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MRI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MRI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27ab7cbccbff121dc3683ce.png)
生毛细血管未建立 -钾泵异常,钠在细胞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白
血脑屏障时,血管 内潴留,细胞内渗透压 质内。
通透性增加,血液 升高,细胞外间隙的水
中富含蛋白质的血 分子进入细胞内,从而
浆大量渗入细胞外 造成细胞肿胀,细胞外
间隙。
间隙狭窄。
最新课件
26
各型脑水肿的影像表现
血管源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MRI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最新课件
1
磁共振颅脑断层解剖
最新课件
2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上部层面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最新课件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3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上回 中央前回
顶枕沟
最新课件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内沟
4
MRI解剖--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上回 扣带沟 顶枕沟
最新课件
血管源性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肿
疾 脑肿瘤、出血、 急性期的缺血性脑 脑积水 病 创伤或炎症等。 血管病
机 制
当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血脑屏障 发生障碍时,或新
缺血数分钟后,神经细 脑积水造成脑室内压 胞 的 ATP 生 成 明 显 减 少 , 力升高,形成压力梯 细 胞 膜 的 ATP 依 赖 性 钠 度,脑脊液透过室管
●指导术前方案的制定,避 免术中移位纤维的损伤, 降低手术并发症;
●观察术后纤维变化,为评 价疗效提供依据。
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显示肿瘤侵犯白质束 最新课件 FA值测量及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73
穹隆 大脑内静脉
终板 视隐窝
乳头体
最新课件
下矢状窦 大脑大静脉 直窦
后联合 小脑后下动脉
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全)
![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3433f1856a561252d36f2e.png)
右侧额叶脑 挫伤
双侧额叶脑 挫裂伤
双侧额叶脑 挫裂伤
CT表现: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CT表现: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 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脑水肿 和明显的占位效应。
双侧慢性硬 膜下血肿 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 等或低或混杂密度灶。
右侧慢性硬膜下血 肿CT表现
右侧慢性硬膜下血 肿MRI表现
外伤性脊髓损伤 (三个不同病例)
脊膜膨出
MRI表现:囊内脑脊液呈长T1和长T2 信号,疝入的神经组织呈中等信号。
脊髓空洞症
MRI表现: 囊腔—T1WI 低信号 T2WI高信号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畸形
第二章 颈部
一、鼻咽癌
鼻咽癌
鼻咽腔侧壁不对称、僵直 向咽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或 闭塞 咽旁脂肪间隙消失或出现软组织肿块 翼腭窝和颞下窝肿块 颅底、上颌窦等处骨质破坏
病变早期表现为较大片状高密度影,病灶 坏死液化呈低密度,
六、肺结核
(一)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发病初期,X线见肺纹理增多,约在两周才出现典型粟粒样结节。表现为 广泛均匀分布于两肺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其特点为病灶分布均 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即所谓三均匀。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三不均匀:病灶大小不均,从粟粒样至直径lcm左右。密度不均,渗 出增殖性病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钙化灶密度更高,边缘锐利。分布 不均,老的硬结钙化病灶大都位于肺尖和锁骨下,新的渗出增殖病灶大都位 于下方。
大叶性肺炎
右肺中叶大片状均匀的致密阴影,形态与肺叶的轮廓相符 病变的叶间裂的一侧界限平直,其他部分边缘模糊不清(实变期)
眼CT、MRI影像表现
