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米特的自由主义论文

合集下载

简析施米特的民主思想.doc

简析施米特的民主思想.doc

简析施米特的民主思想简析施米特的民主思想论文摘要施米特的民主思想主要包含民主的原则、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和民主的危机三个方面。

施米特在论述其民主思想时,与卢梭进行了广泛的对话,其中也不乏批评和责难。

结合相关卢梭研究者的文章,笔者认为,施米特对卢梭民主思想的解读是有一些误区的。

最后,笔者认为,虽然施米特的民主理论阐发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但其理论中的诸多观点对于当今世界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仍然具有相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施米特;民主;卢梭一、施米特的民主思想施米特的民主理论主要是在其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这本小册子中论述的。

相对于施米特的其它理论,施米特对民主问题的阐述并不是很系统。

基于对施米特作品的文本解读,笔者从中提炼出了三个问题来论述施米特的民主思想民主的原则、民主与专政和民主的危机。

(一)民主的原则施米特对民主的最经典解读是其对民主原则的界定民主的原则是同质性。

为什么民主的原则是同质性也许我们只有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才能理解施米特对民主原则的界定什么是施米特思想中的“民主”什么是“原则” 施米特借卢梭之口提出了民主的定义“社会契约论的国家理论也证明,民主是被正确的定义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同一性”,民主的本质是“所有做出的决策只对决策者本人有效”。

对于“原则”的涵义,施米特是在论述议会制的原则时间接提到的。

施米特用“基础”“精神基础”“信念”“内在信念”“赖以发展的理论体系的基础”“道德和精神基础”“理”等词语间接解释了“原则”的涵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借助于孟德斯鸠的相关理论。

孟德斯鸠在其巨著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原则”问题。

孟德斯鸠是通过区别政体的性质和政体的原则而界定原则的“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

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

[2]政体原则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某种原则在其政体中起着决定其性质的作用。

列奥·施特劳斯为什么以及怎样批评卡尔·施米特

列奥·施特劳斯为什么以及怎样批评卡尔·施米特

列奥施特劳斯为什么以及怎样批评卡尔施米特
周枫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6)003
【摘要】施特劳斯的核心问题是虚无主义,其毕生致力于批判自由主义和现代性就在于认定它们导致了虚无主义.而他之所以批判恰恰是激烈批评自由主义的施米特,也在于认定施米特思想的基础仍然是虚无主义的.我们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施
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评,才能够理解施特劳斯所表达的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仍
然发生于自由主义的视界之内,依然受制于无法克服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这一话语
的义涵.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评是正确的,但是对自由主义的指责却是不正确的,自由主义并非虚无主义的,分歧仅仅在于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与施特劳斯的道德基础
不同而已.
【总页数】9页(P68-76)
【作者】周枫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
【相关文献】
1.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批判——从卡尔·马克思到列奥·施特劳斯 [J], 高山奎
2.施特劳斯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理论的缘起探析之一 [J],
蒋小杰
3.隐微写作的文本艺术结构与功能论析——以列奥·施特劳斯的经典阐释为中心 [J], 朱海坤
4.德性与政制:列奥·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解读 [J], 景珊珊
5.德性与政制:列奥·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解读 [J], 景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施米特的宪法思想

略论施米特的宪法思想

它对我 国现代 法 治有 益的 思想 。
[ 关键词]施 米特 ; 宪法思 想 ;启 示
[ 中图分类号]D 0 . 9 9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 6 2 1 )2 0 0 - 3 0 9 6 6 (0 10 — 13 0
施米特主要以公法学家身份闻名学界 ,有 2 世纪的霍布斯之称 。施米特作为一个政治 0 思想 家 ,他 的宪法 思想 和他 的政 治生 涯是 分不 开 的 ,其 中很 多观 点对 后世 的影 响都 是 极其 深
必须打破 日 常政治的束缚 ,进入实质性 的内容 ,构建非常宪法 ,这个非常政治的宪法 ,施米
特 称之 为绝对 的宪法 ,以与实 证主 义法 学 的相 对 的宪法 有别 。 以施米 特 之见 ,非 常政 治与 日 常政治 的 区别 ,并不 在于 法律类 型 的对 象之 不 同 ,关 键 在于法 律 的实 质 。绝对 宪 法指 涉 的是
君主意志的决断概念在施米特那里被为一方面宪法的正当性规范性可以来自一种提升到一个极端的高度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之核自然法基设即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心形式主义的国家法被转变为划分敌友的实质决先于一切政治存在超越一切政治存在的形而上学断问题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 1 年 第 2期( 01 总第 6 期) 8
[ 收稿 E期]2 — 3 5 l 01 0 ~1 1
[ 作者简介]康玉娟(9 9_ ,女 ,甘 肃天水人 ,兰州工业 高等 专科 学校讲师 ,法学硕士 ,主要 从事法理 学研 究。 17 - )

