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指的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作品,分别是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
这类作品在影视界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蝙蝠侠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星球大战三部曲》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成功作品。
本文将对这类作品的分析与写作进行具体介绍:一、作品分析1. 开始部分:开始部分的目的是将故事的舞台设定完成,向观众展示故事的背景和题材,使观众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引出之后的故事发展。
在开始部分可以让主角简单介绍自己,说明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以及自己的过去经历。
2. 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主要围绕主角展开,让观众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然后要如何应对,这一部分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情节来增加故事的悬念。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的目的是落实故事的情节,重新回到最初的舞台设定,进一步强调主角之前的所作所为。
此外,结尾部分还可以围绕着主角的选择,使观众对故事看法有未尽之处,使观众仿佛进入到了故事当中,并感受到在故事中的感受。
二、作品写作1. 前期准备:在进行作品的写作前,需要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关于故事的想法,还是关于场景、人物等的描述都需要提前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
2.铺垫:铺垫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舞台设定和背景,包括时间设定、地理位置,以及人物的介绍等都是在铺垫时要提到的,可以结合一些画面、白日梦等外观技巧,来增加文字效果。
3. 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是指从开始部分开始到结尾部分结束,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情,主角如何应对这些事情,怎样去修改或掩盖历史,对故事起着关键作用。
4. 故事结局:结局的出发点要尽可能的与开始部分相近,使原本的线索也能在整个故事中重返,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主角的选择,以及整个故事的发展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写作,相信读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写作有了一定的把握,若想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建议可以多多参考现有成功作品,收集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
andan单三部曲式分析
andan单三部曲式分析
案例一:
单三部曲式的特点是首尾呼应,形成向内的自我封闭结构.另外之所以称为“单”而不是“复”在于首尾的两个A是单乐段结构,结构简单,主题明晰,调式统一.由于单三部曲式一般属于小型结构,其中的B段通常与A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点上比复三...
案例二: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案列三:
单三部曲式分类
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
(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1 +A
(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或A +(BC)+ A
(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1 + A 或A + A1 + B
案例三:
单三部曲ABA没有前奏,只有A段(呈现部)和再现部
A段经常被分为2-3段,再现部第2-3段会进行边走。
所有A段都与B 段有着较大的反差,经常是活泼的,不会特别复杂。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
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再现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并列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曲式单三
b.综合再现 一种概括性的再现,可能是复调结合 再现,以A主题为主,B主题变化,一般用于 对比中段的单三。 图示 A B A1
┏━━━━┓ ┏━━━━━┓ ┏━━━━┓
a
b
c
c1
a b
c.缩减再现或扩充再现 再现时结构篇幅上加以缩减或扩展。 d.动力再现 由于主题性格或中部发展的要求,使 再现段发生较大、较剧烈的变化。这种剧烈 变化可能体现在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 体、速度、力度、节奏节拍和结构上。在这 种情况下,音乐的发展往往达到鲜明的新阶 段,甚至引起了音乐形象的较大改变,或者 可以说是引起了音乐“质”的变化,使得音 乐更具戏剧性。
c.由于A、B揭示同一主题思想,所以B的对比 多为A派生对比 d.对比中段的单三,有时中段与两端的段落 之间有连接 e.声乐作品中,对比中段的单三较常见
3.混合中段 新旧材料综合运用的中段,既有旧素材 的展开,又有新素材的对比,可能先旧后新, 也可能先新后旧,规模可能会比一般的中段 大些。 B ┏━━━━━━━━┓ a展开 b b1 b b1 a展开
•谢谢!
