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的性质
《空气》知识点
![《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893b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b.png)
《空气》知识点
《空气》作为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另外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氖、氪、氙等)。
此外,还包含一定量的水蒸气和其他痕量气体。
2.空气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透明,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据空间。
它能够进行压缩,也能进行扩散。
同时,空气还是声音传播的重要介质,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其中的氧气是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3.空气与环境的关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则会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4.大气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到外太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各层的温度、密度及气体分布均有不同特点。
5.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比如空气压缩后可用于各种工具的动力来源,空气中的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和深海潜水作业等。
《空气》知识点
![《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b5e2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e.png)
《空气》知识点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所包含的知识点涉及到气体的组成、性质、运动和应用等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空气》的相关知识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等气体组成。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约78%,氧气占约21%,其他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只占极小比例。
这些气体的含量和比例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 空气的性质(1)透明无色:纯净的空气没有颜色和气味,呈现出透明无形的特性。
(2)可压缩性:空气是气体的一种,具有可压缩性,其体积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3)具有质量:空气虽然无形无质,但是它是由气体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
3. 空气的运动空气以大气圈为载体,在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大气环流和气象现象。
其中,大气圈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风、垂直气流和气旋等。
这些气象现象的形成与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等因素有关。
4. 空气的应用(1)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通过呼吸,人体摄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2)气象监测: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对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空气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3)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技术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气体和污染物质,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4)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工程的重要基础,研究空气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对于设计飞行器和航空航天器具有重要意义。
5. 空气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也逐渐增多。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等。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护。
通过对《空气》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运动和应用。
同时,也要重视保护空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更清新和健康的空气环境。
三年级科学第2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第2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c5c149e2bd960590c6778b.png)
空气第2单元知识点1.空气的性质: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气体,占据空间,可以流动。
2.空气一样会占据空间。
空气是可以流动。
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空气有什么作用呢?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
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
判断题: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B.空气很难密封C.空气都有声音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B.都是无色无味的C.都要占地方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A.牛奶B.酱油C.冰块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2.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间3.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空气和水的比较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不可以压缩)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可以压缩)相同点:能占据空间水和空气都可以占据空间,空气和水比较,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发生变化。
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托盘天平的特点:把天平调平衡后,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保持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的指针就会偏向重的一边。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B.空气也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C.空气的质量就是空气的好差,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了2.一开始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下面()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
20筒空气的质量=1枚回形针质量(有时可能“<”)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大小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60bcf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7.png)
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八个性质:1、占据空间。
2、没有固定的形状。
3、具有流动性。
4、容易被压缩。
5、有重量。
6、无味。
7、空气透明且无色。
8、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空气介绍:
空气(air),我们每天都体温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全面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化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共同组成,对人类的存活和生产存有关键影响。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为0.%,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4%(年数据),其他物质(例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为0.%。
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辨认出,空气里除了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就是必须的。
所有动物都须要体温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须要氧气。
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展开光合作用,空气几乎就是所有植物所须要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
空气的实验原理
![空气的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ba7c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e.png)
空气的实验原理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物质,主要由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组成,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水蒸气等成分。
2. 空气的性质空气具有以下性质: - 透明无色:空气对可见光几乎没有吸收作用,因此我们看到的空气是透明无色的。
- 可压缩性: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大,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可以被外力压缩或膨胀。
- 可扩散性: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因此能够在空间中自由扩散。
- 轻质性:空气的密度较小,比固体和液体要轻,因此具有上升的趋势。
二、空气的实验方法1. 火焰吸氧实验实验材料:•蜡烛•长颈瓶•水•钢夹•火柴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后放在长颈瓶内。
2.将长颈瓶倒置放入装满水的盆中。
