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经典例题解析

《货币银行学》课程经典例题解析

填空题:

3. 名义利率是指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因素的利率。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教材 P47有相关知识点讲解,可直接找到答案。

利率体系主要是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不同利率种类,按照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因此,名义利率是指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或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

4.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三性原则是指,和。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性原则,可参考教材的P115。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结算和创造信用的特殊企业,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其最基本的、首要的动机和目标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客户提存或贷款、投资、内部管理等对现金的要求。由于银行经营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需要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排除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及一切经营发展条件的影响,保证收益的安全与稳定,使其健康安全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三性原则是指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单选题:

6.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常发生在()货币制度下。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格雷欣法则,可参考教材P26。

金银复本位制(银币的购买力下降,同时商品的内含价值提高,这两个因素叠加的效果是需要更有价值的货币。于是金币也作为本位货币)。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情况有所不同。关键看人们对哪种货币更有信心。现代社会是“良币驱劣币”,典型的是拉美国家的“美元化”问题。本题正确答案是C。

7.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呈(),与债券价格呈()。

A.同向变动,反向变动

B.反向变动,同向变动

C.同向变动,同向变动

D.反向变动,反向变动

解析:本题考点是利率与证券价格,教材P53-54有相关知识点。

利率变动会对资金供求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呈同向变动,与债券价格呈反向变动,本题正确答案是A。

11. 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A.利率水平

B.价格水平

C.收入水平

D.预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在教材的P172找到相关知识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因此,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本题正确答案是C。

12. 日常生活中,经常在报纸和新闻中出现的“CPI”指的是()。

A.消费价格指数

B.生产者价格指数

C.批发价格指数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解析:本题考点是消费价格指数的的定义,可参考教材P183的定义。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是通过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动,反映在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数的基期数值定为一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度量指定的一篮子消费商品和服务随着时间的变动,价格发生的变动。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3. 不属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是()。

A.银行信贷规模

B.货币供应量

C.长期利率

D.短期利率

解析:本题考点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教材的P196-197对货币政策的相关中介目标做了说明,可以结合教材介绍的中介目标,了解哪一项不属于。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中介目标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和准确的数据资料,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应判断。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如1—3 个月)控制中介目标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进行调控,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以上中介目标没有包括短期利率,本题正确答案是D。

判断题:

17. 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信用的含义,以及货币的职能,可以参考教材P34,结合货币职能思考。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我们这里要理解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的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经历了高利贷、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这几个阶段。高利贷具有利息特别高、非生产性等特点。借贷资本则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因此,信用不是产生于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本题答案是错。

18. 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都是衡量债券收益率的重要指标,因此,同一种债券的计算得到的以上三种利率在数值上的差别一定很小。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计算收益率的指标,涉及到教材中P54-59的相关知识。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债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值和购买价格。最基本的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

为:债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期限)*100%。由于债券持有人可能在债务偿还期内转让债券,因此,债券的收益率还可以分为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和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因此,可以判断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是有区别的,本题答案是错。

23. 外汇就是本国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国的货币。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外汇的概率,可以参考书P237的定义。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是国际汇兑的简称,而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可以看到外汇不是本国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国的货币,本题答案是错。

24. 现金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而现金余额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货币需要重现金交易方程式和现金余额方程式,以及货币职能的理解,可以参考教材P170对现金交易方程式和现金余额方程式的定义和P13-14对货币职能的讨论。

实际上,现金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而现金余额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因此,本题答案是错。

25. 目前我国金融业监管体系由“一行三会”构成,实行分业监管。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参考教材P225-227。

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我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因此,本题答案是对。

名词解释题:

27. 资本充足率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可参考教材P110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的股权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反映银行的经营是否安全健康的重要指标。

29. 窗口指导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窗口指导的概念,可参考教材P203-204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对主要金融机构下达指令,要求其将贷款的增减额限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简答题:

33.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有哪些?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可以参考教材P137-138。