三、再现段 再现段对整个乐曲起概括总结、统一收 束乐思的作用,是呈示段主题的回归与再认。 1.严格再现 并不排除局部的微小变化,在曲调、和 声、调性、织体、结构等方面无大的变化, 有时反在某些方面作必要的改变。
2.变化再现 在新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再现主题, 以便于更深刻的说明主题。 a.变奏再现 在保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主题旋 律作装饰加花(或简化),往往可能使得织 体、节奏同时发生一定的变化。
单三部曲式
一、定义:由三个既有一定对比,又有一定 统一的乐段或具有乐段功能的段落组成的曲 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A B A1
B的类型: 1. 单一材料展开中段 2. 新主题对比中段 3. 混合中段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文学结构,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学作品的语言水平,同时还能开阔作者的思维,在文学创作中实现更灵活更具吸引力的剧情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特点,然后着重对此结构的文学创作进行分析,以及如何从文学角度准确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有效指导有志于写作出单三部曲结构作品的作者。
单三部曲式结构是一种文学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开端”、“发展”和“结局”。
故事的开端是对故事背景的介绍,是一切的起点,它有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发展部分,人物会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并不断展开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人物产生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并有机会突破自身的困境。
最后,结局部分将用来收尾故事,尤其要注意对人物的分析以及主线的解决,以便给读者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文学创作方面,单三部曲式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作品的质量。
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让作者把握故事发展,使得文章条理分明,清楚明了,以此来达到良好的语言效果。
此外,不要忽视剧情发展对人物性格外在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的重要影响,正是这种结构能够使读者以新视角把握人物,从而获得更深刻的领悟。
当作者开始分析并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时,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仔细推敲叙事技巧,在每一段中尽可能地使用描述性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外形,性格及其情感,以增强叙述效果;其次,需要细致考虑作品中各个角色的关系,将人物的行为上传达出一种和谐而互动的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最后,作者可以借助符号、概念、反语、谐音等手段,来加强文学作品中的气氛,增加其艺术价值。
以上是本文介绍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的内容,这是一种使作品质量有质的飞跃的结构,但同时也是一种需要精心构思和精细考虑的结构,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具深度,更具吸引力,更具艺术性,从而拥有更大的受众。
单三部曲式剖析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曲式结构介绍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曲式结构介绍,欢迎阅读。
(一)基本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部)+A(主部)+C(第二*部)+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曲式分析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定义:三个乐段(或段落)以呈示——展开(对比)——再现或以并列联合关系有机结合的曲式。
单三部曲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材料组合关系表现为ABA形式,两端的A表示乐思的呈示与再现,而B 表示乐思的对比或展开;主题材料表现为ABC的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被称为并列单三部曲式2、单三部曲式的三种基本类型:a 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对呈示材料进行加工展开b 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由新的、有一定对比的主题材料构成c 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指中间部分在材料上运用新、旧材料交替或分组进行的方式组成3、再现单三部曲式:a 静止再现段b动力再现段4、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C5、单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作为独立作品,单三部曲式常用于舞蹈性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中,常用单主题(引申型中段)结构类型进行创作。
在声乐作品中则常用并置型中段(双主题)结构。
单三部曲式也可以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1、复三部曲式定义:按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分别为单三曲式或单二曲式。
2、图式:首部中部再现部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完全再现或单二部曲式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或变化再现ABA或AB CDC或CD ABA或AB3、复三部曲式的首部:通常由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构成,它与单三部曲式结构上的主要区就表现在首部的结构情况。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分类a 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特点:旋律结构比较完整,和声进行相对单纯,段落划分比较分明b 插部,也为展开部(展开部中部):对首部出现的乐思进行挖掘,展开或出现心的插入性的乐思主题;表现出结构的系碎化,片段化,调性和声不稳定,常表现出开放性特点。
c 合成型中部(对比中部呈示型中部):常由若干单三或单二部结构连缀而成。
5、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静止的再现部和变化(动力)的再现部。
曲式欣赏与分析【范本模板】
乐曲欣赏分析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信息1班姓名:康佳伟学号:2012210432一、单三部曲式举例:《长江之歌》作曲:王世光作词:胡宏伟分析:A段为前8小节,即前两句歌词.在A段中除了第二句末端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第一句的重复。
B段为中间8小节,即中间两句歌词。
乐句起头改用更高的音符,很明显地从上一段进入下一段,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将歌曲推向高潮.A’段为末尾前8小节,即重复段前两句歌词.除了第二句末端与A段略有不同,其他完全与A段一致.从以上分析来看《长江之歌》完全符合单三部曲式的特点,充分再现了A段主题乐思,使整首乐曲的形象和结构以及内容保持统一。
二、复三部曲式举例:《G大调小步舞曲》作曲:贝多芬分析:首先为该乐曲的完整图示结构。
A B Aa b c d a b第一部分(A)独立构成单二部曲式,包括前四行,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主题典雅端庄.第二部分(B)也是单二部曲式,包括后四行.主题轻盈活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第三部分(A)完全再现第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
