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的意思及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尔反尔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是关于出尔反尔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出尔反尔
【拼音】:
[chūěrfǎněr]
【解释】: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
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说话不算数。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举例造句】:
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出尔反尔。
【成语典故】: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在孟子这里,实际上还是说的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孟子的意思很简单,普通老百姓看到当官的战死而见死不救固然是不对,但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你当官的见死不救就对吗?当官不为民作主,又要你这当官的来干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
“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话说回来,只要你当官的施行仁政关心加民众的疾苦,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你仁我义”的情况,那还是叫做一报还一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所以,“出尔反尔”的思想其实与《易经》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相通的。
善恶都是报应。
当然,这里的报应不是佛教神秘意义上的来世因果报应,而是现世现报,不是天报神报,而是人报。
但其因果关系却是存在无疑的。
引申开来,当然不只是君与民、官与民之间才有这种关系,就是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关系。
我们周围的多人,不就是因为没有善处这种关系而弄得来“你不仁,我有义”,今天你打我一个小报告,明天我戳你一下脊梁骨,关键时间让你丢人现眼,下不了台。
就这样愈演愈烈,最后酿成公冲突,甚至大打出手,闹出事端来的也不鲜见。
遇到这种事情,最后解决的时候追根溯源,多半会发现正是“出尔反尔”所致。
甚至我们偶尔看新闻报道某个杀人案件,其事端也正是起于“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后果如此严重,难怪得曾子在说这句话时一再提醒我们:“成之戒之!”难道我们不应当“戒之”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