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目标的确立必须深思熟虑。

一、教学目标及作用:

1、含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倡导“三维目标”的统一;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要强化,重视“学会”;对于“过程方法目标”要落实,关注“会学”;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具体,注重“渗透”。

2、作用: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同时还具有测评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等。

二、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㈠解读课标,把握教学整体方向。

首先是熟读课程标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备课中、教学中就会下意识地受其支配。

㈡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和内容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备课时,首先应读教材。

一读文本,了解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二读简介,是对文本产生的背景的介绍,需要学生简单了解的;三读提示,单元导读或者课前提示语,要么是阐明知识点,要么是引导思考的方式、要么是介绍重要方法,这都是学习的重要参考;四读习题,也可说是思考题,此部分是编者意图的核心体现。

备课时,还要读《教师教学用书》,也就是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参》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材、教参要看全、看透,从宏观入手,才能细致落实。

㈢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起点和策略。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什么内容,有多少人了解?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在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三、如何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包含其中的几个或全部。

以六年级《伯牙绝弦》教学目标,为例: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一)行为主体: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

“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

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行为主体默认是学生,可省略。

(二)行为动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笼统、含糊的。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三)行为条件

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四)行为标准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再以《观潮》三维目标为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会写“罩、沸、鼎”等生字词并尝试组词造句;能够理清大潮出现的过程及景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品读赏析“潮来时”文段,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格式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简单来说就是主谓宾形式)。内容规律是:生字词+文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格式: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重难点。内容规律:确定重难点可以参考如下——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刻画手法、人物品质;记事的文章,事情发展脉络或线索、叙事手法、事件揭示的道理或启示;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写景手法、作者情感;说明文,结构顺序、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语言特点。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参考如下:品味赏析、合作探究、联系上下文、对比品析、阅读品味、分角色朗读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格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内容规律—如热爱科学、赞美祖国壮丽河山、领略作者旷达情怀等。

总之,在正确把握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钻教材教参,做到有理有据、胸有成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而规范的制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清晰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之二)

文章摘要:本文阐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本文阐述怎样正确理解和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目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就是“预期”,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又分为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和学段目标三个层次。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