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间脑讲解
中枢神经系统间脑讲解
(三)上丘脑
松果体 缰连合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后连合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锥体外系的 运动调节, 抑制和调节 苍白球
(五)下丘脑
1.外形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垂体
(五)下丘脑
2.分区及核团
室旁核 视上区
视上核
弓状核
结节区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核
视前区
(五)下丘脑
中枢神经系统 三、间脑
(一)背侧丘脑
外形: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终纹
(一)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 内髓板,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一)背侧丘脑
外侧核群:
背外侧核
背层 后外侧核
枕
腹前核
腹层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一)背侧丘脑
◆中线核群 ◆板内核 ◆丘脑网状核 ◆外髓板
(一)背侧丘脑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古丘脑 ●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 传入纤维,组成上行激动系统 ●传出至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维持机体觉醒状态
(一)背侧丘脑
2.特异性中继核团
●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接受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三叉丘系、孤束核、内侧丘系 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传出至大脑皮质躯体和感觉 中枢 ●躯体感觉与运动的中继站
3.纤维联系
①与垂体联系
●视上核室旁核合成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视上垂体束 -神经垂体-储存
●漏斗核合成多种激素-结 节漏斗束-垂体-调控腺垂体 内分泌功能
(五)下丘脑
3.纤维联系
②与边缘系统联系
●穹隆:海马结构-乳头体
●前脑内侧束:隔区-下丘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1概述、中枢神经系统
内部空腔——侧脑室。
1)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在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形态不同,所以功能上 也有所不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某些刺激,完成某些 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为皮质功能区:
35
躯体运动区
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局部定位,宛如一个倒立 的人形(头面部不倒)。
27
(三)间脑
位置 分部 分为背侧丘脑 、下丘脑等,内有第三脑室。 在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所覆盖。
(1)背侧丘脑
又称为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 为一对卵圆形的灰 质团块
28
1、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外侧核群后部的腹侧份称为腹后核 全身各部的躯体感觉冲动,都要 经腹后核中转后再传人大脑 在背侧丘脑后下方,有一对隆起: 内侧膝状体——与听觉传导有关 外侧膝状体——与视觉传导有关
46
1)可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与颅骨相贴,∴无硬膜外隙 硬脑膜与颅盖的连接较疏松,与颅底的连接则相当紧密 ∴颅底骨折易被撕裂 2)可形成一些结构: A.大脑镰 伸入大脑纵裂内的硬脑膜,形似镰刀
B.小脑幕
伸入大脑横裂内的硬脑膜,形如幕状
C.硬脑膜窦 在脑的某些部位,硬脑膜两层分开,00 00000围成的腔隙。内含脑的静脉血 主要的有上矢状窦、直窦、海绵窦等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 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 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 脊神经根组成。
9
脊髓的外形
白质
灰质
10
•前正中裂:前正中线上,宽而明显 •后正中沟:后正中线上,不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延髓脑桥沟内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
基底部两侧有三叉神经根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
1.腹侧面
大脑脚、脚间窝
在脚间窝内有动眼神经根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动眼神经
2.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其深面有楔束核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
髓纹
延髓上部、脑桥的背侧面形成
④“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②“说话中枢”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①“听话中枢”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③“阅读中枢”受损:失读症
语言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尾状核:“C”形,围绕背侧丘脑
豆状核:内侧部和中间部合称苍白球,外侧部最大称壳
杏仁体:连于尾状核的末端
背侧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杏仁体
壳
苍白球
纹状体
端脑又称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结构称为胼胝体。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胼胝体
3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背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下丘脑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水盐平衡、情绪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功能
位置:在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
交通: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间脑及其神经核团的解剖
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 依据这些轴系的概念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例如突眼的病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病变,作为医生就应该
考虑到甲状腺、垂体、下丘脑的病变均可导致突眼,这样就有利于 最后的确诊。
②自主神经的调节
• ②自主神经的调节。 • 下丘脑是调节交感与副交感活动的主要皮质下中枢。 • 下丘脑前区内侧使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下丘脑后区外侧使交感神
第三脑室
• 两侧间脑之间有一矢状位的窄腔,为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其顶部 为脉络丛;底为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前界为终板;后经 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第三脑室
• 两侧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背侧丘脑与下丘脑以下丘脑沟 hypothalamic sulcus为界,此沟的前端有室间孔interventricular foramen,为侧脑室通第三脑室处。
(二)后丘脑
• 前者是听觉传导通路在丘脑的中继站,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发 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至颞叶的听觉中枢。
• 后者为视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继而发出纤 维组成视辐射,投射至枕叶的视觉中枢。
(三)上丘脑
• 上丘脑epithalamus居第三脑室顶后部的周围,为背侧丘脑与中脑顶 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松果体pineal body、缰连合、缰三角、 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 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投射到腹后外侧 核,再由该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相应的上肢、躯干和下肢大脑皮质躯 体感觉中枢代表区。
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 为背侧丘脑内进化最新的部分,包括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的背侧 组。
