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考研339农综一之农业生态学PPT总结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ppt最新全版

农业生态学ppt最新全版
(79%淡水)→贝加尔湖→蒙古→内蒙→西北→华北 l 耕地资源短缺 l 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
l
农业实质:利用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生态过程
l
农业生态学: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分支。
l
G.Azzi(ITa,1956):研究环境、气候和土壤对农作物遗传、发育、产量和质量关系
l
生态学基础: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
近代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经典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近代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全球生态十大热点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l 全球变暖 l 臭氧层破坏 l 生物多样性下降(1.生境破碎化2.外来种入侵) l 酸雨 l 森林锐减 l 土地荒漠化(沙漠、石漠、盐碱) l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l 固体废物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加快,抑制呼吸,提高水分 利用率和产量; C3>C4,热带、温带>寒带,发达>欠发达)
温度增加的影响扩大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全球的土地承载力 水平潜在耕地面积扩大 ,北移种植 ,加速或抑制(极端温度) ①降水量增加恰当适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②降水量增 加过于集中,有时还会成灾③对于少数地区,本来水热资源 配合较好,降水量的增加对于农业生产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海平面上升 ①水利工程建设投资②化肥农药投资③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
l群落
经典生态学l种l群个体
生命科学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绪论(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明确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第三章种群(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调节,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2)领会:种群的增长: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

(3)综合应用:根据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设计立体种植或立体种养的生物组成及其配置模式。

第四章群落(分值10-2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特征,包括层次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群落结构、生态优势种、食物链、顶极群落的概念;(2)领会:成层性与镶嵌性、群落的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与R-对策)等。

(3)应用:利用群落的结构原理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结构。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分值6-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生物的生态效应。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态因子;最小因子定律与耐性定律;生活型与生态型的概念与类型。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微生物 Microbes
环境
Environment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 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
• 1749年布丰《生命律》;1803年马尔萨斯《人口论》 • 1859年达尔文发表《Origin of Species》,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1869年德国的海克尔(E. Haekel)正式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 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2.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 1941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中能量利用的 “十分之一定律”。 1952年E. P. Odum发表了,第一次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建立了 完整的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Structure)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Function)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 5、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 6、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Ecosystem) 1. 生态系统的定义
l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的统一体。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的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l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air)、水、土体。 l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3. 生态学应用与调控静的春天》;
1971年的MAB计划

农学339知识点总结

农学339知识点总结

农学339知识点总结农学339是一门综合性的农学课程,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农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科技。

本文将对农学339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具体包括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一、农业资源1. 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具有生物、物理和化学功能。

在农学339中,学生将学习到土壤的形成、分类、肥力等基本知识,以及土壤改良、施肥、耕作等技术方法。

2.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对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气候资源: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方法等内容。

二、农业生产技术1. 作物栽培技术: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产物,包括谷物、油料、棉麻、糖料、蔬菜、水果等多种类型。

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方面的内容。

2. 养殖技术: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牛、猪、羊、鸡、鸭等多种畜禽。

学生将学习到畜禽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制等技术方法。

3.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将学习到农业机械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技术方法。

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1.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将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市场可供销售的成品。

学生将学习到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的选择和操作等技术知识。

2. 农产品贮藏:农产品贮藏是农产品在收获后为了延长保存期限而进行的处理。

学生将学习到农产品的贮藏方法、贮藏设备以及贮藏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四、农业环境1. 农业环境资产: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产所处的自然和人为环境。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 1749 Buffon (法,1707-1788) 《生命律》 • 1803 Malthus 《人口论》:食物与人口的关系 • 1807 Humboldt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与气候
条件的规律性 • 1859 Darwin《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学说创立 • 1866 Hackel(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生态学 • 1851 Vonpost(瑞典)样方法——种群定量研究 • 1863 Kerner 介绍研究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方法 • 生态学一经诞生,立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
生物圈 景观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 群落
经典生态学种群个体
生命科学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生物科学分子
• 二、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5个阶段
• (一)生态学知识的累积阶段:生态现象描述
•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 Theophrastus (狄奥弗拉斯 特) 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古罗马 Pliny(公元23~79年)将动物分为陆生、水生、飞 翔三大生态类群。
会给芝加哥900多万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和增加当地企业的材料运输成本。
• 几个疑问: • 什么是农业生态学? • 他和基础生态学有何不同? • 我们为何要学农业生态学? • 农业生态学有哪些知识内容? •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
生态学开始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出来,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态问题。 相对论、物质的不确定性原则、量子力学出现 Davenport(美)——动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种植业、林、牧、副、渔、禽、鸟、虫、菌、微生物、各业是它的组成成分,各组分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农业知识综合一(339)》考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农业知识综合一(339)》考试大纲
5基因组序列
5.1物理作图;5.2基因组测序;5.3基因组的序列分析;5.4基因组的序列特征;5.5生物信息学
6基因表达
6.1基因;6.2转录;6.3翻译;6.4基因表达调控
7数量遗传学
7.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7.2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7.3数量性状若干重要的遗传现象;7.4数量性状基因座
8染色体变异
2、判断题(10分)
3、选择题(10分)
4、问答题(20分)
植物育种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官春云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1、绪论
植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植物品种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近代育种的成就以及植物育种的展望。
2、育种目标
现代农业对植物新品种性状的基本要求;制订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3、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植物主要繁殖方式及遗传效应;植物品种类型和特点。
4、种质资源
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以及各中心代表性起源作物。
5、引种与驯化
植物引种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及方法;植物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8.1结构变异;8.2整倍体变异;8.3非整倍体变异
9基因突变
9.1基因突变的表现;9.2基因突变的特性;9.3基因突变的本质;9.4基因突变的鉴定;9.5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9.6 DNA损伤的修复;9.7转座与突变
10遗传工程
10.1细胞工程;10.2基因工程;10.3克隆技术
11核外遗传学
11.1核外基因组;11.2核外遗传;11.3母体效应

