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阶段到新新贸易理论阶段的演进过程。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关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而新古典贸易理论增加了新要素如国际要素流动等。
现代贸易理论更加注重市场结构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新发展经济学贸易理论则将发展经济学与贸易联系起来。
新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差异和产品特性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理论的未来可能会继续拓展研究范围,探索更多新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各阶段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现象,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阶段划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新发展经济学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国际贸易活动的规律和影响进行理性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为国际经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对国际贸易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为国际贸易实践提供有力指导,促进全球贸易的平衡与稳定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为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国际贸易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与变革,还能够为国际贸易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深化研究和改进理论,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阶段划分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分析每个阶段在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指导实践中的作用,从而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不同阶段理论的比较和评价,可以检验其解释力和预测力,在实际应用中指导政府制定贸易政策,帮助企业规划国际市场策略,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际贸易学中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学中的新发展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国际贸易学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学中的一些新发展和最新进展。
一、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了逐渐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而在现代国际贸易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理论,例如新贸易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新开发理论等。
新贸易理论是对传统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扩展。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因素,会影响到贸易的模式和规律。
比如,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产品,而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则更多地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该理论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强调了国际贸易中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新保护主义理论则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国家会通过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从而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摩擦等。
该理论的提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保护本国经济的问题。
新开发理论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该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例如技术转移、外资引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二、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跨境电商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商品,打破国界限制,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海外商品。
同时,跨境电商也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能量。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数字化、平台化和规范化。
纳入跨境电商的商品和服务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此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新领域的出现,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在国际贸易中,多边贸易谈判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05:02:0605:02:0605:02Sunday, February 14, 2021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1.2.1421.2.1405:02:0605:02:06February 14, 2021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上午5时2分6秒05:02:0621.2.14
美国(进口) 日本(进口) 韩国(进口) 中国(进口)
美国(出口)
0
4、5
4、5
0
日本(出口)
3、4
0
3、4
3、4
韩国(出口)
3
2、3
0
2、3
中国(出口)
0
2
1、2
0
偏好相似是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 费者需求产品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林德认为,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接近, 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 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 必定存在显著的差异。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一国的需求水平决定于人 均收入。人均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水 平也高,反之亦然。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该国生产 者,或厂商总是随着其代表性需求演变而发展。
因为代表性需求代表了该国对各类产品需求中 最大的部分需求量,厂商为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 果,总是瞄准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档次,增加产 品的产量,或产出规模,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 果。
q
H
P
重叠需求 G F E D
B A
图4-3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C
O
YA
YB
收入
结论:
由图可知,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 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 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商品。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看-
4.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4.2.1
• 4.2.2 • 4.2.3 • 4.2.4 • 4.2.5 • 4.2.6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 产业内贸易理论简评
4.2.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中期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战后世 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次科技革命使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综合众多经济学家的观点,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 的原因可同时从供求两方面来考察:从供给方面 来看,由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厂商通常不是处于完 全竞争的条件下,而是处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因 而造成了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从需求方面看,是 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多样性,以及各国的消费 需求形式常常有一部分是互相重叠的。
4.2.2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 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 一种是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
即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也称作部门间贸 易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出口钟表、进口电视机 等; • 另一种是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也称作 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与国际贸易
•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在存在内部 规模经济的企业中,规模大的厂商比规模小的厂商更能降低成 本,因而更有优势,竞争的结果就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因此,内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用垄断竞争模型 来分析的。
