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
吴建民:去掉一个最字,赢得一片掌声
![吴建民:去掉一个最字,赢得一片掌声](https://img.taocdn.com/s3/m/37872d3b7375a417866f8fcd.png)
弱国心态的反映。几年前有个提法:北京奥运会是最好 的一届奥运会。你说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史上最好的一 届奥运会,你实际上就把别人否定了。好
不好应该由人家说,我在国外听到这种说法很不赞成, 就给有关部门提意见了。” 2005年,一位中央 领导召集一帮老大使开会,听了吴建民
的建议后觉得有道理,就把“最”字拿掉了。 吴 建民接着说:“2004年亚洲杯期间,日本队赢球了,我 们某些人烧人家国旗和汽车,大声喝
倒彩,骂人家‘小日本’,这很不好,没有道理,太狭 隘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我觉得吴建民是个求真务
实的人,见多识广,敢于直言。 丹麦大使讲了一个 令人感慨的故事 谈话很投机,我有意转了话题说: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创伤,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三万名犹太人在上海得到了中国人 民的安全庇护,使他们从欧洲纳粹法西斯残暴的大屠杀 中逃离出来,请您谈谈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地问何以见得?他说:“唐山大地震期间,北京的老百 姓住在大街上的防震棚里,还在唱京戏、拉二胡、打扑 克。他们碰到灾难不气馁,那么艰苦都没
有磨灭乐观的生活态度。” 吴建民博学多才, 平易近人,在国际事务中善于交朋友,传播中华文化, 外国朋友喜欢和他讲心里话。一度中国和苏
联一样商品短缺,购物需要排长队。一个法国人问道: “吴大使,你发现苏联人排队和中国人排队有什么不 同?” 他一时回答不上来,机智地反
在承认别人的存在,合理地与人交流。中华民族要寻找 与世界的共同点,要有广阔的胸怀。中国正在崛起时举 办这届奥运会,不要太在乎得金牌的多少
,需要看重的是奥运会时全世界都会来看咱们中国,直 接来中国的人有上百万,还会有几十亿双眼睛通过电视 来聚焦中国,看中国在崛起时究竟是一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秀的外交官发言稿范文
![优秀的外交官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f5c7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3.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关于外交事务的演讲。
在此,我愿就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努力与成果与大家分享,并展望未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外交工作的首位。
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南海问题上,我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双轨思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国周边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亲诚惠容,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我们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盟、中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四、深化同大国关系我国坚定维护大国关系稳定,推动中美、中俄等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我们愿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五、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始终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愿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展望未来,我国外交事业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实现以下目标而努力: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三、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四、深化同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五、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国朋友继续支持我国外交事业,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前驻美大使吴建民
![前驻美大使吴建民](https://img.taocdn.com/s3/m/0dbe062f0066f5335a812163.png)
前驻美大使吴建民:中美破裂要出大乱子(1)2010-07-31 12:02:21来源: CHN强国网强国论坛文字大小:大中小中国政府已把南海问题列入国家核心利益,如果继续采取谈判解决的方式,恐怕只能维持现状,中国是否允许“核心利益问题”久拖不决?......他,22岁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当过翻译。
他,作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
博学与机智为他赢得了“魅力外交官”的称号。
他便是即将登上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齐鲁晚报主办的“齐鲁大讲坛”的著名外交家、前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国际风云变幻中,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处于何种境地?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南海问题如何解决?针对一系列的国际热点和外交形势,记者28日赴北京对吴建民进行了专访。
国家领导人个人感情影响着外交关系吴建民齐鲁晚报:自1994年至2003年,您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
在所接触的外国领导人中,您最欣赏的政治家是哪一位?吴建民:我比较欣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让我最佩服的有一件事,2003年,美国要打伊拉克时,他坚决反对,直截了当地对美国人讲:你要打,肯定会陷入困境。
他还在世界上做了很多游说工作,试图劝阻战争的进行。
这点很不简单。
齐鲁晚报: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您跟他打过交道吗?如何评价他?吴建民:我跟萨科齐当面打过交道。
这个人很聪明,他了解法国民众的需求,所以会以高票当选。
但是他跟希拉克总统不同,希拉克总统1932年出生,萨科齐1955年出生,中间差了23年。
另外两人经历也不一样,由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跟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一些敏感问题体会不深。
比如前几年,他对西藏问题的做法,就引起了中国老百姓的不满。