中间部分与两端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三、回旋曲式举例:《献给爱丽丝》作曲:贝多芬分析:《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主部: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第一插部: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
主部: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第二插部: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
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
表现热烈的情感。
主部: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
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其结构为ABABC,所以为回旋曲式。
四、奏鸣曲式举例:《贝多芬第十奏鸣曲》作曲:贝多芬分析:呈示部:由弱起的节奏引出8小节的乐句,伴奏在G大调持续上升。
乐曲的结构形式
乐曲的结构形式
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单一部曲式:这种曲式结构最简单,它一般由几个乐句构成,没有明显的重复段落,没有第二主题,也没有副歌。
用这种结构写出来的乐曲通常较短。
2.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叫做单二部曲式,结构为A+B,通常情况下A段和B段会形成鲜明对比。
再继续细分的话又分为两种情况: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这种曲式里通常B段的前一半为对比部分,后一半为再现部分;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这种曲式A段和B段由完全不同的材料构成,行程鲜明对比。
3.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构成,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材料,结构为A+B+A。
这种曲式的中段B会与前后两段A形成鲜明的对比,通常在速度、力度、感情变化方面都完全不一样。
有一些作品的B段主题也可能由A段的主题变化而来。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有些作品完全一样,有些作品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小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复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等结构形式。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音乐作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
“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关于《“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由三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是正规的乐段,其他两个部分则可能是乐段,也可能是大致相当于乐段规模的非正规乐段结构。
三个部分的作用各不相同,但组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①作为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曲式结构形式,单三部曲式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在西方音乐里,单三部曲式不仅是简单曲式中最完整的一种,还可以作为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的主题。
而在以“随机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乐曲中,单三部曲式也是相对类型化的主要曲式结构形式之一。
从整体上看,中国传统的单三部曲式注重展衍,而西方传统的单三部曲式则以对比为主。
一、中西传统单三部曲式的对比分析虽然同为三个乐段组成的曲式结构形式,但中西传统的单三部曲式在音乐发展形式、核心段落布局、对比材料构成、段落再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音乐发展形式首先,单三部曲式可以分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西方,由于受‘正题、反题、正题’三段论影响,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要远远超过并列单三部曲式(无再现单三部曲式)。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观中,由于认为音乐是一种流动过程,它的发挥,完全可以在新的阶段结束,而完全没有必要回到开始,所以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要比再现三部曲式更常见。
”②其次,从单三部曲式三个段落的串联来看,西方的单三部曲式注重开放性,中国的单三部曲式注重收拢性。
西方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一般都不会结束在主调上,常常结束在属调或属和弦上,只有在第三段才会回到主调上,体现出调性的回归和乐曲的终止。
而中国的单三部曲式,虽然不像西方的单三部曲式有程式性较强的调性布局,但是从音乐结构和旋律走向等还是可以看出三个段落中每一个段落的结束都有较强的闭合性。
最后,中国的单三部曲式三个段落的乐思往往较为统一,多为单一主题发展的单三部曲式,而西方的单三部曲式除了单一主题外,还有强调对比的并置型单三部曲式以及综合了引申和并置的综合型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
第一节 概述
❖
❖ 1、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 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 结构特点:
❖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 这是因为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欣赏060417-10谱例集 1,p73
❖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单三部曲式
开,又有新因素的出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3)A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 再现部类型: •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表现在:再现段的旋律,结
构规模,和声调性基本保持不变。 •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能有再现因素。
体、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 ┌──A──┐┌──B───┐┌──C──┐ • a a1 b b1 c c1
• (1)结构特征: • A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C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b1 a
a2
• (1)结构特征: • A 乐段——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包括复乐段、扩充展
开型乐段,称为呈示段。 • B乐段——称为中段。 • A乐段——称为再现段。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中段类型: • ①引申型中段(B乐段的主题旋律与A乐段的主题旋律保持着某种
联系。如节奏型、局部音调的统一等。) • ②并置型中段(B乐段陈述一个完全崭新的主题旋律,与A乐段主
一、概述
•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 的结构。
•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 组成部分。
• 单三部曲式可以分为再现பைடு நூலகம்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部曲式 。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1、再现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A──┐┌──B───┐┌──A──┐
•
a
a1 b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基本图示:A =A+B+A 或 A =A+A1+A二、各部分的功能三、单三部曲式分类:1、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 1 +A(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 或A +(BC )+ A(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 1 + A 或 A + A 1 + B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1)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2)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