• 内部规模经济是与一定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应的。对于一 家企业,只有在产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时,像大型机器设备 和生产线这样的不可分割的设备才能达到充分负荷,组织管理、 车间操作、专门销售、大规模的研究和发展工作等专业分工的 潜在优势才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从中取得经济效益,大幅度降 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前瞻性的买方需求可使国内公司 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如果一国的买方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则 能使公司率先意识到新的国际需求的到来, 积极从事产品创新,并使公司自身不断升级 换代。
(3)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及独立的买主数
量会对一国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国内需求增长迅速可以鼓励公司更快 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规 模效益。若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国内市场 较快达到饱和,则会迫使公司提前向海外 扩张,占领国际市场。
公司要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根 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出合适的选 择。
管理模式要适合国情
案例1
意大利在国际上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是舞厅照明、 家具、鞋、羊毛织品和打包机等等。这些行业的规 模经济不十分显著,可以通过松散的附属公司之间 的合作,从事生产。
适应这种环境,意大利的公司组织形式以中、 小企业为主,实行集中突破战略,集中力量生产有 独特风格和按顾客要求定做的小批量产品。这种组 织形式和经营战略使意大利企业在开展新产品,适 应市场变化等方面特别具灵活性。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 1975年
格鲁贝尔( H.G.Grubel ) 劳埃德( P.J.Lloyd )
合著《产业内贸易》,对产业内 贸易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特点
(一)产业内贸易概念
(1)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部门之间的贸易。
1.技术要素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 技术是制造一种商品的系统知识,或采 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
特点
无形性 系统性 商品性
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二,制成品占出 口总值的95%,但我国企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生 产环节,研发设计和营销主要掌握在外国公司 手中。
第四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波特认为,一国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决定了该 国的竞争优势。创新机制来源于微观、中观和宏观3 个方面,其中宏观竞争机制又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 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 业的竞争条件)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机遇)。
• 在讨论生产要素时,波特专门区分了基本要素( 先天拥有或不需要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如自然资源 )和推进要素(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够创造出来 的,如人力资源、知识要素)。并进而指出,推进要 素比基本要素更重要,在特定条件下,一国某些基本 要素上的劣势反而能刺激创新。
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 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①新生 期;②成长期;③成熟期;④销售下降期;⑤让与期。在产 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产品生命周期、竞争优势与贸易流向
生命 周期
新生 期
成长 期
成熟 期
销售 下降期
让与 期
理论内容: 技术差距论认为一国在出口方面 的优势是由技术优势决定的,当 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 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 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 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 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将 逐渐缩小;随着技术差距消失, 贸易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 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 止;在动态的经济社会,科技发 达的国家是不断会有再创新、再 出口出现的。
一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
佛丹恩 迈凯利
巴拉萨 考基玛
和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 型之内,交易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呈明显的相似性,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适用于教师试讲、学校演讲、教学课件、说课大赛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 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不是凹
向原点而是凸向原点。因为规模收益递增使得在产量 增加时,成本下降,而只有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才能表示这一点。
Df
MRf Q 数量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
❖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 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 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 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
❖ 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 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P A
C0 B P1 P2
O
E1
AC1 E2 AC2
D
Q1
Q2
Q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下面我们用手表行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假设有两个国家——瑞士和泰国 瑞士从历史上就是一个手表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
目前世界顶级名表基本都产在瑞士 瑞士名表: 中档:劳力士、奥米茄、浪琴等 高档:卡地亚、伯爵、江诗丹顿
Q P
H
G
B
F
E
D
A
C
O
YA YB Y
图5.8 重叠需求 与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
该理论的适用性,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 产品或制成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造 成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所以初级产品 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说明。
概括来说,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 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 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 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的差距导致了国
际贸易的可能性;较早的创新者将产 品出口到需求时滞小于反应时滞的国 家,其贸易利益较大。 反应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规模经济、关 税、运输成本、市场大小和收入水平 等因素。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技术差距理论图示
如图
创新国A的 生产、出口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研究与开发学说(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ory)
研究与开发要素:指生产过程中用于研究和开发 产品的投资,它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资本。
“研究与开发”密集度高的产品也就是“知识与 技术”密集型产品,新产品一般都具有这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二、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基本内容:该理论在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
新要素中,将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独立的 生产要素,强调其在形成国际贸易商品的 比较优势中的作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首先提
出技术差距论这一术语。
波斯纳在分析技术差距时,区分了需求时 滞(Demand Stagnation)和模仿时滞 (Imitation Stagnation)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开始需求该产品的时间差距;
➢模仿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仿制生产,直至进口变为零的时 间差距。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模仿时滞又分为反应时滞(Reaction Stagnation)和取代时滞 (Substitution Stagnation))两个阶 段:前者从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仿制 开始为止;后者从有仿制到进口变为 零,再到仿制生产充分满足国内需求 并转向出口为止。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既包括物 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资本,它是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 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 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力投资的结果, 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 果。 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而人的智能差别 则是后天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丰富的 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 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产量