1 3- 0
范 ,有 些是 纯粹 形式性 的 ,有些 是技 术性 的 ,都 与 政 治 的本质 没有关 系 。在施 米特 看来 ,绝对 宪法 与 相对 宪 法是有 重 大 区别 的 ,它们 的不 同不是 量 的不 同 ,而是 质 的不 同 。可是 法 律实证 主义 却无 视这 一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澄清’”。既然 由主义根本不能取消的政治现实。
施米特是“澄清”而非定义何谓政治的东西。我们就
施米特在 1963年的重版序言里称:“《政治的概
不妨倒过来,首先阅读《政治的概念》第八节,这一节 念》关系到国家理论问题以及国际法和国与国之间的
恰恰是对自由主义政治观最为尖锐的批判。
家”的东西,这是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和法学思想的根 治。所以,我们必须切入政治的本质,而不是在国家
本要点:“国家是设定政治统一体模式的前提”(第 90 这个现代概念中打转。
页),这种国家概念的根本含义在于制造一个安宁的
施米特放弃国家概念的第二个原因,更多基于现
政治秩序(第 91页)。如此重要的思想和政治现实概 实的政治考虑,如《政治的概念》第一节所言,关于国
由主义的政 治 构 想,文 化 事 务 本 来 应 该 属 于 “中 立 ”
一、“政治”的,而非“国家”的概念
的社会生活,但是现在不再保持中立,而逐渐被国家
《政治的概念》的核心关注即如标题所示,如何 控制,也就是说,国家最终会对文化生活进行规定。
把握政治。“国家”是《政治的概念》中最为重要的政 于是,出现了施米特所谓的“全权国家”,也就是凌驾
关系:“作为国际法中心概念的传统的国家概念,不再 符合真实现状和事实”,那么,作为具体大空间秩序的
现代国家的目的就是创造这些客观条件,也就是 现实载体,帝国才是更加恰当的政治概念。施米特明
施米特所说的“肉体生命的权利”。但是,在 1963年 确提出,“大空间秩序属于帝国概念……这个意义上
关 键 词: 《政治的概念》;国家;区分敌友;自然状态 中图分类号: B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8)05-0078-06

政治是什么

政治是什么

政治是什么作者:杨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5期摘要卡尔·施米特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

他从国家和世界的概念出发探讨政治的概念,并以敌友划分论解释政治概念的核心,并以此建构了主权决断论,来批判自由主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施密特最经典的文本《政治的概念》的分析,试梳理他文本中政治概念的基本逻辑,并揭示他的政治概念的启示和限度。

关键词施米特政治概念敌我界分主权决断作者简介:杨琳,华南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140-02一、前言人文世界的词汇总是充斥着歧义、模糊与不确定性,“政治”这一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会将“政治”与“正义、功名、利禄、荣耀、威望”等词汇联系起来;然而,人们又因厌恶情绪将其与“战争、邪恶、屠杀、阴谋”等混为一谈。

其实,政治一词原意出自最早的社群组织雅典城邦,凡是与城邦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制度或活动,都可冠以政治之名。

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因此笔者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从西方学者研究政治的角度,即从著名德国学者卡尔·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中着手了解他是如何谈论政治的概念,即使不能对“政治是什么”中获得最权威的答案,也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反省。

二、政治概念的基础:国家与世界卡尔·施米特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有关他的研究涉及政治、法学、哲学、神学等广泛的领域,而在他的众多著作中,《政治的概念》一书最为有影响力,该书原载于1927年的《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文集》,其后又因该书思想的辐射力度,经过扩充或修正至第二版(1932年)与第三版(1933年),至今,《政治的概念》已被译成了十五种语言,但多数采用的是1932年的版本。

因此,笔者也主要依据1932年《政治的概念》的版本探讨施米特对于政治概念的基本论述。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政治的概念》中,施米特并没有直接界定政治的概念。

施米特的议会制论议

施米特的议会制论议

施米特的议会制论议
陈伟
【期刊名称】《学海》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施米特通过确定加世纪20年代现实中议会制已经背离了其原则,揭示了议会制的危机.施米特的议会制论议背后体现了他对时代政治趋势的把握.这一趋势即是:随着大众政治的兴起,自由主义与民主二者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非理性主义的直接行动理论使持相对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议会理想与持绝对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专政理论均受挑战.探讨施米特在议会制问题上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理解施米特早期政治思想,乃至西方议会制理论与实践,均具重要意义.
【总页数】8页(P137-144)
【作者】陈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施米特的宪法理论建构及启示——施米特《宪法学说》简析 [J], 唐冬平;
2.施米特与“拦阻者”学说 [J], 徐戬
3.从投票到喝彩:卡尔·施米特的例外化民主论 [J], 陈伟
4.从投票到喝彩:卡尔·施米特的例外化民主论 [J], 陈伟
5.政治创建论:决断的抑或慎议的——施米特与罗尔斯对勘 [J], 李笑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报告-施米特《政治的概念》

