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的书籍

合集下载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

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

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2、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

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

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4、自制甚于控制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三件小事看中国与德国教育孩子的差别(一)“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

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

”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在跟一个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在说话。

只见那个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但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试想,这一幕若是发生在中国,大多情况下是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的。

而这对母女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责骂与哭闹,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

第八章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

第八章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

3.学前班 学前班与学校附设幼儿园一样,与小学相联,但它们针对的是5岁儿童,以帮助他们顺利 过渡到小学。 4.特殊幼儿园 特殊幼儿园是对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提供必要教育之场所,使之更多地融入社会。这类幼 儿园按残疾人情况进行分类,如学习困难、失明、聋哑、部分失明和精神障碍及脑子迟钝等, 并提供专家照顾。实施融合教育,在公共教育中将残疾孩子的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普通教 育结合为一体。 5.托儿所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双职工的子女实行保育。 6.“白天的母亲” 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部于1974年核准设立的幼儿保教计划。主要做法是:由政府提供少量 经费,让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 以解决其实际困难。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 7.德国的林间“幼儿园” 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 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 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 己亲手做的午餐。
第三阶段,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 园运动的发展。 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 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 “幼儿 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 禄倍尔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 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 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双轨的趋势。 1851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设立福禄贝尔 式幼儿园。1860年自由内阁上台,才解除幼 儿园禁令。此后,各地福禄倍尔团体纷纷建 立,将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发展。
德国概况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简称: 所属洲: 首都: 国庆日: 国歌: 官方语言: 货币:

德国育儿方法

德国育儿方法

德国育儿方法德国的育儿方法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德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育儿方法之一。

德国家长通过很多具体的行为来教育孩子,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德国家庭教育的独特性。

在德国,很多家长都会以「绝对田园主义方式」来进行孩子教育。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家长会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发展的机会给孩子,倡导积极和平等的育儿方式,更加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持久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育儿方法的特点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德国,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他们鼓励孩子自己尝试和解决问题,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

在孩子学步的时候,德国家长就会让孩子自己尝试很多事情,比如穿鞋、自己吃饭等,让孩子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能力。

2.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德国家长不会让孩子过分依赖自己,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划分出适合他们的任务区域,给予他们自主使用的空间。

德国人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家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有益的,因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独立心和自我意识。

父母会把照顾孩子、开展家务劳动、学习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生活的技能。

3.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在德国,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决定。

在重大的决策环节,家长会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教会他们做出自己的决策。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主性。

4.倡导平等教育德国家长非常注重平等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孩子在德国是受到尊重的,他们在家庭中享有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的权利。

5.注重体验教育德国育儿方法还非常注重体验教育,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这种教育方法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

德国的学前教育也非常注重亲子互动,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情感和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育儿方法的实践德国育儿方法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观后感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观后感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观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看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视频,是关于德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就像把他们当成一粒种子一样。

哇,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你知道吗,小红,我今天看了个视频,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好特别啊!”我兴奋地对同桌小红说。

“真的吗?怎么个特别法?”小红好奇地问。

“他们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一粒种子,需要慢慢长大的那种。

”我边说边比划,“就像我们种的向日葵一样,要给它浇水、晒太阳,它才能长高高。

”“哈哈,那他们怎么浇水晒太阳呢?”小红笑着问我。

“嗯,他们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就像给种子松土一样。

”我想了想,“比如,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就像我们选择种什么花一样。

”“哇,那孩子们不会乱来吗?”小红担心地问。

“不会啦,他们还有规则呢,就像我们种花要按照季节来一样。

”我解释道,“他们会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不会强迫他们,就像我们不会强迫花儿快点开一样。

”“那他们怎么教孩子学习呢?”小红好奇宝宝上线了。

“他们让孩子在玩中学,就像我们在花园里找宝藏一样。

”我笑着说,“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有趣的,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

