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史5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8fb30d998fcc22bdd10d91.png)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概
城市总体规划
城
念
分区规划
规
专项规划
市
设
划
详细规划
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城市规划思想史
![城市规划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841d60c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b.png)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1909年, Burnham发表了他的芝加哥规划。这一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the first city-scale ‘master plan’)。
Burnham的名言是要做大的规划(big plan),而不要做小的规划(little plan),因为小的规划不能激动人心。
建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城市规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最集中的表现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以1893年在Chicago 举行的Columbian Exposition(主建筑师为Daniel Hudson Burnham)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现代理性主义肇始于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时期,经笛卡尔的哲学论述与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推进与普及化,而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
现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笛卡尔(1596-1650)。
经启蒙时代的哲人们的阐述与推进,理性主义才逐步成为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合理性是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
普遍主义和机械决定论保持了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信心 理性主义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普遍主义与决定论的兴起。 普遍主义主张世界受统一的规律与法则支配,决定论则进而认为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由一定的规律决定。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件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9a51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c.png)
05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
新城市主义
主张以传统邻里社区为蓝本,建设紧凑、功能混合、适宜步行的社区,强调社区归属感和多样性。
精明增长
强调对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率和高质量环境,通过紧凑、高效和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模式来控 制城市蔓延。
关注城市环境和空间的质量,强调城市的美 学和文化价值,以及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共生。
城市设计理论
包括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交通规划、景观 设计等方面的理论,旨在创造更加宜居和有
活力的城市环境。
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要点一
生态规划
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3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
现代主义
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强调功能 性和简洁性,主张去除多余的装饰, 以实现更加实用和经济的建筑设计。
国际主义
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 形式和风格的统一,以及不同建筑之 间的协调性,以实现更加整体和有序 的城市景观。
城市设计思想与理论
城市设计
可持续城市设计
01
02
03
绿色基础设施
利用绿地、水体等自然元 素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提 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环 境质量。
低碳交通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行 和步行,减少私人汽车使 用,降低碳排放。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
推广节能建筑和可再生能 源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数字城市规划与智能化
数字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思想史》ppt课 件
目录
•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 •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 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规划史
![中国城市规划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6153a87e21af45b307a8e2.png)
01
7.1 私家 园居
04
7.4 设计 特性
02
7.2 发展 演变历史
05
7.5 成因 与功绩
03
7.3 唐、宋 时期园居规
划特点
06
7.6 皇家 园居
上篇 古代史(公元前约2070— 公元1840年)
7 园居规划设计的演化及其成因
7.7 皇家园居设计 特征
上篇 古代史 (公元前约 2070—公 元1840年)
0.2.1 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0.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0.2.3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及流派 0.2.4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0.3 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使命
02
上篇 古代史(公元前约 2070—公元1840年)
上篇 古代史(公元前约2070—公元1840年)
1 夏、、周时代
5.1 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1
5.6 文艺思想与城市 规划
6
5.5 宗教——城市 文化特性的媒介
5
5.2 《周易》、《周
2
礼》、《管子》城市
规划主导思想
3
5.3 古代科学技术与 城市规划
5 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的发 展与演变
4
5.4 哲学与规划思想 的关系
上篇 古代史(公元前约2070—公元1840年)
https:///
01 11.7 太原
02 11.8 南通
03 11.9 青岛
04 11.10 沈阳
05 11.11 大连
06 11.12 长春
中篇 近代史(1840—1949年)
11.13 哈尔滨
11.14 福州
5.7 古代居住形 态与居住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4bd27ff5335a8102d22078.png)
第一讲城、市、城市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①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②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埃及尼罗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500~5000年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曹魏邺城明确功能分区古希腊雅典800 BC 特点:布局不规则;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广场、卫城)古罗马古罗马城奠基于753 BC,全盛期:公元3世纪特点: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广场群中世纪时期锡耶那(意大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罗马罗马城市改建近代城市伦敦1666年伦敦改建规划(古典主义风格)仅有部分实施城市无序蔓延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律性:城市化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加速阶段: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里(几十年内)就达到70%左右;稳定阶段:速度趋缓,稳步提升到70~90%。
