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山中学2018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分值: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高二地理备课组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个小题,共60分)
2017年12月13日5时41分,在伊朗(北纬30.0度,东经57.2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次地震震源在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上地幔
D. 地棱
2. 这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答案】1. A 2. D
【解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二分二至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图的判读。
【1题详解】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伊朗,位于大陆地壳。
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在地壳,A对。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部分,B、C错。
地核深度超过2900千米,D错。
故选A。
【2题详解】
这一天是12月1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在公转轨道图上,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远离太阳的位置是冬至。
④在秋分附近,①在冬至日左右,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④、①之间,D对,ABC错误。
故选D。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4. 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
B. 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 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 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
【答案】3. B 4. B
【解析】
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北极圈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乙南极圈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夏至,两者时间相差约6个月,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可知,图中①③两地处于同一经线90°E上,两地分别位于南北极圈,当两地同时日出时,则90°E为晨线,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为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①地位于北极圈,③地位于南极圈,两地距离赤道的纬度相等,则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均为23.5°,B正确;①③两地均地方时18时日落,A错误;①③两地季节相反,C错误;①③两地盛行风向不同,D错误。
故选B。
5. 我国南方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下图)。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水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学生必须有读图能力。
从图中提取信息:15: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低;3: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高,两者相比,水库中温差比两侧小。
故选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图(图4)回答:
6.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 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B. 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
C. 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东北风
D. 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7.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 a为海洋,b为陆地
B. 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 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 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8.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 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 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 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 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答案】6. D 7. B 8. B
【解析】
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运动。
【6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b位于近地面,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不是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A错误;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不是热力原因空气受热上升所形成,B错误;③处是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盛行西风带,C错误;a处地处30纬度附近,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地可能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正确。
故选D。
【7题详解】
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图中a为陆地,b为海洋;数字代表的过程①为水汽输送、②为蒸发、③为地表径流、④为降水。
A、a为陆地,b为海洋,A错误;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B正确;
C、环节②表示海洋水蒸发,C错误;
D、环节③、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已知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说明cd位于赤道上且该环流呈逆时针流动表明此洋流圈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图,①为南赤道暖流,A、D错误;②附近有上升补偿流及寒流经过,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B正确;④洋流是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可能有热带雨林分布,C错误。
故选B。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 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9题详解】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读图,图中a、b、c、d四地,b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最可能储存地下水,故B正确。
a、d是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A、D错。
C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C错。
【10题详解】
图中主要呈现了沉积岩和岩浆岩两类岩石,沉积岩分层明显,岩浆岩侵入到了沉积岩中,且出露于地表,所以岩浆岩形成时间最晚,故D正确。
【点睛】此组题难度一般,主要是通过地质构造示意图,考查其实践意义: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下图为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对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分布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①变化幅度较小②冬季相对平稳
③上半年持续上升④下半年持续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对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夏季风强盛的年份6月辐射量会更丰富
B.正午太阳高度决定太阳辐射年内分布
C. 7月降水丰富,保温作用强,辐射最强
D. 冬季因燃煤取暖排放CO₂,辐射较弱【答案】11. D 12. A 【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数值,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分布变化,变化幅度大,①错。
冬季相对平稳,变化较小,②对。
上半年太阳辐射波动上升,6月份有下降,③错。
下半年持续下降,④对。
D对,A、B、C错。
故选D。
【12题详解】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短,到达北方时间早,故浙江6月份降水较少,晴日较多,太阳辐射量会更丰富,A正确。
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年内分布,B错误。
7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晴日多,太阳辐射最强,C错误。
冬季因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和昼长较短,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
故选A。
【点睛】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分布变化,变化幅度大,范围约250-600MJ/m2。
夏季风强盛的年份,6月雨带停留的时间短,降水少,到达北方时间早,7、8月浙江受副高控制,太阳辐射量会更丰富。
水资源压力指数为用水总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比值。
下图示意1997—2015年中国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地区差异表现为
A. 发达地区小于欠发达地区
B. 北方地区大于南方地区
C. 第一级阶梯大于第二级阶梯
D. 干旱区水资源压力最大
14. 甲、乙两省区水资源压力小的共同原因是
A. 可利用水资源量大
B. 用水总量小
C. 水资源利用率高
D. 人口密度低
15. 可有效减轻丙省水资源压力的合理措施是
A. 大幅提高水价
B. 南水北调
C. 开采地下水
D. 人工增雨【答案】13. B 14. A 1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13题详解】
由材料中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定义可知,水资源压力指数越大,水资源压力越大。
读图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压力并无明显的相关性,A错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地区,第一级阶梯的水资源压力小于第二级阶梯,B正确、C错误;除宁夏外,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位于半湿润区和湿润区,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西藏,乙为四川,西藏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四川
有长江及其支流流经,可利用水资源量大,A对。
四川为人口大省,人口密度大,用水量大,B、D错误;西藏经济较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C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丙省为河北省。
减轻水资源压力需要开源和节流,河北省除了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外,还应实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增加水源,以减轻水资源压力,B正确;大幅提高水价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水,A错误;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大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C错误;人工增雨需要一定的条件,河北省人口多,需水量大,人工增雨不能切实减轻水资源压力,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乙一地面摩擦力
C. 甲一风向
D. 丙一地转偏向力
17. 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18. 随着海拔的降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小
D. 逐渐变大
【答案】16. A 17. D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与甲方向相反,表示地转偏向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故本题选A。
【17题详解】
做水平运动物体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
