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说课

合集下载

王维《杂诗》

王维《杂诗》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领悟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意境,领悟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让同学们想象离开家、离开亲人,独自在外的情景。

接着假如又遇见了家乡朋友,你会说些什么?
同学们见了家乡的朋友又说不完的话,诗人王维也有话想说,咱们一起去看看他的《杂诗》吧!
二、解题
“杂诗”——有感而发
三、作者简介
四、读诗歌、悟诗情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

2.同桌互读,注意节奏。

3.齐声朗读。

4、“绮窗”、“寒梅”、“故乡”等关键词分析
5.合作探究,诗句解析,情感领悟
五、总结归纳
1.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2.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
诵诗句、背诗文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板书:杂诗
王维
“故乡”——浓烈急切之乡思
思乡之情
“寒梅”——质朴平淡之乡愁。

杂诗王维教案.doc

杂诗王维教案.doc

杂诗王维教案【篇一:杂诗教案】【篇二:杂诗王维】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朋友你从家乡来,应该熟知家乡事。

来的那天花窗前,那棵寒梅开花没?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作者简介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有《王右丞集》。

《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篇三:杂诗,相思教案】第一课时《杂诗》教案设计理念: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独钟梅花,清高超脱的品性,领悟古诗传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君、绮”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

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5.教师板书课题:杂诗6.指名读课题,读准“杂”二、自主读诗,读准字音师:你们想知道王维说了些什么,那咱们必须把生字认会了,把字音读准了。

诗五首之《杂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诗五首之《杂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诗五首之《杂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

3、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教学难点:诗中意境的体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学习《杂诗》1、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2、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教学设计《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朗读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比较阅读法选择王维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王维的《山居秋暝》,让学生感受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生对王维的了解程度,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新课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 讨论诗歌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 比较阅读选择王维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王维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和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等。

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教学设计

PART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 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等,以评
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 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 解决学生的困惑。
学生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鼓励学生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营造积极、 和谐的课堂氛围。
思想内涵
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如通过描绘春景的美好和离情的痛苦,表达了诗人 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借代和象征等手法,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感受诗歌韵律美
朗读准备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 生听读,正音正字,进入 情境。
2023 WORK SUMMARY
《杂诗》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13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学生互动与参与 • 教学评价与反馈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杂诗》背景及作者简介
《杂诗》背景
介绍《杂诗》的创作背景,包括 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提问答疑: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杂诗》的问 题,包括诗歌的背景、主题、情感、技巧等 方面。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 学生解决疑惑,巩固知识。
教师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讲 解。同时,教师也可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 理解和掌握。

[杂诗王维教案]杂诗王维

[杂诗王维教案]杂诗王维

[杂诗王维教案]杂诗王维(1) [杂诗王维]《相思》王维唐诗《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诗词,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某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杂诗王维教案

杂诗王维教案

杂诗王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杂诗艺术——王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杂诗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背景;2. 熟悉杂诗大师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分析王维的杂诗作品,理解其艺术特点和意境;4.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杂诗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王维的杂诗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理解杂诗的概念和特点;2. 分析王维的杂诗作品,揭示其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创作杂诗。

教学难点:1. 分析王维的杂诗作品,把握其艺术特点和意境;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创作杂诗。

教学准备:1. 王维的杂诗作品选编;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杂诗的定义和特点,与学生互动讨论;2. 引入王维,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分析王维的杂诗作品(15分钟)1. 展示王维的杂诗作品,如《山居秋暝》、《送别》等;2. 分组讨论,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探讨王维的杂诗艺术特点和意境;3.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王维杂诗的共性特点。

三、欣赏和鉴赏杂诗(15分钟)1. 展示其他杂诗作品,如唐代的杂诗名家作品等;2. 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这些杂诗作品,分析其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四、模仿创作杂诗(20分钟)1. 分组进行杂诗创作活动,每组选择一首王维的杂诗进行模仿创作;2. 引导学生思考杂诗的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3.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杂诗的特点和王维的艺术风格;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他们自主选择一首喜欢的杂诗进行解读和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杂诗创作比赛,展示和分享优秀作品;3.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杂诗创作才华。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对王维杂诗的分析和欣赏能力;3. 学生的杂诗模仿创作水平。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激发学生对《杂诗》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杂诗》的题材和特点简介。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对王维和他的诗歌有什么了解?2. 教师讲解: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强调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引导学生关注《杂诗》的题材和特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杂诗》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杂诗》的意象和意境。