![眼CT、MRI影像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4e42ab1ce2f0066f433224a.png)
眼眶外伤
眼球破裂
CT
直接征象:①眼环不连续,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②晶 状体脱位或者缺如;③眼球内出血、密度增高,眼内异 物、积气;④眼球变形缩小,内部结构无法辨认。 间接征象:①眼球表现,体积增大或者缩小;②眼球突 出或者内陷。
MRI
与CT表现想通,MRI还可以推测玻璃体出血时间的长短, 探查阴性异物的滞留情况。
MRI
对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 征象的展示不够充分。MRI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崁顿 或者疝出至邻近的鼻窦内。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左眼眶下壁骨折伴下直肌崁顿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视神经管THREE
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球肿瘤:
MRI增强冠状位
1.颈内动脉,2.动眼神经,3.展神经,4.垂体,5.滑车神经, 6.三叉神经分支
PART TWO
眼眶外伤
眼眶外伤
眼部异物
CT
分辨率高,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可以大致确定异物的性 质(金属、合金或者更低密度异物),可以同时显示异物 与球壁的关系(球壁、球内、球外眶内),以及并发症, 多位学者认为,CT对异物的发现率高达100%,根据层面和 象限并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异物的位置。
CT冠状位
1.视神经管,2.视神经管内壁,3.翼管,4.翼突外侧板,5.视神经管上壁, 6.前床突,7.视神经管外壁,8.眶上裂,9.圆孔, 10.翼突根部,11.翼突内侧板
眼部解剖
CT轴位
1.眼球,2.上斜肌,3.颞肌,4.鞍上池,5.滑车,6.泪腺眶部, 7.眼上静脉,8.眶上裂,9.颈内动脉
CT轴位
1.前房,2.玻璃体,3.外直肌肌腱,4.外直肌肌腹,5.视神经眶内段, 6.角膜,7.晶状体,8.内直肌肌腱,9.视盘,10.内直肌肌腹, 11.肌椎内间隙,12.视神经眶内段
乳腺恶性病变MRI
![乳腺恶性病变MRI](https://img.taocdn.com/s3/m/c0dc4ab91eb91a37f0115c76.png)
非浸润性的DCIS,由于其发生部位、少血供以及多发钙
化等特点,形态学评价的权重往往大于动态增强后血流动
力学表现,如形态学表现为导管或段性强化,即使动态学
增强类型不呈恶性特征亦应考虑恶性可能。图
[<
体部磁共振诊断学>P370]。
乳腺浸润型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较小,肿瘤细胞间粘附力和凝聚力差, 在早期发育阶段常不损害内在解剖结构或引起基质的结缔 组织反应,无明显肿块出现。
动态增强MR检查不仅使病灶显示较平扫更为清楚,且可发现平扫上 未能检出的肿瘤。动态增强MRI检查,乳腺癌边缘多不规则成蟹足状, 信号强度趋于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即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 出型,强化方式多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成向心性强化趋势。
良恶性病变在强化表现上亦存在一定重叠。《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P367
《体部磁共振诊断学》P366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MR表现亦不完全相同,部分乳腺 癌在MR上可有一些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下面介绍几种不 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MR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X线检查是诊断DCIS最重要的方法。DCIS在X线上的 特征是钙化出现率高,钙化形态可以呈针尖状或线样、分 支状,钙化分布可以成簇分布或为沿导管走行及段性分布。
MR由于本身具有的成像优势不仅可对DCIS早期检出,更 重要的是可对其准确确定病变范围。DCIS在动态增强上多 表现为沿导管走行方向上的不连续的点、线样或段性强化, 伴周围结构紊乱;也可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毛刺肿块,呈 不均匀或边缘强化。病变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既可呈流 出型或平台型图,也可呈渐增型表现。MR对DCIS的敏感 性高于乳腺X线检查,但相对而言,MR对DCIS的检测敏感 性低于浸润性癌,大约仅50%的原位癌具有典型恶性病变 的快速明显、不规则灶性强化。《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P369-370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96105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b.png)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一、背景介绍影像学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常见MRI诊断方法和病变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流程⒈病史采集: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方式等,以免影响磁场成像质量。