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实现其发行货币及最后贷款人等重要职能,对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买卖储备资产。集中管理储备资产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一职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储备资产的买卖业务来进行。中央银行买卖外汇、黄金等储备资产,可以调节国家的国际储备,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保持汇价与币值的稳定。

(2)放款业务。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及政府的银行,必要时必须对商业银行和政府发放贷款。其中,对商业银行的放款主要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对财政部的放款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贷款,二是透支;其他放款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外国中央银行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

(3)证券业务。主要目的是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为了盈利。

3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内涵。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可参考教材P196-19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可测性。中介目标的可测性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第一,中介目标应该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如M1、M2、长期利率等;第二,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为中央银行及时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

(2)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效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

(3)相关性。中央银行所选定的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的稳定的关系,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地影响到最终目标。

论述题:

37. 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参考教材P205-206。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果用M表示货币供应量,i表示利率水平,I表示投资规模,Y 表示总收入,则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就可以表示如下:M → i → I → Y

在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是核心,货币政策能否对产出产生影响,既取决于货币供应量变化后能不能对利率产生影响(M → i)。也取决于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i → I)。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竭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进行传导,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更强调货币供给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认为货币量可以直接引起支出和收入的变动。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M → E → I → Y

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E比表示总支出, I表示投资规模,Y表示总收入。

(3)因此,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分歧在于,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数量超过了人们需要的真实现金余额,从而直接地影响社会支出和货币收入。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利率才是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

(完整版)高中物理经典选择题(包括解析答案)

物理 1.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 1.设中子质量为m,则原子核的质量为Am。设碰撞前后中子的速度分别为v0、v1,碰后原子核的速度为v2,由弹性碰撞可得mv0=mv1+Amv2,m=m+Am,解得v1=v0,故=,A正确。 2.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 ) A.均匀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解析] 2.对磁铁受力分析可知,磁铁重力不变,磁场力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重力等于磁场力时,磁铁匀速下落,所以选C。 3.(2014大纲全国,19,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A.tan θ和 B.tan θ和 C.tan θ和 D.tan θ和 [解析] 3.由动能定理有 -mgH-μmg cos θ=0-mv2 -mgh-μmg cos θ=0-m()2 解得μ=(-1)tan θ,h=,故D正确。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解析]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相干波相遇叠加,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仍做简谐运动,其振动位移在0到最大值之间,B、C项错误。在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差,在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故A、D项正确。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 --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如U =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 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设R U =,集合{}R x a ax x x A ∈=+-+=,03442,(){}R x a x a x x B ∈=+--=,0122,{}R x a ax x x C ∈=-+=,0222,若C B A ,,中至少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设集合(){}01,2=--=x y y x A ,(){} 05224,2=+-+=y x x y x B ,(){==y y x C ,}b kx +,是否存在N b k ∈,,使得()φ=C B A ?若存在,请求出b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因式分解-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

因式分解复习 一、基础知识 1.因式分解概念: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可称为 将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它与整式乘法互为逆运算。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把ma mb mc ++,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 各项的公因式m ,另一个因式()a b c ++是ma mb mc ++除以m 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 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①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②公因式的构成: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 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公式法: ①常用公式 平方差:)b a )(b a (b a 22-+=- 完全平方:222)b a (b 2ab a ±=+± ②常见的两个二项式幂的变号规律: 22()()n n a b b a -=-;2121()()n n a b b a ---=--.(n 为正整数) (3)十字相乘法 ①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 q px x ++2中,如果能把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式b a ,的积,并且b a +等于一次项系数中p ,那么它就可以分解成 ()()()b x a x ab x b a x q px x ++=+++=++22 ②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c bx ax ++2 中,如果能把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两 个因数21,a a 的积,把常数项c 分解成两个因数21,c c 的积,并且1221c a c a +等于一次项系 数b ,那么它就可以分解成:()=+++=++2112212212c c x c a c a x a a c bx ax ()()221c x a a x a ++。 (4)分组分解法 ①定义:分组分解法,适用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例如22 a b a b -+-没有公因式, 又不能直接利用分式法分解,但是如果将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结合,把原多项式分成两组。再提公因式,即可达到分解因式的目的。 例如22a b a b -+-=22()()()()()()(1)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分组分解法。 ②原则:分组后可直接提取公因式或可直接运用公式,但必须使各组之间能继续分 解。 ③有些多项式在用分组分解法时,分解方法并不唯一,无论怎样分组,只要能将多 项式正确分解即可。