诺瑟姆曲线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进程加快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第二讲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严谨对称、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自然理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https://img.taocdn.com/s3/m/5480d9d526fff705cc170aa3.png)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城市发展史讲义(五)
![城市发展史讲义(五)](https://img.taocdn.com/s3/m/854fa97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9.png)
⾃然环境——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重因素1)城市作为“⼈居环境”要求良好的外部⾃然条件历史发展到今天,城市的内容和形态千差万别,我们已经不能⽤⼀个综括所有事实的意义来说明“城市”,所以⼈们从各⾃的认识和需要出发,给城市下了许多定义。
但⽆论如何,城市⾸先是⼀种居住形态⼤概是⽆可否认的。
在《雅典宪章》认定的城市的四⼤功能中,居住是城市的第⼀活动,另外游憩与⼯作、交通⼀起,并列其中。
我们不应忘记,城市的第⼀属性是我们赖以安⾝⽴命的“⼈居环境”。
要想营造⼀个好的居住环境,⾸先要选择⼀个好的地点。
当历史发展到⼀定阶段以后,城址的选择受政治、经济、军事及⾃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最初的时候,⾃然环境是起决定作⽤的⾸要因素。
温和的⽓候、肥沃的⼟壤、丰富的物产,以及良好的地形地貌和⼭川河流,是倍受关注的⼏项主要条件。
2 )⾃然环境优越的古三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以所谓的三河地带为中⼼的中原地区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秦汉以前三河指河内(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河东(今⼭西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南的华北平原)]。
从当前公认的我国城市的起源时期夏朝开始,古⼈就在这⼀带建城设⾢。
a. 夏代都城游移于伊、洛、河、济地区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可以认定,豫西的伊洛流域是夏族活动最主要的区域,如鲧的传说,禹居阳城,启有钧台之享,太康居斟寻,夏桀所居等。
另外传说中夏⼈活动的地区还有晋西南的所谓夏墟,如,禹都安⾢,夏启居西河,胤甲居西河,桀居安⾢等;还有豫北晋东的河内地区,如,帝杼居原(今河南济源)等;还有豫东鲁西地区所谓济⽔上中游⼀带,如帝相居商丘,居帝丘(今濮阳)、居斟灌(有寿光说、淳于说、观县说等不同),少康奔有虞(今虞城)等。
在这些地区内,夏的都城常有迁徙。
迁徙是殷盘庚之前的常事,即所谓的“不常厥⾢”。
王国维说:“夏⾃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及地名之见于经典者,率在东⼟,与商⼈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76fa21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7.png)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思想史
![城市规划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3821885c312b3169a451a4fe.png)
1、英国革命——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 1649年《人民公约》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 法”, 被公认为是一个民主立宪国家的基础。 2、 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 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3、 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 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二、城市规划思想史概论
城市规划思想史研究的主题是: • 如何认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 演变。 • 如何处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 演变。 • 学科自身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会这样演变。
城市规划
规划城市
城市:城市规划的对象 人居形态之一。 社会系统:经济、政治、交通通讯、空间。 规划:城市规划的本质所在 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 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直接关注的内容:
• 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直接面对的问题,希望解决的问
时代特征、社会经济水平、 题;——时代特征、社会经济水平、城市问题等
• 对城市发展进行干预的可应用手段:对城市社会各方 面可应用手段的界定,城市规划可应用的手段;——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及行政能力,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及行政能力,学科发展水平
2、理性思想 ——城市规划的方法论 基础
理性就是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 理性主义是近代哲学的起点,是近代科学形成和 发展的基石,同时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 了决定性的影响,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
理性主义与理性思想的区别
理性思想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它要求 每一个研究者运用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方法对 事物进行全面的、透彻的研究,因此,同样可 以对非理性的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研究。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则只承认理性的正确 性,一切从理性出发,将非理性的因素排除在 外。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3a357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9.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8a0b5cb08a1284ac8504386.png)
前苏联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城市与大型公共建筑,强调通过秩序井然、规则威严、气势恢弘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来展现当时前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俄罗斯民族的优越,强调民族团结的政治目的。
二战后(1945年)------1960年代末
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并达到其认知的顶峰。产生了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公元4世纪------公园9世纪:西欧衰落,拜占庭强大。
9世纪------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
12世纪------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盛期。
15------16世纪:文艺复兴
