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选址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布局与应用

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布局与应用

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布局与应用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是航空管理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负责监测和控制飞机在地面的移动和停放。

本文将探讨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布局与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关键设备。

一、雷达设备的布局为了实现对飞机在地面的精确监测和控制,雷达设备的布局至关重要。

通常,飞机场地面雷达系统包括以下几种设备:面积雷达、多目标跟踪雷达和防碰撞雷达。

1. 面积雷达面积雷达负责监测飞机场的整个区域,用于检测靠近飞机场的飞行器和其他移动物体。

它通常被放置在飞机场附近的指定高处,以获得更广泛的侦测范围。

面积雷达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实时监测并提供目标物体的距离、高度和速度等信息。

2. 多目标跟踪雷达多目标跟踪雷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面积雷达提供的目标物体信息,精确追踪飞机的位置和移动轨迹。

它可以有效地跟踪多个目标和高速运动的飞机,并提供实时数据给航管人员,以协助决策和避免碰撞。

3. 防碰撞雷达防碰撞雷达主要用于监测飞机和地面车辆之间的安全间隔。

它会发出警报或提醒,以确保飞机在地面停放期间不会发生碰撞事故。

防碰撞雷达通常装置在飞机的机身底部或附近,以获得最佳监测效果。

二、雷达设备的应用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飞机监测和控制,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地面运营控制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提供了实时的飞机位置和移动轨迹数据,这对于地面运营控制至关重要。

航管人员可以准确把握飞机的接近情况,合理安排出入口的使用、跑道的分配以及地面车辆的调度。

这有助于提高地面运营效率,减少飞机起降时间以及地面拥堵。

2. 碰撞预防和安全管理飞机场地面雷达设备的防碰撞功能是确保飞机停放期间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飞机和地面车辆之间的安全间隔,防碰撞雷达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或提醒。

这有助于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保障飞机和人员的安全。

3. 跑道使用和飞机起降控制雷达设备的高精度监测和控制功能,使得航管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和控制飞机的起降流程。

以国内某机场为例的场面多点定位系统布点选择

以国内某机场为例的场面多点定位系统布点选择

以国内某机场为例的场面多点定位系统布点选择摘要:场面多点定位技术(MLAT)是一种新兴的用于机场场面的一种新型监视技术。

多点定位技术的原理在其他领域,如GPS定位、移动基站定位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民航领域,场面多点定位技术作为高级场面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的一种监视源,通过接收待定位目标发出的民航常用信号,如ADS-B报文、A/C模式雷达信号、S模式雷达信号等。

一方面通过接收这些信号对机场场面中的移动目标,如航空器,车辆进行计算完成实时定位,另一方根据这些信号提供的地址码,航班号等信息在A-SMGCS中完成目标与计划的自动关联,提供给管制员使用。

目前我国对场面监视技术的应用主要几种在大型机场,使用的是场监一次雷达作为监视源。

但是使用场监一次雷达作为场面监视的监视源,由于雷达的特性,面对大型机场场面复杂情况,如双跑道,三跑道,指廊较多等情况,一个雷达并不能对场面情况进行有效的监视,同时存在较多的盲区。

并且用场监一次雷达作为监视源,其价格较高,且一次雷达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是靠电磁波反射定位,无法获取目标其他信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航事业也在飞速发展,各中小机场对场面监视的需求越来越大,场面多点定位系统这一监视新技术在各中小机场开始作为主要的场面监视手段,在大型机场,场面多点定位系统是对场监一次雷达的重要补盲手段。

场面多点定位系统较场监一次雷达来说,价格较为低廉,其覆盖区域取决与地面站的覆盖范围,面对场面复杂的情况,可以通过地面站的数量来减少盲区,同时通过增加地面站数量也能提高定位的精度,具有可扩展性。

同时场面多点定位系统能接收航空器,车辆发出的报文或其他信息,实现目标与标牌的自动相关,减少了管制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从场面多点定位系统的原理入手,解释了场面多点定位的定位原理和决定场面多点定位精度的一些关键因素。

完成对理论部分的分析后,联系实际,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定位精度影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地面接收站的布点。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多点定位地面站选址仿真分析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多点定位地面站选址仿真分析

分析Technology AnalysisDI G I T C W 技术88DIGITCW2019.061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经济的大力投入,以及甘肃省经济和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兰州中川国际机场2016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标志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正式跨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2018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385万,日均起降达到300架次。

航班量的高速增长,给空管系统管制员工作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和挑战,如果还是单纯依靠管制员自身的目视观察来监控指挥航空器,势必会加重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为此,有必要在兰州本场引入多点定位技术,实现对本场航空器地面运行状态的监控,减轻管制员的工作压力,本文将以多点定位地面站的站址选取方法来展开探讨,完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多点定位最佳布站的设想。

2 多点定位系统原理机场场面多点定位系统通过计算移动目标发射信号到达主站和基站的时间差(TDOA )来估算其空间位置,因此可以精确地对机场场面移动或者静止的目标进行监视。