齐鲁晚报:在您看来,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喜好和个性,对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吴建民:当然有影响,领导人也是人,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
![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https://img.taocdn.com/s3/m/662e686ffe4733687e21aa57.png)
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作者:南牍来源:《华声》2016年第11期6月18日凌晨4时,资深外交官、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先生,在武汉讲学期间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消息传来,互联网上哀悼追念声四起,各界人士纷纷表达对这位用一生参与和见证中国外交风云的智者的缅怀,作为外交家的吴建民,作为知识分子、学者的吴建民,其逝世引来如此高规格的民间追念,本身就值得一书。
外交,是国家间的事,往往兹事体大,但在“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氛围之中,中国人对于国际外交话题的热衷,又异乎寻常。
外交当然不独是外交家的事,同样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畴,普通民众对于外交的讨论、关心,很多时候有复杂的民族、历史情感。
于民间外交的公共讨论而言,吴建民先生应该是公众知晓度较高的当代外交官之一,这不仅因为吴先生在外交部、驻外大使任上,以及在卸任公职之后回归学术,都不避讳对外交话题、公共常识的理性发言、独立判断,积极、稳健、专业的外交立场,有助于廓清误解、清醒认知、启迪思考。
吴建民先生毕其一生,都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也亲历和见证了1949年之后中国外交的几乎所有“关键时刻”、历史阶段,从建政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改革开放后的和平共处、独立自主、韬光养晦、共谋发展。
应当说,也正是因为全程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阶段,吴建民先生才有了公众当下所看到的理性、务实的外交观,他也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识抵抗偏激,启蒙后学、倡导和平。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所言,吴建民先生是“资深的外交家和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优秀的、不避尖锐问题的新闻发言人”。
事实上,不避尖锐问题,不该只是一名新闻发言人的优秀品质,在数十年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吴建民先生不辱使命、殚精竭虑,为国家利益拼争,也为和平使命奔走。
卸任公职、回归学术之后的吴建民,不忘初衷,依然致力于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事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回归学术的吴建民,于公共事务、民间看法、舆论偏见,都有不遗余力的提醒、批评和再启蒙。
吴建民:一位儒雅和充满智慧的外交家
![吴建民:一位儒雅和充满智慧的外交家](https://img.taocdn.com/s3/m/961595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47.png)
吴建民:⼀位儒雅和充满智慧的外交家2019-10-23处理国家关系就像交朋友初见吴建民是在2005年国庆节期间,在⼴州的南沙湾,“中欧⽂化⾼层论坛”在那⾥举⾏。
“过去4000年来,⼈类⼀共打了14500次战争。
⼈民⼀直祈求消灭战争,可是达不到。
这种荒唐的打仗的做法,难道不是⼈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形成了中国外交的关键词,中欧关系进⼊了历史最好的时期……”坐在主席台上的贵宾――法国前总理⽶歇尔·罗卡尔、西班⽛加泰罗尼亚⾃治政府前主席约尔迪·普约尔、斯洛⽂尼亚共和国前总统⽶兰·库昌、欧洲梅耶⼈类进步基⾦会主席⽪埃尔·卡蓝默、欧洲议会议员让-路易·布朗热等在欧洲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还有中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等,点头,微笑,⿎掌。
⽽让我倾⼼佩服的还有⼀点,将近⼀个⼩时的讲演,纵论中外古今,吴建民全部是⽤法语讲的。
有⼀⼩会⼉,我特地关闭了同声传译,虽然语⾔听不懂了,但从他那温⽂尔雅的发⾳⾥,听出了他为中国争取国际理解和⽀持的坚韧不拔的努⼒。
会场外的吴建民风度翩翩,服饰清雅⽽考究,⽬光专注⽽礼貌,说话真挚热情,颇有君⼦⽓质,个⼈魅⼒⼗⾜。
我注意到,⽆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餐厅⾥、⾛廊上;⽆论是⾯对外国政要、巨贾名流,还是对待中国的后⽣学⼦、⼯作⼈员,他都⼀视同仁,握⼿时专注地看着对⽅的眼睛,接过名⽚马上认真地看,有时还拣重要的念出来,以⽰尊重。
⽆论多累,他总是把⾃⼰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把⼀副兴致勃勃的好⼼情传递给别⼈,让⼈感觉到置⾝于灿烂的阳光⾥。
吴建民的外交理念和他做⼈的信念相⼀致,就是⼈要有许多朋友,真诚相待,将⼼⽐⼼,在困难中互相帮助。
如果你⽼是跟别⼈吵架,得罪⼈,就等于在⾃⼰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对发展不利。
处理国家关系应以“和谐”为上,要善待⼈不要逞霸耍凶,要对话不要对抗,要韬光养晦不要锋芒毕露。
他说,过去世界上有好多⽭盾没处理好,给⼈民带来了多少灾难啊,假如把它们统统“化”掉呢,可以少死多少⼈!年轻时就给总理当过翻译的吴建民,深得的⾔传⾝教。
“中国不做自私大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谈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不做自私大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谈中国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691c7131b765ce05081485.png)
在我 与欧洲政治家聊天 中发现 , 欧洲债 务危机 的形成根 源是政治体制 , 民粹主义在欧 洲泛滥 , 每次大选前为了讨好老 百姓 , 上台后会大量满足他们 。 国家没有那么多钱 的情况下就 借债 , 此 出现 了欧洲债务危机 。 由 中国 3 多年的大发展 , O 对国
资产 , 美元在 贬值 , 这趋 势是不可 逆转 的。我们至少 应拿 出
一
其实, 从邓小平到胡主席 , 都在强调共 同利益 。 有些人看 不到这一 点是因为他们思想 的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是以阶级斗争 为纲。 年
轻人以阶级 斗争 为纲 , 回顾历史 , 这是要摔大跟头的。 忘记 了 历史 , 那是可怕的 。
也是 出 口导 向型模 式 。一个 浪 潮接着 一 个 浪潮 , 如果 不是 在 亚 洲 , 们 不可 能 这 么快 。没 有 天 时地 利 ,中 国不 可能 我
发展 。
上 。基 于我 曾经 与欧 美 人 的 一 些接 触 。我 认 为 美 国债 务 、 欧 洲债 务是 这样 形 成的 , 美元 的地位 是世 界其他 国家所 没
际市场依赖很大。 但是现在看到 , 欧美市场吸收我们的产品已
经到了极限了。
