸湿等 温线和放湿等温线之间。 • 纤维的实际平衡回潮率 处于两条线之间的某一值, 通常讲的平衡回潮率是指理 论平衡回潮率,即两曲线的 中间值。
纤维的吸湿滞后现 象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3.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吸湿时大分子间的连接点被迫拆
天然纤维因含有杂质及伴生物,纤维的公定 回潮率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常不一致。

纺织纤维的性能与检测—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纤维的性能与检测—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任务八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主要内容
1 32 43 34
吸湿指标与常用术语 影响纺织材料的吸湿因素 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吸湿性测试简介
四、纤维吸湿性能测试
一、直接法(烘箱法)
根据吸湿指标的定义,直接测量出公式 中的各个参数:G干,G湿, 烘箱法是基础测量方法,但它却难以将 纤维烘至绝干,结果受烘干温度、烘干时间、 环境温湿度、试样量影响。
6、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纺织材料绝缘性能会随着回潮率的增加 而下降,静电现象大多会有所降低。 (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增大)
7、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随回潮率增加纤维的折射率、吸光率增 加,光泽变暗,颜色变深,耐红外光性能 增强,耐紫外光性能下降。
贸易中的计重核价 纤维的性能 纺织材料的加工工艺 织物舒适性
一、吸湿指标与常用术语
1、回潮率:纺织材料中所含的水分重量比
上材料干重的百分率。
W
Ga G0 G0
100%
其中:W——回潮率 G0——试样的干重 Ga——试样的湿重
一、吸湿指标与常用术语
2.平衡回潮率:将纺织材料从一种大气 条件下放置到另一种新的大气条件下经 过一定时间后,纺织材料的回潮率逐渐 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此时的回潮率称 为“平衡回潮率”。
密度(g/cm3)
1.6 1.5 1.4 1.3 1.2 1.1
0
棉 粘胶
羊毛
锦纶
10
20
30
40
回潮率(%)
纤维在不同回潮率下的密度
4、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纤维,其强力随着回潮率的增加而下降, 少数纤维几乎不变,个别纤维(棉、麻)的强力 上升。
绝大多数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随着回潮率的增加而 上升,少数纤维几乎不变。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摘要: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中,人们对于服装布料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水分蒸发速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吸水率和透湿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判断不同种类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各自特点,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吸湿速干;水分蒸发速率;滴水扩散;吸水率;透湿量;芯吸高度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服装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服装纺织品的使用性能,通过提高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能优化人们的穿着体验。

因此,如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检测纺织品吸水性和速干性,提升服装品质,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影响因素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结构以及纺织品的组织结构等要素都对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存在明显影响。

纤维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越多极性越强,则说明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

动物纤维当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组成肽链,因此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大部分合成纤维是由多种非极性高分子的材料所组成,因此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

纺织品纤维形态结构若存在异形截面,纺织品表面积和纤维沟槽表面积越大,纺织品的速干性越好。

天然植物纤维表面的果胶会对吸水性产生影响,果胶含量对纺织品的吸水性起着反向促进作用。

果胶含量越高,纺织品的吸水性越差。

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对于纺织品的透湿、导湿以及保湿效果存在影响。

当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和纤维形态结构相同时,纤维的吸水速率和速干性能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棉毛和网眼结构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机织的平纹组织纺织品吸水速率较低。

速干性能最强的为机织平纹的纺织品,针织网眼、针织棉毛和针织条纹的纺织品速干能力依次减弱[1]。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方法通常,人体在从事剧烈运动时才会明显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

其实,即使在一般环境状态下,人体也需不断的“无感蒸泄”来释放人体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因此如何借助与皮肤近距离接触的纺织服装,将体表的热量和水汽向外界传送,经过“吸湿——传导——蒸发”这一连串的过程,不仅构成了纺织服装吸湿排汗功能的核心,也是目前所有纺织产品吸湿排汗功能检测方法发展的基础。

纺织产品吸湿排汗功能的检测技术与其设计原理和所采用的加工工艺紧密关联,目前国内外尚无单一的方法或标准可以涵盖所有不同种类的吸湿排汗纺织产品,而目前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包括:吸湿性的测定:以水滴从固定高度处滴落到平坦的测试样表面上,测量水滴被试样吸收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水滴被吸收的时间越短,则表示样品的吸湿效果越好。