• 此类核团接受广泛的传入纤维,尤其是与大脑皮质形成丰富的纤维 联系。功能上与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情感、学习与记忆等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脊髓
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桥是通道;中脑是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间脑:丘脑是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是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底丘脑是调节肌张力——运动。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端脑:(大脑)
大脑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额叶以躯体运动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边缘系统: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的调节中枢,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也参与记忆的活动。
中枢神经解剖学chapter_9_间脑
外侧核群-背侧( 背外侧核) 主要与海马、扣带回有往返的纤维联系,因此参与边缘系统的功能。
外侧核群-腹侧(腹前核、腹外侧核(腹中间核)、腹后核(腹后外侧 核和腹后内侧核)
腹前核:接受来自黑质、苍白球和小脑的传入,传出至额叶运动皮层, 是丘脑的运动感觉中继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接受来自小脑齿状核、黑质、苍白球的传入, 以及脊髓后脑束与前庭核团传入的本体感觉,主要与大脑的运动皮层, 特别是初级运动皮层有往返性的纤维联系,是丘脑的运动感觉中继核团。
尽管间脑的体积只占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一直被认为 是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其中上丘脑是 前脑与脑干间的联引中枢;丘脑是感觉上行传递最后的 中继核团;下丘脑是调控内脏功能和稳定内环境的高级 脑;底丘脑与基底神经核一起参与随意运动的调节;后丘 脑的内侧和外侧膝状体分别是听觉和视觉上行中继的 核团。
中枢神经解剖学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两侧的大脑半球掩盖其背面及 侧面。在发生过程中,其外侧面与大脑半球长合,致使二者之 间的界线不明。间脑下面的中份与中脑相续连。
间脑可区分为背侧丘脑(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下丘脑 和底丘脑位于间脑的底层,底丘脑在后方直接与中脑被盖续连;上丘脑是个狭 小区域,位于背侧丘脑背后正中,包括一个小突起,即松果体,及其根部的邻 近区域。下丘脑位于底丘脑的前方,并参与间脑前分游离下面的构成。丘脑 (背侧丘脑)位于下丘脑和底丘脑的背侧,从中脑水管至室间孔的连线,可作 为它们之间的分界。后丘脑是两个突起,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后分的下面,正对 上丘的上方,分别称为内侧、外侧膝状体。
三 后丘脑 (metathalamus)和底丘脑 (subthalamus)
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接受视 束的传入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间脑
7.昼夜节律调节:
通过视交叉上核接受来自视网膜 的传入而调节昼夜节律。
六、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位置: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边界:
顶壁:为两侧丘脑髓纹之间的薄层脉络组织,此 处脉络组织内面有两条前后纵行的血管丛,顶着室 管膜突入第三脑室脉络丛,并在室间孔处与侧脑室 脉络丛相续连。 底: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构成。 前界:终板 、前连合 和穹隆柱构成。 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 两侧壁: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髓纹: 为连接隔核和缰核的纤维束。 缰核habenular nuclei: 位于缰三角内。两侧缰核通过缰联合 相关联。 缰核属边缘系统神经环路的一部分, 可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中脑的中继站,与 行为和情感相关。
松果体: 属内分泌腺。分泌5-HT,去甲肾上 腺素和褪黑激素elatonin,在抑制生殖腺 、调节生物钟方面起重要作用。 16岁后钙化,可作为X线诊断颅内占 位病变的定位标志。
前核群anterior nuclear group 内侧核群medial nuclear group 外侧核群lateral nuclear group
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群intralaminar
nuclear group
在第三脑室侧壁和中间块内有中线 核群midline nuclear group 在外髓板与内囊间有丘脑网状核
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位置: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渡 区,位于丘脑的下方,内囊和下丘脑之 间,外形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 结构组成: 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又称luys 核,紧邻内囊的内侧,位于黑质内侧部 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 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 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对苍白球的抑制作 用,一侧病变可出现半身颤搐。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9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
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20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1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1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3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14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28
3、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 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9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概述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复杂网络。
它是人体感知、运动、思维等各种活动的调控中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析。
1. 大脑的解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半球和位于中间的间脑。
每个半球又分为四个叶片: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富含细胞体,白质则主要由胶质细胞形成。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覆盖的一层灰质区域。
它包含了约20亿个神经元和多种连接它们之间的突触结构。
这个递归连接使得大脑具备了高度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完成复杂任务。
2. 脊髓的解析相比之下,脊髓作为CNS接近身体周围结构的一部分,起到传递信号、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扎根于颅骨之间的脑干,并延伸到背部,是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通道。
脊髓内部包含许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主要提供支持功能,帮助维持神经元正常工作环境。
在这些神经元中,还有反射弧参与体表疼痛等感觉的处理,以及肌肉收缩等运动控制。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解析1. 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别的结构之一,具备复杂而丰富的功能。
首先,它协调了不同感官信息(视觉、听觉、触觉等)并进行整合,形成我们对外界世界的认知。
其次,大脑皮层参与了情绪、记忆、思维等高级活动。
例如,在前额叶区域,我们会进行决策和判断;在颞叶区域,我们储存和检索记忆;而顶叶则负责注意力和空间认知。
此外,大脑皮层还通过运动控制区域向下发送运动指令,并接收并处理反馈信号。
这使我们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做出精确的动作。
2. 脊髓的功能脊髓作为CNS的一部分,主要参与感官信息传递和运动控制。
它与周围神经系统相连,并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进行信息交换。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感觉神经元会将信号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供我们感觉和意识到外界刺激。