多点定位系统为机场场面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一次场面监视雷达不同的技术手段,其经济成本较场面监视雷达低、地面站站选址较为灵活,并且可以实现对场面航空器高精度的定位、跟踪和监视,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 多点定位系统布站和GDOP 仿真分析从上述分析可知,与GDOP 值有关的变量:移动目标与各接收站的几何位置,移动目标的高度,地面站数目、地面站天线长度和地面站点的布站形式。

因此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增加地面站数目、增加天线长度、优化地面站点的布站形式。

以倒三角形、星型的两种布站形式下的移动目标高度、天线长度、地面站点位置和定位精度的关系展开讨论,以此为实际工作中地面站点的设置,提供科学的依据,得到最佳的布站形式。

4 多点定位布站方法在兰州机场的运用通过上述对多点定位的原理及仿真分析,下面将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例,分析如何在兰州机场进行多点定位的布站。

民航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研究

民航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研究

民航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民航监视雷达技术中的创新发展,重点关注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方案。

通过对雷达技术、监视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多基一次监视雷达的概念,并设计了相应的部署方案,展望了该技术在民航领域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关键词:雷达技术;民航监视;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方案一、引言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和飞行器数量的增加,对空中交通监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监视雷达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监测范围有限、盲区存在以及对飞行器高度和速度的限制。

因此,研究新型雷达技术以满足现代民航监视需求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方案,以满足现代民航监视需求。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并提出一种创新的雷达技术,以满足民航监视的需求,并优化监视系统的性能。

通过多基一次监视雷达的研究,可以提高监视范围、减少监视盲区、提高对飞行器高度和速度的测量精度,从而提高民航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雷达技术与民航监视需求2.1 雷达技术概述雷达(Radar)是“射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它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单元组成。

发射器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当这些波击中目标并反射回来时,接收器捕捉到它们并测量了它们的时间和频率。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雷达系统可以计算出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不同类型的雷达技术包括传统的二维雷达、三维雷达以及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二维雷达主要用于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而三维雷达能够提供额外的高度信息。

相控阵雷达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迅速扫描大范围,并准确跟踪多个目标。

雷达技术在民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监视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协调空中交通、提供空中防撞警告等。

然而,传统雷达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监测范围有限、盲区存在以及对目标高度和速度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的多基一次监视雷达技术,以克服这些局限性,提高监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论二次雷达空域监视能力的预估方法

论二次雷达空域监视能力的预估方法

论二次雷达空域监视能力的预估方法【摘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作为雷达管制“千里眼”的民用二次雷达正处于密集建设的周期中。

在各种复杂地理环境中,如何准确预估雷达对目标空域的监视能力成为雷达选址既困难又重要的课题。

本文结合计算机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一种基于高程数字地图的预估雷达对目标空域监视能力的方法,并使用深圳民用雷达的实际运行数据做验证,从而有效解决了雷达选址中预估监视空域的难题。

【关键词】二次雷达;雷达站选址;空域监视二次雷达被誉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千里眼”,在飞行监视和冲突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二次雷达的广泛使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方式才能由程序管制方式安全全面地过渡到雷达管制方式,使飞行管制效率得以成倍提升。

与所有使用视距传输原理的通信方式一样,二次雷达在其有效作用范围内也不应有任何的遮挡。

尤其是二次雷达具有作用距离大、灵敏度高的特点,稍微的一点障碍物遮挡都会带来复杂的有害作用。

产生这些危害的机理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信号衰减或遮挡、电磁波反射、电磁波散射、多径干扰导致波瓣开裂,而这些危害中以直接的障碍物遮挡尤为常见和严重。

本文以深圳雷达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提出一种基于高程数字地图的预估雷达对目标空域监视能力的方法,以有效解决选址工作中在雷达受障碍物遮蔽影响后,工程人员不能准确预估雷达监视覆盖能力的难题。

现对此预估方法作如下理论及实际效用分析:1 二次雷达作用范围的预估计方法二次雷达LV A天线具有向下辐射电磁信号的特性,因此,在选址和天线塔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建成后的雷达高于周边环境,减少遮挡和反射体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对于建设在机场附近的雷达站,考虑到需要对机场周边较低高度的飞行器进行监视覆盖,更需要严格控制雷达周边视距障碍物的存在。

对于这一阶段障碍物的评估,可以从雷达近端和雷达远端两个方面进行。

对障碍物在雷达数百米至几公里的近端的影响,由于障碍物数量有限且目视可见,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光学仪器测定其对目标监视空域的遮蔽影响。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作者:王思韵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1期摘要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机场区域规划及地面管制的重要工具,在国内各大机场中广泛使用。

文中以民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机场场面设置监视雷达的背景及类型,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方案。

关键词空中交通;机场监视;雷达中图分类号 V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0-0134-02随着全球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场飞机的数量和起降次数不断增加,塔台与地面控制命令单单依赖地面运输可视化指挥和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发展要求。

如何在变化莫测的天气条件下管理越来越多的飞机及服务车辆,是各大机场首要解决的问题。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具有全天候、及时性的特点,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工具,得以广泛应用与国内外各大机场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也迈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的民航运输量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稳步上升,机场数量也有所增加,为了适应我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对机场地面管制系统进行高层次的设计。

