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
(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规划包括对环境的现状、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则是指根据环境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指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调控和保护。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规划和管理时,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
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被和森林资源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
3.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
要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限制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
4.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5. 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到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和责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共同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
总之,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资料
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3、总量控制: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区域或某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终排入环境的数量的限制。
4、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
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5、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6、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组织形式的能力。
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8、环境指标体系: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
9、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10、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2、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3、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4、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要点
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要点学校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学校校园环境规划和管理的要点。
一、规划要点1. 绿化布局规划学校校园应注重绿化,通过树木和花草的布局,创造出美丽的校园景观。
优先考虑环保、易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植物品种,合理规划植物高低、密度和种类。
同时,考虑不同季节的变化,以确保全年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盛开。
2. 功能区划规划学校校园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例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运动场等功能需要进行有序布置,便于学生在学习、锻炼、活动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服务。
合理利用和规划各个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3. 设施设备规划学校校园环境规划还需要考虑各类设施设备的布置。
例如,学生宿舍、卫生间、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地方需要提供足够的座位、合理的通道、宽敞明亮的空间。
同时,还要增设各类设施设备,如电子展示屏、多媒体教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
4. 安全规划安全是校园环境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校需要确保校园内的通行安全,设置合理的警示标识和交通设施,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校园内建筑物、设备和消防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障学校安全运行。
二、管理要点1. 环境维护管理学校校园环境的维护管理是保持校园整洁的重要措施。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洁队伍,定期对校园进行清洁、杂草清除等工作,确保校园的景观和环境始终保持良好。
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和教职员工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2. 资源合理利用学校在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在绿化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减少浪费的用水。
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是中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以下是该规划的要点。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水污染排放和治理行动,加快建设市区污水管网,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化学品和农药等的管理。
五、推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
推动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
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补偿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制定,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
八、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九、推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推进环境治理和环境科技创新。
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人才,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环境与发展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主要要点。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指导和保障,推动中国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规划部分(总结)一、名词解释环境规划: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流域,或者全国的环境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提出环保目标及达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推动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目标:在区域现状调查和环境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规划指标: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水环境规划:是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总量控制区: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
二、以下简答题课件介绍不详细的地方,自行补充1、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一)按规划时期分类年度环境规划(5年规划的年度安排);中期环境规划(5-10年);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二)按规划的特定任务分类生态保护规划(生态适宜度基础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污染防治规划;环境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专题专项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土壤环境保护规划;固废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2、简述环境规划的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作用和手段。
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2、三项基本政策、八大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
三项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八大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性质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3、环境规划指标类别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规划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4、水环境功能区的类别一级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二级区:在一级区的开发利用区内分为7类(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5、水环境容量的分类按水环境目标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按污染物性质分类: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6、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数学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见作业)。
7、水污染控制单元。
水污染控制单元是指源与水域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整理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刘天齐)2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3.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
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6.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7.环境法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根本大法)(二)环境保护基本法(三)环境资源单行法(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刑法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根据它们侵犯对象和行为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
(要记)⏹第一类,污染环境方面的犯罪,包括污染环境罪,非法进口固体废物危害环境罪⏹第二类,有关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非法狩猎罪;⏹第三类,有关植物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第四类,破坏资源方面的犯罪,包括破坏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要点
1.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它是研究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的学科。
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环境管理的任务?环境管理的对象?)转变环境观念(根本)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一)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内容)1.政府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2.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 3.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权4.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市场进行政策干预(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1.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投资2.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的活动 3.以追求利润为中心,对外部变化做出自主反映的活动(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1.公众和公众行为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2.涵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远不能被前两者替代包含。
3.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特点:1)从横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特点2)从纵向的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全(1)缺乏强有力的跨区环境管理机构(2)缺乏高规格的专门性法定协调机构(3)缺乏专门性的法定咨询机构2.有关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3.有些地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1)部分地区仍留了城建环保一体化的机构设置模式(2)部分地区环保部门内的自然保护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或无自然保护监督管理机构(3)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的级别较低1.建立权威性强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2.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3.坚持统管与分管相结合4.机构的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相分离4.我国把自然保护区分为哪三类?在我国,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以第一类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1. 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该规划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2. 方向2.1 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重点包括:-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2.2 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
重点包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包括:-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3. 要点3.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
3.2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环境执法的规范和高效。
3.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4 强化社会参与增加社会参与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3.5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4. 结论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善。
以上是对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的简要描述。
详细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政策和法规文件。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根据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1、环境规划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与类型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进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2、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通常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与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通常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通常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进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因此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类环境规划的核心)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能够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与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与任务的具体安排(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进展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进展环境制约型:经济进展目标建立在环境许可基础之上,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废物处理、气候变化适应等。
下面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规划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5.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6.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是指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7.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估的活动。
环境监测与评估可以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是指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包括改善城市规划、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等。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总结
9、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是依据水域使用功效要求, 同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等。
划分标准为: ○1每个单元有单独进行评价、实施不一样控制路线可能; ○2针对不一样污染物、不一样保护目标, 同一地域能够有多个控制单元划分方案, 以适应处理不一样环境问题需要, 即对于不一样控制目
标, 能够有不一样控制单元与之对应; ○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 污染物排放清单应齐全, 水域水质控制断面应有常规监测资料; ○4各控制单元之间相互影响, 应能经过污染物输入、输出来定量表示, 做到水量平衡、物质量平衡。
10、水污染控制系统计划数学模型有哪几类?
