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

近期,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三治融合”模式落地生根,率先打造了滑县枣村乡在深化“三治融合”工作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形成乡级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

“枫桥经验”的历史脉络和精髓

“枫桥经验”始于1963年,其旨在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毛主席当年在了解到“枫桥经验”之后,非常重视,亲笔作出了如下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55年来,“枫桥经验”不仅为枫桥镇、浙江省,乃至全国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2018年11月12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枣村乡“三治融合”的先进做法

枣村乡位于滑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万亩,共辖37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5.1万余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村两级干部共同努力,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即自治、法治、德治合一“三治融合”的桐乡经验,使得枣村乡的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特别是综治信访、平安建设等工作都处以全县领先行列。其中,综治信访、平安建设等工作连续3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连续六年被滑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维稳信访先进集体”。

他们的先进做法是:

抓组织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主抓副职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三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村设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成员的民调小组。同时,建立健全了例会制度、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抓阵地建设,强硬件支撑。投资10万余元高标准建设了枣村乡综治中心,购买了电脑、电话、办公桌椅等设备,并专门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在40个行政村建设了标准化综治中心,同时配有村内民调室,同步实现了乡、村两级“三治融合”阵地配置建设,为扎实做好“三治融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抓排查调解,确保大局稳定。进一步整合了乡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土地所、武装部等相关部门力量,健全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全乡形成了统一接访、归口办理,统一归档、统一督办的工作格局,

学习“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

—— 周 霞 ——

作为148万人口的豫北农业大县滑县,

如何在新时期基层治理过程中将“枫桥经验”与自身传统农区的治理特点相结合,

在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走出一条新的基层治理方法,其经验做法尤为必要。

社会瞭望37

申论范文:借鉴枫桥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

申论范文: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 【主题背景】d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枫桥经验是极为有效的社会治理经验,枫桥经验在各种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频繁出现,是公考常考的热点。xx教育现提供一篇范文供广大考生借鉴。 【xx范文】2018年,我国GDP已经突破92万元人民币,影响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将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要按照d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当前,要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牢牢树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思想,及时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建立社会化大调解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开心的日子。社会治理多一条方法、多一条路子,人民就会少一些忧难,多一些满足,社会就会多一份稳定,多一点阳光。要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让治理思路更加开阔,治理方法更加灵活,治理措施更加多样,才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创新社会治理,要重视发挥群众作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思想,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性社会调节组织吸收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一条。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社会共治,让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由被动治理变为人人参与,可以充分激发参与热情。 创新社会治理,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没有弱势群体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不关爱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就不可能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在社会治理创新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探索”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探索”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探索”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0日07版) 编者按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作为“枫桥经验”的诞生地,浙江诸暨市近年来围绕矛盾化解、司法公正、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丰富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续写了“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时代篇章。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诸暨枫桥、大唐、新店子、江藻等地,通过实地查看、集中座谈、单独访谈等方式,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就诸暨发扬“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朴实醇厚的民风社风,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走在诸暨的大街小巷上,调研组深切感受到,这座因“枫桥经验”而闻名的城市,处处透显出祥和的气氛和发展活力。从浦阳江到东白山,从汤江岩到白塔湖,在这块千年古越大地上,古韵新姿交相辉映,宜人宜居宜业的独特魅力愈发令人神往。 五十多年前,诸暨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诸暨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德治涵养文明建设,以法治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截至2017年,诸暨市已连续12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县(市、区),枫桥镇连续三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1、“以德润心”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认同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调研组了解到,诸暨市近年来以正家风、兴家教为立足点,以“传承·养成”为主线,大力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将主流价值融入家庭教育。 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孔羽介绍,诸暨在全市开展“全民议家风”、“我爱我家”立家训、身体力行“传家礼”等活动,以核心价值涵育家风,挖掘弘扬了“江藻钱氏家训”“同山边氏家规”等独具特色、洋溢着浓厚家国情怀的家规家训,形成了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的良好氛围。同时,诸暨还开