阶段3 阶段1 阶段2 阶段4 阶段5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生产
模仿国
发明国
消费 进口 t0 t1 t2 t3 t4 t5 时间
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 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 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
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荣 获美国经济学会最高荣誉--弗 朗西斯· 沃尔克奖;1979年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奥多· 舒尔茨 (1902 —1998)
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资算作一国的资本 存量,即算作产品生产中的资本投入,那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和 凯能(P.B.Kennen)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了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以及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的视角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分布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地理空间上的距离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型,例如集聚效应、空间外部性等概念,研究了各地的产业分布、城市规模和区域特色等问题。
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它更注重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更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二、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种贸易理论,主要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和完善。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释贸易的诸多现象,如贸易的匀质性、互补性、规模优势和技术纪律。
新新贸易理论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新的企业模式和创新能力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解释了贸易的实际现象。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分工和全球化生产方式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全球化已经改变了企业生产的方式和全球产业分工的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将某些生产环节分散到世界不同地区的国家,实现成本优化、利润最大化和资源优化。
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搭建起全球化的价值链,做好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和生产管理,以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高效。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根据林德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 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 好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
12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 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 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7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 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于是,该产业转移到更适合其发展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发展 中国家开始成为出口国。创新国开始放弃对该产品的生产,其国内此类产品的 需求转向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而创新国将资源转向新的发明创造。至此,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
10
五、需求相似理论
需求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 理论或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于1961年 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中提出的。
3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1.2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的 新发展
(1) (2) (3) (4)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它是产 业内同类产品的交换,而不是产业间同类产品的交换。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 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这些产品中既有资本密集 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有高技术,也有标准技术。
2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的。
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和新贸易政策阶段。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主要涵盖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贸易。
而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来实现贸易。
这两个理论都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各国产业的影响。
接下来,新贸易理论阶段主要涉及到了两个重要的模型,即产品差异化模型和规模经济模型。
产品差异化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企业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来占据市场份额,并形成贸易。
规模经济模型则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强调企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来实现竞争优势。
这些模型进一步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国际间贸易的起因。
然后,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强调了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和美国经济学家/scientist/尤金·ฯ纳夫·ฯฯฯฯฯฯฯฯ。
他们认为地理空间布局、区位优势和集聚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地理因素被纳入贸易模型中,并对贸易模式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新贸易政策阶段强调了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贡献者主要包括美国经济学家 Elhanan Helpman 和波兰经济学家Krysztof Michał Czarnovski 。
他们认为贸易政策的改变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
因此,国家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可以对贸易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和新贸易政策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在新比较优势理论中,提出了基于技术差异和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式。
新经济地理学则强调地理位置对贸易的影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促进贸易的主要因素。
文章还分析了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贸易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和发展的平衡。
通过对这些新发展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促进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 新发展, 新比较优势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新新贸易理论, 贸易与环境, 贸易与发展, 结论1. 引言1.1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源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逐渐被新比较优势理论所取代。
新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技术、资本和人才等非传统要素的重要性,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看待国际贸易。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交通通讯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方式。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新新贸易理论强调了创新、专业化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使得贸易模式更加丰富和复杂。
与此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贸易活动对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向,让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新比较优势理论新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进展,其核心概念是相对比较优势。
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如果其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即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进行交换。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对比传统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更加注重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分析。
