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0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0•山东)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2与18O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点.【解答】解:A、16O2与18O2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D、1.12 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做这类题目要细心.2.(4分)(2010•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3.(4分)(2010•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离子键的形成.【分析】利用离子键的定义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解决此题.【解答】解: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故A错误;B、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为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化学键的定义、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等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如: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必须依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不能错误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问题,此题为好题.4.(4分)(2010•山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1)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3)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主要成分为烷烃,性质稳定,密度比金属钠小,可用来保存金属钠;(4)乙酸中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乙酸乙酯中含有酯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具有酸性,其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Na2CO3反应.【解答】解:A、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故A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正确;C、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故C正确;D、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故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尤其要注意苯的物理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做萃取剂.5.(4分)(2010•山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C.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A 正确;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产物不同,故B错误;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氧化物,以及氯气的重要性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视教材中重要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该记忆的应强化记忆,才能避免错误发生.6.(4分)(2010•山东)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配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和滴定.【专题】压轴题.【分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42﹣时,不能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解答】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7.(4分)(2010•山东)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 sp[Fe(OH)3]<K 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图象找出可用来比较Fe(OH)3与Cu(OH)2溶度积常数点,可用b、c进行计算;由a点变到b点,PH增大,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不会增大溶液的PH;Kw只与温度有关;注意分析处在曲线上的点与曲线外的点有什么区别.【解答】解:A、由b、c两点对应数据可比较出K SP[Fe(OH)3]与K SP[Cu(OH)2]的大小,K SP[Fe(OH)3]=c(Fe3+)•(OH﹣)3=c(Fe3+)•(10﹣12.7)3,K SP[Cu(OH)2]=c(Cu2+)•(OH﹣)2=c(Cu2+)•(10﹣9.6)2,因c(Fe3+)=c(Cu2+),故K SP[Fe(OH)3]<K SP[Cu(OH)2],故A正确;B、向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不会导致溶液中的c(OH﹣)增大,故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故B错误;C、只要温度不发生改变,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即Kw)就不变.该题中温度条件不变,故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相等,故C正确;D、b、c两点分别处在两条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故两点均代表溶液达到饱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pH、水的离子积等,对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处理,找出数据(或坐标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明确坐标点所表达的涵义;对溶度积和水的离子积有正确的理解.该题型重在考查综合能力,如分析(比较)、理解(转换)等.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8.(14分)(2010•山东)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0.1mol/(L.min)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64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b 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向右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b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a.NaNO3 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2H2(g)+O2(g)═2H2O(I)△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80%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专题】图像图表题;热点问题;守恒思想;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已知的反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氧化性的强弱,利用三个已知反应可得到分解水制氢气的反应来解答;(2)由图可知,2min内H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然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来计算即可;利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HI的平衡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3)根据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并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分析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4)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1mol水放出的能量,再利用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来计算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解答】解:(1)因硫酸在常温下稳定,则反应Ⅲ常温下不发生,故a错;由反应Ⅰ可知,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SO2>HI,即SO2的氧化性比HI的弱,故b错;由反应Ⅰ×2+Ⅱ×2+Ⅲ可得到2H2O═2H2+O2,则该循环中消耗水,需要及时补充水,故c正确;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2molH2,故d错;故答案为:c;(2)由图可知2min内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1mol ,则氢气的浓度为=0.1mol/L,用氢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由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可知v(HI)为0.05mol/(L.min)×2=0.1mol/(L.min);2HI(g )H2(g)+I2(g)开始浓度1molL 0 0转化浓度0.2mol/L 0.1mol/L 0.1mol/L平衡浓度0.8mol/L 0.1mol/L 0.1mol/L 则该温度下K1==,又2HI(g )H2(g)+I2(g)与H2(g)+I2(g )2HI(g)互为逆反应,则它们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即H2(g)+I2(g )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K==64,对该反应,当温度不变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不变,K不变,故a错;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是原来的2倍,故b正确;物质的量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快,后随浓度的减小,速率增大的程度变小,故c错;由反应方程式及原来的量与后来的量成正比,则这两种情况下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即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相同,故d错;故答案为:0.1mol/L.min;64;b;(3)由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OH﹣,则硫酸电离出的c(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当Zn消耗了H+,c (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NaNO3,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不会生成氢气;加入NaHSO3会和H+反应,降低c(H+),则反应速率减慢;Na2SO4的加入,离子不参与反应,则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后,Zn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Cu,则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向右;b;(4)由2H2(g)+O2(g)═2H2O(I)△H=﹣572KJ.mol﹣1可知,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2KJ×=286KJ,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为×10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较复杂,考查的知识点多,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电化学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2分)(2010•山东)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2Al+2OH﹣+2H2O═2AlO2﹣+3H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b .a.NH3b.CO2c.NaOH d.HNO3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为 2Al+3H2O﹣6e﹣═Al2O3+6H+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利用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 N 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牺牲阳极保护法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1)①有气泡冒出因2Al+2OH﹣+2H2O═2AlO2﹣+3H2↑;因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3)根据金属的防护,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答】解:(1)①铝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b;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或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故答案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电镀铜时用铜做阳极,阳极上铜被氧化,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采用石墨无法补充Cu2+,故答案为: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3)金属的防护有牺牲阳极保法和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N;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电解、电镀以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知识,考查较为综合,做题时注意把握好Al、AlO2﹣、Al(OH)3等物质的性质,掌握电解、电镀等知识的原理,了解金属的防护措施,难度不大,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厚积而薄发. 10.(16分)(2010•山东)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该气体.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d → e → c → b →f装置D的作用是 安全瓶,防止倒吸 ,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 铁粉 ,充分反应后,经 过滤 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 偏低 .【考点】硫酸亚铁的制备;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此题为二氧化硫的验证,利用其特殊性质漂白性来分析;(2)利用实验仪器的连接,安全瓶的使用以及尾气吸收来分析;(3)利用二价铁与三价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4)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检验二氧化硫的一般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2)收集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要从c口进气,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二氧化硫易于氢氧化钠反应,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E的作用为尾气处理.故答案为: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故答案为:铁粉;过滤(4)用pH试纸测定方法为:将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氢氧化铁的含量比硫酸亚铁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氢氧根的含量减少,使铁的含量减少.故答案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偏低.【点评】本题借助于实验考查基础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来说聚铁不是很熟悉,但是铁与亚铁之间的转化还是很容易实现的,起点高,落点低,是一好题.11.(8分)(2010•山东)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 间歇性的 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 散热 装置.(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 纯碱 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 增强体 .玻璃钢具有 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 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 bc .a.深埋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c.用作燃料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考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1)根据反应物投入的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越高的知识结合题目信息来分析;(2)根据生产玻璃所用的原料以及发生的反应原理来回答;(3)根据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的构成情况以及玻璃钢的性能来回答;(4)根据废旧的合成材料可再生利用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解:(1)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的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故答案为:间歇性、散热;(2)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原理为: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故答案为:纯碱;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3)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填: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答案为: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塑料深埋很久不会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酚醛塑料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复合材料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12.(8分)(2010•山东)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1)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 SP2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 范德华力 结合在一起.(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H>Si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 < 120°(填“>”“<”或“=”)(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PbBaO3 ,每个Ba2+与 12 个O2﹣配位.【考点】碳族元素简介;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专题】压轴题.【分析】(1)石墨是层状结构的,每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的三个碳原子成σ键,键角为120°(这些都是实验数据得出的),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2)根据吸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电负性大分析;(3)首先判断价层电子对数目和有无孤电子对,进而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4)利用均摊法计算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石墨每个碳原子用SP2杂化轨道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无限的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碳环平面垂直的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并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些平面网状结构再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层状结构.因碳纳米管结构与石墨类似.故答案为:SP2 ;范德华力;(2)根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已知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故有C >H>Si,故答案为:C>H>Si;(3)SnBr2分子中,S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是=3,配位原子数为2,故Sn含有孤对电子,SnBr2空间构型为V型,键角小于120°,故答案为:<;(4)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含有Pb4+:8×8=1个,Ba2+:1个,O2﹣:12×=3个,故化学式为PbBaO3,Ba2+处于晶胞中心,只有一个,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共有12个,故每个Ba2+与12个O2﹣配位.故答案为:PbBaO3;12.【点评】此知识点为选修内容,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杂化方式、电负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胞结构等知识,知识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能利用模型解决问题,侧重于方法.13.(8分)(2010•山东)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化学】2010年高考试题——(海南卷)解析版