再看亚洲 , 吴建 民指出在前不久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 , 大
世界就会反对 中国, 那么合作势头也会 中断 。 但这也不表明 ,
当别人把 战争强加在我们领土上时还不反抗 。自卫 , 是联合 国
家都看到世界存在两种速度 : 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放 陧,
复苏乏 力 , 经济 面临严重危机 ;另一方面新 兴大国在快速增 长, 特别是在亚洲。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44c771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e.png)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今天中国的大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世界变了。
第二是地利,什么意思,我们在亚洲。
这是央视电视节目开讲啦中演讲说的一段话,欢迎查阅店铺整理的开讲啦励志演讲稿。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青年人讲一讲世界的变化,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影响一切,那就是时代变了。
时代变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时代变化是具体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战争,还有革命。
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和平发展,对,回答对了。
你们想一想看,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最大的变化。
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五大因素。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两次世界大战死多少人?加起来一亿多人啦。
那个时候,世界人口二十亿上下,死一亿人死得很多了。
战争教育了人类,所以在二战结束之后成立联合国,这个就是人类的良知啊,打得太惨烈啦,不能打下去了。
第二个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是核武器的出现。
说当今世界上大家制造出来的核武器当量足以摧毁这个地球若干次,你说这个地球摧毁一次跟摧毁十次有什么差别,摧毁一次还不够吗?二战结束之后,有几次人类曾经走到核战争的边缘,都退回去了。
为什么?哪个疯子要下这个决定,将来一定会被送上人类的审判台!这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全球化,这个我们都懂,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离不开谁。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场危机提前四十年,1968年爆发,中国人会很开心啊,中国人会欣喜若狂啊,中国人会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会很开心。
但是2008年这场危机爆发之后,胡锦涛同志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我们在一条船上。
这场危机没有演变为1929年那场危机的大萧条,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吴建民大使 讲座
![吴建民大使 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099ae0e16fc700abb68fcb5.png)
京师公益讲堂——慈善与国际关系中国驻法前大使外交学院院长政协副秘书长吴建民当代中国:思考争论的年代1971-1981驻美/ 联合国:美国人的宪法和体制自豪如今的问题:两党政治走入死胡同政党利益高于一切驻欧15年:欧洲的代议制民主陷入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府预算不能超过3%,债务总量不超过60%,政党政治的承诺导致大举借债,金融危机出现时有大问题。
中东:阿拉伯之春:没有节制生育,青年的就业问题,经济长期迟滞。
中国:贫富悬殊、环境问题第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的热潮:将历史与现实对比2014-1914-1894:中日关系——英德关系第二个问题:准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世界对国家未来有益。
郑和下西洋与对国际形势的误判:禁海政策。
1946年4月:冷战开始《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毛泽东1958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毛泽东1978年11月22-29日:日产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汽集团的几十倍。
(现在呢?)第三个问题:准确认识世界的关键吴: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要读《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则》列宁: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的看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五大因素:1.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教训2. 核武器的出现3. 全球化4. 资本主义世界的深度改良: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
”法国:占GDP的46%,超过1,0000亿美元进行第二次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 解决贫困战争不再是解决问题最有威力的方法。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第四个问题:慈善“庚子赔款”与清华大学。
大师语录—吴建民论国际风云
![大师语录—吴建民论国际风云](https://img.taocdn.com/s3/m/5fbe3ade5022aaea998f0f15.png)
大师语录—吴建民论国际风云主讲人简介:吴建民,现年64岁,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从22岁起,吴建民就进入外交界,经历之丰富超过了众多同龄人。
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
1991年初,他成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
之后,他相继担任驻荷兰与瑞士大使。
1998年11月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
在这个岗位上,他参与了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工作。
现任外交学院院长。
2003年12月12日,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
内容简介:2001年9月11日,美国首次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
9·11恐怖袭击事件彻底打破了200多年以来美国人认为美国处在两大洋之间,对战争具有免疫功能的神话。
