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系统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c1fbc9c1c708a1284a44c0.png)
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是:第三方案最能确保在短期内最 经济地完成阿波罗计划的全部目标。所以,决定采取第三 方案。结果,在1969年7月16日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 终于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如期完成考查任务 后于7月24日返回地面。
13
二、控制论方法
从方法论上看,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三条。 1、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来刻画系统的行为
3
二、从研究人工技术系统客体的技术科学中 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工程等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出版了 《控制论》一书,宣告了控制论这门科学的正 式诞生。 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数学家申农 (C.E.Shannon)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论》 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
7
不管那种定义,对系统概念的理解应包括如下几点:
①、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 ②、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 结构。 ③、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④、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都是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所必 须的。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在 x1 y1 控制论中被概括为“出入”, x2 y2 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 X(t) Y(t) 系统 输入;系统对环境作用的 xm yn 响应称之为“输出”,系统的 输出集合及其变化,实际上是系统的行为。控制论就是用一 组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函数来描述或刻画系统的行为 及其规律的。如果把系统的输出坐标Y(t)看作是对输入值 X(t)作变换的结果,则X(t)与Y(t)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
11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 人员登月计划,同时成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办公室根据 指定目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已经论证,作出方 案比较,最后为实现登月宇宙飞行提出三个备选方案,给决 策者选择。 第一种方案:直接登月方案; 第二种方案:地球轨道会合方案; 第三种方案:月球轨道会合方案。 决策者对这三种方案,从技术因素、工作进度、成本 费用和研制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比较: 1、在技术因素中,分别考虑了性能、制导精度、通讯 与跟踪、飞行成功率等问题。结论是第一方案在性能、制导 精度、通讯与跟踪方面最佳,第二方案的飞行成功率最差, 仅有第一、第三两方案的2/3的可能性,性能亦最难提高。 第三方案的性能与飞行成功率和第一方案相等,其他方面均 不及第一方案,但优于第二方案。
第五讲 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五讲 科学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936550ad02de80d4d840dc.png)
第五讲 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称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是指科 学认识主体在探索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及揭示自然 规律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 依据的标准不同,该方法的表现类型亦有所不同: 从科学认识成果产生的整个过程看,科学研究方法 包括科学发现方法与科学证明方法;从其成果的层 次性分析,又有获取科学事实与构建、检验和评价 科学理论的方法之别。并且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 系性称有机统一的方法整体。
3、逻辑思维方法的功能
逻辑思维也是一类创造性思维形式,它具有以下 基本功能: (1)是扩大已有知识、获得新知的工具; (2)因规则严密确切而成为判断依据,并为科学 知识的合理性立功逻辑证明; (3)是预见科学事实,提出和检验假说的工具; (4)既是使认识由现象到本质,并通向科学发现 的重要条件,又是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工具。
(二)非逻辑思维方法
因具有间断性、跳跃性,或突发性、突变 性和突破性等特点,该类方法主要包括: 由意象、联想、想象等组成的形象思维, 由直觉判断、灵感等组成的直觉思维,以 及由发散性或发散式、聚敛式等构成的创 造性思维方法。它们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同 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1、形象思维方法
3、观察的客观性问题
此指由仪器等工具的介入所导致观察结果是否 客观真实的问题。仪器表征着理论、假说,而 理论可能被推翻、假说可能被证伪。因而应要 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增强并保证观察的客观 性。 (1)结果可以标准方法重演; (2)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3)确保观察实验的高精密度。
4、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2)灵感
这是指主体对于曾经反复进行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由于 受到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产生顿悟,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的思维过程。在科学(与文学艺术相通处)史上,许多伟大的 科学家在作出杰出科学发现时,都曾冥思苦想、穷竭智力和 心力反而未得,却在不经意间灵光乍闪而实现质的飞跃。如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Einstein曾深受难以解决间断的质点 (Newton)力学与连续的电磁场(Maxwell)理论之间矛盾的 困惑,虽冥思苦想而未得,但突然灵感显现,领悟到“同时 性的相对性”问题。在短短的5-6周内就完成了科学史上的 不朽篇章——“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905年9月发表于《物 理学杂志》)。
简述系统科学方法论
![简述系统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8be3f2c8d376eeaeaa31c8.png)
系统科学方法论——引自小惠的博客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
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
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
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一、概述1. 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得整体获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
3. 系统的构成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4.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5. 结构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诸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方式。