”“听起来好棒啊!我也想去德国上学。

”小红眼睛闪闪发光。

“嘿嘿,我也是!不过,我觉得我们老师也挺好的,他们也在努力让我们学得开心。

”我安慰小红。

“对啊,我们的老师就像园丁一样,照顾着我们这些小花小草。

”小红点头同意。

“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种子,只要好好培养,都能开出美丽的花。

”我自信地说。

“那我们也要努力成长,成为最棒的花朵!”小红握紧小拳头。

“没错!我们一起加油吧!”我兴奋地回应。

就这样,我和小红聊了一个课间,感觉德国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酷。

他们把孩子们当成种子,慢慢培养,让他们自由成长。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我们要像种子一样,勇敢地发芽,快乐地成长,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像种子一样,找到自己的阳光和水分,茁壮成长哦!嘿嘿,我们下次再见!篇2:嘿,你们知道吗?我最近看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德国人怎么把小孩看成一粒种子的!哇塞,这个想法真是太酷了,就像我们种下的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长大。

《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李宽宽昆仑出版社前言德国人有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教育孩子像是驾驶汽车一样。

为了能够驾驶汽车进专门的学校,学习交通规则,考试合格后才可以得到上路的许可——而教育孩子比这更要复杂和困难。

所以一些不懂教育的成年人的举止行为就像没有驾驶执照又被蒙住双眼的汽车司机一样,他们还要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驱车穿过大都市。

孩子需要成年人培养他聪明的才智,但同时他也需要您为他树立起爱心、自信心、独立精神、责任感、对美的感悟等一系列的情操品质,不仅仅让孩子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同时要拥有健康而美丽的心灵世界,有力量、有爱心,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平衡的优胜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19世纪初期普鲁士进行德国李尚上最重要的依次教育改革而是德国逐步成为欧洲教育的中心,国王在发表的宣言中强调公民素养对国家前途的重要性,并声称:“古往今来,从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衰亡的。

”第一章成功的意识德国心理学家艾克里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人们要面临各种挑战,作为儿童早提的4-5岁被成为“主动——内疚”的挑战,他认为家长如果在这一时期肯定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孩子就会赢得主动的心理优势,而相反,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面临“内疚心理”的挑战失败,其精神世界就常会笼罩着自卑的阴云。

从5-11岁属于“勤奋——自卑”的阶段,如果孩子能在鼓励和关注之下把事情完成的出色,他会逐渐与昂成勤奋的品质,而如果在次期间孩子作的事常受到冷遇和指责,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而避免接受新的工作。

成年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习惯可以溯源到以上的阶段。

教育心理学家罗森为证实“成就动机”是一种源于儿童早期的需要,与1959年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在对儿童进行测试的同时设计了家长的参与,他们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功给予希望、并不断给予孩子鼓励或提示积极的建议,他们的孩子会由此得到不断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强大动力,——这种教育心理学上称为“成就动机”,它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因素,是人们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时期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那么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1.宪法禁止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课本知识,只是培养孩子兴趣,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b、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

其实,欧洲有关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儿的教育方法3.残酷教育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德国人带孩子真有一套

德国人带孩子真有一套

德国人带孩子真有一套德国是一个理性秩序的国家,德国的孩子从小就与咱们的培养方式大大不同。

孩子病了不给吃药,不给打针,你信吗?除了打预防针,德国的孩子可能就没见过针是什么样的。

一个孩子感冒了,抱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病毒性感冒,给开的药方是:自己抗,多喝水。

他们认为抗过来后他自身的免疫能力就强了。

德国的孩子不娇气,还特别结实,生活有规律,一到点,孩子就到自己房间去睡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

德国人主张到一定年龄就让孩子自己吃饭,把孩子放在餐椅上,也不管他,随他自己拿勺乱吃一气,脏就脏了,也不说,也不教,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就会了。

德国人不主张在人多的情况下批评孩子。

但一般情况下,孩子犯了错误,当场就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比如乱扔东西等。

再犯,家长就会拿出一些惩罚孩子的方法。

很多人家都可能让孩子独自呆在小房间里关“禁闲”,孩子一个人感觉特别孤独,没有依靠,两三次以后就记住了,这件事再也不能做了。

德国妈妈一般都是全职妈妈,或者每星期工作若干个小时(这种工作在德国很容易找到),主要在家照顾孩子,很少有做全职工作的。

一是德国没有老人带孩子,都是父母自己带;二是不工作经济上也没有太大压力;德国社会福利很好,每个孩子从一出生每月由政府支出250马克,一直到18岁,妈妈也有两年补助,上幼儿园、上学都不花钱,完全是义务教育。