【化学】2010年高考试题——(海南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l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K 39 Fe 56 Ni 59 Cu 64 La l39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 、二氧化硫B 、氟氯代烃C 、二氧化碳D 、甲烷2、常温下,将0.1 mol·L -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 -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 等于A .1.7 B.2.0 C.12.0 D.12.4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υ(W)=3υ(Z)B.2υ(X)=3υ(Z)C.2υ(X)=v(Y)D.3υ(W)=2υ(X)4、把VL 含有MgS04和K 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 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A.b-a V mol·L -1B.2b-a Vmol·L -1 C.2(b-a)V mol·L -1 D.2(2b-a)Vmol·L -1 5.已知:K sp (AgCl)=1.8×10—10,K sp (AgI)=1.5×10-16 ,K sp (Ag 2CrO 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AgCl>AgI> Ag 2CrO 4B .AgCl> Ag 2CrO 4>AgI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6.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浓度的2倍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2-3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 、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B.2:3C.3:1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 实验③:v c= .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7:元素周期律的作用;9H: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C.10(b-a)mol/L D.10(b-2a)mol/L5.(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二、非选题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完整word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化学部分解析:

(完整word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化学部分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化学部分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解析: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8.解析: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结构:两个氯原子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分别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又有2种 ,共4种。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解析: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是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加成反应,故A项错误;B 项。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是氧化反应,B项错;C项,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加成反应,故C项也是错误;D项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应,所以D项正确。

答案: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仍然属于基础题,再次说明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考前回归课本很必要。

10.解析:a mol 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a mol BaSO4,则说明一份中含BaCl2 a mol ;b mol AgNO34与BaCl2和KCl反应会生成b mol AgCl,说明一份中总的Cl-为b mol;而a mol BaCl2中含Cl-为2a mol,则一份中含KCl为(b-2a)mol,由于原溶液为5等份,应含KCl为5(b-2a)mol.故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5(b—2a) mol/0.5L=10(b2a) mol/L。

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化学试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阴极射线、 -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8.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9.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10.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已知:+H2O+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D.能发生酯化反应11.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g)=CO 2(g)+2H 2O(g) △H=—890.3 kJ·mol —1B .500℃、30 MPa 下,将0.5 mol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 △H=—38.6 kJ·mol —1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 2++2OH —=Mg(OH)2↓D .氧化铝溶于NaOH 溶液:Al 2O 3+2OH —+3H 2O =2Al(OH)4—13.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 2—、SO 42—、SO 32—、CO 32—、Cl —、I —等阴离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u 64一、选择题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 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10.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I-2TiO2/S++3I-―→2TiO2/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会减少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解析】本题考查卤代烃与烯烃的有关性质。4—溴环己烯含有两种官能
团:溴原子、碳碳双键。当它与酸性KMnO4溶液作用时,溴原 子不变,碳碳双键断裂产生新官能团,①不符合要求,A、D不 正确;当它在酸性条件下与H2O作用时,二者发生加成反应引入
羟基,②不符合要求,B不正确;当它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答案】B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 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7【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锂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
时,将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生碳碳双键,③符合要求;当
它与HBr反应时,破坏碳碳双键,引入溴原子,④符合要求,C
正确。
【答案】C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
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3 : 1 B. 5 : 3
C. 2 : 3 D. 1 : 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等知识,从 能力要求看,它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观察“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发现:(1)实验①与实验②达 平衡时,A的浓度相等,实验③达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实验 ②、实验③达平衡需要的时间比实验①短。由此说明:(1)实验②与 实验①比较,平衡未发生移动;实验③与实验①比较,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了。(2)实验②、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加快了。再进一步分析应 得出如下结论:(1)与实验①比较,实验②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 剂”,实验③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2)升温时,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 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4.(3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3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A.1:4B.1:2C.2:1D.4:16.(3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A.1:4B.1:3C.1:2D.1:17.(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8.(3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图: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A.B.C.D.二、非选题9.(15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反应2min 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 A=,v B;(2)化学方程式中,x=、y=、p=、q=;(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①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10.(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的化学式是.11.(15分)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填编号);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12.(15分)如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1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B 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图2反应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B.Mg(OH)2为不溶性弱碱,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NaOH+NaHCO3=Na2CO3+H2O的离子反应为OH﹣+HCO3﹣=CO32﹣+H2O,故C 不选;D.NaOH+HNO3=NaNO3+H2O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故选D;故选:D。

2010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王菊一、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特点2010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加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特别是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能力的考核,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加强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等,并注重了对常用思维方法的考查。

试题适度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不同层次高校择优选材。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强了化学核心理论、概念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基础知识。

全国卷一试卷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有:晶体熔沸点、碱金属燃烧反应、漂白粉使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NH3与CuSO4热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判断、弱酸稀释、盐类水解、pH值及酸碱中和计算、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SiO2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化学实验设计及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综合推断等化学核心知识。