全面运用雷达管制是保障机场运输安全,提升机场容量的重要手段。

在机场设置监视雷达,是机场场面交通管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简述机场场面设置监视雷达的背景随着全球航空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致使机场内部不同飞机起降的次数日益增多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变化莫测的空气条件下管理好飞机和不断增多的地服车辆,成为各国机场迫在眉睫的问题。

首先,在那些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机场,在各种天气状况下,会同时设有2~4条跑道为来自各地的客机起降准备。

在实际操作时,不可避免会有飞机穿越跑道、出现滑行航道的状况,从而导致机场场面出现拥挤或整个运作系统延误。

其次,那些恶劣天气较多的地区,气象条件不佳的机场会致使目视指挥管理工作比较困难,此时战坪上的飞机和车辆会有所限制,对航空港的实际运营带来瓶颈。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04
场面监视雷达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技术发展现状
雷达系统架构不断优化
场面监视雷达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如分布式、模块化等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持续升级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等技术的发展,场面监视 雷达的信号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目标检测和跟踪的 精度。
雷达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引导功能
01
02
03
引导飞机滑行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通过提 供滑行路径和时间信息, 引导飞机在机场滑行。
引导飞机起飞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提供飞 行路径和起飞时间等信息 ,帮助飞机安全起飞。
引导飞机降落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提供飞 行路径和降落时间等信息 ,帮助飞机安全降落。
管制功能
交通管制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通过提 供交通状况信息,帮助空 中交通管制员进行交通管 制。
总结词
北京兴国际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 全覆盖的S频段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具有高精度、高 分辨率、高稳定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由于其超大的航站楼和跑道区域,给机场运营和管 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大兴 国际机场引入了国内首个实现全覆盖的S频段场面监 视雷达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高精 度校准方法,可以实现对机场场面目标的高精度定位 和跟踪,为机场安全、高效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场面监视雷达概述 • 场面监视雷达的应用范围 • 场面监视雷达的主要功能 • 场面监视雷达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 场面监视雷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场面监视雷达的案例分析

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

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

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民航青海空管分局 马伊清随着民航快速发展,机场天气雷达从最初的常规雷达发展到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天气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北京新机场安装的正是相控阵气象雷达;在众多硬件探测技术更迭和产品更新中,作为信号数据源提供给预报员和驻场相关用户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产品却缺乏多样性,明显不符合民航气象的业务规划需求,同时在高端硬件配置和探测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过剩和冗余。

青海机场属于高原机场,天气十分复杂,气候变化非常恶劣。

因此,关注和了解气象雷达的发展变得比较迫切。

本文通过对气象雷达现状和应用进行分析,对我局天气雷达的投入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部分参考意义。

1.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的现在目前,民航机场气象雷达主要使用的是强度、速度、谱宽等相关产品,各个站点上传提供用户的是单一仰角的PPI强度图。

而由于雷达在不同仰角的方位遮蔽角不同,因此在提供给用户使用产品时,如果选择低仰角,在部分方位上可能因为存在遮挡造成较高地方探测不到回波信息。

如果选高仰角,在雷达距离远处会探测不到低空相关区域的回波或因为充塞率偏低造成反射率偏弱。

针对此种现象,气象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体扫方式查看不同高度回波,不影响预报工作。

而对管制人员和航空公司业务人员来讲,由于只能看到单一仰角,当机组反应某个高度有强回波时,管制员看到雷达图显示没有回波或很弱。

因此,开发相应的雷达产品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天气雷达软硬件技术在近些年来有很大发展,主要有双极化相控阵气象雷达( DP-PAWR) 、相控阵气象雷达 ( PAWR) 和固态气象雷达(SSWR)等典型主要新型气象雷达。

其中DP-PAWR是最先进的双极化气象雷达,用于对气象进行快速、可靠观测,弥补目前单极化 PAWR的缺点,PAWR 是一种先进的气象雷达,适用于观测对流云高空时的分辨率。

这种雷达能在1 min 内进行全立体扫描,而传统抛物线天线雷达的扫描时间要超过5 min,而SSWR 配备的半导体发射机采用双极化能力,性能稳定,适用于精确降雨观测。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DVOR DME 台是机场导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机场的航空安全和飞行导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VOR DME 台选址的确定至关重要。

在选择DVOR DME 台的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DVOR DME 台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地面障碍物,特别是高耸的建筑物、山脉或树木等,以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2.机场规模:DVOR DME 台的选址也需要考虑到机场的规模和使用情况,大型机场需要更大的覆盖范围,因此需要更多的DVOR DME 台来满足需求。

3.环境影响:DVOR DME 台的选址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 台的选址应考虑到地理位置、机场规模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并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位置。

除了选址外,DVOR DME 台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只有经过不断的改良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机场的飞行导航需要。

下面就DVOR DME 台的优化提出一些建议:1.技术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DVOR DME 台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升级,以提高导航精度和信号稳定性。

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2.设备维护:DVOR DME 台的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确保其可以正常使用。