《农业生态学》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因素的总和。
55
环境容纳量
• 环境容纳量(K):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 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密度),称为系统 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K的大小决定于: • 1.温、光、水及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
资源所构成的环境; • 2.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 • 地球K:60~80亿;中国K:7~10亿;最好6.8亿。
• 即用某一生物的每一个生态因子为一维( Xi ), 以生物对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性( y )为指标构 成的超几何空间。
38
(三)生态位(niche)
39
40
关于生态位的几个重要观点
41
第一节 小结
• 一、 环境与生物的基本概念(自然环境、生境、 生态因子)
• 二、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最小因子定律、谢尔 福德耐性定律)
• ( 3 )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 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通常在生殖生长期对生态 条件的要求最严格,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 胎、种苗和幼体的耐性范围一般都要比非繁殖期 的要窄。例如,光周期感应期内对光周期要求很 严格。
• ( 4 )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
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
• 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 度的响应。
• 如一个地区湿润程度决定于: • 降水量; • 水分支出(蒸发、蒸腾、径流和渗漏) • 蒸散是太阳辐射、温度、大气相对湿度、
风速及地表覆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 定义:由于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其效应 相互叠加、互相抵消或互不相干,称为交 互作用。
46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 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 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个 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的 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 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生态系统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
3
营养结构
包括食物链、生物量金字塔、能量流动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能量流动
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能量转化过程。
土壤保持与改良
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农作物和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
01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内部平衡。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同时促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农业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土壤、水、气候等要素 的可持续维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 给。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农业生态学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农业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现状
现代农业生态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相互 渗透,为解决全球性的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业生态学》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PPT课件
4 . 动物与动物间的信息 :如蜜蜂的舞蹈、 蚂蚁的触角、海豹的尿作为领域界限。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工信息流
1.仿自然信息 :如利用人工光源或暗室控制 植物的花期,利用人工合成昆虫信息素进行 害虫预测预报和诱捕虫等。
2.人工采集和生成的信息:如农民根据作物 的长势长相判断栽培措施;利用灯光诱杀害 虫等;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天气预报等。
2、通过资源与环境的法规建设 ,禁止有害 环境的行为;
3、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和生态意识; 4、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征收排污费,
对破坏环境的罚款,对公用资源的使用实行 征税,补贴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奖 励对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
一、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 本特点
3.单独的能物流
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未伴随有资金 的流入与流出,导致成本外摊和收益外泄, 易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脱离了社会经济规 律的制约。
Hale Waihona Puke (1)成本外摊定义:指生产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消 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自然环境成 本,但没有在系统的成本核算中得到反 映的现象。
例如: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 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下游水质下降。
1.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 两种机制。
2.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 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 第一层调控。
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本身 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
(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 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 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
过程中趋于稳定、干扰中维持不变、受破坏后迅速 恢复的稳定性。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部分)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部分)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使用范围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农业生态学》(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编制而成,适用于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绪论考试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及趋势;2.系统、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1.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2.明确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3.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特点。

(二)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考试内容:1.环境和生态因子概念,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种群的概念和结构,种内和种间关系的类型,种群的生态策略;3.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演替,协同进化;4.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流,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5.景观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考试要求:1.了解种内和种间关系的类型,生物的协同进化和景观的概念和功能;2.理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相关概念;3.掌握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中的基本规律,种群的生态策略,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类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考试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组成,物种结构的设计原则;2.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3.自然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4.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链的类型,食物链的结构类型;5.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含义,作物套作与轮作。

