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本教案将提供前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和activities。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事件。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落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措施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3.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第四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组成和特点2. 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影响3. 北洋政府的衰落和崩溃第五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和主要人物3.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和影响四、教学activities1. 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安排相应的课堂讲解和讨论。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
3. 期末进行课程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背景2.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的过程和成就3.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第七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影响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1.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和过程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第九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政策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成就第十章: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展望1.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经验和教训2.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3.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七、教学activities1. 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安排相应的课堂讲解和讨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内容讲解
1.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 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 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 有阻碍,使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 封建体制的束缚。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完成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要
抵御西方外来的侵略 ,另一方面又要向西方外国学 习,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
造局翻译馆;另一个是京师同文馆。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探索之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评价:
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应该实事 求是。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官僚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 来。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变化
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
年未有的“大变局”。
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
义过渡的时代。
3.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 成的时代。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新的问题、 新任务——寻找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是:只有在中国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道路,才能把中国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厄运 中解救出来,实现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始教学要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要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3.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要点: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要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 第五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教学要点:北洋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制度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阐述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历史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现象。
4. 观看历史纪录片:辅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参考书籍:相关历史著作和学术论文3. 历史纪录片: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纪录片4.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学术论文库等六、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教学要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过程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影响国共合作与冲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七、第七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教学要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八、第八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要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九、第九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开放教学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内容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改革开放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十、第十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教学要点: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十一、教学方法(续)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历史课题研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2.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3.百日维新述评。
三、计划课时:2课时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创立拜上帝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作用、意义与局限性、经验教训,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历史地位及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四、教学时间:2学时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一、时代变化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而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社会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
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19世纪70---9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一个特征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又加上资本输出。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已基本形成。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出路:第一、中国如何抵御外国的侵略?如何救亡图存?第二、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这两个任务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要维护国家独立就必须使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学习就是要找寻富强的道路,而要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的解放。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9世纪下半叶有三次早期探索,主要包括:1、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第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二章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原因
2.太平天国兴起
(1)拜上帝会(2)金田村起义(3)永安建制(4)定都天京(5)军事全盛
3.运动失败
(1)天京变乱(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失陷
二、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课题序号
二
授课班级
07艺术设计(1)(2)班
授课课时
3课时
授课形式理论讲授课授课Fra bibliotek节名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使用教具
课本、课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2.通过对三次早期探索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使学生明确理解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中国的独立富强真正指明出路。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课外作业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
教学后记
本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即“中国何处去”来展开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艰难探索,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原因,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尝试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与抹杀的。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镇库钱
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清骑兵。
原载《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这是太平天国的忠诚朋友呤口利1866年在英国 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的插图。
(三)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天京事变(1856)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 万岁。洪秀全表面答应,但回府后立即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火 总是一场空, 速返回天京。韦昌辉在接到密令后,立即率精兵赶到天京将杨 打打包裹回家去, 秀清及其眷属杀死。
太平天国主要 领导人
洪秀全
个人资料:
洪秀全,1812年生,广东人。出 身客家,家境贫寒,7岁被送入私塾 洪 秀 读书,曾4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 全 第一次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位西方 传教士带了一名翻译进行传教活动, 当时称为“讲街书”。之后,又遇 到此位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 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 《劝世良言》(梁阿发 编写)。受 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 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 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 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 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太平天国时期出版的《资政新篇》《太平军目》 《天朝田亩制度》等,明确规定了军队的编制、 土地制度和 施政方针。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纲领性文件
内容、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触及中国封建社会最根本的问题: 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度。这个制度是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的对立物,反映了农民最根本的经
