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外部约束机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外部约束机制
一、引言
对公司治理过程的研究通常是沿着两个路径展开的,一是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的治理过程;二是从外部约束的角度研究公司的治理过程。前一个路径涉及到公司内部治理过程的参与主体认定、不同参与主体行为模式的基本假定、相互冲突的行为主体利益均衡机制的设计以及对不同利益均衡机制的有效性的判断等内容,最终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内部治理结构;后一个路径则涉及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主体行为选择所受到的外部制约,这些外部制约因素包括证券市场、产品及要素市场、各种法律规则、文化及社会伦理道德等等。本文将这些外部制约因素对公司治理过程产生影响的过程称为外部约束机制。
基本的认识在于,特定的外部约束机制构成了公司内部治理的外部制度安排,构成了内部治理制度形成的外部约束框架,对具有特定内容的内部治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或者说它会减少内部治理过程的交易成本。同时,外部约束机制特定内容的形成和基本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内部治理制度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外部约束机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司内部治理的失败,但是它可能对某些内部治理的无效性进行事前的强制性修正。最后,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机制与某些内部治理制度安排在功能上存在替代、协同的作用,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在于描述外部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与内部治理之间的关
系,强调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的协调均衡是现实中公司治理过程有效性的保证。
二、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外部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理论在强调内部治理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公司的外部治理问题,但是这里的外部治理具有相对确定的内容,按照Rediker和Seth (1995)的认识,外部治理包括:收购与重组的威胁、产品市场的竞争和管理者市场竞争等。我们把这种外部治理看作是本文所说的外部约束机制的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把法律制度、执法状况、监管以及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等也看作是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机制。
1.收购与重组的威胁:资本市场约束。收购与重组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经常
发生的现象,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Grossman and Hart, 1980;Franks andMayer,1990,1996)。通常情况下,成为收购对象的公司经营绩效普遍较差,或者是经营面临困难,这意味着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安排是无效的,而收购与重组无论成功与否,对丁•公司治理过程来说,一般都会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治理机制的作用方式在于公司被收购时的管理层面临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威胁(Karpoff et al, 1996),成功收购后的结果往往是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经营无方的管理者被替代的结果反映在公司价值的大幅度提升上
(Jensen andRuback, 1983; Jarrell et al, 1988)。即使收购不成功,在位
管理者因面临被替代的威胁而主动改变经营行为,最终也会体现在公司价值的
改善上(收购不成功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收购过程因被收购公司的拒
绝而失败,结果往往是公司价值的进一步提升(Dodd and Ruback,1977;Bradley, 1980; Dodd, 1980);另一种情况是收购过程因为收购者的放弃而失败,结果往往是被收购公司价值的下跌(Wallance,N. D.,et al. 2002))。
因此收购和重组的威胁被认为是控制经理人员行为的最有效方法之(Shleiferand Vishny, 1997)。
2. 产品市场竞争:破产的威胁。对公司治理过程产生最根本约束的是产品市场的竞争,哈特(1983)曾经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的内在结构的最终结果反映在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破产清算的威胁强制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治理过程,破产清算程序的实施是最极端的外部约束机制。
3. 管理者市场竞争:对职业生涯的关注。存在于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
的委托-代理问题会因为管理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关注而得到缓解(Fama,1980; Holmstrom, 1982),管理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关注来源于两个劳动力
市场:一个是外部劳动力市场,它决定了管理者能够获得的外部就业机会;另
一个是公司内部市场,他决定了管理者职位的升迁以及升迁的速度。从公司治
理外部约束机制的角度,其中第一种市场反映了这种机制的存在,管理者能够
认识到,如果他在一个公司中的经营绩效较差,那么他的价值的市场反映必然
较低,或者获得新的丨:作职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管理者必须代表公司所有者
利益而努力工作。Holmstm (1982)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以说明管理者对职业生
涯的关注产生了一种重耍的激励作用,但是他证明,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年份里,这种激励作用较大,管理者会努力工作,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年份里,这种激励
作用会减小。基于Holmstrom (1982)的结论,许多学者验证了管理者在临近
退休时的机会主义行为,Dechow和Sloan (1991)证明,在管理者临近退休的
几年中,他们存在减少某些能够自由决策的投资的倾向,比如R&D投资和广告
投资支出,以此提高他们的薪酬和奖金总量。而Brickley et al (1999)认为,
管理者对职业生涯的关注不是到退休时就结束了,许多退休的CEO都在其他公司中担任外部董事,而CE0在退休前的最近几年里的经营绩效对CEO退休后的工作选择具有很大影响,这也丰富了管理者激励机制的有关内容。
4. 法律制度背景与执法状况:制度环境约束。公司治理的实践过程在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公司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上、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上、投票权的价值以及公司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上等等,而这些差异被认为与一个国家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保护程度密切相关(Rafael La Porta, et al, 1997, 1998, 1999)。一国法律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差异,与该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与性质差别有关,按照LaP0rta.et al (1997,1998)的分类,英国法律(包括美国是习惯法,法国、德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法律共同起源于罗马法,可称为是民法。通过对49个国家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不被公司内部人侵害方面,习惯法对投资者和所有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最高,法国民法的保护程度最低,德国和斯堪的
纳维亚国家处于中间状态。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域的法律制度差异也会影
响到公司治理的状况(Daine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