从本质上看,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城市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人应该欣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力、自由与幸福。
2.城市建设活动的世俗化,总督府、市场、图书馆等与教堂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新中心。
3.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集合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
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比较
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和变形,典型做法是彻底抛弃西欧中世纪中自然、随机的空间格局,将建筑风格的原理放大到城市,通过建立整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来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城市道路格局一般采用环形加放射,并在转折的节点处用高耸的纪念碑来作为过渡。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35ee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6.png)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四个主要的历史阶段来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古埃及,城市规划主要以尼罗河为中心,沿河两岸分布着各种建筑和设施,如庙宇、官邸和工坊。
在古希腊,城市规划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周围建有市场、剧场和公共建筑。
在古罗马,城市规划更加系统和完善,城市通过街道网连接起来,建有浴场、剧场和公共浴池等设施。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受到基督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对城市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城市建有大教堂和修道院,它们成为城市的精神中心。
封建制度下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城堡和城墙为中心,城市设有市场、商会和行会,以满足农民和工匠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强调社区的功能和安全性。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在欧洲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规划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如城市美学和卫生学等。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开始关注交通、住房和环境等问题。
科学家和城市规划师开始提出城市改造和再开发的方案,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们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现代城市规划倡导多功能城市,注重城市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关注住房、教育和文化等社会问题。
总结起来,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展示了城市规划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从古代的城市布局到近代的科学规划,再到现代的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实践领域。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可持续和具有社会公平的城市,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fb3a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4f.png)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18、1970-198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解析
![18、1970-198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b7eff5e009581b6ad9eb15.png)
2、从现代城市规划到后现代城市规划
二战结合后,西方城市规划总体延续了以理性主义与 物质规划为主的思想路线。随着各种现代城市问题的出 现,1961年美国学者雅各布斯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要求城市规划者重新思考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制度的 合理性,这是战后城市规划开始由工程技术向关注社会 问题转型的重要标志。
2)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的 改变 混合功能区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改 变
二、文脉、场所理论与现代城市设计
1、文脉主义与拼贴城市 文脉就是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个 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内 在的、本质的联系,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整理、 强化城市空间与这些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探讨如何通过城市形象使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够融入到 城市文脉中去。
1、市场公正:美国“区划法”的兴起 在城市规划领域,由于追求市场公正问题而出现的重 要实践是美国的区划法。 主要目的和内容是在土地私有占主体的情况下,保证必 要的公共利益和其他业主的利益,控制建筑高度并部分 限制商业区、零售区、居住区等的范围。 我国1990年代初开始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2、社会公正: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命题
1970年代后,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趋向: 1、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区邻里 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 2、城市更新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 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 划,城市更新工作发展成为制定各种不可分割的政策纲 领。
3、城市更新方法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室的推倒重建转向 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的谨慎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 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
外国大师城市规划方案思想史
![外国大师城市规划方案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6cd13ad2910ef12d2af9e785.png)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康帕内拉—“太阳城”。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1833年英国成立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的原因,1842年通过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金额及住房委员会,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 1890年颁布“工人住房法”。
3、巴黎改建1853年欧斯曼为巴黎的行政长官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1)、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市中心的改建,以卢浮宫、宫前广场、协和广场、雄狮凯旋门一代最为突出。