学习“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

近期,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三治融合”模式落地生根,率先打造了滑县枣村乡在深化“三治融合”工作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形成乡级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 “枫桥经验”的历史脉络和精髓 “枫桥经验”始于1963年,其旨在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毛主席当年在了解到“枫桥经验”之后,非常重视,亲笔作出了如下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55年来,“枫桥经验”不仅为枫桥镇、浙江省,乃至全国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2018年11月12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枣村乡“三治融合”的先进做法 枣村乡位于滑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万亩,共辖37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5.1万余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村两级干部共同努力,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即自治、法治、德治合一“三治融合”的桐乡经验,使得枣村乡的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特别是综治信访、平安建设等工作都处以全县领先行列。其中,综治信访、平安建设等工作连续3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连续六年被滑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维稳信访先进集体”。 他们的先进做法是: 抓组织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主抓副职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三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村设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成员的民调小组。同时,建立健全了例会制度、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抓阵地建设,强硬件支撑。投资10万余元高标准建设了枣村乡综治中心,购买了电脑、电话、办公桌椅等设备,并专门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在40个行政村建设了标准化综治中心,同时配有村内民调室,同步实现了乡、村两级“三治融合”阵地配置建设,为扎实做好“三治融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抓排查调解,确保大局稳定。进一步整合了乡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土地所、武装部等相关部门力量,健全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全乡形成了统一接访、归口办理,统一归档、统一督办的工作格局, 学习“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 —— 周 霞 —— 作为148万人口的豫北农业大县滑县, 如何在新时期基层治理过程中将“枫桥经验”与自身传统农区的治理特点相结合, 在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走出一条新的基层治理方法,其经验做法尤为必要。 社会瞭望37

2020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经验材料

2020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经验材料 XX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和标杆,梧桐新区按照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总要求,提出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两化互动”,生活新区、工业园区“两区共建”的发展理念,高标准建成了总投资35亿元、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生活新区,6500户2.3万人顺利入住;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00亿元的梧桐煤化工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64户,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57.87亿元。 但是,梧桐新区的快速发展和高速运行所带来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利益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也使社会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社会治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人口更密集了,但服务群众的力量还不足。随着居民大量入住新区,逐步实现了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居民转变,其维护自身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意识也随之提高。作为单纯管理模式的乡村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力量分散,服务缺位,在组织、制度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二是诉求更多样了,但引导群众本领还不强。伴随着企业向园区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使得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阶层分化加速,而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教育、引导、服务不同诉求群众的能力不足,导致其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三是利益分配方式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还不够。由于群众诉求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在村级民主决策、村企矛盾、征地拆迁、社

区服务、就业保障等方面更为突出。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手段单一、观念陈旧,有时甚至办好事得不到好效果。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梧桐新区面临的瓶颈和问题,决不能成为未来发展中绕不开、躲不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在举措路径上搞创新,在成果实效上求突破,使社会治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新区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一)以综治责任体系为根本,立体化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 以综治“三基建设”为引领,层层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层层落实综治工作责任,为维护基层平安、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工作保障和能力保障。 一是明确综治工作责任体系。按照全国综治工作创新南昌会议、全国综治中心建设报告视频会议、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吸取了“枫桥经验”,全方位、高规格构建“1+10”综治工作体系,“1”就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的综治中心,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综治中心主任,1名副科级干部任专职副主任,明确7名专职工作人员,高标准配置综治办公场所,60项版面制度全部上墙,下辖综合治理大队,配备队员22名,巡逻摩托10辆、巡逻车3辆,落实综治经费25万元。“10”就是内设综合协调办公室、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片村联调室、村情研判室等10个功能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主抓社会治理工作。在“1+10”工作体系架构下,梧桐新区划

申论范文大全: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doc

申论范文大全: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申论写作一直是占据着申论分数的大头,但是想提升申论写作的分数,平常需要自己下功夫,多读多写,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范文大全: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申论范文大全: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 202X年,我国GDP已经突破92万元人民币,影响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将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当前,要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牢牢树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思想,及时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建立社会化大调解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开心的日子。社会治理多一条方法、多一条路子,人民就会少一些忧难,多一些满足,社会就会多一份稳定,多一点阳光。要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让治理思路更加开阔,治理方法更加灵活,治理措施更加多样,才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创新社会治理,要重视发挥群众作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思想,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性社会调节组织吸收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一条。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社会共治,让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由“被动治理”变为“人人参与”,可以充分激发参与热情。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8718026.html,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尹丽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25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 作者简介:尹丽蓉,石河子市党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5818718026.html,ki.1009-0592.2020.09.049 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1]多年来,“枫桥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治安延伸至社会治理,逐渐创新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其内容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整意义上的群众路线是“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二者相结合,“一切 为了群众”是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基本方法,只强调“为了群众”,而不“依靠群众”,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群众路线,容易出现“政府干着、群众看着,政府很努力、群众不买账”的问题。 “枫桥经验”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枫桥经验”在强调和坚持“为了群众”的同时又“依靠群众”。打造共治共建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焕发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热情和自觉,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自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的同时,重新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创新基层善治路径的经验 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半个世纪以来“枫桥经验”得以不断传承的精髓。“枫桥经验”是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创造的,产生之初主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民间自治传统来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