此测定方法的对应标准有美国的AATCC79。

传导性能的测试:又名“爬升高度”测试,测试样品分经纬向取样,垂直悬挂使试样下端浸入水中,放置一定时间后,记录试样因毛细管作用所产生水线爬升的高度,藉此即可比较传导性能的好坏。

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升越高,即表示试样对湿度的传导性能越好。

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对应标准有日本的JISL10968.26、JISL10188.36和JISL1907。

蒸发即透湿性能的测试:吸湿排汗产品除了吸湿与传导等两项功能特性之外,对透湿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以形成完整的整体效果。

纺织产品透湿功能测试的基本原理是:以固定的试样面积,给予一定量的水,监测水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换算为蒸发率,常用的单位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湿气的透过量。

显然,在相同时间内,蒸发率越高即表示透湿功能越好。

对应的国外标准有英国的BS7209、美国的ASTME96和日本的JISL1099。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透湿”,指的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纺织品让湿气透过量的多少。

所谓的“湿气”,并不等同于肉眼可见的汗液。

吸湿排汗织物的测试方法

吸湿排汗织物的测试方法
3.抗静电测试:
①按照FZ/T 01042-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纺织材料静电性能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
②试验用大气条件:
a.试验用大气条件:相对湿度为(35±5)%,温度为20℃±2℃;
b.如果根据协议改用其他大气条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③试样:
a.试样应在距布1/10幅宽内,距布端1m以上部位采取,试样应有代表性无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④试验程序:
a.试样应先进行消静电处理;
b.将试样放入试样夹板。试样的被测面(通常为织物的正面)应向上;
c.对试样施加10kv高压30s;
d.高压停放后,立即记录静电电压值和静电压半衰期;
e.如需要可记录经一定时间后试样的静电电压。
4.耐洗性测试:
参照了ISO127-103“家用电气洗涤方法”或GB8629-88 7B洗涤程序,根据纺化应用中心现用洗涤设备,制订如下洗涤工艺:
吸湿排汗织物的测试方法
一、方法来源:染整专业书籍、FZ/T 01042-1996、GB8629-88。
二、适用范围:经吸湿排汗整理的涤纶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测试。
三、测试项目:
1.亲水性(或称为吸水性):
①滴水法:
仪用绳带或橡皮筋将织物固定在烧杯口,使滴定管尖端距离布面约1.0±0.1cm处滴一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到织物表面上,用秒表记录水滴镜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时间。
将含有2g/L标准洗涤剂的洗涤液和1Kg重的测试织物皮陪试布放入洗衣机中,控制浴比1:30,水温40℃,洗涤10min,脱水,冷水洗2min,脱水,烘干,如果要多次洗涤时重复上述过程。待织物回潮后再测试其亲水性和抗静电等项目。
②毛效法:
沿布的经向或纬向取2.5cm×20cm的布条,测试5min或30min的毛效。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4.公定回潮率 • 在贸易和成本计算中纺织材料并不处于标准状态,为了计量和核价的
需要,各国依据各自的具体条件,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统一规 定,称为公定回潮率。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公定回潮率为折算公定(商业)重量时要加到干燥重量上的水分量对 干燥重量的百分数。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设试样的湿重为G(g),干重为G0(g),则:
W(%)GG0 100 G0
M(%G ) G0100 G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回潮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W 100M 100 M
M 100W 100W
• 两者与纺织材料重量的关系为:
GG0
100 100M
GG010100W 0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2.平衡回潮率 • 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
时的回潮率。 • 表2-7为几种常见纤维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平衡回潮率,供参考

2020/12/10
表2-7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平衡回潮率
2020/12/10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五节 纤维的吸湿性
• 本节主要介绍纺织材料的吸湿指标;阐述吸湿机理及影响吸湿性的因 素;吸湿对纤维形态结构以及对产品性能、纺织工艺和加工方面的影 响。
2020/12/10
一. 纤维的吸湿平衡
•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 纤维材料会吸收或放出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其含湿量趋于一个稳定的值,这时,单位时间内纤维材料吸收大气 中的水分等于放出或蒸发出的水分,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课件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课件