读书报告-施米特《政治的概念》

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对当今的政治启示新传1904班王晶慧 201928050413 施米特作为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其识别敌人,“划分敌友”的政治本质观点深受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施米特所处的时代是民族主义高涨的德国,社会充斥权威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激化着社会中的阶级利益冲突;同时宗教分歧和地区间的冲突依然明显。

而卡尔·施米特出身在一个工业化依旧相较落后的小城,作为下层中产家庭出身的他更能体会到由利益对立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在思想方面,受家族影响的施米特还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信仰者,而在当时的宗教冲突问题以及自然科学发展下助推唯物主义的发展打压下,在整个19世纪,天主派自然受到各种形式的不公正待遇。

这样的存在于社会中的歧视和思想的交锋,对施米特“划分敌友”的现实主义的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而当时的德国同时也面临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是:“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和战胜国签订一系列合约,废除了君主立宪制度,按照英法等国的民主自由思想建立魏玛共和国。

但实际状况是当时的德国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政党政治高于国家政治。

”1德国国内政治混乱的同时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同样处于弱势,如一战后的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这是迫使德国割地赔款,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约束,会对德国政治经济重创的条约。

而社会中的自由主义政治浪漫派(或者政治理想主义派)在对政治采取审美的态度,希冀以交谈的方式处1孙文沛,阮一帆;《战后德国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评析》理政治问题下对凡尔赛和约的理想主义态度。

面对凡尔赛和约,魏玛共和国的领导者念念不忘在对外政策中必须遵守国际法,必须履行在条约中的诺言。

这样的自由主义政治浪漫派和依靠法律的纯粹法学派让历经过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二战后民主德国四“朝”的深怀民族主义情怀的施米特大为不满,施米特迫切希望的是能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政权以保证国家的强大。

于是施米特揭示其政治中立性观念的肤浅。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密尔,作为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发展的走向。

本篇论文将主要围绕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展开讨论,首先简要概述密尔的生平背景,然后深入探讨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最后分析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二、密尔的生平背景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

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

密尔的学术生涯丰富,他的思想深受英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精髓。

三、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论自由》中。

他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他主张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等。

同时,密尔也强调社会对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自我发展和实现。

(一)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密尔认为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他指出,只有当个人的意志和选择得到尊重和保护时,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密尔强调社会对个人的责任。

他认为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自我发展和实现。

这包括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同时也包括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此外,社会还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自由的界限虽然密尔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但他也认为自由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界限。

他认为,个人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也不能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安全。

因此,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制定一些规则和制度来规范个人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现代政治与民主专政——浅论施米特的政治法学

现代政治与民主专政——浅论施米特的政治法学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呜
现代政治与民主专政
浅论施 米特的政 治法 学
范 峥 ( 中国政 法大 学 比较 法 学院 , 中国 北京 1 0 0 0 8 8 )
【 摘 要】 如何确立 民主政治的正 当性所在? 如何 解释君主主权 与人 民主权之 间的正 当性断裂? 这 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说明 , 那么 由此引申的 套政治制度便始终 面临被 另一种“ 正 当性” 颠覆的危险。 是如 自由主义所 宣称的个人权利吗? 对此 , 公法 学家施米特断然否认 : 个人权 利可以 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 关怀 , 但对 于国家则 大可不必。 对于施 米特 来说 , 国家是政治的 实存 , 政治的正 当性意味 着良好 的统治秩序和 决断能力 。 民 主政治要说明 自身的正 当性 , 首先必须思 索 自身的政治含义和政治使命 , 最终通过民主专政的形式确 立正当的统治秩序。
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就毫无政治感可言也就是政治不成治实体由于主权意味着内政与外交战争与和平战争期间的武力与文明中立或不中立所有这些都判然有别不能有意混淆政在施米特之前韦伯就曾在其著名的演讲政治作为志业中呼吁治的概念第9192页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政治形式》 ( 1 9 2 3 ) , 再次彰显近代政治与神学的无限牵连。1 9 7 0 年, 年 逾八十的施米特 出版 了他一生 中最后的专著 . 篇名依然沿用 “ 神学 ” 一 词— —《 政治 的神 学续篇 : 关 于终结所有政 治神学 的传 说》 , 并声称进 步发展其 1 9 2 2 年的《 政治的神学 : 主权学说四论》 的论题 实质。 与此 几乎同步 . 施米特在政治领域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 据说 . 与上述三篇 论著相并峙 , 《 政治 的概念》 ( 1 9 3 2 ) 、 《 合 法性与正 当性》 ( 1 9 3 2 ) 、 《 游击 队理论 : 政治 的概 念附识》 构 成了施米特思 想的另一基 本论著群 。其 中, 最富盛名的《 政治的概念》 于1 9 6 3 年出版了重印修订本 , 除了新撰 写的序言外 .还增加了上万字的补充注释和三篇短小 的 “ 增补 附论 “ 未作任何改动” 地重印三十年前的旧文 . 似乎暗示了其早年 的思考并 未过时 , 政治的概念依然有效。

