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敏感性和耐药分析

合集下载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解读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解读

PPT文档演模板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解读
第三部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 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机制 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检测
PPT文档演模板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解读
一、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简称药敏试验
结果 :
FIC指数 <0.5 协同 FIC指数 0.5~1 相加 FIC指数 1~2 无关 FIC指数>2 拮抗
PPT文档演模板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解读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 MBC)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亚抑菌浓度下的抗生素后效应(PA SME) 抗菌素后白细胞活性增强效应
2、更换抗菌药物时,预测拟选药物的疗效 S/R ?
PPT文档演模板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解读
(二)药敏试验用药的选择
选药原则:
n 根 据美 国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抗 微 生 物 药 物 敏 感 试 验 的 执 行 标 准 进 行(简称指南) 。
5.不敏感
新药问世,无耐药株,只有敏感折点,当MIC值高于 敏感折点时,报告不敏感。
PPT文档演模板
ICU临床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解读

如何正确理解培养和药敏结果

如何正确理解培养和药敏结果
• 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变迁:长期监测药敏结果,可以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 变化趋势,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综上所述,药敏结果的解读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耐药菌产生以 及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 该充分重视药敏试验的开展和结果的解读,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耐药(R):病原菌在特定药物浓度下仍能正常生长,表示该药物对 病原菌无效。
通过药敏结果的判断与解读,可以为医生提供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 的敏感性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药敏结果的临床意义
• 指导合理用药:根据药敏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
• 延缓耐药菌产生:通过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
临床医生如何与实验室有效沟通与合作
提供详细病人信息
医生在送检标本时,应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体征 等信息,帮助实验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结果。
及时反馈治疗效果
医生在收到培养和药敏结果后,应结合患者治疗效果,向 实验室反馈,以便实验室持续优化和改进测试方法。
定期沟通与培训
医生和实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沟通和培训,共同提高对病 原体培养和药敏测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准 确、高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一般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肉汤 稀释法等,将病原菌与不同浓度 的抗菌药物接触,观察其生长情 况。
药敏结果的判断与解读
01 02 03 04
敏感(S):病原菌在特定药物浓度下生长被完全抑制,表示该药物 可用于治疗。
中介(I):病原菌在特定药物浓度下生长部分被抑制,表示该药物 疗效不确定,需结合临床情况判断。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整理课件
5
• 药物敏性试验(AST):
• MIC:最低药物浓度或最小抑菌浓度是在与微生物生长 速率有关的特定时间间隔内,通常是18-24小时能够抑 制被测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敏感(Susceptible) • -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 - 常规用药时达到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 5倍以
头孢羟氨苄)
• 环丙沙星:二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即氟 酸)
•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 • 呋喃妥因(坦丁):硝基呋喃类(目前由于更有效的低毒的喹诺酮类应用已受限) • 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 • 庆大霉素增效: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无协同作用 • 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美洛培南、必安培南、帕尼培南) • 左旋氧氟沙星:第三代喹诺酮类(司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 • 利奈唑胺:恶唑烷酮类 • 苯唑西林: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 青霉素: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及β-内酰胺酶抑
• 可选药物:美洛培南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厄
他培南
整理课件
4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 对抗假单胞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抗假单胞氨基糖苷(吉他霉素、妥布霉素), 抗假单胞三代头孢(头孢哌、头孢他啶)和亚 胺培南、环丙沙星、氨曲南等菌耐药
• 可能有效的药物 • 多粘菌素B(E) •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 替加环素,(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 大剂量舒巴坦 • 可根据被检测菌的MIC,选择联合用药

• 耐药(Resistance) • -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 -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 • 中介(Intermediate) • -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反应率低于敏

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汇总,用于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时,需了解报告单的结构和内容,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对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报告单上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标本信息、检验项目、结果解读以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1. 标本信息:标注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还包括所采集的标本类型和采集时间。

标本类型可以是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不同的标本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标准。

2. 检验项目:通常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细菌培养可以检测出各种致病菌,真菌培养用于检测真菌感染,药敏试验则用于指导药物治疗。

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 结果解读:细菌培养结果会列出各种致病菌的数量、形态、特征等信息。

真菌培养结果通常会给出菌种名称和数量。

药敏试验结果会显示各种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结果解读中可能存在几种情况:阳性、阴性、混合感染等,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4. 抗生素敏感性分析:针对检出的致病菌,报告单会列出各类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通常使用缩写来表示,如“S”表示敏感、“R”表示耐药、“I”表示中介性或不确定。