吸湿性与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的结合
抗菌吸湿纤维
将抗菌剂与吸湿纤维结合,既具 有吸湿性能又能抗菌,提高纺织
品的卫生性能。
防紫外线吸湿织物
将防紫外线剂与吸湿织物结合,在 保持良好吸湿性能的同时,有效防 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多功能复合纺织品
将吸湿、抗菌、防紫外线等多种功 能结合于一体,提高纺织品的实用 性和舒适性。
材料种类的影响
天然纤维的吸湿性
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因为其纤维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 能够吸附较多的水分。
合成纤维的吸湿性
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腈纶等的吸湿性相对较差,因为其纤维结构中亲水基团较少, 吸湿能力较弱。
纤维结构的影响
纤维的结晶度
纤维的结晶度越高,吸湿性通常越差 ,因为结晶区阻碍了水分子的渗透和 扩散。
不同纺织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湿性,如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以及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能各 异,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服装舒适性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加工工艺
吸湿性对染色工艺的影响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会影响染料的吸收和 扩散,进而影响颜色深度和均匀度。
VS
吸湿性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对织物的柔软度、抗皱 性和弹性等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加工 工艺和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吸湿性在纺织品领域应用广泛,如服 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涉及到 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Part
02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原理
吸湿性的定义
吸湿性
是指纺织材料吸收或吸附 周围介质(主要பைடு நூலகம்水分子 )的性能。
吸湿性的重要性
吸湿性对纺织材料的性能 和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如透气性、保暖性、舒适 性和耐久性等。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得性能及测试方法摘要: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得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得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得评价体系,为纺织品得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得保暖性、款式有较高得要求, 而且对服装面料得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得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得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泱背得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

于就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吸湿速干产品得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早在1982 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得研究,到了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为Wei Ikey; 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得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得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 max Aim 系列布料。

自杜邦公司推出吸湿排汗功能得Cool max后,我国台湾得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得技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得相关产品, 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得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得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得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

目前杜邦得Coolmax、远东纺织得TopcooK 豪杰得Technofine、中兴纺织得Coolplus等吸湿排汗纤维制成得产品已投入市场[2]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对于吸湿排汗纤维得研究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得差距,近年由于市场兴起“吸湿排汗”纤维开发与应用得热潮,加上后道织物产品开发对吸湿排汗纤维需求得增加,大陆得研究机构也逐渐投入大量得精力研究相关得课题。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贴身的衣物到家居用品,再到工业领域的各种材料。

而纺织品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这两个特性,对于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吸湿性。

简单来说,吸湿性指的是纺织品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当我们穿着衣物或者使用毛巾等纺织品时,如果它们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迅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或空气中的水分,使我们感到干爽舒适。

相反,如果吸湿性差,汗液就会积聚在皮肤表面,让人感到潮湿和不舒适。

影响纺织品吸湿性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纤维的种类是一个关键因素。

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等通常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以棉纤维为例,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这些羟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使其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

相比之下,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的吸湿性则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缺乏能够与水分子结合的基团。

除了纤维种类,纤维的细度和长度也会影响纺织品的吸湿性。

一般来说,纤维越细,表面积越大,与水分子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吸湿性也就越好。

同样,纤维长度较长时,也有利于提高纺织品的吸湿性。

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对吸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疏松的组织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水分子进入和存储,从而提高吸湿性。

例如,针织品通常比机织品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因为针织结构较为疏松。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纺织品的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空气透过纺织品的能力。

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空气在纺织品内外自由流通,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湿度,提高舒适度。

影响纺织品透气性的因素同样多样。

纤维的孔隙率是一个重要因素。

孔隙率高的纤维,如麻纤维,空气能够更容易地通过,透气性较好。

而纤维的表面形态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纤维表面光滑,空气流通的阻力就较小,透气性相对较好;反之,如果纤维表面粗糙,空气流通会受到阻碍,透气性就会变差。

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同样对透气性起着关键作用。

稀疏的组织结构透气性好,而紧密的组织结构则会限制空气的流通。

面料吸湿排汗测试标准

面料吸湿排汗测试标准

面料吸湿排汗测试标准
面料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标准通常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纺织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来确定的。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面料在吸湿和排汗方面的性能,以满足人体舒适和运动需求。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测试标准和指导:
1. 吸湿性能测试:面料的吸湿性能测试通常包括浸水法、滴水法或吸湿速率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旨在评估面料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和快速干燥的能力。

2. 排汗性能测试:面料的排汗性能测试通常包括湿润保持力测试、湿润透气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旨在评估面料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排汗的效果和透气性能。

3. 透湿性能测试:面料的透湿性能测试通常包括蒸发湿度测试、透湿阻力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旨在评估面料对水蒸气的透过能力和湿气排出的效果。