2. 解读《杂诗》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内容:1. 《杂诗》的意象分析。

2. 《杂诗》中的象征手法解读。

教学步骤:1. 教师朗读《杂诗》,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等。

3. 分析意象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4. 引导学生发现《杂诗》中的象征手法,如月亮、风云等。

5. 解读象征手法所传达的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杂诗》意象的分析能力。

2. 学生对《杂诗》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第三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杂诗》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杂诗》的音韵和节奏分析。

2. 《杂诗》中的修辞手法欣赏。

教学步骤:1. 教师朗读《杂诗》,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分析其美感。

3. 分析《杂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欣赏修辞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杂诗》音韵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2. 学生对《杂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模仿《杂诗》的创作练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熟悉的自然景物或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模仿《杂诗》的风格和手法。

杂诗 王维 教案

杂诗 王维 教案

杂诗王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杂诗艺术——以王维为例教案目标:1. 了解杂诗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通过学习王维的杂诗作品,培养学生对杂诗艺术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杂诗吗?杂诗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杂诗的定义:杂诗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情感、抒发社会思潮为主题的诗歌形式,多以琐事、杂感为素材,形式灵活多样;2. 分析杂诗的特点:内容广泛、形式灵活、语言简练、意境丰富;3. 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王维杂诗赏析(20分钟)1. 选择几首王维的杂诗作品,如《送别》、《登鹳雀楼》等,进行诵读和赏析;2. 引导学生理解王维杂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3. 分析王维杂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学生创作(15分钟)1. 提供一些琐事或杂感的话题,如校园生活、自然景观等,鼓励学生以杂诗的形式进行创作;2. 引导学生运用王维杂诗的特点和技巧进行创作;3. 分组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杂诗的特点和王维杂诗的艺术风格;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琐事、杂感,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3.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其他杂诗作品。

教学资源:1. 王维的杂诗作品及相关解读资料;2. 课堂展示用的PPT或手写板。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杂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表现;2. 学生创作的杂诗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杂诗作品,如唐代的杂诗选集;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入1. 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杂诗》的题材和特点。

第二章:诗歌解析1. 分析《杂诗》的韵律和结构。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探讨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 分析并讨论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文学背景1. 介绍唐代文学背景和诗歌创作氛围。

2. 分析王维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以表达对王维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教学资源:1. 王维的《杂诗》原文和注释。

2. 王维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诗歌解析和欣赏作业。

3. 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结合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王维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5. 组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比较1. 选取其他诗人与王维同一时期的杂诗进行对比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

3. 讨论王维在唐代杂诗中的独特贡献和影响。

第七章:文学技法1. 分析王维在《杂诗》中运用的文学技法。

2.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王维的寓情于景、写景抒情的技巧。

3. 讨论王维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杂诗王维公开课课件直接可用

杂诗王维公开课课件直接可用

自 由 背 诵 1 分 钟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课文朗诵
作者简介
诗意理解
诗歌简析
鉴赏选文
视频欣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 州(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 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 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 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 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 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 ,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 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 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 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 原》、《无题》、《夜雨寄北》 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 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 解读,似乎更确切。
杨花愁杀渡江人。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 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依依惜别的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 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深情 君向潇湘我向秦。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 却要往长安而去。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首页
合作探究
1、诗中哪几句是写实,哪几句是想象?
实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虚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歌当中的地点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巴山(此地)---西窗(彼地)-----巴山(此地)
作者简介及题解
回首页
首页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

王维《杂诗》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王维的《杂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杂诗》,使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生平背景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状况、政治生涯等,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底蕴。

2.2 创作风格分析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意象分析分析《杂诗》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2 情感分析探讨诗人在《杂诗》中表达的情感,如离愁别绪、孤独寂寞等,使学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3 表达技巧分析《杂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第四章:诗歌欣赏4.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杂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音乐美。