美国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以此为借口铲除了令他们头疼的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
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国以伊拉克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政权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关联为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再次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美国陷在了伊拉克。
针对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的战争,欧洲诸国纷纷表示反对,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欧盟公开和美国叫板,不参加战争,不出钱也不派兵,美欧关系陷入僵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仅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二战中经济遭受重创的西欧国家进行了“输血”,而且在冷战期间也为欧洲地区提供了“安全保障”。
正是这一特殊纽带,使美欧紧密的盟友关系维持了数十年之久。
当时的欧盟基本上是美国的忠实贸易伙伴和盟友,并甘心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起领导作用。
欧洲曾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近代以来领导世界潮流的现代化。
1950年,在法国的提议下,西欧大陆诸国同意逐渐建立一个煤炭、钢铁联营的欧洲共同体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欧洲的统一。
1952年,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六国在巴黎签署了《欧洲煤炭联营条约》,欧洲煤炭共同体正式成立。
吴建民:大国要有大国风范
![吴建民:大国要有大国风范](https://img.taocdn.com/s3/m/857007701eb91a37f1115c4b.png)
吴建民:大国要有大国风范作者: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12期举手投足,一问一答间,透露着浓浓的“交流学”基本功:文雅、谦和、真诚。
吴建民,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毕业,旋即进入外交界。
退休后的吴建民,写文章、会友、接受采访、参加国际会议、带博士生、继续从事干了一辈子的国际形势研究,称自己“总是忙忙道道的”。
2013年槐花飘香的五月,吴建民受邀在青岛畅谈《蓝色坐标下的中国与世界》,并接受《商周刊》记者独家专访。
重构中华“文化力”商周刊:你在多种场合谈到“开放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置身世界大变革的中国,应该如何顺应潮流,韬光养晦,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构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吴建民:“软实力”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最早是一个美国人、哈佛大学教授、我的朋友提出来的。
但是你仔细想—想,美国人讲的软实力,跟中国人讲的其实不是_回事。
美国人讲的“软实力”是要“改变人家”,跟我们讲的非常不一样。
举个典型的例子,小布什当总统的时候曾经提出一条“促进大中东民主计划”,就是要把中东地区改造成美国式的民主。
我当时就说,“搞不下去的,肯定会失败!中东地区,怎么能改造成与美国一样的模式?”美国这种改造^家的思想很强烈。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一贯主张“和而不同”,“改造人家”不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
今天的中国在走向世界的途中,相比“软实力”,我更喜欢用“文化力”这个词。
所谓“文化力”,就是我们在跟世界接触、交往的过程中讲道理,以此显示中华文化的威力。
30余年改革开放大发展,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
国家大政方针正确,但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背后,其实有一种力量在支撑。
这力量是什么?需要我们总结。
中国应该学会讲故事,把这个发展背后的故事讲出来给世界听。
实事求是地讲,世界对中国的担心、忧虑、恐惧的程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点中国必须要清醒。
为什么?因为中国起来的速度太快了,其他国家会拿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先例来跟我们比较。
吴建民从大使到院长的中国梦
![吴建民从大使到院长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ffa306d4ee06eff9aff8074d.png)
吴建民从大使到院长的中国梦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9期文王凡骆瀚古稀之年的吴建民,更喜欢听到人们叫他“吴老师”,这不仅是他对自己2003年至2008年任外交学院院长经历的纪念,更是因为这个称谓,寄托着他的“中国梦”外交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个人只要当一次大使,他就永远是大使,这个倍受尊敬的称谓会跟随他一辈子。
吴建民自1994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起,前后9年,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及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离任后又两次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称得上经历丰富的资深大使了。
然而,古稀之年的吴建民,更喜欢听到人们叫他“吴老师”,这不仅是他对自己2003年至2008年任外交学院院长经历的纪念,更是因为这个称谓,寄托着他的“中国梦”。
连破禁区的案例教学2003年6月27日,是吴建民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下午,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亲自授予吴建民“荣誉勋位团大将军勋章”——法国一般只授予外国总统或总理的极高荣誉——以表彰他为促进中法关系所做的工作。
吴建民也很珍惜这个荣誉,因为它代表着“法国政府对中法关系的重视”。
9年的大使经历已经有了结果,吴建民终于可以专注于另一个已经思考了半年多的问题:怎么当好外交学院的院长。
说老实话,当2003年1月吴建民得知自己离任回国后将出任外交学院院长的消息时,的确感到很突然。
他对领导说:“哎呀,我这个年龄改行搞教学太晚了吧,外交学院的工作不好干啊。
”领导却半开玩笑地说:“就是因为不好干,才调你去嘛。
”吴建民对组织上的安排从来不曾瞻前顾后,但这一次要结束42年的外交官生涯,完成一个极大的人生角色转换,吴建民不得不慎之又慎。
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外交学院的位置极为突出。
这所1955年由周恩来倡议建立并亲自题写校牌的部属高校,从成立到今天,已经培养了包括近300位大使在内的大批外交人才,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享誉海内外。
吴建民:如何当好新闻发言人.doc