刘小枫:施米特与自由主义宪政理论的困境

刘小枫:施米特与自由主义宪政理论的困境

刘小枫:施米特与自由主义宪政理论的困境《二十一世纪》1998年第3期总第47期John P. McCormick,Carl Schmitt’s Critique of Liberalism:Against Politics as Technolog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经受住了左、右两种民族社会主义的政治冲击,取得了世界政治秩序的支配性权力。

90年代的北美思想学术在忙乎些甚么呢?批判自由主义政治理念的热潮又一次来临了。

热潮似乎体现为两端理论兴趣:社竤主义政治思想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和对过去的反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重新检视。

在后一种理论兴趣中,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1985)研究热在英美理论界的出现,相当引人注目。

1943年哈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针对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体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只是其类型之一)写了《通往奴役之路》(A Road to Serfdom),但讨论法治的第六章却放过了施米特的宪法理论,只在两个注脚中提到施米特这位“纳粹的首席宪法专家”。

正是这位施米特,被当今学界视为二十世纪从政治学和法理学批判自由主义宪政理论最激烈、最有力度的思想家。

由於施米特曾经是纳粹帝国的“桂冠法学家”(Kronjurist),很长一段时期,施米特研究处於意识形态的禁区。

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冲突的减退和批判自由主义的新潮,使施米特研究在英美学界解禁。

施米特是谁?汉语知识界对此人知之甚少,在评论麦考密克(John P. McCormick)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就施米特其人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传奇花一些笔墨。

这位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魅力人物1888年出生於德国小镇绍尔兰山(Sauerland),1985年逝於慕尼黑,一生极为多产。

作为政治思想家,施米特经历的政制变革难得的丰富:从传统帝制过渡到自由主义共和制——魏玛共和国,中经民族社会主义的帝国制(纳粹帝国),再到联军军管中建立的自由主义共和制,在这些变迁中施米特都是有影响的政治思想家。

施特劳斯论德性与古今自由主义

施特劳斯论德性与古今自由主义
感谢陈建洪教授对本文的宝贵意见。文中如有疏漏,概由本人负责。 ① PeterBerkowitz,VirtueandtheMakingofModernLiberalism,Princeton&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9,pp.21-22.
94

施特劳斯论德性与古今自由主义
施特劳斯论德性与古今自由主义
赵 柯
【摘要】 施特劳斯批评现代自由主义放弃了对德性的追求,不再把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以霍布斯为视角 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霍布斯修正了西方传统道德法 则,用有利于和平的习惯取代了传统意义上有利于灵魂完美的德性,造成节制等严肃德性的丧失。以古代 自由主义为视角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自由的原初含义是追求德性,古代自由主义 追求德性,但现代自由主义不再将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甚至不再认为自由与德性有何联系。施特劳斯表 明,现代自由主义对德性的弃绝是坚定彻底的。 【关键词】 施特劳斯;现代自由主义;古代自由主义;自由;德性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0)02-0094-05
艺术、经济等来掩盖政治,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国家和政治。自由主义者虽然从未形成自己的国家、政 府和政治理论,也从未提出过明确的政治观念,但像其他党派一样参与政治,甚至结合了非自由主义 的观点和主张①。
20世纪 30年代初,施米特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评引起施特劳斯的注意。施特劳斯思考的问题 是:施米特是否实现了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判?施米特的这种批判是否成功?
接下来,施特劳斯重新回到施米特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判。由于施米特出于现代自由主义的失败 而重拾了现代自由主义所缺失的东西———对政治的肯定,因而施特劳斯对施米特所谓的 “对政治的 肯定” 进行了思考。施特劳斯看到,施米特对政治的肯定,实质上是对人类生活严肃性的肯定。但 他惊奇地发现,施米特在肯定人类生活严肃性的同时,并没有肯定道德。在施米特的著作中,对道德 先于政治的批驳比比皆是⑧。那么,施米特为何在肯定政治的同时否定道德?从这个问题出发,施特 劳斯进一步发现,在施米特那里,肯定政治本身只不过是肯定战斗本身,至于为何而战,无关紧要。 因此,在施特劳斯看来,施米特本质上像现代自由主义者一样宽容,实际上走向了自由主义的另一个 极端,认为 “施米特的反自由主义倾向依然受制于无法克服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⑨。