德国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他们允许孩子犯错误,认为这是应该的。

比如看着孩子爬上桌子,也不管他。

但他们注意要尽可能保护孩子,却不说不允许他做这件事。

国内许多家长都爱对孩子说一句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掺乎”。

可在德国,孩子就是家庭一分子,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事务中来。

家长也特别注意多与孩子在一起,重视亲子情感的培养,德国人经常全家一起做游戏、出游。

德国孩子从小就要参与家庭活动、做家务。

3岁的孩子帮助大人拔草,扔垃圾;6岁多就可以用锄草机整理草坪了。

用量杯吃饭的德国人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

德国育儿参考(一)(转载)

德国育儿参考(一)(转载)

德国幼儿教育简介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

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

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

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还未纳入学校教育系统'由少年军领导管理。

他们认为:1、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2、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3、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性);4、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视孩子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德国的幼儿教育突出的有两点:1、家长是教育的主人;2、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看似“不近人情”的德国式育儿德国爸爸Dirk的首度“不近人情”是对待孩子的发烧。

宝宝Charles第一次发烧的时候,Dirk主张让宝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战胜疾病。

他认为发烧是孩子身体内部的病菌在捣乱,如果用抗生素把病菌压下去,免疫力就会减弱,如果用自己的免疫力去压制病菌,免疫力就会提高……这个观点看上去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Charles后来再也没有得过大病,只是长牙的时候发过烧,靠他自己的免疫力很快就好了。

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很好。

中国妈妈Ginny 如今也认同了不能滥用抗生素这个科学的观点了。

在德国人聚集的社区,每个周五,妈妈们会带上自制食物,聚会交流,孩子们则在一起游戏。

Charles第一次去时,大家一起唱着歌,欢迎新朋友。

那次聚会让Charles和快两岁的邻居Lily成了好朋友,Lily曾当过教师的德籍妈妈也和Ginny成了好朋友。

女性主义视角下《波西和皮普》绘本系列中的德国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女性主义视角下《波西和皮普》绘本系列中的德国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2023年第3期- 25 -一、问题的产生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儿童图书琳琅满目,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也许已经读过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籍。

《波西和皮普》绘本系列,其故事内容涉及儿童友情建立与品格教育,该书作者是德国的阿克塞尔·舍夫勒(Axel Scheffler)。

笔者作为一位德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者,在做亲子阅读的时候,除了关注书中精致传神的绘图和简单生动的情节,对书中呈现的德国文化,确切地说是德国的幼儿教育文化也颇感兴趣。

众所周知,由雅各·格林(Jacob Grimm)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兄弟搜集并整理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作品《格林童话》(Die Märchen der Brüder Grimm)是文学史上璀璨的瑰宝,书中所描述的故事不仅情节优美,带给儿童以美妙的视觉体验与文学享受,并且内涵深刻,在展现并赞颂真、善、美的同时深刻揭露人性的假、恶、丑,从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但其中体现的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观和“男刚女柔”“男主女从”的性别刻板印象多为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大多数家长所批判。

[1]因为新时代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像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一样,在遇到困难时被动地承受苦难或无奈地渴求得到王子的帮助与救赎。

相反,家长期待孩子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与优势,多元化发展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2]那么,在经历上百年女权运动后,追求女性独立与解放的德国人如今会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性别差异呢?当代德国绘本中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性别角色观?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同时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尝试探究《波西和皮普》系列绘本中所体现的德国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方式。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该批评理论强调女性的性别意识,批判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观念,颠覆“男主女从”的封建文化价值体系,探索消除女性边缘化现象的途径与方法。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其实德国父母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印象,反而很多都是很随性的。

他们对独立性和责任感高度重视。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做到放养式学习,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不督促阅读他们认为小时候应该把时间放在玩耍和交朋友上。

即使在一年级,功课也不会很难。

半天上课中间会有两个课间在户外运动。

但不要认为这种轻松的方法意味着教育效率低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的一项评估,德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美国学生却远远落后。