![吴建民:如何当好新闻发言人.doc](https://img.taocdn.com/s3/m/c3641f514431b90d6c85c7ba.png)
吴建民:如何当好新闻发言人如何当好新闻发言人作者吴建民吴建民,资深外交家,曾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
细说三个问题刚才请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志作了发言,我发表几点看法。
从这几位同志上台的举止、姿势来看,给人总的感觉是比较从容的,这是好的。
发言人代表了官方的形象,走上台也好,讲话也好,整个气势应该是比较自信、从容的。
刚才有的同志评论说有的嗓门高了一点,我赞成这个意见。
为什么呢中国人讲话喜欢大嗓门,但你看电视上比较成功的一些讲话,嗓门都不是很大。
嗓门一大,涌血一多,形象就有一点受影响。
讲到激动的时候当然要激动一下。
我在联合国就人权问题和美国人吵架,他伤害到中国人头上了,这个激动是可以的,但是平常陈述时过分激动则不是太好。
这几位到底是政府里挑选出来的,没什么准备,基本上讲得成形。
有什么毛病我今天着重给大家讲的是毛病。
第一,没有研究讲话的对象。
你们可以把讲话录音变成文字仔细研究,这些讲话很大程度上是给领导的汇报,是给中国人讲的,没有针对外国人的特点。
他的讲话里有很多口号,我随便举个例子“这里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译成英文是什么发言人必须考虑,译成外文是什么中国人听起来非常豪迈,但译成外文是什么,并不太清楚。
“热土”,有的地方直译成“hot land”,这个是什么意思啊人家并不懂这个意思。
这就是对对象研究不够。
这是一批外国记者,他来到中国,虽待了一段时间,但这些记者长期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受舆论环境的影响,对我们是有一定成见的。
记者的成见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宣传”的英文叫“propaganda”,现在在欧洲、在美国,是“说谎”的代名词。
恕我直言,中宣部后来发了一个文件,把它的名称译成“Department of Publicity”,对此我是有意见的“Publicity”广告。
中宣部变成“广告部”了。
1991年江泽民主席会见卡特总统时我在场,当时我在新闻司。
江主席问他“我们的‘宣传’翻译成什么比较好”他提了两个词,第一个叫“information”,就是“消息”,第二个词叫“communication”,意即“沟通”、“交流”。
吴建民:和平外交路上的“儒将”
![吴建民:和平外交路上的“儒将”](https://img.taocdn.com/s3/m/5e291d37915f804d2a16c10e.png)
吴建民:和平外交路上的“儒将”6月18日,凌晨4时许,前中国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离世。
或许大家不太了解吴建民是谁,毕竟他已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回首吴大使的一生,深深印刻着四个大字――“中国外交”。
他曾见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曾在最困难时期出使欧洲,曾于耳顺之年领命做校长,校园耕耘,哺育学子,申奥时他是代表团发言人,申博时他被封为“前线总指挥”……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翻译吴建民最初的梦想,其实是做一名好翻译。
他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的学生,1959年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外交部,之后继续上三年研究生。
可研究生刚上了一年半,忽然被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派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做一线翻译。
那是他初次涉及国际事务,年轻热血,热情高涨:“那时候,国际会议斗争很激烈,一做三四个小时,很紧张。
”后来,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都争着要他,陈毅一纸调令,将他“抢”回了外交部翻译室。
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一干就是6年,曾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译员。
第一次和毛主席近距离接触时,吴建民还有些紧张,毛主席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认认真真地答:“我姓吴,口天吴,建世的建,人民的民,我叫吴建民。
”毛主席开玩笑说:“你这个国家早就亡掉了。
”吴建民当时没明白,后来想想才知道,毛主席说的是春秋战国的吴国早就灭亡了,想跟他开个玩笑,放松情绪。
吴建民最难忘的一次翻译是1968年10月的一天,周总理与刚果(布)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拉乌尔从晚上11点一直谈到第二天早上5点,他在旁翻译了6个小时。
谈话结束后,周总理在电梯里夸吴建民:“这么长时间,你辛苦了!你这个人很精干!”亲历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吴建民是见证者。
1971年至1977年,他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是中国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去联合国前,吴建民对联合国一无所知,他从当时仅有的法文《拉卢斯百科大辞典》上查询有关联合国的信息,走之前还突击了联合国的一套法语词汇。
吴建民与罗援的激辩 吴: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吴建民与罗援的激辩 吴:战争解决不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fb587ab84ae45c3a358c07.png)
吴建民与罗援的激辩吴: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吴建民:我觉得,对待今天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冷静。
冷静是什么呢?就是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过去饱受战争的祸害,所以我们对战争这个东西是非常警惕的,中国人对这一点是非常警惕的。
但是你注意到没有,进入新世纪之后,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邱镇海忆吴建民、罗援“鹰派与鸽派”之争就像西方国家的鹰鸽两派之争一样,中国正在出现的鹰鸽两派之争。
在中国舆论界和民间,虽然没有权威的定论,但大家一般都会把罗援和吴建民作为鹰派和鸽派的代表。
这显然是与两人发表的观点的内容和频率,以及两人各自在国家体制内的地位相关联的:罗援,解放军少将和军事科学院学者,其父罗青长是大名鼎鼎的中共情报元老。
他近年频频发表各种“理性鹰派”的观点。
他的“善战方能止战”等一些观点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一些政策建议(如“设立海岸警卫队”、设立三沙市等)也不断为决策者所采用。
吴建民,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年轻时曾为毛泽东、周恩来担任法语翻译。
2005年中日民间风潮风起云涌之时。
吴建民当时在媒体上公开呼吁“要爱国,不要害国”。
多年来,吴建民利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合作共赢的道路,人类已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切忌高举战争的旗帜。