1、排污口最优计划模型
2、均匀处理最优计划
3、区域处理最优计划
4、模拟选优。
第八章
1、什么是城市环境计划, 包含哪些内容?
定义: 所谓城市环境, 就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多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总和。
内容: 城市环境计划目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城市环境计划应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以实现环境目标位宗旨, 关键由两部分组成: 城市生态计划和污染控制计划。
城市生态计划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污染控制计划内容包含: 估计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影响; 确定功效分区及各区环境保护目标值; 提出切实可行、实现环境目标值污染防治方
第九章
生态计划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调查内容: 自然环境情况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环境质量情况调查生态调查方法: 历史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遥感技术应用
城市生态计划关键内容: 土地利用、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功效分区、园林绿地系统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部分摘抄一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极限。
环境规划: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必需改变思想观念,必需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重要途径;4、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对于环境规划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二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包括: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1、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投入运营);2、排污收费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
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环境冲突的学问。
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
目的:解决环境问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
2.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
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
●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环境规划: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
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
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4.环境规划的要素① 实施环境影响评估● 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
② 维持自然环境系统● 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利用等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
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各种标准加以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
③ 量化规划判断标准● 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
5.环境规划的任务:①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现状评估——发展预测——环境目标6.环境规划与管理关系: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7.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思想观念,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①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环境规划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包括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环境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
同时,在环境保护中,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动植物保护等。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方面。
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建筑风格、绿化率等方面。
三、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土地规划需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区和国家交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方面。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安全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的环保问题,例如车辆排放、交通噪音等。
五、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进行的管理。
其中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方面。
在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以上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在实践中,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到环境、资源、城市、交通等方面。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名词解释:1、水污染控制单元: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域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体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2、环境承载力: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3、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4、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5、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适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6、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7、土地评价:通过对土地的适宜性分析,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数目、质量、分布和适宜性,为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供依据。
8、DSS:即决策支持系统。
指凡能对决策提供支持,充分运用可供利用的、合适的计算机技术,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帮助和改善管理决策制定有效性的计算机系统。
9、社区: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
10、费用效益分析: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其基本任务就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用和效益,然后通过比较评价从中选择净效益最大的方案提供决策。
11、固废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12、环境规划:人类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人民群众对环境保 护的关注和期待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形势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
环境质量现状及问题 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
环境保护工作的不足与差距
国际环境保护趋势
国际环保政策及法规的强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的推进
02
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
01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
生态修复工程
总结词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采取生物、工程和自然恢复等措施,对 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详细描述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森林修复、草地修复、湿地修复等。这些工程将采用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将加强生态 修复工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国际环境科技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环境科技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环境科 技创新研究。
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我 国环保技术水平。
推广中国环保科技成果
加强中国环保科技成果的国际宣传推广,推动我国环保产业走向 世界。
08
环境管理改革与创新
01
02
03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重 大项目实施前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 价,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发布环 境状况公报和重大环境事件信息,增 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和监 督权。
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力度,鼓 励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 议,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 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