根据这些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不同病种和感染部位,报告单上的信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尿路感染的标本,报告单可能包含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对于皮肤感染的标本,报告单可能包含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的结果等。

当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时,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 肯定感染:首先要判断报告单中是否检出致病菌,如果没有检出致病菌,则可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是细菌数量太少而未能检测出来,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

如果检出致病菌,则可能存在感染情况。

2. 确定致病菌:根据报告单中的菌种名称和数量,可以确定感染的致病菌。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摘要:
1.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含义
2.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3.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正文:
一、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含义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是指通过实验室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这一结果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1.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感染了某种细菌。

化验单上会显示培养出的细菌名称。

2.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可以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3.药敏结果表示:药敏结果通常用“S”和“R”表示。

S 表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R 表示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

4.解读药敏报告:药敏报告会显示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医生会根据药敏报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指导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对感染细菌敏
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避免抗生素滥用:通过对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避免对感染细菌不敏感的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

3.降低药物副作用: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4.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可以反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助于医生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指导抗生素治疗以及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338份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情况分析

338份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情况分析

338份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情况分析金亮【摘要】目的:调查常规送检的脑脊液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药敏)状况,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 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

结果338份脑脊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0株,阳性率17.8%,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革兰阴性菌20株,真菌1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高达70.0%~100.0%。

结论脑脊液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多见,以院内感染为主,耐药状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result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CSF)specimen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ference.Methods The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ere assayed by automatic bacteria culture device VIVEK 2 Compact from bio Mrieux company.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s was 1 7.8% from 338 cerebrospinal fluid specimens.There were 60 strains of pathogens which included 39 gram-positives,20 gram-negatives and 1 fungi.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mo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but we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erythromycin,oxacillin,ampicillin and cefazolin.Gram negative bacteria were more sensitive to carbapenems andamikacin,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howed resistance rates to piperacillin,imipenem,levofloxacin,gentamicin and cephalosporins as highas 70.0% to 100.0%.Conclusion Pathogens from CSF specimens are mainly gram positive bacteria,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 very serious,so clinical doctors should use antibiotics accurately 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increase in strong resistant bacteria.【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552-555)【关键词】脑脊髓液;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作者】金亮【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54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颅内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依据[1],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和耐药情况都有所不同[2]。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与耐药性检测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与耐药性检测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目的和要求】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液体稀释法两种药敏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上述两种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

3.了解几种细菌耐药表型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试剂与器材】1.培养基: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或M-H液体培养基(pH7.2~7.4)。

对于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则需在M-H培养基中加入其它营养成分。

2.抗菌药物纸片:直径为6.0~6.35mm的滤纸片上,含有一定量的某种抗菌药物。

市场有售,但生产厂家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

不同种类的待测菌药敏试验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选择见表7-1。

3.待测细菌接种普通营养琼脂经35℃16~18h的纯培养物。

4. 0.5%麦氏比浊管配制方法如下:0.048mol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0.18mol H2SO4 (1%, V/V) 99.5ml将二液置冰水浴中冷却后混合,置螺口试管中,放室温暗处保存。

用前混匀。

有效期为6个月。

5.其它: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酒精灯、镊子、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等。

【实验容】一、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1.原理将含有定量的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纸片上的药物随即溶于琼脂中,并沿纸片周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形成逐渐减少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一定浓度的药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从而形成了透明的抑菌环,抑菌环的大小则反映了待测菌对该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K-B法是由Kirby - Bauer 建立,美国NCCLS推荐,目前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准纸片扩散法(定性法)。

2.方法(1)培养基的准备:将无菌M-H琼脂加热融化,趁热倾注入无菌的直径90mm平皿中。

琼脂厚为4mm(约23~25ml培养基),琼脂凝固后塑料包装放4℃保存,在5日用完,使用前应在37℃培养箱放置30min使表面干燥。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一、细菌鉴定细菌鉴定是指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

通过细菌鉴定,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三、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耐药性通常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或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

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某些抗生素对某些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无效。

四、敏感性敏感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敏感性高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被抗生素杀死;敏感性低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被抗生素杀死。

五、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是指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MIC值可以反映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是药敏试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抑菌圈抑菌圈是指抗生素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抑制细菌生长的区域。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抗生素的抗菌能力,是药敏试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七、生物被膜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膜状结构。