让孩子独自出去大多数小学生自己去学校。

有些甚至单独乘地铁。

德国父母当然关心交通安全,但他们不担心孩子被绑架。

毕竟美国每年绑架的孩子只有115个。

他们认为独立的走动对孩子有好处。

开学典礼德国人很重视人生三个重要的转折点:Einschulung(小学开学典礼),Jugendweihe(成人礼)和结婚。

孩子上小学第一天,在学校将会有盛大的庆祝,一个巨大的盒子里装满了铅笔,手表和糖果。

放学后孩子与家人和朋友还要举行晚宴。

Einschulung是孩子们期待多年的节日。

它标志着一个重大的生活变化,意味着对学习充满热情。

Jugendweihe一般在孩子14岁时举行。

会有类似的仪式,聚会和礼物,标志着成长的下一个阶段。

每天带孩子出去德国人经常说,没有恶劣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无论天多冷,父母仍然带孩子到公园,或让他们自己出去。

储蓄奖励,学会节俭其实,这样的储蓄奖励活动遍布全德国,是银行专门为儿童设置的一项活动,旨在鼓励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节俭。

因为活动办得很有趣,所以总是会吸引很多小朋友来参加。

不仅如此,每个办理了储蓄卡的小朋友都会得到很多的鼓励,而这种鼓励也使孩子们积极参加的愿望变得更强烈了。

对于大部分小孩子而言,储蓄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对于钱,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

德国人教育孩子读书的4个方法

德国人教育孩子读书的4个方法

德国人教育孩子读书的4个方法德国人教育孩子读书的第一个方法(整个社会都在帮助孩子喜欢阅读)德国幼儿园一般不让孩子提前学算术和字母,但是一进入小学,老师就会督促家长协助孩子们展开阅读,一年级是每次10分钟,随便什么都可以读,只要孩子读出声音即可。

每次孩子读好,家长签字,累积到10次,孩子就可以到老师那里选一个小礼物,所以小朋友阅读的积极性很高。

等到1年级下半年,安童林网站和学校会给每个孩子一个ID和密码,孩子读过的所有图书都可以在这个网站找到一套阅读理解题目,一般10道或15道题,根据难度不同每套题目所累积的分值也不同!小小的甜妞从拿到ID就很积极的找自己的故事书来读,读完就让妈妈帮她到网上来做题,妈妈给她打开后,读题目,选正确答案,然后翻到下一题,都自己来!童一哥哥三年级,每次读书满半小时可以得到父母一次签名,也是收集10次20次到老师那里换奖品!哥哥也同样有安童林的ID,他读的Gregs系列是5年级起读的,所以他做的练习题一个就有3分,每读完一本如果全对15道题会有45个积分,小男生觉得很过瘾!童一说他们班的几个女生拿到的积分特别高,都超过1000分,老师也给她们奖品了!针对小学生,学校和老师们也想很多方法鼓励阅读,例如一年级有班级读书夜,孩子们带着睡袋和自己喜欢的书到教室里过夜,老师会选一本给大家读,孩子们也可以自己讲书的内容。

每个学期还会有个“图书日”,这天大家都不上课了,而是参加各种主题的朗读会,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或同学在读书或讲故事。

然后每个孩子可以带2-3本自己最喜欢的读过的书或者自己不太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交换!例如甜妞换到了两本自己很喜欢的亮晶晶的小马书,说是一个男生收到的礼物,他自己根本不喜欢!在德国,从整个社会到学校到家庭都比较鼓励孩子阅读,所有的公共场所,餐厅,诊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有安静角落提供画笔纸张和故事书,孩子们包括家长都可以在等待中安静的读书!德国的成人和老人也都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公车上也好,咖啡厅也好,或者阳光下的草坪上,孩子们四处看到的都是在读书读报的人,当然现在德国也在所难免的开始被手机侵占,但是还是有很可观的人群在读书!德国人教育孩子读书的第二个方法(在家里,孩子的阅读从睡前读书开始)童一哥哥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阅读积极性很高,每天晚上他给妈妈读一个故事,几百页的童话故事他读了两大本。

德国的“中小学生守则”

德国的“中小学生守则”

万象丨63 |国内某报社的编辑用邮件发来一份采访 提纲,背景是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中小学生守 则(征求意见稿)》。

编辑还附来了网上查找 到的德国《中小学生守则》如下:1. 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

2. 铃响后,进入教室。

3. 要有10小时的睡眠,以保证精力充沛。

4.上课时,不要和同学说话,有事可举手, 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

5. 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

6.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 帮助。

7. 缺席时,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

8.如果有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 索取耽误的功课。

9.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10. 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将书 包整理好。