外部:封建势力和资本—帝国主义的镇压
洪秀全的错误:
1、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 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 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 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 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 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 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洪秀全大封 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 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 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3、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 可悲泥潭。
近现代史纲要2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了解洋务运动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作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时数:4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通常每个王朝主要的社会矛盾和危机都与地主与农民这一对立阶级有关。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内外双重挑战,这种挑战与以往历史上数次双重挑战最大的不同是外部挑战不是相对的野蛮对文明的挑战,而是西方新兴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对东方古老的封建文明的挑战,中华民族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外部挑战。
作为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和剥削对象的中国农民阶级率先自发应战,这种应战是由洪秀全、冯云山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知识分子组织发动的,最终汇聚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风暴。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原因首先,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重挑战,社会各阶级都面临寻求出路的问题。
其次,中国农民面临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双重压迫和剥削,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因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和弥补财政亏空,赋税的征收科派更加重了。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
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之下逐渐解体。
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造成的灾难,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反抗不断。
2、太平天国兴起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永安建制(1851年12月)——转战湖南湖北(1852年4月)---1853年1月攻占武昌——定都天京(1853年3月),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力挽危局的苦斗(1858年8月——1864年7月):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安庆失守,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4. 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组织学生讨论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背景、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晚清社会变革主要内容的认知水平。
3. 审阅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起因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认知水平。
3. 审阅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地位和影响的理第六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4.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
事变的影响: 事变的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 力作用的结果。 力作用的结果。 1.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 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 1.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 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 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 2.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2.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 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 了必要的前提, 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 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基本认识] 基本认识]
在抗战期间, 在抗战期间,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 ■ 为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 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 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 对倒退”三大口号。 对倒退”三大口号。 在党内批判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 ■ 在党内批判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在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 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 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资、 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资、开明士绅和其他 中间力量。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 中间力量。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 广大的同盟者。 广大的同盟者。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 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 ■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 中有很大发展:提出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 中有很大发展:提出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有理、有利、 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 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 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三大法宝” 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三大法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
前言历史学前沿理论与学术动态概述上编晚清史(下)第一章西方的外患冲击:礼仪·鸦片与战争(上、下)第二章帝国的内乱:太平天国第二章帝国的内乱:太平天国课前思考题:你认为洪秀全具有开国皇帝的才能品德吗?有人说拜上帝教是“邪教”,你怎么看待?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呢?一、背景1.现象:人口激增(4亿)、吏治腐败、民生困苦、民间会党起事不断2.理论:黄仁宇内卷化二、拜上帝教的创立1.洪秀全创教:1828-1843年,16岁童生省城考秀才四次不中(第二次考试买《劝世良言》,第三次高烧疯狂),初试前十,复试落选,受不了这样冰火二重天的折腾,乃绝科举念头,细读《劝世良言》,与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相约村外小溪洗礼,创立拜上帝教。
根据上帝打破偶像、独奉真神的教导,加上屡次科举不第对儒教经典产生的愤恨,洪、冯决定拿私塾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文宣王之位”开刀,不久因砸坏孔圣人牌位而失去私塾先生的饭碗。
2.洪冯传教:洪、冯初在广州传教,但吸引不了人,遂入广西桂平传教。
其间洪秀全回花县老家教书,搞理论创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1847年到香港向美国牧师罗孝全学习,被拒绝洗礼。
冯云山留在紫荆山传教,吸收大量“烧炭佬”、客家人(遭到土著团练和会党土匪侵扰)入教,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成均进士,韦家是拜上帝教基地)、石达开。
洪、冯发动偶像捣毁运动,摧毁了象州香火最盛的甘王庙,被正统乡绅王作新告密,冯被逮捕,洪逃回广东。
3.杨萧代言:群龙无首之际,杨秀清代“天父上帝”来传言,萧朝贵代“天兄”耶稣基督传言,埋下了后来内讧的危机。
4.信教可免瘟疫:洪秀全宣称即将降下瘟疫,惟有信教者可得救。
不久广西果有几个州县发生瘟疫,乡民纷纷入伙信教,如李秀成一家。
5.教义:(1)不懂基督教“三位一位”说,以为上帝(父)、耶稣(子)与圣灵是三个神,并编造“天父”派他本人“天王”下凡代世人“救赎”的神话。
上帝是一个“灵”,因此上帝是人的肉眼所不能看到的,而洪秀全却说见过上帝,只知“洗礼”,不知圣餐,不知圣诞节与复活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精)PPT课件
20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2021 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企业性质
安庆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轮船招商局
1861年 1865年 1866年 1867年 1872年
安庆 上海 福州 天津 上海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李鸿章
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产生背景——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后兴起的
(二)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等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18
2021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四)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02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教学目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大致了解近代中国的农 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 对国家出路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正确认识太 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性 质、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进而发现他们 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已经 行不通。
类别 外语 外语 军事 军事 军事 科技 科技
22
2021
二、 洋务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一)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 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 多数人认为,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 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 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 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 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 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 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 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 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 程中的一个环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国际环境。
2.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过程。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5. 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2. 引导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小组研究的成果展示。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与背景。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与主要事迹。
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2. 引导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小组研究的成果展示。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动机。
2. 洋务运动的过程与主要成就。