浅析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评论文

浅析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评论文

浅析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评论文•相关推荐浅析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评论文论文关键词: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文化;师生观;道德观论文摘要:施特劳斯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深厚根基之上。

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涵义、文化观、目标、师生观、实施途径等几方面论述了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并试图对其教育影响作简单评述。

施特劳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家,终生关注民主政治和现代性危机。

施特劳斯及其弟子们形成的施特劳斯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美国学界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而闻名世界的艾伦布鲁姆是施特劳斯的大弟子,也是第二代施特劳斯学派掌门人。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宏大博深,其对当代政治和民主社会的分析对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

他对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批判以及现代文化的分析深刻入里,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就基于这样一种深厚的哲学思想。

1959年6月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院举行“成人自由教育基本计划”第十届毕业典礼,邀请施特劳斯致辞,利用这一机会施特劳斯阐述了他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思考,即《什么是自由教育》一文。

后来针对这次演讲,美国“成人教育基金”向施特劳斯约稿,随即施特劳斯又写了《自由教育与责任》。

自由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两篇文章中。

一、施特劳斯对自由教育的定义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观点和教育理想。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在《什么是自由教育》一文中,施特劳斯对自由教育作了概念性的界定: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他的成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aculturedhumanbeing)。

在施特劳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自由教育是以“自由主义理念、宽宏、心灵开放性”为特征的,是培养具有完美的高贵气质的人,是对智慧的探求,对关乎最主要、最高或最整全事物的知识的探求。

他把自由教育放在关乎人类社会、人性发展的高度来思考。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论文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垒球化;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论文摘要:新自由主义是在世纪之曼经湃垒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思想,它从制度的角度采考察当夸的经济奎球化它认为经济奎球化是指奎球市场经济.或者说是擂膏丰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等,这不苻各奎球经济发展的事实。

斗持新自由主义,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鼻地分析。

坚决地社判。

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人们引进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原则普通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交织和相互依存日益密切,这种趋势必然导致同一性的增强。

这种同一性涉及到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法津与社会制度以及机构的设t及其动作等,所有这一切都将日益以是否符合世界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规则为准二同时,这种同一性还表现为最有竟争力的某些强国的垄断性,它们力图将一种全球的生产方式逐步扩大到所有国家。

适应这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便由此产生。

有人认为,新自由主义是我们时代得到明确界定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允许少数私人利益者最大限度地控制社会生活以实现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和程序、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以每个人的利益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市场社会是人类的自然状态,只要没有外部障碍阻挡,这种社会必定会走向繁荣;资本主义从来就存在;全部人类历史不过是市场关系的逐步解放,这种普遍性、理性化的社会形式唯一需要的就是消除对它的束缚。

这样.与这种自由主义经济观相适应的是这样一种强有力的趋向.即将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市场关系看作是无限的,认为一切阻碍它扩张的外部障碍都是暂时性的,都将被克服。

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如果不是直接服务于资本本身的利益,就会被经济自由主义者视为这一体制顺利运行的主要障碍。

其它的存在于市场体制之外的自然的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如阻碍自由竞争的垄断发展,各国关税,对劳动力商品化的限制以及外部自然界本身的局限、也被看作暂时的障碍,并将被扩张着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所消解或克服。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文/徐贲】f内容提要1在战后的西德,施米特代表的是“失节的知识分子”,他们在魏玛时期属于政治右翼,在1933年以后与纳粹合作或同流合污。

施米特确实有知名度,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人们可以忘记他失节的过去,而恰恰是因为人们牢牢记得他那段失节的过去。

迈尔在《施米特的教训》中,把施米特的思想连贯地阐述为一个可以称作为“教训”的整体。

施米特的政治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政治哲学的可能。

它在骨子里是一种政治神学。

它把“启示”而不是“辩论”,把对绝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而不是理性判断,当作“政治”的根本条件。