⒊选择合适的MRI序列: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等,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类型有不同的显示优势。
⒋脊柱定位:通过MRI扫描区域定位软件,确定脊柱的水平。
⒌扫描参数设置: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病情确定扫描参数,例如扫描层厚、间隔等。
⒍影像学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学结果,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三、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分类⒈脊柱结构变异与畸形:包括脊柱发育异常、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疾病。
⒉脊柱退行性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脊柱骨质疏松等疾病。
⒊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等疾病。
四、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要点⒈T1WI序列:常用于显示脊柱骨质、脊髓形态等。
⒉T2WI序列:常用于显示神经根、椎间盘、软组织等。
⒊脂肪抑制序列(STIR):用于显示脊髓病变周围的炎症反应。
⒋强化扫描:用于显示肿瘤、感染等病变的强化情况。
⒌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后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平面上的影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影像图和相应的病例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脊柱:人体的中轴线,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重要组织。
⒉脊髓:位于脊柱内的神经组织,是人体主要的传导中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⒊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解剖结构图像。
骨与关节影像学
![骨与关节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4b72933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b.png)
关节纤维性强直
关节脱位
• 关节骨端脱位离正常相对关系
• 常见
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 分类
程度
完全,不完全性(半脱位)
原因
外伤性 常伴撕裂性骨折
病理性 化脓性或结核性关节炎
先天性 关节发育不良
复习
基本病变 骨 软组织
关节
密度增加 骨质硬化,骨膜增生,骨质坏死 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 关节腔造影 显示关节囊、肌腱、韧带、软骨等关节细微 结构
血管造影
肩关节造影
肩关节造影
膝关节造影
超声检查
•优势 无创、价廉、移动方便 对浅表病变显示较佳
•目的 浅表病变检查和定位
•局限 对疾病的特异性及骨骼检查欠佳
同位素检查
• 优势 功能成像 全身扫描
• 目的 病灶定位 早期发现异常 可进行治疗
全身系统
营养、代谢、内分泌等
检查方法
• X线平片
• 造影
血管造影
关节腔造影
• CT
平扫、增强
• MRI 平扫、增强、功能成像
• 超声
• 同位素
• 介入放射技术
X线平片
良好的定位、定性作用
检查要求 正侧位片 包括软组织 邻近一个关节 对侧对比
CT
•优势
密度分辨力高
显示精细结构
•作用
确定范围、性质以及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骨关节病变基本 X 线表现
• 骨基本病变 • 密度减低
骨质疏松 骨质软化 骨质破坏 • 密度增加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坏死 骨膜增生
• 关节基本病变 肿胀 破坏 退行性变、强直
骨质疏松
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 (有机成份和钙盐同时减少)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cc34245727a5e9856a619e.png)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磨玻璃样密度p111:肺部阴影密度轻度增高且均匀,其影像区内可见血管影像,可见于第三间质病变早期或活动期或肺泡型病变。
2.卫星灶p123: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肺野内的增殖性或纤维化病灶,称卫星灶。