由图可知,风向向右偏,因此此图表示北半球,故本题选D。
【18题详解】
随着海拔的降低,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风向逐渐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因此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变大,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组要考查风力的形成原理。
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①
B. 曲线②
C. 曲线③
D. 曲线④
20. 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热力环流
D. 海水导热率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海水的热量主要来之太阳,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一般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
但到达一定深度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故本题选A。
【20题详解】
纬度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
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其原因是纬度越高,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越少,故本题选A。
吃水深度,简称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影响吃水深度的直接因素是
A. 海水温度
B. 海水盐度
C. 海水运动
D. 海水密度
22. 下列海区中,吃水深度最深的是
A. 地中海
B. 红海
C. 阿拉伯海
D. 波罗的海【答案】21. D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也叫吃水深度其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故本题选D。
【22题详解】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而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在四个海区中,由于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因此海水密度最小,则浮力最小,吃水深度最深,故本题选D。
下图示意我国港珠澳大桥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会使主航道
A. 流速减缓
B. 水深增加
C. 淤塞加剧
D. 宽度变窄
24. 轮船进出港时,宜选择
①进港时,选择涨潮时②进港时,选择落潮时
③出港时,选择涨潮时④出港时,选择落潮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3. B 24. C
【解析】
两个人工岛之间采用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不影响鱼类的洄游,也不会减少台风灾害;工程增大了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建设成本。
【23题详解】
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两岛与主航道之间狭管效应会导致流速加大,下切作用加强,这会使主航道流速加快,宽度变大,淤塞减弱,水深增加,故本题选B。
【24题详解】
进港时,选择涨潮时,海水水位升高,有利于轮船进港;出港时,选择落潮时,有利于轮船
出港,故本题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影响图中航海路线的主导因素是
A. 海浪
B. 距离
C. 潮汐
D. 洋流
26. 航海途中,船员看到某处海域渔船众多,最可能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加大顺着洋流航行
速度快,反之速度较慢。
由图可知,图中航海路线是顺洋流航行,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
故本题选D。
【26题详解】
寒暖流交汇会引起海水搅动,使得海底的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饵料,而
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食物,因此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由图可知,乙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形成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故本题选B。
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A. 温带荒漠
B. 温带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
林
28. 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A. 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B. 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C. 北部以温带荒漠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D. 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中的水汽难以深入,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荒漠景观。
由表可知,甲为乌鲁木齐,位于新疆,而新疆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荒漠,故本题选A。
【28题详解】
由表可知,乙为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而内蒙古东部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形成及分布。
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叫作自然植被,经人工作用形成的植被叫作人工植被。
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9.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之间会产生竞争,为争夺生存空间,形成丰富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丰富的地区反映的环境特征为
A. 气温高,降水少
B. 气温低,降水少
C. 气温高,降水多
D. 气温低,降水多
30.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植被形态千姿百态。
有些植被具有茎花现象,亦称“老茎生花”(如下图所示)。
由此判断,该植被为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植被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气温和降水。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C正确。
故本题选C。
【30题详解】
在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茎花的出现是和这些树木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它们处于森林的最下层,不免受到上层高大乔木的影响,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空间,因此,在它们长期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在茎上开花的习性,使它们能在全年阴暗、茂密、湿热的森林里生存下来,A正确。
故本题选A。
第Ⅱ卷
本卷共包括31 -33三道试题,共40分。
31.为了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某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下面两图。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安市某年5月14日和5月15日气温统计图。
材料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说明连续两日西安市气温的差异。
(2)运用材料二解释西安市两日气温差异的原因。
(3)比较环节①②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14日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14日比较,15日白天气温较
低,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2)14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15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
低;晚上,大气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3)②少于①。
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解析】
【分析】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
作用。
【详解】(1)据图可知:14日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14日比较,15日
白天温较低,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2)因为14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的热量较
多,因此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损失的热量较多,因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气温较低,所以昼夜昼夜温差大。
15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
低;晚上,大气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3)据图可知:①是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宇宙中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但其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大,因此太阳辐射②少于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32.下图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2)B、C两地中,具有冬雨夏干气候特点的地区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
【答案】 (1). 温带季风 (2).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 C (4).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5). 大陆 (6).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详解】(1)由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应为亚欧大陆,A位于北纬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由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应为亚欧大陆,B位于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冬温夏凉,全年降水丰沛且逐月分配均匀;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冬雨夏干”,为地中海气候,是字母C。
(3)D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少。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的封闭洼地(内流区),下图为东北地区降水分布图和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
(1)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②,③,④;五个代码中,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是。
(2)指出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3)指出扎龙湿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②
(2)蒸发
(3)类型:陆上内循环
理由:扎龙湿地位于内陆地区;有水注入扎龙湿地,但没有河水流出。
【解析】
【分析】
水循环的原理其实质是水循环的环节的具体应用。
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
审读试题要求,明确要解答的问题与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循环环节密切相关,进而结合区域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详解】(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是蒸发;②是地表径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其中②地表径流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影响。
(2)由题,扎龙湿地其位于内流区,春季干旱风大,故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3)扎龙湿地其位于内流区,降水少,水汽难以参与海陆间大循环,有河水注入扎龙湿地,
但没有河水流出,其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陆上内循环。
【点睛】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水循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