如果迈尔对施米特政治神学的分析正确。

那么施米特最学术的著作也应该理解为一种反宪政的学说。

在中国阅读施米特的著作,不可不警觉政治神学和政治宗教、政治神秘主义的关系。

“神圣启示”能破坏政治哲学的理性根基,更能把种种荒诞危险的偏执和极端带入我们的政治生活。

Abstrac t:In West Ger m a n y Sc h m it t r e p re s e n te d t h o s e comp ro mi s ed intellectuals who h ad b een o n the p o li t ic a l ri g h t in W eim ar and had co ll ab or at ed wit h the N az i s after 1 933.S c h m it t w a s k n o w n precise ly bec aus e of hi s past,not in spite of it.Meier’S T h e L e s s o n o f CarI S c h m i t【s e e k s to find a sin gl e.c oh er en t do ct ri ne that uni te d alI of Sch mit t’S matu re id ea s i n o n e Iess o n.Sc h mi tt’S in ner—c or e d oc tri ne iS the radica I n e ga ti o n of the ver y possibility of pol it i ca l p hi lo so ph y.S ch mi tt’S do ct ri ne is at h ea rt a theol og y,in w h i c h revelation of truth,not argu me nt at i on,i s what de m a n d s total obedience to the a b s ol u t e au thor ity in pol it i cs.1f Meier iS corre ct.t he n e v e n Schmi tt’S mos t sch ol ar ly p ro d uc ti o n m ig h t b e bet ter u n d e r s t o o d a s anti—c ons tit uti ona l.Re adi ng S c h mi t t in China.we m u s t n ot for—get about the troublin g nature of his po li t ic a l th e o l og y,w h i c h r e m i nd s U S of o u r o w n poli t ic al re l i g io n and p o li t ic a l m ys t i ci s m.F o r Sc h m it t reve l at io n w a s part of the argument a b o u t t he la c k of fou nd a t io n s in pol it i ca l p hi lo sop hy;fo r U S r e ve l a ti o n iS the p oint at which all sort s of undefend ed and in def en si bl e prejudices an d s t e re o t y p e s.m o d e r n a s well a s traditional,enter Schmi tt’S w o r k and o u r o w n public polit ics.在战后的西德,施米特代表的是“失节的知识重建本土“政治”和“主权者决断”概念的理论资分子”,他们在魏玛时期属于政治右翼,在1933年源,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误区。

施米特的霍布斯批判 -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施米特的霍布斯批判 -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⑤ 展现 品基于他在 1938 年的两次演讲整理而成, 瑏 瑡 施瓦布认为, ” 宪法与法律理论的国家理论。 鉴
于这部著作写于施米特的人生转折期 , 我们需要 同时考察上述几个方面。 在序言中, 施瓦布花大 特别 量篇幅交代了施米特此书的现实政治背景 , 是施米特在第三帝国最初几年的人生际遇 。 君特 ·马什克在 《论施米特的“利维坦 ” 》 一文中也做
施米特的霍布斯批判
陈 伟
内容提要
关于霍布斯的论述是施米特政治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施米特意识到了霍布斯思想的
“现代人 ” 、 “自由主义” 复杂性、 多面性, 反对简单地以 等标签去概括霍布斯。他重视霍布斯承上启下的位置 , 既看到霍布斯与之前数百年思想资源的密切关联 , 又看到他启发后世政治哲学的新因素 。霍布斯对政治统一 对主权决断的重申, 对秩序的捍卫, 均被施米特用来反思 20 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困境 。 不过, 简单 体的认识, 地称施米特为霍布斯主义者 , 是低估了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 。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尤见于他对霍布斯进行批 判之处。 关 键 词 施米特 霍布斯 利维坦
瑩 施米特此言暗示, 瑏 。 与险恶” 霍布斯及其利维坦
在自然状态中, 人人都可以杀掉其他任何一个人 , 每个人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 就这种威胁而言, 每个 人都 是 一 样 的。 自 然 状 态 中 盛 行 的 正 是“民
瑣 并且, 瑐 。 主” 每个人都知道人人都能够杀掉其他
需要置于神圣与世俗、 政治神学与反政治神学的 紧张中去省察。 霍布斯著作中的利维坦象征什么 , 需要回到 霍布斯的文本,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 17 世纪英国语 言文学中利维坦的惯用法 。施米特在第二部分处 理的正 是 这 两 个 问 题。 施 米 特 从 英 文 版《利 维 ( 1651 年) 的扉页铜版画谈起。对这幅图画的 坦》 解读至今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 。在这幅画的上 《约伯记 》 方是源自 第 41 章第 24 节的一句话: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米特的自由主义论文一、解释学原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其评论的一开始,施特劳斯就强调,只有通过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才能理解施米特的国家理论以及作为其基础和前提的政治概念。

在施特劳斯看来,施米特的种种解释原则既是历史的,也是存有论的。

它们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为施米特赞同历史主义的原则,即“所有精神只不过是时代精神”。

它们之所以又是存有论的,是因为对施米特来说“,精神领域的所有概念”都只有“从它们具体的政治存有状态”才能得到理解。

分析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之时,施特劳斯实际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从字面上看,他似乎是要如实理解施米特,实际上,他却是根据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来批评施米特自己的思想。

所以,施特劳斯指出,施米特的政治概念本身也是历史的,因为这个概念只反映了当代的精神,只指明了当代的真理。

由此能够推论,随着历史的变迁,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也会被时代抛在身后。

另一方面,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也是存有论的,因为它逃不开具体的政治存有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在一个中立化和去政治化的时代,视自由主义为其实质对手。

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也会不再适用于新的情境。

在解释学的根本原则上,施特劳斯把施米特与历史主义以及存有主义划到了同一个阵营。

对施特劳斯来说,历史主义最终能够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危机,存有主义则是“激进的历史主义”或“极端的历史主义”。