3.横“S”征/反“S”征p126:X线可见右肺门肿块伴右上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共同构成形似S横着写的征象,为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特征性表现。
4.胸膜下线(subpleural line)p112:肺纤维化时,由于广泛的小叶间隔增厚,相邻增厚的小叶间隔相连,在胸膜下1cm以内,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影,长2cm~5cm,称胸膜下线。
5.坠积效应p101:中老年人两肺下叶后部近胸膜下区血管纹理较多,系仰卧位扫描时肺血的坠积效应所致,为正常现象。
6.骨膜反应(又叫骨膜增生)p282: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7.肿瘤骨:在病灶内或软组织肿块内,是由病理性成骨组织形成的骨质,不能演变为正常的骨质结构。
表现为骨内或(和)软组织肿块内云絮状、斑块状、放射状无证正常骨小梁结构的高密度影,其密度可以差异很大。
8.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p164: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9.半月综合征p168:进行期溃疡型胃癌X线表现为不规则半月状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指压痕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以上所有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10.腔隙性脑梗死p54:系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
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一、总论1、X线成像基本原理p5①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②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人体组织结构依密度不同大致分为三类:高密度(白影)——骨、钙化灶中等密度(灰影)——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低密度(黑影)——脂肪组织、含气的肺组织、胃肠道、鼻窦、乳突气房2、x线造影检查:人工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髋部病变MRI影像表现
![髋部病变MRI影像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17b7d2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髋臼盂唇
• 髋臼盂唇类似于肩的关节盂唇。髋臼唇是一个纤维软骨环,起到加 深髋臼的作用。
髋臼盂唇
• 与肩关节不同,股骨髋臼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它先天比较稳定, 不像肩关节那样需要依靠大量的韧带、肌肉来维持关节主动或被 动的稳定性。
髋臼盂唇分离
• 髋臼盂唇分离可由急性外伤造成,但盂唇损伤更多见于慢性反复 的微小创伤。
• 股骨髋臼形态异常,如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髋臼异常磨合引起 盂唇损伤。
髋臼盂唇损伤
• 髋臼盂唇损伤最好采用MR关节造影进行诊断,它能显示局部造影 剂渗入部分盂唇。
• 最常见的盂唇损伤部位是前上方。髋关节下方没有盂唇。
股骨头髋臼磨合异常(FAI)
• 股骨头髋臼磨合异常(FAI)是股骨与髋臼在过度活动时的异常承接 关系。
缺血进展。
AVN的MRI表现
• AVN最常见的MRI表现是软骨下的地图样病变,其边缘弯曲并在T1 加权像上为醒目的低信号。
• 冠状位10点和2点方向的股骨头前上部软骨下区域是好发部位。
AVN的MRI表现
• 双线征见于T2加权序列,由外侧低信号环和内部高信号带组成。 • 双线征被认为是AVN所特有的征象。
磨合异常
• 磨合异常主要是一种临床诊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髋臼或股骨 头/颈交界处的形态异常而没有临床症状。
• 继发于FAI的盂唇损伤(常发生在唇盂前上部)往往与伴有位于其下 方的软骨损伤。
股骨头-颈交界处异常隆起原因
• 股骨头-颈交界处异常隆起可有多种原因,如儿童股骨头骨骺滑脱、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后遗症(奇怪的 是以髋臼覆盖不全为特征)和骨折畸形愈合。
隐性应力性骨折
• 平片对发现应力性骨折相对不敏感。 • 当平片上可见时,应力性骨折往往表现为一条硬化带。 • 应力性骨折的MRI表现与急性外伤性骨折相似,一低信号骨折线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d512e87a8114431b90dd8fe.png)
9
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或因神经营养障 碍导致骨的溶解吸收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X线表现: 骨质缺损: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 失,全无骨质结构 病灶形态:虫蚀状、鼠咬状、斑片状、囊状、 浸润状、溶冰状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规整或不规整,有、 无硬化环 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