11. 考试不许作弊。

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请电 话通知学校的秘书,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3. 如若必须提前离开学校,要有家长和 监护人陪伴。

14. 学校内不允许使用手机。

15.注意交通安全。

在采访提纲里,编辑请我谈谈对德国 《中小学生守则》有什么样的看法,老师是如 何督促和检查学生遵守守则的,有什么样的 惩罚措施,是不是评优的依据,等等。

这篇文章里我先泛泛谈谈德国的《中小 学生守则》是怎么回事儿,而关于惩罚和评优,简而言之,德国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德 国的教育环境是非常宽松和自由的,以鼓励和奖励为主,批评为辅,很少做出可能伤害孩子心灵的惩罚性举动。

德国没有由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

上面这个所谓的全国性质的《德国中小学生守则》,只是误传而已,可 能是德国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的校规或班规,是该校或该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 定的。

我的女儿今年11岁,刚刚升人中学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六年级,因为德国小学只有四年。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会时不时地收到学校或班级发来的书面通知,上面有规定或建议。

比如刚人学不久,一年级新生 的家长收到一份校长签字的通知,要求家长I万象I64们不要护送孩子上学,而应该放手让孩子一 个人或与同学结伴去学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孩 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的胆量。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是一个崇尚家庭观念的国家,德国人非常注重婚姻和育儿方式。

在德国,婚姻的意义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的关系。

因此,在德国,夫妻之间的合作和互相支持非常重要。

德国人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德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

同时,德国的教育制度也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德国,孩子的生活也非常规律化,他们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例如每天都会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和玩耍时间。

德国的幼儿园和学校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在德国,婚姻和育儿都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家庭和孩子的成长,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和充实的成长环境。

- 1 -。

国外启蒙教育著作

国外启蒙教育著作

国外启蒙教育著作国外启蒙教育著作是指在国外出版的关于启蒙教育的相关著作,它们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著作涵盖了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旨在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部国外启蒙教育著作,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法国教育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他在书中提出了“爱的教育”理念,强调父母和教师应该用爱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严厉和惩罚。

他认为,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性格。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启蒙教育》。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启蒙”的概念,认为人应该摆脱不成熟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状态,勇敢地去思考和行动。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和自主性,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和控制。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童年》。

这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书中描述了他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展现了俄国贵族家庭的生活和教育风貌。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从中汲取启发和借鉴,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总的来说,国外启蒙教育著作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健康、快乐、有理想的新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关注国外启蒙教育著作,从中汲取养分,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人的教育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人的教育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

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

《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

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福禄培尔(1782——1852)是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

两次访问裴斯泰洛齐的伊佛东学院。

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关,并于1840午命名为“幼儿园”。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揭露潜存于人体内的“神的本原”,儿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和宗教的本能,教育就是促进这种本能发展的过程。

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他的学前教育理论。

把游戏、作业和劳动等活动作为培养教育幼儿的基本形式,创制了一套名为“恩物”的玩具。

在二十世纪初叶以前,影响了欧美等国幼儿学校的改善,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欧美小学教育、教学的演变。

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

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

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

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是一本旨在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读物。

德国在幼儿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其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备受国际认可。

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的编写,正是为了将德国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幼儿获得优质的启蒙教育。

首先,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基础的语言、数学、科学知识外,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书中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强调幼儿的情感和社交教育。

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也不例外。

书中设计了许多情感教育和社交技巧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独立、善于合作。

再次,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注重幼儿的身体和健康教育。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卫生习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最后,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注重幼儿的艺术和审美教育。

艺术和审美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艺术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德国幼儿启蒙教育书是一本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读物,其内容设计涵盖了幼儿的综合能力、情感和社交教育、身体和健康教育、艺术和审美教育等方面,旨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本书不仅适合德国的幼儿教育,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的幼儿获得优质的启蒙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的书籍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看惯了中国式的教育方法,大概你还没了解过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吧,更好的教育孩子的话不妨看看。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1、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2、摔倒自己站起来孩子摔倒要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3、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

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4、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教育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

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德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
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

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

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

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

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德国家庭教育的有关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

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