那天的节目录制一开始,我就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氛围。
用“唇枪舌剑”已不足以描绘当时的氛围,用“刀光剑影”恐怕更为合适。
对话实录(部分)时间:2014年7月18日主持人:邱镇海对话嘉宾:吴建民、罗援吴建民:震海,我认为你刚才描述我们周边的这些情况,有事实根据的一面,也有夸张的一面,像我这个年纪的人,经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各个时期,你说我们中国的战略处境,我们的安全处境目前是非常糟糕还是相对比较好?在这个问题上面我觉得我跟你是有分歧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开始的安全处境非常糟糕,朝鲜战争打到家门口了,我们派了志愿军去。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国在亚太国家的关系才展开。
吴建民:立异变求同,合作谋发展
![吴建民:立异变求同,合作谋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03d0ed5fbfc77da369b112.png)
吴建民:立异变求同,合作谋发展作者:卢小平来源:《大经贸》2009年第07期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个变化是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变化。
6月14日,国际著名外交家、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应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邀请,在广州发表主题为“中国外交风云六十年”的演讲。
他的演讲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吴建民1 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从22岁起就进入外交界。
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
先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荷兰王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驻瑞士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学院院长,现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连续四次担任全国政协发言人。
吴建民是国际著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国际问题专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长期在外交、外事一线工作,并一直从事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教学研究。
著有《外交与国际关系一一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交流学十四讲》、《在法国的外交生涯》等。
吴建民开场白是:“我先跟大家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形势大变化:第二句话,政策大调整;第三句话,外交大发展。
”吴建民结合自身的42年外交生涯,主要从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和外交大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回顾和分析了国际格局和形势的变化历程。
他指出,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以及新能源、新产业、新生活方式三大革命是导致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而时代变化主要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核武器的出现、全球化带来利益相关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西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南北差距使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无关系。
同时,他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1929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已不可同日而语,当今各国的及时应对和国际协调不会再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更不会使整个世界走向战争的深渊。
吴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
![吴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e91e9c79f46527d3240ce0fa.png)
吴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中国网| 时间:2006-09-25 | 文章来源:文汇报中国的走向,历来是世界关注的话题。
已故的法兰西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写了一本题为《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世界会颤抖》的书,这本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佩雷菲特先生是我的一个朋友,我很敬佩他的学识和敏感的洞察力,但对他那本畅销书的题目不大喜欢,中国人什么时候让世界发抖过?这个题目是引了拿破仑的话,我问他,拿破仑是在什么场合下讲过这样的话?有无书面根据?佩雷菲特先生告诉我,拿破仑的书稿中从没有这样的话,是1817年夏天,英国驻华大使阿默斯特途经拿破仑被囚禁的圣赫勒拿岛,与他谈起中国时说的这番话。
法国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也认为,拿破仑很可能讲过这样的话的。
这两句话在世界广为传播,人们不断引用这番话,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的一种忧虑。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们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如果说,在开始阶段人们对于中国的崛起还大有疑虑的话,今天中国的崛起已被认为是21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一件有全球影响的大事。
全世界到处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有人高兴,有人害怕,有人彷徨,有人忧虑。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说中国是崛起(rise),而应是中国的复兴(re-emergence)。
我觉得,讲中国的复兴可能更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是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领先不是数百年而是上千年的国家,所以,说中国复兴,可能比较贴切。
一、中国复兴是发展中国家崛起大潮的一部分。
的确,中国在崛起,但环顾世界,正在崛起的国家不只有中国。
在亚洲,有印度、东盟;在拉丁美洲,有巴西、墨西哥;在非洲,有南非、尼日利亚、埃及等国。