①对此,能够对比考察施特劳斯后来在《自然权利和历史》中所陈述的历史主义观点:“因为所有的人类思想都属于特定的历史处境,所以所有的人类思想必定随着其所在的历史处境的消失而消失,然后被新的、不可预知的思想所取代。

”②迈尔(HeinrichMeier)对施米特和施特劳斯的对话实行了细致的研究。

在其研究中,迈尔也提到了施特劳斯所谓施米特的整体解释原则。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迈尔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偏离了施特劳斯自身的批判视角。

在迈尔看来,施米特的历史主义植根于其基督教信仰之中,即“末世论所构建的历史事实”之中。

③通过结合基督教信仰和施米特的历史主义,迈尔实际上回避了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解释学批判。

在其评论接近尾声的时候,施特劳斯回到了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问题。

施特劳斯明确指出,是施米特自己的解释原则未能让施米特成功地肯定政治,因为这样的解释原则“完全受制于自由主义的前提”。

④在迈尔看来,施米特应该被视为基督教政治神学家,而且施特劳斯在其评注中也以这种方式来理解施米特。

但是,即使迈尔对施米特的解读是合理的,他也还需要解释,施特劳斯是否确实同样以迈尔的方式解读施米特?当迈尔把施米特的历史主义解释为“末世论的”,而非仅仅仅仅“历史的”,迈尔至少没有体现出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判意味,因为施特劳斯认为施米特的解释原则“完全受制于自由主义的前提”。

当然,迈尔的思路倾向于把施特劳斯的这种批判,看作是一个政治哲学家批评一个政治神学家的表面策略。

不过,像施特劳斯所说的那样,表面其实恰恰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施特劳斯对施米特解释学原则的批判表明,施特劳斯在根本上就把施米特理解为反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者”,而且这个批判并没有任何神学所指。

那么就具体情境来说,施特劳斯又如何分析与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相关联的具体政治状态?正如施特劳斯所见,施米特因理解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重新提出了政治的概念。

根据施米特的分析,自由主义的失败在于,否定政治的自由主义并没有成功地消灭其对手,主要原因在于自由主义本身不但没有摆脱区分敌我的政治,而且也陷入政治的逻辑之中。

只要自由主义仍然是反政治的,自由主义就仍然属于政治领域,因而仍然还是政治的。

不过,自由主义并不是在每一个方面都失败了。

反政治的自由主义话语至少已经埋葬了敌我政治的理解。

换言之,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自由主义是连贯一致的;作为一种政治形式,自由主义则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自由主义的失败最终能够被简化为自由主义的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政治之间的不一致。

鉴于自由主义的这种失败,施米特想要把政治概念从自由主义的“烟幕”中拯救出来,因为这层烟幕掩盖了对政治的理解。

这样一来,施特劳斯强调,施米特就不得不使用自由主义思想的元素,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其他体系能够取代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就这个点来说,施米特自己也明白承认。

施米特诊断了自由主义的失败。

施特劳斯掌握了诊断逻辑,并把它使用到施米特自己身上,以此来诊断施米特的失败之处。

能够说,反政治的自由主义对施米特来说在多大水准上依赖于政治,施米特反自由主义的政治概念对施特劳斯来说就在多大水准上依赖于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从施特劳斯的分析,就能够推出这个层意思。

施特劳斯多处强调施米特的自由主义批判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依赖。

除了说明施米特使用自由主义的术语之外,施特劳斯至少还在其他三个地方体现了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依赖。

首先,在其评论第一部分的结尾处,施特劳斯将反自由主义的施米特与自由主义的奠基人霍布斯实行了对比:“霍布斯在一个非自由主义的世界完成了自由主义奠基,施米特则在一个自由主义的世界对自由主义实行了批判。

”①其次,施特劳斯把对政治的肯定看作是“另一极的自由主义”(aliberalismwiththeoppositepolar⁃ity),而后他立即补充道:当施米特说“具有惊人一致性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仍然盛行”时,施米特的确并不自相矛盾。

这里蕴含的批判意味是,作为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施米特对政治的肯定恰恰落入自由主义的思想逻辑,从而是“另一极的自由主义”。

②最后,在评论的最后一段,通过明确地说明施米特的“非自由主义倾向受制于仍然未被击败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③施特劳斯解释了评论第一部分末尾对霍布斯和施米特实行比较的含义。

这也就是说,施米特批判自由主义的思想逻辑依然停留在霍布斯所奠基的自由主义传统之中。

所有这些都表明,施特劳斯把施米特理解为反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或者说带着自由主义前提的反自由主义者。

二、纯粹政治还是权威政治施特劳斯认为,施米特的反自由主义立场前后并不一致,原因在于它仍然依赖于自由主义思想。

在施特劳斯看来,施米特无奈地使用自由主义所锻造的武器发动了对自由主义的攻击。

通过比较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和自由主义的文化概念,施特劳斯表现了施米特攻击自由主义时的无奈处境。