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3)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 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 甚至可以只有对比 而不要求统一。
(4)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 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 段 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 再现功能 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1、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 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性处理。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2、展开性中段分析的要点:(1)找出展开材料的“来源”——越具体越好:(可能在内声部或不重要的声部)(2)说明展开的方法:声部换位改变厚薄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模进截段发展和声变奏五、对比性三段式:1、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 即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形式:派生性对比:(1)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三部曲式
地交替出现,其中,由于其第二首舞曲按常规是使用三件乐器或三个声
部来演奏的,所以才有了“Trio”(即“三声中部”)之称。在演奏完 第二首舞曲后,又再现第一首舞曲,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复三部曲式
Ⅲ、混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混合对比展开的中部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对比在先,也可以展开在 先,还可以二者交织。但是,当展开和对比采用分阶段陈述,且都具备相当规 模时(如展开和对比各自都相当于单一部曲式时),乐曲就有可能在结构上表 现出向四部结构转化的中介性,甚至导致曲式类型的争论。 例84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的中段,其内部实际包含了两个对比、展开层次: a、以对比为主的(4+4)+(4+4)的转调模进段落 b、展开第一部分材料为主的(3+4)+ (3+4)+(4+4+4+4)的模进、模仿 段落。最后停在a小调的属和弦位臵期待再现。
例91: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OP.62 No.3
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A(1-24) a +b 4 +4 e:Ⅴ7 - Ⅰ a1+b1 4 +4 B(27-50) c A(从头反复) 尾声(46-49) a2+b2 4+9
G :e
(4 + 4 + 4 )
引子4小节:e小调; 第一部分A:为“4+4”的收拢性乐段。自行反复一次,不改变曲式; 中段B:具有综合展开的特点:先在属持续音上展开第一部分主题材料 (4+4+4),之后又用引子材料作再现前的属准备; 第三部分A1:主体结构为“4+9”的收拢性乐段,回e小调。首先,再现 从最强的力度开始,和声有向G大调的离调,音响更加宏伟、 流动;而后,在第二句的中声部加入引子的材料进行综合,同 时出现结构的扩充。所以该再现部具有某种综合再现和动力再 现的双重特征。最后有4 小节的尾声与引子遥相呼应。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单三部曲是西方文学作品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广受欢迎的小说体裁之一。
它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也称为三部曲)组成的一个故事,这三部曲之间使用一些过渡技巧,以便将故事分解为几个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持一致。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三部曲式结构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以及故事情节丰富性。
文学作品中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作家设计形式。
需要努力的是,在这三个部分之间存在一种衔接关系,使得故事的结构更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对于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三部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如果读者能够理解作品的结构,也会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热情地阅读,而不是放弃。
在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时,创作者需要给予特别关注,以确保读者对三部曲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理解。
此外,在写作三部曲作品时,也需要在每部分有效地表现主题,使得每部分都有自己吸引读者的目的,而不是单调和乏味。
写作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时,创作者还需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过渡,以使得这三部分看起来更加有连贯性和有条理性。
通常情况下,在过渡时,创作者可以使用一些叙述或表现手法,比如重复、时间突变、转折以及叙述人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作者建立三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便更好地表达故事的主题。
此外,三部曲式结构有助于增加作品的情节丰富性。
三部曲结构可以容纳更多的情节,从而在情节上更有想象空间,使得作品更加有趣。
当作品有更多的情节变化时,读者会更关注故事的发展,进而增强读者的参与感。
最后,三部曲式结构也有助于使故事更有结构性和有序性,从而使作品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一般情况下,三部曲形式的作品都有一个开端,一个中间,以及一个结尾,所有这些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层次和结构,以便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跟踪整个故事的进展。
凭借这种故事结构,作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初中单三部曲式教学设计
初中单三部曲式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初中单三部曲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什么是三部曲式;
2. 掌握如何运用三部曲式来写作文;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写作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三部曲式的兴趣和认识。
二、呈现(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三部曲式的定义和结构,包括引子、承接和高潮;
2. 教师以一个例子来示范如何运用三部曲式来写一篇作文;
3.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结构。
三、讨论(2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三部曲式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三部曲式的理解和经验。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和素材,小组合作完成一篇三部曲式的作
文;
2. 学生将作文进行交流和互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五、巩固(10分钟)