3.信号覆盖:对于较大的机场,DVOR DME 台的信号覆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需要根据机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信号的覆盖范围,保证各个部分都能得到良好的信号覆盖。

4.环境适应:DVOR DME 台的设施和设备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温、高湿度等,以保证其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 台的优化需要从技术升级、设备维护、信号覆盖和环境适应等多方面着手,以提高其导航服务的质量。

三、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 台的未来发展随着航空业的发展,人们对飞行导航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

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选址及优化汉南通用机场是一座位于中国汉南市的通用航空机场,为了提高机场导航设施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机场管理部门决定在机场内建设一座DVOR DME台。

DVOR(Doppler VOR)是一种用来提供航向和方位信息给飞行器的无线电航行设备,而DME(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则是一种用来测量飞行器与台站之间距离的设备。

本文将对汉南通用机场DVOR DME台的选址和优化进行讨论。

首先是DVOR DME 台选址的问题。

DVOR DME 台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理位置:机场周围的地理环境将影响DVOR DME 台的信号覆盖范围,因此选址位置应尽量远离高山、建筑物和其他遮挡物,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2. 磁场状况:DVOR DME 台应避开可能影响导航设备磁场的区域,以确保导航信号的准确性。

3. 距离跑道:DVOR DME 台的选址应尽可能靠近机场跑道,以便为飞行器提供更准确的导航和测距信息。

4. 通信设施:DVOR DME 台选址附近应有良好的通信设施,方便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1. 设备选型: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设备,以确保导航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布置:合理布置DVOR和DME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3. 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合理布置天线和设备,优化DVOR DME 台的信号覆盖范围,确保飞行器在机场周边地区均能接收到稳定的导航信号。

4. 设备保养: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体系,定期对DVOR DME 台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5. 技术更新: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DVOR DME 台的设备和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可以提高DVOR DME 台的性能和可靠性,为飞行器提供更准确、稳定的导航和测距信息。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办法(试行)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办法(试行)

管理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AP-115-TM-2017-01下发日期:2017年12月20日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办法(试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民用航空运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和用于航路、航线的通信导航监视台(站)(以下简称“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工作指导。

其他为运输、通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台(站)设置选址技术审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民航局负责全国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发展与系统建设规划,对全国台(站)设置提供行业技术审查指导,研究制定台(站)相关技术规范。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规划本地区台(站)建设布局,对本地区台(站)设置进行行业技术审查。

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负责协助地区管理局规划本辖区台(站)建设布局,对本辖区台(站)设置进行行业技术审查。

应辖区内台(站)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要求,对台(站)设置出具行业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或通信导航监视运行单位作为台(站)设置及运行的责任主体,负责台(站)的选址工作,组织编制选址报告并及时提交地区管理局审查,开展技术论证,确保台(站)设置场地和电磁环境满足国家与民航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和运行需要。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台(站)是指为民用航空飞行活动提供通信、导航和监视服务的固定台址无线电发射设备台(站)。

通信台(站)是指使用航空移动业务和卫星(航空)移动业务频率的无线电台(站),如甚高频地空通信台(含单体电台与共用系统台)、高频地空通信台等;导航台(站)是指使用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卫星(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和为支持导航功能的航空移动业务频率的无线电台(站),如航向台、下滑台、全向信标台、测距台、无方向信标台、指点信标台、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等;监视台(站)是指使用无线电定位业务频率以及1030/1090MHz频率的无线电台(站),如一次监视雷达站、二次监视雷达站、场面监视雷达站、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地面发射站、广域多点定位系统发射站、场面多点定位系统地面发射站等;民航局可以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有关规定以及空管技术发展与所采用的设备实际情况,对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类别适时做出调整。

机场选址调研报告

机场选址调研报告

机场选址调研报告
根据对机场选址的调研,以下是对各个潜在选址地点的分析和评估:
1. 潜在选址地点A:地理位置优势显著,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性高。

然而,该地区土地成本高昂,空间有限,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改造才能容纳一个大型机场。

此外,周边环境受噪音和污染的影响,需要采取额外的环保措施。

2. 潜在选址地点B: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市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

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用空间较大,适合建设大型机场。

然而,该地区存在地质问题,需要进行地质勘测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机场建设的安全性。

3. 潜在选址地点C:地理位置中等,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但距离主要交通枢纽较近。

土地成本适中,可用空间较大。

然而,该地区的交通网络仍需改进,以满足机场的运输需求。

此外,机场建设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社会影响评价。

4. 潜在选址地点D:地理位置一般,距离市中心和交通枢纽较远,交通不够便利。

土地成本较低,可用空间较大。

然而,机场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投资较大,需要考虑投资回报和长期可持续性。

综合以上分析,潜在选址地点B被认为是最具潜力和可行性
的机场选址地点。

然而,在最终选址前,应充分考虑各个地点的优劣势,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最佳选址的确定。

兰州中川机场激光测风雷达选址分析

兰州中川机场激光测风雷达选址分析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11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激光测风雷达 选址原则 规划兰州中川机场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秦王川盆地之中,其周围特殊的地形和气候造成了机场周围的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具有风场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导致低空风场变化频发、航班起降不安全的现状。