施特劳斯把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理解为一个论战概念,与自由主义的文化概念相对立。

在施米特看来,政治首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文化领域,独立于其他的领域或文化区域,比如道德、经济、美学等等。

施特劳斯指出,施米特使用自由主义思想的术语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即好像他意欲声称,政治仅仅与其他领域并立的一个自主领域。

在这个问题上,施特劳斯暗示,施米特因无奈地使用自由主义术语,而在一定水准上背叛了他自己的真正目的。

施米特试图把覆盖在政治概念之上的自由主义“烟幕”移走,施特劳斯却在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中嗅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烟火味。

施特劳斯强调,施米特其实并不打算声称,政治是一个新的文化领域。

在这个节骨眼上,施特劳斯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施米特自己也认同的意图。

施特劳斯强调,政治对施米特来说“并不等于、也不类于”经济、道德、美学等领域,政治的标准“并不等于、也不类于”其他任何文化领域的标准。

正如萨托利(GiovanniSartori)所强调指出,“对施米特来说,政治是第一位的、包含一切的。

”①通过着重强调政治的权威性,施特劳斯把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理解为“至少是对流行的文化概念的彻底批判”。

施特劳斯指出,施米特使用自由主义的术语给自己带来了被误解的危险。

用迈尔的话来说,就是被误解为是“纯粹政治的辩护者”。

所谓纯粹政治,也就是仅仅把政治理解为一个自主的、与其他区域平起平坐的文化区域。

不过,迈尔并不像施特劳斯那样,认为是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依赖而使其身处于被误解的危险之中。

与此相反,迈尔声称,施米特使用自由主义概念是一种精彩的策略,而且这种策略使得施米特能够自由而精彩地在自由主义的世界里发起对自由主义的攻击。

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依赖被施特劳斯认为是施米特自由主义批判中的重要漏洞,迈尔却将此解释为是施米特攻击策略的成功缘由。

迈尔甚至还暗示,即便是施特劳斯自己也察觉到了道德家施米特的策略!③这个暗示其实相当于说,施特劳斯其实非常清楚道德家施米特的意图,也看穿了“纯粹政治的辩护者”仅仅施米特的一个面具而已。

但是,在这样的解读中,迈尔一方面牺牲了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判立意,另一方面成全了施特劳斯关于启示和理性之紧张的著名观点。

正是围绕着这个紧张,迈尔阐述了他自己关于施米特与施特劳斯之间思想对话的基本立场。

实际上,施特劳斯并没有将其对施米特的批判与他自己所解释的启示/理性之间的紧张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换句话说,施特劳斯事实上并没有通过启示与理性的紧张使其对施米特的批判复杂化、神学化。

在对施米特的批判中,施特劳斯主要只想表明,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在很大水准上依赖于自由主义思想,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动机和结果之间的自相矛盾。

因使用自由主义思想元素,施米特使自己置身于被人误解其意图的危险之中。

指出这个点之后,施特劳斯暂时停止了对施米特的考察,转而开始讨论他自己的注重点,即当代文化哲学的现代性起源问题。

在这个讨论中,施特劳斯自己的视角开始浮出水面。

施米特为了对流行的文化概念实行批判,不得不依照流行的概念,把文化划分为众多拥有自主而相互独立的领域。

施特劳斯则开始思考这种理解方式的起源。

他着重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在被划分为众多自主的领域之前“,文化作为整体已经是‘自主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创造,是人类精神的‘纯粹产物’”。

这样,施特劳斯就从众多独立文化领域的自主性谈到了文化自身的自主性问题,从当代文化哲学谈到了现代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创造。

施特劳斯的这个考虑并没有离开批判施米特的主题,而是由此进一步建立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概念之间的关系。

然后,施特劳斯比较了将文化理解为“文化自然”的两种方式。

其一是悉心化育自然,其二则是与自然的斗争。

用我们中国的老话来说,第一种是化成天下,第二种则是人与天斗。

施特劳斯强调,这两种理解方式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它们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前一种理解将自然视为“供人效仿的秩序”,后一种理解则将自然视为需要克服的“无秩序”。

对于施特劳斯来说,一种理解是古典的,另一种理解则是现代的。

施特劳斯认为施米特深深地根植于现代自由主义的前提之中,尤其是霍布斯的自由主义奠基之中。

所以,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判应该首先根据古今之争这个框架来理解才是恰当的,而不是根据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这个思路来理解。

文化的当代流行概念发展了文化的现代理解,但同时也遗忘了自由主义奠基人秉承的基本立场。

从这个方面来说,施特劳斯声称,为了从根子上批判自由主义,施米特应该回到自由主义的根基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