因式分解经典题及解析

2013组卷 1.在学习因式分解时,我们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事实上,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可以用来因式分解,比如配方法.例如,如果要因式分解x2+2x﹣3时,显然既无法用提公因式法,也无法用公式法,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 x2+2x﹣3=x2+2×x×1+12﹣1﹣3﹣﹣﹣﹣﹣﹣① =(x+1)2﹣22﹣﹣﹣﹣﹣﹣② =… 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在上述材料中,运用了_________ 的思想方法,使得原题变为可以继续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这种方法就是配方法; (2)显然所给材料中因式分解并未结束,请依照材料因式分解x2+2x﹣3; (3)请用上述方法因式分解x2﹣4x﹣5. 2.请看下面的问题:把x4+4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二项式既无公因式可提,也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怎么办呢 19世纪的法国数学家菲?热门抓住了该式只有两项,而且属于平方和(x2)2+(22)2的形式,要使用公式就必须添一项4x2,随即将此项4x2减去,即可得x4+4=x4+4x2+4﹣4x2=(x2+2)2﹣4x2=(x2+2)2﹣(2x)2=(x2+2x+2)(x2﹣2x+2) 人们为了纪念菲?热门给出这一解法,就把它叫做“热门定理”,请你依照菲?热门的做法,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4+4y4;(2)x2﹣2ax﹣b2﹣2ab. 3.下面是某同学对多项式(x2﹣4x+2)(x2﹣4x+6)+4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 解:设x2﹣4x=y 原式=(y+2)(y+6)+4(第一步) =y2+8y+16(第二步) =(y+4)2(第三步)

高中物理电磁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电磁学部分) 25、如图22-1所示,A、B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 的中央各有小孔M、N。今有一带电质点,自A板上方相距为d的P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三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不计,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 为零,然后按原路径返回。若保持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A.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B.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C.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 N孔继续下落。 图22-1 D.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N 孔继续下落。 分析与解:当开关S一直闭合时,A、B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带电质点从M向N 运动时,要克服电场力做功,W=qU AB,由题设条件知:带电质点由P到N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质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即:mg2d=qU AB 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上述等式仍成立,故沿原路返回, 应选A。 若把B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质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不变,而重力做功 增加,所以它将一直下落,应选D。 由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和D是正确的。 想一想:在上题中若断开开关S后,再移动金属板,则问题又如何(选A、B)。 26、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加上如图23-1(b)所示的方波形电压,电压的最大值为U0,周期为T。现有一离子束,其中每个 离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从与两板 等距处沿着与板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射 入两板间的电场中。设离子通过平行 板所需的时间恰为T(与电压变化周图23-1 图23-1(b)

(完整版)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集合期末复习题12.26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 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因式分解易错题和经典题型精选

因式分解易错题精选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30分) 1、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 2、22)(n x m x x -=++则m =____n =____ 3、232y x 与y x 612的公因式是_ 4、若n m y x -=))()((4222y x y x y x +-+,则m=_______,n=_________。 5、在多项式4224222294,4,,t s y x b a n m +-+--+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 7、_____))(2(2(_____)2++=++x x x x 8、已知,01200520042=+++++x x x x 则.________2006=x 9、若25)(162++-M b a 是完全平方式M=________。 10、()22)3(__6+=++x x x , ()2 2)3(9___-=++x x 11、若229y k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 12、若442-+x x 的值为0,则51232-+x x 的值是________。 13、若)15)(1(152-+=--x x ax x 则a =_____。 14、若6,422=+=+y x y x 则=xy ___。15、方程042 =+x x ,的解是________。