77
颈椎退性性变,项韧带钙化
78
臀部软组织钙化
臀部软组织由于 长期注射形成原 形结节影。
79
囊虫钙化
盆部、双 大腿肌肉 内有多数 大米粒状 钙化斑最 长着达 1.5cm
80
软组织内脂肪或气体影
脂肪瘤、脂肪肉瘤 软组织气体:外伤、术后、含气器官穿孔
破裂、产气杆菌感染、组织退变等原因引 起
21
内生骨瘤
X线平片,左股 骨颈髓腔内环状 影,其内有骨小 梁结构。
CT-MPR,周边 薄层骨皮质与内 部松质骨显示更 为清楚。
22
慢性骨髓炎:窦道显示清晰
23
MR
髓腔病变显示较平片和CT敏感 破坏区T1WI呈中低信号,T2WI信号
增高 正常骨皮质呈低信号,其破坏呈相对
高信号
24
骨髓炎 平片:骨破坏,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髓腔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 。
86
一、关节肿胀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密 度略增高,软组织结构欠清晰
CT或MR检查优于X线平片检查 见于急慢性关节感染、骨折及脱位
87
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结核)
88
返回
二、关节间隙异常
表现为增宽、变窄 或宽窄不均
增宽可见于关节积液 变窄可见于关节退行
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a32b9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髌骨
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最大 的籽骨,与股骨滑车形成关节 面。
胫骨上端
位于膝关节下方,与胫骨平台 和腓骨小头相连,形成胫骨平
台关节面。
膝关节软组织结构
关节囊
包裹在膝关节周围,起到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半月板
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起到缓冲和稳定关节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连接股骨和胫骨,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常见病变包括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MRI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变薄、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撕裂、 韧带断裂等。
诊断价值
MRI在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 关节结构及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MRI将更加高清、快速,为膝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 更加精准的信息。
了解正常膝关节的MRI解剖结构,有 助于识别异常病变。
观察病变特征
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信号 强度等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诊断 。
03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MRI表现
半月板失去正常形态,出现异常信号,可能伴有膝关节积液 。
诊断与治疗
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半月板损伤。治疗包 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膝关节血管与淋巴结构
膝关节周围血管
包括膝降动脉、膝上动脉、膝下 动脉等,为膝关节提供血液供应 。
膝关节周围淋巴管
收集膝关节周围的淋巴液,回流 至附近淋巴结。
02
MRI基本原理与膝关节成像技 术
MRI基本原理
01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 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质子产生共 振,通过计算机采集这些信号并重 建图像。
NS检查、正常、基本病变CT与MRI
![NS检查、正常、基本病变CT与MRI](https://img.taocdn.com/s3/m/97489dc6195f312b3169a560.png)
•脑的静脉系统
医学影像
CT平扫和增强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脑底动脉环
(Willis氏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颅脑MRI正常图像
1.脑实质:脑白质较灰质含水少而含脂多。在T1WI上脑白质信 号高于灰质,而在T2WI上脑白质信号低于灰质。脑垂体信号 高于脑白质。 2.脑室、脑池、脑沟:由于含有大量的脑脊液,呈长T1、长T2, 即在T1WI呈低信号、在T1WI上呈高信号。 3.脑神经:在T1WI上呈等信号强度, 4.脑血管:由于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区。 5.颅骨和软组织:头皮脂肪组织多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 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副鼻窦不含质子呈无信号或 低信号。颅骨板障含脂肪,其中血流慢因而呈高信号。