3.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5.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2. 引导学生讨论洋务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
教学重点三次早期探索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主要内容一是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三是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发动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计划学时:2学时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农村社会变动与太平军起义(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1.农村经济更加残破(1)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加速了劳动者的破产。
(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如江浙一带的的漕赋,原需交米1石的,战后竟需交米2石5、6斗,(10斗=1石,一石=120斤)甚至达3、4石之多;湖南的地丁税则从每丁银1两变成了每丁几两。
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3)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到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激烈,官僚、贵族占地的规模最为惊人,如道光时期的大学士琦善占地竟达25600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以上。
满汉大员有地几百顷、数千顷的很多。
一般地主占地规模也相当惊人,以致广大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
至于佃农的境况就更加恶劣了,他们需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并且常常受到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xx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一节教案安世道农学院设施(2)班课程:9xx学号201101500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单纯的农民战争运动,是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主要内容一是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第一节xx农民战争一、农村社会变动与xx起义(一)鸦片战争后xx农村社会的变动(1)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加速了劳动者的破产。
(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如江浙一带的的漕赋,原需交米1石的,战后竟需交米2石5、6斗,(10斗=1石,一石=120斤)甚至达3、4石之多;湖南的地丁税则从每丁银1两变成了每丁几两。
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3)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到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激烈,官僚、贵族占地的规模最为惊人,如道光时期的大学士琦善占地竟达25600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以上。
满汉大员有地几百顷、数千顷的很多。
一般地主占地规模也相当惊人,以致广大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
至于佃农的境况就更加恶劣了,他们需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并且常常受到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
终岁勤劳,难得一饱。
导致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4)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841-1843年黄河连续三年决口,造成豫、皖、苏三省广大地区被淹,人民死亡以百万计;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又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波及上千余州、县。
尤其是1849年长江大水,汉口尽成水府,武昌水深至檐,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受灾严重,为百年所未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发布者:德育绪论教学目的:从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与分期、基本线索介绍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讲授,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性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等等,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断限这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同世界的断限和分期不同。
在每个历史发展的转折阶段,总是晚一步。
(一)世界历史的断限和分期世界古代――远古~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当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前(二)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1. 史学界多数学者观点: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2. 近几年史学界的争论:[1] 1630年~1919年即以明清之际作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终点这种观点是史学界的少数,主要以已故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尚钺为代表其理论依据是划分历史时期,应该以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根本。
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随之变化,从而带动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这一理论,尚钺老先生认为,我国早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就已经萌芽,江南一些城镇已经有了早期手工作坊,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朝后期又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是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打破了中国古老封建王朝的尊严,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曲折,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要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与中国已经萌芽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方向是共同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 世歌》《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 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自称“天军”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洪秀全为什么要利用“拜上帝教”来发动起 义?
第一,受知识水平限制,农民阶级不可能创立自己的思想理论 体系。他们习惯在现成的思想体系中寻找需要的东西,宗教 形式是最便捷的手段。 第二,两广地区早有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口号、主张及众多 起义,但后来逐渐失去发动和组织群众的作用,迫使太平天 国只能寻找新的理论武器和组织形式。 第三,在广东地区流行的基督教“一神教”教义有利于形成统 一的组织和领导,“拜上帝教”适应了农民起义的需要。 第四,洪秀全多次科举失利,使他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制 度产生怀疑,而基督教的一神教、不搞偶像崇拜的思想与其 时的心境正相吻合,为他创立“拜上帝教”奠定思想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
11.8%
农民 地主
88.2%
金田村土地占有状况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侵 略: 重要原因
巨额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 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 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 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 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 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 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 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教学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 计划学时:2学时
三、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
(一)天京变乱和石达 开出走 (二)力挽危局的苦斗
(三)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失败,其主观原因在于农民阶 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 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 其次,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 作指导。 第三,农民阶级难以克服自身的保守性、落后 性、散漫性、狭隘性等固有弱点,摆脱不了封建思 想的束缚,其政权未能跳出封建专制政权模式的窠 臼。 客观原因: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敌人的力量强大。 太平天国面对的不仅是本国封建势力,还有凶残的 外国侵略者。因而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 共同镇压下失败了。
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1、基本内容 ⑴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 “两” ⑶设立“圣库制度”
革太 命平 纲天 领国 的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 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 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 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这种愿望,用政 权的力量予以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发动和 鼓舞群众起来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4. 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
2. 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特点。
3. 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2.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3.百日维新述评。
三、计划课时:2课时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创立拜上帝会。
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太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以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
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太平天国起义者们想要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农民政权。
但是,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
1.天京事变的发生及危害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
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
洪秀全表面答应,但回府后立即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火速返回天京。
韦昌辉在接到密令后,立即率精兵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
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
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处处牵制,引起石达开的不满。
1857年6月,石达开带走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孤军作战。
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军心逐渐涣散。
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进行力挽危局的苦斗但无力回天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在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领朝政,形成新的领导核心。
但是,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
将领们都“各顾自己,不顾大局”。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大肆封王,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
他信天不信人,处理军政事务强调“认实天情”。
当天京被湘军包围时,他拒绝了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新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
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
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
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其中奕䜣集朝廷大权于一身,倚靠着文祥、宝鉴、董询等人为左右手,并开始重用汉族官僚。