1、多项式))(())((x b x a ab b x x a a --+---的公因式是( ) A 、-a 、 B 、))((b x x a a --- C 、)(x a a - D 、)(a x a -- 2、若22)32(9-=++x kx mx ,则m ,k 的值分别是( ) A 、m=—2,k=6, B 、m=2,k=12, C 、m=—4,k=—12、 D m=4,k=12、 3、下列名式:4 422222222,)()(,,,y x y x y x y x y x --+---+--中能用平方差公 式分解因式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计算)10 11)(911()311)(211(2232---- 的值是( ) A 、21 B 、2011.,101.,201D C 5、1.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x –2)=x 2-4(B )x 2-4+3x =(x +2)(x –2)+3x (C )x 2-3x -4=(x -4)(x +1)(D )x 2+2x -3=(x +1)2-4 6.分解多项式 bc c b a 2222+--时,分组正确的是……………………………( ) (A )()2()222bc c b a --- (B )bc c b a 2)(222+-- (C ))2()(222bc b c a --- (D ))2(222bc c b a -+- 7.当二次三项式 4x 2 +kx +25=0是完全平方式时,k 的值是…………………( ) (A )20 (B ) 10 (C )-20 (D )绝对值是20的数 8.二项式15++-n n x x 作因式分解的结果,合于要求的选项是………………………( ) (A ))(4n n x x x -+ (B )n x )(5x x - (C ))1)(1)(1(21-+++x x x x n (D ))1(41-+x x n 9.若 a =-4b ,则对a 的任何值多项式 a 2+3ab -4b 2 +2 的值………………( ) (A )总是2 (B )总是0 (C )总是1 (D )是不确定的值

经典的因式分解练习题有答案

因式分解练习题 一、填空题: 2.(a-3)(3-2a)=_______(3-a)(3-2a); 12.若m2-3m+2=(m+a)(m+b),则a=______,b=______; 15.当m=______时,x2+2(m-3)x+25是完全平方式.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结果中,正确的是( ) A.a2b+7ab-b=b(a2+7a) B.3x2y-3xy-6y=3y(x-2)(x+1) C.8xyz-6x2y2=2xyz(4-3xy) D.-2a2+4ab-6ac=-2a(a+2b-3c)

A.(n-2)(m+m2) B.(n-2)(m-m2) C.m(n-2)(m+1) D.m(n-2)(m-1) 3.在下列等式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a(x-y)+b(m+n)=ax+bm-ay+bn B.a2-2ab+b2+1=(a-b)2+1 C.-4a2+9b2=(-2a+3b)(2a+3b) D.x2-7x-8=x(x-7)-8 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a2+b2 B.-a2+b2 C.-a2-b2 D.-(-a2)+b2 5.若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 A.-12 B.±24C.12 D.±12 6.把多项式a n+4-a n+1分解得( ) A.a n(a4-a) B.a n-1(a3-1) C.a n+1(a-1)(a2-a+1) D.a n+1(a-1)(a2+a+1) 7.若a2+a=-1,则a4+2a3-3a2-4a+3的值为( ) A.8 B.7 C.10 D.12 8.已知x2+y2+2x-6y+10=0,那么x,y的值分别为( ) A.x=1,y=3 B.x=1,y=-3 C.x=-1,y=3 D.x=1,y=-3 9.把(m2+3m)4-8(m2+3m)2+16分解因式得( ) A.(m+1)4(m+2)2 B.(m-1)2(m-2)2(m2+3m-2) C.(m+4)2(m-1)2 D.(m+1)2(m+2)2(m2+3m-2)2 10.把x2-7x-60分解因式,得( ) A.(x-10)(x+6) B.(x+5)(x-12) C.(x+3)(x-20) D.(x-5)(x+12) 11.把3x2-2xy-8y2分解因式,得( ) A.(3x+4)(x-2) B.(3x-4)(x+2) C.(3x+4y)(x-2y) D.(3x-4y)(x+2y) 12.把a2+8ab-33b2分解因式,得( ) A.(a+11)(a-3) B.(a-11b)(a-3b) C.(a+11b)(a-3b) D.(a-11b)(a+3b) 13.把x4-3x2+2分解因式,得( )