6. 功能指系统运行中,及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能力。
7. 系统环境指存在于系统外的,且与系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即系统提供输入或接受它的输出的场所。
二、系统的分类1.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一个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联系,即与外界环境无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是指一个系统与外界环境有输入-输出关系,即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
2. 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动态系统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系统。
静态系统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系统。
三、系统方法的基本构成1. 结构方法是一种向内的研究方法,它基于系统的内部描述,着重研究产生系统功能所依赖的结构。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c970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d.png)
5、协同学的主要概念和方法论意义
1
2
突变论的原意:灾难性的变化,强调变化过程的非连续性
3
6、突变论的主要概念和方法论意义
当控制变量的个数超过5个时,突变方式是无穷的。
01
突变论的贡献:为事物的多种质态变化建立起了数学模型。
02
事物的质是由该事物的结构规定的,事物质的稳定性就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质变就是系统结构的变化。
环境与系统总是处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
等级秩序:环境与系统的关系,就是一个更大系统中元素与元素的关系。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选择作用;调节作用。
3)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
系统的结构:指系统中诸元素的秩序。诸元素排列的秩序不同,系统的性质就不同。
2
系统的结构是保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3
要改变一个系统,重要的不在于更换某些元素,而在于调整和改变它的结构。
一、系统科学的概况及其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二、系统科学的主要概念 三、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四、系统科学与辩证法的关系
202X
第四讲 系统科学方法
1
2
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美)创立。主要解决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规律。
3
4
控制论:维纳(美)创立。研究对系统的行为控制。
5
一、系统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系统科学又保持了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特点。
系统科学以数学、实验为基础,并尽可能采用数学的表达方式。
02
01
03
04
哲学探讨的另一个问题:世界的运动发展是否有规律?
4
系统科学用“有序”对规律作了精确的描述
5
第五讲 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第五讲 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3a2e4f767f5acfa1c7cd28.png)
即(1)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 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2)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 同一种原因; (3)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 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 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基本属性; (4)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 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 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虽然可以想象出任何与之 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 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以前,仍然应当如此对待。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第一哲 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 学”,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现在西方人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宗教、 宗教、诗歌等非理智的知识和价值领域完全分家。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牛顿的成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不止完成了对物理世 界的伟大综合, 界的伟大综合,对近代哲学也作了杰出的总结和统 一。 沃尔夫指出: 亚·沃尔夫指出:“近代科学先驱者的哲学思想大都 沃尔夫指出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必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止于使不同的哲学倾向相互适 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 应。”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牛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三大定 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 律。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波义耳和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他不仅仅依赖于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他把这两种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即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第五讲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二)(提要)
![第五讲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二)(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40680c0c79563c1ec5da71df.png)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有广泛的背景知识,能对某些客观事件作出价仅判断和可 行性判断;
善与人处。
这里所提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当然研究人 才、工程技术人才、科技教育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在要求上有 所不同。这是人才学讨论的问题。
客体——首先指自然客体(从实在论的观点看,天然实在、对象性实 在和科学实在都是自然客体,只是社会建构性因素不同)。但是由于当代 科学整体化的趋势,相当多的研究课题不得不涉及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所谓社会客体指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精神客体指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和 精神产品,至于一些大科学课题,带有综合性,大多包括三类客体。这一 点要引起注意。