4.2 欣赏引导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等方面欣赏《杂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仿写《杂诗》,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杂诗》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王维的诗作进行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5.3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杂诗》的鉴赏essay,谈谈自己对该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课堂互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杂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进行分享。

6.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王维杂诗教案范文

王维杂诗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王维杂诗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杂诗的创作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王维杂诗的语言、形象和思想内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王维杂诗的语言特点;2. 王维杂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王维杂诗的鉴赏方法;2. 如何在阅读中体会王维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王维杂诗的创作特点;3. 课堂讲解:讲解王维杂诗的语言特点、形象描绘和思想内涵;4. 案例分析:分析王维的代表作,如《相思》、《山居秋暝》等;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王维的杂诗进行鉴赏,分享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王维杂诗的鉴赏方法;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审美情趣;4.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王维杂诗,进行朗读、表演或绘画创作;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作业1. 熟读王维的杂诗,掌握其创作特点;2. 写一篇关于王维杂诗的鉴赏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王维杂诗的创作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王维杂诗的创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维的生平画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诗画一体的艺术风格;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活力;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朗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赛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第3课时】《杂诗》》 (共19张PPT)

(赛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第3课时】《杂诗》》 (共19张PPT)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3日 星期一2 021/5/ 32021/ 5/32021 /5/3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 /32021 /5/3202 1/5/35 /3/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 32021/ 5/3May 3, 2021
理解词语
应知:知道,了解。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诗句。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重点词语的意思,想一想每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5 古诗四首
第三课时
杂诗
[唐]王维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杂诗
【唐】王维
jūn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zhuó wèi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借助
注释了解古诗的的大意。(重点)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 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 手拈来,自然天成。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5/32021 /5/3M onday, May 03, 202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杂诗》课件 语文版.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杂诗》课件 语文版.ppt

讲授新课
二.相关知识介绍
1.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 蕴着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 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 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杂诗,是指随时产
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 不定题目的诗歌。
讲授新课
初读诗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读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讲授新课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 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 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 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 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 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啰嗦,却表 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 与亲切。
杂诗(王维)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讲授新课预习诗文 相关介绍来自讲授新课检查预习
一.走近诗 人
王维,字摩诘,外号“诗佛”, 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 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亦擅边塞诗。官至尚书右丞, 人称“王右丞”。有《王右丞 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杂诗》ppt课件

《杂诗》ppt课件
采购分类
品名
规格
厂家
自代
丹七片(长仙)
0.3g*40s
郭化市瑞隆药业
31
l 1)所含丹参,三七,两者合用是治疗心脉瘀阻、胸痹绞痛的良药l 2) 片剂易口服,携带方便
卖点
32
通 用 名: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类 别:心脏病用药作 用:心绞痛,用于预防心绞痛初发后的再次发作。不良反应:1.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胃痛和胃肠道轻微的出血。2.在治疗初期,可能产生硝酸盐性头痛和皮肤血管扩张,常在连 续服用数日后此症状可以消失。联合用药: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大症状,此治疗方案仅 为症状缓解方案: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门冬氨酸钾镁+其他病因治疗药物注意事项:对本品活性成分或同类药物过敏、哮喘、脑出血、出、凝血功能 障碍、16岁以下儿童、颅脑损伤、由心脏其它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发作、 低血压、血容量减少、消化性溃疡、严重贫血等禁用。
26
联合用药:1.偏头痛: 诱发偏头疼的因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主要是跟遗 传、性别、疲劳、血管炎症、饮食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故具体还需 要进行病因治疗,在此仅推荐症状缓解联合用药方案:盐酸氟桂利嗪 +氨咖片or阿司匹林or布洛芬+天麻素片。2.眩晕: 导致眩晕的原因也有很多,前庭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变、 脊椎病变等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眩晕,具体也还必须进行病因治疗, 在此也仅推荐症状缓解用药方案:盐酸氟桂利嗪+地芬尼多+天麻素 片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本药物过敏史,或有抑郁症病史时以及 急性脑出血性疾病禁用。2.与酒精、催眠药或镇静药合用时,加重镇静作用。3.原则上儿童慎用或忌用此药。
采购分类
品名
规格
厂家
自代