2.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加强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核。

全国卷一中第7题D选项“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既考查了盐类水解反应,又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还要求考生能辨异出与反应“NH3热还原CuO”的差异之处,思维容量较大,考查了比较与综合运用基本反应原理的能力。

第10题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一高科技新应用成果作为信息来源考查了原电解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综合应用,为提高区分性,故意只给出充电反应,考生如不能从逆向思考的角度得出放电反应,定会上当失分。

第29题要求考生“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全面考查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绘图、实验评价、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特别能考查考生的思维严谨性,如对①如何制取CO2,②如何除去气体杂质HCl,③如何干燥CO2,④如何除去产物CO中的过量的CO2这几个关键问题没有想周全,定会造成连续丢分。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2.(6分)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O7﹣﹣氧化剂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乳酸(C3H6O3)D.脂肪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4.(6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6分)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CH3COO﹣+H+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H<0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2+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32﹣+H2O⇌HCO3﹣+OH﹣6.(6分)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然后硫酸铜与ZnS、Pb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uS7.(6分)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08 mol•L﹣1D.反应开始时,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二、非选择题(共58分)8.(14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1)I中气全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2)由I、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5)沉淀C的化学式是.(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9.(14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③;.(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实验③:v c=.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 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故选B.2.(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分析】A、锂的性质不同于钠,与镁的性质相似;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C、根据盐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反应能否进行;D、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A、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故A错误;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故B正确;C、盐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BaSO3沉淀,故C错误;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在加热条件下,氨气可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故选B.3.(3分)(2010•全国卷Ⅰ)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分析】A、铁和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亚铁盐;B、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有正二价和正三价两种;C、离子反应要遵循电荷守恒;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Fe+2H+=Fe2++H2↑,故A错误;B、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B错误;C、氯化亚铁溶液能被稀硝酸氧化,3Fe2++4H++NO3﹣=3Fe3++2H2O+NO↑,故C错误;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铜不能置换出铁,即2Fe3++Cu=2Fe2++Cu2+,故D正确.故选D.4.(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分析】A、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来分析稀释后的pH;B、根据离子对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平衡移动及溶液的pH;C、根据常温下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来分析;D、根据酸碱混合及溶液的pH=7来分析NaOH溶液的pH.【解答】解:A、因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时促进电离,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pH变大,即b>a,故A错误;B、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当加入NH4Cl,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由酚酞的变色范围8.2~10可知,此时溶液的pH可能小于8.2,不一定小于7,故B错误;C、因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7,则酸的pH一定小于7,即盐酸溶液的pH不会为8,故C错误;D、因酸碱混合后pH=7,即恰好完全反应,设碱的浓度为c,则1×0.1mol/L=100×c,c=0.001mol/L,则NaOH溶液的PH=11,故D正确;故选D.5.(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分析】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解答】解: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A、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铂电极上放电,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电池工作时,I3﹣到Pt电极正极上得电子转化为I﹣,即反应为I3﹣+2e﹣=3I﹣,故C正确;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的浓度和I3﹣的浓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B.6.(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水解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故选B.7.(3分)(2010•全国卷Ⅰ)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分析】根据n=计算磷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产物中n(Cl):n(P)的值,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析:参加反应的Cl2与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4:1.因此产物中n(Cl):n(P)=(1.74×2):1=3.48:1,则,即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1.52:0.48≈3:1,故选C.8.(3分)(2010•全国卷Ⅰ)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分析】根据二氧化硅晶体中结构单元判断硅、氧原子的位置关系,二氧化硅的最小环上含有6的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每个硅原子能构成四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A错误;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错误;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题9.(2010•全国卷Ⅰ)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40%;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0.06mol/L;(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0.014mol(L•min)﹣1实验③:v c=0.009mol(L•min)﹣1.【分析】(1)在溶液中,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且起始浓度不变,应为催化剂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根据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B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C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3)温度升高,A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4)根据v=计算v A,利用速率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实验②中v B,实验③中v c.【解答】解:(1)与①比较,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②为使用催化剂;与①比较,③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度率加快,化学平衡移动,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故答案为: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 ﹣0.06mol/L=0.04mol/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0.04mol/L×2=0.08mol/L,故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40%;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0.04mol/L=0.06mol/L,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故平衡时C 的浓度为0.06mol/L,故答案为:40%;0.06mol/L;(3)因③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吸热,即△H>0,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实验②中,v A==0.007mol(L•min)﹣1,所以v B=2v A=0.014mol(L•min)﹣1;实验③中,v A==0.009mol(L•min)﹣1,所以v C=v A=0.009mol (L•min)﹣1,故答案为:0.014mol(L•min)﹣1;0.009mol(L•min)﹣1.10.(2010•全国卷Ⅰ)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分析】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B可能为Na2CO3或K2CO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根据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所以,能确定的是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故答案为: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是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检验方法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故答案为: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11.(2010•全国卷Ⅰ)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 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验证CO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等回答;(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实验原理选择试剂;(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应有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装置等,装置图:,故答案为:;(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干燥气体,在D中二氧化碳与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B 饱和碳酸氢钠溶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液C 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气D 干燥木炭粉与CO2反应产生COE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故答案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有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12.(2010•全国卷Ⅰ)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3﹣甲基﹣1﹣丁炔;(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分析】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解答】解: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是3﹣甲基﹣1﹣丁炔,故答案为:;3﹣甲基﹣1﹣丁炔;(2)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则B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两个碳碳双键,根据乙烯和乙炔的结构知,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该分子中只含一种氢原子,A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环就减少一个碳碳键,则C中应该含有两个碳环,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上海化学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 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A;目前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火电,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B;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消耗、当季食物能减少贮存的能量消耗,能体现,排除C;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思想,符合要求。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低碳”的含义,而造成错误选择。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气候异常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故此在生产生活中要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10上海)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的表示、化学键、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技巧点拨:在分析电子排布式的对错时,可以首先写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一一对照,得出答案;也可以依次验证电子数目的正误、填充顺序的正误、填充电子数的正误进行判断。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1,3,4-三甲苯B.2-甲基-2-氯丙烷C.2-甲基-1-丙醇D.2-甲基-3-丁炔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知识。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全国1卷(2010全国1)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 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 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 第29题已经考过,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 3、PH 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 3>AsH 3>PH 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2010全国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解析】A 错误,因为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 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 错误,酸性:HCl >H 2SO 3>H 2CO 3所以通入后无BaSO 3沉淀,因为BaSO 3+2HCl=BaCl 2+H 2O+SO 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 3+2H 2O+CuSO 4=Cu(OH)2↓+(NH 4)2SO 4,接着Cu(OH)2 △ CuO+H 20,溶液中NH 3不能还原CuO 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CO 3>HClO,反应为:CO 2+H 20+Ca(ClO)2=CaCO 3↓+2HClO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 、B 、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泰来一中张国忠1.(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答案:B2.(2010重庆卷∙10)COCl2(g)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B3.(2010安徽卷∙10)低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2(g)+NO(g)+NH2(g)150−−−→℃催化剂2H3(g)+3H2O(g) ∆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答案:C4.(2010福建卷∙8)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答案:B5.(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D.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答案:B6.(2010江苏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答案:AC7.(2010上海卷∙17)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答案:B8.(2010江苏卷∙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1>c3B.a+b=92.4 C.2p2<p3D.α1+α3<1答案:BD9.(2010四川卷∙13)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