医学影像
三 脑MRI
平扫 GD-MRI(增强MRI)
MRA:血管性病变
MRS:生化、代谢分析(波普分析) fMRI:运动功能定位
医学影像
MR检查序列
1. 自旋回波序列 SE:获得常规T1WI、T2WI图像。 2. 反转恢复成像序列 IR: FLAIR的水抑制技术,图像对比形成 T2WI,减少T2WI时高信号的自由水掩盖某些病变的可能。 3. MRI快速成像序列 FSE、平面回波成像技术 EPI: 4. MR弥散加权成像 DWI:主要用于早期诊断脑梗死。 5. MR灌注加权成像 PWI:用于脑梗死的预后推测、溶栓治疗的 疗效情况,与部分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6. MR波谱 MRS:测定人体内化合物的非损伤技术,用于脑梗死 后血管再通的可能性判断,部分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7. MR脑功能成像 fMRI:主要用于探测脑内各功能区的位置和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程度。 9. MRI增强扫描:对比剂Gd-DTPA 10. MRA: 利用MRI特殊的流空效应而不需要对比剂即可进行血 管造影,显示大血管及主要的分支。
胼胝体病变影像学表现
![胼胝体病变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ef183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2.png)
胼胝体病变影像学表现正文:一、胼胝体病变概述胼胝体是连接两个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
在胼胝体病变中,常见的表现包括胼胝体发白、萎缩、炎症和肿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内容。
二、胼胝体发白胼胝体发白是指胼胝体的白质部分呈现异常高信号,可见于多种疾病和病变。
常见的原因包括脱髓鞘、血管性病变、肿瘤和炎症等。
影像学上可通过MRI进行观察,T2加权图像中白质变白,T1加权图像中白质长T1信号。
三、胼胝体萎缩胼胝体萎缩是指胼胝体的体积缩小,可见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原因包括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亨廷登病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影像学上可通过MRI量化评估胼胝体的厚度和面积,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萎缩。
四、胼胝体炎症胼胝体炎症是指胼胝体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脑炎和脑脊液炎等。
在MRI影像中,可见到胼胝体增粗、增强和水肿等表现。
五、胼胝体肿瘤胼胝体肿瘤是指发生在胼胝体的肿瘤,常见的类型包括胼胝体胶质瘤、胼胝体皮质异位瘤和胼胝体血管瘤等。
在MRI影像中,可见到胼胝体肿瘤的形态、边界及信号特征,在造影后可观察到强化程度。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影像学报告样例、MRI图像示意图和病理切片影像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脱髓鞘:指神经纤维的髓鞘受损或破坏的过程。
⒉血管性病变:指由于血管异常引起的疾病或病变。
⒊脑萎缩:指大脑的体积缩小,常见于老年人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⒋亨廷登病: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1ade44a1a37f111f0855bb0.png)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肩关节MRI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诊断
![肩关节MRI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39af11b7e21af45b207a854.png)
盂唇 肩胛下肌腱 肩胛下滑囊 关节软骨
结节间沟 横韧带 肩胛下肌腱 盂唇
小圆肌腱 肩胛下肌腱 盂肱下韧带前束
小圆肌腱 盂肱下韧带 肩胛下肌腱
小圆肌腱 盂肱下韧带腋囊
盂肱下韧带腋囊和后束
三角肌 斜方肌 肱二头肌短头腱 喙肱肌腱
喙锁韧带 肩胛下肌腱 肱二头肌短头腱 喙肱肌腱
肩胛下肌腱 肱二头肌短头腱
肩峰 冈上肌
肩峰骨
三角肌 冈上肌
三角肌 冈上肌及肌腱
肩胛冈 冈上肌 冈下肌 三角肌
冈上肌腱 冈下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 喙肩韧带 盂肱上韧带
冈上肌腱 冈下肌腱 肩胛上切迹 喙肱韧带 盂肱上韧带
冈上肌腱 冈下肌腱 肩胛下肌腱 冈盂窝 盂唇
肩胛下肌腱 冈上肌腱 冈下肌腱 盂唇
冈下肌腱 肩胛下肌腱 盂唇 盂肱中韧带
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
肩胛上神经卡压
粘连性关节囊炎