考试要求: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农业的区位理论;2.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田、水体、养殖业、农林立体模式类型,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3.掌握生态系统结构设计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食物链的类型,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 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
广义:生物的生长取决与数量最不足的那种生态因子 。
最小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本身不足会限制作物的生长; (2)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效应。
ppt课件
12
• 应用这个定律应注意: • (1)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 (2)要注意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 木桶原理: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那根木块。
ppt课件
17
• 动物分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地面动物、陆生 地下动物和飞行动物等生活型。
• 植物分成五类生活型:
• (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 物;(4)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


1.高位芽植物 2-3.地上芽植物 4.地面芽植物 5-9.地下芽植物
ppt课件
(2)遗传特性,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
ppt课件
48
(五)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1、种群的分布的基本类型: (1)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的;(3)聚集分布。
ppt课件
49
2、阿利氏群聚原则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 生限制影响。
ppt课件
50
• 3 种群聚集分布的生态意义
ppt课件
30
(二) 生态位
1、 概念。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 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简言:生态位就是生物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 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
2、类型 (1)基础生态位:某物种能生存的最大空间,或所 需要的最大资源范围。
(2)实际生态位:某物种实际占据的空间或获取的 资源范围。

【2024版】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

【2024版】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一》是植物生产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植物学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考试大纲是根据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测试考生对于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制定。

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测试考生综合运用所学植物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较全面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应用植物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的概念与特征;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与重要功能;3、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4、细胞器概念、种类与主要功能;5、细胞核的结构特征与功能;6、后含物种类与性质特点;7、细胞分裂主要方式、特点与作用;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8、植物细胞间的联系。

重点是明确以被子植物细胞为代表的结构,与原核及更简单的细胞结构有区别;要清楚细胞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清楚植物细胞主要分裂方式的特征。

难点是把述语与结构、功能等有机的联系起来。

(二)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的特点;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3、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4、基本薄壁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5、保护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分布、功能;6、机械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分布、功能;7、输导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分布、功能;8、分泌结构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分布、功能;9、复合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分布、功能。

重点放在各类组织的形态结构显著特征,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主要执行功能等方面。

难点:植物组织类型较多,易于混淆,要注意比较。

(三)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高等植物的概念;其代表植物体分化形成的特点;二)种子与幼苗1、种子的组成、各组成部分来源、结构特点与功能;2、种子的主要类型与分类依据;3、种子萌发及幼苗类型,幼苗类型与胚轴的关系。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农学、园艺、植保、草业)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农学、园艺、植保、草业)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规律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 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 , 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 , 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Agroecology is a branch of ecology in agriculture. It studi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The aim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生态学 (Ecology) 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E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Ecology is taken from two Greek words Oikos means house.logos means understanding or studying.E Haechel 1869 defined ecology for the first time.教学目标1. 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观念;2.掌握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3. 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农业生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今后能自觉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注意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农业生态学总结

农业生态学总结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第二章第一节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PPT精华总结(华农)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控制(2)净生产力高(3)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较差(4)开放性系统(5)同时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6)有明显的区域性。

二、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内容(1)同一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一个因子的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的耐性范围可能很窄。

(2)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3)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会发生生态型的分化,以适应不同环境,因而对多个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会有差异。

(4)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大的物种,其分布也广。

(5)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处于不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会缩小。

三、能流路径(1)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成为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

(2)以植物有机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化学潜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驱动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功能。

(3)化学潜能贮存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和有机物质中,或者随着产品和副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

(4)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有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热能,离开生态系统。

(5)自然界的风能,水力能和人为输入化肥,农药,机械,动力等形式的辅助能对以太阳辐射能为始点,以食物链为主线的能量流动过程和转化效率起到辅助作用。

四、能流分析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对象的边界。

(2)明确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绘出能流路径。

(3)实测或搜集资料,确定各组分的各种实物流量或输入输出量。

(4)按照各种实物的折能系数,将不同质的实物流量转换为能流量。

(5)按能流量绘出能流图,并进行各方面的归纳分析,为生态系统调节和控制提供依据。

五、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①直接收获法②叶绿素测定法③二氧化碳测定法④pH测定法⑤原料消耗测定法⑥黑白瓶测定法⑦同位素标记法⑧遥感方法六、提高农田初级生产力的途径(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

(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分水分制约。

(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七、次级生产的地位和作用(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

(4)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八、辅助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自然辅助能:对养分搬运,环境调节,生物运动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还能推进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变化和演替过程。

(2)工业辅助能:可以解除一些限制因子的制约,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机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3)人工辅助能: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九、高辅助能投入“石油农业”的困境(1)过度依赖化石燃料。

(2)食品安全问题(3)大气污染(4)水环境问题(5)土壤退化(6)农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削弱。

十、人类对磷循环的影响。

(1)磷矿资源的开采与消耗(2)磷肥的施用与流失(3)水体富营养化十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与防治原因:氮和磷污染。