高中物理必修一经典例题附解析

华辉教育物理学科备课讲义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绳只能产生拉伸形变, 绳不同,它既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以产生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因此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2.某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 闭三角形.下列四个图中不能使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 ( 答案:ABD 解析:A图中F1、F3的合力为 为零;D图中合力为2F3. 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 桥尾的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v2

答案:A 解析:推而未动,故摩擦力f=F,所以A正确. .某人利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0s,发现火车前进540m;隔30s 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加速度为 ( A.0.3m/s2B.0.36m/s2 C.0.5m/s2D.0.56m/s2 答案:B 解析:前3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540 30 m/s=18m/s,它等于火车在这30s 1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1=360 10 m/s=36m/s.它等于火车在这10s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此时刻Δv v1-v36-18

两根绳上的张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利用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x AD=84.6mm,x AE=121.3mm __________m/s,v D=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集合典型例题

集合·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用符号∈或填空1 ? 1________N , 0________N , -3________N , 0.5N N ,;2 1________Z , 0________Z , -3________Z , 0.5Z Z ,;2 1________Q , 0________Q , -3________Q , 0.5Q Q ,;2 1________R , 0________R , -3________R , 0.5R R ,;2 分析元素在集合内用符号∈,而元素不在集合内时用符号. ? 解∈, ∈,-,,; 1N 0N 3N 0.5N N ???2 1Z 0Z 3Z 0.5Z Z 1Q 0Q 3Q ∈, ∈,-∈,,;∈,∈,-∈,??2 0.5Q Q 1R 0R 3R 0.5R R ∈,; ∈,∈,-∈,∈,; 22?? 说明:要注意符号的规范书写. 例2 (1)用列举法表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的集合,并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2)设集合A ={(x ,y)|x +y =6,x ∈N ,y ∈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分析 (1)中集合含的元素为0、2、4、6、8、10;(2)中集合所含的元素是点(0,6),(1,5),(2,4),(3,3),(4,2),(5,1),(6,0). 解 (1){0,2,4,6,8,10};用描述法表示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或|x|x =2n ,n ∈N ,n <6}. (2)A ={(0,6),(1,5),(2,4),(3,3),(4,2),(5,1),(6,0)}. 说明:注意(2)中集合A 的元素是点的坐标.

因式分解练习题(超经典)

因式分解习题 一、填空: 1、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 2、22)(n x m x x -=++则m =____n =____ 3、232y x 与y x 612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 4、若n m y x -=))()((4222y x y x y x +-+,则m=_______,n=_________。 5、在多项式4224222294,4,,t s y x b a n m +-+--+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 7、_____))(2(2(_____)2++=++x x x x 8、已知,01200520042=+++++x x x x Λ则.________2006=x 9、若25)(162++-M b a 是完全平方式M=________。 10、()22)3(__6+=++x x x , ()22)3(9___-=++x x 11、若229y k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 12、若442-+x x 的值为0,则51232-+x x 的值是________。 13、若)15)(1(152-+=--x x ax x 则a =_________。 14、若6,422=+=+y x y x 则=xy ________。 15、方程042=+x x ,的解是________。 二、选择题:(8分) 1、多项式))(())((x b x a ab b x x a a --+---的公因式是( ) A 、-a B 、))((b x x a a --- C 、)(x a a - D 、)(a x a -- 2、若22)32(9-=++x kx mx ,则m ,k 的值分别是( ) A 、m=—2,k=6 B 、m=2,k=12 C 、m=—4,k=—12 D m=4,k=12 3、下列名式:4422222222,)()(,,,y x y x y x y x y x --+---+--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三、分解因式: 1、234352x x x -- 2、2633x x - 3、22)2(4)2(25x y y x --- 4、x x -5 5、24369y x - 6、811824+-x x 四、代数式求值