粘连, 肩峰外缘,肩胛冈下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结节 腋神经支配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背面下角 止点:结节间沟内侧缘
喙肱肌
起点:喙突尖 止点:肱骨干中段内缘
肱二头肌短头
起点:喙突尖,位 于喙肱肌起点外侧
止点:(与长头汇 合)桡骨结节
肱二头肌长头
4个附着点:盂上结节,前上 盂唇,后上盂唇及喙突基底 与短头汇合后,止于桡 骨结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
冈上肌腱前缘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盂唇复合体 冈上肌腱
上盂唇 盂肱下韧带
盂肱下韧带 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 肩胛上切迹 喙肩韧带
肩胛切迹
联合腱
联合腱
冈下肌腱
冈下肌腱 三角肌腱
冈下肌腱 小圆肌腱
三角肌腱 冈下肌腱 小圆肌腱
影像本科NS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本科NS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6f236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0.png)
右
额
叶 少 突 胶
男 性 ,
42
质 细
岁
胞
瘤
三、CT
等密度灶多见于等密度肿瘤、亚 急性出血、脑梗死的某一阶段。
三、CT
低密度病灶常是组织坏死、 水肿、液体和脂类。
三、CT
混合密度灶见于含多种成分的病 变: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和 畸胎瘤等。
鞍 上 池 区 颅 咽 管 瘤
男 性
岁
7
四、MRI
一、X线平片
(二)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钙化:某些肿瘤易发生钙化,根据钙斑位置及 形态可大致判断肿瘤位置和性质。如蝶鞍区弧 形钙化多为颅咽管瘤,脑膜瘤钙化多呈团块状, 幕上条带状钙化多为少支胶质细胞瘤。
一、X线平片
(二)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松果体钙斑移位:根据松果体钙斑移位 方向可大致估计肿瘤位置。一侧大脑半 球肿瘤使之向对侧移位,额叶肿瘤使之 向后移位,顶叶病变则使之向下移位。
二、脑血管造影
➢ 血管移位。 ➢ 血管形态改变:动脉增粗,痉挛变细或
狭窄、拉直。 ➢ 血循环改变:颅内压增高时颅内静脉压升
高,脑循环减慢;良性肿瘤常见局部循 环时间延长,而恶性肿瘤则局部血循环 加速。
AVM
Male 37Y 反复头痛、
头晕2年。 CT发现右枕
叶出血灶
三、CT
高密度灶多见于实性肿 瘤、出血及钙化。
一、X线平片
(一)颅内压增高
颅壁变薄。
松 果 体 钙 斑 移 位
蝶 鞍 区 肿 瘤 钙 化
一、X线平片 (二)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局限性颅骨改变:颅骨局限性增生 或破坏,见于脑表面或靠近颅骨的 肿瘤。
一、X线平片
(二)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扣带回 外侧裂 视辐射
.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侧脑室前角
胼胝体压部 距状沟前部
MRI解剖--经上丘和后连合层面
尾状核 颞上回 颞中回
.
扣带回 胼胝体膝部 内囊
背侧丘脑
上丘
小脑蚓
MRI解剖--经下丘和前连合层面
内囊前肢 颞上回
下丘
小脑半球
.
壳核 前连合 颞中回
颞下回
小脑蚓部
MRI解剖--经小脑上脚层面
血脑屏障时,血管 内潴留,细胞内渗透压 质内。
通透性增加,血液 升高,细胞外间隙的水
中富含蛋白质的血 分子进入细胞内,从而
浆大量渗入细胞外 造成细胞肿胀,细胞外
间隙。Βιβλιοθήκη 间隙狭窄。.各型脑水肿的影像表现
血管源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分布 白 质 常较 灰质 更 累及灰质和白质 明显
侧脑室周围的脑白 质,或三脑室周围。
.
T1WI 呈 略 低 信 号 , 但略高于脑脊液信 号 , 在 T2WI 呈 较 高信号。
不表现为高信号, ADC值常轻度升高
血管源性水肿
T1WI
T2WI
DWI ADC map
.
细胞毒性水肿
T2WI
DWI
.
ADC map
基本病变:脑积水
机制:
脑脊液的分泌、循环和吸收任一环节障碍
分类:
交通性脑积水:四脑室出口以后通路受阻, 脑膜病变常见
额内侧回 额下回
视束 海马
额上回 额中回
嗅束沟 杏仁核
脑桥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
MRI解剖--经垂体层面
嗅束沟 垂体 面神经和 前庭蜗神经 小脑半球
.
眶回
直回
钩回
三叉神经 脑桥
小脑 扁桃体
MRI解剖--经海绵窦层面
眶回
蝶窦
延髓 小脑扁桃体
直回 颞叶 小脑半球
.
额叶
胼胝体膝 丘脑 中脑 垂体
矢状位
CT 表现
脑白质密度降低, 脑回增宽,脑沟变窄, 侧脑室周围条形、
常呈“手指状” 脑实质密度无明显变 边缘光滑的低密度
分布。
化或轻度降低。
影。
MRI 表现
DWI
在T1WI上呈低信 号,在T2WI上呈 高信号。
不呈高信号, ADC 值 常 高 于 正 常脑组织
脑沟变窄、脑回肿胀 模 糊 , 在 FLAIR 的 T2WI上可见皮质异常 信号。 呈 高 信 号 , ADC 值 明 显降低
.
脑出血(急性期)
女性,56岁,左侧 基底节片状异常信 号影。T1WI(A) 呈不均匀低信号, 边界不清,内可见 散在片状高信号; T2WI(B)及 FLAIR(C)呈均 匀低信号,边界清 楚,周围可见高信 号水肿带;增强扫 描(D)未见强化。
.