二是问题的分解和递进。问题的分解不是指解决问题要 分为若干步骤(前后关系),而是指分为若干子问题(平行 关系),这里经验和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递进是指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 (前后中的新旧关系),新的问题如不解决,原来的问题也 无法解决。 三是问题的转移。指解决一个问题中,出现了新的有意 义的问题,是沿着原来的问题做下去,还是做新的问题,如 果做新的问题,则问题发生了转移。 可以看到,在科研工作中,问题不仅是工作的起点,而 且在整个科研工作的每一步都起着引导作用,直到问题的解 决。
城市规划思想史5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思想史5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d9a1a5ba1aa8114431d9b3.png)
到八十年代中期,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其最积极 的倡导者McLoughlin(1985)宣布为彻底失败。
McLoughlin(1992)在对澳大利亚Melbourne城市发展以及 城市规划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中,以一系列图表显示 城市规划在预测城市建成区的开展、社区商业服务业的集 聚和引导中心商务区(CBD)的建设这三项历来被认为是 城市规划领域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方面惨遭失败。而 只在营造居住区环境(尤其是中产阶级居住区)等具体方 面有较显著的成效。他认为这给了他一个警示,城市规划 的主要传统严重地并在思想上限定了规划者理解城市问题 和政策的能力。
2020/8/14
McLoughlin认识到城市规划的传统始终没有能力也并不 想来回答“城市是怎样运作的”这样的问题,因此也 就无法为规划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而只能在 “正当的规划”、“社区”和“平衡”等之类既含糊 有毫无意义的词汇组成的原则上绘制规划(plan)和 地图。如果我们要想能够理解城市问题并提出合适的 政策以改进城市以及城市中居民的生活,那就有必要 将城市规划“放逐”(relegate)到一个更为重要的 但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相对边缘位置 。
这一方法的提出和实施,将不同层次的规划问题区别对待 ,使政策的宏观协同性和行动的具体灵活性得到了统一 ,并提高了规划过程的效率。
2020/8/14
系统思想方法论也常常被称为综合理性方法论。 系统思想方法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从一开始
就立足于“理性”(即完全理性和客观理性)过程 的概念之上,期望规划师能够不带任何价值观 念,绝对公正和客观地对待相互冲突和矛盾以 及竞争的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规划师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醉心于对“方法” 本身的探讨,成为纯技术的操作者而陷于技术 决定论的氛围之中。
系统科学PPT课件
![系统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e791833d4b14e84246844.png)
系统科学基础
1
系统科学基础
第一讲 系统科学概述 第二讲 系统概念 第三讲 系统理论概述 第四讲 学科分类 第五讲 复杂科学、系统工程与
32
2)人造系统
人造系统都是存在于自然系统 之中的, 如人造卫星、海运船只、机械设备等。
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存在着界面,两者 互
相影响和渗透。
33
3)人造系统对自然系统的影响
原始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人造系统对自然系统的不良影响已成为 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核军备、化学武器、环 境污染等。
5
(二)学生各学习阶段培养什么能 力?
1、本科 2、硕士研究生 3、博士研究生 4、博士后
6
(三)这门课讲什么?如何讲?
1、系统科学的学科结构:
一级:系统科学 二级: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 “矿业工程”学科结构
一级:矿业工程 二级: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物加工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结构
35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系统的静和动都是相对的。
在宏观上没有活动部分的结构系统或相对静止的 结构系统为静态系统,例如大桥、公路、房屋等
动态系统指的是既有静态实体又有活动部分的系 统,例如学校就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不仅有建筑 物,还有教师和学生。 在中世纪以前,人们曾认为
宇宙现象是永恒不变的,习惯将事物看成是恒定的,静 止的,这种看法在哲学上是唯心的或机械唯物论的。随 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才逐断 认识到世界不是恒 定事物的集合体,而是动态过程的集合体,运动是永恒 的。宇宙是一个 动态系统,静态是相对的。
《系统科学方法》课件
![《系统科学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21aa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e.png)
03
系统设计方法
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概念
系统设计是将抽象的系统构想转化为 具体系统实现的过程,它涉及到对系 统内部各要素的整合与优化,以达到 系统的整体最优。
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整体性、有序性、动 态性、环境适应性等原则,以确保系 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 向对象设计、模块化设计等,这些方 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复杂 度的系统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的概念与原则
• 总结词:系统分析是一种基于系统思想的分析方法,它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揭示系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 详细描述:系统分析的概念是指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关系入手,综合分析 各种因素,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质。系统分析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整 体性原则强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要素;关联性原则要求系统分析时 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独立的存在;动态性原则则强调系统是不断变化 的,要分析系统的演化过程和趋势,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
系统科学的分类与层次
总结词
系统科学的分类与层次
详细描述
系统科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研究 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工程系统、社会系统 和思维系统等;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硬系统 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等。同时,系统科学也可以根 据其层次性分为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和宇观系统等不 同层次的系统。这些层次的系统各有其特点和规律, 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数学方法论-第五讲-RMI方法
![数学方法论-第五讲-RMI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5cb1c35fbfc77da269b1b2.png)
港逆水行回甲港,共用了8小时。已知顺水每小时
比逆水多行20千米,又知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 60千米。那么,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例1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十分之一,那么,冰化
成水后,体积减少了几分之几?