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当今世界上一股影响深远的大趋势。
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有33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
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有过人口占世界一半的国家在崛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可能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一股大潮。
韬光养晦100年
![韬光养晦100年](https://img.taocdn.com/s3/m/fefcddee102de2bd960588c9.png)
吴建民讲述中国外交60年: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2009年06月01日00:54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华盛顿五月三十一日电题:吴建民:六十年三大变中国外交进入黄金时间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李静“外交生涯五十年,我的最深感受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发言权在不断增大,中国外交目前已进入黄金时间”,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华盛顿访问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外交六十年的三大变化、三大发展。
吴建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前领导人担任过翻译,担任过中国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其传奇经历可说是中国外交六十年的权威见证。
三大变化折射政策大调整分析中国外交六十年的变化,吴建民认为可用三个变化来概括外交政策的大调整:——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
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生存而斗争;改革开放之后,目标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需要同世界合作,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
——外交的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了求同。
“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去的外交官,非常强调‘立场坚定’,就是我跟西方世界不一样。
现在我们转向了求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求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求同,这是很大的变化。
”——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
“在我外交生涯早期,经常讲跟美国人吵架,跟苏联人吵架,把苏修打痛了就开心”,吴建民说:“但今天外交的主导面是合作,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为了破裂。
”三大发展见证大国崛起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概而言之,吴建民认为也有三大变化:其一,由外交小舞台走向大舞台。
今天中国领导人足迹遍及全世界,中国公民的外交舞台也大了。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九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才二十八万,去年一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已达四千多万。
其二,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
“在很长时间,外交在中国就是领导人、外交官的事,但今天,已出现了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教育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公众外交……中国外交已经进入黄金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
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青年人讲一讲世界的变化,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影响一切,那就是时代变了。
时代变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时代变化是具体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战争,还有革命。
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和平发展,对,回答对了。
你们想一想看,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最大的变化。
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五大因素。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两次世界大战死多少人?加起来一亿多人啦。
那个时候,世界人口二十亿上下,死一亿人死得很多了。
战争教育了人类,所以在二战结束之后成立联合国,这个就是人类的良知啊,打得太惨烈啦,不能打下去了。
第二个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是核武器的出现。
说当今世界上大家制造出来的核武器当量足以摧毁这个地球若干次,你说这个地球摧毁一次跟摧毁十次有什么差别,摧毁一次还不够吗?二战结束之后,有几次人类曾经走到核战争的边缘,都退回去了。
为什么?哪个疯子要下这个决定,将来一定会被送上人类的审判台!这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全球化,这个我们都懂,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离不开谁。
XX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场危机提前四十年,1968年爆发,中国人会很开心啊,中国人会欣喜若狂啊,中
国人会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会很开心。
但是XX年这场危机爆发之后,xx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我们在一条船上。
这场危机没有演变为1929年那场危机的大萧条,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个因素,西方世界进行了深度的改良。
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个世界被西方几个大国瓜分了,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的殖民体系。
今天还有吗?西方国家看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潮流如此汹涌澎湃,看到有些国家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独立,在这个压力下,他们就得必须放弃,所以这些殖民体系荡然无存了。