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攻击,从而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八、交叉耐药性交叉耐药性是指一种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种类的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综上所述,正确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交叉耐药性的问题,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目的和要求】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液体稀释法两种药敏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上述两种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

3.了解几种细菌耐药表型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试剂与器材】1.培养基: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或M-H液体培养基(pH7.2~7.4)。

对于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则需在M-H培养基中加入其它营养成分。

2.抗菌药物纸片:直径为6.0~6.35mm的滤纸片上,含有一定量的某种抗菌药物。

市场有售,但生产厂家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

不同种类的待测菌药敏试验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选择见表7-1。

3.待测细菌接种普通营养琼脂经35℃16~18h的纯培养物。

4. 0.5%麦氏比浊管配制方法如下:0.048mol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0.18mol H2SO4 (1%, V/V) 99.5ml将二液置冰水浴中冷却后混合,置螺口试管中,放室温暗处保存。

用前混匀。

有效期为6个月。

5.其它: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酒精灯、镊子、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等。

【实验内容】一、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1.原理将含有定量的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纸片上的药物随即溶于琼脂中,并沿纸片周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形成逐渐减少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一定浓度的药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从而形成了透明的抑菌环,抑菌环的大小则反映了待测菌对该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K-B法是由Kirby - Bauer 建立,美国NCCLS推荐,目前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准纸片扩散法(定性法)。

2.方法(1)培养基的准备:将无菌M-H琼脂加热融化,趁热倾注入无菌的直径90mm平皿中。

琼脂厚为4mm(约23~25ml培养基),琼脂凝固后塑料包装放4℃保存,在5日内用完,使用前应在37℃培养箱放置30min使表面干燥。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物敏感性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性实验是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评估它们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病原体的抑制作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评估对细菌的药物敏感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药物浓度,以及了解不同细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基:使用卫生室提供的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2. 细菌株: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两种常见的细菌株。

3. 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利福平:三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4. 恒温培养箱、培养皿、培养液、移液器等基本的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接种于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

2. 使用平板法,将细菌均匀涂布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

3. 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分别添加到不同的培养皿中,以形成梯度浓度。

4. 将涂菌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5. 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上细菌生长状态。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大肠杆菌而言,适宜的青霉素浓度范围为10μg/ml -50μg/ml,而头孢菌素和利福平的适宜浓度均在50μg/ml - 100μg/ml 之间。

-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青霉素的适宜浓度在50μg/ml - 100μg/ml之间,而头孢菌素和利福平的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100μg/ml - 200μg/ml和200μg/ml - 300μg/ml。

- 在高浓度的抗生素下,我们观察到对细菌的生长明显抑制。

而在低浓度下,细菌的生长状态与未添加抗生素的对照组相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细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同抗生素的药效范围,并得出了适宜的药物浓度。

这些发现对于临床上的抗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药物敏感性实验是评估药物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解读细菌学检验报告

如何解读细菌学检验报告

如何解读细菌学检验报告细菌学检验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验报告,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细菌以及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其敏感性。

以下是如何解读细菌学检验报告的详细解析。

1.报告基本信息:报告通常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样本类型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认报告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核对是否与患者的真实情况相符。

2.细菌检测结果:细菌检测结果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细菌培养结果,另一个是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列出了在患者样本中培养出的细菌菌种信息,包括菌种的名称和个数。

通常,报告会显示菌落的数量以及菌落的形态特征。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细菌的活动性和生长水平。

-菌落数量:菌落数量反映了感染的严重程度,数量越多可能代表感染越严重。

-菌落形态:菌落形态描述了细菌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这对于初步判断细菌种类很有帮助。

-常见致病菌:细菌培养结果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通过判断感染菌种,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2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报告中通常会列出多种抗生素的名称,并标明细菌对其的敏感性结果。

-抗生素名称:报告中列出了常用的抗生素名称,并标注了细菌对其的敏感性。

-敏感性结果: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通常有三个级别:敏感(S)、中介(I)和耐药(R)。

敏感表示细菌对抗生素非常敏感,可有效治疗感染;中介表示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性存在一定限制,治疗效果可能较差;耐药则表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该抗生素已经不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敏感性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报告解读:细菌学检验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由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细菌培养结果:根据菌落数量、形态特征和常见致病菌信息,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类型,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药敏试验耐药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耐药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耐药实验报告1. 引言药敏试验耐药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药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确定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感受性,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细菌培养物-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 维生素和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皿和排线器- 实验室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等实验设备2.2 实验步骤1. 选择待测细菌进行预培养;2. 制备不同稀释浓度的抗生素药物溶液;3. 制备含有维生素和蛋白胨的培养基;4. 在培养皿中接种不同稀释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和细菌培养物,分别标记;5. 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孵育;6. 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7. 使用排线器在耐药圈周围绘制抗生素浓度的梯度图;8. 根据抗生素浓度的梯度图分析耐药性的形成。