(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二章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经历的三大台阶是什么?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经历三大台阶,即三个最基本的“零增长”:(1)争取到2030年基本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2)到2040年基本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3) 2050年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3.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六大挑战:1.中国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在未来50年内相继来临;2.中国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3.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4.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5.中国社会公平的全面实现;6.充分认识中国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艰巨性。
4.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二)环境保护基本法(三)环境资源单行法(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五)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规和条例(六)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七)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7.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
五类指: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⑶环境基础标准;⑷环境方法标准;⑸其他标准。
两级指:⑴国际级和⑵地方级。
按照《标准化法》规定,中国的国家标准有:⑴强制性标准: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⑵推荐性体系(其他标准)。
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用“GB”表示;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用“GB/T”表示;行业环境标准代号用“HJ/T”表示。
第三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分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阶段2.简析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科学理论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4.简析生态工业园区的含义。
生态工业园是商务(企业)群体,其中的商业企业互相合作,而且与当地的社区合作,以实现有效地共享资源(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天然生境),产生经济和环境质量效益。
5.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财经独立的两个经济单位(如公司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提出解决环境污染这个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各种方法。
物质平衡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肯尼斯·鲍尔丁(K E Boulding )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
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之中。
物质平衡理论的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污染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个部门(或部分)组成。
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正是物质平衡理论在可持续条件下的实践。
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古典的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
科斯定理:1960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 H Coase,1991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了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
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的条件下,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将会就资源配置量达成一致意见,使这种资源配置量既是最优的,又独立于任何事先的产权安排。
科斯定理说明庇古观点的片面与错误,认为要解决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的干涉。
排污权交易:著名经济学家戴尔斯(J H Dales )提出的排污交易权理论就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排污权交易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重的损害的目的。
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时间这就是著名的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1.环境数据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列表法、图示法2.刻画环境数据特征的常用的指数有哪些?位置特征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离散特征数:级差、差方和、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布形态特征数:偏态系数、峰态系数4.决策树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方法原理:将决策对象作为一个总系统,同时又可以分解成各级子系统,总系统决策必须满足一个总目标,而各级子系统的决策必须达到规定的子目标。
如果每一级子系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则总系统亦能达到既定的总目标。
5.了解主要的环境数学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按模型的结构分类,环境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三种:白箱模型又称为机理模型、灰箱模型又称为半机理模型、黑箱模型又称为输入-输出模型建模方法:图解法、质量平衡法、概率统计法第五章1.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内容:1.环境特征调查(1)自然环境特征(2)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3)环境污染因素调查2.生态调查3.污染源调查4.环境质量调查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技术6.简介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箱式模型。
箱式模型是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简单的模式。
利用箱式模型预测大气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城市家庭炉灶和低矮烟囱分布不均匀的面源。
一般对一个城市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把每个小区看作是一个箱子,通过各箱子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可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7.简介完全混合河流水质预测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该模型适用于相对窄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均匀河段,定常排污,即河流过水断面、流速及污染物排入量不随时间变化,污染物为难降解的有机物、可溶性盐类和悬浮固体情况下的预测。
8.简述环境统计的内容及研究和调查方法。
环境统计的内容:自然环境、特殊环境、与环境有关的生活条件、背景材料、改善环境条件的办法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分析法3.归纳推断法环境统计的调查方法:1.定期普查2.抽样调查3.科学估算4.专项调查9.简述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1.符合性审计2.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3.过渡审计4.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5.污染预防审计6.环境效益审计7.产品审计第六章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那些?(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3.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依据和内容是什么?目的:一是为了合理布局,二是为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三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依据:1.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2.自然条件3.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4.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5.行政辖区6.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内容: 1.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中所承担的环境负荷,制定规划方案。
4.建立环境信息库,供监控和决策。
5.简述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步骤。
(1)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为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2)对所有拟定的规划草案进行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
(3)分析、比较和论证各种规划草案,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方案。
(4)预测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5)概算实施规划所需的投资总额,确定投资方向、重点、构成,评估投资效果等。
6.环境规划实施的条件是什么?(一)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二)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三)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四)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第七章2你认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有什么意义?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水环境功能区是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进一步使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质监测、水环境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活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