而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脊髓则负责传递指令至肌肉,引发相应的运动。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中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
大脑位于头颅内,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
它分为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三个主要部分。
大脑半球负责高级感知、思维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脑干负责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
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脊髓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脊髓神经根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脊髓也是神经传递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将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身体各处。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复杂,可以分为感知、思维、运动和调节等多个方面。
感知是指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
感知信息首先通过神经传导系统传输到大脑半球的感觉皮质区域,然后进行处理和解释。
思维是指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等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过程。
大脑半球的皮质区域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具有高级智力和创造力等功能。
运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骨骼运动的过程。
大脑通过运动皮质区域发出指令,然后通过脊髓传送到相应的肌肉和骨骼中。
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脑和脊髓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运作。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会对人体的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脑血栓会导致脑血管阻塞,影响大脑供血,从而导致认知和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脑瘤则会对大脑的功能产生压迫性作用,引起头痛、恶心和视力问题等症状。
为了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保持身体健康,例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等。
其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环境中。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因为精神压力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章04神经系统
3、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
大脑皮质的活动有它的规律的,若 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 顺序,先后出现,重复多次后,这种 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 下来,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 下面该做什么了,提前做好准备。这 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
如:作息制度习惯的形成,动物的驯化
4、保护性抑制—睡眠
异相睡眠中醒来,常发现自已在做梦。 会睡的孩子更聪明
(二)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1)脑细胞数目的增长 妊娠三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 基本形成。一岁前是脑细胞数目不再 增加,而后是由短变长,细胞像一棵 小树苗,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2)脑重量的变化
出生350克 1岁950克 成人1500克 6岁1200克
大 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 联系通路
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 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 幼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 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 现象。
3、周围神经系统
由脊髓发 出的神经叫脊 神经,分布在 躯干、四肢的 皮肤和肌肉里。 由脑发出的神 经叫脑神经, 大都分布到头 部的感觉器官、 皮肤、肌肉等 处。脑和脊髓 还有通向内脏 器官的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
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
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主 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 脏的感觉和运动。分布在内脏 等处的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两者为交互抑
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4、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
产生反应(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丘脑 ●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 传入纤维,组成上行激动系统 ●传出至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维持机体觉醒状态
(一)背侧丘脑
2.特异性中继核团
●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接受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三叉丘系、孤束核、内侧丘系 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传出至大脑皮质躯体和感觉 中枢 ●躯体感觉与运动的中继站
(一)背侧丘脑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层 ●与丘脑其它核和大脑皮质形 成广泛的纤维联系 ●与情感、学习、记忆有关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接受外侧丘系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到大 脑皮质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
纤维组成视辐射投射到大脑皮 质视觉中枢
(三)上丘脑
松果体 缰连合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后连合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锥体外系的 运动调节, 抑制和调节 苍白球
(五)下丘脑
1.外形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垂体
(五)下丘脑
2.分区及核团
室旁核 视上区
视上核
弓状核
结节区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核
视前区
(五)下丘脑
中枢神经系统 三、间脑
(一)背侧丘脑
外形: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终纹
(一)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 内髓板,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一)背侧丘脑
外侧核群:
背外侧核
背层 后外侧核
枕
腹前核
腹层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一)背侧丘脑
◆中线核群 ◆板内核 ◆丘脑网状核 ◆外髓板
(一)背侧丘脑
3.纤维联系
①与垂体联系
●视上核室旁核合成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视上垂体束 -神经垂体-储存
●漏斗核合成多种激素-结 节漏斗束-垂体-调控腺垂体 内分泌功能
(五)下丘脑
3.纤维联系
②与边缘系统联系
●穹隆:海马结构-乳头体
●前脑内侧束:隔区-下丘脑 -中脑
●终纹:隔区-下丘脑-杏仁体
(五)下丘脑
3.纤维联系
③与脊髓脑干和丘脑联系
●乳头丘脑束
●乳头被盖束
●背侧纵束
●下丘脑脊髓束
(五)下丘脑
4下丘脑的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②自主神经的调节 ③体温的调节(知冷知热) ④摄食行为的调节(知饥知饱) ⑤昼夜节律的调节(知昼知夜) ⑥情绪活动的调节
Hale Waihona P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