3.观察长颈瓶内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原理:火焰吸氧实验利用了火焰燃烧需要氧气的特性。
当火焰燃烧时,它会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氧气浓度降低。
同时,瓶内的水会逐渐上升,填满空气被消耗掉的部分。
最终,火焰熄灭是因为瓶内氧气完全被消耗光。
2. 空气的质量实验实验材料:•空气密封容器•天平•空气泵实验步骤:1.将空气密封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
2.打开空气泵,将空气泵入容器中。
3.关闭空气泵,并再次记录容器的质量。
实验原理:空气的质量实验利用了气体的质量是可以被测量的特性。
在实验中,通过将空气泵入容器中,使容器内充满了气体。
通过比较容器充满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异,我们可以得到空气的质量。
3. 空气的膨胀实验实验材料:•烧杯•水•烧杯盖子•温度计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用烧杯盖子盖住烧杯,加热水直到沸腾。
4.观察烧杯盖子是否被顶起。
实验原理:空气的膨胀实验利用了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的特性。
当加热水时,水中的分子运动加剧,水温升高。
由于烧杯盖子密封,水蒸气无法逸出,逐渐增加了烧杯内的气体压强。
最终,烧杯盖子会被顶起,证明了空气的膨胀现象。
九年级化学关于空气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关于空气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b951f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1.png)
九年级化学关于空气知识点归纳空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由许多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空气的各种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关于空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探讨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氧气(O₂)和氮气(N₂)组成,其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约21%,氮气则占约78%。
此外,空气内还含有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CO₂)、氩气(Ar)和氦气(He)等。
这些气体的含量较少,但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空气的性质1. 空气是可压缩的:由于空气中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可以适应外界的压力变化。
2. 空气是透明的:在常温常压下,空气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小,因此看起来是无色、无味和无臭的。
3. 空气是导热的:由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它能够传导热量,并在热传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 空气是导电的:空气中存在微量的离子和带电粒子,因此空气具有导电性,这对于一些电学现象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空气的重要性空气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以下重要性:1. 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氧气对维持生物的呼吸过程至关重要。
呼吸作用使得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2. 燃烧过程:许多物质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燃烧。
燃烧释放能量,应用广泛,例如火灾、燃料燃烧等。
3. 大气层保护:地球的大气层能够吸收和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保持温室效应,维持地球的温暖。
同时,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吸收宇宙射线,减少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4. 水循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球上的不同区域循环,形成云、雨水等形式,对地球的水循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与空气相关的实验在九年级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空气性质相关的实验,如:1. 空气的占据体积:通过一定实验装置,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在一定条件下占据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结论。
初中化学空气知识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空气知识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5c5c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5.png)
初中化学空气知识总结归纳空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混合物,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空气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空气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和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成分,氮气起稀释作用,稀释了氧气,防止火灾等危险的发生。
二、空气的性质1.氮气: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呈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常温下,氮气是一种稳定的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和燃烧的必需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无毒,可燃和支持燃烧的性质。
氧气能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促使物质燃烧。
3.水蒸气: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的含量与环境温度有关,空气饱和时水蒸气含量最高。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较少,但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5.稀有气体: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氦、氖等。
它们的含量很低,对生物生存和化学反应的影响较小。
三、空气的净化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
因此,空气净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通过过滤、吸附等物理手段去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污染物。
2.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例如,将空气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去除污染物中的气味。
3.生物方法: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4.综合净化方法: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实现空气的全面净化。
四、空气中的氧气和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需物质,它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促使物质燃烧。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特征包括燃烧的剧烈、放热、火焰等。
燃烧反应中,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五、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结和气化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的值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雾、露等现象。
空气总结大括号知识点
![空气总结大括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f89a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空气总结大括号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的含量最高,约占空气的78%,氧气次之,约占空气的21%。
除此之外,空气中还含有大约0.9%的稀有气体,以及少量的水汽、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混合物。
它具有易压缩、可扩散、可溶解、可导热、可传声等性质。
空气的密度约为 1.2千克/立方米,它的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3. 空气的组成变化空气的成分会随着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因素的影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颗粒物浓度一般比较高。
此外,夏季植被的蒸腾作用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而冬季冰雪覆盖会导致空气中的湿度减少。
4.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会导致大气环境恶化,加剧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酸雨等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生态平衡。
5. 空气净化为了改善大气环境,减轻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空气净化措施。
包括推行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实施尾气排放标准、加强城市绿化、开展大气监测和预警等,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总之,空气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气体混合物,它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气候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保护好空气质量,净化大气环境,对于改善地球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b86b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9.png)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而氧气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无臭,且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