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作文,并邀请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部曲式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阅读和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探
寻其中是否运用了三部曲式,并思考使用三部曲式的好处和效果。
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提高自己运用三部曲式写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十章三段曲式摘要:三段曲式的概述,展开性三段曲式的类型和特点,对比性三段曲式。
补充与相似曲式的辨析、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和多段曲式。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是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二、认识1、称谓:“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命名原则,以一定级别的结构为单位。
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一句式一段式一部式一章式二句式二段式二部式二章式三句式三段式三部式三章式四句式多段式多部式多章式多句式2、各部分的功能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具有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3、来源⑪ 相同功能三句式乐段的升级; ⑫ 有再现的二段式之再现句的单位升级;⑬ 以乐段为单位的功能性组合所产生的封闭性结果。
(只有封闭性组合才有三部性) 4、反复呈示段单独反复; 中段和再现段一起反复;呈示段反复,并且中段和再现段一起反复; 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各自反复; 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一起反复; 三、中间段 1、类型:⑪ 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A ′A⑫ 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BA/A (BC )A ⑬ 综合性的三段式A (BA′)A ;A (A′B );2、中间段经过发展之后,与再现部中的主要形象内容之间产生新的有机连贯关系。
四、关于再现段 1、类型 ⑪ 静止再现 ⑫ 装饰再现⑬动力再现⑭综合再现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⑪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⑫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⑬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甚至可以只有对比,而不要求统一。
⑭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五、作业:分别找出展开性/对比性/综合性三段式的例子各一条;并指出再现的特点。
第二节:展开性三段式一、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性处理。
二、关于“展开”,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结果。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三、展开性中段分析的要点1、找出展开材料的“来源”——越具体越好;(可能在内声部或不重要的声部)2、说明展开的方法。
⑪声部换位;⑫改变厚薄;⑬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⑭转调模进;⑮截段发展;⑯和声变奏四、分析实例圣桑Saint.Saens《天鹅》;门德尔松Mendelsson《无词歌》。
第三节:对比性三段式一、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即双主题三段式。
二、两种对比:1、派生性对比:⑪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⑫形成方法:a、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速度或体裁性变化;b、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作“截段”或“遴选”后的处理;c、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倒影处理。
2、并置性对比:纯粹的对比。
三、对比性中段分析的要点:1、列表比较对比的因素;对比的因素有:速度、音区、力度、体裁、音色、主题、调式调性等。
2、中段的结构和调性布局3、再现前的连接四、补充:综合性三段式1、特点:中段既有展开又有对比,规模常常超过乐段。
2、类型:展开+对比,或者对比+展开;3、内部可能用连接。
4、分析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Op.2,no.3)第三乐章呈示部、《阿尼特拉舞曲》(Grieg)附录:分析谱例1、单主题Tchaikvosky《六月——船歌》呈示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三乐章呈示部(1~148);3,Ⅲ(1~64);4,Ⅱ(1~24);4,Ⅳ(63~88);4,Ⅲ(1~95);6,Ⅱ(1~38);9,Ⅱ(1~62);10,Ⅲ(73~124);11,Ⅲ(1~67);12,Ⅱ(1~67);Mendelsson《无词歌——春之歌》(Op.62,no.6)2、双主题丁善德《捉迷藏》、《跳绳》,瞿维《花鼓》,郑秋枫《我爱你,中国》,贺绿汀《牧童短笛》;3、综合性Grieg《摇篮曲》Op.38,no. 1;《阿尼特拉舞曲》2,III(1~44),4、三段五段曲式门德尔松《第十九首无词歌》(Op.53,no.1)5、双三段曲式:门德尔松《无词歌——纺织歌》(Op.67,no.4),《无词歌——失掉的欢乐》(Op.38,no.2)第四节:三段式的复杂化与多段曲式一、三段曲式与再现二段曲式的辨析1、再现的完整性;(全再现与半再现)2、对比的充分性;二、三段式的复杂化——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1、三段五段曲式:三段曲式中段和再现段的一起反复形成了一种新的“循环组合”,被称为“三段五段曲式”。
⑪反复可以是严格的反复,也可以是自由的反复;⑫反复时的变化可以包括织体的改变更换、局部结构的扩大或缩小、句式的变化。
⑬反复时中段的调性布局一定不能发生变化;2、双三段曲式:与三段五段曲式不同的是中段再现时调性一定要改变。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如下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如下例(肖邦《革命练习曲》)这个主题是一个从愤怒的和弦到失望的下行音阶,虽说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作曲家以满腔热血的革命精神勾勒出一幅华沙起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旋风般的下行旋律告诉我们,斗争并未取得最后胜利,相反,而是令人失望。
特别是曲首冠音,气息悠长的旋律具有诉说、叹息的情绪。
就像浪漫主义诗人的朗诵,也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感叹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下例(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可是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给这对充满幸福的情侣也抹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音乐上带有情人之间倾诉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如下例(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 )这是号称“音乐山水画家”的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格罗非,1920年游览了世界著名美国名胜,亚利桑那洲科罗拉多河上全长402公里的大峡谷之后,于1930年写作的一部名为《大峡谷》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
这是长笛奏出的具有主题音乐特点的华彩旋律,仿佛是清晨的鸟鸣,把我们带入了科罗拉多河上的人间奇景。
(当然无休的同音反复会带来一种机械的音乐效果,也违背了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某种需要的情况下,用这种手法来显示旋律的魅力所在。
)再如《月亮颂》中的尾声,最后在叙述“他若在梦中见到我,把他从甜梦中唤醒”。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
如:舒曼的《为什么》、李斯特的《前奏曲》。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