水
冰
水
例2 某班有四个课外活动小组。已知有二分之
一的学生参加语文小组,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参加英
语小组,有八分之一的学生参加数学小组,还有6名 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如果参加者互不重复,该班有 多少人。
1 2 1 4 1 6人 8
例3 鸡兔同笼不知数,十二个头笼中露。 数清脚共三十只,多少只鸡多少兔?
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数学方法论专家 -----徐利治
一、关系映射反演方法
如果原问题“化归”为一个新问题 后,新问题与原问题是同构的(即,只 是形式不同,数学结构完全相同),这 种“化归”在数学上又称为“RMI”方法。
二、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基本含义
原象关系结构
(原象系统中的问题) 映射 映射关系结构 (映射系统中的问题)
甲,乙两船同时从B港分别向C港和A港行 驶。已知甲船速度是乙船速度的五分之六倍, A,B 两港相距540千米。甲船3小时后到达C 港,然后立即驶向A港,最后与乙船同时到达 A港。则乙船速度是( )千米/小时。
C
B
A
6 [540 (3 2) 5] 15 5
一船从甲港顺水而下行到乙港,马上又从乙
现在岁数与当时岁数的差
113岁 甲17岁 乙岁数 丙岁数
甲现在岁数
乙现在岁数
丙现在岁数
(岁) 乙现在岁数是:(113 17) 3 32
(岁) 丙现在岁数是:113 25 32 56
四、运用RMI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PPT课件
![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085c0aaea998fcc220efb.png)
2021/5/23
17
第17页/共75页
6.1 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 ⑥系统同构
• 提到同构,还会涉及同态的概念 • 不同系统间的数学同态关系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但不具有对称性 • 数学同态一般用于模型的简化,不能用来划分等价类
2021/5/23
18
第18页/共75页
6.1 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 ①系统分析法 • ②信息方法 • ③功能模拟方法 • ④黑箱方法 • ⑤整体优化方法
2021/5/23
31
第31页/共75页
6.1 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 ①系统分析法
• 系统分析法是以运筹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通过对系统各种要素、过 程和关系的考察,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的方法
•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 ④环境、行为和功能 • 系统的环境是指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有联系的事物组成的集合。系统要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达到应有的目标,系统自身一定要适应环境的要求
2021/5/23
12
第12页/共75页
6.1 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 ④环境、行为和功能
• 系统的行为是指系统相对于它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变化 • 行为属于系统自身的变化,同时又反映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行为所引起的、有利于环境中某些事物乃至整个环
27
第27页/共75页
6.1 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 系统科学遵循的一般原则 • ④模型化原则
• 系统科学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符号模型而非实物模型 • 符号模型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数学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学模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a15010c5da50e2534d7f00.png)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同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给社会 历史以全面、科学的解释。杰出人物是代 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 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 用的历史人物。他们或者是重大历史活动 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或者是科学技术和艺 术领域的重大发明、发现的创造者。杰出 人物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代表 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 和智慧,收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的社会共同体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 才能存在和 发展。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人 的社会性通过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表 现出来。 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 展奥秘的钥匙
“现实的人”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包括生 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新 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人口的生产和再生 产活动;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并且, 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也同时生产着 他们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 关系。 上述四个方面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 会活动,它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人们的 社会意识的本质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 够得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深深地存在于 这些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之中。
第五讲方法论(上)
![第五讲方法论(上)](https://img.taocdn.com/s3/m/f30193c56137ee06eff91814.png)
32
观察中渗透着理论
1,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 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2,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的,而科 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因此: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 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加工改造作用
33
实验对对象的干扰作用
实验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物质作用而认识 对象,干扰作用是固有的,无法根除的。 在经典物理学中,干扰作用原则上可以 降低至忽略不计的程度。 在量子力学中,干扰作用原则上必须考 虑。——测不准原理。
综合:将研究对象 的部分、单元、环 节的认识结合起来, 形成对于对象的整 体认识。 综合从对象的局部 知识出发,以分析 为前提。 综合为分析提供基 础。
53
归纳、演绎与类比
归纳:从个别或特殊事物概括出共同本 质或一般规律的方法。 演绎: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实的推理方 法。 类比:根据两类对象在某方面的类似或 者同一,推断在其它方面它们也可能类 似或者同一的推理方法。
◦ 可重复性的自然限制 ◦ 可重复性的经济限制 ◦ 可重复性的社会限制
36
如何理解观察的客观性?