机场现有风场探测设备主要有1套C 波段多普勒雷达系统和1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C 波段多普勒雷达仅对降水粒子有良好的探测效果,而对晴空下的风场探测效果有限。

同时由于现有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风传感器探测设备布局的局限性,目前无法对跑道外围及延长线起降区走廊内的三维风场做到有效探测,而这一区域内的低空风场变化对起飞和降落的低空飞行器有着极大的安全威胁。

因此现有风场探测设备相对有限,无法客观、有效的探测机场周围低空风场变化情况,导致气象部门很难对低空风场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无法为航班正常起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激光测风雷达对晴空下的风场变化有着有效、客观的预警效果,弥补了现有气象探测手段的不足,同时可以与现有多普勒雷达结合,实施全天时、全天候的风场探测。

1 选址原则考虑到选址受到众多制约因素,包括征用土地、机场地形、拟选场址与跑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周围环境因素、设备运行、维护因素、电力和通信线路配套设施等,本次选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拟建激光测风雷达为现有跑道服务,同时尽量兼顾规划的西2跑道;(2)探测距离与角度最大程度覆盖飞行器起降区域。

即激光扫描头至飞机下降过程(从3海里到落地点)的下滑道之间尽可能不要有遮挡物;兰州中川机场激光测风雷达选址分析文/明焱(3)能够通视现跑道并兼顾规划的西2跑道,场址应设置在跑道侧方;(4)结合风切变检测与算法的相关建议;(5)场址应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大树、山坡等遮蔽物,尽可能远离强电场、磁场物体,例如高压线、变电站、其他发射天线等;(6) 激光测风雷达的扫描头及雷达附属设施不应穿透ILS 系统的基本ILS 评价面;(7)符合地方政府和机场总体规划的要求;(8)场址的工程水文地质、可利用的公用设施较好,以节约投资;(9)有利于台站设备维护及检修。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航空交通的不断增长和日益复杂化,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和效率成为航空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空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主要包括雷达监视、自动相关监视(ADS-B)和多雷达跟踪系统(MRTS)等。

雷达监视是一种通过向飞机发射雷达波来确定其位置的技术。

ADS-B是一种通过飞机上传其位置、速度、高度和其他信息来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的技术。

MRTS是一种通过将多个雷达的数据集成起来来实现对飞机位置跟踪的技术。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及时发现并跟踪飞机的位置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通过使用雷达监视、ADS-B和MRTS等技术,监视人员可以实时监视飞机的位置、速度、高度和方向,从而确保航班的安全。

其次,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也可以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效率。

传统的雷达监视需要多个雷达相互支持才能完成,而ADS-B技术可以在一个局限范围内实现全球覆盖。

这使得监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跟踪飞机,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航班计划和安排。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改进。

例如,将ADS-B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无人机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监视和控制,从而提高交通管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研究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研究

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研究云南昆明 650000简要:本文主要介绍机场地面监控雷达的作用和安置的背景,以及地面监控雷达选择和安置的方案,目的是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空中运输安全和效率。

关键词:地面监控雷达;作用;安置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富裕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使用飞机出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全球迎来了一波机场扩建、飞机大规模增产的浪潮。

当下,飞机场的占地面积增加,但是设施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塔台的命令不及时,对天气信息的了解不到位,飞机场急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来解决当下的难题,场面监视雷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场面监视雷达的特点是可以全天24小时监控周围的情况,出现问题立即会上报到指挥大厅,因此可以完美的解决机场遇到的困难。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飞机的数量急速增加,飞机场也在各大城市新建造了好几个。

继而,我国也面临了和其他国家相同的难题,为了提高我国飞机场的地面管制能力,保障各大飞机场的飞行和运输安全,安置监视雷达刻不容缓。

二飞机场安置监视雷达的背景我国地大物博,国内气候类型有5种,天气状况也是变化莫测,不利于飞机飞行的天气状况很多。

侧风会影响飞机的操纵,风向不稳定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低空的飞机失速,就是速度不足以维持飞机现在的高度,严重可以导致飞机坠毁。

雷雨天气可能会有雷电击中飞机,损坏飞机的气动外形,高电压甚至会烧毁飞机的电路,仪表等。

所以飞机起降的时候对天气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跑道上方有雷区的话,飞机是不能起飞和降落的.在飞机巡航飞行时,一般在10000米高空,这里基本没有雷电现象,所以旅客能看到的闪电都是在飞机的下方。