(1)危害:(2)恶化水的质量。

(3)降低水的溶解氧含量。

(4)破坏水生生态。

(5)产生藻毒素。

防治:(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2)降低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

(3)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十二、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1)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的磷肥肥料。

(2)采用磷肥高效施用的方法和技术。

(3)选育与推广应用磷高效利用的作物品种。

(4)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磷素循环。

十三、人类对钾循环的影响(1)人类对钾矿资源的开采与钾肥的生产。

(2)作物秸秆的燃烧后容易导致钾素的流失。

(3)水土流失导致钾素的损失。

十四、钾肥利用率低的原因,钾肥利用和管理的注意事项。

原因:淋失作用。

利用和管理:(1)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

作物秸秆回田,施用草木灰。

(2)施用有机肥。

施用各种粪肥,种养绿肥也是补充土壤钾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3)改变施用方法。

因地制宜,改变钾肥施用方法,合理施用化学钾肥和矿物钾肥。

同时,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氮磷钾平衡施肥,以提高钾素肥料的利用效率。

合理耕作促使难溶钾有效化。

(4)减少流失。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建设,实施保护性耕作,合理灌溉,避免易被淋失的钾素养分资源的流失。

十五、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

(1)化石燃料的燃烧。

燃煤,燃油。

(2)冶金。

金属矿床多为硫化物矿床。

(3)农业活动。

导致硫的挥发。

十六、酸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导致土壤酸化,导致土壤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土壤中的铝离子大量释放,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影响土壤中的酶和微生物。

(2)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伤害叶片,降低农作物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使其品质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

(3)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造成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

(4)导致水体酸化。

(5)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刺激皮肤,饮用有污染的水源而受害。

十七、酸雨的防治措施(1)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推行清洁生产。

(3)关停高硫煤矿,小火电机组,小水泥厂,玻璃厂,小钢铁厂及其他污染严重的企业。

(4)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

(5)推广应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6)大力发展煤炭替代能源。

(7)发展植物净化系统。

十八、重金属的污染防治(1)客土,排土法(2)农业措施。

(3)物理化学法,即热处理技术,淋滤法,洗土法及施用调控剂法。

(4)生物修复技术,即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动物修复。

十九、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1)改变耕作制度。

休耕,轮作,种植非食用作物。

(2)控制土壤水分。

(3)调整作物品种。

种植重金属低积累品种。

(4)合理施用有机肥。

(5)提高土壤pH值。

(6)施用土壤改良剂。

如石灰,生物碳,硅肥等。

二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1)生物修复(2)焚烧技术(3)物化处理技术二十一、我国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缺乏(2)耕地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污染和退化严重。

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滥占,乱占土地严重,耕地流失严重。

(3)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4)海洋资源有待开发。

(5)生物资源需要保护。

2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1)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2)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分循环,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

(3)选择价值。

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们的将来提供更加弹性选择余地的价值,例如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多样性等的价值。

(4)存在价值。

是指人们从理性和情感方面认可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

23、自然信息流和人工信息流比较24、秸秆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1)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能源化,食用菌。

(2)五料(燃料,肥料,原料,饲料,食用菌基料)25、液体肥料的优点。

(1)生产成本低,以混配为主,混配过程无污染。

(2)混配均匀。

(3)质量的一致性。

(4)配方容易调整,方便精确施肥。

(5)容易添加其他农用化学品,如肥料增效剂,杀虫杀菌,除草剂等。

(6)方便添加易吸潮的有机物料。

26、石油农业的特征。

(1)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

27、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

(2)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4)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相结合。

(5)个别农场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农业。

28、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

(1)直接限制收获量。

(2)限制开发能力。

(3)法律上确定资源的归属权或使用权。

(4)经济杠杆调节。

(5)人口政策。

(6)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29、经济外部性的解决途径(1)资源与环境的法规建设。

(2)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

(3)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定。

(4)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

30、食物链加环时应遵循的原则。

(1)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

(2)使废弃物资源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

(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

(4)广开农民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

(5)实现环境净化。

31、捕食的生态学意义(1)捕食是一个主要的选择压力。

(2)捕食是影响群落结构的重要过程。

(3)捕食可以限制种群的分布和数量。

32、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

(1)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2)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3)养分保持能力弱,容易造成流失。

(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容易产生不同步(养分供求机制较弱。

)33、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

(1)能物流通过价格偶联的关系,和相互独立的关系。

(2)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系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相反。

34、什么是食物链解列,通常用在哪些方面?食物链解列,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到达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应用:①污染土壤处理。

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非食用的植物,还可用来生产纤维用的各种麻类作物,使污染物离开食物链。

②污水处理。

利用水生植物处理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减轻有毒物质对人体,畜禽的危害。

35、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1)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同一目标。

(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

(3)鲜明的地域性和多样性。

(4)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