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2112(12)(12)22a a a -=+- B .2224(2)x y x y +=+ C .2239(3)x x x -+=- D .222()x y x y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以及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就可以求解. 【详解】 A. 2112(12)(12)22 a a a -=+-,故本选项正确; B. 2222224(2)(2)=+44x y x y x y x xy y +≠+++,,故本选项错误; C. 222239(3)(3)=69x x x x x x -+≠---+,,故本选项错误; D. ()22 ()x y x y x y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已知实数a 、b 满足等式x=a 2+b 2+20,y =a(2b -a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x ≤ y B .x ≥ y C .x < y D .x > y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x 、y 的大小关系,把x y -进行整理,判断结果的符号可得x 、y 的大小关系. 【详解】 解:22222202()x y a b ab a a b a -=++-+=-++20, 2()0a b -≥Q ,20a ≥,200>, 0x y ∴->, x y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差法比较大小、配方法的应用;进行计算比较式子的大小;通常是让两个式子相减,若为正数,则被减数大;反之减数大.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解析

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因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拉力F.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设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为F1,重物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ma,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2,由平衡条件有F2=mg,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2=v·t=at2.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mgat2. [解题过程]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拉力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不难发现:一切取决于加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因此选项A、B、C的结论均可能出现.故答案应选D. [小结]由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最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如图8-1所示.现在长木板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使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小物块与长木板摩擦因数为μ,求把长木板抽出来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此题为相关联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进而求功的问题.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恒力F的功. [解题过程] 由F=ma得m与M的各自对地的加速度分别为 设抽出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则m与M在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所以把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来所做的功为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如图8-2).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与木板长度L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内完成,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出最后结果.

集合经典例题总结

集合经典例题讲解 集合元素的“三性”及其应用 集合的特征是学好集合的基础,是解集合题的关键,它主要指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些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解题的依据,特别是元素的互异性,稍有不慎,就易出错. 例1 已知集合A={a ,a +b ,a +2b },B={a ,a q ,a 2q },其中a 0≠,A=B,求q 的值. 例2 设A={x∣2x +(b+2)x+b+1=0,b∈R },求A中所有元素之和. 例3 已知集合=A {2,3,2a +4a +2},B ={0,7,2a +4a -2,2-a },且A I B={3,7},求a 值. 分析: 集合易错题分析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3.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的形式了吗? 1、忽略φ的存在: 例题1、已知A={x|121m x m +≤≤-},B={x|25x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分不清四种集合:{}()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x g x f x ≥的区别. 例题2、已知函数()x f y =,[]b a x ,∈,那么集合 ()()[]{}(){}2,,,,=∈=x y x b a x x f y y x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0(C )1或0(D )1或2 3、搞不清楚是否能取得边界值: 例题3、A={x|x<-2或x>10},B={x|x<1-m 或x>1+m}且B ?A ,求m 的范围. 例4、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I 等于() A.(0,2),(1,1)B.{(0,2),(1,1)}C.{1,2}D. {}2≤y y 集合与方程 例1、已知{}φ=∈=+++=+R A R x x p x x A I ,,01)2(2,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集合(){}(){}20,01,02,2≤≤=+-==+-+=x y x y x B y mx x y x A 和,如果φ≠B A I ,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集合()(){} 30)1()1(,,123,2=-+-=??????+=--=y a x a y x B a x y y x A ,若φ=B A I ,求实数a 的值。 集合学习中的错误种种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集合学习中,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或考虑问题不全面等,稍不留心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错误,本文归纳集合学习中的种种错误,认期帮助同学们避免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一、混淆集合中元素的形成 例 集合{}()|0A x y x y =+=,,{}()|2B x y x y =-=,,则A B =I 忽视空集的特殊性 例 已知{}|(1)10A x m x =-+=,{}2|230B x x x =--=,若A B ?,则m 的值为 没有弄清全集的含义

