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课教育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素养课教育方案
2005-10-17 00:00 5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精神,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我院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尽快走上标准化的轨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身心健康等诸方面的全面开展和综合提高。
二、培养目标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地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根底,进而提高大学生全面素养的一种教育理念。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强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既注重对大学生“为人〞、“做人〞所必备的人文、社会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共处、与社会交往的能力,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学会做事的根底上,更学会做人,成为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开展需要的高素养人。
三、培养途径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课堂人文素养教育形式
1、“两课〞教学
思想素养是每个人整体素养的灵魂,"两课"是思想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两课"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根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
2、增设人文类课程
增开人文素养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我院是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人文气氛相对薄弱,加大人文类课程教学的力度非常重要,因此要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作业形式多样,有论文、读书汇报、调查汇报、作品设计、文艺创作等等。
文学类课程:大学语文、诗词观赏、文化概论、文学简史等;
历史类课程:世界简史、中国通史、科学史、技术史等;
哲学类课程:西方哲学、当代哲学思潮、治理哲学与治理战略、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
艺术类课程:艺术史、美学概论、音乐观赏、舞蹈、书画等;
其他类课程:当代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学原理、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概况、现代心理学等。
3、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各类理工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各专业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既要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课教育的始终,又要挖掘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课外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形式
1、举办人文系列讲座。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类讲座;中国现代文化类讲座;西方思想文化类讲座;东西方文化比拟讲座;文化素养与科学精神讲座;伦理道德知识讲座;宗教与神学讲座;人文与社会讲座;其他人文素养教育讲座等。
2、组织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知识的积存主要靠学习,而素养的提高主要靠实践。必须引导和制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要特长结合社会实践的背景条件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有方案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效劳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一年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方案,作为必修课计学分;组织高年级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生态环境爱护、艺术美术展览;组织文学创作、艺术美术创作、创新设计;组织社会调查、法庭观摩和文化沙龙等活动,按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情况及社会实践调查汇报或作品质量,每次分别记课外学分。
3、举行大型系列活动。
学院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使艺术节成为校园文化盛事。组织学生
进行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含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古典名画观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