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如何记忆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如何记忆》读书报告
一、“知人论世”——保罗·康纳顿
Paul Connerton is a sociologist.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in memory studies.Connerton's first book, How Societies Remember (1989), opened the discuss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per Maurice Halbwachs and others) to include bodily gestures, finding in clothing, manners,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other socially negotiated practices locii where memory is "silted" (to use his verb) into human corporeal consciousness and praxis. Connerton followed up this work with How Modernity
Forgets (2009), which emphasizes what Connerton calls "place memory," or memory that is dependent upon topography and particularly upon topography as it relates to the human body. Connerton argues that modernity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sort of forgetting "associated with processes that separate social life from locality and from human dimensions: superhuman speed, megacities that are so enormous as to be unmemorable, comsumerism disconnected from the labour process, the short lifespan of urban architecture, the disappearance of walkable cities."(From Wikipedia)
二、本书想要论证的问题
“记忆”是一种极其普通的个体官能,但相对于个体记忆,还存在另一种记忆——社会记忆。那么,什么是社会记忆?社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记忆?社会或群体的记忆如何保持和传播?这即是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集体)记忆”理论概述
“社会记忆”一词由涂尔干学派第二代成员莫里斯·哈布瓦赫(1877-1945,涂尔干/迪尔凯姆的学生和同事,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提出的“集体记忆”演变而来。其实,在哈布瓦赫之前,已有很多学者讨论过“集体记忆”的相关概念。卢梭提出了“集体性”的观念,对涂尔干有很大影响。之后,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里提出了含有“集体记忆”意味的“集体欢腾”,认为宗教的观念诞生于欢腾本身,因为“惟有集体思想具备这种效力,要创造一个观念的世界,并使经验现实的世界通过它发生变形,就必须得有一种智力的过度兴奋,而这种过度兴奋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实现”。1之后玛丽·道格拉斯(1921-2007,女爵士,英国人类学家,因其对于人类文化和象征主义的作品而闻名于世)提出了:当常规行为成为一个时代的秩序时,在平淡无奇的时期里,是什么把人们整合在一起的问题。哈布瓦赫认为,“存在于欢腾时期和日常生活时期之间的明显空白,事实上是由
1对于“集体欢腾”,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知道是否准确):涂尔干指涉的不仅是宗教在初民社会里的一种仪式性质的集体表象,放到现代社会,集体欢腾也许还象征着公民公开自由表达意愿的途径和环境,有点像广场政治,但我觉得没有约束的状态极易导致宗教式的狂热。
集体记忆填充和维持着的,这种集体记忆以各种典礼性、仪式性的英雄壮举的形式出现”。他进一步分析道“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比如一尊塑像、一座纪念碑、空间中的一个地点),又是一种象征符号,或某种具有精神涵义的东西、某种附着于并被强加在这种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集体记忆与记忆的社会框架,从而我们的个体思想将自身置于这些框架之内,并汇入到能够进行回忆的记忆中去。”但是哈布瓦赫关注的是集体记忆的社会框架——家庭、宗教、社会阶级,认为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记忆,而并没有讨论集体记忆如何传递的问题,因此后来出现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中正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社会记忆是如何传递和维持的。
总之,先于康纳顿之前的研究者关于“社会(集体)记忆”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记忆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人们从社会中得到记忆,也在社会中拾回、重组这些记忆;(2)每一种社会群体皆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藉此该群体得以凝聚及延续;(3)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来说,记忆常常是选择性的、扭曲的或是错误的,因为每个社会群体都有一些特别的心理倾向,或是心灵的社会历史结构;回忆是基于此心理倾向上,使当前的经验印象合理化的一种对过去的建构;(4)集体记忆依赖其某种媒介,如实质文物(artifact)及图像(iconography)、文献,或各种集体活动来保存、强化或重温。(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四、文本内容结构的梳理
这本书结构很简单,除导论外,共分为三章分别论述社会记忆、纪念仪式以及身体实践。康纳顿主要讨论了两大主题:一是何为“社会记忆”,二是“社会如何记忆”。虽然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的广泛,且大量引用了诸如人类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阐释学、音乐、艺术、宗教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让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彻理解作者的每一句表述,但是在文本阅读的过程当中,结合作者列举的各方面事例(论据),我对整个文本的内在逻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作了如下的梳理:
1.关于“社会记忆”
在康纳顿看来,记忆具有工具性,所有开头都包含回忆因素,为现实服务。他举了一个例子:法国大革命时,通过在公开的仪式上进行的对国王路易十六的审判和处决来驳斥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光环”喻指君主制度以及使之合法化的政治神学)。因为,一千年来,国王是通过加冕仪式——涂圣油、戴王冠——来建立一种社会记忆的,这样国王就拥有了神授的统治权,任何反对国王的人就是渎圣者。而公开处死路易十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除这种记忆,用一场仪式取代另一场仪式,用一种记忆取代另一种记忆。但是,对国王的审判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