另外,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成分的气体通过物理方法可以分离。
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是一种化学反应的参与者,例如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氮气则对燃烧起到稀释作用。
此外,空气还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多种反应。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的特性。
氧气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并且对支持燃烧、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 氧气的用途氧气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生活用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电焊、氧割、氧化等工业生产中,同时也可用于医疗保健,治疗呼吸道疾病等。
三、氧气的制备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氧气,如加热过氧化氢、加热过氧化钾、加热高锰酸钾等。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主要是通过空分设备来制备。
四、氧气的保护1. 氧气的危害虽然氧气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但是过量的氧气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物质燃烧加剧,出现火灾爆炸等危险。
2. 氧气的保护在使用氧气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氧气泄漏和浓度过高,同时要对氧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五、氧气与生命活动1. 呼吸作用氧气是我们呼吸的必需气体,它与碳水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呼吸,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
2. 生物链中的作用氧气还是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氧气也是地球上许多化学反应的参与者。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空气和氧气知识点涉及了空气的成分、性质、制备以及氧气的性质、用途、保护、与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5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3.png)
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空气的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内容。
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随着地点、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除氮气、氧气和水蒸气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其他气体。
二、空气的性质1. 空气具有质量和重量,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但是它对我们的生活却至关重要。
2. 空气是可压缩的,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空气会被压缩变密。
3.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的气体成分可以分别提取和使用。
三、空气的作用1. 维持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通过呼吸,人类和动物体内的废气能够排出,使细胞和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2. 空气能够形成风,通过风的作用,对大气运动、气温分布和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3. 空气还能够传播声音和光线,这也是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和看到事物的原因之一。
四、关于空气的实验1. 利用气压实验说明空气的重量。
可以将气压计放在水中,然后打开水封,水会顶起气压计,说明空气有重量。
2. 利用点燃蜡烛实验说明空气中的氧气。
点燃蜡烛后,再将玻璃罩覆盖在蜡烛上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会熄灭,证明氧气在燃烧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利用电石实验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将电石放入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瓶中会冒出气泡,放火能够使火苗变暗,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五、生活中的空气利用1. 空气能够被用来制取氧气、氮气、氩气等工业气体。
2. 空气能够被用来驱动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钻、气动锤等。
3. 空气还能被用来携带气动运输工具,例如气囊、气垫船等。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认识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掌握空气的知识,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有哪些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d0bb4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0.png)
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
扩展资料
空气物理性质
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Pa)空气密度为1.29Kg/m3。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
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
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
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声速为331.5m/s。
干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34g/mol。
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
空气性质概括
占据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有重量。
空气是一种多组分混合气体,其主要组分是氧、氮、氩、二氧化碳,还有微量的稀有气体(氖、氦、氪、氙)、甲烷及其它碳氢化合物、氢、臭氧等。
此外,空气中还有量少而不定的水蒸气及灰尘等。
科学认识空气和空气的性质
![科学认识空气和空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1d06b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7.png)
科学认识空气和空气的性质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物质,它是由氧气、氮气以及其他少量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在人类认识空气的过程中,科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和推理等手段,人们逐渐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
根据科学调查和研究,我们得知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78%,氧气的含量约占21%,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氩气等的含量非常少,只占空气的0.9%左右。
二、空气的性质1. 无色无味:空气对人类的感官器官几乎没有任何刺激,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只能通过设备或实验来间接感知。
2. 可压缩性: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可压缩性。
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而且密度会增加。
3. 可扩散性:空气具有很高的扩散性,它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区域间传播和融合,使得气体的组成相对均匀。
4. 参与氧化和燃烧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对许多物质都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是许多燃烧反应的必需品。
三、空气的重要性1. 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参与呼吸过程中,为人体提供供氧和释放二氧化碳。
2. 调节气候: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对地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空气的运动使得热量和水分在大气中传播,维持了地球的热平衡。
3. 保护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起着屏蔽地球上致癌紫外线的作用,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保护。
四、空气的净化和污染尽管空气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现代工业和交通等活动也导致了空气污染的问题。
空气污染指的是大气中出现的有害和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排放、车辆尾气等。
它们不仅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对植物生长、动物生态和大气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保护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大气监测等。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2eec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8.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空气会流动。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实验现象:活塞会往回弹。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步骤是: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
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
实验现象: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实验证明: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答:蜡烛加热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上升,从而带动纸蛇转动。