4. 快干性能测试:面料的快干性能测试通常包括干燥时间测试、蓄热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旨在评估面料的干
燥速度和蓄热性能,以确保人体舒适和防止过度出汗。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面料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标准可能因地区、纺织品类型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请购买符合当地法规和标准的产品,并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关键字: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本文总结了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在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比较了国内外对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测试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美观时尚,对纺织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快速传导排汗功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宣称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纺织品不合格率较高,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的速干衣进行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8件样品中有11件速干衣样品分别在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透湿量和蒸发速率等项目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合格率占39.3%,产品吸湿速干性能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1]。

2016年11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发布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检情况,据报道,市工商局对商场销售的53,,品牌125个批次冲锋衣、风衣等功能性服装进行了质量抽检。

经检测,有45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36%。

其中吸湿性不合格有12个批次,速干性不合格有5个批次,吸水性不合格有3个批次。

除商品本身不具备宣称的功能性外,部分商品只明示指标值不注明检测方法,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是导致产品功能性不合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1 产品标准中吸湿速干性的规定为了应对吸湿速干功能性纺织品高速发展的趋势,国内陆续发布产品标准将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能作为产品的考核指标之一,明示在产品标准中。

例如GB/T 29869―2013《针织专业运动服装通用技术要求》[2]规定以纺织针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针织专业运动服装功能性要求考核吸湿速干性,其他专业运动服装可参照执行。

通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和蒸发速率4个指标综合考察产品在洗涤前后的吸湿速干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材料吸湿性测试
课程导入:
《棉花与铁片》的故事
孰轻孰重?
如果你是图中人物。。。。。。
你愿意与"棉花"还是与"铁片"共步海边?
由案例点出基础知识:
含水率
湿重 干重 湿重
100 %
回潮率
湿重 干重 干重
100
%
目录
一、测试的目Leabharlann 与意义 二、常见回潮率的测定方法 三、测试标准 四、YG747型通风式快速八篮烘箱 五、烘箱法测定棉纤维回潮率步骤
6、复开电源,待箱内温度回升至105度后,续烘10min, 再停1min,进行箱内第二次称重,记录读数。
7、如果两次重量差异不超过后一次重量的0.05%时,则以 后一次重量作为纤维重。
例1: 50克棉花经过烘干后第一次称重46克,第二次称重45.98克两次重
量差异[(46-45.98)/45.98]*100%=0.04%,则直接取45.98作为棉纤维 的重量进行计算 √ 例2:
50克棉花经过烘干后第一次称重46克,第二次称重45克两次重量差 异[(46-45)/45]*100%=2.22%,→则需要继续进行烘干直到两次重量差 异不超过后一次重量的0.05%
回潮率计算公式
Ri
Gi Gio Gio
*100(i
1, 2,L
, n)
式中:
Ri——第i个实验试样回潮率,%; Gio——第i个实验试样干重,g; Gi——第i个实验试样湿重,g。
和油棉,并用相同重量的棉纤维来代替。
(二)、测试步骤
1、调整仪器的水平和天平平衡 ; 2、开启电源,设定温度到105度;
3、将试样放入烘篮内,压到2/3或者1/2位置;
4、待烘箱温度升至105度,将装有试样的烘篮放入烘箱中相应 的位置 ;
5、当箱内温度升至105度时记录时间,烘至30分钟后,关 闭电源,停1min,进行第一次箱内称重并做好记录。 (注 意称重时间在35s内)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室纤维回潮率的测定方法
2、回潮率测试的意义
纺织品穿着舒适性以及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与回潮率密切相关; 在纤维和纺织品的贸易当中,回潮率影响重量与计价; 生产当中,纤维回潮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二、回潮率测试的方法
1 、间接测试方法
电阻测试法,接触式静电电位法,感应式静电电位法。
☺小结(回顾)
实验室回潮率测试方法:烘箱法
回潮率计算:
回潮率
湿重 干重 干重
100
%
谢谢观赏
Thanks for listening
2 、直接测试方法
烘箱法☺,吸湿剂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红外线干燥
法,微波加热法。
三、实验的测试标准
GB/T9995-1997

四 、 实 验 设 备
YG747型通风式快速八篮烘箱
五、烘箱法测定棉纤维回潮率实验步骤
(一)、试样准备步骤
1、取 2、称 3、撕
样 :从试样瓶中取出棉纤维(试样); 样 :称取50g试样(时间在1分钟内); 样 :将试样撕松,并挑出纤维中的棉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