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一种威力较大的杀伤武器。
一些国家正在加紧研制和生产杀伤力更大、机动性更好的新型化学武器。
但是,化学武器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其杀伤作用。
(一)一般防护
1.利用器材防护
(1)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遭敌化学袭击时,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对呼吸道和眼睛进行防护。
(2)全身防护当毒剂呈液滴、粉末或雾状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对全身进行防护。
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等。
同时应防止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
利用没有染毒的位置,穿好防毒靴套或包裹腿脚,戴好防毒手套,继续执行任务。
2.利用地形防护
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
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或区域。
3.利用工事防护
有条件且情况允许时,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
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带面具防护。
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预防与急救
1.预防
对某些毒剂,人员服用预防药物可减轻中毒症状。
如服用防磷片或吸入解磷鼻粉剂可减轻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症状。
2.急救
敌化学袭击停止后,应立即进行自救、互救,在上级没有下达脱面具命令之前,不得脱去防毒面具。
当发现人员中毒,还无法判明是何种毒剂中毒时,应按毒性大、致死速度快的毒剂中毒急救。
通常在肌肉注射解磷针的同时,鼻吸亚硝酸异酯;对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者,在毒区内采取压胸举臂或压背举臂法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情况允许,将中毒者撤离毒区后送救治。
对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神经性毒剂是速杀性毒剂。
(1)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
首先戴上面具,立即肌肉注射解磷针(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进行人工呼吸);对染毒皮肤及时消毒,脱去或剪掉染毒部位的衣服。
注射一支解磷针后症状如持续存在,间隔20分钟后注射第二支。
(2)对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急救。
全身中毒性毒剂也是速杀性毒剂,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
迅速捏破亚硝酸异酯安瓿,放在鼻前吸入。
如症状不见消失,则每隔4或5分钟再次使用,但连续使用不超过5支。
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3)对糜烂性毒剂中毒的急救主要是消毒。
(4)对失能性毒剂中毒的处理措施。
中毒者一般不需要急救,只要离开毒区或采取了防护措施,不再吸入毒剂,过一定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5)对窒息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对中毒人员应密切观察,早期治疗为主。
一旦有中毒症状表现,应安静保温,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呼吸困难时,严禁人工呼吸。
严重者应送治疗。
(6)对刺激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中毒轻者一般不需急救。
中毒严重时,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净水洗眼、漱口、洗鼻;把破抗烟混合剂安瓿放在鼻前吸入,解除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用肥皂水和净水冲洗。
(三)消毒
1.对人员的消毒
人员染毒后须尽速消毒,尤其是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消毒越早效果越好,可用防护护盒中皮肤消毒液进行。
(1)皮肤的消毒对皮肤消毒,可按吸、消、洗顺序实施。
吸:取出并打开防护盒,拿出纱布叠成尖角,用纱布尖角轻轻吸掉皮肤上的毒剂液滴(不要来回擦,以免扩大染毒范围);消:取出皮肤消毒液瓶,摇匀消毒液,将消毒液浸在沙布上,对染毒部位由外向里进行擦拭;洗:数分钟后,用沙布或毛巾等浸上干净水,将皮肤消毒部位擦净。
没有水时,也可用干纱布、纸等擦拭。
消毒完毕,应将吸毒和消毒的纱布,棉花等集中埋入坑内。
(2)眼睛的消毒对染毒的眼睛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净水冲洗。
(3)伤口的消毒伤口染毒时,必须立即用纱布将伤口内的毒剂液滴轻轻吸掉,然后用皮肤消毒液加数倍水或用净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进行包扎。
(4)呼吸道的消毒离开毒区后立即用2%的小苏打水或净水嗽口和洗鼻。
(5)消化道的消毒立即用手指刺激舌根反复引起呕吐。
必要时,用2%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洗胃。
2.对服装装具的消毒
对染毒的服装装具,可用防护盒内的皮肤消毒液或肥皂、苏打、草木灰等水溶液,以擦试法、洗涤法、煮沸法进行消毒,或利用风吹日晒进行自然消毒。
3.对武器装备的消毒
对个人使用的武器装备,用棉花、纱布、布团、毛刷,蘸1:7三合二溶液、1:4漂白粉水溶液或其他消毒液,以擦拭法进行消毒。
对精密仪器和小型装备可用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以溶洗法反复擦试2——3次,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4.对地面、工事的消毒
对染毒地面和工事,通常可用喷洒消毒剂方法进行消毒。
无此条件时,用铲除、掩盖、火烧、通风等方法,也能达到一定的消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