3. 实验结果通过药敏试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感受性存在差异。

在培养皿中,对于某些细菌,抗生素溶液抑制了其生长,形成明显的抑菌区,而对于其他细菌,抗生素溶液的影响较小,细菌能够生长并形成耐药圈。

据分析,耐药圈的大小与抗生素的浓度成正比。

当抗生素浓度较高时,耐药圈较小;而当抗生素浓度较低时,耐药圈较大。

这一结果表明,细菌通过适应环境选择抗生素的浓度和类型达到耐药性。

4. 结论1.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浓度和类型有关;2. 对某些细菌而言,抗生素溶液能够抑制其生长并形成明显的抑菌区;3. 耐药圈的大小与抗生素浓度成正比;4. 药物敏感性检测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5. 讨论与展望本实验利用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评估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浓度和类型有关,这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本实验只考虑了细菌的耐药性,未考虑其他因素如表面结构或基因突变等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将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深入探究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引言: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

通过该实验,可以为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提供参考。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方法:1. 收集细菌样本:从临床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细菌样本,并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净的细菌菌株。

2. 制备药物溶液: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按照规定浓度制备药物溶液。

3. 扩散法测定药敏性: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细菌悬液。

然后,在培养皿上分别滴加不同抗生素溶液,使其均匀分布。

4. 培养细菌: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细菌。

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下的生长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观察发现,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呈现出较小的菌落直径。

而在头孢菌素的作用下,细菌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相对于青霉素而言,菌落直径较大。

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细菌的种类会对其敏感性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这与其细胞壁结构、代谢途径等有关。

其次,细菌的耐药性也会影响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长期暴露在抗生素中的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基因,使其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此外,抗生素的浓度和使用方式也会对细菌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讨论与结论:药敏实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可以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与细菌的种类、耐药性以及抗生素的浓度和使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敏实验只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代表细菌在人体内的反应。

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总结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采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来判断其病原体类型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100份伤口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培养出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7株(50.00%)、革兰氏阳性球菌26株(48.15%)、真菌1株(1.85%)。

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均较高。

结论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感染,并分离病原菌,进一步药敏试验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检测;合理用药关键词: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检测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已成为治疗的一大难题。

因此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对了解创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临床预防伤口感染的治疗中会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但存在病原菌耐药性日渐提升的严峻问题,因此,如何对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鉴于此,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2~81岁,平均(55.8±0.2)岁。

1.2 实验方法①采集样本:按照检验科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无菌环境下以无菌棉签采集伤口分泌物,并立即送检;②细菌培养:接收分泌物样本后常规培养分离病原菌,使用一次性无菌血培养瓶、血琼脂平板(珠海迪尔血培养仪,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等,连续2次分离重复菌株的同一患者只统计初次细菌培养结果;③病原菌鉴定:分离所得的单个菌落运用细菌测定系统鉴定菌株;④药敏试验:以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即K-B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操作。

临床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临床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临床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白玉芳 ’ 刘 紫云 岳 东梅
【 关键 词】常见病原茵
抗 生素 敏感率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号 :R 4. 46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l2-0620)204—2 7735(070—020
高 ,除万古霉素敏感率达 10 0 %以外 ,敏感率在 5 % 0
我们统计了本院 2 0 年 1  ̄20 年 6 05 月 06 月送检 的临床标本 18 份 , 出菌株 5 5 , 出率 占2 %, 90 检 5株 检 8
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较敏感 ,可作为
首选药物。
3 . 3铜绿假单胞茵在 呼吸道感 染居首位 ,对 阿米卡 星、头孢哌酮 、多粘 菌素 、B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 一 较敏感 ,目前仍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茵 的首选药物 。 3 . 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非常
作者单位:l 银川市第一人 民医院检验科 ( 宁夏 700 ) 50 1
维普资讯
4 2
Ch n o r a f i ia e i ie Hv,e eF b u r 0 7 Vo N iaJ u n l Cl c l d c n  ̄ n . e r ay 2 0 . l o n M i 5