脑出血(亚急性期)
a. T2WI表现左侧基底节区病灶的周边为薄层低信号,其内为高信 号,病灶中心呈等或低信号,灶周有水肿,占位效应较明显;b. T1WI表现为环形高信号,血肿中心部位为低信号
d. 水抑制像呈低 信号,周边更低 信号影环绕。本 例为陈旧性脑出 血后遗改变,形 成软化灶
.
基本病变:脑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vasogenic edema 细胞毒性水肿 cytotoxic edema 间质性水肿 interstitial edema
.
各型脑水肿的发生机制
血管源性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
小脑出血(亚急性期)
男性,58岁,右小脑半球信号异常。T1WI(A)为不规则
高信号,T2WI(B)及FLAIR(C)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
可见轻度水肿带
.
脑出血 (慢性期)
a. 左侧基底节区 T2WI高信号影, 边界清楚,无灶 周水肿,无占位 效应;
b,c. T1WI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 信号灶,邻近脑 沟增宽,脑回变 窄;
肿
疾 脑肿瘤、出血、 急性期的缺血性脑 脑积水 病 创伤或炎症等。 血管病
机 制
当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血脑屏障 发生障碍时,或新
缺血数分钟后,神经细 脑积水造成脑室内压 胞 的 ATP 生 成 明 显 减 少 , 力升高,形成压力梯 细 胞 膜 的 ATP 依 赖 性 钠 度,脑脊液透过室管
生毛细血管未建立 -钾泵异常,钠在细胞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白
.
基本病变:出血
出血的MRI影像特点较为复杂,不同时期 MRI信号有不同的特点,对判断出血原因、 出血时间估计有独特的作用。
.
脑出血MR信号演变
超急性期(<24小时):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等 T1、等T2(T等信号,T2等信号)
急性期(1-3天):红细胞内去氧血红蛋白--略长 T1、短T2(T1略低信号,T2低信号)
正常脑压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非交通性脑积水):四脑室
出口以前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最常见
.
脑积水
Axial T2WI
三脑室、双侧侧 脑室明显积水扩 张
.
.
MR 中枢神经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
T1WI
T2WI
FLAIR
DWI
左侧小脑半球cMRI正常,DWI高信号
.
MR 中枢神经系统:脑梗死伴渗血
T1WI
T2WI
亚急性晚期脑梗死伴渗血
.
MRA-右颈内动脉 及大脑中动脉闭塞
中枢神经系统:静脉窦血栓形成
T1WI
T2WI
MRI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
磁共振颅脑断层解剖
.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上部层面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上回 中央前回
顶枕沟
.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内沟
MRI解剖--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上回 扣带沟 顶枕沟
.
额上沟
中央沟 半卵圆 中心 扣带回
MRI解剖--经胼胝体压部层面
.
顶叶
胼胝体体部
胼胝体压 枕叶
小脑幕 四脑室
小脑 延髓 桥脑
中央沟
外侧裂 垂体
颈内动脉
冠状位
.
额叶
胼胝体体 尾状核 内囊 丘脑
颞叶
3.0T MR高分辨成像
穹隆 大脑内静脉
终板 视隐窝
乳头体
.
下矢状窦 大脑大静脉 直窦
后联合 小脑后下动脉
磁共振全身成像
.
全身动脉步进造影
.
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病变 MRI特点
亚急性期早期(3-7天):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短T1、短T2(T1高信号,T2低信号)
亚急性期晚期(7-14天):红细胞外正铁血红蛋 白--短T1、长T2(T1高信号,T2高信号)
慢性期(>14天):氧化铁和含铁血黄素 - -中心等T1、长T2, 周边略长T1、短T2
.
脑出血(急性)
女性,48岁,右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A)呈不均匀低信号,内可见散在 片状高信号影,T2WI(B)及FLAIR(C)呈不均匀低信号,边缘可见水肿带,右侧侧 脑室前角受压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