新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逐渐凸显,通过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等因素解释了贸易的现象。
内生增长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探讨了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新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
产业组织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为解释产业结构和竞争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些新发展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多元化的视角,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内生增长理论、新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发展1. 引言1.1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是指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界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集中在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等基本观念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新的贸易理论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中,学者们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引入了更多的变量和因素,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使我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些新理论不仅从国家和区域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还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也为国际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规划和预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理解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律提供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解释。
2. 正文2.1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兴起标志着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
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
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
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5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理论内容:认为当一个新产品引入时,它 通常需要熟练的劳动力去生产,而当该产 品成熟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时,就成为标 准化产品,能够通过大量的生产技术和很 少的熟练劳动力去生产。因此,生产中的 比较优势从原先引入新产品的先进国家转 移到那些技术不太先进但劳动力相对便宜 的国家。
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的差距导致了国
际贸易的可能性;较早的创新者将产 品出口到需求时滞小于反应时滞的国 家,其贸易利益较大。
反应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规模经济、关 税、运输成本、市场大小和收入水平 等因素。
h
12
技术差距理论图示
如图
创新国A的 生产、出口
B国进口
A国生产 出口
t0
进口国B的 生产、出口
需求时滞 t1
出技术差距论这一术语。
h
8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波斯纳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技术差 距,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有出口技术密 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随着进口国的仿制、 技术转让,原有的技术差距就会消失,技 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将持续到进口国的仿 制生产能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为止。
h
9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t2
反应时滞 模仿时滞
h
t3
T
B国出口
取代时滞
B国生产
13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虽然从技术生产要素的比较 优势角度说明了国与国产生贸易的原因, 但没有解释贸易流向的转移4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古典及现代 贸易理论未涉及的内容,如需求、规模经济、市 场竞争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 深入分析,并在方法上引入动态分析方法,对国 际贸易实践中的新现象进行理论阐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h
16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具体而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的生命周
期分为三个阶段:新生期(导入期)、成长期、 成熟期。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提 出了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 同时,把贸易国区分为三类:出口新产品的工业 高度发达国(如美国)、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如 欧洲工业国及日本)、某些发展中国家。
波斯纳在分析技术差距时,区分了需求时 滞(Demand Stagnation)和模仿时滞 (Imitation Stagnation)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开始需求该产品的时间差距;
➢模仿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仿制生产,直至进口变为零的时 间差距。
4、信息贸易理论(Information Trade Theory) 认为信息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h
7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二、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基本内容:该理论在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
新要素中,将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独立的 生产要素,强调其在形成国际贸易商品的 比较优势中的作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首先提
➢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h
1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的范围
1、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资本要素: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 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由教育、训练和健 康投资而花费的资本,它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使 用资源。
认为劳动力是不同质的,主要反映在劳动者技能 的差异上。劳动可分为两类:简单劳动,即任何 人都能从事的非技术性体力劳动;技能劳动,指 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从事的技术能力劳动。
h
2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技能劳动者比简单劳 动者有更大的生产能力,能创造更大的价 值。
但是,人力资本又不能从劳动者身上分离 出来单独买卖,而只能作为劳动者提供服 务;人力资本也不能直接计算,但可以间 接估算,即将技能劳动者超出简单劳动者 的工资资本化,并将工资差看成人力资本 的报酬(凯能,Kenen)。
h
10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模仿时滞又分为反应时滞(Reaction Stagnation)和取代时滞 (Substitution Stagnation))两个阶 段:前者从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仿制 开始为止;后者从有仿制到进口变为 零,再到仿制生产充分满足国内需求 并转向出口为止。
h
11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h
4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实证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勃 (W.Gruber)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 有关资料,就科研和开发费用、技术人员 数量与出口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证实了 出口竞争力与研究开发要素指标有高度的 相关性,见下表:
h
5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在19个产 业中
产品销售 量占比
科学家和 工程师人 数占比
研发经费 占比
出口量占 比
5个具有高 度技术水 平的产业 (运输、 电器、工 具、化工、 机械制造)
39.1%
85.3%
h
78.2%
72%
6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3、规模经济与管理学说(Scale Economy & Management theory)
认为规模经济可以从企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 方面取得利益,从而影响产品的比较优势;管理 作为一种技术要素,是其它要素的补充物而不是 替代物,它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而获得比较利益。
h
3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研究与开发学说(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ory)
研究与开发要素:指生产过程中用于研究和开发 产品的投资,它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资本。
“研究与开发”密集度高的产品也就是“知识与技 术”密集型产品,新产品一般都具有这个特征。
科技力量雄厚,“研究与开发”要素充裕的国家, 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