经验 与教训 ・
防和控制。 3 . 6从念珠菌在各 临床标 本中的分布 比例来看 , 6 8 %
的念珠 菌都 是分离 自痰与 中段 尿标本 ,分布 多在 呼
吸内科、IU、神经外科及 老年患者 ,真菌感染 日益 C
增 多,由此提 出临床合理使 用抗 生素 ,针对病情采
取最适合 方法的必要性 ,同时 ,微 生物实验室应与 临床密 切配合 ,加强念珠 菌 的检测工作 以控制和减

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引言: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

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药敏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选择需要测试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

2. 药物:选择需要测试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配制。

3. 培养基: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琼脂、肉汤等,用于培养和生长细菌。

4. 培养皿:用于装载培养基和药物的培养皿,可以选择普通培养皿或96孔微孔板。

二、实验步骤:1. 制备细菌悬液:从预培养的细菌培养物中取出适量的细菌,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中,摇匀后得到细菌悬液。

2. 稀释细菌悬液:将细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以获得合适的菌液浓度,一般为0.5 McFarland浓度。

3. 涂布培养基:将稀释后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可以使用无菌的玻璃棒或无菌的吸管进行涂布。

4. 药物斑点法:在涂布的培养基上滴加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形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斑点。

5. 培养:将涂布好药物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一般为18-24小时。

6.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的情况,记录不同药物斑点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抗菌活性:根据不同药物斑点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可以判断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抗菌活性。

若细菌周围无生长,则说明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若细菌周围有生长,则说明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抗菌活性较差。

2. 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斑点的浓度,可以确定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是指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一般以药物斑点周围无细菌生长为标准。

3. 药物敏感性:根据最小抑菌浓度,可以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等级。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株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抗性。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使得细菌不再对抗生素敏感;二是外源性基因的传递,使得细菌获得了耐药基因。

早期的抗生素开发方式与药物靶点有关,致使细菌研发出相关抗药性。

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导致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1.细菌耐药的监测:通过采集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然后进行药敏试验,测试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耐药基因的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细菌中存在的耐药基因,包括耐药突变基因和外源性耐药基因。

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演化规律,为制定抗菌药物研发和耐药性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细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能够揭示细菌间的遗传关系、传播途径和耐药性传播的动态过程。

这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不同病室中的细菌耐药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耐药性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监测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用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不必要的耐药性增加。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多个层面的合作。

首先,需要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参与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其次,需要政府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加强监测分析的组织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及措施;此外,还需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和分析开展科学研究,为耐药性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细菌耐药监测分析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耐药性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的解读与抗生素选择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的解读与抗生素选择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的解读与抗生素选择在临床医学领域,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为了正确治疗细菌感染,医生通常会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细菌培养是一种将细菌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来,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的过程。

通过细菌培养,医生可以判断感染的具体细菌种类,并观察其数量和形态。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血液、尿液、痰液等。

细菌培养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医生会在培养完成后,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通过将已分离培养的细菌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接触,观察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对该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测试。

解读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时,医生通常会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报告:测试结果通常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三种类型。

- "敏感"表示细菌对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细菌会被该抗生素有效杀灭;- "中度敏感"表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需要更高的抗生素浓度才能达到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耐药"表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即使使用高浓度的抗生素也无法抑制细菌生长。

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敏感或中度敏感的细菌可以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对于耐药的细菌,则需要选择其他抗生素或采取其他治疗策略。

3. 个体化治疗: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妊娠状态、孕妇是否哺乳等,并结合细菌培养和敏感性测试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有些抗生素在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中可能不安全或具有其他副作用,医生需要慎重选择。

4. 多重耐药菌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耐药性正在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有些细菌可能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变得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敏感性和耐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09T12:43:14.7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作者:夏芳
[导读] 通过对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考察,制定了土五加的检查成分,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从源头进行监控,保证药材的来源。

夏芳
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河南南阳 47313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所送标本分离菌株的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经验”用药的依据。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1782份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鉴定结果与药敏实验作分析。

结果 1782份标本由21个科室所送标本组成,共检出阳性标本555例,检出率为31.1%。

革兰氏阴性菌439株,占分离菌的79.1%;革兰氏阳性菌检出116株,占分离菌的20%。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为25.4%,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5 % ,阴沟杆菌9.1% 肺炎克雷伯菌8.6% ,鲍曼不动杆菌5.2%;
革兰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2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球菌为44.1%,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为6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39.6%,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为50%,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相当严重,大部分耐药在50%以上。

结论定期对临床所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基于两点出发:一是经验性用药;二是在细菌培养后,在药敏的指导下用药。