如果你能感觉到雷电的话,一般是在降落和起飞的过程中,在民航要求有雷区的话,飞机要绕行,所以旅客现在很难有机会穿越雷区了.如果有雷雨,机场是不会让飞机起飞的。

因为天气出事的航班也有很多,比如中美洲航空110号班机(暴风雨)、美国南方航空242号班机(冰雹)、达美航空191号班机(风切变)等等。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重要设施监控
对于一些重要设施,如核电站、水电 站等,场面监视雷达可以实时监测设 施周围的情况,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
05
场面监视雷达性能评估与选型 建议
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探测范围
评估雷达的探测范围 ,包括最大探测距离 、覆盖区域等。
分辨率
评估雷达的分辨率, 包括目标识别能力、 细节捕捉能力等。
数据处理系统通常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并可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以确保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输出
数据处理系统将目标信息以图形或数 据形式输出,供操作人员或自动化系 统使用。
04
场面监视雷达应用场景
机场场面监视
飞机滑行引导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实时监测机场 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上的飞机 位置,为飞机提供准确的滑行引 导,确保飞机安全、有序地进出
机场。
场面交通管理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监测机场场面 的车辆和人员活动,协助管制员 进行场面交通管理,避免碰撞和
拥堵。
异常情况监控
当出现飞机故障、紧急情况或其 他异常情况时,场面监视雷达可 以迅速发现并定位,为应急救援
提供准确的信息。
港口码头监视
船舶调度与监控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实时监测港口码头的水面情况,为船舶调度提 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船舶安全、高效地进出港口。
场面监视雷达工作原理
信号发射与接收
信号发射
场面监视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信 号,照射目标区域并获取回波信 号。
信号接收
雷达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并 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后续处理 使用。
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
信号处理
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如放大、滤波、混频等,以提高信号质 量。
目标识别

3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

3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雷达站和设置地点,是其所提供的方位、距离、位置等导航、雷达信息的基准点。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型导航和雷达设备,也适用于各类民有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管雷达站新建台站的选址和台站建设以及已建台、站的场地管理一环境保护。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空中定位air fix point为保证航空器的正常航行而规定的空中位置点。

2.2 切线飞行tangent flight与以雷达天线为中心的圆相切的切线飞行,径向速度为零时,其一次雷达目标显示将会失效。

2.3 雷达遮蔽角(包括水平遮蔽角和垂直遮蔽解)screen angle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向上算起的雷达电波信号被地形地物遮挡的垂直张角。

2.4 对称装定symmetrical installation精密进近雷达的航向天线相对于跑道平行线做对称扫描(即左右各100)的装定方式。

2.5 不对称装定asymmetrical installation精密进近雷达的航向天线相对于跑道平行线做左右不对称扫描(通常是向跑道方向扫描150,背跑道方向扫描50)的装定方式。

2.6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它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复杂气象条件下,按仪表指示引导飞机进场着陆。

包括甚高频(VHF)航向信标设备、超高频(UHF)下滑信标设备和甚高频(VHF)指点信标以及连带的监视系统、遥控和指示设备。

2.7 决断高/高度decision altitude/decision height按仪表着陆系统进场着陆时,决定复飞或继续进场的最低限定高/高度。

2.8 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T 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在不低于决断高度/高度60m,跑道能见度大于800m的最低气象条件下着陆。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抑制处理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抑制处理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雷达假目标抑制处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虹桥机场的特殊环境和复杂电 磁环境,传统的假目标抑制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假目标抑制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外对于雷达假目标抑制处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基于信号处理的 滤波方法、基于数据融合的算法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等都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假目标 抑制处理中。然而,对于虹桥场面监视雷达的假目标抑制处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
3. 适用于虹桥场面监视雷达的假目标抑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2. 现有假目标抑制方法分析; 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02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产生 原因分析
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发射信号
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照射目标并接收反射回来 的信号。
信号处理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混频等处理, 提取目标信息。
目标检测
通过信号处理后的数据,检测并提取目标的位置 、速度等信息。
Hale Waihona Puke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抑 制处理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产生
原因分析 •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抑制
处理方法研究 •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标抑制处理的重要性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虹桥机场作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枢纽,其场面监视雷达在保障航班安全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雷达可能会出现假目标,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虹桥场面监视雷达假目 标抑制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机场导航雷达是一种应用于机场的无线电设备,目的是检测飞机的位置和高度,确保飞行安全。

信道特性是该技术的核心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机场导航雷达信号传播特性机场导航雷达信号的传播特性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雷达信号在大气介质中的传播:雷达信号会随着大气介质的变化而发生衰减。

主要表现为散射、吸收、折射、反射等现象。

2. 地形:地形对雷达信号的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如在山区,雷达信号会被山体反射和遮蔽,导致信号强度变弱。

3. 建筑物:建筑物对雷达信号的传播同样有一定影响。

如在空旷的地方,雷达信号会传播更远、更明显,而在城市中,高楼大厦、电线杆等建筑物将对雷达信号造成遮挡和反射。

基于以上元素协同作用,机场雷达信道存在高频衰减、多径干扰和随机微动等特性。

二、机场导航雷达应用研究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场气象预报:借助机场雷达的高清图像,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也可以掌握和评估限制飞行的安全因素,及时判断运行机组的飞行条件。

2. 空域监视:机场雷达还可以用于监视空域内的飞行器,并及时发现异常的飞行器,如无人机侵入。

3. 飞机控制:机场雷达还可以用于飞机的导航和控制。

它能够对起降飞机进行时间、位置、高度检测,实现飞机起降、航线规划和飞行指挥。

三、机场导航雷达应用前景展望机场导航雷达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在未来,机场导航雷达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机场的飞行安全性能。