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对立而统一的,而非此消 彼长的。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越是能实现 客观性。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意味着标准条件下的可重 复性、主体间性。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依赖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理 论的指导。 科学观察依赖观测仪器和观测技术。 科学观察依赖严谨的学风。
5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研究者自身的体会总结 其他科学家的经验总结 其他领域活动的经验移植 哲学理论的概括总结
6
第四节
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的定位: 特殊研究方法:只适合某些学科 一般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 普遍研究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及人文学科
第01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第01章系统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aac43158fb770bf78a55fc.png)
第1章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系统学习要点1.掌握古代、近代和现代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及差别2.掌握现代方法论的特征3.掌握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4.掌握系统思想和系统的概念5.掌握建立与养成系统思想的方法1.1 系统科学方法论人类在与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地认识、掌握自然界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品。
然而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
他们在失败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在成功的喜悦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明,并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旅途中,他们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步从中提炼出一套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充实、丰富和提高,就形成了系统科学方法论。
1.1.1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产生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体现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从方法论角度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相互联系的时期。
1.1.1.1古代方法论自人类出现以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同自然界打交道。
在科学技术相当落后的古代,人们为了从自然界得到足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与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把世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从组成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在古代人类的实践中,而且在古希腊和古中国的哲学思想中都有体现。
如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岷江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和120个附属渠堰工程,工程间的联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形成一个协调运转的工程整体。
古希腊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过:“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被马克思称为伟大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曾指出,事物的生灭变化是由物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引起的,并得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论断而成为古代方法论的代表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环境是指系统以外并与系统发生联系、 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或事物组成的整 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描述
统一体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用系统效应(SE) 衡量整体性。一般说来,系统效应有三种情况:
⑴ 正效应 :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大于各要素
效应之和,即
SE>AE+BE+CE+ ……。
其中AE、BE、CE、等分别表示要素A、B、C等 的效应。
⑵ 0效应: 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刚好等于各 要素效应之和,即 SE=AE+BE+CE+ ……。
(2)一般信息论:也是研究通信问题,但包括 了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和信息; 理等问题;
(3)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1.和2.,而且包括 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
1、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对信息论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数 学 家 申 农 ( C.E.Shannon ) 和 维 纳 (N.Wiener)的研究工作。
关系如下式: 情报∈ 知识 ∈ 信息
3、熵理论—熵增熵减
信息熵的理解—热力熵与负熵
(1)信息熵的提出: 概率相等:H=logn 个体信息:H=-log pi越小,H越大! 平均:H=-∑Pilog pi→热力熵→即信源的平均信息
量。 (2)信源—热力熵H(X)
信源输出的平均信息量;系统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3)信宿—负熵H(Y)
H(Y)=H(X)-H(X/Y)-条件熵
3、熵理论
A、无干扰:I(P)=H(Y)能全部消除 信宿的不定性。 B、有干扰:I(P)=H(X)-H(X/Y) 信宿对信源的不定度不能完全消除。 C、完全干扰状态:H(X)=H(X/Y)
I(P)=0
4、通信系统的理论
通信系统的简单构成 仙农的信息通讯模型
系统的稳定性是整体的稳定性,不是个别要 素、部分、层次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 系统在非平衡态下的保持自身有序性的特性。 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
4、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相关性(关联性)原理 :是指系统中要素 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结构 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倚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理论。信息论是研究通讯和通讯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 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和信息传递和变换 的科学。
控制论: 研究各种系统的控制规律的科学。
系统科学理论的包括:“新三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 论)
二、老三论
(一)系统论
2、关于信息含义特性等
在认识论研究中,由于强调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所以把信息定义为“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 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小结:信息概念的多样化,使人们很难为信息下一 个反映全部内涵的定义。只要知道某个功能是指哪 个层次的信息,就不致在信息研究和应用中产生歧 义。
在本体论研究中,由于研究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故把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存在方式”。