•3)、美化巴黎面貌,对道路宽度和沿路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4)、建设两种绿地:一种是塞纳河畔的滨河绿地,一种是宽阔的花园式林荫大道。
•5)、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6)、市政设施上有重大成就。
4、城市美化运动定义:城市美化运动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城市“景观改造运动”。
前奏:1850年末开始的公园运动。
开始:是以伯恩海姆所做的“芝加哥规划”为开始。
城市美化运动中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F.L.Olmsterd,他于1859年设计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
核心思想:恢复城市中失去的视觉秩序和和谐之美,采用古典主义加巴洛克的风格手法设计城市。
意义:城市美化运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然而这个活动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很少从居民福利出发,很少考虑在根本上改善布局的性质,它并未给予城市整体以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八十年代中期,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其最积极 的倡导者McLoughlin(1985)宣布为彻底失败。
McLoughlin(1992)在对澳大利亚Melbourne城市发展以及 城市规划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中,以一系列图表显示 城市规划在预测城市建成区的开展、社区商业服务业的集 聚和引导中心商务区(CBD)的建设这三项历来被认为是 城市规划领域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方面惨遭失败。而 只在营造居住区环境(尤其是中产阶级居住区)等具体方 面有较显著的成效。他认为这给了他一个警示,城市规划 的主要传统严重地并在思想上限定了规划者理解城市问题 和政策的能力。
2020/8/14
McLoughlin认识到城市规划的传统始终没有能力也并不 想来回答“城市是怎样运作的”这样的问题,因此也 就无法为规划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而只能在 “正当的规划”、“社区”和“平衡”等之类既含糊 有毫无意义的词汇组成的原则上绘制规划(plan)和 地图。如果我们要想能够理解城市问题并提出合适的 政策以改进城市以及城市中居民的生活,那就有必要 将城市规划“放逐”(relegate)到一个更为重要的 但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相对边缘位置 。
这一方法的提出和实施,将不同层次的规划问题区别对待 ,使政策的宏观协同性和行动的具体灵活性得到了统一 ,并提高了规划过程的效率。
2020/8/14
系统思想方法论也常常被称为综合理性方法论。 系统思想方法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从一开始
就立足于“理性”(即完全理性和客观理性)过程 的概念之上,期望规划师能够不带任何价值观 念,绝对公正和客观地对待相互冲突和矛盾以 及竞争的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规划师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醉心于对“方法” 本身的探讨,成为纯技术的操作者而陷于技术 决定论的氛围之中。
2020/8/14
现代系统思想就是将世界视作系统与系统的集合 ,它将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 ,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 层次性、动态性和目的性。
系统方法则是以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 学等为手段以及电子计算机为工具来研究事物 整体规律。
2020/8/14
第二节 美国运输—土地使用规划
根据他的方法: • 整个规划过程以目的(Goals)的建立为起始,然后将目
的深化并建立起具体的目标(objectives); • 按照实施要求为衡量标准来检验行动的选择过程和方
案,并以目标来进行评价; • 在此基础上确定优先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 在实施的过程中,运用按控制论建立的机制对选出的
方案和政策进行连续的小幅修正,并进行阶段性的检 测,及时修正所出现的偏差。
2020/8/14
Chadwick在《A Systems View of Planning》 (1971)一书中,则将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循环过 程更加空间化,他尤其强调目标表达问题的可 量度形式,对方案评价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因 此在以后的规划实施中更具实际意义。
在1971年进行的Coventry-SolihullWarwickshire次区域规划研究则成为系统方 法在规划中运用的典型,这是McLoughlin和 Chadwick思想的具体实践。
美国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约有70多 个城市进行了运输—土地使用规划,积 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
在1960年代以后,更主要运用于交通工程 规划,并成为交通规划的最主要思想方 法或方法论。
2020/8/14
第三节 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自六十年代中期后,在运输—土地使用规划研究中发展 起来的思想和方法,随着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而向城市规划的整体转移。在美国有一些初步的尝试 。
2020/8/14
1968年英国通过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规 划形式:
• 结构规划主要处理有关城市发展战略重要性的事务,主 要包括土地使用政策的陈述和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其 中图表只具有说明和示意作用。
• 地方规划用来处理一些较小规模和较短时期的规划问题 ,在内容上与原来的发展规划比较接近,但无需中央政 府的批准。
第五讲 系统方法论在城市规 划中应用的兴衰
2020/8/14
第一节 一般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论
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五十年代末被引入到规划领域而 形成了系统方法论。
在对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进行批判的过程中 ,社会文化论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批判,而系统 方法论则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建设,尽管两者在根本思 想上并不一致,但对城市规划的范型转换都起了重要 作用。
2020/8/14
其基本过程是: • 建立有关土地使用形式和交通系统最相关的组
织原则,对可能的未来方案的范围进行区别; • 然后在技术基础上发展这些方案的细节,以此
建立城市发展的模型并进行模拟; • 根据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和调整起始条件
甚至整个模型; • 最终选择其中最符合政策目的的方案。
2020/8/14
McLoughlin在1968年出版了《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 Systems Approach》 一书,详细阐述了运用系统方法认识城市和环境 、系统方法论的思想和具体方法以及在规划各阶 段的运用。
2020/8/14
McLoughlin指出:“对人—环境的审慎控制必须坚决以 系统观点为基础”。
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开始运用系统方法进行运输—土地使用规 划 ( transport-land use planning )。
这些研究使用了综合的预测框架和应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 学模型来模拟未来状态,这些预测受到以实施为目的以 及选择最好的可能的行动方案的检验。
运输—土地使用规划研究突破了物质空间规划对建筑空间形 态的过分关注,而将重点转移至发展的过程和不同要素 间的关系,以及要素的调整与整体发展的相互作用之上 。
与此同时,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研究的重心移向 英国,McLoughlin、Chadwick等人在理论上的努力 和广大规划师在实践中的自觉运用,形成了城市规划 运用系统方法论的5年发表于《Journal of the Town Planning Institute》的文章指出:“规划 并不主要涉及人为事物的设计,而是涉及连续的 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对社会目标的识别,并通 过对环境变化的引导而试图实现这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