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变轻,所以气球上升。
10.为什么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答: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冷藏柜所产生的“冷气”包裹着食物,不会上升而使冷气泄漏,所以不必加盖子。
11.风的形成: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2.还有哪些方法制造风?答: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63c929ad02de80d4d840a7.png)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1、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②空气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能被压缩.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2. 热空气和冷空气1、①空气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②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③(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④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3、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3.空气中有什么1、①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据空气体积的(78%).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①植树造林②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汽车③不焚烧垃圾④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5、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6、汽车尾气会麻痹认得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7、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8、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第二单元1.冷热和温度1、一杯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3、(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把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4、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6、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4.吸热和散热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强.2、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黑色和白色相比,(黑色)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4、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5、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第三单元:1.声音的产生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3、(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5、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米/秒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在地里挖一个洞,埋上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7、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神经)→ 大脑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3、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6、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7、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8、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4)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4.不同的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3 / 53、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单元:1.我们吃什么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3、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①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②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③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④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4、(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2.怎样搭配食物1.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2、(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3、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4、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5、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3.食物的消化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3、人身体里各消化器官的作用:①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②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③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④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⑤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4、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4、(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5、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6、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7、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2、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3、(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4、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5、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6、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7、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8、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9、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5 / 5。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空气的组成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0e6d1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0.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空气的组成与性质空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组成与性质对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常见科学知识点。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首先,氮气占据了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
氮气是一种稳定的气体,对人体和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不可吸入的。
其次,氧气是生命的必需气体,它占据了空气的约21%。
氧气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氧,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除了氮气和氧气外,空气还含有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氩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它在地球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水蒸气则是水分蒸发后形成的气态水,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水循环的组成部分。
二、空气的性质1.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
它的透明度比较高,我们通常无法看到空气的存在。
而且,空气也没有任何味道和气味。
2. 空气具有质量和体积。
虽然我们无法感觉到空气的质量,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另外,空气也具有体积,它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
3. 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空气是一种气体,它的分子间距离较大。
因此,当外部施加压力时,空气分子会更加接近,使空气的体积减小。
4. 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相对于固体和液体,空气的导热性较低。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冬天感受到冷空气时,会觉得寒冷的原因。
5. 空气的扩散性强。
空气分子具有很高的速度和能量,这使得空气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当我们打开窗户时,空气能够快速地扩散到整个房间内。
三、其他与空气相关的科学知识点1. 空气的压强和大气压力。
空气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施加的力量。
大气压力则是指大气对地表施加的压力。