1. 智能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场雷达将带有更多的自主判断能力,能够识别更多的飞机型号和地形障碍物,以及更快速地感知危险性。

2. 自动化:现代机场正朝着更加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机场导航雷达也将配备更先进的防护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总之,机场导航雷达信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是目前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相关领域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设计考虑

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设计考虑

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设计考虑
沈杰;彭光梅;晏勇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13(000)028
【摘要】机场场面监视雷达(SM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重要设备.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主要监视目标是地面静止目标,与一般主要监视空中运动目标的普通雷达完全不同,因此两者的设计思路也不同.该文从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基本功能出发,具体分析了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设计要求,总结了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关键技术,给出了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设计方案,并展望了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沈杰;彭光梅;晏勇
【作者单位】中国电科集团38所安徽合肥230009;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民航西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55
【相关文献】
1.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民用机场的应用 [J], 卿烈华
2.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民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选址方法 [J], 赵博
3.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及应用实践微探 [J], 梁宛胜
4.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民用机场的应用 [J], 卿烈华
5.某X波段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现场动平衡试验研究 [J], 张伟;张戎斌;董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选址问题的探讨
作者:谭久宏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第16期
摘要:场面监视雷达已逐渐成为大型机场必不可少的地面管制监视设施,一般建设于机场场内。

为了雷达在建成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选址阶段应根据信号覆盖、净空限制、建设条件、工程投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适当的雷达场址。

关键词:民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地面管制;选址
中图分类号:TN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069-02
1 场面监视雷达
近年来,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大型机场航班起降架次飞速增长,机场内由飞机、地面车辆、人员等组成的地面交通状况日益复杂,单靠肉眼观察进行地面交通管制无论从安全性还是效率方面都无法满足现有的运行需求,利用场面监视雷达辅助管制员进行地面交通管制已逐渐成为机场发展的一种趋势。

场面监视雷达(SMR)是符合ICAO关于“先进的地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A-SMGCS)”定义的监视功能实现系统,专门用于监视和跟踪机场地面目标的雷达系统。

通过引入雷达、飞行数据、机场灯光、气象等有关的信息,该系统为管制人员和机场的地面服务人员提供机场的停机坪、滑行道、跑道上的实时状态,从而避免跑道的冲突告警以及滑行道和跑道的冲突预测、目标运动是否偏差、进行飞行流量控制等。

场面监视雷达用于监视场面上飞机及车辆的雷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显示器上显示的不再是一个个目标点,它通过与外来数据的相关处理,不仅可以使管制员从荧光屏上区分飞机和车辆,而且可以辨别运行航班号、飞机机型、速度、将停靠的登机桥。

它也是机场实施低能见度运行的基本条件。

场面监视雷达(SMR)由天线、旋转铰链、雷达发射
机/接收机、视频图像采集器组成。

此外,也包括以下设备:通过雷达数据处理系统(RDPS)传送的进近雷达数据信息;多边系统融合雷达(Multilateration)数据;从S模式间歇振荡器或ADS-B发送的相关的监视数据。

2 场面监视雷达选址中存在的问题
场面监视雷达工作原理与航管一次雷达相同,都利用雷达发射射频脉冲信号,通过接收该信号的反射信号后得到反射物体的距离和方位。

不同的是航管一次雷达用于监视高空目标,仰角为正值,而场面监视雷达用于监视地面交通情况,因此其天线仰角为负值。

场面雷达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地面建筑物、障碍物等的遮蔽将会对雷达探测效果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国内外各主要机场均向大型化、枢纽化方向发展,机场的各种功能性建筑林立,航站楼指廊设计复杂化,因此雷达视线的死角和盲区较多。

从技术角度来讲,在机场内设置多个场面监视雷达,可通过信号覆盖的相互弥补消除监视盲区。

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受限于机场建设的投资规模限制,且考虑到建成后的管理难度和维护成本,往往很难在一个机场同时建设过多场面监视雷达,不可避免导致监视盲区的出现。

因此,有必要通过恰当的选址,可以平衡监控区域、监控对象、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等各种因素,使得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3 场面监视雷达选址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确定需要监视的重点区域
对于机场来讲,跑道与滑行道顺畅有序的运行是机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我们对场面监视雷达覆盖区域优先级别划分如下:(1)跑道;(2)滑行道;(3)受管制的其他区域(如服务车道、隔离区入口等);(4)停机位。

3.2 雷达信号覆盖范围受建筑遮挡所产生的阴影盲区应尽可能小
场面监视雷达盲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建筑物的遮挡以及雷达本身的下视角盲区。

距离建筑物越近,建筑物的高度越高,遮蔽盲区将越大。

而增加雷达高度,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天线下视角盲区,以目前常用的X波段高增益裂缝式波导天线为例,下视角为-42°,在下视角-90°~-42°均是盲区。

因此在选址时应注意在主要探测方向避开高大建筑物,并使场监雷达下视角盲区避开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如滑行道、跑道等)。