因式分解难题经典题(1)

因式分解难题经典题 1、若实数满足,则. 2、已知,则的值为 3、分解因式: a3+a2-a-1=______________. 4、已知a+b=2,则a2-b2+4b的值. 5、因式分解: 6、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平方根等于. 7、若,则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8、,则___________。 9、如果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 10、已知实数x 满足x+=3,则x2+的值为_________. 11、若a2+ma+3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 12、已知,则 . 13、-a4÷(-a)=; 15、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8、如果,求的值. 19、已知a+b=﹣5,ab=7,求a2b+ab2﹣a﹣b的值. 20、(x﹣1)(x﹣3)﹣8. 22、 23、(1)已知a m=2,a n=3,求①a m+n的值;②a3m﹣2n的值 (2)已知(a+b)2=17,(a﹣b)2=13,求a2+b2与ab的值. 24、先化简,再求值:已知:a2+b2+2a一4b+5=0求:3a2+4b-3的值。 三、选择题 25、若的值为() A.0 B.-6 C.6 D.以上都不对 26、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4y2 B、x2-2y+1 C、-x2+4y2 D、-x2-4y2

27、不论为什么实数,代数式的值() A.总不小于2 B.总不小于7 C.可为任何实数 D.可能为负数 28、若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24 B.﹣12 C.±12D.±24 29、下列各式中与2nm﹣m2﹣n2相等的是() A.(m﹣n)2B.﹣(m﹣n)2C.﹣(m+n)2D.(m+n)2 30、.若+(m-3)a+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是( ) A.1或5 B.1 C.7或-1 D.-1 31、下列计算中,①x(2x2-x+1)=2x3-x2+1;②(a+b)2=a2+b2;③(x-4)2=x2-4x+16;④(5a-1)(-5a-1)=25a2-1;⑤(-a-b)2=a2+2ab+b2;其中准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 个 D.4个 四、计算题 32、因式分解:; 33、已知a+b=3,ab=2,试求(1)a2+b2;(2)(a b)2。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例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 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 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 =0,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 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f m′,(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m>f m′即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m=μ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所以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B正确。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由于惯性原因,木块必然向中滑动,故D 正确。 综合上述,正确答案应为A、B、D。 【例3】如图3-1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度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线 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 图3-12所示,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 下产生向左的加速度,当滑块向左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因式分解--典型例题及经典习题

14.3 因式分解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x +y )=ax +ay B .y 2-4y +4=y (y -4)+4 C .10a 2-5a =5a (2a -1) D .y 2-16+y =(y +4)(y -4)+y 【例2】 把多项式6a 3b 2-3a 2b 2-12a 2b 3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 .3a 2b B .3ab 2 C .3a 3b 3 D .3a 2b 2 【例3】 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1)12x 2y -18xy 2-24x 3y 3; (2)5x 2-15x +5; (3)-27a 2b +9ab 2-18ab ; (4)2x (a -2b )-3y (2b -a )-4z (a -2b ).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即a 2-b 2=(a +b )(a -b ). 【例4】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4x 2-9; (2)16m 2-9n 2; (3)a 3b -ab ; (4)(x +p )2-(x +q )2.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a 2+2a b +b 2=(a +b )2,a 2-2ab +b 2=(a -b )2. 【例5】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x 2+14x +49; (2)(m +n )2-6(m +n )+9; (3)3ax 2+6axy +3ay 2; (4)-x 2-4y 2+4xy .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一般步骤可概括为:一提、二套、三查. 【例6】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8x 2y -50y 3; (2)ax 3y +axy 3-2ax 2y 2. 【例7】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①4x 2-4xy -y 2;②x 2+25x +125;③-1-a -a 24 ;④m 2n 2+4-4mn ;⑤a 2-2ab +4b 2;⑥x 2-8x +9.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