杂诗王维课件PPT

杂诗王维课件PPT
跨文化交流
《杂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可以用于跨文化交流,向世界 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影响力
这首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 感,传承了王维诗歌的优秀传统。
文学价值
从文学价值上看,《杂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绩,还承载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杂诗》对后世的影响
启示灵感
01
许多后世诗人受到《杂诗》的启示,开始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
诗中的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
王维的诗歌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表现出一种简练明快的 艺术特点。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 现力。
03
《杂诗》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的运用
象征
王维在《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通过描画自然景物来暗示和象征某种 情感或思想。例如,用“”象征离别之痛,用“流水”暗示时间的流逝。
王维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 腐败的批评态度,呼吁人们关注
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诗歌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强调个人应承担社会责任,为社
会进步奉献力量。
05
《杂诗》的影响与评判
后人对《杂诗》的评判
1 2 3
高度颂扬
后人对王维的《杂诗》给予了高度评判,认为其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
点的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情势。
传承文化
02
通过《杂诗》等优秀诗歌的传播,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使得更多人了解和酷爱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诗
歌艺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06

春语文二下《古诗诵读:杂诗》教学课件

春语文二下《古诗诵读:杂诗》教学课件
古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杂诗
(唐)王 维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 2、了解作品内容,体味作者的
感情。
掌握基本常 识 《杂诗》的作者王是维__________,

摩诘 jié
_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___,
诗中有画
他的诗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你读准了吗?
-----读 准 字 音
借问梅花,寓巧于朴。“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 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诗人将思乡的情
感寄托在“梅花”这一意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王维《杂诗》的教案解析王维《杂诗》的教案解析学习目标:1.会认两个字“君”、“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重点: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简介王维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

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集体正音。

重点提示:“应、绮”的读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

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

绮窗:镂花的窗。

著花未:开花没有。

君:朋友。

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

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6.指名背诵这首诗。

三、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2、背诵王维的古诗。

篇二:杂诗晋级用讲课微型课教学设计杂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人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见来自故乡的旧友激起了强烈的乡思和急欲了解故乡的人和事的心情。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二、介绍作者: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

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大乐丞,后贬济州作司库参军。

张九龄执政,被任命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代表作品有《王右丞集》。

比较有名的诗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杂诗”是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王维共写“杂诗”三首,这是第二首。

2、学习生字:绮.窗(qǐ)着.花(zhuó)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

四、品味感受: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品评:久居他乡,忽遇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这两句,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人,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品评:要问的故乡事实在太多了,作者却只问了窗前那株寒梅,这是因为窗前的寒梅最能引起作者亲切的怀想,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这里的“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五、学生齐读、背诵。

六、合作探究:1、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明确: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窗前的寒梅可能蕴涵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2、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首诗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爱梅花,则溢于言表。

六、教师小结: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纯用白描语言,简洁地将“我”在特定的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另外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的技巧。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板书设计: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故乡,急切相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借问梅花,寓巧于朴————怀念故乡,坚持操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

“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1、“君问归期未有期”——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评:却话:回叙。

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教师小结: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夜雨寄北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何当共剪,却话夜雨——盼望早归。

————羁旅之愁,思归之苦。

篇三:古诗词鉴赏说课稿《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说课稿中语组曹伟一、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分。

题量为2—3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经过前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古典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了既能体现2014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本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知识与能力熟悉常考题型,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主导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小试牛刀练一练”“课堂实战大演兵”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用到的教法和学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

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领悟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一)课前“抢答热身”:观美景,吟诗句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珍藏在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歌。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

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背诵了上百首古诗词,接下来,你能看着优美的图景随口吟诵而出你所想到的古诗词句子吗?(多媒体出示美景图片,学生抢答吟诵诗句)(二) 走近中考,导入新课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古诗词鉴赏题,在以往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答题都是“跟着感觉走,带着你丢分”,古诗词鉴赏题真的就有那么难吗?真有那么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