探测盲区的分析主要以视距分析为主,由于建筑物造成的视距遮蔽,可认为是探测盲区。

在分析前应得到机场地势高度、建筑物高度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工具(如global mapper),通过假设不同的雷达天线高度和位置,绘制信号覆盖图,得到最理想的场址和天线高度。

3.3 场面监视雷达天线最远监视区域的距离不能过大,以提高雷达分辨率
雷达分辨率包括径向分辨率与角分辨率,是指雷达在距离上能够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长度间隔,它表征的是雷达能正确分辨单个目标的能力,而角分辨率表征了雷达将目标从角度上分开的能力。

对于径向分辨率,主要与雷达的发射脉冲宽度有关;而对角分辨率,雷达发射信号的波长及目标的距离均可对分辨率造成影响,与波长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关系。

一般来说,X波段场面监视雷达在-3dB处的天线波瓣可对2000米距离处的目标提供12.6米的精度,而在1000米处可达到6.3米精度。

因此,场面监视雷达对重要探测区域的距离不宜过远,一般不应超过1500米,以达到至少15米的角
精度。

场面监视雷达的探测效果非常依赖于雷达天线的架设高度,经验表明,天线高度一般应控制在30~60米范围内。

较低的高度会带来如下影响:
3.4.1 探测区域有可能被建筑、飞机等大型物体遮挡。

建筑的遮挡可以通过在恰当位置建设雷达解决视线的遮蔽,而大型飞机由于活动区域范围较大,无法避免对较小物体的遮蔽问题。

3.4.2 对于坡度较大的跑道,飞机运行到跑道地势较高的地方可能会进入雷达的顶部盲区。

3.4.3 由于遮蔽效应,对于机坪上排成一线的航空器将会极大降低监视分辨率。

3.4.4 大型飞机的轮廓可能无法在监视器上完全显示出来,而过高的高度(大于60米)也将带来负面影响:(1)有超过机场净空限制的可能。

场面监视雷达一般建设于机场场内,距离跑道较近。

为了避免影响机场净空,雷达的顶高(含避雷针)不应超过附件十四面的控制。

对于跑道一侧的场监雷达,往往位于过渡面,要求从升降带边缘按1∶7的坡度控制高度。

若雷达高度设置过高,要么会使得雷达远离跑道,造成探测分辨率下降,要么将严重突破净空限制面,给飞行安全带来影响。

在特殊情况下要设置高度较高的场监雷达,应结合飞行程序进行OAS面评估,在不提高机场运行标准的情况下进行建设。

(2)雷达天线高度过高,将导致信号对地的入射角变大,增加杂波反射,将会加大降低雷达的探测精度。

3.5 多路径效应
由于机场内分布有较多的建筑群和障碍物,因此场面监视雷达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种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

各条路径的电长度会随时间而变化,故到达接收点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位关系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这些分量场的随机干涉,形成总的接收场的衰落。

因此,在选址时,雷达应尽量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并通过计算机建模与仿真评估其多径效应。

此外,采用多部雷达联合覆盖的方式,将有效减少多径效应造成的衰落影响。

3.6 建设条件的影响
场面监视雷达的选址在尽可能满足信号覆盖的条件下,应充分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行性。

若距离航站楼过近,通信、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引接将非常便利,但建设场地会很狭小,且对周边的设施造成相互影响(如高杆灯、消防管道、服务车道、停机位等),提高设计和建设难度。

而若距离航站楼过远,配套设施建设将会带来大量费用消耗,且建成后的管理维护也不是特别便利,因此在选址过程中应注意权衡以上两者利弊。

同时应对附近的电磁环境进行调查,尽量远离频率相近的空管设施(如天气雷达、一次雷达等)和高压线、变电站等强电设施,避免电磁环境干扰。

由于机场构型的复杂性,即使经过精心选址,甚至采用多部雷达联合覆盖的方式,仍然不可能保证在机场内完全没有盲区。

特别是在航站楼指廊附近的机坪区域,由于指廊和飞机的遮挡,很难对服务车道上的交通进行有效监控,因此需要考虑一定的补盲措施。

目前一般采用多点相关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场面监视的
补盲。

多点相关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GPS卫星定位原理相似,通过N个接收机产生N-1个双曲线的交点,得到目标的具体位置。

其选址也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信号覆盖条件,然而由于单个接收机较为廉价,通过增加接收机的布点可较好地改善信号覆盖。

在某些非重点区域,通过建设视频监控摄像头的方式,也可让管制员对场面实现有效监视。

但是相对于多点相关定位系统的数据可以融合进场监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信号仅能单独进行显示,将加大管制员的工作压力。

4 结语
场面监视雷达的建设,选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不仅直接影响到建设难度与投资规模,也影响到其建成后的实际使用效果。

在选址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对重点区域的覆盖、距离、天线设置高度、场地建设条件等各种因素,并考虑适当的补盲措施,以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管制员提供更好的场面监视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斌,张冠杰.场面监视雷达技术发展综述[J].火控雷达技术,2010,39(2).
[2] 金文.场面监视雷达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2011,129.
[3] 徐志城.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在空中交通管理环境中的作用与选择[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7,(183).
作者简介:谭久宏(1980—),男,四川广汉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民航空管工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