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10.(2010天津卷∙10)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①2H2(g) + CO(g) CH3OH(g);ΔH =-90.8 kJ·mol-1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23.5 kJ·mol-1③CO(g) + H2O(g) CO2(g) + H2(g);ΔH=-41.3 kJ·mol-1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___________;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减少CO2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e.分离出二甲醚⑷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 v逆(填“>”、“<”或“=”)。

②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__________。

答案:(1) C+H2O高温CO+H2。

(2) Na2CO3+H2S==NaHCO3+NaHS (3) -246.4kJ· mol -1c、e (4) ①>②0.04 mol·L-1 0.16 mol·L-1·min-111.(2010全国卷1∙27)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H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②:v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v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40%(或0.4);0.06mo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12.(2010广东卷∙31)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2H3BO3 +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 +3CH3OH B(OCH3)3 +3H2O中,H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 ________0(填“<”、“=”或“>”).②该反应的H(3)H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 3(aq)+H2O(l)[B(OH)4]-( aq)+H+(aq)已知0.70 mol·L-1 H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 3)≈c起始(H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 B2H6 + 6H2O=2H3BO3 +6H2(2)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②△H>0 (3) 10/7或1.43 13.(2010山东卷∙28)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HI)= 。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2(g)+O2(g)===2H2O(I) △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