在海平面上,大气压力约为101325帕斯卡(Pa),它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 空气与气候的关系。
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地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不同温度的空气形成不同的气压系统,从而引发气象现象如气旋、台风和风。
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7891ae44afe04a1b071decb.png)
现象性质
不会湿空气占有空间
不平衡空气有质量
有风吹的感觉空气会流动
有反弹力空气有弹性
空气的性质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 压缩空气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3.要让纸团射得远,湿纸团就要把“枪筒”密封好,不能漏气,而且两端的湿纸团相隔的距离要远,这样空气
占据“枪膛”的空间大,被压缩的程度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子弹”就射得远。
2.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实验现象说明;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3.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空气中有什么
1.水位上升
说明:支持燃烧,消耗掉的是氧气。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2.(1)变浑浊
(2)熄灭。
苏少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空气的性质》1
![苏少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空气的性质》1](https://img.taocdn.com/s3/m/292349290722192e4536f646.png)
课题空气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时2课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难点: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预习要求浏览课本相关章节的活动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精讲探究:(一)导入新课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
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二)讲授新课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2)实验二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2.空气有质量(1)空气有重量吗?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60上(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三、练习展评:大家玩过手枪吗?手枪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今天我们也可以来做一把简单的空气枪。
空气的性质和流动规律
![空气的性质和流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da0e0e66c85ec3a86c2c578.png)
A——有效断面的断面面积,m2。
§2 空气管流的速度和风量
平均流速V的计算:
V Q A
式中
Q ——管道某断面的体积流量;
V——有效断面的平均流速;
A——有效断面的断面面积。
§2 空气管流的速度和风量
平均速度V和管道内最大气流速度Umax的关系:
V0.9umax
§2 空气管流的速度和风量
三、连续方程
§1 空气的性质
4.空气密度和重度的计算表达式
空气密度:
p
RT
空气重度:
p g
RT
§1 空气的性质
p g
RT
5.可压缩空气和不可压缩空气
空气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常用重度或密度是否变化来反映。 影响空气重度的因素:①温度;②压强
可压缩空气:重度数值变化,具有可压缩性和膨胀性
不可压缩空气:重度数值不变化,属于不可压缩空气,
具有液体一样的性质。
§1 空气的性质
6.通风工程上的标准空气
温度20℃,绝对压强760mmHg,相对湿度50%的空气 定义为通风工程上的标准空气:
重度γa=11.77N/m3 密度ρa=1.2kg/m3
§1 空气的性质
六、空气的压强
1.压强的表示方法 (1)绝对压强 以毫无一点空气存在的绝对真空为基准计
1 N/m2=1 Pa
kg/m2 此单位即压强的工程单位制
1 kg/m2=9.81Pa
§1 空气的性质
(2)液柱高度
毫米汞柱(mmHg) 毫米水柱(mmH2O)
1 mmHg=13.6 mmH2O 1mmH2O=1 kg/m2
§1 空气的性质
(3)大气压
物理大气压(atm) 工程大气压(at.)
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有哪些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e69fe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5.png)
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
扩展资料
空气物理性质
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Pa)空气密度为1.29Kg/m3。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
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
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
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声速为331.5m/s。
干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34g/mol。
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
空气性质概括
占据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有重量。
空气是一种多组分混合气体,其主要组分是氧、氮、氩、二氧化碳,还有微量的稀有气体(氖、氦、氪、氙)、甲烷及其它碳氢化合物、氢、臭氧等。
此外,空气中还有量少而不定的水蒸气及灰尘等。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具设计首页
备课时间:2007年9月3日授课时间:2007年9 月4日
课题空气的性质
课
型
合作实验几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
方法
实验、讲解、讨论
教具
学具
水槽、注射器、塑料袋、气球、杯子、纸、细线等。
使
用教材构想
本课在学生对空气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层面。
设
计
意
图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提问。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
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谈话: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
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
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学生实验,进一步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谈话: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提问: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
在玩中体会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 设计意图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5、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7、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 第二课时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那空气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呢? 2、学生假设。
3、提问:(出示课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4、学生设计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6、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两只气球吹得一样大;② 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③ 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④ 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⑤ 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7、学生分小组活动。
8、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9、小结:空气有质量。
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 1、提问: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讨论: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演示水和空气被压缩的比较实验,水难压缩,空气易压缩。
5、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了解到空气也是有质量的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呢?(注意: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讨论汇报。
7、教师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气体有弹性。
8、交流:你知道那些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
9、学生交流汇报。
四、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有多大
1、提问: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那么压缩
空气的多少和它的力量有关吗?
2、学生讨论汇报,作出假设,说明理由。
3、全班安装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五、探究压缩空气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并玩(不要对着人)
2、比一比,看谁射得远?
3、讨论: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4、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的利用
六、总结
谈话: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空气具有那些性质?
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问题进一步研究?
七、布置作业
课后60页1、2题
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空气的性质
占据空间易压缩有弹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