第二个方面的调整,就内部,我在法国当大使,我说你们法国拿出多少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啊,他给了我一个数字,它占法国gdp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六。
意味着什么,它有一个庞大的丰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样的体制下人能生存下去。
什么时候发生革命,活不下去革命呀,这个时代过去了。
我1996年到日内瓦去工作,跟美国人吵架,那时美国人每年都要搞反华提案,我的办法是把这个反华提案争取必要的票数给它打掉。
我说你说我们不讲人权,我说我问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起来革命呀,为了人权呀。
1949年之前中国人口五亿四亿没饭吃,没饭吃才革命呀,有饭吃会革命吗,我说我们现在都十多亿人了,大家都有饭吃了,你说人权改没改善,他没有话说,所以你看它进行了深度的改良。
第五个因素,全球化使南北鸿沟在加深。
按照联合国统计,人均每天不到一美元的大概有十多亿人,每天不到两美元的二十多亿人啦,全世界有那么多穷人,当然这个发展的问题突出了。
这五大因素推动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个是最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
响,太大了。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领导人毛主席挥之不去的忧虑是准备打仗,1978年三中全会决定把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的大发展是什么时候,大概就是你们成长起来这一段时间,中国大发展最快的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苏联垮掉了,东欧已经发生了巨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想还停留在战争与革命时代,那会认为什么?认为这是西方大举进攻的时候,在它大举进攻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关上大门,固守阵地呀。
但是邓小平说什么,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中国的大门不仅没有关上,开得更大了。
从1978年到1991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进入中国的外资多少,不到三百亿呀,现在多少,一万多亿呀。
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证明小平的判断是何等的英明,他的根据是什么,时代变了。
时代一变化影响很多东西,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讲了这个话,说,“解决国际争端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
邓小平一连讲三个新,绝对不是为了赶时髦,三个新,每个新都有具体的含义。
第一个新,新情况,什么新情况?时代变了。
新问题,什么新问题?1984年距离1997年,1999年临近了,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办法是什么新办法?一国两制。
单纯要它回来很容易呀,英国驻香港那几个大兵,真要打,不够解放军打。
葡萄牙在澳门连兵都没有,就几个警察,那更不行。
这单纯要它回来,采取一套措施就回来,把香港澳门需要的淡水给它断了就得回来。
可是邓小平讲了几句话,我们外交部(的)人听了之后觉得讲得非常深刻。
邓小平说,”我要回归的香港澳门是保持繁荣稳定的香港澳门,而不是贫困动荡的香港澳门。
”这话讲得多好啊,回来是回来了,外国资本全撤走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天天上街游行,你中央政府有多少钱往
里贴,无底洞!那不是邓小平设想的。
同一篇讲话,邓小平讲到钓鱼岛,南海诸岛的问题,说解决国际争端能不能不用战争的办法去解决。
大家想一想,邓小平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哦,他不懂得战争的价值?战争能发挥作用?他比谁都懂,但是为什么 (说这个话),我觉得讲到这一点,你不能不佩服邓小平的睿智和远见。
大家看一看,到了21世纪之后,国际关系当中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是威力无比的,国与国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谈判,谈不拢怎么办?打!一打解决一切问题,大家也就认了。
但是你们想一想,21世纪的两场战争,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解决什么问题啊?我跑去问美国人,我说,你说这两场战争解决什么问题,美国人一脸苦笑,没解决任何问题。
大家再想一想,中国人想象的战争,鸦片战争之后签了好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美国打下阿富汗他敢说,阿富汗好多矿产资源都是我的?没有啊,伊拉克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美国人打下来之后,敢说这些油井就是我的?为什么?世界变了。
如果美国人敢这样讲,全世界会骂它强盗!他就站不住。
你想想这个世界跟鸦片战争的世界是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看到时代变化它带来很多变化。
今天中国的大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世界变了。
第二是地利,什么意思,我们在亚洲。
大家知道过去几百年这个全世界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在欧美呀,现在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重心在向亚太地方转移。
为什么会向亚太地方转移,亚洲在起来呀,亚洲国家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是相互帮助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你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派了多少人到国外去学习,人家说不许你来?没有啊,所以这种状况,地利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对于这个地区我们要感
恩。
第三是人和,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
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天时地利都没有用。
就是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我们三十多年是走得很好的。
所以我讲了这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世界,今天的中国人必须要看到世界的变化。
世界在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如果世界不变,中国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
第二个,看到我们中国,我们中国采取了比较明智的行动,实行改革开放,赶上了这个浪潮,所以中国起来了。
我要开讲,就讲到这里,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