而我们所说的“经验”性用药,是建立在细菌培养和药敏的回顾性总结的基础上而言的,所以检验科的微生物室应及时的总结临床所送标本分离菌构成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经验”用药的依据,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一目的,我们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1782份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住院与门诊共计21个科室,所送检的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引流物、穿刺液、胸腹水等共计1782份。

二、材料与试剂: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DL-96细菌鉴定系统、使用配套鉴定及药敏分析卡。

三、方法:各种标本以无菌方法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中,至于全自动培养箱孵育,如有细菌生长则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细菌的分离、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和MIC法。

四、统计学处理: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一、1782份标本细菌的检出率 1782份标本由21个科室送检标本组成,共检出阳性标本555例,检出率为31.1%。

临床各科送检标本数与检出率
本次分离出的555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439株,占分离菌的79.1%;革兰氏阳性菌116株,占分离菌的20.9%。

二、不同标本细菌的检出率
临床送检各类标本50余种,本次只统计了送检数在10份以上的标本。

送检多的标本依次为痰809例,中段尿350例,血液224例。

三、不同标本细菌的检出率,临床送检各类标本50余种,送检多的标本依次为痰809例,中段尿350例,血液224例。

四、各类标本细菌检出种类与检出率,各类标本与检出率由于送检标本的例数不一,所以我们只选择了标本例数在十例以上的标本分析。

五、不同标本中细菌检出比率,所选标本数大于10例做分析,各产霉菌株的检出率:产?一内胺酸细菌,检出35株;超广谱?内酰胺的细菌共检出11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共检出20例。

讨论
本次检测的1782份标本,分离出555株细菌,检出率31.1%,检出率与国内报道相符[1]。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39株,占分离菌的79.1%,革兰氏阳性菌检出116株,占分离菌的20.9%,由此可见我院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所致。

但优势菌仍有差别。

痰标本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尿标本革兰氏阴性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
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则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血液标本革兰氏阴性菌则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也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与任敏相符[4]。

产霉菌株监测显示,在受检的334株细菌中,耐药株为173株,占受检菌株的51.7%(173/334),占全部检出菌的
31.2%(173/555)。

革兰氏阳性菌中肠球菌8株,产β一丙酰胺酸5株,阳性率62.5%。

而粪肠球菌产霉株为40%,屎肠球菌产霉株为10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23.8,耐甲氧西林凝固霉阴性阳性率为44.18%。

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细菌检出产ESBLS比率为6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为39.6%,奇异变形杆菌ESBLS比率为50%,与国内文献报道相同[6],由此可见我院产霉菌株还是较高的。

提示临床医生,感染性疾病作细菌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敏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临床常用的十几种抗生素耐药相当严重。

大部分耐药率在50%以上,与李平等报道一致[6]。

可用于大肠杆菌的抗生素仅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

敏感率分别为93.6%、95.7%和100%。

而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7.9%、93.7%、100%和100%。

而适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仅有头孢派酮/舒巴坦和美满霉素,敏感率均为96.6%,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率高,是因为其耐药机制复杂,主要是产生钝化酶,碳青霉稀酶、外排泵高表达、膜耐药及质粒介导的耐药等[7]。

可用于产酸克雷伯菌抗生素,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6%和100%,而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只有左氧氟沙星可用,其敏感率为93.7%。

阴沟肠杆菌也只能选用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为98%,而嗜麦芽假单胞单只能使用美满霉素,敏感率为100%。

革兰氏阳性菌中,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美满霉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91.9%、95.5%和100%。

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和100%。

而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溶血葡萄球菌均不耐药。

对屎肠球菌,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而对粪肠球菌来说,阿莫西林/棒栓、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也均为100%。

本次调查,了解了我院最新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态势,为临床的医生提供了合理用药的依据,对遏制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降低病人的费用均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范倩燕,沈敏,汤圆圆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检验医学2012.27(5):396-399。

2、祈粉琴、蒋海燕、孙露阳等,2009-2011年本院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82-2384。

3、李平、金炎、郭风琴等,临床微生物室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79-2381。

4、任敏,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3(17):2145-2147。

5、范倩燕,沈敏,汤圆圆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检验医学2012.27(5):396-399。

6、李平、金炎、郭风琴等,临床微生物室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79-2381。

7、周铁励、李响新、王忠永等鲍曼不动杆菌OXA-51碳青霉稀酶基因分析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7):812-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