马克思:把复杂社会大系统划分为三个基本子系 统,即生产结构系统、政治法律系统、意识形态 系统,深刻分析这些系统及各系统内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1、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的系统思想:古代医学:脉象、经脉、 气血、阴阳互补说;病症、病人、环境联系起来。
农事:种子、土壤、肥料、灌溉、季节之间的辩 证关系;
消息
信 号
信号
消息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噪声
4、通信系统的理论
(1)信源、信宿问题 (2)信道理论:
A、有效性(信息的数量出发) 信息传输率=以最大通信速度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处理技术有:
a、压缩信源 b、信道复用:
时分多路通信 频分多路通信
4、通信系统的理论
B、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处理——质量指标 信息传输的质量下降原因 处理技术有: a、均衡技术: b、抗干扰技术: 内部:抑制设备内部的噪声影响;
2、系统论的基本范畴
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层次
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 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 特定功能 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倚赖; 由于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 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2、系统论的基本范畴
4、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开放性原理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 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 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在当今的社会,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把自 己完全封闭起来,否则它将无法生存。但如果不 加选择地对外开放,那么这样的系统最终会被其 他的系统取而代之,自己也就消亡了。
孙子兵法: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全局 去制定作战方案。
(2)初期的系统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明确提出系统管理的思想。
1、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3)现代系统论的产生 :贝塔郎菲(美) 1945 发表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1968年编著 出版了《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全面阐述 了其系统论思想。
信宿为能够排除不定度的最大信息量I(P); 用其描述系统的运动过程,是反映系统由无序向 有序状态运动。
3、熵理论
(4)二者关系: H(X)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而负熵恰
是解除不定度所需信息的度量;要使混乱的系 统有序化就需要一定量的信息,系统从无序到 有序所增加的负熵的量也恰好就是系统热力熵 所减少的量。
4、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目的性原理 :组织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 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 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稳定性原理 :在开放的环境下,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 自我调节,从而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和恢复 系统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4)现代系统论的发展 : 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 论,普利高津(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1969年 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西德)1976年提 出的“协同学”理论;法国数学家托姆于1972 年提出的“突变论”。
(5)系统工程学的研究 :美贝尔公司“系统工 程学”,兰德公司“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工 程的产生与发展,也为系统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 要贡献。
1、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度量信息量的公式: H(x)= -k∑ni=1P(xi)logP(xi) 式中H(x)表示信息事件x的平均信息量,k为
常数,xi表示信息事件,P(xi)表示信息事件发生 的概率,n表示信息事件总数。
申农于1948年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 标志着信息论的正式诞生。
1、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系统科学理论的产生
“老三论” “新三论”
又称信息科学理论方法,都是围绕系统 这个对象,但是又是以信息为研究手段的 分析研究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的产生
二战以后,产生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考察 的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六十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 环理论又相继问世。
系统科学理论的产生
在数学上,所谓传递函数是指输出拉普拉斯变换 与输入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系统的描述
结构描述和功能描述的关系:一般地说, 系统的结构描述与功能描述可以相互转 化,既可以由状态方程求出传递函数, 亦可以由传递函数求出状态方程(这种 变换称作系统的实现)。
4、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整体性原理:整体性是系统各要素作为一个有机
要素:要素是构成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 要素有一般要素、基本要素和最基本要素的区 分。
联系: 联系是指要素构成为系统的媒介。系 统论中比较注意耦合联系,甚至把联系与耦合 相互通用。
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 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以及时空关 系的内在表现形式。
2、系统论的基本范畴
2、关于信息含义特性等
通讯理论中,申农把信息定义为“事物不确定性 的消除程度”抓住了信息的随机性和统计性这一 本质。
在控制论研究中 ,维纳把信息定义为“系统组 织程度的标记”,这实际上反映了信息的组织结 构特征和反馈控制功能。
在系统论研究中,着重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 性的关系,把信息与熵联系起来,定义信息为负 熵,揭示了信息的有序性本质。
第二篇 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论
第五讲 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掌握系统科学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及方法,了解系统工程方法。
(二)教学重点:通信理论、自组织理论 (三)教学难点:系统工程理论方法 (四)课时安排:6课时 (五)作业:见后
(六)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
一、系统科学理论的产生 二、老三论 三、自组织理论(新三论) 四、系统科学方法 五、系统工程方法
⑶ 负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小于各要素
效应之和,即
SE<AE+基本原理
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差异包括 结构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 用、机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形成了具有 值的差异的层次性。 从发展的眼光看,系统的层次性即是系统发展 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地把握和运用系 统的层次性原理,把它转化为认识方法,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难→人—机系统。
系统科学理论的产生
(4)信息的作用明显增强,只靠人脑来 处理信息不能适应“信息爆炸”。→信息 理论和方法迅速发展。
(5)二战要求以最新技术、最短时间生 产大量新武器,人自然地接触到系统的特 征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